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料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

陶瓷知识介绍范文陶瓷是一种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坚硬、耐磨和耐高温的材料。

它具有高强度、耐腐蚀和绝缘等特点,因此在工业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

下面是对陶瓷的一些基本知识的介绍。

1.陶瓷的起源2.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其成分和特性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其化学成分,可以分为四大类: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材料陶瓷和纳米陶瓷。

氧化物陶瓷包括红陶、白陶和黑陶等;非氧化物陶瓷包括氮化硅陶瓷、碳化硅陶瓷和碳化硼陶瓷等;复合材料陶瓷则是由陶瓷和其他材料的复合物延伸,如金属陶瓷、陶瓷复合材料等。

3.陶瓷的制造工艺陶瓷的制造主要包括采矿、制泥、成型、干燥、烧结和装饰等工艺。

首先,从矿山中采集原料,在制泥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处理使原料颗粒均匀,并与水混合形成粘土。

然后,通过成型工艺将湿泥制成所需的形状,如盘子、碗、花瓶等。

接下来,将成型的陶瓷制品进行干燥,以去除过多的水分。

最后,将干燥后的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结,使其变得坚硬和耐用。

装饰可以在成型或烧结后进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刻画、上釉、彩绘等。

4.陶瓷的应用领域陶瓷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工业方面,陶瓷制品常用于制造耐磨、耐酸碱和耐高温的零部件,如陶瓷刀具、陶瓷搅拌棒等。

在建筑领域,陶瓷瓷砖常用于装饰墙面和地板,并因其防水、易清洁和耐磨等特性而受到青睐。

在医疗领域,陶瓷材料被用于制作人工关节和牙科修复材料,因其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陶瓷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航天、能源等领域。

5.陶瓷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陶瓷的性能和应用也在不断发展。

一方面,通过引入新的材料、改进工艺和优化设计,陶瓷材料的强度、硬度、耐热性和电气性能等方面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陶瓷也被广泛应用于新兴领域,如高温超导材料、导电陶瓷和生物陶瓷等。

同时,纳米陶瓷的研究也成为陶瓷领域的热点,通过控制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获得优异的性能。

以上是对陶瓷的基本知识的介绍。

陶瓷知识总结

陶瓷知识总结

陶瓷材料的成份主要是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钾、氧化钠、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钛等。

常见的陶瓷原料有粘土、石英、钾钠长石等。

陶瓷原料一般硬度较高,但可塑性较差。

除了在食器、装饰的使用上,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亦扮演重要角色。

陶瓷原料是地球原有的大量资源粘土、石英、长石经过加工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半干可压、全干可磨;烧至9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其用法之弹性,在今日文化科技中尚有各种创意的应用。

功能陶瓷是指具有各种物理特性的陶瓷材料,它是和结构陶瓷对应而来的概念.功能陶瓷包括,生物陶瓷,金属陶瓷,超导陶瓷,电子陶瓷,光导纤维,透明陶瓷等很多类,所以要说它的性质得具体到哪一个,大概说就是我的第一句话.古陶瓷的主要特征陶瓷是火和泥的艺术,陶瓷器的要素是胎土、釉彩、造型、工艺、装饰与花纹等。

各种陶瓷器分别都有它的发明创烧时期,胎土、器型的变化以及釉色、装饰、色彩、工艺的改革创新等都有其成功期和普及期。

这个创烧期就是它时代的上限。

一件古陶瓷器在釉色、器型、装饰、色彩、工艺等其中一项上限年代最晚的,就是这件陶瓷断代的上限,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原则。

因此,把握古陶瓷的这些要素特征,是鉴定古陶瓷的重要依据。

(1)胎土。

胎土是陶瓷成形的墓础,即陶瓷器的原料,如瓷石、砧土、石英、高岭土等。

原料一般是通过粉碎、去杂质、淘洗等工序方可使用。

胎土的配方在每个时期、每个地区都有所不同。

如,东汉时期在浙江上虞出现的原始青瓷便使用瓷石原料,胎呈灰色。

江西景德镇自元代开始,便采用将高岭土加人瓷石的制胎方法,其胎色很白。

有各窑厂的胎土也各有特色,如唐代,南方地区以生产青瓷为主,胎土含铁量高,胎体坚致;而北方地区以生产白瓷为主,胎土含铁量低,胎骨相对粗松。

烧成后的胎质,有细有粗,有坚有松,有白、黑、灰等许多特征。

仿制的胎质可以做得很好,但重量难以掌握。

(2)釉彩。

陶瓷材料概述范文

陶瓷材料概述范文

陶瓷材料概述范文陶瓷材料是一种非金属无机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氧化物、非氧化物和组合材料。

陶瓷材料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高温耐性、耐腐蚀性、绝缘性、硬度高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冶金、化工、电子、建筑等领域。

陶瓷材料根据其结构与用途可分为三类:普通陶瓷、特种陶瓷和结构陶瓷。

普通陶瓷是最基本的一种陶瓷材料,由黏土和瓷石等原料烧结而成。

普通陶瓷具有较低的价格和良好的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制陶工业、机械工业等。

常见的普通陶瓷有砖瓦、瓷器等。

特种陶瓷是一类性能优良、用途特殊的陶瓷材料。

特种陶瓷的特点是高温稳定性、耐磨性和电绝缘性能的提高。

根据其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特种陶瓷可分为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和复合陶瓷。

氧化物陶瓷包括金刚石(碳化硅)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等,主要用于高温热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制造业等。

非氧化物陶瓷主要包括硼化硅陶瓷、氮化硼陶瓷等,具有高硬度、耐磨性、导热性能等,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光学等领域。

