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关牛湾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标志

关牛湾金矿床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标志
侵 入 ,使 围岩 产 生 种 类 较 多 的热 液 蚀 变 ,对 金 的 活 化 及 成
的压 性 断 层 组 成 ,断 面 较 清 晰 ,倾 向 北 北 东 ,倾 角 4 5 。 ~
5 8 。 ,沿 断 层 有 几 米 ~ 十余 米 宽 的 挤 压 破 碎 带 ,断 层 上 盘 为
粉 砂 质 板 岩 、变 石 英 砂 岩 ,下 盘 为 闪 长 玢 岩 、 花 岗 岩 、 花 岗细 晶岩 及 夹 持 的 粉 砂 质 板 岩 ,据 地 表 出露 的 次 级 断 层 展 布 特 征 分 析 ,该 断 裂 为 上 盘 向北 西 斜 冲 、 下 盘 向 南 东 俯 冲 的压 扭 性 断 裂 Ⅲ ,该 断 裂 与 金 矿 化 关 系密 切 ,属 控 矿 构 造 。 另外 位 于 关 牛 湾 沟 之 南 侧 的断 裂 构 造 ,长 度 大 于 2 6 0 m,走 向北 西一 南 东 向 ,倾 向 北 东 ,倾 角 6 8 。 ,地 表 以 其 多 形 成 陡
松 柏 一 梨 坪 断裂 带 自西 向东 从 矿 区 中 间 横 穿 而 过 。关 牛 湾

带 的金 矿床 ( 点 ) 位 于 松 柏一 梨 坪 断 裂 带 的 南 侧 ,属 金
子 山 复 向 斜 的 北 翼 ,地 层 由 南 向 北 呈 由新 到 老 的 倒 转 单 斜
构 造 ,走 向呈 近 东 西 向 或 北 西 西 向 ,地 表 岩 层 多 倾 向 北 或
2 . 2 构 造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关 牛湾金矿床 位于 南秦 岭 陕甘 川 重点 成 矿 带 的中部 , 大 地 构 造 位 置 处 于 南 秦 岭 地 槽 印 支 褶 皱 带 、 龙 门 山 加 里 东 褶 皱 带 和 松 潘 一 甘 孜 褶 皱 带 三 者 交 汇 部 位 摩 天 岭 古 陆 北 缘 的 文县 一 康 县 大 断 裂 带 中 ,处 于 文 县 弧 形 构 造 的 近 弧 顶 部 位 ,受 多期 构 造 运 动 改 造 , 区域 内褶 皱 、 断 裂 构 造 发 育 。 关 牛 湾 、联 合 村 、新 关 、陶 家 湾 等 一 系列 金 矿 床 ( 点) 均 受 文 县 弧 形 构 造 控 制 ,该 构 造 主要 向北 倾 斜 ,倾 角 较 陡 , 向 深 部 倾 角 变 缓 ,断 面 不 规 整 ,呈 波 状 起 伏 ,其 次 级 断 裂 、 派 生 断 裂 极 为 发 育 ,形 成 了众 多 由脉 岩 组 成 的构 造 透 镜 体 ,

河南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嵩县牛头沟金矿区断裂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牛头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大章乡三人场村境内,南起上庄,北至松里沟,西到县界,东到花山花岗岩体的侵入界线,面积约13.5平方公里。

牛头沟矿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它处于秦岭东西构造带的北亚带与新华夏系的交接部位。

在区域构造中,它位于马超营东西向断裂北侧。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各种力学性质断裂发展演化与空间分布,构成了矿区基本构造格架,也控制了本区金矿化的形成与分布。

下面从断裂构造来阐述矿区构造及构造控矿规律。

1断裂构造特征区内断裂构造按展布方向可分为:北西西向断裂、南北向断裂、北西向断裂及北北东向断裂。

1.1北西西向断裂。

北西西向断裂是区内最大规模的一组构造。

其出露广泛,遍布全区,局部集中,成带出现,是构成矿区构造格架的主要成分。

此带既是重要构造蚀变带,也是岩浆活动带,断裂多期活动控制了伟晶岩脉、斑状安山岩脉、闪长岩脉的分布。

该组断裂走向60°-80°西,倾向南或北,倾角变化较大。

根据倾角大小不同,可划分出陡倾与缓倾两组北西西向断裂。

1.2南北向断裂。

南北向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共有两条。

一条是陈吴子沟断裂,其长2000余米,其中工程控制达1200余米;另一条是陈吴子沟断裂东侧的F25断裂,其北起南沟南端,向南延伸1200余米,区内出露长度仅600余米,陈吴子沟断裂与F25断裂间距约为800米。

