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发展史(1)

合集下载

鼻内镜外科学(NES)PPT课件

鼻内镜外科学(NES)PPT课件
4
1). 内窥镜鼻窦外科学 许庚 李源 暨南大 学出版社 1994
2). 鼻内窥镜手术图解 王荣光,许庚,郭 宝煌 解放军出版社 1998
3). 鼻内窥镜外科学 韩德民 人民卫生出版 社 2001
5
赵绰然(1986,内镜检查) 许庚(1991,报道手术,到1994,300
例) 韩德民 1991-2001 8000多例
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血肿 等。颈内A--Death
3、鼻内并发症 如鼻腔粘连、出血等。
18
19
20
16
❖ 8、经鼻泪囊鼻腔吻合术 ❖ 9、经鼻视神经减压术 ❖ 10、经鼻眶减压术 ❖ 11、眶爆裂骨折的治疗 ❖ 12、经鼻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 13、经蝶垂体瘤切除术
17
五、鼻内镜手术的并发症
1、眶并发症 如视神经损伤、眶内血
肿、内直肌损伤、泪道损伤等,导致失 明、复视和泪溢等。
2、颅内并发症 如损伤颅底导致脑
6
7
8
二、鼻内镜手术的优势
鼻内镜手术较之传统的手术方 式具有视角开阔、视野清晰、操作 精细、手术程序简化以及创伤小和 免除颅鼻面部切口等优点。
9
10
11
三、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的基本原理
❖1、重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通气和 ❖ 引流功能。

❖2、恢复鼻窦粘膜的纤毛清除功能。
❖ ❖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即是鼻腔外侧壁
手术,也就是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
12四Leabharlann 鼻内镜手术的基本术式1、Messerklinger 术式:由前向后的术 式(较常用) 切除钩突 开放筛泡 切除中鼻甲基板 开放后筛 开放蝶窦 清理额隐窝 扩 大上颌窦自然口
13

鼻内镜手术技术指南

鼻内镜手术技术指南

鼻内镜手术技术指南鼻内镜手术(NasalEndoscopicSurgery,NES)是指在光学系统和监视系统支持下,应用鼻内镜及其特殊手术器械,经鼻腔进路施行鼻腔、鼻窦、鼻眶、颅底区域手术的技术。

这项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建立,目前已经成为鼻外科系统的主干技术。

【历史沿革】鼻内镜的创造性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德国鼻科医生Hirshman 首创将当时用于检查膀胱的“内镜”稍作改良,经齿槽行鼻腔鼻窦观察,开创了“鼻内镜技术”先河。

20年后随着光学内镜的发明,美国鼻科医生MaItZ成功地经下鼻道和犬牙窝对上颌窦腔进行了观察,奠定了“光学鼻内镜技术”的基础。

然鼻内镜技术真正建立是在70年代中期,奥地利学者MeSSeklinger经过20余年的实践和研究,创建了内镜鼻窦检查、诊断和手术技术,为此这一技术被称为MeSSerkIinger技术(MesserklingerTechnique,MT)。

之后,他的学生Stammberger和美国学者Kennedy 进一步推动了内镜鼻窦手术技术的发展,创建和完善了现代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成为当代治疗多种鼻腔、鼻窦疾病的最佳手术方式,如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出血、肥厚性鼻炎、鼻中隔畸形、鼻窦囊肿、、先天性后鼻孔闭锁、鼻腔鼻窦异物、良性肿瘤切除及某些范围较局限的恶性肿瘤切除等。

由于该技术独特的优势,这项技术也延伸到与鼻腔、鼻窦紧密毗邻的眶尖、眶内、颅底区域,使上述区域内的某些疾病不必采用开颅或者颜面部的切口。

我国鼻内镜技术起步虽然较欧美发达国家晚,但发展迅速。

上世纪80年末初开始建立鼻内镜诊断技术。

90年开展内镜鼻窦手术,90年代中期已成功将此项技术延伸应用到鼻颅底、鼻眼眶和鼻咽等区域。

我国学者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发病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建立了我国鼻内镜微创外科学的系统理论和技术。

