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磷脂
溶血卵磷脂对肉仔鸡脂类代谢的影响
溶血卵磷脂对肉仔鸡脂类代谢的影响杨丹丹,黄 进,王 恬3(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摘要:选200羽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0个重复),试验组日粮添加011%溶血卵磷脂,研究溶血卵磷脂对肉鸡脂类代谢的影响。
结果表明:溶血卵磷脂降低肝脏系数和肝脂率(P>0105)、血清总甘油三酯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C)(P>0105)、LDL2 C/HDL2C和葡萄糖含量(P<0105),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2C)和游离脂肪酸含量(P<0105),上调肉仔鸡肝脏载脂蛋白B(P< 0101)和脂肪酸合成酶(P=01155)mRNA表达水平;而对肉仔鸡的42日龄体重、腹脂率、皮下脂肪厚、肌间脂肪厚、腿肌和胸肌含脂率以及血清总胆固醇、三碘甲腺原氨酸、四碘甲腺原氨酸、促甲状腺激素刺激激素和胰岛素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105)。
结果提示:溶血卵磷脂对肉仔鸡有减少肝脂肪沉积及降血脂作用。
关键词:溶血卵磷脂;肉仔鸡;脂类代谢中图分类号:S81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2925130(2008)0520018204Effect of lysolec ith i n on li p i d m et abolis m i n bro ilersY ANG Dan2dan,HUANG J in,WANG Tian3(College of Ani m al Science and Technol ogy,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5,China)Ab s trac t:T wo hundreds of12day2old A rborAcre br oiler chicks were random ly all ocated int o contr ol and treated gr oup s with ten rep licates, res pectively.The trial diet was supp le mented with011%lys olecithin t o deter m ine effects of lys olecithin on li p id metabolis m in br oile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ys olecithin supp le mentati on decreased although not significant in the liver index,ether extract(EE)percentage,seru m t otal triglyceride and LDL2C(P>0105),but significant in LDL2C/HDL2C and seru m glucose(P<0105).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HDL2C, free fatty acid(P<0105)and hepatic exp ressi on of apoli pop r otein B(P<0101)were als o observed in lys olecithin2supp lemented birds, while the body weight and percentage of abdom inal fat,subcutaneous fat dep th,inter2muscular fat dep th,EE percentage of breast,high mus2 cle and concentrati ons of seru m t otal cholester ol,T3,T4,TSH and I N S at422day old were not affected(P>0105).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dietary lys olecithin could decrease hepatic fat accu mulati on and seru m li p ids level.Key wo rd s:lys olecithin;br oiler;li p id metabolis m 食物磷脂可促进动物对脂肪的吸收,调节机体脂类代谢,降低血液胆固醇含量[1-2]。
二苯乙烯苷保护溶血性磷脂酰胆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
305 3102Silverman SL,Lane NE.Glucocorticoid-induced osteoporosis.Curr Osteo-poros Rep,2009;7(1)ʒ23 263胡新永,吕原,杨华清,等.不同浓度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骨钙素基因表达和细胞增殖的影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10)ʒ899 9034Yunju Kim.New understanding of glucocorticoid action in bone cells.BMB Rep,2010;43(8)ʒ524 5295Xia X,Kar R,Yao W,et al.Glucocorticoid induced autophagy in osteo-cytes.J Bone Miner Res,2010;25(11)ʒ2479 24886Jia J,Yao W,Guan M,et al.Glucocorticoid dose determines osteocyte cell fate.FASEB J,2011;25(10)ʒ3366 33767Ravikumar B,Sarkar S,Davies JE,et al.Regulation of mammalian auto-phagy in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Physiol Rev,2010;90(4)ʒ1383 14358Moreau K,Luo S,Rubinsztein DC.Cytoprotective roles for autophagy.Curr Opin Cell Biol,2010;22(2)ʒ206 2119Salminen A,Kaarniranta K.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con-trols the aging process via an integrated signaling network.Ageing Res Rev,2012;11(2)ʒ230 24110Weichhart T.