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第一章浮选基本原理1.1概述一、浮选及浮过程(1)浮选浮游选矿又名浮选,它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对细粒矿物进行分选的方法。
浮选的对象:物料粒度细,粒度和密度作用小,重选方法难以分离的矿物;磁性和电性差别不大难以用磁选和电选分离的矿物。
浮选过程:在气、液、固三相体系中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其实是疏水的有用矿物粘附在气泡上,亲水的脉石矿物留在水中,从而实现,从而实现彼此分离。
(2)浮选过程①磨矿:先将矿石磨细,使有用矿物与其他矿物或脉石矿物分离②调浆加药:调节矿浆浓度,加入浮选药剂,以提高浮选效率③浮选分离:矿浆在浮选机中充分浮选,完成矿物的分选④产品处理:主要是脱水固体细颗粒和水混合形成矿浆磨矿调浆,加药充气浮选精矿尾矿二、浮选发展简介在古老的金银淘洗加工过程中,人们已认识到利用矿物的天然疏水性或亲水性(亲油性)的不同来提纯矿物原料。
浮选作为一种工业规模的选圹方法出现,在国外大约是在19世纪末叶。
在我国,解放前只有少数几座有色金属和石墨浮选厂。
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安徽。
1、全油浮选法根据各种矿物亲油性及亲水性的不同,加大量油类与矿浆搅拌,然后将粘附于油层中的亲油矿物刮去,面亲水性的矿物仍留在矿浆中,从而达到分离矿物的目的。
――早期工业浮选的先驱。
2、表层浮选法在工业上的应用出现于1892年,将磨矿干粉小心轻轻撒布在流动的水流表面,疏水性矿物不易被水润湿依靠表面张力面漂浮水面上,聚集成薄层,成为精矿;易被水润湿的亲水性脉石流入水中作为废弃尾矿排出。
3、泡沫浮选法1877年出现选别石墨的泡沫浮选专利,水煮沸水蒸气气泡。
1886年出现化学法产生气泡进行浮选专利,气泡作为载体。
20世纪初,出现原始的泡沫浮选法,使浮选法向前推进一步,并出现了许多形式的泡沫浮选法。
(1)气体浮选法(2)电解浮选法(3)真空浮选法(4)正压力浮选法(5)机械充气搅拌浮选法4、药剂在浮选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浮选法发展过程中,药剂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浮选基本原理(安徽理工)
(3) 接触角的测定 接触角的测定方法有很多,如观察测 量法、斜板法、光反射法、长度测量法 和浸透测量法等等,
材料学院矿物加工工程教研组
2. 矿物表面的水化作用
(1)水化膜(层)的形成 润湿是水分子(偶极)对矿物表面的吸附 所形成的水化作用。水分子是极性分子,矿 物表面的不饱和键能也具有不同程度的极性。 因此,极性的水分子会在极性矿物表面吸附, 并在矿物表面形成水化膜。水化膜中的水分 子是定向、密集排列的,它们与普通水分子 的随机、稀疏排列不同。
材料学院矿物加工工程教研组
水化膜示意图
(a) 疏水性矿物(如辉钼矿),表面呈弱键, 水化膜薄; (b) 亲水性矿物(如石英),表面呈强键,水 化膜厚
材料学院矿物加工工程教研组
1.3.2 矿物的表面电性与可浮性 矿物在水溶液中受水偶极及溶质的作用,表 面会带一种电荷。矿物表面电荷的存在影响 溶液中离子的分布: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会被 吸引到表面附近,带相同电荷的离子则被排 斥而远离表面,于是矿物—水溶液界面产生 电位差。这种在界面两边分布的异号电荷的 两层体系称为双电层。
材料学院矿物加工工程教研组
煤主要是由芳香网络所组成,即是多环芳 香族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大量苯核结合的 芳香族化合物,由多层平面碳网组成,但 也存在侧链。
材料学院矿物加工工程教研组
(3) 煤的可浮性 煤是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各基本单元和周围侧链及 官能团随变质程度不同有很大变化,因此 ,煤具有 如下性质: ① 组成不同,各组分实际无法分离,浮选好坏与各组 分含量和性质有很大的关系; ② 煤的主体是多苯芳香核,芳香核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具有疏水性。因此,煤的主要表面是疏水的; ③ 在芳香核的碳网上,有数量不等的侧链,在氧化过 程中很容易生成含氧官能团, 使煤的某些部位具有 亲水性; ④ 煤的结构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多数矿物质 具有一定极性,因而使煤部分表面具有亲水性;
矿物加工学复习 ( 三 )
浮选复习第一章:浮选基本原理1.浮选法的依据是什么?表层浮选、多油浮选和泡沫浮选各自的原理?答:浮选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而分选矿物的一种选矿方法。
①表层浮选:分选作用主要在水-气界面发生,将细矿石粉洒在流动水面,矿石中某些疏水亲气的矿物浮在水面,另一些亲水疏气的矿物则沉在水中,分别收集后实现分离。
②多油浮选:将细粒矿石与大量的油和水一起搅拌,分选作用主要在油-水界面发生,矿石中某些疏水亲油的矿物进入油中后浮起,其他亲水疏油的矿物则留在水中,然后从油和水中再分离出不同的矿物。
③泡沫浮选:利用矿浆中产生的气泡增加气液界面,提高分离效率,分选作用主要在气-水-固三相界面发生,疏水矿粒念附气泡上浮,亲水矿粒留于水中。
2.浮选在矿物精选工业中的地位。
为什么?答:浮选是应用最广且最有前途的选矿方法。
因为:①回收率高②适应性广③有效处理细泥3.煤泥浮选在煤炭分选工业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煤泥浮选是利用煤与矸石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并能过添加特定浮选药剂的方法来扩大煤与矸石间表机润湿性的差别,在固、液、气三相界面,选择性地富集低灰煤炭,从而实现煤与矸石分离的一种煤泥分选技术。
浮选之所以能广泛地应用于煤泥分选,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能过浮选药剂灵活地控制浮选过程,并按照人们的要求有效地实现煤与矸石分离,使煤炭资源得到综合高效利用。