鼻内镜外科技术新热点

鼻内镜外科技术新热点
endoscopic
伸至鼻颅底和鼻眼相关领域【2剖。同时,在临床诊疗
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慢性鼻一鼻窦炎的发病机制研究 不断深入,综合治疗概念逐渐趋向成熟,治疗后的远 期疗效分析也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外科治疗中对保 留鼻腔、鼻窦基本结构,维系功能,达到消除临床症 状为目的,即:“结构一功能一症状”辩证理念的认识也 逐步趋于一致∞J,推动鼻内镜外科技术进入了新的 发展阶段,不断产生新的热点。 一、鼻内镜外科技术的发展阶段 鼻内镜外科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y
and evolution of endoscopic sinus
【8】Messorkhnger W。Background 【9]Kennedy
surgery。Ear Nose Throat J,1994,73:449450. DW.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Technique.
如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常弯曲、下鼻甲增生肥大等
的矫正术,豫样体切除等。 鼻中隔矫正手术成遵循尽量保留骨性支架的完 整性、注重释放赛孛隔壁长过程中产生努常张力酶
在上呼吸道阻塞过程中作用十分重要。随着三维建
模技术、流体可视诧技术、计算流体力学技术静快速 铸模等技术的发展,睇前数字模拟分析上呼吸道生 理、病理及手术前后的气流分布方式和流动特点及 其与相关结构关系的研究成先可能。分析、模拟、评 估及提供量化可视化手段了解上气道阻塞的成因及 表现是选择鼻腔扩客手本戆必须途径。逐步认识类 腔阻塞源头性疾病的本质,可以为实施早期诊断和 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帮助。 上呼吸道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上呼吸道气流特性复杂,目前研究仅仅限于将
万方数据

中国鼻内镜外科三十年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鼻内镜外科三十年历程及未来发展方向
的经验和教训。1 9 9 5 年1 2 月 国内 2 0 位专家聚集 广州 ,参照 国外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分型标准和
D O I :1 0 . 3 7 6 0 / e ma . J . i s s n . 1 0 0 7 - 1 2 4 5 . 2 0 1 5 . 1 0 . 0 0 1
作者 单位 :5 1 0 2 8 2 广州 ,南 方 医科 大 学珠 江 医院
疗技术 自 1 9 8 6 年 引入 我国至今 已 3 0 年 ,是耳鼻 括鼻内镜 ,但最早在 国内报道该项新技术并 应用
咽喉 头 颈 外 科 领 域 发 展 最 快 、研 究 最 深 入 、配 套 于上 颌 窦 、蝶 窦 病 变 诊 断 的是 天 津 市 环 湖 医 院赵 最 完善 的技 术之 一 ,大约 经过 了 以下 三个 阶段 。
二 、发展 普及 阶段 ( 1 9 9 6 — 2 0 0 5年 )
际鼻科学会常委 ,从此 中国鼻科 医生在国际上有 了话语权; 2 0 0 8 年参照欧洲的标准制订了中国《 慢
到了 1 9 9 6年 ,全 国很 多 医 院 都 开 展 了鼻 窦 性鼻 一鼻窦炎诊 断和治疗指南 ( 2 0 0 8 ,南 昌 )》 内窥 镜 手 术 ,许 庚 教 授带 领 的广 州 中 山大 学 团 队 卅 ;2 0 0 9年 卫 生 部 指定 中 国医 师协 会 内镜 医 师分 和 韩德 民 院士 带领 的北 京 同仁 医 院耳 鼻 咽喉 头 颈 会 启 动 中华 耳 鼻 咽 喉头 颈 外 科 杂 志编 辑 部 组织 鼻 外科 在 技 术 上 领先 ,协 同其 他 大 学 医 院先 后 在 全 科专家提出的 《 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 、准人 制度
鼻 内镜手 术疗 效评 定标 准 , 结合 各 自的 临床实 践 ,