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ʒa signaling kinase for ev-ery aspect of cellular life.Methods Mol Biol,2012;821ʒ1 1411Inoki K,Kim J,Guan KL.AMPK and mTOR in cellular energy homeo-stasis and drug targets.Annu Rev Pharmacol Toxicol,2012;52ʒ381 40012周军.牛膝中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天津药学,2009;21(3)ʒ66 6713武继彪,隋在云,张玲.β-蜕皮甾酮延缓衰老的初步实验研究.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1;13(5)ʒ28 29β-Ecdysone reverses the autophagy of osteoclasts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Dai Weiwei1,Xing Qiujuan2,Jin Guoqin1,Kang Xiangping1,Zhang Lina1(1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School of Basic Medicine,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Shanghai201203;2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Longhua Hospital,Shanghai200030)Objective:To observe the high doses of Glucocorticoid induces osteoclasts to produce autophagy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β-Ecdysone (β-Ecd)on osteoclasts induced by excess glucocorticoid.Methods:Osteoclasts were cultured from bone marrow stem cells,then treated by 10-5mol/L dexamethasone.Cells were divided into7groups:⑴Control;⑵GC10-5mol/L;⑶GC with Ru48610-5mol/L;⑷GC with Alendr-onate(ALN)10-5mol/L;⑸GC with10-5mol/Lβ-Ecd;⑹GC with10-6mol/Lβ-Ecd;⑺GC with10-7mol/Lβ-Ecd.The related genes mR-NA expressions were detected by Real time PCR,and LC(Ⅰ、Ⅱ)protein expression was detected by Western-blot.Results:⑴10-5mol/L Dex lowered AKT1,mTOR,p70S6K mRNA expressions(P<0.05),10-5mol/L,10-6mol/L,10-7mol/Lβ-Ecd reversed them in varying degrees.⑵10-5mol/L Dex increased LC3(Ⅰ、Ⅱ)expression(P<0.05),10-5mol/Lβ-Ecd could interfere with it.Conclus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igh dose of GC induced osteoclasts to produce autophagy through mediating the mTOR signal pathway.Theβ-Ecdysone could reverse the auto-phagy of osteoclasts induced by dexamethasone.Key wordsβ-Ecdysone;glucocorticoid;osteoclast;mTOR signal pathway二苯乙烯苷保护溶血性磷脂酰胆碱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研究*张颖1,张燕堂2,郑文3,岳雯4,晏子超4,王家富4,商战平4**(泰山医学院1放射学院,2校医院,4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泰安271016;3山东省交通医院检验科,济南250031)摘要目的:探讨二苯乙烯苷(TSG)对血管内皮细胞在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磷脂的代谢
B1 B2
O
CH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O— C—R1 HO— CH
O
O
CH2— OH
O
R2— C— O— CH
CH2— O— P — O — X OH 溶血磷脂1
CH2— O— P — O— X OH 溶血磷脂2
各种磷脂酶水解的产物:
磷脂酶A1水解的产物: 溶血卵磷脂2和游离的饱和脂肪酸。 磷脂酶A2水解的产物: 溶血卵磷脂1和游离的不饱和脂 肪酸。 磷脂酶C水解的产物: 甘油二酯和磷酸含氮化合物。
O
O
CH2-O-C-R 1 O R2-C-O-CH CH2-O-P -O OH
O
肌醇磷脂
(三)甘油磷脂的降解
生物体内存在能使甘油磷脂水解的多种磷脂酶类 主要有: 磷脂酶A1、磷脂酶A2、溶血磷脂磷脂酶 A1 (B1、B2)、磷脂 酶C和磷脂酶D; O D 它们分别作用于 CH — O — C — R O 2 1 甘油磷脂分子中 R2—C—O—CH O CH2— O — P — O — X 不同的酯键。
甘油 –CH2CHOHCH2OH 磷脂酰甘油
O O
磷脂酰甘油 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
CH2-O-C-R 1 O R2-C-O-CH CH2-O-P -O-CH 2-CHOH-CH 2OH
(二)甘油磷脂的合成 1. 甘油磷脂的合成部位 — 以肝、肾及肠等 组织最活跃,在细胞内质网上进行。 2. 甘油磷脂的合成原料 — 脂肪酸、甘油、
第三节 磷脂的代谢
一、甘油磷脂的代谢 (一) 甘油磷脂的组成、结构及分类 1. 甘油磷脂的组成有甘油、脂肪酸、 磷酸及含氮化合物等
2. 甘油磷脂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O
CH2-O-C-R 1 O R2-C-O-CH CH2-O-P -O-X OH 甘油磷脂
溶血磷脂名词解释
溶血磷脂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溶血磷脂吗?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溶血磷脂啊,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好多生物过程的大门呢!比如说,它在细胞信号传导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一个机灵的小信使,跑来跑去传递着重要的信息。
咱就拿细胞膜来说吧,溶血磷脂可是和细胞膜有着密切的关系呢!它能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和流动性,就好比给细胞膜这个“大屏障”来了点特别的调节。
你想想看,要是没有溶血磷脂在那发挥作用,细胞膜不就变得死板板的啦?