4.浮选系统中气-水两相的结构特点有何同异处?答:气相中的水蒸气和液相中的水分子都是极性分子;气相中大部分气体是非极性分子,而水分子为极性。
之所以要单独提出同点,是因为气相中的水蒸气对浮选有影响,如水蒸气加速矿物表面的氧化等。
5.简述矿物表面的极性与非极性含义。
为什么矿物表面有极性与非极性之分?(答案见作业题第一题第二小问)6.矿物表面为何有亲水和疏水之分?答:因为矿物晶格破裂时,由于暴露在表面的键型不同,矿物表面性质也就不同。
当矿物表面具有较强的离子键、共价键时,其不饱和程度较高。
浮选基本原理
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
浮选研究常常发现同一种矿物可浮性差别相 当大,这是因为实际矿物很少是理想典型的 纯矿物。他们存在着许多物理不均匀性、化 学不均匀性和物理化学不均匀性(半导体), 从而使其可浮性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1.矿物的物理不均匀性:矿物在生成及 经历地质矿床变化过程中,矿物表面呈 现宏观不均匀性和晶体产生各种缺陷、 空位、夹杂、位错、以及镶嵌等现象, 通称为物理不均匀性。
浓度稀时可用浓度代替。
a a 0
0
M
X
----为ψ0=0时正、负离子的活度,
浓度稀时可用浓度代替。
⑵斯特恩电位(ψδ):紧密面与溶液之间的电 位差。
⑶动电位(ξ):是指当矿物-溶液在外力下作
相对运动时,滑移面上的电位。也称“电动电
位”、“ξ-电位”。
3、零电点与等电点 (1)零电点(PZC):是指当ψ0为零(或表 面净电荷为零)时,溶液中定位离子活度的
判断矿物表面润湿 性的大小,常用接触角表 示,接触角的大小随着 疏水程度的增大而增加, 颗粒疏水性越高,越容 易被稳定气泡吸附。接 触角是反映矿物表面亲 水性与疏水性强弱程度 的一个物理量。成为衡 量润湿程度的尺度,它 既能反映矿物的表面性 质,又可作为评定矿物可 浮性的一种指标。
接触角的大小与 固-气 (γSA), 固液(γSW) 以及 液-气(γ WA) 界面的 表面张力有关,平衡状态时如右图所示。 接触角的定义 当气泡在矿物表面附着(或水滴附着 于矿物表面)时,一般认为其接触角处 为三相接触,并将这条接触线称为“润 湿周边”,在接触过程中,润湿周边可
一、浮选药剂在矿物-水溶液界面的吸附类型 1、按吸附物的形态
⑴分子吸附;被分散或被溶解于矿浆溶液中的 药剂分子在表面上的吸附。(吸附对象是分子,可 以是弱电解质(极性分子)、中性分子等。)
浮选知识点总结期末
浮选知识点总结期末一、浮选原理1.1 浮选原理概述浮选是一种以气泡将有价值的矿物颗粒与杂质颗粒分离的工艺。
在浮选过程中,向含有矿石颗粒的搅拌桶中通入气泡,气泡附着在有价值的矿物颗粒表面,使其产生浮力,从而使有价值的矿物颗粒浮到液面上,形成浮渣;而杂质颗粒则沉入液面下,形成废渣。
这样就实现了有价值矿物和杂质的分离。
1.2 浮选原理详解浮选的原理主要是利用矿石中的有价值矿物和杂质之间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来实现分离。
在浮选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矿石粉碎研磨成一定粒度的颗粒,然后用浮选药剂处理,使有价值矿物和杂质颗粒表面产生一定的亲湿性差异。
接着,通过气泡将有价值矿物颗粒从杂质颗粒中分离出来,浮到液面上形成浮渣,而杂质颗粒则沉入液面下形成废渣。
最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浮渣和废渣进行分离,得到纯净的有价值矿物。
1.3 浮选原理的应用浮选原理被广泛应用于金属矿石的提取和选矿过程中。
在金属矿石的浮选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矿石的性质差异,选用不同的浮选药剂和浮选设备,以实现最佳的分离效果。
通过浮选原理,可以显著提高金属矿石的品位,降低提取成本,使得矿业企业能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二、浮选设备2.1 浮选机的分类浮选机是用于实现矿石浮选分离的重要设备,根据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机械浮选机、气浮机、搅拌浮选机、浮选槽等多种类型。
2.2 浮选机的工作原理机械浮选机是利用机械搅拌将气泡和矿物颗粒充分混合悬浮于液面,通过气泡的附着使有价值的矿物颗粒浮到液面上形成浮渣,而废石颗粒则沉入液面下形成废渣。
气浮机是通过喷射气泡使矿石颗粒与气泡形成悬浮状态,从而实现分离。
搅拌浮选机是通过机械搅拌将气泡和矿石颗粒充分混合,形成气泡矿浆,从而实现浮选分离。
2.3 浮选机的选择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合适的浮选机对于提高浮选效果至关重要。
在选择浮选机时,需要考虑矿石性质、处理能力、设备成本、能耗等因素,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选择合适的浮选机,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浮选 原理
浮选原理
浮选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固体颗粒和液体的物理分离方法,利用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差异,以及气泡与颗粒的附着与否来实现分离。
在浮选过程中,吸附剂或离子等物质可以增强颗粒与气泡的附着能力,提高浮选效果。
浮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颗粒在液相中的密度差异来实现分离。
当浮选开始时,给定的固体颗粒(矿石或矿石粉末)被加入到含有水和药剂的搅拌槽中。
这些药剂可以使颗粒表面生长出气泡或附着在气泡上形成浮力。
接下来,空气被通过气泡发生装置从底部引入槽中,气泡集中到颗粒表面形成浮泡,使得颗粒随之上浮。
当颗粒与气泡附着在一起并上浮到槽面时,它们可以从槽面上被刮刀或其他装置收集起来,从而实现固体与液体的分离。
当颗粒密度大于液相时,它们会下沉到液面以下,并被排出槽外。