国内外进展

国内外进展

鼻内镜诊疗技术的国内外进展现代鼻内镜外科起源于欧洲,伴随着上世纪50年代Hopkins将杆状透镜和冷光源系统应用于内镜,鼻用硬性内镜于1966 年诞生。

奥地利的Messerklinger于1966 年和1967年发表论文描述了应用鼻内镜观察鼻腔鼻窦黏膜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局部炎症的传播方式,并于1975年出版了鼻内镜外科领域的第一部专著-《鼻内镜检查》,开启了鼻内镜外科的大门。

1972年德国的Draf最先开展鼻内镜手术:1977 年Wigand 介绍了鼻内镜从后向前开放鼻窦的术式。

1985 年和1986年Stammberger和Kennedy 等先后提出并完善了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的概念, 强调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理解剖学意义,从而奠定了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鼻内镜检查技术传入中国,赵绰然等最早将其用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检查和诊断。

90年代初,许庚和韩德民等在FESS理念的基础上,开始将鼻内镜用于鼻窦手术,逐步确立了鼻内镜外科的基本术式。

1993年韩德民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举办我国首次鼻内镜外科技术学习班,至今国内各地先后举办鼻内镜外科学习班百余期, 培养了千余名专科医生。

199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和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委会在天津召开了我国首届鼻内镜鼻窦手术专题研讨会。

在1997年的全国鼻科海口会议上,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订了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疗效评定标准。

在2008年、2012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先后制订了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鼻内镜外科技术在我国开展初期, 由于手术经验欠缺,影像和麻醉等辅助学科尚未形成共识等主、客观原因,术中术后大量出血较为常见,眶内壁损伤、颅底损伤导致脑脊液鼻漏,眶内血肿、内直肌甚至视神经损伤等原因导致的视力下降和失明等并发症时有发生。

随着手术经验的丰富, 解剖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器械的改进,相关影像学和控制性低血压麻醉方法的应用,各种止血材料以及影像导航设备的引进和应用,过去常见的各种并发症已得到有效控制。

鼻内窥镜手术进展及手术配合

鼻内窥镜手术进展及手术配合

鼻内窥镜手术进展及手术配合国外内窥镜使用开始于19世纪中叶。

1841年法国医师利用凹面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对腔隙进行观察。

其后间接喉镜、后鼻镜、前鼻镜相继开发出来。

1879年德国医师使用具有前端配备照明装置的膀胱镜,开创了医学史中使用内窥镜的先例,并经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改良。

1901年首次用经过改良的膀胱镜对鼻腔和鼻窦进行内窥镜检查。

1925年美国学者用改善了光学性能的内窥镜,经下鼻道和犬齿窝对上颌窦进行了观察,创造了鼻窦检查一词。

70年代欧美日本等国耳鼻咽喉学者纷纷强调使用内窥镜的必要性。

我国鼻内窥镜外科创立于80年代,初期主要应用于鼻部疾病的诊断工作。

90年代以来,南方的许庚和北方的韩德民先后开展鼻内窥镜手术,并向全国推广。

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越来越成熟,相关领域的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它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如手术器械方面出现了鼻窦电动手术刀,它改变了“抓”“撕”的手术方法,一边切割病变组织也一边吸引,更好地保留粘膜组织,减少了创伤,简化了器械,减少了器械“进”“出”的动作,避免了出血多时术野不清的问题。

与传统的手术相比较,电视监视下的鼻内窥镜手术视野清晰,损伤范围小,损伤组织少,克服了传统手术的操作盲目性,病灶清除彻底正确的粘膜取舍和结构重建,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鼻腔鼻窦正常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手术采用平卧位,同时使用镇痛镇静剂,相对坐位而言,病员感觉舒适和安全。

通过监视器可多人同时观看,有利于上级医生指导和教学,同时也有利于巡回护士对手术过程的了解和熟悉,使配合更加熟练。

现将手术配合过程总结如下。

1 术前准备1.1 患者准备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病人,了解其心理状况及要求。

