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热病防治

合集下载

黑热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黑热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黑热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黑热病是一种由黑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该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流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黑热病,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一、疫情监测与预警1.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加强对黑热病病毒携带者和蚊虫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变化趋势。

2.建立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和疫情动态,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引导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二、宣传教育与健康促进1.开展黑热病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黑热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黑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三、环境治理与蚊虫防控1.加强对传染源的清除,消除蚊虫滋生地,减少蚊虫数量。

2.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控制蚊虫传播。

四、病例管理与医疗救治1.建立黑热病病例报告和登记制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2.加强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建设,确保对黑热病患者的及时救治。

五、国际合作与信息交流1.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开展黑热病防治工作,加强边境卫生监测。

2.建立黑热病信息共享机制,及时了解国际疫情动态,做好应对准备。

六、资源保障与政策支持1.加大对黑热病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保障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2.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黑热病防治的责任和义务,营造良好的防治环境。

七、评估监督与效果评价1.建立黑热病防治工作的评估监督体系,定期对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2.及时总结经验,完善防治工作方案,提高防治工作的效果。

总之,黑热病的防治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媒体和公众都应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共同打赢防治黑热病的攻坚战。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治工作方案的实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黑热病,保障人民的健康安全。

黑热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黑热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黑热病的病因治疗与预防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杜利什曼原虫(黑热病原虫)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

它过去在长江以北很流行。

传染源是通过白飞传播的患者和病狗(皮狗)。

每年5月至8月是白飞的活动季节。

当白飞吮吸患者的血液时,原虫进入白飞,发育并繁殖成鞭毛。

7天后,当白飞再次叮咬人体时,将鞭毛注可引起感染。

原虫主要寄生在患者的血液、肝脏、脾脏、骨髓和淋巴结中。

黑热病的发生是由人体感染黑热病原虫引起的。

当被白飞叮咬时,将前鞭毛注入皮下组织,少数被中性粒细胞斜坡破坏,大部分被网状内皮系统的巨噬细胞吞噬,在其中繁殖增生,随血流到全身,破坏巨噬细胞,并被其他单核心破坏-巨噬细胞的吞噬,如此重复,导致单核巨噬细胞的大量增生,主要是肝脏、脾脏、骨髓、淋巴结的损伤。

细胞增生和继发性阻塞性充血是肝脏、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的基本原因。

由于粒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的减少,身体的免疫功能较低,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由于网状内皮系统的不断增生,浆细胞增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加,肝损伤合成白蛋白减少,导致血浆球蛋比倒置。

黑热病的潜伏期—一般3~6个月,最短10天左右,最长9年。

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一、典型的临床表现1、发病多慢,发烧不规则,双峰热,中毒症状轻微。

一开始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可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

病程长,可达数月,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发烧数月仍可工作。

2.脾、肝、淋巴结肿大脾脏明显肿大,发病后半个月可触摸,质地柔软,逐渐增大,半年后可到达脐部甚至盆腔,质地坚硬。

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质地柔软,偶有黄疸、腹水。

淋巴结轻至中度肿大。

3、贫血和营养不良可出现在病程后期,有精神萎靡、头发稀疏、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水肿、皮肤粗糙等,皮肤颜色可加深,故称黑热病(kala-azar也就是说,印度语意味着发烧和皮肤黑。

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肤出血点可能是由血小板减少引起的。

在病程中,症状的缓解和加重可以交替出现。

一般来说,疾病后1个月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缩小、血象改善,持续数周,然后可复发,病程延长数月。

儿童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

儿童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控策略
儿童黑热病的流行病学 调查与防控策略
2024-01-16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流行病学调查 •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 防控策略制定与实施 •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 • 宣传教育与培训提高公众认知度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01
目的和背景
了解儿童黑热病的流行情况
01
通过对儿童黑热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了解该病的发病率、流行
发挥媒体作用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发布儿童黑热病防治知识和信息,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儿童黑热 病。
总结与展望
07
本次工作成果回顾
流行病学调查成果
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我们获得了关 于儿童黑热病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传播 途径、危险因素等宝贵数据。
防控策略制定
基于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包 括疫苗接种、病例管理、媒介控制等措施。
儿童黑热病概述
定义和病原学
儿童黑热病是一种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蛉叮咬传播 。
临床表现和诊断
儿童黑热病的临床表现包括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贫血、消瘦等。诊断主要依据 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和预后
儿童黑热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葡萄糖酸锑钠等药物,同时辅以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经过 及时治疗,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部分重症患儿可能出现并发症或死亡。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营养不良 、艾滋病患者等,更容易感染黑 热病。
防控策略制定与实
04