复合陶瓷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成,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例如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C/C)复合陶瓷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温结构部件。

结构陶瓷是一类性能优异的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低密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

结构陶瓷主要用于制造高压磨料工具、轴承等机械结构部件。

常见的结构陶瓷有氮化硼陶瓷、氧化铝陶瓷等。

陶瓷材料还具有许多其他特殊的性能,如生物相容性、超导性、光学透明性等。

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中,陶瓷材料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陶瓷瓦片用于建筑中的防水、隔热层;陶瓷杯用于食品和饮料的容器;陶瓷电容用于电子器件中的储能等。

陶瓷材料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之,陶瓷材料是一类非金属无机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普通陶瓷、特种陶瓷和结构陶瓷是其主要分类。

陶瓷材料在工业、冶金、化工、电子、建筑等领域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社会进步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陶瓷材料知识

陶瓷材料知识
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化学稳定性,耐 高温、耐氧化、耐腐蚀等特性。
陶瓷材料还具有密度小、弹性模量大、耐磨损、强 度高等特点。
功能陶瓷还具有电、光、磁等特殊性能。
4、陶瓷材料的工艺特点 陶瓷是脆性材料,大部分陶瓷是通过粉体成型
和高温烧结来成形的,因此陶瓷是烧结体。
烧结体也是晶粒的聚集体,有晶粒和晶界,所 存在的问题是其存在一定的气孔率。
二、陶瓷材料的分类 1、按化学成分分类 可将陶瓷材料分为氧化物陶瓷、碳化物陶瓷、氮化物
陶瓷及其它化合物陶瓷。 2、按使用的原材料分类 可将陶瓷材料分为普通陶瓷和特种陶瓷。 普通陶瓷以天然的岩石、矿石、黏土等材料作原料。 特种陶瓷采用人工合成的材料作原料。 3、按性能和用途分类 可将陶瓷材料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两类。
⑶ 碳化硅(SiC)陶瓷 碳化硅是通过键能很高的共价键结合的晶体。 碳化硅是用石英沙(SiO2)加焦碳直接加热至高温还原而成:
SiO2+3C→SiC+2CO。 碳化硅的烧结工艺也有热压和反应烧结两种。由于碳化硅表
面有一层薄氧化膜,因此很难烧结,需添加烧结助剂促进烧 结,常加的助剂有硼、碳、铝等。
碳化硅的最大特点是高温强度高,有很好的耐磨损、耐腐 蚀、抗蠕变性能,其热传导能力很强,仅次于氧化铍陶瓷。
碳化硅陶瓷用于制造火箭喷嘴、浇注金属的喉管、热电偶 套管、炉管、燃气轮机叶片及轴承,泵的密封圈、拉丝成 型模具等。
碳化硅陶瓷坩埚
SiC轴承
⑷ 氧化锆陶瓷 氧化锆的晶型转变:立方相⇌四方相⇌单斜相。四方相转变为
价键固体。
氮化硅的强度、比强度、比模量高; 硬度仅次于金刚石、碳化硼等;摩擦系数仅为0.1-0.2;热 膨胀系数小;抗热震性大大高于其他陶瓷材料;化学稳定性 高。

陶瓷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瓷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陶瓷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陶瓷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1. 陶瓷的基本概念陶瓷是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主要有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陶瓷和玻璃等几类。

2. 陶瓷的分类根据其化学成分和性质,陶瓷可分为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复合陶瓷、玻璃、高温陶瓷、电子陶瓷、结构陶瓷等几大类。

氧化物陶瓷包括氧化铝、氧化钛、氧化锆、氧化铌、氧化锆等;非氧化物陶瓷包括碳化硅、氮化硅、碳化硼、氮化硼等;复合陶瓷包括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碳化硅-氮化硅复合陶瓷;玻璃包括硼硅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等。

二、陶瓷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 陶瓷结构与性能陶瓷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离子晶体结构和共价晶体结构,因此具有高硬度、高熔点、良好的耐热、绝缘、耐腐蚀等性能,但其脆性较大,易于断裂。

2. 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质陶瓷材料的化学成分和性质直接影响其性能和加工工艺。

氧化物陶瓷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非氧化物陶瓷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非金属元素,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复合陶瓷的化学成分是不同材料的复合体,具有综合性能较好;玻璃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硅酸盐、硼酸盐等无机氧化物,具有良好的抗压性和透明性。

3. 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陶瓷材料的加工工艺主要有成型、烧结、精加工等环节,其中烧结是陶瓷材料的关键加工环节,影响其性能和工艺效率。

三、陶瓷化学知识的应用及发展趋势1. 陶瓷化学知识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陶瓷砖、马赛克瓷砖、釉面砖、抛光砖等陶瓷产品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地板装饰、墙面装饰、屋顶防水等方面。

2. 陶瓷化学知识在医药领域的应用生物陶瓷、牙科陶瓷、医用陶瓷等陶瓷产品在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骨科植入物、牙科修复、医用耐酸碱容器等方面。

3. 陶瓷化学知识在电子领域的应用电子陶瓷、压敏陶瓷、磁性陶瓷等陶瓷产品在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于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磁铁等方面。

陶瓷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陶瓷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

陶瓷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石英晶型转化及生产影响横向重建型,体积变化大,转化速度慢,体积效应小,高温有液相,坯体影响小。