简要介绍鼻内窥镜手术的过程及优点,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反应和解决办法。

了解患者的各种检查情况,简介手术室的环境及设施,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心理,以最佳的心态迎接手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 物品准备1.2.1 仪器设备准备监视系统图象存储系统、视频转换器、强力冷光源等。

耳鼻咽喉一绪论,鼻内镜

耳鼻咽喉一绪论,鼻内镜

(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点
• 解剖部位深在、精 细
• 颞骨:半规管 • 颅底:筛蝶窦、 • 颈部:颈动脉三角
(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点
• 毗邻关系复杂: • 耳、鼻、咽侧壁、 气管、食管、颈部、 颌面。
• 学习有一定难度, 要求理论与实践结 合
(四)如何学习好耳鼻咽喉科学
1. 重点掌握好常见病、多发病,(三炎一聋)及 急诊、创伤急救;
2. 学好耳鼻咽喉科的检查基本功(四镜一板(压 舌板)); 3. 理论联系实际,重视临床实践。
思考题
1. 遗传因素引起的畸形有哪几种基本遗传 方式?
2.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目前有哪些应用成 果? 3.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概括为哪几类, 各有何临床特征?
鼻内镜外科技术
鼻内镜技术发展史
• Messerklinger 奥地利1972
MRI
MRI demonstrated T1-weighted prolongation and T2weighted prolongation without evidence of enhancement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gadolinium-based contrast agent.
鼻腔外侧壁解剖和鼻腔病理生理学研究,提出从 前向后的手术方法
• Wigand 德国 1977
鼻黏膜病理学研究,提出从后向前的手术方法 • Stammberger 奥地利 1980,完善功能性内镜鼻 窦外科(FESS)的概念,在欧洲推广 • Kennedy 美国1985,全世界推广
鼻内镜技术发展史
• 1977年,我国鼻科学奠基人卜国铉教授在他的 《鼻科学》著作中指出:鼻窦手术的成功取决于 永久的通畅引流。这与FESS的理论完全一致。 • 1986年我国学者开始用鼻窦镜进行鼻疾病诊断, 其后用于手术,1991年我国学者参加美国国际鼻 窦疾病研讨会,此后该技术在全国迅速发展, • 1997年制定了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 定标准(海口标准)。

鼻内镜手术学

鼻内镜手术学

鼻内镜手术学一、鼻内窥镜手术历史沿革与基本原理鼻腔与鼻窦由狭窄的管腔、空洞和间隙等构成,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

其“孔小洞深”的特点,加大了临床观察病变的难度。

当单纯肉眼观察不能满足检查需要时,国内外学者开始寻求借助某种器械或装置的帮助,深入到这些洞隙中,更直观和准确地诊治疾病。

我国的鼻内镜外科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主要应用于鼻部疾病的诊断工作。

进入20世纪90年代,鼻内镜手术相关技术和疗效分析的文章相继问世。

许多学者将鼻内镜外科技术就手于鼻窦手术获得成功,并对手术的适应证等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开始系统地思考鼻内镜外科技术的相关基础理论及其在更广泛的范围内的应用。

1977年11月在海口全国鼻科学的发展会议上,制定我国慢性鼻窦炎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定批准,标志着我国的鼻内镜外科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是对世界鼻科学发展相适应的鼻内镜外科技术、电视摄录系统以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作为现代鼻外科技术的代表被广泛应用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日常临床工作中,形成我国鼻内镜外科学的系统理论。

鼻内镜手术基本原理:一、内镜鼻窦外科(ESS)。

研究表明:1、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的病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2、清除病变、开放阻塞的窦口、恢复鼻腔、鼻窦的通气引流功能后,病变的粘膜可逐渐恢复正常,遭到破坏的粘液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可得到恢复,从而实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已往所认为的鼻窦粘膜的病变状态是不可逆的观念,奠定了ESS的理论基础。

二、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FESS)。

这一技术是实质是通过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和粘液纤毛清除功能,达到恢复病变鼻窦正常功能的目的。