浮选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颗粒的形状、密度、尺寸以及表面特性是影响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
此外,药剂的种类、浓度、pH值等也会对浮选效果产生影响。
浮选在矿石处理、废水处理以及纸浆和矿渣处理等领域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浮选条件和优化工艺,可以实现高效、节能和环保的固液分离。
选矿学课件——第五篇 第一章 浮选基本概述
亲水矿粒进入水相。1898年这种工艺用于工业生产。 2 表层浮选:1907年由马克魁斯通(Macquiston)首先取
得专利权。 分选作用主要在水-气界面发生,疏水矿粒浮在水面
上,亲水矿粒沉入水中。 • 以上两种浮选因其是在两相界面发生,因此又称为界
• 第五节 浮选在贵州矿业发展中的地位
第一节 浮选及浮选过程
1、什么是浮选? •浮选是利用矿物表面物 理化学性质的差异,使矿 物颗粒选择性地向气泡附 着的选矿方法。
• 对浮选有较大影响的 表面性质主要有:湿润性、 电性、吸附、氧化、溶解、 分散、絮凝等等。
2 老的浮选概念
主要有三种: 1 全油浮选:1860年由英国人Willian Haynis首先取得专
比较重要的有:1913年发现重铬酸钾用于 抑制方铅矿;硫酸铜活化铅锌矿;1921年采用 有机化合物作捕收剂;1922年用氰化物作抑制 剂抑制硫化矿;1924年用脂肪酸作氧化剂的捕 收剂;1925年黄药的合成并作为硫化矿的捕收 剂,使得泡沫浮选的分选效率大大优于全油浮 选和表层浮选。从而摆脱了竞相争艳的局面, 以至于当我们现在谈到浮选是一般都是指泡沫 浮选
选矿学 第五篇 浮选
课程的内容安排
• 第一章 浮选基本概述 • 第二章 浮选理论 • 第三章 浮选药剂 • 第四章 浮选设备 • 第五章 浮选工艺 • 第六章 典型浮选流程
第一章 浮选基本概述
• 第一节 浮选及浮选过程 • 第二节 浮选发展历史 • 第三节 浮选的特点 • 第四节 浮选法在选矿中的地位
第三节 浮选的特点
⑴应用广泛;
⑵分选效率高、富集比高;
⑶有益于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
⑷分选粒度细,前途广阔,处理细粒浸染的矿物特别有效。
浮选的基本原理及浮选过程
叙述浮选的基本原理及浮选过程[摘要]浮选法是采矿工业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选矿手段,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浮选法的应用很多,目前主要用于选金矿,其效率高和实用性得到了采矿工业的一致认可。
它比较适于选别0.5mm至10um的金矿粒。
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浮选法在很多矿床的开采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的工业突飞猛进的步伐,对采矿的需求日益增大,浮选法采矿已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关键字浮选基本原理过程应用特点一.浮选基本原理浮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矿物界面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富集、精制的一种分选工艺,矿物的表面特性很复杂,包括表面键的断裂、表面电性、表面离子状态、表面元素的电负性、表面极性、表面自由能、表面剩余能、表面不均匀性、表面积、表面溶解性以及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等。
这些表面特性与矿物可浮性具有直接的关系,也为通过利用浮选药剂的作用来改变矿物表面的某些特性达到分离矿物及改善浮选效果提供了机会。
铁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
浮选是集细粒嵌布(<149)矿石的常用方法。
矿物颗粒自身表面具有疏水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产生或增强疏水性。
疏水就是亲油和亲气体,可在液,气或水—油的界面发生聚集。
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的金矿粒虽然密度大却能与气泡和浮选剂亲合而被浮于浮选机的矿液表面,将作为泡沫产品回收。
当入选矿粒小于l0um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浮选法。
常用的有用絮凝剂使细粒金或含金矿物絮凝成较大颗粒,脱出脉石细泥后再浮去粗粒脉石,这是絮凝—浮选。
荷载体浮选是用粒度适于浮选的矿粒作荷载体,使微细粒金粘附于荷载体表面并随上浮而成金精矿。
用油类使细矿粒团聚进行浮选的油团聚浮选和乳化浮选。
利用高温化学反应使矿石中金属矿物转化为金属后再浮选的离析浮选对金矿石不常采用。
关于使用泡沫浮选法回收金泥,我国将用于工业领域。
浮选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浮选药剂对调节矿物的可浮性,提高气泡矿化过程的选择性和浮选速度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矿物浮选浮选的基本原理教程
1 润湿性理论
1.5矿物价键特性与润湿性
(3)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与可浮性 浮选所遇到的同一类矿物的天然可浮性相差很大,是由于不
同产地矿物的物理不均匀、化学不均匀,导致其表面的不均匀 性而形成的。 ? 物理不均匀 ?矿物表面的宏观不均匀性(矿物破碎解离时形成)
该过程体系对外所做的最大功为粘着功 W SG ,则 WSG = ?LG + ?SL - ?SG = - ?G W SG = ?LG (1- cosθ) W SG表征着矿粒与气泡粘着的牢固程度。显然, W SG越大,即 (1-cosθ)越大,固体表面疏水性越强。
1 润湿性理论
1.2固体颗粒表面润湿性的度量
1 润湿性理论
1.3润湿性与可浮性
100
1
2
3
) 80
4
ongle(
60
A
ontact
40
C 20
0
2
4
6
8
10 12
pH
100
80
)