还有啊,溶血磷脂在脂肪代谢中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呢!它能参与到脂肪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中,就像是一个熟练的工人,在忙碌地处理着各种任务。
“哎呀,那溶血磷脂这么重要,它到底是怎么来的呀?”哈哈,这你就问到点子上啦!溶血磷脂可以通过磷脂的水解产生呀,就像一个大东西被拆分出了一个特别的部分。
那溶血磷脂又有哪些种类呢?这可多啦,不同的溶血磷脂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功能呢,就像不同的工具,各有各的用处。
在我们身体里,溶血磷脂可是默默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呢,虽然我们可能平时都不太注意到它。
但它真的就像一个低调的幕后英雄,一直在为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贡献着力量呀!我觉得溶血磷脂真的是超级
神奇的存在,它在生物领域里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溶血卵磷脂代谢
溶血卵磷脂代谢
溶血卵磷脂是一种重要的磷脂类物质,在细胞膜的构成和功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体内,溶血卵磷脂的代谢主要包括合成、降解和再利用三个方面。
1. 溶血卵磷脂的合成
溶血卵磷脂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肝脏和小肠黏膜细胞中。
合成过程包括酰基转移、酯化和磷脂酰肌醇酰化等多个步骤。
在肝脏中,合成的溶血卵磷脂主要用于合成细胞膜和胆汁的成分。
在小肠黏膜细胞中,合成的溶血卵磷脂则用于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 溶血卵磷脂的降解
溶血卵磷脂的降解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肾脏中。
在肝脏中,降解的溶血卵磷脂主要通过胆汁排泄出体外。
在肾脏中,降解的溶血卵磷脂则主要通过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的方式排出体外。
3. 溶血卵磷脂的再利用
溶血卵磷脂的再利用主要发生在肝脏和肠道黏膜细胞中。
在肝脏中,再利用的溶血卵磷脂主要用于合成新的磷脂类物质,如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肌醇等。
在肠道黏膜细胞中,再利用的溶血卵磷脂则主要用于合成肠道黏膜细胞的膜结构和代谢所需的酶类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高脂血症、肝病等,溶血卵磷脂的代谢可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对细胞膜的构成和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溶血卵磷脂代谢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细胞膜的构成和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
138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控制
发布日期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磷脂类产品中溶血磷脂的控制作者张震陈海峰部门正文内容审评四部审评八室张震陈海峰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动植物体内,是生物膜的主要组成成分,并参与细胞膜对蛋白质的识别和信号传导。
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甘油磷脂和鞘磷脂。
甘油磷脂以甘油为母体结构,一般常见的磷脂类化合物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PC)、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 Ethanolamine,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等皆属于甘油磷脂;鞘磷脂以神经鞘氨醇为母体构成。
1、磷脂的结构从结构上分析,磷脂类化合物一般由具有强极性的亲水性部分和16~22个碳的脂肪酸疏水链构成,脂肪酸主要包括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
由于构成磷脂的脂肪酸具有不同的长度和不饱和度,因而磷脂类产品皆为混合物。
磷脂类化合物在药物制剂工业中应用广泛,可作为营养输液剂中的活性成分,也是脂肪乳剂、脂质体等静脉制剂中常用的乳化剂。
其中最常用的磷脂为卵磷脂。
卵磷脂按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又称大豆磷脂)。
卵磷脂的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另外,还含有少量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等成分。
蛋黄卵磷脂和大豆卵磷脂的区别在于磷脂结构中脂肪酸的不饱和度不同,大豆磷脂具有更高的不饱和度。
卵磷脂的基本结构如下:2、溶血磷脂溶血磷脂是磷脂的降解产物,由于最常用的磷脂类化合物为卵磷脂,因而溶血磷脂一般是指溶血卵磷脂,或称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此外,还有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等。
溶血磷脂是磷脂1位或2位酯键水解或酶解产生的单链脂肪酰磷脂衍生物。