前提条件有两个:1、借助CT等检查手段,精确定位病变;2、从保护局部功能的角度出发,准确去除病变。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件鼻内镜外科技术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课件鼻内镜外科技术
鼻内镜外科技术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 喉-头颈外科教研室 刘贤
历史沿革
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 种手段已经有120多年的历史
鼻内镜技术历史
1901年,hirshman对nitze的膀胱镜进行了 改良,首次经齿槽对鼻腔和鼻窦行内镜检查
鼻内镜技术历史
1925,鼻窦检查:美国鼻科学者maltz应用 wolf公司内镜,经下鼻道和犬齿窝对上颌 窦进行了观察.
1951,现代硬性内镜:英国Hopkins,玻璃纤维 导光束应用
鼻内镜技术历史
Messeklinger: “Endoscopy of nose”(1978) Karl Storz内窥镜和监视、照相设备(1982) Stammberger(1984) Dubrovnic 介绍经验 Kennedy(1985) 鼻内窥镜外科技术讲座

鼻内镜外科的应用范围
鼻内镜设备和手术器械
影像显示与记录系统
电动 system)
经鼻内镜鼻窦、鼻腔、鼻咽手术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鼻中隔偏曲 腺样体肥大 后鼻孔闭锁 鼻腔良性肿瘤 局限性恶性肿瘤 鼻腔鼻窦异物
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矫正
客观因素:
1.病变的性质,如鼻 息肉病、多鼻窦和全 组鼻窦病变、复发性 病变和有前期手术史 和解剖变异等
2.使用的设备和器械 是否符合要求等 .
主观因素:
1.术者对适应证和术 式的选择是否正确, 术者的手术技术和术 中对疑难的处理能力
2.术者是否正确掌握 综合治疗的概念和方 法,以及是否重视术 后鼻内镜随访等.
并发症:按部位分类
鼻部 鼻腔(术腔)粘连 鼻中隔穿孔 嗅觉障碍 鼻大出血
眼部 眶周瘀斑 气肿 血肿 炎性假瘤 斜视 复视 鼻泪管损伤 眼球运动障碍 眶尖综合症 视力障碍 失明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

01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概述
定义与背景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是一种利用内窥镜技术进行的微创手术, 旨在清除鼻窦炎症、纠正鼻腔解剖变异、恢复鼻窦通气和引 流,从而达到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等鼻部疾病的目的。
内窥镜技术的引入为鼻窦手术提供了更直观、精确的操作方 式,使得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更快,成为现代鼻窦炎治疗的 重要方法之一。
并发症发生率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并发 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 高,对患者的影响较小。
患者体验与满意度调查
疼痛感受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疼痛感受 较轻,患者普遍能够接受。
手术时间
该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较短,减 少了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术后恢复时间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术后恢复时间 较短,患者能够较快地恢复正常生 活和工作。
手术适应症与禁忌症
手术适应症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解剖变异等。
手术禁忌症
急性炎症期、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性疾病、鼻腔解剖变异严重等。
手术优点与风险
手术优点
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复发率低等。
手术风险
损伤鼻腔结构、术后感染、复发等。
02
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历史 与发展
早期鼻窦手术
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手术器械的改进
同时,手术器械也不断改进,如电动切割器、激光器等新型设备的出现,使手术效果更好、创伤更小 。
现代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推广
手术适应症的扩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鼻内 窥镜鼻窦手术的适应症不断扩大,涵盖了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肿物等病变。
VS
规范化培训与普及
各大医院和医学中心纷纷开展鼻内窥镜鼻 窦手术培训,提高医生的技术水平,使这 项技术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鼻内镜手术学

鼻内镜手术学
鼻内镜手术学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868 临床常规使用前鼻镜
1869 Wertheim设计鼻腔镜 1901 Hirschman膀胱镜观察上颌窦 1902 鼻内窥镜诞生
1978 《鼻内窥镜检查》在美国正式出版 引起美国和国际鼻科学界的震动, Messerklinger Technique (MT) 由此而起。
优点:
避免开颅手术和颜面部切口的创伤 全方位视野 良好照明和放大 进路直接、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程序简化 提高手术疗效 手术后恢复快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颅内并发症 眶及眶周并发症 血管并发症 鼻内并发症 全身并发症

