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的形成和根除方法

牙菌斑的形成和根除方法

摘要: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引起牙周疾病的重要因子,控制菌斑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最主要方法。菌斑控制的方法很多,其中机械性控制和化学控制是临床上常用的控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牙菌斑控制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及声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牙菌斑的去除方法做一个简单综述。

关键词:牙菌斑;去除;方法

牙菌斑是口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牙周炎的始动因子,也是慢性牙龈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果没有牙菌斑的这个微生态环境,龋病就不会发生。因此,菌斑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要措施,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点,牙菌斑控制已经成为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本文参考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实际牙菌斑的控制现状给出几种常见的牙菌斑的去除方法。

1.牙菌斑的形成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洗掉。牙菌斑的早期菌群主要是口腔链球菌,Staat等人认为口腔链球菌是通过一个两步的吸附过程结合到牙釉质上的。Gobbons描述了来自于唾液的富含脯氨酸的酸性蛋白质可以刺激一些重要的口腔菌,吸附于牙釉面羟基磷灰石上,疏水性是细菌吸附于组织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力,细菌凭借生物膜这种独特的结构,紧密黏附在一起生长,牙菌斑很难清除,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必需因素。李若珍在《菌斑控制方法研究进展》中,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给予了解释,他指出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首先是获得性薄膜的形成,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

由于膳食、年龄、唾液流动、口腔卫生等因素的影响,牙周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其细菌组成也存在了很大差异。一般将牙菌斑根据龈上、龈下两部分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其中龈下菌斑与牙周组织的破坏关系比较密切,可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两部分。张颖在《菌斑控制》中指出,当牙龈缘从健康状态发展成龈炎时,菌斑细菌就开始成比例的迁移,开始时无活动能力的革兰阳性需氧球菌、杆菌,到兼性厌氧菌,再到厌氧菌、有活动能力革兰

阴性细菌。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有活动能力的杆菌和螺旋体在增加,最后这两种成可高达菌斑微生物数量的20%。这种菌斑大量迁移的过程也就预示着牙龈炎病例过程的开始。

2.牙菌斑的控制

2.1机械性措施

牙刷清除。牙刷是清除牙菌斑的最基础方法,具有清除菌斑、清除食物残渣、按摩牙龈等作用。但是刷牙有很多种方法,刷牙的方法与牙菌斑的清除有着密切关系,牙刷运动方式不同,其清除效果也就大不相同。有资料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刷牙时间与菌斑清除率成正比不同个体适合的刷牙时间不同,通常需3~5 min,至少不低于 2 min。刷牙的方法很多,大多数是以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如Bass、Stillman、Charters等,在诸多刷牙方式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巴氏刷牙法操作简单、效果明显,能够有效去除龈沟内的菌斑及食物残渣,并且能够按摩牙龈,是大众普遍采用的菌斑清除方法。

牙线清除。牙齿邻面是牙周病常累及的区域,单纯靠刷牙的方式并不能完全清除牙菌斑。牙线可选择棉、麻、丝、涤纶、尼龙制成,尼龙丝牙线是最常用的。牙线有含蜡的有不含蜡的,含蜡压线能够有效去除牙间隙的食物残渣,但是不容易清除菌斑。不含蜡的牙线更有利于去除牙菌斑,因为上面的细小纤维能够更好的和牙面接触。

牙龈按摩器。牙龈按摩器比较适用于菌斑控制较好的,但是刷牙依然出血的患者使用。使用牙龈按摩器进行按摩,可以清洁牙龈,增加牙龈角化程度,有效减少刷牙时牙龈出血病降低龈炎出现。

牙签。间隙比较大且牙龈萎缩的患者用牙签清楚牙菌斑比较合适,在用牙签清除过程中,动作应该轻柔,避免损伤牙龈乳头受伤。

口腔冲洗。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牙周病患者,清洗方法主要是利用含有水或药物的高压水柱清除牙间隙的菌斑,辅助疾病的恢复。

牙间隙刷。如果患者牙间隙比较宽的邻面,或者排列不整齐牙列的邻面。牙间隙刷通常有刷柄和刷头组成,根据牙间隙的大小可以随时更换刷头的规格和样式。

2.2化学方法

抗生素的运用。Stephan等人报道青霉素和杆菌肽加入粗糙颗粒状的饲料中,可以预防鼠的沟裂龋。1967年,Loe等人层探讨抗生素含漱剂对牙菌斑组成的影响,在以牙科学生为对象的临床研究中,不采用其他任何口腔卫生措施,5日之后细菌图片及压片法表明四环素含漱剂可降低牙菌斑。因此,笔者认为抗菌素是确定牙龈炎和菌群之间病因关系的有效手段。Jensen等评价盐酸万古霉素及多粘菌B含漱剂对6个人牙斑组成和龈炎出现的作用,在25天试验结束之后,万古霉素组都出现了龈炎的临床症状,并在短期内形成了很多牙菌斑。还有学者研究,硝基咪唑类药物是治疗厌氧菌的首选药物,甲硝唑、替硝唑等在口腔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普通剂量的甲硝唑在龈沟液中能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对大部分牙周致病菌有效。除此之外,青霉素有抑制耐酸菌的作用,使用含青霉素的漱口水或牙膏可使口腔内的噬菌持续降低,换龋齿的概率降低,但是如果长期使用会产生耐药性。

酶的运用。酶在预防和消除牙菌斑方面曾获得了一定的成功。Stewart报导用粘蛋白酶牙粉降低牙垢形成临床研究,均认为站蛋白酶能减少牙垢的全量和使已形成者变软。Jensen使用去氢胰酶制剂,对134例行为期6周的临床研究,以牙粉形式用牙刷每日对牙齿和牙龈上药一次。减少牙垢可达60%,减少龈炎70—90%,如果单独使用牙刷刷牙则只能减少牙垢12%,减少龈炎20—55%。Block 等报道对16日龄的金色田鼠用葡聚萄酶两天后,能完全地消除牙冠部的牙菌斑,牙龈部的牙菌斑也有显著地减少。诸多研究者都发现酶制剂临床应用的成效很有限,首先可能是由于酶或者是不存在于牙菌斑形成之际,或者是不能长期保留;而酶的作用比较缓慢,必须较长期的接触牙齿。其次,牙菌斑的组成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如葡聚糖酶对一匿藏着产生葡聚糖的细菌的个体有消散作用,而对另一个体其口腔细菌系主要由产生呋喃果聚糖者所组成的则无作用。

表面活化剂及天然产物的应用。有研究证明,表面活性剂具有抗龋及抗龈炎的作用,它在干扰菌斑形成时不破坏口腔菌群的生态平衡。临床上多采用离子型表面活化剂,比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etylpyridinium chloride,CPC),是单阳离子表面活化剂,能够抑制牙菌斑的活性,也可预防牙龈炎的发生。西吡氯胺、合克替啶、octenidine、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均可抑制菌斑的形成。天然产物对牙菌斑的控制方面,比如从绿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抑菌剂——茶多酚,可抑制

破坏牙周组织的胶原酶或活性。蜂胶是一种天然蜂产品,可作为抗菌剂、抗炎剂使用,对口腔生物膜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2.3其他方法

光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治疗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应用范围,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激光技术、光导技术、光信息处理技术、生物光化学技术和现代医学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指在适当波长的激光照射下光敏剂受到激发,和氧联合作用产生具有细胞毒性的活性氧。由于光动力疗法杀灭细菌不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且治疗具有选择性、易重复、毒副反应小等特点,很有希望成为口腔抗菌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另外一种方法是声动力疗法(sonodynamic therapy,SDT),主要是利用超声能穿透生物组织深部,激活能在肿瘤组织中富集并且可长时间储留的药物,协同效应杀伤肿瘤细胞。它可以弥补一些菌斑控制方法的不足,如抗生素的毒副反应及耐药菌株的产生以及大剂量和长时间使用易引起菌群失调等。声动力疗法在将开辟其除肿瘤治疗以外新的应用领域,成为菌斑控制的新替代疗法。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从牙齿表面去除后还会不断重新形成。因此,良好的菌斑控制计划应该是连续的、终生的、坚持每天彻底清除菌斑,才能预防龋病和牙周病的发生和复发。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非离子的杀菌剂,例如triclsan在牙膏中的使用,现在已生产出很多可用的商品,通过临床证明,对于口腔卫生和牙龈健康是非常有益的。减少牙菌斑的方式比较多,上述只是针对其中常用方式的讨论,牙菌斑的去除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更多资料查询可登陆:https://www.360docs.net/doc/5019306810.html,

参考文献

[1] 李若珍,毕良佳. 菌斑控制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10) .