按磷脂酯键断裂的方式不同,溶血磷脂可分为溶血磷脂2和溶血磷脂1。
溶血磷脂是机体内磷脂的正常代谢产物,体内磷脂代谢产生溶血磷脂的过程由磷脂酶A1和磷脂酶A2催化。
大豆溶血磷脂成分
大豆溶血磷脂成分
大豆溶血磷脂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磷脂,在大豆中的含量较高。
磷脂是一类生物分子,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它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起着关键作用。
大豆溶血磷脂主要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和磷脂酰乙醇胺等成分组成。
这些成分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
磷脂酰胆碱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参与了神经传递过程。
磷脂酰肌醇则是细胞信号传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
磷脂酰乙醇胺在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豆溶血磷脂不仅在人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用于制备乳化剂、稳定剂、抗氧化剂等食品添加剂,提高食品的品质和口感。
此外,大豆溶血磷脂还可以用于制备药物载体,增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
大豆溶血磷脂的提取和加工也是一个重要的工艺过程。
一般来说,大豆溶血磷脂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在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力和溶剂的选择,以保证提取效果和产品质量。
大豆溶血磷脂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和广泛应用价值的植物磷脂。
它在人体内起着关键作用,也可以用于食品和药物工业中。
研究和开发大豆溶血磷脂的应用前景广阔,有望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
更多的益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大豆溶血磷脂这一宝贵资源,推动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第六章--脂类代谢(2)
3. 合成过程
脂酰转移酶脂酰转移酶
α-磷酸甘油浴血卵磷脂磷脂酸
脂酰CoAHS-COA脂酰CoAHS-COA
磷脂酸磷酸酶脂酰转移酶
DG TG
H2O Pi脂酰CoAHS-COA
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衍生物
(一)前列腺素及血栓素
(二)白三烯
(三)生理功能
5分钟
10分钟
挂图或投影片(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10分钟
提问:胆固醇不能供能,能不摄取食物胆固醇吗?
教案末页
小 结
5分钟。
肝、脂肪组织及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以肝合成能力最强。合成所需的原料为α-磷酸甘油和脂酸,主要由葡萄糖代谢提供。
脂酸合成是在胞液中脂酸合成酶系的催化下,以乙酰CoA为原料,在NADPH、ATP的参与下,逐步缩合而成的。脂酸合成的原料也主要由葡萄糖氧化提供。脂酸合成的终产物是软脂酸。
植物不含胆固醇但含植物固醇,以-谷固醇为最多。
4.胆固醇的生理功能
(1)胆固醇是生物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维持膜的流动性和正常功能;膜结构中的胆固醇均为游离胆固醇,而细胞中储存的都是胆固醇酯。
(2)胆固醇在体内可转变为胆汁酸、维生素D3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性激素等重要生理活性物质。
一、胆固醇的生物合成
(一)合成部位 肝、小肠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教案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
生物化学
序次
13
专业班级
2009级护理
授课教师
王文玉
职称
副教授
类型
理论
学时
2
授课题目
(章,节)
第六章 脂类代谢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二)
脂类代谢
脱氢
FADH2
CHCORCH CHCO-SCoA
OH
加水
H2O
RCH CH2CO-SCoA COO
脱氢
NADH+H+ +
RC CH2CO-SCoA CO-
硫解
乙酰CoA 乙酰CoA
RCORCO-SCoA
脂酰CoA 2C) 脂酰CoA (少2C)
COCH3CO-SCoA
脂肪酰CoA(Cn) ( ) 脂肪酰 (脱氢 脱氢) 脱氢 一 次 氧 化 β(
一、血脂的来源与去路
内源性: 内源性:体内合成或脂肪动员
血 脂
来源
外源性: 外源性:食物消化吸收
去路 在组织细胞氧化供能 构成生物膜 转变成其他物质 进入脂库
二、血浆脂蛋白
为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各种 为脂类在血浆中的运输形式 各种 脂蛋白中的脂类和蛋白质含量各不相 因而可以进行分类. 同,因而可以进行分类 因而可以进行分类
脂肪酰CoA 脂肪酰 )
HS- CoA β- 脂肪酰 脂肪酰CoA 酶 酰CoA 酰
脂肪酰CoA(Cn-2) ( 脂肪酰 ) β化