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的适应范围 系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
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异常相关
的复发性急性鼻窦炎。
现代鼻内镜外科的内涵应该是

在鼻内镜直视下,尽可能保留鼻腔、 鼻窦的结构和功能为前提,以清除病 变、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功能 为目的的鼻窦外科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
电视监视下的鼻内镜手术
清除鼻腔和鼻窦病变
正确的粘膜取舍与结构重建 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
窦口鼻道复合体
以筛漏斗为中心 的邻近区域结构
包括:中鼻甲、钩突 半月裂、前筛 上颌窦自然口 鼻囟门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的基本术式
手术方式
Messerklinger 术式 (从前向后)
Wigand 术式 (从后向前)
Messerklinger术式
①慢性鼻窦炎的发生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病 变所导致的鼻窦引流口阻塞有关
②清除病变、开放窦口、恢复鼻腔、鼻窦 的通气引流,病变粘膜可逐渐恢复,粘液 纤毛清除功能和腺体功能可得到恢复,实 现治愈慢性鼻窦炎的目的。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

中国耳鼻咽喉头翟外辩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展许庚局16(中山大学附属第~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医院[摘要]回顾鼻内镜鼻窦手术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分析国内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临床研究方向,再次强调了慢性鼻窦炎规范化综合治疗的概念以及内窥镜鼻窭手术的手术原则和正确的手术方式。

提出面临的主要任务和研究的总体方向应该是:在稳固现有临床工作的基础之上,以进一步提高疗效为目标,紧密围绕尚未解决的和对疗效构成影响的临床难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的积累o[关键词]鼻窦;内窥镜检查;耳鼻喉外科手术;历史DevelopmentalcoursesofnasalendoseopIcsInu5surgerylnChInaXUGengfDepdrtmentofotolaryngologMFlrstAffi|}atedHospi_tdlofzhongshanuniversity,Guangzhou,6uangdong,510630,Chlna)co『respondingautho『:×uGeng(EmaIl: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手段已经有120年的历史。

上世纪70年代以前.通常采用鼻外进路和鼻内进路两种手术途径.七十年代以后,才形成以鼻内镜进路为主的手术途径,手术方式也从根治性手术为主逐渐演变为以重建鼻腔结构、恢复鼻腔鼻窦功能为主要目的。

通常把鼻内镜问世以前的鼻窦手术称为传统鼻窦手术.把采用鼻内镜的鼻窦手术称为鼻内镜鼻窦手术,事实上传统鼻窦手术与鼻内镜鼻窦手术仍然有很多相通之处,除手术方式以外,在手术原则上(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作者简介殛通讯许赓.男,吉林人,医学博士,教授,主菩从事鼻科学研究。

Emd|:en十xgfess@163com^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80)entxgfess@163com)IABsTRAc”To『eViewthedeVelopmentalcoursesofnasalendoscopicsmussurgeryinou『countfyAnalyzdthedomestIccurrently—existingmajo『p『oblemsandcllnlcal『esea『chd1『ectlons.Thenotbnofstondordiz—Ingmu…一dIsc忙¨na『ym口nagememofchronlcslnus…sandprIncIplesandco『『ectprocedu『esofendoscoplcsinussu『ge『ywe『estressed.Tocomeupwimthatthemajorf口cIngtasksandresearchdirectionsshouIdbeasfollows:onthebasisofstabl|izlngcontemporaryc¨nlcalwork,todimatfunherimp『ovingtherapeutlcefficacy,closeIysu『roundtheun—soIvIngande什icacy—impactingc¨nicalpuzzles,selectlveIyunde『takebaslctheoret沁al『esoa『chandaccumuldtionofc|inlca『e×De『lenCeS呻|ywords】NasalsmusEndoscopy:ot。