纵向位移型体积变化小转化速率快体积效应大无液相坯体影响大需控制。

1加矿化剂提高鳞石英含量减少方石英减少位移型转变2石英预烧利于粉碎3烧成过程注意升降速度。

加热中伴随体积膨胀或收缩,控制不当易开裂。

玻璃网络修饰体能提供游离氧起断网作用,供游离氧使六配位中间体变为四配位,起补网作用,使硼变成四配体,高场强离子可使积聚的氧化物组成无机玻璃玻璃微晶玻璃有无数晶子组成,分数在无定形介质中,晶子是具有晶格变形有序排列区域,分布在无定形介质中,以晶子部分到无定形部分是渐变过渡的两者无明显界线混合碱效应在二元碱硅玻璃中,当玻璃中碱金属氧化物的含量不变时,用一种碱金属氧化物取代另一种氧化物时,玻璃的性质不是呈直线变化,而是出现明显的极值。

这一效应叫做混和碱效应。

硼反常Na2O-B2O3-SiO2系统玻璃中,如果氧化硼的含量超过一定限度时,结构和性质会发生逆转现象,在性质变化曲线上则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这种现象称为“硼反常”现象。

1、烧结和晶粒长大的推动力各是什么?试比较两者的大小?烧结的推动力是粉状物料的表面能大于多晶烧结体的晶界能。

晶粒生长的推动力是晶界两侧自由焓差。

烧结的推动力约为4-20J/g,因而烧结推动力比晶粒生长推动力约大十倍。

2、列出影响陶瓷制品常温强度的基本因素。

气孔率:强度随气孔率的增加而降低,气使承受负荷的有效截面积减少,引起应力集中而强度降低。

材料的性质:晶粒的大小与裂纹:晶粒越大强度越小,裂纹通常和尺寸成正比;晶相的数量和形貌;晶界:在外力作用下扩展的裂纹遇到晶界往往会终止。

生产工艺提高陶瓷常温强度,降低脆性措施有哪些?1.细化晶粒,保持纯度2.在保证气孔率不高的条件下,减少玻璃相含量3.成型工艺:等静压>双面加压>单面加压4.提高瓷坯致密度2、如何提高有釉陶瓷生产的坯-釉适应性。

什么是陶瓷材料

什么是陶瓷材料

什么是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一种非金属的无机材料,它们通常是由氧化物、硼化合物、氮化合物和碳化合物等构成的。

陶瓷材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而备受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子、化工、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陶瓷材料的特性、分类以及应用。

首先,陶瓷材料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

由于其晶格结构的稳定性,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下能够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温工艺和高温设备中。

其次,陶瓷材料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由于其化学稳定性和惰性表面,陶瓷材料对酸、碱、盐等化学介质具有良好的抵抗能力,因此在化工、医药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其成分和性质的不同,陶瓷材料可以分为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和复合陶瓷。

氧化物陶瓷是指以氧化物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如氧化铝、氧化锆等。

这类陶瓷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和耐磨性,常用于电子、机械等领域。

非氧化物陶瓷是指以硼化合物、氮化合物和碳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陶瓷材料,如碳化硅陶瓷、氮化硼陶瓷等。

这类陶瓷具有优异的硬度和耐磨性,常用于刀具、轴承等领域。

复合陶瓷是指将不同类型的陶瓷材料复合而成的材料,具有综合性能优异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陶瓷材料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建筑领域,陶瓷材料常用于装饰材料、地板砖、卫生洁具等;在电子领域,陶瓷材料常用于制作电子元器件、陶瓷电容器等;在化工领域,陶瓷材料常用于制作化工设备、化工管道等;在医药领域,陶瓷材料常用于制作人工关节、牙科修复材料等;在航空航天领域,陶瓷材料常用于制作航天器件、航空发动机部件等。

总之,陶瓷材料以其优异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成为了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相信陶瓷材料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陶瓷相关冷知识

陶瓷相关冷知识

陶瓷相关冷知识陶瓷是一种常见的材料,用于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等。

但是,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陶瓷吗?这里有一些与陶瓷相关的冷知识,让你更加了解这种材料。

1. 陶瓷的定义陶瓷是一种由天然材料(如黏土、石英、长石等)制成的非金属材料。

它们在高温下烧制而成,通常用于制作耐热、耐磨、耐化学腐蚀的物品。

2. 瓷器与陶器的区别瓷器是一种高质量的陶瓷,由高岭土和石英砂等材料制成,经过高温烧制而成。

瓷器具有高度的透明度、韧性和耐磨性,通常用于制作高档的餐具和装饰品。

而陶器则由黏土等天然材料制成,烧制温度较低,韧性和耐磨性较差,通常用于制作花瓶、壶等装饰品。

3. 陶瓷的历史陶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新石器时代,约有90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陶器主要用于贮存食物和水,后来发展为制作各种器皿和装饰品。

4. 陶瓷的分类陶瓷可以根据不同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包括:瓷器、陶器、石器、玻璃陶瓷、工业陶瓷等。

5. 陶瓷的烧制技术烧制是制作陶瓷的关键步骤之一。

烧制温度和时间对陶瓷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干燥、烧成和冷却。

其中,烧成温度和时间会根据不同的陶瓷种类和用途而有所不同。

6. 陶瓷的应用陶瓷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制作餐具、花瓶、装饰品、建筑材料等。

在工业领域中,陶瓷的高温抗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制造石油化工设备、汽车发动机部件、医疗器械等。

尽管陶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的制作过程和种类却是如此的多样化和复杂化。

通过了解这些冷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瓷的魅力。

陶瓷设计入门知识点

陶瓷设计入门知识点

陶瓷设计入门知识点陶瓷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与工程学科,它不仅涉及到对陶土材料的认知与运用,更要求设计师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本文将从陶瓷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以及技术要点等方面,介绍一些入门的知识点。