[2] 张颖. 菌斑控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01) .

[3]陈宏,丁熙,王莹,S.LEE. 中草药牙膏对变形链球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06) .

[4]陈宏,张秀华. 中草药抑制口腔常见菌的实验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08,(17) .

[5]秦晓虹,徐琳. 正畸固定矫治器对牙龈指数和口腔卫生指数的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 2011,(04) .

[6]陆卉,刘红彦. 固定矫治器对正畸患者牙周状况影响的研究进展[J]. 口腔医学, 2009,(09) .

[7]魏洁,朱荷英. 固定矫治器对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临床研究[J]. 口腔医学, 2011,(03) .

[8]常秀明,邹朝晖,阴慧娟. 光动力疗法对牙菌斑生物膜内致龋菌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J]. 口腔医学研究, 2012,(04) .

[9]Yanli Qin,Xiuling Luan,Liangjia Bi,Guopei He,XueFeng Bai,Chuannong Zhou,Zhiguo Zhang. Toluidine blue-mediated photoinactivation of periodontal pathogens from supragingival plaques[J].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2008,23(1) .

[10]X. L. Luan,Y. L. Qin,L. J. Bi,C. Y. Hu,Z. G. Zhang,J. Lin,C. N. Zhou. Histological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of toluidine blue-mediated photosensitization to periodontal tissues in mice[J].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2009,24(2) .

[11] 赵英姿, 肖纯凌, 宫雁冰, 李菁华. 口腔白色念珠菌与龋病流行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 广东牙病防治, 2010,(09)

[12] 李文卿, 林家成, 卢佳璇, 赵玮. 重症婴幼儿龋及无龋儿童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的致龋性比较[J].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2011,(04)

[13]牛巧丽. 天然药物没食子预防龋病的动物实验研究[D]. 新疆医科大学, 2010 .

[14]J. Lin,L. J. Bi,Z. G. Zhang,Y. M. Fu,T. T. Dong. Toluidine blue-media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of oral wound infections in rats[J]. Lasers in Medical Science, 2010,25(2) .

[15]Li Feng,Carvalho R,Suh BI. Insufficient C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Irradiance and Short Irradiation Ti me .Den-tal Materials. 2009, 25 :283-289 .

[16]Patrick Obeid,Pierre Bercy. Loss of tooth substance during root planing with various periodontal instruments: an in vitro study[J]. Clinical Oral Investigations, 2005,9(2) .

[17]白雪雁. 定期预防性洁治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临床指标和龈下菌斑微生物的影响[D]. 青岛大学, 2011 .

[18]陆卉. 定量PCR检测正畸治疗前后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D]. 大连医科大学, 2008 .

[19]商娟. 固定矫治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及龈沟液量改变的临床调查[D]. 大连医科大学, 2009 .

[20]王家佳. 不同干预措施对青少年固定矫治患者口腔卫生维护的影响[D]. 遵义医学院, 2009 .

[21]姜松磊. 固定矫治对牙周微生态的影响[D]. 青岛大学, 2010 .

[22]杨丽. 定期预防性牙周洁治对固定正畸患者牙周健康状况和龈沟液中IL-17含量的影响[D]. 青岛大学, 2012 .

[23]许敏昭. 巴斯刷牙法去除牙菌斑的效果评价[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03) .

[24] 铁思久,梁景平. 龋病的微创治疗[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0,(04) .

[25]方会清, 吴补领, 沈卫, 赵红萍, 邓爱停. 老年人牙菌斑中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的基因型分析[J]. 华北国防医药, 2009,(03)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

