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是保证单位职能部门工作正常运行、财务活动安全可靠
的重要保障,然而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
对策,以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健全内部控制。
一、问题:管理责任不落实,缺乏监督机制。
对策: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职责,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加强对各
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
计机构、监察机构等,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
二、问题: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科学,流程繁琐。
对策:优化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合理分工,明确职责。
通过流程再造,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动态更新机制,及时跟进法规和政策变化,不断完善
制度。
三、问题:信息系统安全性不足。
对策: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控制措施,包括网络安全、数据
备份与恢复、权限管理等。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控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加强员工
的信息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
四、问题: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违法违纪问题较多。
对策: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
建立健全内部
控制执行的制度和机制,对违法违纪行为严格追究责任。
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及
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减少违法违纪的发生。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机构,承担着为公众提供服务和管理公共资源的重要职责。
在执行职能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监督不力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善措施,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制度缺失或不合理的情况。
缺乏明确的管理权限和责任界定、制度执行情况不够规范、内部审批流程混乱等,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混乱,决策不科学,工作效率低下。
2. 管理不到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管理人员对工作不够重视,对下属和工作任务监督不力,导致部门内部的管理混乱,工作任务分配不均衡,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3. 监督不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不力,存在着违规违纪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部门内部存在着不正当的利益输送行为,严重损害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形象和公信力。
二、改善措施1.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和责任界定,规范内部审批流程,加强对内部流程和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
2. 健全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加强对下属和工作任务的监督和管理,规范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确保管理人员能够有效地领导和管理部门工作。
3. 加强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有效防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加强对内部流程和工作人员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承担公共服务和管理公共资源的机构,其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着其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行政事业单位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单位的正常运行,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管理混乱,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管理层对工作职责的分工不清晰,导致各部门之间职责范围交叉、互相推诿,出现责任不明、工作不齐整的情况。
这不仅会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还会导致一些管理混乱的现象出现。
2.财务管理方面存在弊端。
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弊端,例如财务管理的透明度不高、审批过程繁琐冗长、会计核算不规范等。
这样的情况容易导致单位的财务风险增加,甚至引发财务违规行为。
3.审批流程繁琐,效率低下。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审批流程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间长,不仅影响了单位的工作效率,还容易引发一些问题,如审批权限滥用等。
4.信息系统安全性不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管理过程中使用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然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安全性并不高,存在着一些数据外泄、信息丢失等问题,这样的情况容易引发一些不良后果,甚至对单位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对策建议1.明确岗位职责,规范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层建立适当的管理体制,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并适时进行人员调整,确保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避免责任范围交叉,减少管理混乱的现象出现。
2.强化财务管理,提高透明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审计,规范财务流程,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水平,避免财务风险增加,从源头上杜绝财务违规行为的发生。
4.加强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监控和维护,有效保护单位的信息安全,避免数据外泄、信息丢失等问题的发生。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日益凸显,给单位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隐患,对于这一问题的分析与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影响以及对策分析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一、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管理混乱: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管理上存在混乱,领导不作为、部门之间协调不畅等问题长期存在,导致了工作任务难以有效推进。
2.监督不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不力,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工作和资金的使用不当,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3.制度不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各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督促,容易造成内部管理的漏洞和失误。
二、影响1.影响单位形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会影响单位形象,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至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发生,对单位的声誉和形象造成重大的影响。
2.影响工作效率:管理混乱和监督不力会导致单位部门间的协调合作难度增大,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出现工作推进缓慢、工作重叠、资源浪费等问题。
3.影响经济效益:制度不完善会导致单位资源的浪费和损失,严重时可能对单位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对单位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隐患。
三、对策分析1.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明确责任和权限,健全管理制度体系。
2.加强内部监督力度:行政事业单位应推动内部监督机制建设,加强对各项工作和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和规定。
3.加强领导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角色,应当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能力,增强其责任意识和监督意识。
4.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履行职责和规范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员工予以激励,对于违规违纪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形成激励约束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不仅影响了单位的形象和效益,更严重地影响了单位的健康发展。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给单位的运行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规范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存在的问题1.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往往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管理混乱,难以有效监管。
