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理论与实践

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理论与实践摘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是国家和社会的重要财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建立健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保障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探讨了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重要性、发展历程和现状,并提出了完善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全民;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理论实践引言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是指土地、水域、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而产权制度作为资源配置和管理的基础,对于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1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涵盖了产权理论、公共财产制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个方面。
这些理论为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产权理论强调产权的明晰、保护和交易对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的重要性。
产权明晰指的是明确界定每个人对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确保资源权益清晰可辨。
产权保护是指通过法律和制度保护产权的完整性和权益的不可侵犯性,以激励个体或组织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和保护[1]。
产权交易则是指资源的产权可以在市场上进行自由买卖和转让,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最大化利用。
公共财产制度理论关注资源的公共性和集体管理。
自然资源往往具有公共性质,即不易排他和竞争。
因此,建立适当的公共财产制度可以促进资源的公平分配和集体管理。
公共财产制度强调资源的共享和集体参与,通过建立协作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使得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能够更好地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一理论强调资源的利用应该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利益。
通过采取合理的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资源的保护、回收和再利用,以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生态平衡。
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_李云燕

目前,环境资源的日益稀缺和环境外部性的严重显现,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在环境资源日益稀缺情况下,环境产权界定不清是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环境资源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并建立适当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通过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有偿使用和市场交易,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减少甚至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已成为全社会所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环境资源产权理论与环境资源产权界定1.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的内涵科斯在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是西方产权理论发展的重要标志,他提出通过产权分析可以处理外部效应问题,并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产权理论研究的是如何通过界定、变更和安排产权的结构,降低市场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改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产权理论认为,产权结构对资源配置存在重要影响,市场交换是实现稀缺资源优化配置的最有效手段。
产权制度是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绩效的重要变量。
在现实的市场经济中,交易是有费用的,交易要有效率,交易成本就必须低于交易所得。
要降低交易成本,产权就必须明确界定。
因为产权明确界定保证了交易的受益效应和受损效应都由交易当事人直接承担,减少了“外部性”,因而成本较低,效率较高。
当大量的交易都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时,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就会趋向帕累托最优,并导致经济的增长。
产权理论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外部效应问题制度根源的一条重要思路,而环境问题正是经济活动外部效应的具体体现,因此,环境问题是产权理论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的应用领域,而产权理论又为分析导致环境破坏的权利安排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市场理性学者对科斯定理的实用性深信不疑,他们认为所有的资源与环境问题,都可以通过产权途径去解决。
安德森和利尔合著的《从相克到相生———经济与环保的共生策略》一书是市场理性学者的代表作,其基本思想是:环境是一种资产;围绕环境资源是可以建立界定完善的产权制度的;环境资源的所有者可以通过自由市场机制来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共生。
环境资源产权有效性的制度分析

环境资源产权有效性的制度分析作者:黄万华刘渝来源:《商业研究》2013年第11期作者简介:黄万华(1975-),男,湖北大悟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与环境资源经济;刘渝(1981-),女,武汉人,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0YJC790178。
摘要:一般就产权的制度效率而言,私有产权优于公有产权,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有产权就一定是低效的制度安排。
环境资源的公共物品特征决定了多数环境资源需设定为公有产权,提高环境资源公有产权的配置效率,实现有效的环境治理,是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面临的紧迫问题。
通过对环境资源公有产权在政府间多重委托代理关系及其行使展开制度分析,本文探讨了影响环境资源产权有效性的因素,并提出了保障环境资源公有产权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委托代理;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分析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长期以来,我国环境资源开发、利用的低效既破坏了生态环境,也恶化了区域环境质量,如何寻找有效的环境治理对策,以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难题之一。
根据产权经济学理论,产权安排是决定资源配置效率的决定因素。
环境资源稀缺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资源的分配与利用问题,需要利用产权理论去解决这些现实问题。
因此,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研究无疑需要对环境资源的产权安排展开探讨。
由于受思想观念的束缚,我国往往将环境资源公有产权的研究视为“禁区”。
从已有的文献资料看,学界较少利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对环境资源公有产权展开深入的研究。
我国部分地方多年来对环境资源近乎掠夺式的开发,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严峻现实,已说明单纯从技术、政策层面不足以有效遏制环境资源的破坏与浪费。
这就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及其运行的制度环境,从制度层面寻找治理对策。
环境资源负外部性与产权理论的新进展