一、陶瓷材料的基础知识1. 陶瓷的分类:陶瓷主要分为瓷器、石器和玻璃器三大类,其中瓷器是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

2. 陶土的选择与处理:陶土是陶瓷制作的基础材料,其质地和成分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

选择合适的陶土,并正确处理,是陶瓷设计的重要环节。

3. 瓷石釉料:瓷石釉料是制作瓷器的重要材料,其中包括釉料和彩料。

不同的釉料和彩料可以赋予陶瓷不同的颜色和质感。

二、陶瓷设计的原则1. 饱满性原则:陶瓷设计要求作品外形饱满,线条流畅,体现出立体感。

2. 色彩搭配原则:陶瓷设计要注重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创造出美观的视觉效果。

3. 创新性原则:陶瓷设计要追求独特、新颖的设计理念,突破传统束缚,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4. 功能性原则:陶瓷设计要考虑作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设计出符合人体工学的产品。

三、陶瓷设计的技术要点1. 手工成型技术:手工成型是陶瓷设计的常用技术之一,包括捏塑、拉坯、刻画等,通过手工方式赋予作品独特的质感和造型。

2. 釉料上釉技术:上釉是陶瓷设计的重要步骤,通过在陶瓷表面涂抹釉料,可以保护作品和增加外观效果。

3. 陶瓷胎体烧制技术:烧制是陶瓷制作的关键环节,需要掌握合适的烧制温度和时间,以确保作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4. 陶艺装饰技术:装饰是陶瓷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绘画、雕刻、贴花等方式进行,为作品增添艺术价值。

陶瓷设计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一门艺术。

在学习陶瓷设计的过程中,除了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术,还需要培养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设计出符合人们审美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作品。

总结:本文介绍了陶瓷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和技术要点等内容。

陶瓷科普小知识点总结

陶瓷科普小知识点总结

陶瓷科普小知识点总结一、陶瓷的材料陶瓷是一种由土壤、矿物和其他天然材料制成的硬质材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硅酸盐和其他金属氧化物,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瓷土、陶土、瓷石、瓷釉等。

这些原材料通过研磨、混合、成型和烧制等工艺形成成型后的陶瓷制品。

1.瓷土:瓷土是由硅酸盐、氧化铝和其他金属氧化物组成的一种土壤,它具有耐火性、耐化学侵蚀性和绝缘性等特点,是制作陶瓷的重要原料之一。

2.陶土:陶土是一种含有大量黏土矿物的土壤,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和氧化铝,具有很好的塑性和附着性,适合制作陶器等日用陶瓷制品。

3.瓷石:瓷石是一种硅酸盐类矿石,它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是制作高温陶瓷制品的重要原料之一。

4.瓷釉:瓷釉是用于覆盖陶瓷器表面的一种釉料,它通常由黏土、石英、长石和其他辅助材料混合烧制而成,具有防水、抗污、美化等功能。

以上这些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成型等工艺处理后,再进行干燥、烧制等工艺,就可以形成陶瓷制品。

二、陶瓷的制作工艺陶瓷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原料处理、成型、烧制和装饰等环节。

1.原料处理:将瓷土、陶土、瓷石等原材料进行混合、研磨、过筛等处理,使其达到一定的颗粒度和成分比例,以便后续的成型和烧制。

2.成型:成型是将处理好的原材料通过挤压、塑造、浇铸等工艺成为所需形式的陶瓷制品,例如陶器、瓷器、瓷砖等。

3.烧制:烧制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制品置于高温炉中进行加热,使其成型,一般分为干燥、低温烧制和高温烧制等阶段。

其中,低温烧制是指将陶瓷制品置于800℃-1000℃左右的温度下烧制,使其成型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而高温烧制是指将陶瓷制品置于1200℃以上的高温下进行烧制,使其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4.装饰:装饰是将瓷釉、彩绘、刻花等技艺应用到陶瓷制品上,使其更加美观、耐用和实用。

陶瓷的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其中有许多工序需要经验和技巧的积累,因此陶瓷制作被誉为一门艺术。

三、陶瓷的历史渊源陶瓷起源于古代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和见证者。

化学陶瓷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陶瓷知识点总结大全

化学陶瓷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化学陶瓷的基本概念1. 陶瓷材料的基本性质陶瓷是一类由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脆性、耐高温、良好的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等基本特点。

根据其成分和性能特点,可分为结构陶瓷、功能陶瓷和生物陶瓷等不同类型。

2. 化学陶瓷的特点化学陶瓷具有化学稳定性好、耐高温、耐磨损、绝缘性好、生物兼容性好等特点,因此在航空航天、电子、医疗、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3. 化学陶瓷的结构特性化学陶瓷的基本结构由离子键或共价键构成,其晶体结构和缺陷结构决定了陶瓷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

常见的陶瓷晶体结构包括立方晶体、六方晶体、四方晶体等。

4. 化学陶瓷的应用领域化学陶瓷可以用于制备陶瓷制品、耐火材料、电子陶瓷、医用陶瓷、化工陶瓷等。

在高技术领域,化学陶瓷还可用于制备先进陶瓷材料,如氧化锆陶瓷、氮化硼陶瓷、氧化铝陶瓷等。

二、化学陶瓷的种类1. 结构陶瓷结构陶瓷是一类主要用于结构材料的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碳化硅陶瓷等。

这些陶瓷材料具有高强度、硬度大、耐高温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航空航天、冶金等领域。

2. 功能陶瓷功能陶瓷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陶瓷材料,包括电子陶瓷、磁性陶瓷、光学陶瓷等。