2. 财务管理不规范。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财务管理混乱、费用开支不明确、违规支出等问题,严重影响单位的财务稳定性。
3. 人员管理不规范。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包括招聘程序不规范、员工素质参差不齐等。
4. 内部监督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5.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是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信息泄露、安全漏洞等频频发生。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管理层级、流程及权限控制、监督和评估机制等,确保单位的运行有序、规范、有效。
2. 加强财务管理。
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管理、费用开支审批流程、资金监管等,加强对单位财务状况的监控和管理。
3. 加强人员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合理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规范的招聘程序、员工培训和考核机制,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执行力。
4.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明确的监督责任和权限、监督程序和方法、违规行为的严肃处理等,确保单位内部的监督工作到位。
5.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
应当加强对信息系统安全的管理和监控,包括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加密和备份等措施,预防信息泄露和安全漏洞。
三、结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和规范是保障单位正常运行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不断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单位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在公共服务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职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以确保其有效运行和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制度和规章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缺乏完善的制度和规章,导致工作中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这样就容易出现工作人员行为的不规范和违法乱纪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转。
2. 财务管理混乱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广泛,管理较为复杂,导致财务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行为,例如出现财务流失、超支、挪用公款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单位的经济效益和形象。
3. 决策过程不透明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存在着权力寻租和腐败的风险。
由于相关部门的利益关系纠葛,决策结果可能偏向于部分利益相关者,损害公共利益。
4. 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监督不力,导致工作中存在着管理混乱和职能滥用的情况,影响到单位的正常运转和公共服务水平。
5. 人才短缺和素质不高由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人才选拔、培养和管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导致人才结构不合理、素质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进而影响到单位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改善措施为了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首先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规章,明确权责边界,规范工作程序,确保行政管理的有效运行。
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监督体系,有效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严格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出现财务失误和违法行为。
通过完善的决策程序和信息公开制度,提高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加公开性和公正性,避免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内控和外部监督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对单位工作的全面监督。
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员工培训和素质提高,吸引高素质人才进入行政事业单位,并建立健全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范文三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与对策范文三篇从近年来审计情况来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了一些内控制度,但从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执行的有效性等方面来看,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一、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一)流于形式,实用性不强。
在审计中发现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制定内控制度的初衷不是基于单位的发展需要,而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有的是从网上荡,有的是从其他单位部门抄,稍用心点的加以增改删减,有的干脆就照抄照搬。
如某办事处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其中就出现了“青岛建设局”的字样。
其制度内容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可想而知。
(二)缺乏有效性。
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内部控制建设不到位,实施不起来的问题。
许多单位在日常财务工作中仍用财务制度代替内控制度,仅就其开支范围、标准加以限制,它只能规定财政资金使用的方向,并不能解决单位资金安全性问题,根本起不到监督制约的作用。
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资金审核制度,但实际上很多填制的会计凭证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
比如某单位做差费支出时,后附附件全部是出租车票,会计信息有失真实。
还有的乡镇低保资金、牧民定居自筹款等大额资金长期存于干部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体系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以财经制度或工作经验来代替内控制度,就是对内部业务流程控制的设计过于简单,或者仅有的几项制度不能相互衔接,互为补充,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内控制度体系,所发挥的防范舞弊、规避风险的作用微乎其微。
比如有些单位存在职责分工不明确,操作流程不规范、控制目标不明确,没有严格执行流程制度、缺乏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机制,责任人缺乏控制意识和责任心等。
(三)执行力度不高。
在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内控制度“本本”很多,名目很全,进一步深入审查发现这些已有的内控制度只是一种摆设,并没有真正或者完全执行。
比如会计和出纳工作应遵循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会计负责做账,出纳负责支钱。
但有些部门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钱账采购一个人负责;如某乡镇机关食堂,做饭的大师傅个人既负责物品采购,又负责后堂食材的进出。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谿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谿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财务管理弱化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票据管理不到位。
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岗位设谿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
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
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 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责任界定不明确、人员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不透明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措施:
一、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加强信息的共享和沟通,建立部门间的协作机制,形成合力。
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设立联络人、建立内部通讯平台等方式,促进部门间的信息流通和协作。
二、明确责任与权利
建立明确的责任与权利体系,明确每个岗位和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范围,避免责任界定不明确带来的问题。
可以通过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明确部门间的工作协作流程等方式,明确责任和权利。
三、加强人员管理
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与所担任的岗位相匹配。
可以通过建立人员招聘和晋升的制度、加强培训和培养计划、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方式,规范人员的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财务管理