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16:0) 脂肪酸氧化的能量生成(16:0) 消耗 产生 FA活化 FA活化 7 FADH2 7 NADH+H+ 乙酰CoA 8 乙酰CoA - 2 2 7 = 14 3 7 = 21 12 8 = 96 129
脂肪的中间代谢
食物脂肪(外源性 食物脂肪 外源性) 外源性
合成脂肪(内源性) 合成脂肪(内源性)
小肠 脂肪
CM
肝 脂肪→ 糖→脂肪→VLDL
脂 肪 代 谢 概 况
CM CM FFA 脂肪细胞 合成、储存、 合成、储存、 动员脂肪 动员 FFA VLDL * FFA: 游离脂肪酸 ** CM: 乳糜微粒
第7章类脂代谢-沈10-3
细胞内胆固醇的酯化
脂酰Co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CAT)
RCOSCoA
CoASH
ACAT
胆固醇
胆固醇酯
HO
RCOO
胆固醇酯酶
RCOOH H2O
血浆内胆固醇的酯化
RCOOH 胆固醇酯酶
二、血浆脂蛋白(lipoprotein)
定义:
是指由血浆脂质和载脂蛋白组成的可溶性生物大分子
血脂在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亲水复合体,呈颗
粒状--血浆脂蛋白,是血脂在血浆中的存在及运 输形式。 血浆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 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
血浆脂蛋白分类:
1、超速离心法(密度分类) : 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H2O
胆固醇
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
胆固醇酯
HO OCOR OCOR
卵磷脂
LCAT
RCOO OCOR
OH OP 胆碱 溶血磷脂酰胆碱
OP 胆碱
(四)、胆固醇合成的调节
通过对HMG-CoA还原酶的影响调节胆固醇的合成
血脂调节药物作用的中心环节 (临床用他汀类药物调整血脂)。
1)、激素的调节:磷酸化,去磷酸化 (甲状腺素可促进该酶的合成)。 。
2、影响胆固醇吸收的因素:
⑴ 胆汁酸是维持胆固醇吸收的主要因素。
⑵ 植物性食物中的纤维素、果胶和琼脂等 可吸附胆汁酸盐,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⑶ 植物固醇(如豆固醇、谷固醇等)可抑制 胆固醇的吸收,使粪便中胆固醇排泄增多。
⑷ 游离胆固醇比胆固醇酯吸收率高。
溶血磷脂酸的合成途径
溶血磷脂酸的合成途径
溶血磷脂酸(LPA)的合成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磷脂酰乙醇胺(PE)脂酶的作用:PE脂酶可以催化磷脂酰
乙醇胺与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LPAAT)反应生成溶血磷
脂酸。
这是LPA的主要合成途径之一。
2. 甘油磷酸酯内酯的水解:甘油磷酸酯内酯(MAG)是LPA
的前体分子,可以通过酵素甘油磷酸酯酶(MAGL)的作用水解为LPA。
3. 咪唑酮磷酸酯的水解:咪唑酮磷酸酯(ZK)是LPA的另一
种前体分子,可以通过酵素咪唑酮磷酸酯脱酯酶(ZKDE)水
解为LPA。
4. 磷酸酯水解:一些研究表明,磷酸酯可以通过酵素磷酸酯酶的作用水解为LPA,但具体的酶类和机制尚不清楚。
需要注意的是,LPA的合成途径还受到一些调控因子的影响,例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脂肪酸。
这些调控因子可以
通过调节合成酶的表达或活性来影响LPA的合成。
是磷脂还是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是磷脂还是胆固醇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转载)2010-10-13 14:52:06| 分类:生物奥赛|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综合这个问题好复杂,看了一堆资料,应该说磷脂肯定参与脂质的运输,胆固醇也有参与,不同脂质运输太复杂了。
也都参与了细胞膜的组成(指的是动物细胞膜),植物细胞膜中有豆固醇等。
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是由血浆脂蛋白完成的。
脂蛋白是由蛋白质和脂类(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子大小和形态不同,去向也不同。
根据脂类的组成、密度的大小,分为乳糜微粒、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
当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时,往往会在血管内堆积,造成动脉血管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被称为「坏的胆固醇」;相反的,当胆固醇与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结合时,不仅不会造成血管硬化,甚至可以将血管中堆积的胆固醇,带到肝脏代谢或排出体外,所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又称「好的胆固醇」,或「血管中的清道夫」。
由此可见,胆固醇的确参与了脂质的运输血浆脂类包括游离胆固醇(freecholesterol,FC)、胆固醇酯(cholesterolester,CE)、磷脂(phospholipid,PL)、甘油三酯(triacylglycerol/triglyceride,TG)、糖酯、游离脂肪酸(freefattyacid,FFA)等。
血浆中最多的脂质有胆固醇(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PL和LG,血浆脂质总量为4.0-7.0g/L。