防控策略制定依据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通过对儿童黑热病的发病率、传 播途径、易感人群等流行病学特 征进行调查,为制定防控策略提 供科学依据。
病原学特征

黑热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黑热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

黑热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黑热病是一种由黑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人畜共患传染病,目前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黑热病,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就黑热病的防治工作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预防措施1.加强对黑热病的监测和研究加强对黑热病病毒的监测和研究,及时掌握黑热病疫情动态和病毒变异情况,为制定更好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黑热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危害和预防知识,增强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3.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建立健全的黑热病疫情监测和报告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确保疫情上报及时准确。

4.加强动物疫苗研发和使用加大对黑热病疫苗的研发力度,提高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并加强对重点动物的疫苗接种工作,控制病毒的传播。

5.加强动物防疫措施加强动物的检疫工作,提高对黑热病的识别能力。

同时,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阻断黑热病的传播途径。

加强对动物群体的健康管理,提高动物的抗病能力。

6.加强溯源调查和封控措施对黑热病疫情的起源进行溯源调查,找出病毒的传播途径,采取有针对性的封控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二、控制措施1.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健全黑热病疫情监测和报告机制,确保疫情的及时、准确上报。

2.加强病毒的检测和诊断建立健全的病毒检测和诊断体系,提高黑热病的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传染源的隔离和消杀对已感染黑热病的人和动物进行隔离措施,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加大对公共场所和动物屠宰场的消杀工作,消除潜在的传染源。

4.加强人员防护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技能。

配备充足的防护装备,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5.加强社区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加强对居民和建筑物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病毒的传播。

6.加强临床治疗和康复工作建立完善的临床治疗指南,提高黑热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加强对患者的康复工作,提高其生活质量。

黑热病防治工作体会

黑热病防治工作体会

黑热病防治工作体会目的:分析新疆喀什市黑热病防治工作,为今后的黑热病防治工作积累科学经验。

方法:对喀什市2010和2011年黑热病防治工作进行普查,对黑热病的普查、落实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2010年黑热病46例,发病率11.5642/10万;2011年黑热病22例,发病率为5.5307/10万。

2011年比2010年同期发病率降低69.56%。

结论:黑热病防治工作中及时发现并组织有效的预防和抢救,不仅能有效地控制黑热病的蔓延,减少病症发生,同时又为医生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宝贵的依据。

黑热病(Kala-azar)也称为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在临床上出现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相关体征。

新疆喀什地区是我国黑热病的重点流行区之一,喀什地区地域广阔,由于其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存在着人源型黑热病和荒漠型黑热病(自然疫源性黑热病)两种[1]。

黑热病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痛苦。

为有效遏止黑热病在喀什市的传播和蔓延,笔者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1年黑热病监测方案》要求,结合喀什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黑热病的普查探讨,做好各项黑热病防治工作,现将黑热病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喀什市黑热病普查分析,发现黑热病疫情分布主要的乡(镇)分别是浩罕乡25例(重卡3例、死亡2例)、伯什克然木乡20例(重卡1例)、乃则尔巴格镇4例、夏马勒巴格镇1例、帕合太克里乡2例。

浩罕乡:主要分布于4村11例、5村3例、6村3例、12村5例、13村3例。

伯什克然木乡20例:分布于3村1例、4村3例、5村1例、9村7例,8村1例、12村2例、17村2例、19村2例、20村1例。

乃则尔巴格镇4例:1村1例、9村1例、10村1例、11村1例。

阳泉市黑热病防治规定

阳泉市黑热病防治规定

阳泉市黑热病防治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阳泉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12.15•【字号】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9 号•【施行日期】2020.12.15•【效力等级】其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传染病防控正文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9 号《阳泉市黑热病防治规定》已于2020年8月27日阳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并于2020年11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0年12月15日起施行。

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0年12月15日阳泉市黑热病防治规定(2020年8月27日阳泉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2020年11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黑热病的发生与流行,营造健康卫生的公共环境,保障公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黑热病的预防、控制和消除等活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的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黑热病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主要在人和犬只之间通过白蛉(媒介)叮咬传播的传染性疾病。

第三条黑热病防治工作应当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属地管理、全民参与、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负责本辖区黑热病防治总体工作,监督指导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具体防控工作。

每年4月到9月白蛉活动季期间,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村(居)民委员会,在本辖区定期开展白蛉消杀活动,对犬只进行杜氏利什曼原虫检测,有效控制黑热病传染源。

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负责所辖区域内的黑热病防治工作,开展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确定黑热病定点医院,诊断、救治确诊和疑似黑热病病例,做好媒介监测工作,适时进行流行风险研判并对干预措施予以效果评估。