%
(
ecovery
60 40
R
20 2
1 2 3 4
4
6
8
pH
10
12
捕收剂溶液中一水硬铝石的接触角和浮选回收率与pH值的关系图
1. Dodecylamine; 2.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3. Sodium oleate; 4. Sodium dodecyl sulfate.
因0<sinθ≤1 ,只要有足够大的接触角及液气表面张力 ?LG, 就能使颗粒浮起。颗粒越粗要求的 θ及?LG 越大。
浮游选煤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浮选的基本原理为了使煤泥浮选达到优质、高产、高效、低耗的目标必须了解煤泥浮选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了煤和矸石颗粒分选的依据、分选的基本原理以及煤泥性质对浮选的影响等。
第一节浮选的依据一、固体的润湿性煤泥的浮选是依据精煤与矸石颗粒表面性质的差异实现分选的选煤方法。
为说明这一点先做一个实验。
取石蜡和玻璃各一片将它们的平面擦净然后分别把一滴水轻轻滴在石蜡和玻璃的平面上。
quotamp后可以看出石蜡平面上的水滴几乎呈球状水滴和石蜡的接触面积较小。
滴在玻璃平面上的水滴则很快展开水滴与玻璃面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
如果把水滴在煤的表面情形就类似于石蜡把水滴在矸石表面情形就类似于玻璃。
由以上实验可以看出水滴在玻璃和矸石的表面上能迅速展开而滴在石蜡和煤的表面上不能展开。
这种水滴在物质表面上展开与不展开的现象称为被水润湿与不润湿现象。
为水润湿的表面称亲水性表面不为水润湿的表面称疏水性表面。
各种矿物被水润湿的程度存在差异。
就以上四种矿物来说煤与石蜡是表面不易被水润湿的矿物称为疏水性矿物矸石和玻璃是表面易被水润湿的矿物称亲水性矿物。
如果将石蜡和玻璃、煤和矸石悬置于水中用带有弯曲针头的注射器向它们的下表面分别送上一个气泡。
就会发现当气泡与疏水性的石蜡或煤的表面接触时??’??第六篇浮游选煤气泡能很快的粘附在它们的表面上。
原来的固、液相界面被固、气相界面代替而形成固、液、气三相周边。
气泡与亲水性的玻璃或矸石表面接触时气泡很难粘附到它们的表面上即便粘附也呈球状而不能展开很难形成三相周边。
各种矿物表面对水和气泡存在着亲疏程度的差异即不同矿物的表面润滑性有差异。
浮选就是利用煤和矸石表面性质即润湿性的差异来实现分选的。
煤和矸石表面的润湿性差异取决于相关物质的成分和分子结构。
二、浮选矿浆中固、液、气三相的性质quot煤的成分及其表面性质我们知道煤的主要成分是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另外还有少量的无机矿物质。
煤中的有机物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和少量的磷等元素组成。
浮选-第四讲
浮选过程中矿粒向气泡附着时属于气排水即在矿物本身可浮性不变的情况下附着过程难对浮选不利而矿粒从气泡上脱落时属于水排气使水难于从矿物表面将气泡排开防止矿粒从气泡上脱落对浮选有利
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授课班级: 授课班级: 矿物加工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康 华
第三节 相界面性质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浮性
润湿性、 1.3.1 润湿性、水化现象与可浮性 思考题: 思考题: 润湿接触角? 1、润湿接触角? 润湿阻滞及其两种阻滞效应? 2、润湿阻滞及其两种阻滞效应? 水化层的结构与性质? 3、水化层的结构与性质?
• •
一、矿物表面的润湿性: 矿物表面的润湿性:
• 润湿现象: 1、润湿现象:润湿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界面现 象,这是由于液体从固体表面排挤空气并吸附在固 体表面所产生的一种界面作用,其相反的作用则是 体表面所产生的一种界面作用, 空气从固体表面排挤液体。 空气从固体表面排挤液体。 • 1)易被某种液体(水)所润湿的固体表面称为 易被某种液体( • 亲液(水)性表面,其固体称为亲液(水)性矿物。 亲液( 性表面,其固体称为亲液( 性矿物。 • 2)不易被某种液体(水)所润湿的固体表面称为 不易被某种液体( 疏液( 性表面,其固体叫疏液( 性矿物。 疏液(水)性表面,其固体叫疏液(水)性矿物。
• 2、意义: 意义: • 3、调节方法:物理方法:加热、辐射; 调节方法:物理方法:加热、辐射; • 化学方法:添加某些药剂。 化学方法:添加某些药剂。 •
二、润湿接触角 :
1、三相润湿周边:当气泡附着浸入水中的 三相润湿周边: 矿物表面,达到润湿平衡时, 矿物表面,达到润湿平衡时,气泡在矿物表面 所形成三相接触点围成的周边称三相润湿周边。 所形成三相接触点围成的周边称三相润湿周边。 • 2、接触角:过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P作气 接触角:过三相润湿周边上任一点P 液界面的切线, 液界面的切线,与固液界面之间所形成的包括 液相的夹角,为润湿接触角。 液相的夹角,为润湿接触角。 •
浮选法的基本原理
浮选法的基本原理浮选法是一种常用的矿石分离方法,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的分离。
它基于物理和化学原理,利用矿石表面特性和浮力差异来实现分离。
以下是浮选法的基本原理。
1.湿法浮选原理湿法浮选是最常用的浮选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给矿浆注入气泡,使矿颗粒与气泡形成附着,形成浮泡矿浆,然后利用泡沫的浮力来进行分离。
(1)湿法浮选的气泡生成:通常使用空气作为浮选气体。
将空气注入浮选槽中,并通过机械搅拌使其均匀分布在整个槽中。
在浮选槽中的一起气泡抵达矿浆中,较小的气泡会与矿浆中的矿颗粒结合成浮泡,浮泡浮出液面。
(2)湿法浮选的浮选化学品:为了增加矿石与气泡之间的附着力并调节浮选过程中的表面电荷,常常加入浮选剂。
浮选剂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吸附剂、起泡剂、唤泡剂和分散剂等。
吸附剂可以吸附在矿石颗粒表面,使其对水有亲和力,增强与气泡的附着能力。