1.牙菌斑的形成过程:(1)获得性薄膜的形成。彻底清洁牙面后,很快唾液中的一些成分 ------糖蛋白即吸附于牙面上,形成一层均匀无细胞的薄膜,这层膜即获得性膜。获得性膜主要来源于唾液,其主要成分包括白蛋白、溶菌酶、唾液淀粉酶、富脯蛋白、免疫球蛋白、粘液素等。获得性膜选择性地吸附于牙面上,与牙面粘附紧密,正常的刷牙措施不能将其除去。(2)细菌的粘附与聚集。获得性膜形成后,一些先锋菌如口腔链球菌、轻链球菌、血链球菌、戈登式链球菌等即借其表面的分子(粘结素)与获得性膜中的分子(受体)相互作用,粘附于牙面上。首先是G+轻链球菌、口腔链球菌和血链球菌的定植,2小时内,除上述链球菌外,放射菌属和奈瑟菌也发生定植。粘附后,先锋菌开始增殖,形成的微菌落先是在牙面上平铺生长,后由于位置受限而向外生长,与牙面垂直排列逐渐形成栅栏样结构。先锋菌作为进一步定植的底物,其他不同种属的细菌与其发生共聚集,参与共聚集的既有植物凝集素样结构,也有疏水及静电作用。继发定植菌包括G-具核梭杆菌、中间普式菌以及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1~3天)。已经定植的细菌继续生长,致使菌斑内氧化还原电势降低,而有利于厌氧菌的生长,Pg、弯曲菌属、啮蚀艾肯菌、Aa以及密螺旋体等定植并生长,形成稳定的极期菌落,即成熟的牙菌斑。(3)菌斑的成熟。此时的牙菌斑成分复杂,既有球菌,又有杆菌、纺锤菌、微丝及螺旋体,而且细菌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特殊的结构,即玉米穗样或试管刷样结构。在极期菌落中,细菌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如弯曲菌属产生的琥珀酸可供Pg利用,链球菌属和放线菌属产生的甲酸盐又可供弯曲菌属利用。梭杆菌属产生的硫胺可被螺旋体利用。此外,细菌还可共同作用降解寡糖,以完全利用碳水化合物。 2.细菌粘附的机理包括:(1)钙桥学说:以电荷间的静电引力为依据解释细菌和上皮表面 或牙表面之间的粘附现象。(2)脂磷壁酸---葡聚糖---GTF复合体学说:脂磷壁酸和葡聚糖可能是葡糖基转移酶的受体,这些受体将三者结合成复合体,在细菌粘附中起作用。 (3)识别系统学说:细菌的粘附具有高度特异性。比如变链菌与牙硬组织表面的亲和力最强,而唾液链球菌则多粘附于舌背部和粘膜上皮上。因此认为,在粘附中有复杂的识别系统存在。口腔细菌表面参与粘附的物质被称作粘结素,是一些蛋白样结构。这些物质与宿主组织表面的糖蛋白或糖脂的受体结合。 3.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种牢固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细菌性生物膜,不能被水 冲去或漱掉。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的主要因素。 4.口腔生态系的影响因素:口腔生态系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口腔中微生物的种类繁多, 此外,细菌呈特征性分布,不同生态系中细菌成分不同。这些细菌往往伴随终生,而且口腔中大多数细菌是口腔正常菌丛成员。口腔生态系受许多因素诸如年龄、饮食卫生习惯等的影响。此外,口腔生态环境还受脱离力、保护区等因素影响。其他影响因素包括理化因素:温度、PH、氧张力、营养因素、氧化还原电位。宿主因素:抗体、蛋白质(唾液和龈沟液)、机体状况、口腔卫生、营养源。细菌因素:细菌的粘附、细菌的相互作用。 5.口腔正常菌丛的类型:(1)固有菌丛:以高数量(>1%)存在于某个特殊部位,主要为 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如链球菌、放线菌、奈瑟菌等(2)增补菌丛:属常居菌、以低数量(1%)存在,环境改变时数量增加,成为固有菌,多为能起致病作用的常居菌,如乳酸杆菌、螺旋体、牙龈卟啉菌等(3)暂时菌丛:口腔过路菌,不具备与口腔环境抗争的机制,在牙菌斑中不表现出致病性。 6.主要的致龋微生物及其致龋机理: 致龋微生物:变链、乳杆菌、粘性放线菌 致龋机理:(1)黏附、聚集: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I/II)、脂磷壁酸、葡聚糖结合蛋白、GTF合成葡聚糖和变聚糖、FTF合成果聚糖,促进共聚集。内氏放线菌Ⅰ型菌毛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与治疗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 与治疗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龋病的产生因素及预防与治疗 陈俊宏 摘要: 目的:了解大学生龋齿发病情况,加强防龋治龋工作,改善学生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通过查阅近年调查资料等文献,按性别和城乡分组对其患龋率、龋均、龋失补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总的患龋率为 38.95%,其中男生为33.82%,女生为 43.28%;农村学生为 39.42%,城市学生为 38.61%。农村学生的龋失补构成比为龋 82.98%,失 3.02%,补 14.00%,城市学生则为龋 28.99%,失 1.03%,补 69.98%。结论:大学生患龋率与以往资料一致,女生患龋率高于男生,城乡患龋率无显着差异,这与城乡人们的饮食结构、保健意识的变化有关。城乡龋失补构成比有着显着差异,显示农村口腔医疗工作者缺乏、医疗设备短缺和群众口腔保健意识淡薄。 关键词:龋病;产生因素;预防与治疗 前言: 龋齿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最常见疾病之一,WHO已将此列入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位疾病。龋病是机体在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在细菌作用的参与下,牙体硬组织中的无机盐脱钙,有机质分解,造成牙体组织破坏、缺损的一种疾病,它是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龋患率在不同民族、年龄、性别之间有差异,我国一般平均患龋率在50%左右。对于本病如未及时治疗和修复,龋蚀继续发展,可引起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脓肿、并能并发颌周蜂窝织炎及颌骨髓炎,影响整个身体健康。所以,早期检查,早期治疗,不仅可以防治龋病的发

生,而且可以防止其它疾病的发生。为了解人们日常生活习惯与龋齿患病关系,我们通过抽查部分典型人群以及查阅调查报告类文献,进行以下科研报告。 1.人们对于龋齿认知 龋病,俗称虫牙,是以细菌为主导因素的牙体硬组织的进行性破坏性感染性疾病。龋齿是含糖类食物进入口腔后,在牙菌斑内经过致龋菌的作用产生酸,酸腐蚀牙釉质致其变软变色,逐渐发展为实物。龋齿造成的牙体缺损可引起疼痛,影响咀食效率,干扰儿童的消化吸收,导致儿童的营养缺乏,还可导致恒牙的釉质发育及异位萌出,造成颌面部发育异常,影响美观和正常发音。 龋病通过不断的进展可导致牙髓炎,根尖周炎,乳牙的早失,下沉,恒牙的萌出异常及错合畸形的发生,从而引起牙齿的疼痛,缺损,干扰咀嚼消化,进一步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颌面部的生长及心理健康。 2.龋齿形成的因素: 致龋菌 细菌是儿童龋齿发生的必要条件,口腔中的致龋菌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变形链球菌、放线菌属和乳杆菌产酸菌属为代表的产酸菌属,可分解糖类物质产生酸,导致牙齿无机质脱矿;一类是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代表的厌氧菌,可破坏有机质,使牙齿形成龋洞。在这些引起龋齿的菌类中,变形链球菌是最主要的原因菌。 饮食 儿童龋齿的发生与所吃的食物有很大关系,一方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矿物盐类、蛋白质、主要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如钙、铁、磷、氟等的摄人有利于牙齿的发育,增强牙齿的抗龋力。而另一方面,食物中的含糖类成分也会与口腔中的

牙菌斑的形成和根除方法

牙菌斑的形成和根除方法 摘要: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是引起牙周疾病的重要因子,控制菌斑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最主要方法。菌斑控制的方法很多,其中机械性控制和化学控制是临床上常用的控制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牙菌斑控制的方法越来越多,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近年来,光动力疗法及声动力疗法在口腔抗菌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牙菌斑的去除方法做一个简单综述。 关键词:牙菌斑;去除;方法 牙菌斑是口腔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牙周炎的始动因子,也是慢性牙龈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如果没有牙菌斑的这个微生态环境,龋病就不会发生。因此,菌斑控制是治疗和预防牙周病的必要措施,是牙周病基础治疗的重点,牙菌斑控制已经成为龋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本文参考诸多学者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实际牙菌斑的控制现状给出几种常见的牙菌斑的去除方法。 1.牙菌斑的形成 牙菌斑是一种细菌性生物膜,为基质包裹的互相粘附或粘附于牙面、牙间或修复体表面的软而未矿化的细菌性群体,不能被水冲洗掉。牙菌斑的早期菌群主要是口腔链球菌,Staat等人认为口腔链球菌是通过一个两步的吸附过程结合到牙釉质上的。Gobbons描述了来自于唾液的富含脯氨酸的酸性蛋白质可以刺激一些重要的口腔菌,吸附于牙釉面羟基磷灰石上,疏水性是细菌吸附于组织表面的一种重要的力,细菌凭借生物膜这种独特的结构,紧密黏附在一起生长,牙菌斑很难清除,是造成牙周组织破坏的必需因素。李若珍在《菌斑控制方法研究进展》中,对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给予了解释,他指出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首先是获得性薄膜的形成,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薄膜。 由于膳食、年龄、唾液流动、口腔卫生等因素的影响,牙周区域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其细菌组成也存在了很大差异。一般将牙菌斑根据龈上、龈下两部分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其中龈下菌斑与牙周组织的破坏关系比较密切,可分为附着性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两部分。张颖在《菌斑控制》中指出,当牙龈缘从健康状态发展成龈炎时,菌斑细菌就开始成比例的迁移,开始时无活动能力的革兰阳性需氧球菌、杆菌,到兼性厌氧菌,再到厌氧菌、有活动能力革兰