黑热病防治工作探讨

黑热病防治工作探讨

黑热病防治工作探讨黑热病在四川省流行已久,危害严重[1~2]。

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系列消除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在20世纪50年代末基本控制了传播。

嗣后有的疫区放松继续防治,致疫情又回升。

1983年以来全省病例从未间断,疫情时有大幅度回升和局部暴发或流行。

针对黑热病流行病学特点,为总结和促进黑热病防治工作,巩固提高防治效果,尽快消除黑热病,如何制定较为可靠、可行、能持久的防治措施和方法,值得探讨。

1黑热病流行和防治概况四川省黑热病属山丘型(又称犬源型),流行区分布于川西北大山区,主要在阿坝州的九寨沟、黑水、茂县、汶川、理县和绵阳市的北川6个县[3]。

其特点是黑热病与犬利什曼病并存,家犬感染率较人感染高,是黑热病的重要保虫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之一;患者主要分布在河谷台地,分布呈点状;患者多系10岁以下儿童,占患者总数的93.8%[2],非流行区患者均为去疫区感染后发病的青壮年;野栖的中华白蛉是主要传播媒介。

1990-1993年疫区发生局部暴发,经采取大面积灭犬加禁养家犬措施防治后,病例数逐年下降,1997年较1990年下降了93.02%,试点区汶川县和理县分别下降了98.33%、100%,黑热病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4] 。

理县和汶川县分别于1997和2006年以来,无病例出现;1994年北川县首次检出当地病例,及时对疫区乡镇全面灭犬后未再检出病例。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疫区开发建设和旅游业的发展,人口流动频繁;疫区因家犬看家护园,养犬户和饲养犬只大大增加,全省黑热病发病出现较明显回升[3.]。

九寨沟县鉴于2004年黑热病呈明显回升趋势,按省黑热病应急处理预案,在2005年全县范围灭犬的基础上,连续3年在疫区开展全面灭犬和补漏灭犬后,2007年以来发病数呈下降趋势,但由于灭犬难度大和犬只转移,使灭犬不彻底,加之与邻省文县黑热病疫区接壤,流行仍未得到控制;而未采取疫区灭犬的黑水和茂县,由于犬只的增多,再加上因为修扩建公路和水电站,大量易感人群进入,防治工作松懈,疫情出现明显回升和扩大,见表1。

2023年黑热病防控方案(通用5篇)

2023年黑热病防控方案(通用5篇)

2023年黑热病防控方案(通用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黑热病防控方案(通用5篇)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

黑热病防治措施

黑热病防治措施

黑热病防治措施黑热病是一种由黑热病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跳蚤传播。

该病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防治黑热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防疫和治疗两个方面。

一、防疫措施1. 预防跳蚤叮咬。

跳蚤是黑热病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防止跳蚤的叮咬是预防黑热病的重要手段。

可通过清洁环境、消灭跳蚤等措施来预防跳蚤的滋生和扩散。

2. 加强环境卫生。

黑热病杆菌主要在污染的环境中繁殖,因此,加强环境卫生是防治黑热病的重要手段。

需要定期清洁环境,消毒污染场所,减少病菌的存活。

3. 加强防疫宣传。

对于黑热病的发生和传播,应该向公众进行宣传,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

可以通过宣传海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公众了解黑热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防治方法,从而减少黑热病的发生。

二、治疗措施1. 早期诊断和治疗。

黑热病的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需要加强对黑热病的监测,及时发现病例,进行治疗。

2. 有效抗生素治疗。

黑热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来杀灭病菌。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氯霉素等,但应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 加强治疗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在治疗黑热病时,除了使用抗生素外,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支持治疗,包括输液、补充营养等,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防治黑热病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在防疫方面,需要预防跳蚤叮咬,加强环境卫生,加强防疫宣传等;在治疗方面,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采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并加强治疗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只有通过全面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黑热病的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

黑热病应该如何预防?

黑热病应该如何预防?