耳鼻喉科鼻内镜手术进展

耳鼻喉科鼻内镜手术进展

鼻内镜手术作为现代医 学技术的重要一环,以 其微创、精准的特点, 在耳鼻喉科领域得到了 广泛应用
接下来,我将从多个方 面详细介绍鼻内镜手术 的进展
鼻内镜手术概述
第一章 引言
2.1 鼻内镜手术的定义与特点
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利用 高分辨率、高亮度的内 镜进行鼻腔、鼻窦等疾 病的微创手术。其特点 包括手术创伤小、恢复 快、并发症少等
填写医疗机构名称
耳鼻喉科鼻内镜手术 进展
XXXX
目 录
-
01 演讲稿:耳鼻喉科鼻内镜手术进展 02 引言 03 鼻内镜手术概述 04 鼻内镜手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05 鼻内镜手术的最新进展 06 鼻内镜手术的优势与挑战 07 鼻内镜手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演讲稿:耳鼻喉科鼻内 镜手术进展
引言
引言
我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耳鼻喉科鼻内镜手术的 最新进展
鼻内镜手术未来的发展 趋势
鼻内镜手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6.1 人工智能与鼻内镜手术的融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 不断发展,未来鼻内 镜手术将更加依赖于 先进的技术支持。人 工智能技术可以辅助 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 安全性
第六章 鼻内镜手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6.2 手术技术的 进一步创新
未来,鼻内镜手术技术将不断进行创 新和改进,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 新的手术术式和操作技术将不断提高 手术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第四章 鼻内镜手术的最新进展
4.2 手术术式的创新与改进
在鼻内镜手术的术式方面,医生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针对 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们可以根据病情设计个性化的手术 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风险
第四章 鼻内镜手术的最新进展
术后康复和护理的进步也是鼻内镜手术进展 的重要一环。现代医学认为,术后康复和护理对 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生 们不断探索和研究术后康复和护理的新方法,以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鼻内镜手术学课件

鼻内镜手术学课件

(三)预防
1) 熟悉术中易出现并发症的高危解剖区域
2)落实减少并发症的措施 一:医师培训
二: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和减少术中出血等


第三节 内镜鼻窦手术
1、从前向后法基本步骤:
①切除钩突 ②开放/切除前组筛窦 ③开放上颌窦 ④上颌窦自然孔的处理 ⑤开放/切除后组筛窦 ⑥开放蝶窦 ⑦经蝶窦前壁开放蝶窦 ⑧开放额窦 ⑨术腔填塞
从后向前法主要步骤
切除中鼻甲后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 暴露蝶筛隐窝。 定位并开放蝶窦后,沿蝶窦顶壁作为 颅底指示标志,向前依次完成筛窦、额窦和上 颌窦开放手术。 适用于有前期手术史,鼻腔解剖标志 不清或仅需要经鼻单纯开放蝶窦等。
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前提条件
1、借助CT等检查手段精确定位病变 2、从保护局部功能角度出发,准确去除 病变 适应范围 1、系统药物治疗无效的慢性鼻窦炎 2、与窦口鼻道复合体结构异常相关的复 发急性鼻窦炎
目的
1、拓宽鼻腔和鼻窦间的联系空间 2、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的解剖结构和粘膜,对局 部生理功能的保护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
四:鼻内镜手术适应证
1:炎性疾病 保守治疗无效鼻腔鼻窦炎症及息肉 等; 2:鼻腔鼻窦结构异常:中隔偏曲,外伤等; 3:鼻腔鼻பைடு நூலகம்肿瘤; 4:鞍区占位病变; 5:鼻眼相关疾病 6:其他:脑脊液鼻漏等;
第二节 鼻内镜手术设备和器械
鼻内镜基本设备 1:多种多度的鼻内窥镜(图) 2:光源(图) 3:电视监视,录像,打印系统(图) 4:多功能诊台(图) 手术器械(图)
第四节 内镜鼻腔手术
1) 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2) 鼻内镜下处理鼻出血 3) 后鼻孔闭锁修复
第五节 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一):相关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鼻甲剪
大粘膜钳
中粘膜钳
右鼻甲剪 筛窦钳 左鼻甲剪
鼻筛窦钳
翘头咬切钳
上颌窦咬骨钳 小粘膜钳
显示器Βιβλιοθήκη 冷光源摄像头鼻内镜主机使用流程
检查主机开关是否关闭→接通电源 →逐次 由上至下打开各仪器开关 →传递摄像头、 光源线→术后逐次由下至上关闭各仪器开 关→术后收回摄像头、光源线
鼻内镜主机使用注意事项
1、仪器应定位放置,勿随意搬动,以防损 坏 2、各种连线不能折叠,盘成﹥15厘米的圆 圈,将各类导线盘成圆形,分别放置在所 属仪器上,切记不可将导线折叠放置,以 免损伤导线内芯,影响其功能 3、各仪器严格遵循操作流程及规程
旋转方向调控
冲 水 与 马 达 同 步
刨 削 模 式
脚 踏
速 度 调 控
滴 速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发源于1971年的奥地 利,功能性内镜手术的概念出现于1985年国 内是在1989年赵绰然主任首先开展了经鼻内 镜鼻腔手术,如钩突切除术,1990年由韩德 民,许庚教授把功能性鼻内镜鼻窦外科理论 和这项新技术带回国内,比国外晚了19年回 顾我国鼻内镜手术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把 它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保险丝
电源线 脚 踏
电源 开关
转速调节 开关