血浆脂类简称血脂,其含量与全身相比只占其小部分,然而其代谢却非常活跃。
血脂水平可反映全身脂类代谢的状态。
由于血脂的不断降解和重新合成在正常地进行,并保持动态平衡,测定血浆脂类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
血浆脂蛋白一、血浆脂蛋白的分类脂蛋白属于一类物质,因结构及组成的差异,有多种形式存在,尽管如此,仍有许多共同之处,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TG和CE为核心,表面覆盖有少量蛋白质和极性的PL、FFA,它们的亲水基因暴露在表面突入周围水相,从而使脂蛋白颗粒能稳定地分散在水相血浆中。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5000字例文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5000字例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取得了不少成就。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畜牧兽医5000字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畜牧兽医毕业论文5000字例文篇1浅析溶血磷脂的生理作用及其在畜牧业中的运用引言溶血磷脂---磷脂质的一种,亦称为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是一种良好的乳化剂,其作用约为普通磷脂乳化剂的 5 倍。
由于其抑菌性能、表面活性等各方面的功能作用,溶血磷脂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如今溶血磷脂被广泛应用于饲料行业。
1 溶血磷脂的理化性质溶血磷脂是磷脂失去一个脂肪酸基因所形成磷脂的统称,是普通磷脂在磷脂酶A2 的作用下失去一个分子脂肪酸键所得到得产物或在pH4.80 下由磷脂 PC(聚碳酸酯)、PE(聚已烯)、PA(尼龙,聚酰胺)等氧化水解生产的一组化合物[1],溶血磷脂是迄今发现的一种结构最简单的磷脂。
它是真核细胞磷脂生物合成早起阶段的关键性前体,甘油磷脂代谢的中间产物,从化学结构上溶血磷脂不但保留普通磷脂的性能还增加了亲水性[2],因此溶血磷脂具有很好的水分散性适于制备D/W 型乳状液。
2 溶血磷脂的生理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溶血磷脂是生物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健康生长动物不可少的物质。
优良的乳化性是溶血磷脂的最为突出的一个性质,它作为食品添加剂可以起均一性和感酥性,也能延长食品保质期。
江学荣等(2007)研究发现,将溶血磷脂加入单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组成的复合乳化剂再加入至香肠中,其保油率可以达到88.3%,同时口感和感观效果也比较好[3]. 溶血磷脂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促进家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补充家禽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可以增加家禽的产蛋率以及加快家禽的生长[4].3 溶血磷脂在畜牧业上的应用3.1 溶血磷脂在猪生产上的应用由于对溶血磷脂的研究并不是很完整,目前对于猪的应用大多在于断奶仔猪。
仔猪断奶后胃蛋白酶活性大大降低,胰脂肪酶和小肠前端脂肪结合蛋白活性也降低,导致仔猪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不良,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
溶血磷脂酸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中医药学报2010年第38卷第1期・120-A(・taChineseMedi(・ineandPharmaf・oh)gyV01.38.No.I.2010溶血磷脂酸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及中医药干预研究王学颖,王阶‘,杨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摘要:溶血磷脂酸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是由细胞膜磷脂在其代谢的过中经G一蛋白耦联膜受体介导产生的一种中间产物,在血小板激活凝集时也可由血小板释放产生,被称为细胞的“多功能磷脂信使”,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
近年来许多的研究发现、溶血磷脂酸可以参与体内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并且在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凋亡,免疫系统的调控和肿瘤或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以及心脑血管血栓的形成等问题上具有特殊的研究意义,从而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文针对溶血磷脂酸在心血管系统中的研究进展和在中医药领域研究中的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心血管系统;中医药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392(2010)01一0120一04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eacid,LPA)是血清中的一种正常成分,主要以与血清蛋白结合的形式存在,是现阶段发现的结构最简单的磷脂,它是由血小板、成纤维细胞、癌细胞和脂肪细胞等多种细胞分泌的一种“多功能磷脂信使”,它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活性,是细胞存活、增殖及迁移的强有力的诱导因子。