黑热病应该如何预防?*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黑热病应该如何预防,常见预防措施有哪些。

以及黑热病应该如何护理,黑热病常见的护理办法有哪些等方面内容。

*怎样预防黑热病:*一、预防主要预防措施是治疗患者和捕杀病犬。

同时在白蛉活动季节喷洒DDV,敌百虫等药物以杀灭白蛉、防止其孳生。

(1)在疫区白蛉季节来临之前,普查普治所有患者,并对患者定期追访一年,力求根治。

(2)在黑热病及犬内脏利什曼病皆存在的地区,尤其是在山丘地区,仅治疗病人难以保证黑热病的根除,必须对犬类定期登记检查,发现病犬应扑杀掩埋。

(3)疫区每年5-9月白蛉活动季节,要在住室、圈厕等附采取灭蛉措施。

(4)流行季节搞好住室卫生,保持通风透光和地面干燥,防止成龄躲藏和幼龄孽生,野外工作人员裸露部分涂擦驱避剂,夜间睡眠可用细纱蚊帐防止白蛉叮咬,做好个人防护。

*二、其他注意事项:(1)继发细菌性感染易并发肺部炎症、细菌性痢疾、齿龈溃烂、走马疳等。

(2)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高热、极度衰竭、口咽部溃疡、坏死、局部淋巴结肿胀以及外周血象中粒细胞显著减少,甚至消失。

(3)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常发生鼻衄、牙龈出血等症状。

(4)可能由于患者发生肾小球淀粉样变性以及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所致,也可出现蛋白尿及血尿。

*以上是对于怎样预防黑热病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那么,下面再看下黑热病的护理方法,黑热病的常见护理措施。

*黑热病常见护理方法:*一、护理1、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多食水果及高纤维素食物。

2、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怎样预防黑热病,黑热病的护理方法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相关资料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黑热病”可以找到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黑热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黑热病预防和措施PPT课件
提高公众对黑热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通过健康讲座、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相关知 识。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早期诊断
建立快速检测机制,提高黑热病的早期诊断率。
及时发现病例有助于控制疫情传播。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治疗方案
提供有效的抗寄生虫药物,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 时治疗。
尽早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发展。
如何预防黑热病?
如何预防黑热病? 环境管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消灭沙蝇滋生地,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干燥。
清理积水,修整花园,减少沙蝇滋生的机会 。
如何预防黑热病? 个人防护
在流行区内穿长袖衣物,使用驱虫剂,尽量 避免在黄昏和黎明时外出。
使用蚊帐或纱窗也可以有效防止沙蝇叮咬。
如何预防黑热病? 健康教育
黑热病预防与措施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黑热病? 2. 谁容易感染黑热病? 3.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4. 如何预防黑热病? 5.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什么是黑热病?
什么是黑热病?
定义
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该病主要通过沙蝇叮咬传播,常见于热带和亚热 带地区。
什么是黑热病?
例如,儿童、老人和艾滋病患者等。
谁容易感染黑热病?
工作相关
在农业、林业或建筑等户外工作的人,暴露 于沙蝇的风险更高。
这些工作环境往往与黑热病的传播环境相重 叠。
谁容易感染黑热病?
旅行者
前往黑热病流行区的旅行者,尤其是长时间 逗留者。
应提前了解目的地的健康风险并采取必要的 预防措施。
何时采取预防措施?
药物疗效和副作用需由专业医生评估。
采取哪些措施应对黑热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黑热病防治及监测工作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黑热病防治及监测工作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黑热病防治及监测工作的通知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加强黑热病防治及监测工作的通知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州、巴州卫生局,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2008年喀什地区伽师县暴发黑热病疫情以来,根据近两年的监测数据显示,疫情呈现逐渐蔓延态势。

为有效控制黑热病的扩散,科学、及时、完整地掌握和分析疫情情况,现就加强黑热病防治监测工作的相关事宜通知如下:一、承担监测任务的单位及主要任务喀什地区疾控中心、克州地方病所、阿克苏地区疾控中心要承担监督检查及技术指导任务;喀什市疾控中心、疏附县疾控中心、疏勒县疾控中心、阿图什市疾控中心、库车县疾控中心、乌什县疾控中心要完成病人普查、药物喷洒灭蛉、媒介监测等工作;伽师县疾控中心、巴楚县疾控中心、岳普湖县疾控中心、麦盖提县疾控中心、巴州地区疾控中心、尉犁县疾控中心主要承担病人普查、媒介监测等任务。

二、监测工作任务安排(一)各地要严格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热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工作,具体方案及有关工作量表由自治区疾控中心印发至各监测单位。

(二)自治区疾控中心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对各地和各监测点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和提供技术支持。

(三)各地州卫生局应加强对辖区内指定监测单位的指导和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督促各监测单位必须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热病监测方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黑热病监测工作量及相关防治工作任务。

自治区疾控中心要根据各地防治工作实施情况于每年年底向卫生厅提交总结报告,我厅将适时予以通报。

自治区级技术支持单位及联系方式:自治区疾控中心寄生虫病防治科,电话:************二0一一年四月十五日——结束——。

黑热病防治知识知多少

黑热病防治知识知多少

黑热病防治知识知多少1.黑热病概念黑热病又称为内脏利什曼病,英文名称为kala-azar,就诊于感染科室。

黑热病主要是由于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为黑热病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疾病。