起泡剂则会使水产生稳定的泡沫,并改善泡沫的附着性能。
唤泡剂可以逆转矿石表面的电荷,减少其对水的亲和性,促进矿石与气泡的接触。
分散剂可以防止矿石颗粒之间的聚集,使浮选过程更加均匀。
2.干法浮选原理如果矿石中的水分含量低,甚至为零,无法进行湿法浮选,就会采用干法浮选。
干法浮选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喷射风将气泡吹到矿石颗粒表面,使其产生相互附着,形成浮泡矿物,然后利用浮力进行分离。
(1)干法浮选的气泡生成:采用喷射风的方式将气体送入干法浮选槽中。
风通过喷嘴加速并与干燥的矿石颗粒接触,形成气团并产生湍流。
适当的湍流能够使气团与矿石颗粒有效地接触并粘附。
(2)干法浮选的浮选化学品:干法浮选中常使用类似于湿法浮选的浮选化学品来改善矿石颗粒与气团的附着性能。
它们具有类似于湿法浮选中的浮选剂的功能,可以改善附着性能,并优化浮选过程。
总结:浮选法是一种通过利用气泡的浮力和附着性来实现矿石分离的方法。
无论是湿法浮选还是干法浮选,其基本原理都是通过气泡与矿石颗粒的接触和附着来实现。
浮选化学品的加入可以增加矿石与气泡的附着力,并调节浮选过程中的表面性质。
浮选
平衡,形成双电层。
如前述的白钨矿在自然饱和溶液中表面荷负电 (WO42- 较多);如果向溶液中添加Ca2+,则矿物表面会吸 附更多的Ca2+,使矿物表面呈正电性。
先解离后吸附 这种现象多发生在难溶矿物表面。如石
斯 特 恩 1888-1969, 生于德国的美国物理 学家, 曾获1943年诺
贝尔物理学奖。
紧密层(B)外的叫扩散层(D) 。紧密层(B)和扩 散层(D)统称外层,也叫配衡层。 矿粒与水作相对运动
时,跟着矿粒运动的只是紧密层,在紧密层与扩散层之间 产生滑移面(C),也叫滑动界面。
溶液中尚存在负配衡离子,其浓度随与矿物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浓, 直至到普通溶液中,阴阳离子两者浓度平衡。
CaF 2
Ca++ Ca++ Ca++ FCa++ Ca++ Ca++
FFFFF-
CO 3 -CO 3 -- Ca++ CO 3 -CaCO 3 Ca++ CO 3 -CO 3 -- Ca++ CO 3 --
Ca++ Ca++ Ca++
定位层
配衡层
定位层
配衡层
图1-18 晶 格 的优 先解 离 (溶 解 )
+ζ
那么 , 在pH<5 的溶液 中分选可用阴离子药剂; 在pH>5的溶液中分选则要 用阳离子药剂。
一些矿物的固着时间(单位:s)
白钨矿 方铅矿 方铅矿 重晶石 方解石 (氧化) (纯净) 煤 0.00040.0008 石英
浮选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
浮选工作原理及注意事项嘿,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浮选的事儿。
听到浮选,很多人可能会一脸懵,觉得这是啥高深莫测的玩意儿?别急,咱慢慢说。
浮选呢,其实就是一种很“聪明”的分离方法,主要用来处理矿石,把那些你不想要的东西跟你想要的东西分开。
说得简单点儿,就是让矿石里的有用成分浮起来,而那些没用的则沉底。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魔法?其实啊,这玩意儿背后可是有科学的。
1. 浮选工作原理1.1 浮选的基本概念浮选,就像一场化学派对。
咱们把矿石磨得细细的,弄成矿浆,接着加入一些化学药剂。
这些药剂就像是派对上的DJ,调节气氛,让矿浆中的各种成分跳起来或沉下去。
具体来说,浮选药剂可以让有用的矿物变得更“浮躁”,它们喜欢和空气中的泡沫亲密接触。
而那些没用的成分就不那么热衷,乖乖地待在矿浆的底部。
浮选的关键就是把矿石分开,让有用的部分飘到上面,最后咱们把它捞出来。
1.2 泡沫的秘密浮选过程中,泡沫是主角之一。
咱们的目标是让这些泡沫把有用的矿物“捞”上来。
为了让泡沫更好地工作,我们还会用到一些泡沫剂,它们能把矿物表面变得亲油,使得矿物更容易附着在泡沫上。
想象一下,泡沫就像是一个超级吸引人的派对,矿物就是在派对上疯狂舞动的宾客。
泡沫把矿物“抱”起来,送到上面,让我们能够轻松地把有用的矿物分离出来。
2. 浮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2.1 矿浆的调配矿浆的调配是浮选过程中的第一步。
这一步可得认真对待,不能马虎。
矿浆太稠,药剂可能没法发挥作用;矿浆太稀,泡沫也不够稳定。
调配矿浆时,咱们得根据矿石的特点来调整浓度,确保矿浆的粘度适中。
可以说,调配矿浆就像做菜一样,要掌握好火候。
2.2 药剂的使用药剂的使用也是个技术活儿。
不同的矿石需要不同的药剂,不能随便乱用。
比如,有些矿石需要加入捕收剂来提高浮选效率,有些则需要抑制剂来避免浮选中夹杂不必要的物质。
药剂的量也是有讲究的,太多了浪费,太少了效果差。
所以,药剂的使用就像是化学实验中的调味料,得掌握好比例和种类,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浮选的基本原理及浮选过程
叙述浮选的基本原理及浮选过程[摘要]浮选法是采矿工业中较为广泛使用的一种选矿手段,是利用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来选分矿石的一种方法。
浮选法的应用很多,目前主要用于选金矿,其效率高和实用性得到了采矿工业的一致认可。
它比较适于选别0.5mm至10um的金矿粒。
随着采矿技术的发展,浮选法在很多矿床的开采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伴随着我国的工业突飞猛进的步伐,对采矿的需求日益增大,浮选法采矿已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关键字浮选基本原理过程应用特点一.浮选基本原理浮选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矿物界面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富集、精制的一种分选工艺,矿物的表面特性很复杂,包括表面键的断裂、表面电性、表面离子状态、表面元素的电负性、表面极性、表面自由能、表面剩余能、表面不均匀性、表面积、表面溶解性以及表面结构和化学组成等。
这些表面特性与矿物可浮性具有直接的关系,也为通过利用浮选药剂的作用来改变矿物表面的某些特性达到分离矿物及改善浮选效果提供了机会。
铁矿石中的主要脉石矿物是石英。