5分钟清除牙垢妙招 还你靓丽白牙

目录: 第一章:比洗牙更好教你5分钟彻底消灭牙垢 第二章:消灭牙垢小妙招 第三章:清除牙垢的4大偏方 第四章:预防牙垢的方法 编者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口整齐漂亮的白牙,但是有很多人都不能如愿,大多数人的牙齿都会出现牙垢、黄斑等等,这严重影响美观。那么怎么让牙齿变白呢?牙齿黄怎么办?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一些快速美白牙齿小妙招,大家赶快来看看学学吧。 比洗牙更好教你5分钟彻底消灭牙垢 有时候刷牙并不能真正的把牙齿变得很干净,牙齿泛黄或者是发黑也可能在生活交流中受到朋友的排斥,难以想象,如果自己的牙齿发黄或者是发黑,在朋友面前将是多么尴尬啊,下面介绍一种方法让你的牙齿美白起来,并且是彻底性的。 材料:草莓一颗,发酵粉1/2茶匙。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方法:将草莓碾成糊状,与发酵粉充分混合,用一个柔软的牙刷将混合物均匀涂在牙齿表面,5分钟后用牙膏将混合物刷掉,然后漱口。 去垢原理:草莓中含有的苹果酸可以作为一种收放剂。清除牙齿表面的污点。当于发酵粉混合时,它就成为一种天然的牙齿清洁剂,可以去除咖啡,红酒和可乐在牙齿表面留下的污渍。最牛的一句话就是,它可以“迅速而便宜地点亮你的微笑”吃草莓还可以减肥。

只是可能有草莓籽残留在牙齿缝隙中,不过可以用牙签去除。要提醒大家,不要过于频繁地使用这种方法,否则草莓中的苹果酸会损伤牙齿的珐琅质,每周一次比较合适。 烦恼吧,洗牙又酸又难受,很痛苦,还要有一笔开支,告诉你让牙齿快速变白的绝好方法,简单容易又省钱,包你满意。 消灭牙垢小妙招 1、家里的食醋(陈醋,白醋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是醋精)含在嘴里1分钟到3分钟,然后吐掉,刷牙。效果非常的好!但是就是牙齿会觉得非常的酸,麻(感觉会持续2分钟左右)不能连续,经常做,大约2个月左右做一次,就好了。否则对牙齿不利,是有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救急的方法(如出门约会前,发现牙齿好黄),还可以除口臭。

口腔内科学--龋病考试重点总结

口腔内科学--龋病 病因及发病过程 牙菌斑 饮食 宿主 其他 牙菌斑 龈上菌斑:G+为主(61.5%) 龈下菌斑:G-为主(52.5%) 是由细菌、细菌产物,以及来自宿主的成分构成的一层薄的、致密性膜状物,它是细菌生长的微生态环境。 平滑面菌斑:菌斑—牙界面、中间层、菌斑表层 窝沟菌斑:微生物和食物分子 不能被水冲去 牙菌斑—龋病发病最重要因素 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获得性膜 修复或保护釉质表面 为釉质提供有选择的渗透性 影响特异性口腔微生物对牙面的附着 作为菌斑微生物的底物和营养等 致龋细菌 特性(致龋机制): 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 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 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 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链球菌属 >>变异链球菌组:革兰染色阳性的兼性厌氧菌,产酸性和耐酸性强,以蔗糖为底物合成的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变异链球菌、表兄链球菌。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 >>轻链球菌:是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细菌。 乳杆菌属:致龋作用较弱,多涉及牙本质龋 不是导致龋病开始的原因,是龋病进展的结果

放线菌属:黏性放线菌促进变异链球菌定植于根面,对根面菌斑形成及根面龋的发生可能有重要的协同作用。 牙菌斑的物质代谢 蛋白质代谢 无机物代谢 牙菌斑的致龋性 摄糖 饮食因素——碳水化合物(糖) ·糖的种类:蔗糖致平滑面龋的能力最强,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能力最强。 ·致龋性排序如下:蔗糖>葡萄糖>麦芽糖>乳糖>果糖>山梨糖>木糖醇 ·食糖量与龋病发病的关系:正相关关系 ·进食频率:正相关关系 ·含糖食物的物理性状和摄入方式:精细的、黏稠的含糖食物致龋力大。(1:1与淀粉混合致龋性最强) 蔗糖致龋 ·葡聚糖转移酶(GTF) ·对蔗糖具有高度特异性 ·具有较宽的pH作用范围(5.2-7.0),与牙菌斑pH范围一致 ·有适宜营养物存在,微生物就能产生这种酶,不需要酶诱导剂 变异链球菌代谢蔗糖途径 ·将蔗糖转变为胞外多糖 ·进入细胞内部作为细胞来源,经糖酵解途径产生乳酸 ·通过转化酶的作用将蔗糖降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后,合成胞内多糖 饮食因素——氟 ·全身作用:在发育期,形成稳定的氟化磷酸钙晶体,增强釉质抗酸溶解性。 ·局部作用: √降低釉质羟基磷灰石的溶解性、改善晶体结构以及促进脱钙矿物质的再矿化; √对菌斑细菌中酶和致龋菌生长的抑制; √解除釉质表面蛋白质和(或)细菌的吸附、降低表面自由能。 宿主因素——唾液 ·唾液的分泌量(0.7-1.5L) ·成分的改变 ·缓冲能力的大小 ·抗菌系统的变化

牙菌斑和致龋细菌

牙菌斑和致龋细菌 牙菌斑: 是附着在牙齿表面未矿化的细菌沉积物的膜样物质,即牙表面的 生物膜。牙菌斑由细菌(菌斑容量的60%~70%)、基质和水组成。细 菌是牙菌斑微生物中的主体,基质主要由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 合物组成。其他成分包括细菌代谢生成的有机酸,来自唾液或龈沟液 的成分等。 牙菌斑的形成是复杂的动态过程,最初阶段是获得性膜的形成。 获得性膜是唾液的糖蛋白及其他一些成分选择性黏附在牙表面形成的 无细胞、均质状的生物膜。通过获得性膜使大量细菌黏附于牙面,首 先是球菌,以后是杆菌、丝状菌等。不同的菌种以不同的速率吸附至 获得性膜上。细菌选择性吸附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细菌表面成分中有与 获得性膜互补的受体。细菌牢固地附着于获得性膜之后,细菌与细菌 间进一步黏附可产生聚集,在局部可增至若十层,最后形成菌斑。从 获得性膜形成到一定量的细菌黏附和聚集在牙面,经过2天牙菌斑初步 成形。此时菌斑质地松散,其中以链球菌为主。2天以后菌斑内细菌数 迅速增多,除链球菌外,丝状菌和厌氧菌数增加,细菌密度增大,渗 透性降低,菌斑深处呈厌氧状态。位于深层的丝状菌垂直排列,呈栅 栏状结构,扩大细菌附着面积。一般认为5~7天菌斑成熟,细菌数量、种类都趋稳定。 牙菌斑的致龋作用与牙菌斑内致龋细菌的代谢活动紧密相关。各 种糖类(主要是蔗糖)在口腔内经水解成为单糖后,进入致龋细菌体内。由于菌斑内缺乏氧气,主要进行无氧酵解糖代谢,结果产生大量 乳酸及甲酸、乙酸、丁酸等。由于所产生的酸在致密的、凝胶状的菌