1.3北西向断裂。

北西向断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东部,规模较大者有猪耳朵沟-下庄断裂,其中部在三人场被第四系覆盖,断裂全长1400米。

另外,东沟、阴寺沟各见一条,长400-500米,断裂宽度变化不大,除东沟所见北西向断裂充填石英斑岩脉宽近10米外,其它多小于1米,最宽处可达2-3米。

1.4北北东向断裂。

北北东向断裂在区内零星分布,规模较大断裂有两条,见于上庄-南沟间,其宽5-11米,长300米左右。

2矿区成矿构造体系的确立牛头沟矿区存在多种构造体系,但对于金矿化来说,必有一种或两种构造体系与成矿同时活动,并控制矿产的形成和分布,控制矿床、矿体的位置和形态,这种构造体系称为成矿构造体系。

某某地区金矿找矿探讨

某某地区金矿找矿探讨

某某地区金矿找矿探讨摘要:本文总结某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明确找矿方向。

了解地层、岩浆岩、构造的控矿性、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对指导本区金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矿成矿地质;找矿标志;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某某地区金矿成矿地质特征地质特征某某地区金矿床含矿热液是胶东群火山岩和原始变质变形岩体在重熔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分异作用使熔浆中的金进一步活化、运移、富集,并在有利的断裂构造部位成矿。

由于某某地区花岗岩体隐伏较深,因此高温气液从岩浆房到控矿构造的运移距离较长。

含矿气液在氧化环境条件下首先形成了黑钨矿、白钨矿、辉钼矿等高温热液矿物,运移过程中随着温度、压力逐渐降低而进入金的矿化阶段,并主要发生在主断裂下盘的次级张性断裂中。

这是因为nne、ne向主干断裂属压扭性质,不利于高温气液的充填。

故某某东部地区主断裂带中仅有少量矿质以交代形式形成金矿化,而无工业矿体形成。

某某西部地区构造活动强,西林陡崖断裂发育深度大,故能够导通深部含矿热液。

该区中生代中基性岩脉较发育,说明隐伏的花岗岩体深度较某某东部浅,所以当含矿热液沿着导矿构造向上运移时,如果主断裂下盘次级张性断裂不发育,即可在主干断裂带形成以交代作用为特征的“焦家式”金矿床。

总之,某某地区由于矿质来源深度较大,所以仅有部分深断裂可为矿液上升成矿提供有利条件,多数矿质则无法到达地表及浅部,这就构成了该区金矿点繁多,浅部却无大中型金矿床分布的空间格架。

但是,这并不排除该地区金矿点集中区的深部,即靠近重熔花岗岩体处,有赋存较大规模金矿床的可能。

如某某东部金成矿区(图1)。

它们产生于胶东群蓬介组,位于某某复背斜核部及其南侧,受一系列北北向东断裂制约,并赋存于其低序次的近南北向断裂中。

成矿区的矿石金属矿物共生次序及组合特征,自北而南呈规律性变化,形成4个东西向、大体等距分布的金矿化带。

每个矿化带中的矿床(点)在产状、形态、含矿率、矿化强度及矿石矿物组合特征等方面,均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胶东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模式浅析

胶东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模式浅析

胶东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构造控矿模式浅析戚静洁;柳志进;李钰欣;王建田;王春来【摘要】金山金矿位于胶东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中,属于热液交代蚀变岩型金矿床,严格受小庄-金山-大庄头韧性剪切带控制.该文在介绍研究区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将该矿床的构造-成矿作用期次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成矿前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成矿期韧—脆性变形阶段和成矿后脆—韧性变形阶段,每个阶段对矿脉的形成和分布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在主成矿期左形张剪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在断裂带不同部位分别形成不同类型矿脉(体),这种构造控矿模式是胶东地区中生代伸展构造背景的反映.【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6页(P19-23,34)【关键词】金山金矿床;地质特征;构造控矿;胶东地区【作者】戚静洁;柳志进;李钰欣;王建田;王春来【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七支队,山东烟台 26400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七支队,山东烟台 26400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七支队,山东烟台 26400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七支队,山东烟台 264004;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第七支队,山东烟台 264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胶东矿集区是华北东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和华北地幔热柱多级演化重大地质事件同期耦合作用的结果[1-2],金山金矿即位于该矿集区内的栖霞-蓬莱成矿带中(图1a)[3-5],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其毗邻的笏山-西陡崖金矿规模已达大型[6]。