这些陶瓷材料具有电介质、磁性、光学透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磁性元件、光学器件等领域。

3. 生物陶瓷生物陶瓷是指可用于生物医学领域的陶瓷材料,包括氧化锆陶瓷、羟基磷灰石陶瓷、生物玻璃等。

这些陶瓷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毒、耐蚀、耐磨损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人工关节、牙科修复、医用陶瓷器件等领域。

三、化学陶瓷的制备工艺1. 陶瓷原料的选择陶瓷制备的首要步骤是选择适当的原料。

常用的陶瓷原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锆、碳化硅、氮化硅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以及各种添加剂,如助熔剂、颜料和填料等。

2. 陶瓷制备工艺陶瓷制备的一般工艺包括粉末制备、成型、烧结和表面处理等步骤。

粉末制备通常采用湿法或干法将陶瓷原料制备成粉末;成型方式包括压制、注射成型、挤压成型等;烧结是将成型后的陶瓷坯体在高温下进行致密化处理;表面处理常用于提高陶瓷的表面性能,如釉面处理、表面刻蚀等。

陶瓷材料基本知识

陶瓷材料基本知识
23
氧化铝坩埚
透明氧化铝
24
SiC陶瓷
性能特点:高硬度、高的高温强度、高导热性、 抗蠕变性好、抗酸和金属熔体、不抗碱
应用:高温结构材料 发动机、喷管等。
25
碳化硅陶瓷轴承
碳化硅耐腐蚀潜水泵
26
2.功能陶瓷 功能陶瓷的种类 光学陶瓷 光纤 激光晶体材料 生物陶瓷 人工关节 口腔陶瓷
27
光学陶瓷
35
31
(一) 力学性能
强度特点: 压缩强度远高于拉伸强度。
表 长石烤瓷材料主要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
数值范围
压缩强度(MPa)
345
拉伸强度(MPa)
34.6
32
(一) 力学性能 塑性和韧性 陶瓷的塑性和韧性较低,无塑性变形,脆性断裂 -陶瓷最大的弱点。 断裂的原因:陶瓷内部和表面所产生的微裂纹, 在受到外应力时快速扩展。
12
气相 陶瓷气孔主要是坯体各成分在加热过程
中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所生成的空隙。 气孔对陶瓷的性能是不利的,它降低材
料的强度,是造成裂纹的根源。
13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中的气孔
植骨用多孔陶瓷
14
三、普通陶瓷 (traditional ceramics)
普通陶瓷
以天然硅酸盐(粘土、石英、长石)为 原料烧成的制品。
china:陶瓷;中国 china: 昌南镇
4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日用陶瓷、建卫陶 瓷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占世界产量的2/3。
我国又是陶瓷出口大国,2009年出口金额 为56.78亿美元,出口170多个国家。
出口额占世界整个行业的40%,其中佛山 占60%。
5
先进陶瓷材料
6
3.主要化学组成(质量%)

陶瓷基本知识

陶瓷基本知识

多晶陶瓷一、陶瓷总述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

陶器与瓷器的区别在于,一使用材料;二烧成温度,二者缺一不可。

陶器可以使用包括瓷土在内的各种矿物粘土制作,烧成温度较低,多在700—1000℃之间,胎体基本烧结,不再遇水分解,但气孔率和吸水率较高。

在显微镜下观察胎体,极少存在玻璃相莫来石结晶体,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瓷化,敲击之声较沉闷。

而瓷器使用的是氧化铝含量较高的瓷土即高龄土烧制。

瓷器的烧成温度至少在1100℃以上,胎质基本瓷化,显微观察有大量莫来石结晶体存在,气孔率和吸水率较低,敲击之声清脆。

常见的陶瓷材料有:1、黏土(由多种水合硅酸盐和一定量的氧化铝、碱金属氧化物和碱土金属氧化物组成,并含有石英、长石、云母及硫酸盐、硫化物、碳酸盐等杂质。

黏土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和颗粒组成决定着黏土的工艺性能:可塑性、结合性、触变性、收缩、烧结.2、氧化铝3、高岭土Al203·2Si02·2H20等。

二、陶瓷烧结过程原料经过加工,配制,混合,成型,烧结等工序制成陶瓷,其中烧结是陶瓷显微结构形成的关键过程。

烧结可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

如果粉料为球形,颗粒之间以点接触,当接触部分熔化变宽,形成晶界。

在表面能的推动下,物质通过各种途径和机理向气孔扩散填充,使瓷坯中连通气孔缩小,相伴有晶界面积的扩大,晶粒开始生长,即进入烧结中期。

随着气孔总体积的缩小,晶粒间的晶界相遇,形成晶界网络,晶粒间接触部分不断扩大,球形颗粒变为多面体状。

由于物质扩散填充气孔,而形成被切断的孤立状的闭口气孔,闭口气孔的形成即进入烧结的后期阶段。

随着晶界扩散的进行,晶粒逐渐长大,晶界物质逐步向气孔扩散、充填,将孤立的气孔移至晶界,进一步扩散排除。

坯体进一步致密化,气孔随晶界一起移动,晶粒均匀长大,完成最终的致密化。

此后由于在高温下继续进行烧结。

陶瓷致密度

陶瓷致密度

陶瓷致密度陶瓷是指那些以非有机物质为主要成分,经过成形、干燥和高温烧结等工艺制成的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以及较好的耐高温、化学稳定性。