斑中不易扩散和清除,唾液的缓冲作用也难以发挥,酸的局部持续作用可以使pH下降至临界值以下,使釉质脱矿,形成龋损。除非通过口腔卫生措施将牙菌斑彻底清除,否则它将长期聚集于牙面并导致龋病和(或)牙周疾病。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口腔卫生差、牙菌斑指数高、变链菌数量大,龋病发病率也高。在治疗中,彻底清除菌斑就可以有效地预防龋病。因此,可以认为牙菌斑就是龋病发病的最重要的因素,没有牙菌斑就不会发生龋病。 致龋细菌: 致龋菌有不同于其他非致龋菌的一些特性,这也是致龋菌能够引发龋病的毒力因子,即致龋机制:①对牙面有较强的黏附力,易形成菌斑,在菌斑中发挥作用;②具有产酸性和耐酸性。致龋菌均能酵解碳水化合物产酸使牙齿脱矿,在酸性环境中也能保持生长繁殖和代谢的能力;③具有合成细胞内多糖与细胞外多糖的能力。致龋菌可产生糖基转移酶,以蔗糖为底物合成胞外多糖,主要是葡聚糖,它能加速菌斑的形成。致龋菌合成的胞内多糖在细菌缺乏碳水化合物时,可以降解,为细菌提供能量,加强致龋。 牙菌斑中的细菌与龋病发病密切相关。随着龋病的发生,牙菌斑内细菌比例可不断发生变化。在龋病发病期间变形链球菌、放线菌、乳杆菌和酵母菌数量增加时,而血链球菌和韦永菌数量减少。常见的致龋细菌包括链球菌属、乳杆菌属和放线菌属。 1)链球菌属:口腔中所有部位均能分离出链球菌,该菌群多数为G+兼性厌氧菌。常见的口腔链球菌均与龋病发病有一定的关系,分别简述如下。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

牙周病的知识科普 牙周病,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牙齿周围组织的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口腔疾病。随着人们对于口腔健康的重视,牙周病的发病率和对于它的认识也越来越高。本篇文章将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详细介绍牙周病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这一疾病提供一些帮助。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一种由于牙龈周围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口腔疾病的范畴。牙周病是牙齿脱落最常见的危害之一,主要是由于牙周菌斑不断沉积在牙齿上,形成牙石,导致牙周组织出现红肿、出血等情况。如果不及时治疗,牙周病还会导致牙周骨质流失和牙齿松动,最终形成牙齿松动和牙齿脱落等情况。牙周病会引起牙齿周围组织的破坏,严重的还会导致牙齿的脱落。牙周病的主要症状包括牙龈出血、牙龈疼痛、牙齿变色或松动、口腔异味等。如果长期忽略治疗,牙周病还会引起心脏病、中风等其他疾病。 牙周病的原因有哪些? 1. 细菌感染:细菌是牙周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口腔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它们会在牙齿表面形成牙菌斑。如果牙菌斑没有及时清理,细菌就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龈发炎和红肿。长期缺乏有效清洁,牙菌斑会进一步发展成为牙石,造成持续性的感染,引发牙周病。 2. 健康习惯不良: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是引起牙周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不规律的刷牙、不正确的刷牙姿势、不使用牙线牙间隙刷等工具清理牙缝,都会导致牙菌斑的聚积和发展。 3. 饮食习惯:高糖高酸饮食习惯会增加牙菌斑的形成和细菌的滋生,进而加重牙周病的发展。过量的糖分和酸性食物会破坏牙釉质,使牙齿表面更容易附着菌斑。

4. 遗传因素:牙周病也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些人天生牙龈组织就较脆弱,更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5. 口腔结构异常:牙齿排列不齐、牙齿拥挤、牙齿缺失等口腔结构异常也 会增加牙周病的发生风险。这些异常可以使清洁困难,容易滋生细菌和牙菌斑。 6. 生活习惯:吸烟和嗜酒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会影响血液循环,影响牙周组织的供血和营养,嗜酒会使牙龈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7. 其他疾病: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脏病、免疫力低下等也可能导致 牙周病发生和发展。 怎样治疗牙周病? 1.龈上洁治术:俗称洗牙,牙医会使用特殊的手动或超声波仪器, 将牙菌斑和牙石从牙齿表面和牙龈边缘彻底清除。接下来,牙 医会进行牙齿的抛光,以平滑牙齿表面并去除色素沉着。这有 助于减少牙菌斑的再附着,并让牙齿表面更光滑,不容易吸附 细菌和牙菌斑。龈上洁治术可以帮助减少牙龈炎症、出血和口 臭等牙周病症状的发生。 2.龈下刮治术和根面平整术:对于龈上洁治后仍有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探诊检查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并且有龈下结石时需要 进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即用比洁治器更为精细的龈下刮治 器械,去除附着于牙周袋根面上的龈下牙石和菌斑,并刮除受 到毒素污染的病变牙骨质,从而去除引起牙龈炎症的刺激物, 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根面,形成有利于牙 周组织愈合的条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难以截然分开,是清 除根面残留的菌斑牙石以及病变牙骨质,使根面平整光滑的一 个连续治疗过程。 3.益生菌治疗:最新的研究表明牙周病的发生是口腔内多种细菌 的菌群失调导致,在常规的牙周基础治疗上配合使用益生菌有 利于促进牙周病的治疗。益生菌对牙周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 用,可以改善口腔环境,防止细菌滋生,对于口腔中的厌氧菌 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同时促进消化,缓解疼痛,改变口腔中的 酸性环境,降低牙周致病菌的活性,抑制细菌生长。

常见口腔疾病及防治

关爱口腔,更关心你 11生物制药

2013.5 常见口腔疾病及防治 牙齿结构 常见口腔疾病 1、蛀牙(龋齿):最常见 2、牙龈炎---牙龈出血 3、口腔异味 4、牙痛 5、口腔溃疡 6、牙周病 一、蛀牙(龋齿:世界上第三种最主要的疾病, 仅次于冠心病和癌症) 主要形成原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是牙齿表面 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 每次进食后,特别是富含蔗糖的粘性食物,如蜂 密、糖果、饼干、面包等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 和食物中的糖分或淀粉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使牙釉质脱钙,久而久之,牙齿的牙釉质便会破坏,形成比较脆弱的小蛀斑,若继续恶化则会形成牙洞,即蛀牙。所以,蛀牙是从小蛀斑发展而来的,不是真的有蛀虫或什么其他虫子,而是牙齿被逐渐腐蚀的结果。蛀牙在严重情况下,会导致牙齿的坏死和脱落。由于龋病是一种慢性病,在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而一旦感觉牙痛或牙龈肿痛、流脓,则治疗就较为复杂、麻烦。因此每半年到专科医生处检查一次口腔健康状况是十分必要的。 龋齿的危害 1、影响咀嚼功能; 2、对恒牙发育的不良影响:乳牙深度龋坏时,可直接影响对应的恒牙牙胚的生长,造成换牙后萌出的恒牙龋病; 3、可引起全身感染性疾病:牙髓腔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网与全身的毛细血管网连接,牙髓感染后细菌可沿着其血管网向全身其他部位蔓延; 4、对脸部发育的不良影响:由于患牙侧不利于咀嚼,另一侧牙齿的过度咀嚼可引起该侧颌骨发育而对侧颌骨发育缓慢,造成脸型左右不对称; 5、影响美观和语音:牙齿与声带、舌一起构成人的发音系统,由于龋坏导致牙齿过早的缺失会影响正确的发音和说话,而且牙列的龋坏、缺失还影响美观。龋齿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龋齿的发病原因目前虽尚未完全明确,但初步确定龋齿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