过去常流行于长江以北的某些地区地区。

诱发黑热病的传染源为黑热病患者和癞皮狗,传播的方式主要是借助白蛉进行传播。

由于每年的5~8月份是白蛉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当白蛉吸吮患者的血液时,原虫就会进入到白蛉体内,不断发育、繁殖成为鞭毛体,一个星期之后白蛉在再次叮蛟人体时,就会将鞭毛体注入到人体血液内,随后人体就被传染上黑热病。

当病原虫进入人体后,主要寄生在人体的血液、肝、脾、骨髓或者淋巴结中。

1.黑热病的临床表现2.1黑热病典型的临床表现黑热病的发病进程比较缓慢,感染黑热病的病人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发热现象,呈现出双峰热,中毒的症状比较缓和,早期中毒症状为肠胃道出现食欲减退以及腹泻等,与感冒的症状类似。

但是黑热病的周期比较长,甚至数月不见好转,感染黑热病的人全身无明显的中毒症状,甚至部分患者还能够进行体力劳动。

黑热病患者的脾胃、肝脏以及淋巴结会发生明显的肿大现象,脾胃发生肿大后,患者在发病后半个月左右即可察觉,可触摸到且质地柔软,随之逐渐增大,发病半年后肚脐部位以及盆腔等都会有明显的症状,质地变硬。

肝脏部位发生轻度或中度肿大现象时,质地较软,常伴有黄疸和腹水的症状。

淋巴结肿大属于轻度或者中度的肿大现象。

黑热病患者的贫血或者营养不良的症状会在病程的晚期产生,患者会觉得精神萎靡不振、心悸气短、头发稀少、身体水肿等症状,皮肤的颜色也会加深。

常会因人体的血小板减少而使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在整个病程期间,病情的加重和缓解会交替进行,通常在发病后一个月左右进入疾病的缓解阶段,患者的体温会有所下降、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等到持续数周后,疾病便会再次复发。

2.2黑热病特殊的临床症状皮肤型的黑热病大部分患有黑热病的患者都会有黑热病的病史,极少数患者属于原发性。

黑热病防治,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感染性疾病科,王亮亮

黑热病防治,安阳市妇幼保健院,感染性疾病科,王亮亮
黑热病防控
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感染性疾病科 王亮亮
• 病例1:男性患儿,1 岁,山西籍。急性起
病,病程长,以反复发热及肝脾大起病, 体温最高达40℃,2 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
断不明确,予中药及地塞米松治疗,效果
不佳。行骨髓穿刺检查,示增生明显活跃, 粒系占42.5%,早幼粒增高占10%,偶见原
【治 疗】
(一)一般治疗
• 卧床休息 •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 应加强口腔卫生及护理 • 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 • 输血或输注粒细胞
【治 疗】
(二)病原治疗
5价锑制剂:葡萄糖酸锑钠 • 成人:一次6ml(1支,含
五价锑0.6g),一日1次, 连用6~10日,每日1次。 • 小儿:总剂量按体重150~ 200mg/kg,分为6次,每日 1次。
• 1.经水传播:水源被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期虫卵、包囊或 幼虫污染,人则可因饮水或接触疫水而感染。
• 如饮用被溶组织内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可感染阿
米巴,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感染血吸虫。
• 经饮水传播的寄生虫病具有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 不同年龄、性别、职业者均可发病等特点。经接触疫 水传播的寄生虫病则具有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发病 不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特点,而且有职业上的差别。
• 64 mm/h,CRP 9.62 mg/dl,生化检查 LDH(427 IU/L)、CK-MB(46 U/L),肝炎病毒6 项、EB 病毒抗体(-) 等。加用单磷酸阿糖腺 苷抗病毒治疗也无效果。考虑其临床及化 验检查特点,不能除外儿童类风湿病
• 全身型,予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治疗, 患者仍持续高热,布洛芬可将体温暂时降 至正常。
• 生化检查LDH 826.9 U/L、AST 67.0 U/L,血培养 多次阴性。临床疑诊血液系统疾病或特殊感染 性疾病,遂行骨髓细胞形态检查。骨髓细胞分 析提示:检测到利氏曼原虫,确诊为黑热病。

黑热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黑热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黑热病防治知识培训总结
根据黑热病防治知识培训内容,总结如下:
1. 黑热病是一种由黑热病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主要通过蚊子传播给人类。