加强对资金的管控和使用的透明度,确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合理性。
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规范资金审批和使用程序等方式,加强财务管理。
五、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对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评估。
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手册、开展内部控制自评和外部审计、建立风险管理机制等方式,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六、加强监督和问责
建立监督和问责机制,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监督和问责,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可以通过建立监督部门、建立举报机制、加强监督和考核制度等方式,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问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它们在开展日常工作时需要进行各种内部控制以保障组织目标的达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发现一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有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以期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作用。
下面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阐述。
1. 控制措施不够完善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工作繁忙或管理不到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控制措施不够完善。
这就意味着在组织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资源的浪费、风险的增加等。
2. 财务管理不规范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规范的现象,比如对经费管理不到位、审计工作不严密等。
这就会给单位的财务稳定性和合规性带来较大的隐患。
3. 信息系统安全隐患随着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系统使用越来越广泛。
由于信息安全意识不强、技术保障不足等原因,导致信息系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 人员管理不到位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对人员管理的重视不够,导致人员管理不到位。
这就容易出现人员流动频繁、管理混乱等情况,影响单位工作的稳定性和效率。
5. 绩效评价不科学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是以绩效为导向的,但在一些单位中,绩效评价并不科学,有些员工甚至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得较高的绩效评价,从而影响了单位整体的运作效率。
以上就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接下来将提出对策。
二、对策措施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要解决控制措施不够完善的问题,首先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具体而言,可以加强对工作流程、资源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的规范管理,确保内部控制措施得以完备和规范执行。
2. 规范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加强财务管理,比如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等,保障单位的财务稳定性和合规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 控制松散。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较为松散,缺乏明确的控制责任和权限分配。
部分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重视程序规范性,而忽略实际操作中的场景和情境,导致制度执行效果不足。
2. 监督不力。
一些单位存在着监督职能不落实、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
特别是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监督职能通常由同级政府部门负责,但由于监管部门忙于日常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内部控制的监督效果不佳。
3. 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依赖于人的意识和行为,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内部控制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素质普遍较低,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的理解不足,导致内部控制的质量较差。
4. 制度滞后。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方式和业务内容也在不断改变,但一些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却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调整,导致制度与实际工作不相适应,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1. 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明确控制的目标、内容、职责和权限,并将制度与实际工作场景相结合,确保制度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2. 加强监督。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责任和权限,定期对内部控制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员工具备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实施能力,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
4. 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精确度。
推广和应用相关技术,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内部控制评价系统等,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5. 加强内外部交流。
加强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经验交流和合作,学习借鉴先进单位的成功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水平和质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一、问题描述1.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人员招聘、考核和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单位的整体运作。
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预算执行不到位,资金流向不清晰,审计管理滞后,存在挪用公款等问题。
信息管理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存在数据安全隐患,信息共享不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1.2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风险不断加大。
人员管理不规范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财务管理不到位导致财务风险增加,信息管理系统不完善导致数据安全隐患,都会给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运作带来不利影响。
二、改善措施2.1加强人员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岗位职责和考核机制,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2.2规范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的监督和审计管理,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和透明度,预防和打击挪用公款等违法行为。
2.3加强信息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加强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2.4建立风险管理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可能影响内部控制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加强风险预警和应对能力,确保单位的稳健经营和良好运行。
2.5加强监督与督促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督促,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力度和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6提升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善的关键在于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管理人员的能力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推动内部控制的全面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一、制度建设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完善性、规范性和实施性。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不完备,制度内容不具体、不明确,导致制度执行不到位。
二、风险识别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措施时,往往没有全面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对潜在风险的识别不足。
一些单位在内部控制中强调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但对其他核心业务风险的控制关注不够。
三、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缺乏深刻理解。