浮选是集细粒嵌布(<149)矿石的常用方法。
矿物颗粒自身表面具有疏水性或经浮选药剂作用产生或增强疏水性。
疏水就是亲油和亲气体,可在液,气或水—油的界面发生聚集。
经过一系列工艺处理后的金矿粒虽然密度大却能与气泡和浮选剂亲合而被浮于浮选机的矿液表面,将作为泡沫产品回收。
当入选矿粒小于l0um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浮选法。
常用的有用絮凝剂使细粒金或含金矿物絮凝成较大颗粒,脱出脉石细泥后再浮去粗粒脉石,这是絮凝—浮选。
荷载体浮选是用粒度适于浮选的矿粒作荷载体,使微细粒金粘附于荷载体表面并随上浮而成金精矿。
用油类使细矿粒团聚进行浮选的油团聚浮选和乳化浮选。
利用高温化学反应使矿石中金属矿物转化为金属后再浮选的离析浮选对金矿石不常采用。
关于使用泡沫浮选法回收金泥,我国将用于工业领域。
浮选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浮选药剂对调节矿物的可浮性,提高气泡矿化过程的选择性和浮选速度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矿物浮选第1章绪论概论
1.1 浮选的基本过程
浮选是把某种矿石中一些特定组分在充气矿浆 的泡沫上富集,从而与其它一些脉石组分分离 的一种选择性过程。 这种过程基于经过处理的矿物表面的疏水性, 与气泡有特定亲和力的矿物颗粒吸附到泡沫表 面,与亲水性颗粒分离。 在准备过程中,要把共生的有用矿物和无用的 脉石矿物通过磨矿达到单体解离。
表面活性剂(黄药为代表)作用下,控制浮选矿浆pH
值,以及捕收剂,调整剂浓度,使硫化矿物表面疏水
或亲水,从而达到浮选分离的目的。
1.3 经典的浮选理论
100多年来矿物浮选工艺过程仅用二维参数(pH、 药剂)来控制,对于复杂矿物的分选不能适用。
完全分离
2、浮选研究的新进展
2.1浮选新药剂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出现的以硫氨酯等为代表的 高效捕收剂,具有非离子型极性结构[21],微溶于水 ;与离子型黄药、黑药类相比,结构上更有特点: 也含有硫原子,但呈硫羰基(C=S)及硫醚基(— S—)结构,而非硫醇基(—SH)结构;非极性基 有两个以上,分列两端。这类药剂在硫化矿表面的 作用机理主要是,发生以S及N为键合原子的配位 键化学吸附。
1.2 浮选的发展
《天工开物》一书记载回收废旧器物所含之微细金、 银的过程为:“凡金箔黏物,他日敝弃之时,刮削火 化,其金仍藏灰内,滴清油数点,伴落聚底,淘洗入 炉,毫厘无差” 。
这种选择性油团聚(selective oil agglomeration)技术,古代已 被作为高效工艺采用,这可能是浮选工艺最早的应用和论述。
2.2硫化矿浮选电化学
浮选电化学和电位调控浮选技术的研究
确立了矿浆电位是硫化矿分离浮选行为的重要影响因子,研究 了利用矿浆原生电位调控浮选过程的实用技术。 这一研究引起国际相关学术界的认同和开发利用,提升改善浮 选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对于处理贫矿,多金属共生矿的高效分 离和节能降耗,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章 浮选基本原理
第一章浮选基本原理第一节矿物表面的润湿性与可浮性一、润湿现象矿物可浮性好坏的最直观的标志,就是被水润湿的程度不同,例如石英、云母等很易被水润湿,而石墨、浑辉钼矿等不易被水润湿。
易被水润湿的矿物叫做亲水性矿物,不易被水润湿的矿物叫做疏水性矿物。
图1—1是水滴和气泡在不同矿物表面的铺展情况。
图中矿物的上方是空气中水滴在矿物表面的铺展形式,从左至右,随着矿物亲水程度的减弱,水滴越来越难于铺开而成为球形;图中矿物下面是水中气泡在矿物表面附着的形式,气泡的形状正好与水滴的形状相反,则从右至左,随着矿物表面亲水性的增强,气泡变为球形。
矿物表面的亲水或疏水程度,常用接触角 来度量。
在液体所接触的固体(矿物)表面与气相(气泡、空气)的分界点处,沿液滴或气泡表面作切线,则此切线在液体一方的,与固体表面的夹角称为“接触角”。
亲水性矿物接触角小,比较难浮;疏水性矿物接触角大,比较易浮。
前人已对许多不同类型的矿物进行过接触角的测定,现选择若干个测定值列于表1—1。
表1—1接触角测定值举例二、接触角与矿物润湿性的度量当气泡在矿物表面附着时,如图1—2所示,一般认为气泡与矿物表面接触处是三相接触,并将这条接触线称为“润湿周边”。
气泡附着于矿物表面(或水滴附着于矿物表面)的过程中,润湿周边是可以移动的,或者变大,或者缩小。
当润湿周边不变化时,表明该周边上的本相界面的自由能(以表面张力表示)已达到平衡,此时的接触角名为“平衡接触角”(简称接触角)。
以后的讨论中提到的接触角,除注明者外,均指平衡接触角。
图1—2 矿粒与气泡接触平衡示意图图1—2中气—液—固碱相平衡时,其平衡状态方程(Y oung 方程)为:у固气=у固液у液气cos θ (1-1)或中у固气、у固液、у液气——固-气、固-液和液-气界面的自由能(或表面张力);θ——接触角上式表明,接触角θ是三个相界自由能的函数,它既与矿物表面性质有关,也与液相、气相的界面的性质有关。
第1章 浮选原理
第一章煤泥浮选的基本原理第一节概述浮选也叫浮游选矿。
包括泡沫浮选、油团浮选、表层浮选和沉淀浮选等。
由于实际上常用泡沫浮选分选细粒物料。
所以通常所说的浮选主要指泡沫浮选。
浮选是细粒和极细粒物料分选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
这些物料由于粒度较细,密度及粒度的作用极小,不能用密度、粒度的差异进行分选,浮选是依据矿物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
虽然,工业上大规模的浮选法在十九世纪末叶才发展起来,但很早以前就已经知道利用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和亲油性的差异,将矿物分离,为用鹅毛沾上油去剖取浮在水面上金粉,使其与尘土等分离。
1860年,人们开始利用一些矿物亲油的物性,首次在英国使用“全油浮选”,用该法使硫化矿和脉石分开。
这种方法用油量很大,大约为矿物入选重量的30~40%。
选煤中也曾使用此法。
不少人致力于减少用油量的研究,使油量降到矿物重量的5%左右,使亲油的矿物之间形成密集的团聚体,与脉石进行分离,这种方法称为油团团聚,也称为球团浮选。
到二十世纪初期,开始有了泡沫浮选,用硫酸和碳酸盐进行作用,产生气泡,实现分选。
再发展直接向矿浆中引入空气或CO2气,生成气泡。