LPA在多种重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心脏组织的生理病理学功能尤为突出。
1溶血磷脂酸(LPA)1.1LPA及受体LPA具有水溶性,主要存在于正常人体的血浆中,其主要来源于激活的血小板的释放。
在哺乳动物中已经经过研究确定了存在5种LPA受体,LPAl一LPA5。
其中LPAl~LPA3基因编码具有高度同源性,都属于内皮分化基因(endothelialdif—fe—rentiationgene,Edg)家族,同时LPA4和LPA5同源性较高。
溶血磷脂酸类分子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
血浆AP与脑出血后继发脑缺血
1.我们既往的研究证实,血浆LPL、AP在缺血性脑血管 病中水平明显升高。 2.后期研究发现,血浆AP在出血性脑血管病中水平亦明 显升高。
AP含量与神经功能改善
既往的研究发现,对于脑出血患者,微创 锥颅手术能更明显、更快降低患者血浆 AP水平,同时提高神经功能评分,这提 示AP含量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存在相关 性。
图4
图4-1 注:患者,女,52岁。左侧壳核出血(量约 55ml),同侧侧脑 室受压,中线移位。
图4-2 注:微创清除术并血肿腔内局部应用疏血通、尿激酶, 2天后复查CT,血 肿大部分清除理想,出血灶周围水肿不明显。
1.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患者脑脊液LPA水平存在动态变化。 2.脑脊液LPA水平与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具有相关性。 3.监测脑脊液中LPA含量对预测CVS可能 具有重要意义。
面临的问题
1.LPA/AP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产生,但是一些 炎症细胞、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 等均可产生,因此缺乏组织特异性。 2.LPA受体也广泛存在于多种组织,因此LPA 并不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生化因子。各种病理 生理状态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 3.出血性脑血管病病情多较重,常常合并一些 并发症,如血压居高不下、心肺病变、消化道 溃疡、深静脉血栓等,因此需要进行多角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重分层研究。
在影响血栓前状态的各因素中,凝血、抗 凝、纤溶、血小板等系统的异常是导致高 血压患者形成血栓前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系统平衡机制的紊乱是影响患者病 情发展的重要因素。
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在脑血管病中应用研究进展
溶血磷脂酸及酸性磷脂在脑血管病中应用研究进展【摘要】溶血磷脂酸(lyso phosphatidic acid,LPA)是一种细胞间磷脂信使,主要产生于血栓形成过程中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引起多种生物学效应。
LPA在血栓形成早期的连锁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酸性磷脂(AP)是一种脑缺血的早期释放物,在缺血24 h内就产生,也是一种脑缺血的早期标志物。
因此研究LPA及AP致脑血管病的机制、对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改善LPA和AP的水平对疾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溶血磷脂酸;酸性磷脂;脑血管病;研究溶血磷脂酸(lyso phosphatidic acid,LPA)在动脉粥样硬化(AS)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它与血小板活化、轻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产生、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炎症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氧化应激、基质金属蛋白酶的表达和活化、细胞的增生和凋亡调节、AS斑块破裂和栓子形成等事件紧密相关,决定了它在A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和枢纽作用[1]。
酸性磷脂(AP)是与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的磷脂,在脑缺血后24 h内产生,亦可以作为脑缺血标志物,是由于缺血后氧自由基升高、释放,使得磷脂酶活性增高,导致AP升高,AP增高表明患者当前可能有供血不全,即供血不全导致活性氧水平增加。
因此LPA和AP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有重要的作用,是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预警分子。