牙菌斑的名词解释

牙菌斑的名词解释 牙菌斑,也称为牙斑,是口腔中一种常见且微生物密集的黏膜表面生物膜。牙菌斑主要由细菌和其产生的胶质物质组成,可以粘附在牙齿表面以及牙龈边缘等区域。它是口腔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如龋齿和牙周病。 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形成、发展和成熟。 形成阶段是指牙菌斑初次附着在牙齿表面的过程。当食物残渣或细菌进入口腔时,它们在口腔内形成混合物,被称为“食物膜”。这些食物膜对于细菌生长提供了一个有利的环境。 发展阶段是指细菌在食物膜中迅速繁殖和扩张的过程。牙菌斑的发展离不开细菌的黏附,常见的细菌有链球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主要通过产生胶质物质将自己黏附在牙齿表面,形成一个有序的生物膜。 成熟阶段是指细菌数量稳定,牙菌斑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在牙菌斑的成熟阶段,细菌形成了复杂的微生物群落。不同类型的细菌在这个群落中相互依存,形成细菌间的相互作用。 牙菌斑的存在给口腔带来一系列问题。首先,牙菌斑会产生多种酸性物质,这些物质腐蚀牙齿的表面,导致龋齿的产生。其次,牙菌斑会引发牙周病,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进而严重的话甚至会引发牙槽骨疾病。 因此,预防和控制牙菌斑的形成对于维护口腔健康至关重要。牙菌斑的控制主要包括机械控制和化学控制两个方面。 机械控制首先是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天刷牙两次,每次两分钟,使用正确的技巧和合适的牙刷。牙齿之间可以通过使用牙线、牙间刷等工具进行清洁。对于牙医有指导的患者,还可以通过定期的牙科洗牙来彻底清除牙菌斑。

化学控制是指使用抗菌药物或抗菌化学物质来抑制牙菌斑的生长。例如,漱口水、含氟牙膏和牙贴等都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此外,改善饮食习惯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减少含糖饮料和食物的摄入。 总的来说,了解牙菌斑的形成过程和危害,以及控制牙菌斑的方法,对于维护 口腔健康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可以减少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生,保持牙齿的健康与美观。

牙周病学简答题

牙周病学简答题 1. 什么是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累及牙齿周围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和牙周膜)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它是由细菌所致的,主要是由牙菌斑(即牙菌斑)和宿主的炎症反应引起的。 2. 牙周病的病因是什么? 牙周病的主要病因是牙菌斑,牙菌斑是一种由细菌、细菌 产物和宿主反应组成的软性沉积物。牙菌斑可以形成在牙齿表面和牙龈间隙,如果未及时清除,细菌会繁殖并导致炎症反应。 其他导致牙周病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吸烟、糖尿病、荷 尔蒙变化(如怀孕和更年期)以及某些药物的副作用。这些因素增加了牙周组织损伤和炎症的风险。 3. 牙周病的分类有哪些? 牙周病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牙龈炎和牙周炎。

•牙龈炎是牙周组织炎症的早期阶段,表现为牙龈的 发红、肿胀、出血和牙龈发痒等症状。 •牙周炎是牙周病的进一步发展,它引起了更严重的 组织破坏,包括牙龈撤退、牙周袋形成和牙槽骨的吸收等。 4. 牙周病的症状有哪些? 主要的牙周病症状包括: •牙龈发红、肿胀、出血 •牙周痛和牙齿松动 •口臭和口腔溃疡 •牙齿变长或牙龈撤退 •牙龈出现脓肿 不同的症状可能在不同的患者中表现出来,而且症状的严 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5.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治疗牙周病的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一般而言,牙周病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牙面清洁和护理:包括刷牙、使用牙线和牙间刷等工具,以去除牙菌斑和清洁牙齿表面。 •牙菌斑控制:通过定期洗牙和使用抗菌药物来控制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 •牙周外科手术:在牙周疾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牙周外科手术来修复和恢复牙周组织。 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到口腔医生进行牙周检查和治疗,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减少牙周病的发生。 6. 如何预防牙周病? 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在于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定期的牙周检查。 以下是一些预防牙周病的方法:

口腔微生物知识点

牙菌斑生物膜 掌握:牙菌斑的定义、牙菌斑的根本构造、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 了解:牙菌斑的分类、牙菌斑的组成、牙菌斑的物质代谢、牙菌斑的致病性牙菌斑(dental plaque):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并进展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及其代谢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产生破坏。 生物膜〔biofilm〕:各种细菌嵌于来自其自身和/或外界环境的胞外基质内,而在固相界面上结成的有着三维立体构造的微生态环境,牙菌斑就是一种经典的生物膜。 牙菌斑生物膜:牙菌斑生物膜是牙面上或牙周袋内的多种菌丛构成的生态系。细菌在内生长、发育和衰亡。其复杂的构造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嵌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生物膜的作用 ①节制细菌代谢活性和保护菌丛抵抗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不适合的条件中仍能存留。 ②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网络作用,摄取和收藏食物,控制基质成分的移动速度。 ③膜内高水平的巯基能中和氧基,保护菌细胞勉受氧化损伤。 ④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元素,保存一些细胞内遗漏出来的溶解物质〔如eDNA〕。 ⑤细菌耐药性

二、分类 〔一〕根据所在部位分类 龈缘为界: 龈上菌斑、龈下菌斑:附着菌斑,非附着菌斑。 1.龈上菌斑〔supragingival plaque〕 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这种菌斑的构造比拟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增多。 2.龈下菌斑(subgingival plaque) 位于龈缘以下,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附着龈下菌斑 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附着于牙根面,其构造、成分与龈上菌斑相似,细菌种类增多,主要为格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还可见少量格兰阴性短杆菌和螺旋体 非附着龈下菌斑 位于附着龈下菌斑的外表,为构造较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和袋内上皮接触,主要为格兰阴性厌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 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 生长环境:有氧、兼性厌氧;兼性、专性厌氧。 优势菌:G+需氧菌和兼性菌;G-厌氧菌和能动菌。 唾液清洁:+;-。 食物摩擦:+;-。 代谢底物:糖类;血清蛋白、氨基酸、糖。

牙周病的预防与口腔护理

牙周病的预防与口腔护理 牙周病是牙齿周围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通常由牙菌斑引起。如 果不及时预防和治疗,牙周病可能导致牙齿松动、牙龈退缩以及牙齿 脱落等严重后果。因此,正确的口腔护理对于预防和控制牙周病至关 重要。本文将介绍预防牙周病和正确的口腔护理方法。 一、防止牙菌斑的形成 牙菌斑是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防止牙菌斑的形成是预 防牙周病的关键。以下几种方法可帮助您有效清除牙菌斑: 1. 刷牙:每天至少两次,早晚各一次,每次刷牙应持续2-3分钟。 选择一支柔软的牙刷,用牙膏涂抹适量,轻柔地按照45度角刷洗牙齿 外侧、内侧和咀嚼面。 2. 使用牙线:刷牙无法清除的牙缝间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可以使 用牙线进行清洁。将牙线从牙缝间轻轻拉过,确保彻底清除。 3. 漱口:使用含氟漱口水可以有效杀灭口腔中的细菌,并保持口腔 清洁。每天使用一次,最好是在刷牙后使用。 二、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除了日常口腔护理,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也对预防牙周病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可参考的方法:

1. 合理饮食:减少糖分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蛋白质和 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坚果。合理的饮食可以增强牙齿和牙 龈的抵抗力。 2.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的摄入会导致牙齿变黄、牙龈出血等问题,容易引发牙周病。因此,尽量戒烟限酒,保持口腔的健康。 3. 定期口腔检查:定期到牙医处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牙 周病的早期问题。牙医会为您提供专业的口腔护理建议。 三、使用口腔清洁产品 除了正确的刷牙和使用牙线外,合适的口腔清洁产品也可以帮助我 们更好地预防牙周病。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产品: 1. 含氟牙膏:选择一种含氟牙膏,能够有效抑制牙菌斑的生长。每 次刷牙都使用适量的牙膏,能够增强牙齿的抗酸性和抵抗力。 2. 口腔冲洗剂:使用含氯己定的口腔冲洗剂,可以杀灭细菌并清洁 牙龈,促进口腔的健康。 3. 牙周刷:牙周刷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清洁牙龈边缘和牙齿外侧的 刷子。它有助于清除难以刷洗的牙菌斑,特别适用于有牙周病风险的 人群。 此外,口腔护理也要注重正确的刷牙技巧和频率。刷牙时要用力适中,避免过度刷洗导致牙齿和牙龈损伤。同时,每个人都应该养成定 期更换牙刷和牙刷头的习惯,以保持口腔清洁。

动物口腔病学中的常见口腔疾病与治疗方法

动物口腔病学中的常见口腔疾病与治疗方法动物口腔健康对于宠物和农场动物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不仅影响 着动物的营养吸收和饮食习惯,口腔疾病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炎症和疼痛,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本文将介绍动物口腔病学中的常见口腔疾 病以及常用的治疗方法。 一、龋齿病 龋齿病是动物口腔病学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通常由于食物残渣 在牙齿表面积累,与细菌结合形成牙菌斑而引发。如果不及时清理和 预防,牙菌斑会分解食物残渣,并释放出酸性物质,从而侵蚀牙釉质,形成龋洞。 治疗方法: 1. 牙齿清洁和护理:定期为动物进行牙齿清洁,可使用专门的宠物 牙刷和牙膏。此外,饲喂坚硬的食物、提供适当的咀嚼玩具也是预防 龋齿病的有效方法。 2. 牙结石清除:定期到兽医处进行牙结石的清除,以避免龋齿病的 进一步发展。 二、牙周病 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动物的牙龈和牙周组织。 当牙菌斑沉积在牙齿周围的牙龈上时,会引发炎症反应,并渗透到较 深的组织中,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和牙齿松动。

治疗方法: 1. 牙菌斑控制和牙齿清洁:定期清洁动物的牙齿,帮助去除牙菌斑,以预防牙周病的发生和进一步恶化。 2. 牙龈治疗和修复:兽医会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牙周治疗, 包括洗牙、根面平整术等。对于严重损坏的牙齿,可能需要进行牙齿 的拔除和修复。 三、口腔肿瘤 在动物中,口腔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并且在一些特定品种 的动物中更为常见。口腔肿瘤可以是良性的或恶性的,而恶性肿瘤可 能需要更加积极的治疗。 治疗方法: 1. 手术切除:对于良性口腔肿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来根除。对于 恶性肿瘤,手术切除通常是起始治疗的一部分。 2. 化疗和放疗:对于恶性口腔肿瘤,化疗和放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以阻止肿瘤的进一步扩散和复发。 四、创伤性损伤 动物的口腔损伤通常是由事故或意外引起的,例如摔倒、咬伤或其 他头部创伤。这些损伤可能导致口腔组织的创伤,甚至骨折。 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微生物学检测与治疗方法

牙周病的微生物学检测与治疗方法在牙周健康领域中,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微生物 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反应造成的,这些微生物通常存在于人类口腔环境中。本文将讨论牙周病的微生物学检测和治疗方法。 一、牙周病的微生物学检测方法 1. 细菌培养方法 细菌培养方法是目前用于牙周病微生物学检测的传统方法之一。它 涉及将患者的牙龈刮片或唾液样本接种到含有富集培养基的培养皿中,利用显微镜观察和鉴定诱导菌株的形态和生长特征。 2. 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是一种更为敏感和准确的牙周病微生物学检测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通过PCR,可以检测 出牙周病相关微生物的DNA或RNA,进一步确定其存在及数量。 3. 细菌荧光原位杂交(FISH) FISH是一种基于细菌16S rRNA的荧光探针技术。它可以直接在组 织切片或拭子刷样本中检测并定位牙周病相关细菌的存在。该方法的 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关于细菌存在位置和数量的信息。 二、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1. 牙周病的预防

预防是牙周病治疗中的关键。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漱口 和使用牙线等,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预防其进一步发展成为牙结石。同时,定期就诊牙医、定期洁牙和定期检查,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牙 周病非常重要。 2. 不同阶段牙周病的治疗方法 - 轻度牙周炎治疗:通过口腔卫生指导和教育,提供刷牙、漱口和 使用牙线等方法,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 重度牙周炎治疗:常规治疗包括机械性洁牙和根面平整术。通过 洁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减少牙周袋的深度。 - 牙周袋清理术:对于患有牙周袋的患者,常规洁牙无法清除牙周 袋内的细菌。牙周袋清理术可以通过机械性去除牙周袋内的菌斑和牙石,净化牙周袋。 3. 抗生素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抗生素可以用于牙周病的治疗。使用抗生素旨在消 除致病菌,减少炎症反应。但要注意的是,抗生素治疗应该由牙医经 过严密的检测和诊断后开具。 4. 牙周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牙周病患者,特别是患有牙周袋和骨质破坏的患者,牙 周手术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选择。手术包括骨组织再生、牙周组织 再生和牙周囊切除等。

犬猫牙科基础

犬猫牙科基础 犬和猫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宠物,它们的牙齿健康对它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牙科基础是了解和保护犬猫口腔健康的基础知识,下面将从牙齿的结构、常见的口腔问题以及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等方面为大家介绍。 一、牙齿结构 犬猫的牙齿结构与人类有所不同。犬猫的牙齿主要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后臼齿四类。门齿一般有6颗,用于切割食物;犬齿共有4颗,用于撕扯食物;前臼齿有8颗,用于咬碎食物;后臼齿有10颗,用于咀嚼食物。犬猫的牙齿均为乳牙和恒牙两套,乳牙在出生后逐渐脱落,恒牙则是成长后长出的牙齿。 二、常见口腔问题 1. 牙菌斑和牙石:牙菌斑是一种细菌聚集形成的黏膜,容易沉积在牙齿上,如果不及时清理,会形成牙石,导致口腔疾病。定期刷牙和定期洁牙可以有效预防和处理这个问题。 2. 牙周疾病:牙周疾病是犬猫口腔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牙龈炎和牙周炎。牙龈炎是指牙龈发炎,牙龈出血、肿胀是其主要症状;而牙周炎是指龈下组织也受到炎症侵袭,导致齿槽骨吸收,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定期检查和清洁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牙周

疾病。 3. 牙齿畸形:犬猫的牙齿畸形可能由于遗传、营养不良或外伤等原因引起。牙齿畸形可能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咬合不正常等问题。对于牙齿畸形的处理,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三、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 1. 定期刷牙:定期刷牙是保护犬猫口腔健康的最基本方法之一。选择适合宠物的专用牙刷和牙膏,每天坚持刷牙,可以有效清除牙菌斑和预防口腔疾病。 2. 定期洁牙:定期洁牙是指到兽医诊所进行专业的洁牙服务。兽医会使用特殊的工具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并进行口腔检查。定期洁牙可以保持口腔清洁,并及早发现和处理口腔问题。 3. 提供适当的食物:给予犬猫适当的食物有助于保护口腔健康。硬质食物可以刺激牙齿咀嚼,清洁牙齿表面;而过于软糯的食物容易粘附在牙齿上,增加口腔问题的发生。 4. 定期检查口腔:定期检查宠物的口腔是及早发现口腔问题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手段。定期检查可以包括观察牙齿、牙龈的变化以及听取宠物主人关于口腔问题的描述等。 总结起来,犬猫牙科基础是了解和保护犬猫口腔健康的基本知识。我们需要了解牙齿的结构、常见的口腔问题以及保护口腔健康的方