1903年苏曼和皮卡德提出:向矿浆中注入大量气泡时,可以减少用油量,从而提高浮选效率。
1910年发明了浮选机,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到1925年,一般的浮选机和浮选药剂都已问世,并开始从理论上对浮选进行研究。
在选矿领域很快就压倒了其他的选矿方法,成为该领域的最重要的分选方法。
对选煤来说,也是一种应用相当广泛的方法,其应用仅少于重力选矿。
随着采煤机械化的发展,水力采煤的推广,煤泥还会不断增大,浮游选煤是分选煤泥的一种有效方法,而选煤厂通常把粒度在0.5㎜以下的湿煤叫作煤泥。
煤泥的来源有二,一为入选原煤中所含,即开采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称为原生煤泥;一为选煤过程中粉碎和泥化产生的,称为次生煤泥。
煤泥的数量与煤、矸的易碎程度有关。
一般原生煤泥占入选原煤的10~20%,次生煤泥占入选原煤的5~10%,两者合计约占15~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浮选基本原理1.1概述一、浮选及浮过程(1)浮选浮游选矿又名浮选,它是根据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对细粒矿物进行分选的方法。
浮选的对象:物料粒度细,粒度和密度作用小,重选方法难以分离的矿物;磁性和电性差别不大难以用磁选和电选分离的矿物。
浮选过程:在气、液、固三相体系中完成的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
其实是疏水的有用矿物粘附在气泡上,亲水的脉石矿物留在水中,从而实现,从而实现彼此分离。
(2)浮选过程①磨矿:先将矿石磨细,使有用矿物与其他矿物或脉石矿物分离②调浆加药:调节矿浆浓度,加入浮选药剂,以提高浮选效率③浮选分离:矿浆在浮选机中充分浮选,完成矿物的分选④产品处理:主要是脱水固体细颗粒和水混合形成矿浆磨矿调浆,加药充气浮选精矿尾矿二、浮选发展简介在古老的金银淘洗加工过程中,人们已认识到利用矿物的天然疏水性或亲水性(亲油性)的不同来提纯矿物原料。
浮选作为一种工业规模的选圹方法出现,在国外大约是在19世纪末叶。
在我国,解放前只有少数几座有色金属和石墨浮选厂。
大部分分布在东北和安徽。
1、全油浮选法根据各种矿物亲油性及亲水性的不同,加大量油类与矿浆搅拌,然后将粘附于油层中的亲油矿物刮去,面亲水性的矿物仍留在矿浆中,从而达到分离矿物的目的。
――早期工业浮选的先驱。
2、表层浮选法在工业上的应用出现于1892年,将磨矿干粉小心轻轻撒布在流动的水流表面,疏水性矿物不易被水润湿依靠表面张力面漂浮水面上,聚集成薄层,成为精矿;易被水润湿的亲水性脉石流入水中作为废弃尾矿排出。
3、泡沫浮选法1877年出现选别石墨的泡沫浮选专利,水煮沸水蒸气气泡。
1886年出现化学法产生气泡进行浮选专利,气泡作为载体。
20世纪初,出现原始的泡沫浮选法,使浮选法向前推进一步,并出现了许多形式的泡沫浮选法。
(1)气体浮选法(2)电解浮选法(3)真空浮选法(4)正压力浮选法(5)机械充气搅拌浮选法4、药剂在浮选法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浮选法发展过程中,药剂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5、浮洗应用的发展各类浮选药剂的发展与在产实践中的其体应用,以及浮选工艺的新发展,使浮选效率大为提高,使浮选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由于浮选设备类型增多,设备不断更新且日益大型化,浮选厂的规模越来越大,处理矿量日趋增多。
此外,浮选生产的发展和近代测试在浮选理论研究中的应用,致使对许多理论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化。
三、浮选在矿物加工业中的作用与意义1、浮选在矿物加工业中的重要性(1)浮选的适应性强(2)浮选的效率高,且适于处理细物料(3)有利于对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2、浮选法的缺点主要是成本高,易污染矿山\环境(1)需要较细的磨矿――粒度细化(2)使用各类药剂(3)影响因素多,操作控制动手术要求较高(4)产品脱水率较低,过程复杂。
1.2 浮选各相及性质矿物浮选是一种多相非均匀体系,其中的矿物为固相、水为液相、气泡为气相。
在这个非均匀体系内,固相、液相、气相的界面性质,各相的相互作用以及浮选药剂在这些相界面上所产生的效应,决定了浮选过程进行的方向和速度;而各相界面的性质,各相的相互作用,以及浮选药剂在这些相界面上所产生的效应,以取决于这些相的内剖结构和性质。
在矿物的浮选过程中,固相是分选对象,液相是分选介质,气相是分选载体。
因此,本章重点学习浮选各相的结构和性质。
1.2.1固相的结构和性质自然界矿物按工业用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矿物,另一类是能源矿物。
前者绝大多数是晶体矿物,后者则为非晶体矿物。
一、矿物晶体的断裂面用浮选法分离固相(即各种矿物)时,通常首先必须进行破碎和磨细,使矿石中的目的矿物达到或接近单体解离程序以及获得适于泡沫浮选所要求的适宜粒度,以便能有效的进行浮选。
在破碎和磨细的过程中,矿物受到外加机械力的作用,晶体内连结质点间的部分键力受到破坏(“打断“),随之出现新的不规则“断口“或比较平滑的“解离面“,二者合称为矿物晶体的断裂面。
解离面:严格沿着一定结晶方向碎裂成比较平滑的矿物表面。
断口:不按一定结晶方向碎裂所形成的凸凹不平的矿物表面。
影响断裂的因素:(1)内因,矿物的晶体结构,决定的因素,矿物破碎时沿着晶体结构内键合力最弱的面网之间发生断裂。
(2)外因,即破碎磨细矿石所施加外力的性质比及力的大小和作用方向等。
外力作用具有复杂性。
二、矿物的晶体结构1、离子晶体2、分子晶体3、原子晶体4、金属晶体三、矿物晶体表面的不饱和键力1、不饱和键力的起源及不饱和程度组成矿物晶体的质点不仅按一定空间几何图形进行有序排列,而且通过某种键力使各顶点彼此联结在一起。
位于晶体表面与位于晶体内部的质点彼此所处状态则不尽相同。
内部的均处于平衡,断裂面上质点具有不饱和键力,且因位置不同,键力的不饱和程序也很不相同,显示出不同的吸附能力和作用活性。
特别是矿石经破碎细磨后,比表面积随之增大,所形成的棱角增加更多,形成的吸附其它物质的“活性中心”更多,因些矿石磨细越细,吸附能力和作用活性也越强烈。