中图分 类号 :8 X
文 献 标 识 码 : C
文 章 编 号 :0 0 12 (0 7 0 — 0 2 0 10 — 13 2 0 )8 0 1 — 4
传 统产权 理论对外 部性 的讨论 是 从具有直接 因果关系 的外部性人手 , 外 部性主体与受体一般都是 明确 的。 产权
择行为方式 。 由此产生 了环境资 源产权 的交叉与 冲突。
关 键 词 : 境 资 源 产 权 ; 负 外 部 性 ;认 知 产 权 环
Ne p o r s f n g t e e t r a i f e v r n e t r s u c s a d o e s i h o y /i u - w r g e s o e a i x e n l y o n i o m n e o r e n wn r h p t e r / n X e v t J
ajs n ae n vlna op rt n rm te se il e tr fo n r i fe vrn n rsuc s du t tb sd o ou tr c o eai ,f h pca aue o w es p o ni met eo re. me y o o f h o
Ke r s o n r h p o n i n n e o r e ;n g tv e t r a i y wo d : w e s i f e v r me t r s u c s o e a i e xe l t k o e g w e s i n y; n wl d e o n rhp
摘
要: 环境 资源 共有 产权 的特 性使 得社 会成 员只能 通过 自身感知 和理 解 确 定对环 境 资 源的 产权 边界 , 且产 并
权 的 实施是 非排他 的 . 以与环境 资 源有 关的 负外部性 较 其他 具有 直接 因果 关 系的 外部性 特殊 。在 治理 这 类 负 所 外部性 的过程 中 , 产权 理论 也有 了新 的发展 。 文从 分析 环境 资 源产权 的特 殊性入 手 , 于产权 弱化 、 权分 割 、 本 对 产 创建新 产权 和 自愿合作 基础上 认知 产权 调整 等 负外部性 内部 化理 论进 行 了分析 。
环境产权理论

• 强制性或可实施性:即财产权应该保证免于其它人的侵犯和非自愿
的攫取,使得破坏权利所得到的惩罚,大于破坏权利可能得到的最 大好处或期望的非法收入。
(4)科斯定理
• “科斯定理” :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 关系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基本的核心内容。 • (1)科斯第一定理 • 如果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力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 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的驱使人们谈 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 (2)科斯第二定理 •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力界定,会带来不同的效 率的资源配置。 • (3)科斯第三定理 • 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 怎么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实施的困难很大
环境产权的交易 费用偏高,实施程序 复杂,操作难度大。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一些地方环保部门操 纵环境产权交易的全过 程,以行政命令代替市 场运作。政府过多干预 影响了环境产权交易的 公平、公正、公开进行。
4、产权交易与合理定价
环境资源配置的外部效应,是由于环境资源产权结果不合理,导 致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的严重偏离造成的,纠正这种 偏离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产权交易使环境资源的产权结构 优化,从而逐渐减少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之间的差距 ,纠正价格扭曲。
3、产权理论对价格理论的完善
•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就是用需求与供给来说明价格的形成机制, 以及由此形成的均衡价格理论。 • 产权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和服务的交换,而是一组 权利的交换,所交易的物品的价值,也就取决于交易的产权的多寡或 产权的强度,资源的市场价格是资源的产权价格。同样的资源,权利 边界界定程度不同,就会导致其具有不同的市场价格。 • 产权经济学通过将产权变量引入资源的价格分析,从而对瓦尔拉斯模 型进行修正。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