清除牙垢的十一种方法

清除牙垢的十一种方法 清除牙垢的十一种方法 牙垢对牙齿的危害随其沉积时间而增强,所以应该定期清除。牙垢的质地很软,可以用牙刷、牙膏等方法来有效清除。 1、餐后刷牙去牙垢 想要牙齿白皙无暇,就要做到在每次吃完饭后刷牙,因为饭后牙齿上都会有残留物,若是长时间不及时清理,很难清洁,一定要养成饭后刷牙的好习惯。 2、美白牙膏去牙垢 选择美白的牙膏,因为很多残留物并不是普通的牙膏可以清理的,美白牙膏含有温和的二氧化硅,可以温和的去除牙齿上沾染的污渍。 3、使用牙贴去牙垢 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家使用牙贴,牙贴能发挥美白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次使用完牙贴后的6个小时一定要刷一次牙。 4、双氧水擦拭去牙垢 牙齿双氧水可以消毒、清除氧化物,在家可以用毛巾沾取医用的双氧水来擦拭牙齿,要记得在做完成后刷牙漱口,把双氧水彻底冲洗干净。 5、小苏打去牙垢 还有一个小妙招就是,刷牙时在牙膏上加一点小苏打,坚持用3次后,会感觉牙齿明显变白,牙锈会自然脱落,这是最健康有效的方法,对牙的伤害较小。 6、漱口水去牙垢 漱口水中含有麝香草粉、薄荷醇、水杨酸等成分,能抑制牙菌斑的生成,坚固牙齿珐琅质。而且漱口水可湿润口腔黏膜,起到人工唾液作用,提高你的消化力!牙科专家建议漱口水的使用频率为每周2-3次,漱后30分钟尽量避免进食,这样才能让漱口水在口腔内充分发挥作用,使牙变白! 7、红糖刷牙去牙垢

先取适量红糖放进口中,含15分钟左右,使全口牙齿均浸泡在糖液中,再用较硬实的牙刷反复刷二三分钟,然后用淡盐水刷牙一二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1周可除。 8、食醋去牙垢 取食醋口含,在口腔鼓漱但不吐,口含二三分钟再吐出,再用牙刷刷洗,最后用温水漱口。或在刷牙时,在牙膏上滴两滴食醋刷牙,坚持一段即可清除牙垢。(此方法虽洁牙但却伤牙) 9、橘皮去牙垢 干净橘皮研成细末,每天刷牙时掺入牙音少许,不光可使牙齿洁白,满口清香,由于橘皮还有很强的防腐灭菌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效固齿。这个方法的要点诀窍就是要贵在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长期的坚持下去,你才会感觉到使用橘皮未来做牙音所给你牙齿带来美白的效果。 10、墨鱼骨粉去牙垢 将墨鱼骨研成细末用来刷牙,牙齿可由黄变白。这个方法主要是针对牙齿发酋的患者,因为墨鱼骨粉对于牙齿发酋的祛除效果是前面所提到的两个方法所补具备的。 11、牙线去牙垢 天天用牙刷并不能全能的清洁牙齿,在牙齿之间等不容易刷到的地方可以使用牙线。而且,牙线应该在晚上应用,以确保当天所有的食物残渣都被清除掉。选择具有美白功能的牙线,双重功效既能去除食物微粒又能清除牙齿刷不到的牙斑。 另外,吃饭时,要用双侧牙齿咀嚼。有的人习惯于用一边牙齿咀嚼,这样,不使用的一侧摩擦少,就容易沉积牙垢。如果在饭后经常吃些水果,或吃些生的蔬菜,例如黄瓜、脆萝卜等,利用果肉和瓜类等的摩擦作用,也有助于去掉食物残渣和牙垢。一旦牙垢形成,就要向牙科医生或者健康专家求助加以清除。 了解了清除牙垢的11种方法,那么你知道牙垢是如何形成的吗?下面的文章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牙垢形成的原因,爱牙护牙从现在开始。 牙垢是如何形成的

牙菌斑

牙菌斑 (dental plaque) 一、牙菌斑的定义(掌握)二、牙菌斑的分类(了解)三、牙菌斑的基本结构(掌握) 四、牙菌斑的组成(了解)五、牙菌斑的形成和发育(掌握六、牙菌斑的物质代谢(了解) 七、牙菌斑的致病性(了解) 一、定义 ● 20世纪60年代——存在于牙面或牙周袋内的一个细菌生态环境,细菌在其中生长、发育和衰亡,并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代谢活动,在一定条件下,细菌及其产物将会对牙齿和牙周组织产生破坏 生物膜(biofilm) ●指附着于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表面被细菌胞外大分子包裹的有组织的细菌群体。生物膜是细菌在物体表面形成的高度组织化的多细胞结构,同一菌株的生物膜细菌和浮游生长细菌具有不同的特性。 牙菌斑与生物膜 牙菌斑即是牙面上的生物膜,它能够容纳多种多样菌丛生存,其成层的结构和穿通其间的水道和气道,使它能包涵对氧不同敏感性的细菌,这些细菌嵌入在由多糖、蛋白质和矿物质组成的基质中,构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细菌在其中的代谢活动,影响着细菌与宿主之间或细菌菌属之间的动态平衡。 生物膜的作用 *节制细菌代谢活性和保护菌丛抵抗口腔苛刻环境,使细菌在不适合的条件中仍能存留。 *膜内的多聚物基质起约束网络作用,摄取和收藏食物,控制基质成分的移动速度。 *膜内高水平的巯基能中和氧基,保护菌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浓缩从环境中来的营养物质和其它元素,保留一些遗漏出来的溶解物质。 二、分类 (一)根据牙菌斑所在部位 1.龈上菌斑(supragingival plaque) 位于牙颈部龈缘以上牙面上的菌斑。包括窝沟菌斑、光滑面菌斑、邻面菌斑、颈缘菌斑。这种菌斑的结构比较完整,主要细菌是革兰阳性球菌、杆菌。随着菌斑成熟,革兰阴性球菌、杆菌和丝状菌的数量将增多。 2.龈下菌斑(subgingival plaque) 位于龈缘以下,分布在龈沟或牙周袋内,分为附着龈下菌斑和非附着龈下菌斑。 *附着龈下菌斑(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由龈上菌斑延伸到牙周袋内,附着于牙根面,其结构、成分与龈上菌斑相似,细菌种类增多,主要为格兰阳性球菌及杆菌、丝状菌,还可见少量格兰阴性短杆菌和螺旋体。 *非附着龈下菌斑(unattached subgingival plaque) 位于附着龈下菌斑的表面,为结构较松散的菌群,直接与龈沟上皮和袋内上皮接触,主要为格兰阴性厌氧菌,还包括许多能动菌和螺旋体。龈上龈下菌斑的主要特征。 特征\菌斑龈上菌斑龈下菌斑 生长环境有氧、兼性厌氧兼性、专性厌氧 优势菌 G+需氧菌和兼性菌 G-厌氧菌和能动菌 唾液清洁 + - 食物摩擦 + - 代谢底物糖类血清蛋白、氨基酸、糖 宿主防卫机制唾液Ig 血清Ig (二)致病作用 1. 致龋菌斑 与龋病发生有关的牙菌斑,多位于牙齿的咬合面、光滑面、邻面和颈缘。主要的致病产物是有机酸。致龋性菌斑的主要生物学特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