2. 黑热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呕吐等。

3. 预防黑热病的首要措施是控制蚊子繁殖和传播。

这可以通过清除蚊子繁殖场所(如积水处)、使用驱蚊剂、戴长袖长裤等方式来实现。

4. 在疫情暴发区域,个人应避免接触血液和体液,尤其是感染者的血液和体液。

5. 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黑热病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配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追踪接触者。

6. 黑热病的诊断可以通过病毒检测、血清学检测等方法进行。

7. 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黑热病的药物,因此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变得尤为重要。

8. 黑热病的防治需要政府、卫生部门、医疗机构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包括加强监测和预警、提高民众健康知识、加强蚊子控制措施等。

在黑热病防治知识培训中,我们了解了黑热病的危害和传播途径,学习了如何预防黑热病的措施,并了解了诊断和治疗的原则。

通过这次培训,我们进一步加强了对黑热病的认识和了解,为预防和控制黑热病的传播做出了积极的准备。

黑热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

黑热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

黑热病防控工作计划范文
为了有效防控黑热病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综合的、有力的措施。

以下是针对黑热病的一项防控工作计划:
一、建立预警系统
1. 加强黑热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包括早期病例的追踪和诊断。

2. 提高医护人员对黑热病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和报告。

二、加强公众宣传和教育
1. 向公众传达有关黑热病的知识,包括传播途径、症状和预防措施等。

2. 加强社区宣传和教育工作,鼓励民众积极配合防控工作。

三、建立隔离和治疗设施
1. 组织专门人员进行黑热病的隔离和治疗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照顾。

2. 提高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四、制定应急预案
1. 制定黑热病的应急预案,明确各项措施和责任。

2. 组织定期的应急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应急响应能力。

五、加强国际合作
1.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共同应对黑热病的威胁。

2. 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支持,提高全球疫情监测和应对能力。

六、开展科研和技术攻关
1. 加强对黑热病病毒的研究和监测工作,掌握最新的科研进展。

2. 推动黑热病疫苗和治疗药物的研发,提高防控技术水平。

以上是针对黑热病的一项防控工作计划,希望能够有力地阻止疫情的扩散,保护人民的健康。

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能够重视并支持这项工作,为防控疫情提供坚实的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热病防治黑热病黑热病(Kala—azar)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经白蛉传播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不规则发热、进行性脾肿、消瘦、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为特征。

黑热病-疾病描述黑热病病毒由利什曼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称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广泛分布在亚、欧、非、拉美等洲的许多国家。

是对人体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TDR(1989)全球患病人数在1千2百万以上,每年有4百万新感染病例出现;1998年死于本病的人数为4.2万人。

临床损害组织不同,利什曼病可分为三种不同类型:①内脏利什曼病(VL)在印度,患者皮肤常有暗的色素沉着,并有发热,故称即黑热病,由杜氏利什曼原虫侵害内脏器官(如脾、肝、骨髓等)而致病。

如未得到及时治疗,常可致死。

②粘膜皮肤利什曼病,由巴西利什曼原虫所致。

原虫寄生于皮肤内引起皮肤病变,也可经淋巴或血液侵入鼻咽部粘膜内,可致粘膜病变。

严重者鼻中隔、甚至喉和其器官的软骨也有损伤。

分布于中、南美洲,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苏丹也有病例报告。

③皮肤利什曼病。

流行于非洲、拉丁美洲、西南亚、地中海盆地和前苏联部分地区。

由热带利什曼原虫和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所致。

热带利什曼原虫又可分为两个独立的亚种,即硕大利什曼原虫与热带利什曼原虫。

两个亚种在形态上: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上各有特点。

中国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

黑热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

在亚洲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孟加拉和尼泊尔。

东非、北非、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国家,前苏联的中亚地区,中南美洲的部分国家也有此病流行。

中国黑热病解放前流行很广泛,包括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陕西、甘肃、新疆、宁夏、青海、四川、山西、湖北、辽宁、内蒙古及北京市郊等省、市、自治区。

据1951年共有53万黑热病患者,解放后开展了大规模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年来,黑热病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6个省、自治区。

新疆和内蒙古都证实有黑热病自然疫源地存在。

自60年代至今,新病例仍不断出现,在新疆喀什、陇南和川北地区,70—90年代曾有过小范围的流行。

黑热病-症状体征黑热病会使免疫受损患黑热病时出现免疫受损,患者不仅有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抑制,而且对起来病原生物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能力降低,即非特异性抑制,这与患者体内原虫繁殖快速,产生抗原太多,集体处于免疫无反应状态有关。