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一、理论概述资源环境经济学是以资源和环境为对象,以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探讨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
其理论核心是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包括产权理论、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等。
1.1 产权理论产权理论指出,不完全产权导致资源与环境的超额开采和过度污染。
要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必须建立完全产权制度,使资源和环境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得到统一。
1.2 外部性理论外部性是指活动的影响未被考虑在经济行为者之间的交易中,因而引起了影响的扩散。
在资源环境领域,外部性主要表现为污染与治理的影响和扩散,需要通过税收、补贴、排污许可证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
1.3 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质的物品和服务。
在资源环境领域,绿色生态建设、环保设施、公园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
在公共产品的供给上,政府需要发挥积极作用,充分利用税收、招投标等机制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
二、实践案例2.1 水资源管理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但随着经济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逐渐加剧。
在行政管理、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的多元化应对下,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得到了不断改进。
例如,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调查将全国水资源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水权交易将水资源的产权化和市场化得以实现,雨水收集、再生水利用等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旱季水利用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2 能源管理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其利用却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实践中,加强能源的管理和节约成为了当务之急。
例如,我国对化石能源的采购实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度,通过市场机制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将节能环保作为国家战略,通过财政、税收等方式扶持节能环保产业。
2.3 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实践中,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了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我国通过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偿、资产转让、生态保护减排等方式,推动生态保护的实践。
另外,制定环境监管制度、建设生态屏障等手段也在得到广泛应用。
环境经济学第六章环境产权理论

早在20世纪三十年代,那时科斯刚二十多岁,他就对这样的问题产生了疑惑:既然市场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进行合作的最有效的形式,为什么还会有企业存在?在企业中进行分工合作的人,为什么不能通过市场交易来实现这样的合作?
在一定范围内,企业内的交易要简单得多:工人之间的固定分工节约了寻找交易对象的费用,经理对工人的指挥代替了讨价还价,工人和其它生产要素所有者与企业之间的长期合同减少了在市场中多次反复地订立契约的麻烦,因而人们很自然地要选择企业的形式。
也可以说,企业的存在节约了交易费用。
当然,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企业的管理难度会增加,对工人的监督会愈发困难,企业官僚机构的弊端会越来越严重,企业内的交易费用会非线性地增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边际交易费用在递增。当企业内交易费用(边际)增长到和市场交易费用(边际)相等时,企业规模就不再增大,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边界。
科斯第二定理:(第一定理的反定理)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科斯第三定理:由于制度本身的生产不是无代价的,因此,关于生产什么制度、怎样生产制度的选择,将导致不同的经济效率。
二、环境产权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02
环境产权(environmental property rights)是指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种权利的集合。
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

( ) 境资 源稀缺性 。经 济学 意义上 的稀 缺是指 1环
相 对于 既 定 时期 的人类 需要 而 言 资源 是 有 限 的 。环
境 是一 种 资源 , 具有 对经 济 活动 的承载 能力 , 种 它 这
承载能力包括在一定条件下环境所能提供 的 自 然资
源 量 和容 纳 的污染 物 量 。环境 资 源不 仅 强调 资 源 的
导致 环境 破 坏 的权利 安 排过 程 提供 了理论 基 础 。市 场 理性 学者 对 科斯定 理 的实用 性 深信 不 疑 ,他所 有 的 资源 与环 境 问题 .都 可 以通 过产 权 途 径去 解决 。安德 森和利 尔合 著 的《 相克 到相 生—— 经济 从 与环 保 的共 生策 略 》 书是 市场 理性 学 者 的代 表作 , 一 其基 本思 想 是 : 环境 是一 种 资产 ; 围绕 环境 资 源是 可 以建 立 界定 完善 的产 权 制度 的 :环 境 资源 的所 有 者 可 以通 过 自由市 场 机制 来 确 保 经 济 与 环 境 的共 生 。 事 实 上 ,适 当地运 用 产权 途径 解 决环 境 资 源 问题 已 成 为世 界各 国不争 的事实 。问题 的关键 在于 : 如何合 理界 定环 境 资源 的产 权 ?怎样的产 权安 排更 有效率 ?
文 献标 识 码 :A
目前 ,环境 资源 的 日益 稀 缺 和环 境外 部 性 的严
重显 现 。 已经 给人 类 的生 存 和发 展造 成 巨大 的威 胁 。 在环境 资 源 日益 稀缺 情况 下 。环 境产 权 界 定 不清 是 产 生环境 外部 不经 济性 的主要原 因。因此 . 对环境 资 源产 权进 行 明确 界定 ,并 建 立适 当的 环境 资 源产 权
第六讲产权理论案例分析