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比较特殊,其中之一就是其致密度。

本文将从陶瓷的基础知识、致密度的定义、影响陶瓷致密度的因素以及陶瓷材料的应用方面进行介绍。

一、陶瓷基础知识1.1 陶瓷的分类陶瓷材料主要分为无机非金属陶瓷、高分子陶瓷和混合陶瓷三类。

其中,无机非金属陶瓷又可分为氧化物陶瓷、非氧化物陶瓷和复相陶瓷。

1.2 陶瓷的制备方法陶瓷制备方法主要分为传统方法和先进方法两类。

传统方法包括烧结法、压模法、模压法、涂覆法、浸渍法、干胶法等,先进方法包括注模成型法、微波辅助化学水解沉淀法、等离子喷涂法、电化学法等。

陶瓷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化工、航天航空、制陶等领域。

其中,电子领域的电容器、压敏电阻器、声波滤波器等;医疗领域的人工骨、人工关节、医疗器械等;制陶领域的瓷器、花瓶、餐具等都是典型的陶瓷应用实例。

二、致密度的定义陶瓷致密度是指陶瓷材料密度与其相应的理论密度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陶瓷致密度(%)=(实测密度÷ 理论密度)× 100%注:实测密度指的是通过测量陶瓷样品的质量和尺寸得出的实际密度;理论密度是指以该材料成分组成及其化学结构确定的密度。

不同陶瓷材料之间的理论密度差别较大,一些常见理论密度如下:材料名称理论密度(g/cm³)氧化铝 3.97氧化氢 1.98氧化锆 6.20氧化硅 2.65氮化硅 3.17碳化硅 3.21三、影响陶瓷致密度的因素3.1 原料的质量陶瓷材料的原料选择对致密度影响较大。

一些添加剂,如助燃剂、膨胀剂等,其对致密度的影响尤为明显。

3.2 制备工艺和条件不同的陶瓷制备工艺和条件对陶瓷材料的致密度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例如,高温烧结条件下,陶瓷的致密度通常会比低温烧结更高。

3.3 各组成部分的比例和分布陶瓷材料由多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在制备过程中这些组成部分的比例和分布对致密度产生影响。

陶艺必备知识点总结

陶艺必备知识点总结

陶艺必备知识点总结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手工艺术技能,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和审美表达。

在古代,陶艺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陶器被用来盛放食物、装饰房屋,还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

而在现代,陶艺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许多人都喜爱亲手制作陶器,享受这种创作过程带来的乐趣。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陶艺家,需要掌握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总结陶艺必备的知识点,希望对所有对陶艺感兴趣的人有所帮助。

1. 陶瓷材料的基本知识陶瓷是陶艺的主要材料,它是一种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由氧化硅、氧化铝和氧化钠等物质组成。

陶瓷在高温下经过烧制,可以形成坚硬、不透水的材料。

陶瓷材料通常分为胎土和釉料两种,胎土是制作陶器的基础材料,而釉料则是用来覆盖在陶器表面,增加光泽和美观度。

2. 陶艺工具的使用陶艺需要使用许多专业工具,如轮盘、刮泥工具、捏泥工具等。

轮盘是常用的陶艺工具,它可以帮助陶艺家制作圆形的陶器。

而刮泥工具和捏泥工具则可以帮助陶艺家修整和雕刻陶器,让它们更加完美。

3. 陶艺的制作工艺陶艺的制作工艺通常包括捏、拉、挤、压、切等步骤。

捏泥是最基础的制作工艺,它是用手将泥坯捏成所需形状。

而拉、挤、压、切则是用来制作特殊形状和纹理的工艺,它们需要陶艺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经验。

4. 陶瓷烧制的知识陶器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烧制,将其变成坚固的陶瓷。

陶瓷烧制的温度通常分为低温烧制和高温烧制两种,不同的陶器需要选择合适的烧制温度。

在烧制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烧制时间、通风和冷却等参数,以确保陶器的质量和美观度。

5. 陶器的装饰和涂釉装饰和涂釉是陶器的重要工艺,它可以为陶器增加美观度和独特性。

装饰可以使用雕刻、印花、绘画等手法,而涂釉则可以为陶器增加颜色和光泽。

装饰和涂釉需要陶艺家有一定的审美和技巧,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陶艺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制作工艺、审美表达和文化传统。

对于喜爱陶艺的人来说,掌握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陶艺,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作水平。

陶瓷材料

陶瓷材料

工程陶瓷材料
氧化铝陶瓷
氧化铝陶瓷又称为高铝陶瓷,主要成分是A12O3 和SiO2。 根据A12O3含量不同可分为75瓷、95瓷和99瓷, 后两者称为刚玉瓷。 A12O3含量越高、性能越好,但 工艺复杂,成本高。 氧化铝陶瓷强度大于普通陶瓷,硬度很高、仅次 于金刚石、碳化硼、立方氮化硼和碳化硅,耐磨性 很好。其耐高温性能好;刚玉瓷能在1600 oC高温下 长期工作,抗蠕变性能高。由于键合力很大,氧化铝 为两性氧化物,所以其耐蚀性很强。氧化铝陶瓷也有 很好的电绝缘性,特别是高频下的电绝缘性很好。
陶瓷的显微结构
• 气相
气相指陶瓷孔隙中的气体即气孔,是在陶瓷 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被保留下来的。气孔对陶瓷性 能有显著影响,唯一的好处是能使陶瓷密度减小, 并能减震。但使陶瓷强度下降,介电耗损增大, 电击穿强度下降,绝缘性降低。因此生产上要控 制气孔数量,大小及分布。一般希望降低气孔体 积分数(5%一10%),力求气孔细小、呈球型、分 布均匀。但有时需增加气孔,如保温陶瓷和过滤 多孔陶瓷等,其气孔率可达60%。
陶瓷材料的结合键
陶瓷材料中,离子键与共价键是主要的结 合键。但通常为二者的混合键,不同的化合物 中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例不同。
陶瓷材料的结构与组织
陶瓷材料的典型结构
• 离子晶体陶瓷结构 MgO、NiO、FeO等具有NaCl型结构
ZrO2、VO2、ThO2等具有CaF2型结构
Al2O3、Cr2O3等属于刚玉结构
陶瓷的显微结构
• 玻璃相 玻璃相是陶瓷烧结时各组成物及杂质 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 非晶态物质。 主要作用是粘结分散的晶相、降低烧 结温度,抑制晶粒长大和填充气孔;玻璃 相熔点低,热稳定性差,导致陶瓷在高温 下产生蠕变。所以工业陶瓷必须控制玻璃 相的含量,一股为20%~40%,特殊情况 下可达60%。