人体对杜氏利什曼原虫无先天免疫力,黑热病多见于婴儿及儿童。

但黑热病愈后则可产品稳固的获得性免疫,能够抵抗同种利什曼原虫的再感染。

黑热病患者治愈后利什曼素皮内试验(LDT)阳性呈一曲线,20—29年后达到高峰,以后呈下降趋势,阳性反应可保持50余年之久,反应强度并不减弱。

可见患者治愈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皮肤型黑热病(PkDL)部分黑热病患者在用锑剂治疗过程中或在治愈后数年甚至十余年后可发生皮肤黑热病。

病人在面部、颈部、四肢或躯干等部位出新许多含有利什曼原虫的皮肤结节,结节呈大小不等的肉芽肿。

或呈暗色丘疹状,常见于面部及颈部,有的酷似瘤型麻风。

皮肤型黑热病在中国首先在素被发现3例,50年代至今已报道100余例。

1988年,有55.0%为皮肤与内脏损害同时并发,35%的病人发生在内脏病变消失多年之后,另有10%的病人既未查见内脏感染,又无黑热病病史。

淋巴结型黑热病(LGVL)无黑热病病史、病变局限于淋巴结的内脏利什曼病又称淋巴结型黑热病。

本病在北京、新疆先后有过报道,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荒漠黑热病区疫区内较常见。

临床变化主要是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以腹股沟和股部最常见,其次是颈部、腋下和上滑车,再次是耳后,锁骨上和腋窝处,一般如花生米和蚕豆大小,局部无明显压痛或红肿。

摘取淋巴结做连续切片常可查检利什曼原虫。

患者的一般情况大多良好,少数可有低热和乏力,肝、脾、很少触及。

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

本病多数患者可以自愈。

皮肤利什曼病。

皮肤利什曼常发生皮肤溃疡,溃疡中常有脓液流出。

当溃疡发生在肘、膝及手腕关节部位时,可使人丧失劳动力;若发生继发感染,则可并发淋巴管炎,免不得皮肤溃疡,愈合后可残留瘢痕。

在克拉玛依,皮肤利什曼病患者有的可出现结节性痒疹样皮肤损害。

皮损部位奇痒难忍,搔破后又极易发生感染。

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媒介为说大白蛉吴氏亚种,其病原有待进一步确定。

黑热病-疾病病因犬体内黑热病病菌根据传染来源不同,黑热病在流行病学上可大致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即人源型、犬源型和自然疫源型;分析以印度、地中海盆地和中亚荒漠内的黑热病为典型代表。

中国由于幅员辽阔,黑热病的流行范围又广,包括平原、山丘、和荒漠等三种不同类型的地区,因此这三种不同类型的黑热病在中国都能见到。

它们在流行病史、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以及免疫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在流行病学上也各有特点。

现归纳如下:(1)人源型:又称为平原型,多见于平原地区,分布在黄淮地区的苏北、皖北、鲁南、豫东以及冀南、鄂北、陕西关中和新疆内部的喀什等地。

主要在人群中分布,黑热病患者以青少年为主,婴儿少、犬很少感染,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媒介为家栖型中华白蛉和新疆长管白蛉。

这类地区黑热病已被控制,年来未再发现新病例,但偶可发现皮肤型黑热病。

(2)犬源型:又称为山丘型,多见于山丘地区、分布于甘肃、青海、宁夏、川北、陕北、冀东北、辽宁和北京市郊各县,人的感染主要来自病犬。

病人散在,绝大多数患者为儿童、婴儿的感染率较高,成人很少得病。

传播媒介为野栖型中华白蛉。

这类地区为中国黑热病主要流行区。

(3)自然疫源:又称为荒漠型,多分布在新疆和内蒙古的某些荒漠地区。

患者主要见于婴幼儿,2岁以下患者90%以上。

进入这类地区的成人常患淋巴结型黑热病,病例散发。

传播媒介为野栖蛉种,主要是吴氏白蛉,其次为亚历山大白蛉。

动物宿主迄今尚未发现。

荒漠疫区与山丘疫区利什曼原虫kDNa的同源性较大,而与平原疫区的kDNA同源性较小。

故三种流行类型的病原体似可概括利什曼原虫亲人的虫株(即人源型的虫株)和亲动物的虫株(包括犬源型与自然疫源型的虫株)。

可以推测黑热病原先是某些野生动物的疾病,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利什曼原虫从野生动物传给犬类,再由犬类传给人类。

在此过程中,利什曼原虫的基因产生突变,并在新的宿主和环境中得以保存下来,逐渐形成不同类型的黑热病病原体。

黑热病-诊断检查黑热病显微镜观察1、病原检查检出病原体即可确诊。

应注意与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鉴别,该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真菌。