第六讲产权理论案例分析产权理论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关注的是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
在产权不明确或产权不完善的情况下,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发展都会受到限制。
本篇文章将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进一步探讨产权理论的应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土地产权的案例。
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农民有土地的使用权。
由于农村土地产权缺乏明确的界定和保护,农民在土地流转和转产时面临很多困难。
这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滞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明确土地的使用权,保护农民的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另一个案例是关于知识产权的。
知识产权是指对于创造性的想法、发明、商标和专利等的所有权。
在全球范围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对于创新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例如,苹果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其能够推出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如iPhone和iPad,从而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之一、苹果公司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获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并为公司赢得了巨大的利润。
产权理论还可以应用于资源的环境问题。
环境资源是有限的,并且常常是公共资源,如空气、水和森林等。
由于缺乏产权制度,这些资源容易受到滥用和破坏。
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许多河流和湖泊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草地退化问题。
由于缺乏明确的产权制度,污染者和破坏者不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成本,这导致了环境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开始推行对环境资源的产权,明确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建立起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以上案例中,产权理论的应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明确和保护产权,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优化利用,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在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家对资源的所有权控制较大,而在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对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更为明确和强调。
无论是国家所有制还是私人所有制,产权的明确和保护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环境资源产权及交易初探

环境资源产权及交易初探黄越(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200013520)摘要环境污染及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问题从本质上来说是由环境资源固有的外部性导致的。
使外部性内在化有两种手段: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
科斯定理论证了明确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并允许自由交易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是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的依据。
实践中,美国的《清洁空气法案》修正案采用了排污权交易的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进一步证明了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的可操作性。
当然,环境资源产权制度也有其固有的局限性。
最后,分析现阶段实际情况,提出建议以完善我国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
关键词外部性环境资源产权科斯定理排污权交易公地悲剧环境资源产权可能是所有产权关系中最模糊的一个概念。
而正由于产权界定的模糊,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已经成为引发当下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旨在给出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的基础而较全面的介绍,并对现阶段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应用加以分析。
引言古往今来,人类的生产活动其实就是开发各种资源并使之为人类服务的过程。
而环境资源便是其中使用最广泛也最重要的一项。
环境资源为地球上一切生命所共有,在被人们使用、享受时,没有明确的边界或归属。
因此,一方面,面对环境资源的使用,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保护环境,从而使自己尽可能大的享受环境资源带来的福利;另一方面,在逐利行为的驱使下,个人或企业并未将对环境的损害作为成本进行核算,肆意开发、利用环境资源,从而导致严重的环境侵害问题。
某些企业为降低成本向大气或水体排污排废, 或为谋取短期效益毁林垦荒,导致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引发自然灾害。
过度利用环境资源、肆意排污使社会付出了巨大的环境成本,而这些成本却并非由排污者承担。
近年暴发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 五十年不遇的旱灾等等, 需要全社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抵御灾害,而先前污染环境所取得的收益,相比灾害中国家和人民财产的巨大损失,是微不足道的。
严峻的现实提醒我们,界定环境产权,保护环境资源迫在眉睫。
产权理论与资源配置