该文试图从控矿地质条件分析入手,对该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获得该类金矿成矿机理方面的新认识①。

1 区域地质背景金山金矿位于胶北断隆、栖霞-马连庄凸起、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中南部。

古老的变质变形作用,新太古代栖霞序列TTG岩系形成及燕山期岩浆活动,近EW向和NE向韧--脆性断裂构造,构成了该区金矿的成矿地质背景。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甘肃陇南地区金矿床地质特征_控矿因素及找矿方向
陇南地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北板块、扬子板块与松 潘甘孜褶皱系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 见图 1) ,是南北向、东西向构造的交汇部位,为陕甘川金 成矿三角地带。自元古代以来,经历多次地质事件, 致使地壳变动变形强烈,伴之强烈的岩浆活动、复杂 的变质作用和成矿作用,从而在不同的演化阶段形成 不同类型的铅锌、铜、金、锑等矿产。
1—白关—党川褶皱带 2—洮河复向斜 3—白龙江复背斜 4—文县—康县复向斜 5—摩天岭复背斜 6—侵入岩 7—构造单元分界线 8—金矿床( 点) 9—县区
图 2 陇南地区金矿床分布图
岩组合,矿体受次一级断裂及岩性的控制,矿体长一般
100 ~ 1 000 m,宽 1 ~ 8 m( 低品位的矿体厚度可达 20 多 m) ,金平均品位 3 × 10 -6 左右( 一般为 2 × 10 -6 ~ 5 × 10 - 6 ) ,金属矿物主要为金银系列矿物—毒砂—黄铁
3 金矿床类型及地质特征
陇南地区金矿床类型主要有微细浸染型、破碎蚀
变岩型、石英脉型( 见表 1) 。
3. 1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
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主要分布在陇南地区的北部,
处于中秦岭成矿带中,以李坝、金山金矿床为典型代
表。矿床发育于礼县—高桥断裂的旁侧,产出于中泥
盆统西汉水组、舒家坝组,岩性为一套碎屑岩—碳酸盐
南部成矿带,含金地层为中下元古界一套变质基 性—中基性火山岩( 绿片岩) 及变砂岩、变砾岩、千枚 岩、变凝灰质砂岩。地层含金丰度较高,上部碎屑岩 含金 1 × 10 - 9 ~ 11 × 10 - 9 ,下部碎屑岩含金大于 6 × 10 - 9 ,中部火山岩含金 12 × 10 - 9 ~ 41 × 10 - 9 ,细碧岩 含金 162. 5 × 10 - 9 ,含铁白云岩高达 660 × 10 - 9 ,碧口 群地层金元素的高含量为变质热液型金矿体的形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孙晓飞,刘扩龙,季 春(陕西地矿区研院有限公司,陕西 咸阳 712000)摘 要:如今,国内在金矿地质工作体系中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开发金矿的过程中,矿床的数量以及资源的储备量等都取得了突破式的进展。

国内的地产丰富,矿产资源储备量相对较大,金矿床自身的地质状况相对复杂,同时矿床类型较多,甚至在一个区域当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矿床,但是可能在同一区域的金矿集中区域内只存在一种主要的矿物类型。

为了提升金矿开发工作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形成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对矿床成因展开深入探讨。

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2-0085-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gold depositsSUN Xiao-fei, LIU Kuo-long, JI Chun(Shaanxi Geology and Mineral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Xianyang 712000,China)Abstract: Nowadays, the domestic investment in the geological work system of gold mine is increas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gold mine, the number of deposits and the reserves of resources have made breakthrough progress. China is rich in real estate, the reserves of mineral resources are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gold deposits are relatively complex.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deposits, and even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deposits in a region. However, there may be only one major mineral type in the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of the same reg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ld mine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discuss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Keywor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sis目前国内的金矿区域内都存在着影响矿体形成的比较关键的区域性断裂构造带,含有金矿的建造地层经过长期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基性火山岩系、元古界含金浅变质岩系等,为了提升金矿资源开发的有效性,需要对金矿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成因进行分析,这也是提升资源开发与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金矿田地质找矿规律与方向研究