磨钻手柄
左右转
扳手
磨钻手柄
顺时针 拧松
谢谢大家
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史、 鼻内镜仪器、器械的认识
主讲人:郑美
鼻内镜手术历史
外科手术作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一种手段 已经有120年的历史 1879年,德国的泌尿外科医师nitze(1848--1906) 在医疗器械leiter的帮助下,首先使用前端配备照明装 置的膀胱镜 1901年,hirshman对nitze的膀胱镜进行了改良, 首次经齿槽对鼻腔和鼻窦行内镜检查 1925年,美国鼻科学者maltz成功地应用经wolf公 司改善了光学性能的内镜,经下鼻道和犬齿窝对上 颌窦进行了观察,并创立鼻窦检查一词
第二阶段为1995~2000年,可 以称为快速发展阶段,1994年, 《内窥镜鼻窦外科学》出版, 它反映了当时国际鼻内镜手术 发展的内涵,成为国内重要的 理论与实践参考资料,1995年, 由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主办的 全国首届鼻内镜手术学术研讨 会在天津举行,从此以后,全 国各地掀起了鼻内镜手术的热 潮
第一阶段为1988—1994年,属于探索阶段,也属 于奠基阶段,在这5年的时间里国内一些先行者在 参阅大量国外文献的基础上,开始了手术解剖学 和形态学的系列研究1993年底,已经完成了手术 解剖学,形态学,影像学诊断学等研究内容,在 此基础上,一些医院全面开展了功能性鼻内镜鼻 窦手术的临床探索,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 愈率达到70%以上
水 泵 持 续 冲 水
磨 钻 模 式
操作流程:连接电源线→打开开 关→根据医生需要连接鼻科或耳 科马达→选则模式→调节滴速
鼻钻马达 耳钻马达
压泵器 脚踏
开关
鼻科马达
口腔科低速磨钻
• 操作流程:检查各连接线是否连好→根据 医生需要连接所用磨钻马达手柄→连接电 源→开机→连接磨钻头→脚控或手控速度 • 磨钻手柄清洗时要用扳手拧下小头,仔细 清洗,上油,擦干,消毒备用
第三阶段应该是从 2001年开始,为持续 发展阶段,中国鼻内 镜微创外科学体系开 始真正的成熟了,在 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 学和专家手中,慢性 鼻窦炎、鼻息肉的一 次手术治愈率已经可 以达到90%~95%
⑴鼻剪 ⑵鼻骨剪 ⑶筛窦钳 ⑷倒向开口切割打孔 器 ⑸穿刺导管针及吸引 管 ⑹筛窦刮匙、镰状刀 ⑺筛窦咬骨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