在工作中,一些人员常常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执行的积极性,甚至存在对控制措施的绕过和规避。
四、监督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职能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些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措施,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难以发现和处理。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善措施:二、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并针对不同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三、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培训和宣传,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引导员工从事务处理的角度,强化风险识别和风险防范意识,增强对内部控制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四、完善内部监督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岗位,明确内部监督职责和权限,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的监督和检查。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强化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对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的行为及时发现并予以惩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保障公共资源的有效利用、规范组织运作、防范风险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践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探讨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问题一:制度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某单位在用餐费用的审批和报销中,未明确规定相关责任人和审批程序,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审批环节的混乱和费用的滥用。
改善措施: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制度的适用范围、职责、权限等内容,确保制度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对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制度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3.定期进行制度的评估和修订,及时跟进变化的需求和环境。
问题二:流程不规范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流程不规范是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
某单位在采购流程中,未按照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和报批手续,导致部分采购项目存在利益输送和潜在风险。
改善措施:1.建立标准化的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按照程序进行。
2.引入信息化系统,实现流程的自动化管理,减少人为的干预和操作失误。
3.加强对流程的监督和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三:监督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需要得到监督和检查。
在一些单位中,监督不到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某单位在资金管理中,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职工个人账户被挪用的情况。
改善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监督部门的建设,明确其职责和权限,提高检查和监督的效率和专业性。
2.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和机制,完善内部审计、监察、纪检等部门之间的配合关系。
3.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监督的质量和水平。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一、问题概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
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中存在着财务流程不规范、财务监管不到位、财务违规行为频发等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人员流动性大、招聘考核制度不健全、绩效评价机制落后等问题;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着信息系统安全漏洞、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信息化建设长期滞后等问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1. 制度不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严重不足,导致了各项管理规定和准则的不完善。
2. 人员素质不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导致管理水平偏低、管理效率低下。
3. 缺乏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内缺乏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各项管理规定和准则执行不到位、管理行为不规范。
4. 缺乏信息化支持: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信息系统安全漏洞、信息资源共享不充分。
四、具体对策1. 落实财务管理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措施,严格规范财务管理流程,加强财务监管。
2. 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完善招聘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3. 提高信息化水平: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4. 强化内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行为的监督,严格落实内部控制措施,规范管理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主要源自制度不健全、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监督机制、缺乏信息化支持等原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健全监督机制、加大信息化投入等方面下功夫,把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做得更加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组织结构不明确。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模糊,职责不明确,导致责权不清、任务重叠、决策滞后等问题。
对策: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分工和配备,保障责权一致、管理有序。
2.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招聘渠道单一、考核制度不健全等原因,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工作能力不足、服务意识淡漠、廉洁意识淡薄等问题。
对策:完善人员招聘和选拔制度,引进专业化人才,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树立廉洁从政意识。
3.财务管理不规范。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资金使用不规范、财务报表不准确、审计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容易导致资金浪费和财务风险。
对策: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财务报表准确完整。
4.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存在权力寻租、腐败问题严重等弊端,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贪腐行为。
对策: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保障内部监督的制度安排,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实行透明化、规范化管理。
5.信息化建设滞后。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存在信息孤岛、系统不互通等问题,导致信息共享不畅、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对策: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共享和工作高效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涉及组织结构、人员素质、财务管理、内部监督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需要通过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加强人员培训和考核、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和推进信息化建设等对策来解决。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内部控制标准不统一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标准并不统一,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可能使用不同的内部控制标准,导致内部管理混乱,难以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制度建设不够全面,对内部控制机制的约束力不足,对于制度执行的监督和检查不够到位,导致内部控制难以有效操作和维护。
3.内部控制流程不规范
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流程繁杂,且业务量大,部分单位未建立严格规范的内部控制流程,导致业务运作不规范,内部流程混乱。
4.内部控制人员素质不高