产权理论与资源配置1. 引言产权理论与资源配置是经济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市场经济体系中,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值表现的方式进行的,而产权制度则是保障和规范资源配置过程中产权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发展经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2. 产权理论的基本概念产权是指个体或组织对于某种资源享有的权利。
产权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要素,由产权的定义、归属、转让、保护等要素组成。
在资源配置中,产权决定了资源的所有权归属和流转,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3. 产权理论的起源与发展产权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约翰·洛克等经济学家的研究。
亚当·斯密认为,私人产权保护是市场经济成功的基础,而约翰·洛克则强调个体通过劳动赋予自然资源的私人所有权。
产权理论在经济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并对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
4. 产权理论与资源配置效率产权制度的完善与资源配置效率密切相关。
产权清晰、明确和稳定可以有效激励个体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例如,个人或企业在拥有物权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效益。
5. 产权理论与资源配置公平性产权的公平性是指资源配置过程中各方的利益得到公平保护。
良好的产权制度能够保护个体的财产权益,使资源配置过程中实现公平和正义。
产权制度的公平性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提高社会的信任度和合作效率。
6. 产权理论的应用与拓展产权理论不仅适用于传统经济领域,也逐渐被应用于其他领域。
例如,知识产权是在信息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新的产权形式,对促进创新、保护创造者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环境资源的产权化管理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界定和保护环境资源的产权,可以有效应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挑战。
7. 结论产权理论是资源配置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改革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通过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可以激励个体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产权理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产权理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产权是一种法律制度,规定了个人或组织对于特定资源的权利和义务。
在市场经济中,产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引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保护私有财产,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产权理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1. 保护私有财产权产权制度首要的功能是保护私有财产权。
它确保资源的所有者能够合法拥有、使用和处置自己的财产。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有助于激发个人或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其更加努力地参与经济活动,从而推动资源的有效配置。
2. 提供激励机制产权制度为资源的拥有者提供了激励机制。
通过明确的产权划分,使得资源的拥有者能够享有相应的权益,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这样的激励机制能够促使资源的拥有者更加努力地投入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同时,激励机制也能够吸引外部投资者的参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3. 促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产权能够促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
在产权明确的情况下,资源的拥有者可以自由地处置自己的财产,包括出售、租赁或投资其他领域。
这样的自由将资源从低效或不适当的用途中释放出来,流向具有更高效和有价值利用潜力的领域。
通过资源的自由流动和配置,整个经济系统可以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
4. 保护消费者权益产权制度不仅保护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也保护了消费者的权益。
在竞争市场中,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决策来影响产品和服务的供需关系。
产权制度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质量保证和合理价格的产品和服务。
这样的保护措施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5.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产权制度在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确的产权划分使得创新者和发明家能够享有自己的创造成果,并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这样的激励机制鼓励了个体和组织进行更多的研发和创新活动,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总之,产权理论在资源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保护私有财产权,提供激励机制,促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
第五、六章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环境产权理论

3.1公平的含义
不同的社会福利函数基于不同的公平观念。 人们和社会对公平有不同的理解,社会福利 函数也有不同的形式;
三种不同的理解: 规则公平 起点公平 结果公平
3.2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联系:
a一定程度的公平是实现效率的必要条件; b收入分配会影响社会福利。在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的 情况下,调节收入分配有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MTRS、MRS=K (小于0)
完全可替代资源
完全可替代商品
2.最大社会福利
2.1福利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经济伦理学),是微观经济政策 的理论基础之一,带有经济政策学的性质; 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条件下,研究整个经 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以及相关 的政策问题; 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间的最优分配;产品在 不同家庭之间的最优分配;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第五章 环境资源优化配置
第一节 经济效率的实现 (重点、难点) 高效率的生产、消费过程及效用边界线
第二节 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意义 一.帕累托最优的充分、必要条件及最大社会福利 二.帕累托最优的政策意义
第三节 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目标的选择 一.传统福利经济学衡量环境资源配置效率的缺陷 二.后福利经济学的福利标准与环境资源配置效率 三.可持续发展思路下的效率和帕累托最优
福利经济学的意义:早期的经济学只关注物质产品的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问题,而且压倒一切的问题 是数量的不足,所以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是如何扩大 社会财富的总量。但随着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人们 逐渐发现仅有社会财富总量的扩大,而社会分配不公、 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使人们的主观幸福、社会福 利并且没有得到提高。于是人们就要求有一种理论, 对现实经济状况进行合意性评价;
社会福利函数,记为SWF:
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的产权市场缺失与价值补偿