陶瓷知识

陶瓷知识

一、什么是陶瓷陶瓷是把粘土原料、瘠性原料及熔剂原料经过适当的配比、粉碎、成型并在高温焙烧情况下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后,形成的坚硬物质。

二、陶瓷是由什么组成的陶瓷原料包括高岭土、粘土、瓷石、瓷土、着色剂、青花料、石灰釉、石灰碱釉等。

高岭土陶瓷原料,是一种主要由高岭石组成的粘土。

因首先发现于江西省景德镇东北的高岭村而得名。

它的化学实验式为:Al203·2Si02·2H20,重量的百分比依次为:39.50%、46.54%、13.96%。

纯净高岭土为致密或松疏的块状,外观呈白色、浅灰色。

被其他杂质污染时,可呈黑褐、粉红、米黄色等,具有滑腻感,易用手捏成粉末,煅烧后颜色洁白,耐火度高,是一种优良的制瓷原料。

粘土陶瓷原料是一种含水铝硅酸盐矿物,由长石类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与地质作用而生成。

它是多种微细矿物的混合体,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和结晶水,同时含有少量碱金属、碱土金属氧化物和着色氧化物等。

粘土具有独特的可塑性和结合性,其加水膨润后可捏练成泥团,塑造所需要的形状,经焙烧后变得坚硬致密。

这种性能,构成了陶瓷制作的工艺基础。

粘土是陶瓷生产的基础原料,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蕴藏量大,种类繁多,是一种宝贵的天然资源。

瓷石也是制作瓷器的原料,是一种由石英、绢云母组成,并有若干长石,高岭土等的岩石状矿物。

呈致密块状,外观为白色、灰白色、黄白色、和灰绿色,有的呈玻璃光泽,有的呈土状光泽,断面常呈贝壳状,无明显纹理。

瓷石本身含有构成瓷的多种成分,并具有制瓷工艺与烧成所需要的性能。

我国很早就利用瓷石来制作瓷器,尢其是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的传统细瓷生产中,均以瓷石作为主要原料。

瓷土由高岭土、长石、石英等组成,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并含有少量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钾和氧化钠等。

它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均较高,耐火度高,是被普遍使用的制瓷原料。

着色剂存在于陶瓷器的胎、釉之中,起呈色作用。

陶瓷的基本知识

陶瓷的基本知识

陶瓷的基本知识:陶瓷原料主要来自岩石,而岩石大体都是由硅和铝构成的。

陶瓷也是用这类岩石作原料,经过人工加热使之坚固,很类似火成岩的生成。

因此从化学上来说,陶瓷的成分与岩石的成分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如果是硅和铝所构成的陶瓷,其主要原料有以下几种:1、石英(QUARTZ;CRYSTALLINE SILICA)——化学成分是纯粹的二氧化硅(SiO2),又名硅石。

这种矿物即使碎成细粉也无粘性,可用来弥补陶瓷原料过粘的缺点。

在780℃以上时便不稳定而变成鳞石英,在1730℃时开始熔融。

2、长石(FELDSPAR;RHOMBIC QUARTZ)——是以二氧化硅及氧化铝为主,又夹杂钠、钾、钙等的化合物。

因其所含分量多寡不同,又有许多种类。

一般有将含长石较多的岩石叫作长石的,也有以它的产地来命名的。

现在把长石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和它们的成分列于表1。

其中前三种是纯粹的理论成分,后一类则含有岩石中所有的不纯物质。

钠长石与钙长石以各种比例互相熔解,变成多种多样的长石。

这些总称为“斜长石”,它的性质依其中所含钠长石与钙长石的比例而定。

还有一种和正长石(钾长石)为同样成分而形状稍有变异的,至今也多误传为正长石,其实这种应该叫做“微斜长石”。

表1成分岩石SiO2Al2O3 CaOK2ONa2OFe2O3 MnO2熔融点正长石64.7 18.416.9----约1200℃钠长石68.0 20.012.0---- 1122℃钙长石43.0 37.0 20.0---- 1550℃微斜长石65.9 18.5 0.1 12.0 3.00.1--3、瓷土(又名“高岭土”)——瓷土(H4Al2Si2O9)是陶瓷的主要原料。