1LPA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制1.1LPA与动脉粥样硬化Berg等[2]发现,血清中LPA含量增高是AS的危险因素。
研究发现,在AS的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内皮细胞表达多种LPA受体,存在于血细胞和轻度氧化LDL中的LPA可通过活化Rho和Rho激酶信号途径诱导肌动蛋白应力纤维形成,内皮细胞收缩和细胞间隙形成等作用,使内皮细胞通透性增加,导致内皮细胞功能破坏[3]。
磷脂化学与提取
磷脂化学与提取一、磷脂的组成与结构磷脂可分为两类:鞘磷脂(神经磷脂)和甘油醇磷脂鞘磷脂也称神经磷脂,它是神经酰胺与磷酸直接相连,然后再与胆碱或胆胺相连而成的脂。
甘油醇磷脂是由甘油与磷酸反应生成的脂。
磷脂典型的化学结构式为:甘油磷脂甘油醇磷脂主要有以下几种:卵磷脂(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 ,PC )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s ,PE ) 肌醇磷脂(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tols ,PI) 丝氨酸磷脂(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s,PS)此外还有磷脂酰甘油、二磷脂酰甘油、缩醛磷脂和溶血磷脂等。
1、卵磷脂卵磷脂结构式为:卵磷脂的分子结构特点是一个脂酰基被磷酸胆碱基所取代,而磷酸胆碱所连接的碳位臵不同又产生α、β两种异构体,其磷酸胆碱基连接在甘油基的第3碳位上称α-型,连接在第2碳位上则为β-型。
自然界存在的卵磷脂为L-α-卵磷脂,即R 2-CO 基处在甘油碳链的左边为L-型。
卵磷脂分子中不同碳位上所连接的脂肪酸也不同,α碳位上连接的几乎都是饱和脂肪酸,而β碳位上连接的通常为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
卵磷脂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在动物的脑、精液、肾上腺及细胞中含量尤多。
禽类卵黄中含量最为丰富,达干物质总量的8%~10%。
2、脑磷脂脑磷脂结构式为:脑磷脂又称氨基乙醇磷脂,其分子结构与卵磷脂相似,只是以氨基乙醇代替了胆碱,有α、β两种异构体,与磷相连的羟基为甘油的伯醇基称α型,为甘油的仲醇基则称β型。
脑磷脂水解后可得到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乙醇胺。
脑磷脂通常与卵磷脂共同存在于动物脑组织和神经组织中,心、肝及其它组织也有分布。
脑磷脂在动物脑组织中含量最多,约占脑干物质总量的4%~6%。
3、肌醇磷脂肌醇磷脂结构式为:肌醇磷脂是磷脂酸与肌醇构成的磷脂,磷脂的极性基团部分有一个六碳环状糖醇(肌醇),除一磷酸肌醇磷脂外,还有1,4-二磷酸肌醇磷脂和1,4,5-三磷酸肌醇磷脂。
溶血磷脂酸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病因学中的作用
#专家论谈#溶血磷脂酸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及病因学中的作用伍期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4)关键词:磷脂酶A 类;脑梗塞;冠状动脉疾病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26(2003)02-0077-03溶血磷脂(lysophospholipid,LPL)要的是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和神经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 -phosphate,S1P)。
它们在空间结构上相似,生物学功能既有相同处,溶血磷脂酸有3种受体,S1P 有5表明:溶血磷脂酸是一种多功能的/磷脂信使0究者的重视,是因为不断深入的研究发现,它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多种重大的疾病中,特别是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中,酸在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诊断学方面,血磷脂酸的释放特点,它有可能作为一个分子标记物,化,预警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另一个是病理机制方面,硬化和血栓形成的作用。
1 溶血磷脂酸生成的特性1.1 溶血磷脂酸在凝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释放 在正常人的血浆中,脂酸水平很低,甚至检测不到。
但在血清中浓度可以达到5~20L mol P L 因为血清是经过凝血、血块退缩后生成的。
在凝血过程中,活化产生溶血磷脂酸。
释放到血清中,也表明,血小板在活化后产生溶血磷脂酸。
在109血小板中加入3U 酶,可产生大量的溶血磷脂酸。
在血小板被激活产生溶血磷脂酸的过程中,磷脂酶A2参加,也有磷脂酶D 等其他磷脂酶的参与。
产生的过程大概是:小板在受到刺激后,相关的磷脂酶活性增高,迅速产生大量的溶血磷脂酸。
1.2 所谓溶血磷脂酸的/预警0示。
它与一般的危险因子不同之处在于: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增高,就提示体内血小板可能处于活化状态,有形成血小板血栓(包括微血栓)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给预患者警示,合适的。
笔者提出LPL 的预警作用的时间与国外大致相同。
本实验室在1998始研究溶血磷脂酸,到1999年研究工作大致形成了较清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