场 补 偿 与 回归
呈现上升趋势 。 自然生态环境污染 的发展还处于倒 u 曲线的左 侧, 且离拐点还有一定距离 。 符合 建设 生态文 明要求的可持续 发展 模式 , 必然 是通 过市 场机 制对 自 然 生态环境价值 补偿的可持续 发展的市场机制 , 这 种市 场机制 的实现包括 生态环境 资源在 内的社会 总资源 的优
价值 的认识 。
自然生态环境 的价值 补偿 , 离不开副产品市场循环机 制的 有序和高效运转 。副产品市场外部制度环境的滞后是各种二次 污染 的现实滋生土壤。现代社会的很多经济活动都要对 自然生 态环 境造 成不同程 度的危害 , 或 者说这些经济活动都 要消费原
有 自然生态环境的使用价值而 使生态环境的质量下降 。建立健
7 , 2 《 当代经济} 2 0 1 3 年第 6 期
在很大程度上 , 人 类对 于自然生态环 境等资源的利用和开 发是 无节制和无理性 的 , 佩珀 认为 , 这 一 系列 对 自然生 态环境
资源 的开发和控制 手段本身并不是 自然生态环 境问题 生的 原 因 ,真正的原 因在 于对人类对待 自然生态 环境的 “ 特殊方
羹 瓣
■■■r N 宁 _ E
理 论 探 索
【 摘要 】 自然生态环境作为特殊 的生产要 素 , 在我们 国家,
其 所 有权 是 清 晰 的 : 归属 全 民 所 有 , 但 是 其 产 权 形 式 却 不 尽 相
同, 具 有 其 特 殊 性 。 因此 , 要 创 新 自然 生 态环 境 要 素 产权 制 度 ,
化配 置 , 通过市场机 制对 自然 生态环境 资源的 价值补偿 , 最 终 引导经济发展方式朝着可持续发展 的轨道前进。 在粗放型 的经 济增长过 程中 , 自然生产要素等 资源 的经济 价值得不到重视 , 在市场 中也没有 体现 。当经济水平 发展 到一 定 的程度 , 我们也逐步丧失 了生 态环 境资源等带来 的红利 。由 此带来的 的影 响是 , 自然生态等 因素 成为了制约经济持续 发展 的因子 。在市 场经 济运行 中 , 只有恢复副产品等要素 资源 的真
环境产权理论

(二)传统价格理论
边际学派从边际效用入手,将需求作为确定 交换价格中必不可少的一方引入分析。
纯交换模型:生产和消费在这里受同一个原 则——对资源的选择和估价原则——支配;
长期均衡价格由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决定;
商品的价值由它为人们所需要的程度及其稀 缺性决定。
稀缺性是核心概念
瓦尔拉斯对稀缺性的定义
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 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 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 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 村等。
环境产权包括自然环境产权,人工环境产权,具 有整体性、公共性、稀缺性、广泛性。
从产权客体来看:
自然环境的产权客体是人类出现之前就存 在的所有自然环境资源;
科斯的主要论点
损害问题具有相互性 以社会产值的最大化为出发点
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 而达到产值最大化。
前提:权利的初始界定“不是由谁做什么, 而是谁有权做什么”
二、环境产权
环境产权:行为主体对某一环境资源具有 的所有、使用、占有、处置以及收益等各 种权利的集合。
产权是一组权利,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和由 此派生的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 权;
产权是行为权利,是人们之间一组被相互 认可的行为关系。
二、科斯定理
科斯第一定理:如果市场交易费用为零, 不管权利初始安排如何,当事人之间的谈 判都会导致那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即市 场机制会自动地驱使人们谈判,使资源配 置实现帕累托最优。
科斯手段:运用产权理论,利用市场机制解 决环境资源生产与消费中的外部性问题;以 社会产值最大化为出发点。
“走失的牛群损坏邻近土地的谷物”——科 斯第一定理。(交易费用为零)
浅谈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一)