内部控制人员负责协调、实施和监督内部控制机制,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实施和执行,但目前存在一些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4.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素质
行政事业单位应注重内部控制人员素质的培训和提高,加强内部控制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水平和能力,确保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总之,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需要全面规范内部控制制度,全面推进内部控制实践,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素质,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以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1. 规范性不足。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建设缺乏标准化的规范和指导,导致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执行不够坚决,风险隐患无法有效预防和控制。
2. 责任分工不清。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不够明确,导致责任不落实,职责模糊,制度执行不到位。
3. 信息系统风险。
随着信息化的进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还面临着信息系统安全、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挑战,一些单位对此重视不够,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威胁。
4. 人员素质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内部控制执行不力。
5. 监督缺位。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部门和监督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和执行情况无法得到及时的监督和检查。
二、对策建议1. 规范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和程序,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建设,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 强化责任分工。
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建立健全的责任分工机制,确保每个相关部门和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职责和权利,落实内部控制的责任。
3. 提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
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防范和数据保护,完善信息系统的安全控制措施,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加强培训和教育。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升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和专业素质,确保员工能够正确理解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责任分工,提升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加强培训和教育,健全监督机制等方面。
只有通过这些对策的全面落实,才能够有效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实施力度,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安全稳定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为了更好地实现机关事务的规范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要直面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1.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然而,由于工作重心常常放在日常运作上,对内部控制要求的认识不足,导致内部控制意识淡漠,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清晰认识。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存在片面性和粗放性,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监督和管理的权责不明确,容易造成职责模糊。
3. 内部控制流程繁琐: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流程繁琐,冗余环节多,审批等流程需要人工干预,效率较低。
流程繁琐不仅浪费了时间和人力资源,还容易造成腐败问题的滋生。
4. 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只停留在口头承诺,缺乏有效的实质性监督,导致内部监督失效。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1.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的培育:通过组织内部培训、示范案例等方式,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同时,加强全员参与,共同建立内部控制意识。
2.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制定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责任制,明确各个环节的权责,减少工作冗余和环节复杂性。
3. 优化内部控制流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改进内部控制流程,提高内部控制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内部控制的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和审批环节。
同时,注重流程优化,消除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4. 健全内部控制监督机制:明确内部控制的监督职责和权限,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和措施。
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实质性监督,建立起内部控制的有效闭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 费用支出缺乏有效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行政经费的支出,特别是招待费、办公费、会议费、水电费等,普遍缺乏严格的控制标准;即使制定了内部经费开支标准,但仍较多采用实报实销制。
2. 固定资产控制薄弱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以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臵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使用管理仍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重购轻管现象比较普遍。
如未按规定建立起定期财产盘点制度,购臵的固定资产未能及时登记入账,未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实物卡片,责任不明确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3. 财务管理弱化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与业务控制脱节,对单位重要事项的决策、实施过程和结果均不了解,未能对业务部门实施必要的财务控制和监督。
票据管理不到位。
未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制度,出现延期上缴收入,挪用公款问题;对使用后票据未能及时办理交验、核销,容易导致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4. 岗位设臵不够合理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单位岗位安排不尽合理,存在一人多岗、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
记账人员、保管人员、经济业务决策人员及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出纳兼复核、采购兼保管等现象,出现管理漏洞。
5. 预算控制比较薄弱首先是没有预算或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部门预算的编制一般根据当年财政状况、上年收支、预算单位自身的特点和业务进行核定,没有细化到具体项目,预算支出达不到逐笔进行核定的要求。
其次是预算刚性不够,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不强,预算调整追加较为频繁,资金使用缺乏预见性,削弱了预算的约束控制力。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1. 内部控制观念淡薄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是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完善和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
但一些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内控意识不强,重发展、轻控制,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把内部控制看成仅是财务部门的事。
2. 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主要是针对企业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适用性较差; 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对制度的执行及效果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部控制制度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3. 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会计核算中心对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理会计核算和监督业务,由于会计主体单位与核算部门不一致,双方沟通衔接不够,极易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造成核算中心管账不管物、核算单位管物不管账、账物不符的问题,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4. 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差,缺乏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难以满足实施内部控制和监督的要求。