它是以产于世界第一窑厂的中国景德镇附近的高岭而得名的。

后来由“高岭”的中国音演变为“Kaolin”,而成为国际性的名词。

纯粹的瓷土是一种白色或灰白色,有丝绢般光泽的软质矿物。

瓷土是由云母和长石变质,其中的钠、钾、钙、铁等流失,加上水变化而成的,这种作用叫作“瓷土化”或“高岭土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陶瓷概述 (Introduction to ceramic materials)
一、陶瓷简介 二、陶瓷的结构 三、普通陶瓷 四、特种陶瓷 五、陶瓷的性能
1
一、陶瓷简介
1.陶瓷的定义 以粘土、长石、石英为主要原料, 经过粉碎、混炼、成型、煅烧等制作的产品。
广义陶瓷:用陶瓷生产方法制造的无机非金属固 体材料。
11
气相 陶瓷气孔主要是坯体各成分在加热过程
中发生物理、化学作用所生成的空隙。 气孔对陶瓷的性能是不利的,它降低材
料的强度,是造成裂纹的根源。
12
二硅酸锂玻璃陶瓷中的气孔
植骨用多孔陶瓷
13
三、普通陶瓷 (traditional ceramics)
普通陶瓷
以天然硅酸盐(粘土、石英、长石)为 原料烧成的制品。
32
(二)陶瓷的热学性能
熔点
陶瓷由离子键和共价键结合,具有较高 的熔点。
热膨胀
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小,这是由于晶体 结构和化学键决定的。一般为10-5~10-6/K。
33
(三)陶瓷的电学和光学性能
电学性能
陶瓷是良好的绝缘体,具有介电特性, 介电损耗很小。
光学性能
陶瓷由于晶界和气孔的存在一般不透 明。通过改变烧结方法和控制晶粒的 大小,可制备出透明氧化物陶瓷。
8
晶体相 陶瓷材料最主要的组成相 主晶相 氧酸盐(硅酸盐、钛酸盐)、氧化物、非氧 化物
9
玻璃相 玻璃相是陶瓷材料的原子不规则排列的组
成部分,其结构类似于玻璃。
积极作用:填充晶体之间的空隙,提高材 料的致密度;降低烧结温度;阻止晶型转变、 抑制晶粒长大。
不利影响:降低陶瓷强度和耐热性能。
10
云母玻璃陶瓷中的玻璃相
22
氧化铝坩埚
透明氧化铝
23
SiC陶瓷
性能特点:高硬度、高的高温强度、高导热性、 抗蠕变性好、抗酸和金属熔体、不抗碱
应用:高温结构材料 发动机、喷管等。
24
碳化硅陶瓷轴承
碳化硅耐腐蚀潜水泵
25
2.功能陶瓷 功能陶瓷的种类 光学陶瓷 光纤 激光晶体材料 生物陶瓷 人工关节 口腔陶瓷
26
光学陶瓷
粉体
成型
坯体
烧结
陶瓷
2
2.发展概况 陶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
china:陶瓷;中国 china: 昌南镇
3
我国是陶瓷生产大国,日用陶瓷、建卫陶 瓷产量均为世界第一,占世界产量的2/3。
我国又是陶瓷出口大国,2009年出口金额 为56.78亿美元,出口170多个国家。
出口额占世界整个行业的40%,其中佛山 占60%。
19
1.结构陶瓷 结构陶瓷的种类 氧化物结构陶瓷 Al2O3 ZrO2 碳化物结构陶瓷 SiC C 氮化物结构陶瓷 Si3N4
20
氧化物结构陶瓷 特点: 化学稳定性好、抗氧化性强、熔融温 度高、高温强度高。
氧化铝 氧化锆
21
Al2O3陶瓷的性能特点及应用
强度高、硬度高: 机械加工磨料、磨具 熔点高、抗腐蚀: 耐火材料 优良的化学稳定性: 坩埚 人体关节 优良的光学特性: 透光材料 纳蒸汽灯管
4
先进陶瓷材料
5
3.主要化学组成(质量%)
SiO2 65~75
Al2O3 7~30
R2O+RO 4~33
6
4.陶瓷的结构 陶瓷材料的结合键
离子晶体-以离子键结合的晶体。金属氧化物。 MgO、Al2O3、ZrO2
共价晶体-以共价键结合的晶体。 金刚石、SiC、Si3N4、BN
7
陶瓷材料的相组成 陶瓷一般是多相多晶材料。由晶体相、 玻璃相、气相组成。
普通陶瓷 的分类
日用瓷 建卫瓷
工业瓷
14
1.日用瓷
餐具瓷
茶具瓷 15
2.建卫瓷
内墙砖-建滤1板7
陶吧
18
四、特种陶瓷 (advanced ceramics)
特种陶瓷
以非硅酸盐类化合物或人工合成化 合物为原料烧成的制品。
特种陶瓷 的分类
结构陶瓷 功能陶瓷
30
(一) 力学性能
强度特点: 压缩强度远高于拉伸强度。
表 长石烤瓷材料主要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
数值范围
压缩强度(MPa)
345
拉伸强度(MPa)
34.6
31
(一) 力学性能 塑性和韧性 陶瓷的塑性和韧性较低,无塑性变形,脆性断裂 -陶瓷最大的弱点。 断裂的原因:陶瓷内部和表面所产生的微裂纹, 在受到外应力时快速扩展。
光纤
激光晶体2材7 料
生物陶瓷
人工关节
口腔陶瓷
28
五、陶瓷材料的性能 (一) 力学性能 硬度 陶瓷的硬度很高-1000Hv~1500Hv
(普通淬火钢-500~800Hv)。 刚度 陶瓷的刚度很高-刚度反映其化学键能
29
(一) 力学性能
强度 理论强度高-离子键和共价键 实际强度要较理论强度低-组织的不均匀性,内 部杂质和各种缺陷 晶粒越细,强度越高。 高温强度、高温抗蠕变能力、抗氧化性优于金属 材料-常用于高温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