浅谈现代产权理论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作用(一)论文关键词:环境问题;产权界定;交易成本论文摘要:在一个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的效率配置,科斯的现代产权理论为解决市场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
从我国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来看,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进行环境产权的改革。
在承认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大前提下,对我国环境资源的保护进行产权重构和完善。
一、产权制度的诞生现代产权理论来自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的“科斯定理”,最早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施蒂格勒在1966年出版的《价格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科斯在其诺贝尔奖获奖演说词《论生产的结构》中对“科斯定理”是这样概括的:“在交易费用为零的世界里,当事人各方之间的谈判将会导致带来财富的最大化的制度安排,而这种状况与权利的初始配置无关。
”但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里,因此“我的结论是,让我们来研究正交易费用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交易成本不为零的现实世界里,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的效率配置。
因此,产权的界定和交易成本的高低对市场的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可以讲,科斯定理是产权经济学创建和发展的基础,为解决市场的外部性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法论。
二、产权不明晰带来环境恶化的负外部性问题美国学者哈丁在其论文《公共地的悲剧》中这样描述:在一片公用的草原上,牧民被允许把自己的私有牲畜在草原上放牧。
每个牧民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此他会尽可能地增加牲畜的数量来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因此带给草原的损害却由大家来承担。
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牧场会退化,直至消失。
这个“公共地悲剧”可以很好地来描述经济学中所讲的外部性问题。
所谓外部性就是指私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
在公共地悲剧中,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多出的部分由社会来承担,即经济的负外部性。
现实中,环境污染问题就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外部性的例子。
在缺乏相应约束机制的情况下,一个工厂为了私利会使其不顾污染地进行生产,因为排放的空间是共有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
本章课时:4课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产权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关系,了解相对价格、市场价格和外部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了解环境资源的价格为什么往往会被市场和政府低估的原因,同时讨论产权理论在环境资源市场配置和政府配置中的重要作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外部性、产权与价格
一、 产权理论
(一)产权的定义、规则和功能
产权是人们在资源稀缺性条件下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它决定着人们使用财产的态度和行为方式,这样必然产生不同的财产使用绩效,因此,不同的产权制度安排会形成财产使用中不同的激励机制。
产权规则包括产权界定规则、产权权益及其补偿规则、产权交易规则。
产权功能指产权以产权规则为现实基础,在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作用。
其实质是以产权界定为前提,以法律制度为保障,以财产利益为动力,去实现所有权的经济本质,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现代产权经济学关于产权安排与资源配置之间关系的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基本的核心的内容。
(三)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产权理论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交易费用理论;第二,产权的效率分析;第三,产权制度的选择与调整;第四,产权制度的演进。