5. 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
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
五、我局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一) 控制环境任何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管理服务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COSO 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内部控制五要素中,控制环境被放在了第一的位子上,它作为推动单位发展的动力,是所有其他内控组成部分的基础和核心。
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其好坏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实施的效果。
1、操守和价值观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控内部控制的人员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
单位是否存在道德行为规范,以及这些规范如何在单位内部得到沟通和落实,决定了是否能产生诚信和道德的行为(1) .领导的操守和价值观具有杠杆作用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值观,主要取决于单位负责人。
严格一致地保持诚信行为和道德标准,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
负责人要以身作则,并传达给全体职工。
(2) .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原则明确可以接受的商业行为,利益冲突的处理方式,员工行为的道德标准并确保这些准则和原则的有效执行。
对员工精神规范、仪容仪表、工作纪律、待人接物、环境卫生以及组织管理及违反守则的处理办法等方面做出规定。
可通过标语、宣传册、培训等手段,推动内部员工对单位理念的理解和接受,使员工理解和把握单位文化和管理理念。
(3) .处罚规定对于背离单位政策和程序,违反行为准则的行为,能够采取补救施。
保证这些措施被单位员工所知悉。
(4) .管理者对干涉正常程序或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应一贯重视管理者对于干涉正常程序或越权行为的态度。
(5) .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管理层在制定关键绩效指标时,要考虑适当,过高的不现实的目标会导致员工丧失积极性和舞弊。
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单位管理者的观念、方式和风格,通常会从三个方面极大地影响控制环境:第一、管理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第二、为实现预算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第三、管理者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1) 管理层的主导作用管理层负责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运作以及管理策略和程序的制定、执行与监督。
控制环境的每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都受管理层采取的措施和作出决策的影响,在管理层以一个或少数几个人为主时,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尤为突出。
(2) 管理理念管理层的理念包括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理念,即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以及对具体控制实施环境的重视程度。
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将有助于控制的有效执行。
本单位负责人如果不重视内部控制,甚至反对内部控制,那么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纸上谈兵,就是一句空话。
衡量管理层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的重要标准,是管理层收到有关内部控制弱点及违规事件的报告时是否作出适当反应。
管理层及时地下达纠弊措施,表明他们对内部控制的重视,也有利于加强本单位内部的控制意识。
(3) 管理层的经营风格管理层的经营风格是指管理层所能接受的业务风险的性质。
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通常对企业有普遍深入的影响。
这些影响是无形的,但可以找到一些积极和消极的标志。
3、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灵魂,是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精神和价值观。
这里的价值观不是泛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各种文化现象,而是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员工在从事工作与管理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重视文化建设在实现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加大投入力度,健全保障机制,防止和避免形式主义。
单位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自身特点,总结优良传统,挖掘文化底蕴,提炼核心价值,确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以自身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带动影响整体团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
行政事业单位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忠于职守,勤勉尽责。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文化评估制度,分析总结文化在单位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不利于单位发展的文化因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单位文化评估,应当重点关注单位核心价值的员工认同感、品牌的社会认可度、参与各种文化的融合,以及员工对单位未来发展的信心。
(二)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管理服务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的应对策略。
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结果是风险的基本构成要素,风险因素是风险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风险产生和存在的前提。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可能影响单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这些程序应该分析风险,并且提供一个管理风险的基础源于风险意识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三大部份。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受多种事件发生的概率所决定。
因此,预测和防范有一定难度。
追求风险与收益的均衡优化。
1、风险控制目标内部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因而,风险控制是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服务的。
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管理和服务要实现的目标,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相关风险,分析原因。
为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我局组织相关人员按一定程序组织实施风险评估和应对工作。
风险控制组织实施的流程是:①制定风险管理规划;②风险辩识;③风险评估;④风险管理策略方案选择;⑤风险管理策略实施;⑥风险管理策略实施评价。
2、风险承受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开展风险评估,应当准确识别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承受度。
风险承受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承担的风险限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
完全规避各种风险是不可能的,这种认识不符合辩证思维。
因而,行政事业单位应当评价单位的风险承受能力,以确定当外部或内部因素变化带来风险时,哪些风险是可以承受的,哪些风险必须规避和防范。
风险承受能力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活动的性质、社会影响、权利责任、经济后果、客户评价等相关。
工作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经济后果严重的单位,风险承受能力小,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大一些。
单位规模比较大、资源实力强、法律法规惩罚力度小的行政事业单位,风险承受能力较大。
反之,风险承受能力可能小一些。
风险承受能的评价取决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与规避风险所发生的支出或成本相关,包括经济成本、社会成本、政治成本等3、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
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
2016 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范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一)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是由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可持续、健康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服务目标所制定的政策和程序。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是:1. 合法性——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合法合规2. 安全性——资产安全3. 可靠性——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 效率性——提高管理服务的效率和效果5. 风险防范——排除障碍实现单位发展战略(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因为,在内部控制程序的所有环节中,有一个环节没有发挥作用,所有起作用的环节,也会变得无用。
2. 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