2、矿物表面不饱和键力的类型及其与天然可浮性的关系(1)强键合力: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断裂面上的质点以此键,具有较强的极性和化学活性,极性表面,对偶极水分子有较强的吸引力,易被水润湿,此表面亲水表面,天然可浮性差。
(2)弱键合力:断裂面呈现的不饱和键力主要为分子间力,极性较小,称为非极性表面,与偶极水分子的作用较弱,不易被水润湿,表现疏水易向气泡吸附,天然可浮性较好。
四、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1、矿物的物理不均匀性矿物表现呈现的宏观不均匀性和晶体产生各种缺陷、空位、夹杂、错位以至镶嵌现象统称为物理不均性。
2、矿物表面化学不均匀性在实际矿物中,各种元素的键合,不像矿物化学分子式那样单纯,常夹杂许多非化学分子式的非计量组成物,即为化学不均匀性3矿物表面的不均匀性与可浮性矿物表现的不均匀性直接影响矿物表面和水及药剂的作用。
从而影响矿物表现的可浮性。
五、煤的结构与性质1、煤的基本组成煤的成分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是由有机质和无机矿物质组成的复合体,其成分随煤化程度的变化而大幅度的变化。
因而,不同的煤具有不同的可浮性。
2、煤的结构模型物理组成:煤不是晶体结构,表面不均一,是由各种各样的不规则的有机化合物组成。
其表面有大量空隙,因而,很容易从液体中吸附大量的无机和有机质。
化学组成:煤主要是由方向网络组成,即多环芳香族化合物,由大量苯核结合的芳香族化合物,由多层的碳网组成,但也存在侧链。
煤在变质过程中容易分解,生成含氧、含硫和含氮化官能团。
3、煤的性质(1)组成不均一(2)煤的主体是多苯芳香核;(3)在芳香核上含有数量不等的侧链;(4)煤的结构中含有一定数量的矿物质;(5)煤的表面上含氧官能团和无机矿物质,氧水性;(6)煤的变质程度对煤的可浮性有很大影响;(7)煤易氧化煤的这些性质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它的天然可浮性。
1.2.2 液相及其性质浮选是一种湿法分选过程,水及水中溶解的各种离子对矿物的表面性质,浮选药剂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有极大的影响。
一、液体中质点排列的近程有序性在每个分子周围由于分子间力的作用,其它分子可以出现类似晶体的有规则排列。
而随距离的大,逐渐破坏直至消灭。
即液体中分子有规划排列仅限于近程,近程有序。
因此,液内的质点分布是介于完全不规则(即气态)和完全规则(即混合态)之间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
促使液体内质点产生近程有序性的作用力比较复杂。
此不作深究深究。
二、液体的表面张力和表面能固体表面的质点和内部质点所处环境状态不同,能量状态亦不尽相同,液体也有类似情况。
液体分子间存在着很大的内聚力(引力)。
液体内部的任一分子,各种引力相得补偿,合力为零。
而液体表面层的分子,由于气体内不受引力的作用,使其所变到的向内部的引力不能得到补偿,形成合力P。
在液体表面形成了一层向下挤压的表面膜,以缩小表面,即形成表面引力。
一个分子如果要从液体内部迁移到液体表面,必须克服液体内部的合力。
因此,液面上的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具有过剩的能量,即为表面自由能(表面能成界面能)。
表面能等于液体内部分子迁移到表面并把位于表面分子移开所消耗的功,也就是增加液体单位新表面所需消耗的功。
由于增加体系的表面需要作功,需要增加体系的总能量,根据能量最小原理,液体尽可以能收缩,以减少自己的表面积。
表面张力与单位面积上表面能(比表面能)的数值相等,但单位不同。
表面张力δ:N/cm 表面能J/cm2.δ.γ,设一液体的表面积S,总表面的自由能w=δS。
1、水分子的结构及基本性质分子式:H2O.结构:三个原子核构成两个质子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氧原子的两个杂化轨道与氢成键,形成两个正电中心。
而两个独对电子不成键,形成两个负电中心。
构成四面体结构。
电荷集中于四面体的四个顶部“四极”。
偶极:正、负电荷中心较远,使水分子里具有较强的偶极矩。
属强极性分子。
称水分子为水偶极子。
基本性质:(1)4℃时水的密度最大。
4℃为略高于冰点;(2)具有很高的价电常数;(3)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4)导电率低,但对其它化合物有较大的电极能力;(5)有较疝的偶极矩,缔合作用强;(6)有形成氢键的特性。
2、水分子对矿物表面的作用水分子是强极性分子,即可以和极性矿物表面作用,作用的结果是矿物表面水化或润湿,严重影响矿物与气泡的接触过程。
3、水的溶解能力由于水会对矿物表面的一些溶解,从而改变矿物表面的化学组成、界面电性及液相的化学组成,结果也改变了矿物在浮选过程中的行为。
1.2.3 气相及其性质浮选中所用的气相主要是空气,起到载体作用。
一、空气的组成及溶解度空气是混合物,典型的非极性物质,是有对称的结构。
易合非极性表面结合。
21%O2、78%N2 、0.9%Ar(氩)、0.04%CO2及少量的其它气体和水蒸气。
水中溶解度顺序CO2 > O2 > Ar > N2空气在矿浆中的溶解度与压力、温度和水中溶解的其他物质的浓度有关。
对浮选有意义的是压力与溶解度的关系。
享利定律:温度一定,混合气体中的每一组分的溶解度,随着其分压的增加而增加。
溶解度q=KP。
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q=KT-1。
其他物质的浓度与q的关系:q=KC-1。
二、气相在浮选中作用与影响作用:(1)载体作用:主要组分能活跃地被吸附在矿物表面产生特殊作用,并直接影响矿粒的可浮性。
(2)活化剂作用:其中最活跃的是氧。
1.3相界面性质与可浮性1.3.1润湿性、水化现象与可浮性一、矿物表面的润湿性1.润湿现象:润湿是自然界中常的现象,是由于液体固体表面排挤在固体表面所产生的一种界面作用。
易被润湿的表面称为亲液(水)表面,其矿物称为亲液(水)矿物;反之称为疏液(水)表面,疏液(水)矿物。
润湿性是表征矿物表面重要的物理化学特征之一,是矿物好坏可浮性的直观标志,取决于矿物表面不饱和键力与偶极水分子相互作用的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