患者有长期发烧、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等症状。

其子孢子直径2—4μm,卵圆形多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骨髓涂片所见病原体与利什曼原虫相似,但无动基体。

(1)穿刺检查1)涂片法:以骨髓穿刺涂片法最为常见。

以髂骨穿刺简便安全,原虫检出率为80%-90%。

淋巴结穿刺多选肿大的淋巴结,如腹股沟、肱骨上滑车、颈淋巴结等。

检出率约在46%-87%。

也可用作淋巴结活检。

脾脏穿刺检出率较高达90.6%-99.3%。

但不安全,一般少用或不用。

2)培养法:用无菌方法将上述穿刺物接种于NNN培养基,置20℃—25℃温箱内。

约1周后,在培养物中若查见运动活泼的前鞭毛体,即判为阳性结果。

此法较涂片更为敏感。

但需较长时间,用Schneider氏培养基,效果更好。

3天即可出现前鞭毛体。

培养中应严格无菌操作。

3)动物接种法:把穿刺物接种于易感动物(如金地鼠,BALB/c小鼠等),1—2个月后取肝、脾作印片涂片,瑞氏染液染色镜检。

(2)皮肤活组织检查:在皮肤结节处用消毒针头刺破皮肤,取少许组织液或用手术刀,刮取少许组织做涂片,染色镜检。

2、免疫诊断法人体寄生虫病免疫诊断的研究重点,以从检测抗体转移到检测循环抗原。

从黑热病免疫诊断研究中心也出后者的优越性。

(1)检测血清循环抗原: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

用于诊断黑热病,阳性率达97.03%。

假阳性0.2%。

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均好,且具有简易可行,仅需微量血清等优点,必要时还可做定量测定。

该法还具有能反映现行感染,确定是否“治愈”或“复发”的独特优点。

(2)检测血清抗体: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间接血凝试验(IHA)、对流免疫电泳(CIE)、间接荧光实验(IF)、直接凝集试验(DA)等均可采用。

斑点—ELISA的阳性率也较高,但查抗体方法常与其他疾病出现交叉反应,在诊断利什曼病上有其局限性,且抗体短期内不易消失,不易用于疗效考核。

(3)利什曼素皮内试验:该法简便易行,故较早和较广泛地应用于黑热病流行病学。

该法必须在病人获得痊愈后,才呈现阳性反应,且维持时间很长,甚至终生保持阳性,故不能作为现症患者诊断工具。

但用于确定疫区与非疫区,判断流行程度,及考核防治效果,具有一定的价值。

3、分子生物学方法(1)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黑热病效果好、敏感性、特异性均高。

中国学者采用PCR法扩增L。

d种特异性kDNA片断用于诊断黑热病,阳性率为95.5%(21/22),与骨髓涂片符合91%(20/22),全部对照均为阴性。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诊断黑热病,该法较rDNA为吗模板的RCR法敏感高出100倍。

(2)kDNA探针杂交法:该法敏感、特异、取材方便。

采用该法检测四川黑热病流行区71只犬耳缘皮肤组织标本,阳性率40.8%(29/71)。

与骨髓涂片符合率85.9%(61/71)。

黑热病-治疗方案黑热病中国在广大黑热病流行区采取查治病人、杀灭病犬和消灭传播媒介白蛉的综合措施,1958年中国宣布基本消灭了黑热病。

患者人数已由50年代的53万人降至现在每年病人数100例。

但黑热病发生大规模流行所需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仍然存在,应积极开展黑热病的防治工作。

中国解放初期治疗黑热病,采用五价锑剂葡萄糖酸锑钠,国产制剂为斯锑黑克较好。

山东省黑热病防治所(1955)观察大量病例的治疗效果,表明此药效高(治愈率95%以上),毒性轻微,儿童总剂量120—180mg/kg,成人110mg/kg,均分6次给药,每日1次。

6日疗法,静脉或肌肉注射均可。

对于少数经锑剂反复治疗无效的病人,可用戊脘脒或二脒替等芳香双脒剂治疗,和五家体合并使用,效果更佳。

杀灭病犬在中国山丘疫区,犬为主要传染源,故对病犬应做到早发现、早捕杀。

定期检犬、捕杀病犬是防治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患黑热病时出现免疫受损,患者不仅有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抑制,而且对起来病原生物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的能力降低,即非特异性抑制,这与患者体内原虫繁殖快速,产生抗原太多,集体处于免疫无反应状态有关。

黑热病-预后预防面部黑热病患者传播媒介的防制:消灭传播媒介白蛉是防制黑热病的根本措施,必须根本白蛉的生态习性,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当的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