二、产权与外部边际成本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并没有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
实现帕累托最优要求私人边际净收益等于社会边际净收益,但外部性的存在意味着私人边际净收益与社会边际净收益存在差异,因而不能获得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在有效的产权制度下,价格是资源配置的信号,它反映了资源的稀缺程度。
在马歇尔、庇古的时代,由于在传统价格理论模型中没有发现产权的作用,因此,当价格扭曲发生时,他们归结为外部性因素导致的市场失灵。
而产权经济学认为,所谓外部性问题,其实质就是由于在市场中存在
尚未界定清楚的权利边界,从而导致资源的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的严重偏离。
外部边际成本就是资源的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值。
科斯认为,外部不经济的存在,市场不仅不失灵,而且可以通过明晰产权、借助市场交易来为外部边际成本定价,从而使外部性内在化。
三、产权理论是对传统价格理论的完善
西方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就是用需求与供给来说明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均衡价格理论,对这个理论的分析构成了新古典经济学的起点和中心。
但在瓦尔拉斯完全竞争模型中,权利被假定完全界定,而且交易费用为零,因此,市场的自由竞争使得所有的产品价格和要素价格同时达到均衡,此时,资源的市场价格P与社会边际收益(SMB)、个人边际收益(PMB)、社会边际成本(SMC)、个人边际成本(PMC)相等。
也就是说,传统经济学认为市场价格会自动体现资源的稀缺程度,资源的市场价格理所当然的等于其相对价格,因此,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价格与相对价格是同义的,人们往往把二者等同起来。
但产权经济学认为,市场交换的实质不是物品和服务的交换,而是一组权利的交换,所交易的物品的价值,也就取决于交易中所转手的产权多寡或产权的强度,资源的市场价格是资源的产权价格,同样的资源,权利边界界定程度不同,就会导致其不同的市场价格。
产权界定清晰是资源的市场价格等于其相对价格的必要前提。
产权经济学通过将产权变量引入资源的价格分析,从而对瓦尔拉斯模型进行修正。
第二节 产权与环境资源配置
一、 产权、公共产权资源与环境资源
产权具有排他性、可分割性和可交易性等特征。
在不存在排他性产权的情况下,往往存在公共产权。
目前许多环境资源都具有公共产权特征。
在这里,财产具有广泛的含义,可以指任何人造产品或环境资源。
由于环境资源的特殊性,产权很少是绝对私有的,总是受社会一定规则的制约。
二、环境资源产权与环境资源市场
市场和政府干预是资源配置的两大手段。
过去,人们将环境资源配置低效所导致的环境危机归责于环境资源市场配置中外部性问题产生的市场失灵。
因此,根据庇古传统认为,政府定价、政府干预是环境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
科斯理论则在批判庇古理论的过程中对市场理论进行了完善,科斯通过将产权变量引入市场价格分析体系,更加严密精辟地论证了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科斯认为,在市场中交换的是资源的产权,如果资源的产权界定不清,必然影响到资源的市场价格。
所谓外部性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用何种方式正确地度量和界定权利边界的问题,而外部边际成本就是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之间的差值。
只要将产权权限界定清楚,自由竞争的市场就会为外部边际成本合理定价,并对外部权利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外部性内在化。
科斯对公共物品外部性问题以及市场失灵的全新研究和解释,完善了市场理论,也为环境资源市场配置奠
定了理论基础。
三、环境资源产权与环境资源合理定价
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环境资源的价格没有正确反映环境资源的稀缺程度。
环境资源的价格是环境资源的产权价格,正是现在环境资源产权的不明确性,非专一性,非排它性,导致了环境资源稀缺程度与市场价格的脱节,从而导致了环境资源生产与消费中成本与收益、权利与义务、行为与结果的背离,这是环境恶化的根源。
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通过环境资源的合理定价和有偿使用,实现环境资源的有效配置。
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基础应是其相对价格,只有当资源的市场价格等于其相对价格时,价格机制才能发挥正常作用。
在瓦尔拉斯完全竞争模型中,权利被假定完全界定,而且交易费用为零,所以,传统经济学认为,资源的市场价格理所当然地等于其相对价格。
但是,传统经济学忽视了,有效的产权制度是价格机制发挥正常作用的前提和保证。
环境资源的市场价格应是环境资源的产权价格,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市场价格等于相对价格的必要前提,产权交易是纠正环境资源市场价格与其相对价格偏离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