金矿田地质找矿规律与方向研究

金矿田地质找矿规律与方向研究作者:马晓峰路小慧高霞来源:《地球》2013年第07期[摘要]文章以某金矿田实际情况为例,在对该金矿田基本地质找矿规律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该金矿田所对应的地质找矿方向以及找矿潜力进行了深入说明,指出了该金矿田在深部区域、以及矿区外围所具有的良好找矿潜力,此问题值得引起各方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以达到提高金矿田找矿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金矿田地质找矿规律找矿方向分析[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7-62-11金矿田地质找矿规律分析整个金矿矿田金矿床大多分布于太华群下亚群区域,太华群中亚群区域,其中,太华群下亚群区域为最主要的金矿天含矿层位置。

综合对该金矿田基本地质资料的分析与研究,可进一步总结归纳得出该金矿田地质构造特征相对于金矿床分布的控制规律。

具体来说,该金矿天成矿区域内,断裂构造带的规模大小是影响金矿天天成矿规模的最关键性因素。

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对于控矿构造规模较大的区域而言,其形成中等及较大规模金矿的机率也就相应较大。

反过来说,对于对于控矿构造规模较小的区域而言,其形成中等及较大规模金矿的机率也就相应较小。

与此同时,结合对现场探测数据的分析发现:该金矿田作业区域内矿床所对应的探明金矿储量与控矿构造带的规模大小呈现出正比例相反的关系。

金矿床的形成规模是大或者是小,需要通过衡量构造带长度是否大于1000.0m决定。

与此同时,结合该金矿田所对应的区域性地质特征来看,除在地层、以及地质构造方面存在显著特点以外,金矿床、矿床内部所分布文峪花岗岩组分、含金石英脉组分、华山花岗岩成分同样在空间分布方面表现出了极为突出的特点。

其中,文峪花岗岩组分与金石英脉组分之间的分布情况明显相似。

同时,岩体与密集区之间的距离较短,在金矿成矿方面有着突出的潜力。

2金矿田地质找矿方向分析结合对上文有关该金矿天成矿规律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找矿过程当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找矿区域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部区域的找矿潜力;(2)矿区外围的找矿潜力。

2023年矿业权评估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考前押题二

2023年矿业权评估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考前押题二

2023年全国矿业权评估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押题二矿业权评估地质与矿业工程基础1.在矿产数查中,二绝方向延伸较大,另一维方向延伸较小的矿体格为( ).A 等轴状矿体B 板状矿体C 柱状矿体D浸染状矿体正确答案:B2.地中分布最广的矿物是( ).A石英B 斜长石C辉石D年长石正确答案;B3.选择典型水的一个原则是对工程安全“不利”,所谓的“不利“是指( )。

A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前B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靠后C 典型洪水峰型集中,主峰居中D典型洪水历时长,洪量较大正确答案:B4.盐丘型油气聚集带屋于( )A构造类油气聚集带B 复合类油气聚集带C制穿型油气聚集带D地层步油气聚年带正确答案:A5.下面采矿方法中属于一步骚回采的采矿方法是( )A 浅孔留矿法B 分段量岩阶段矿房法C 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法D 下向分层充填采矿法正确答案:D6.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排放的碳总量与吸收的碳总量相互抵消,实现碳零排放”,下列有关碳循环、碳中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人都在参与碳德环,碳循环中的“犹”是指碳单质B 开发可国生能源,降低化石燃料的需求量,以控制二年化碳排放量C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以控D碳中和能有效维持联循环的相对稳定,控制日趋严重的温室效应正确答案:A7.用重叠刻情法试验请定刻情法断面理想规格如下图所示,若各种规格的样品分析的品位相差不大,则( )规格作为标准,选取( )规格作为理想的取样规传。

A 以规格①作为标准,选取规格①+②+③+④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B 以规格①+②作为标准,选取规格①+②+③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C以规格①+②+③作为标准,选取规格①+②+③+④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D 以规格①+②+③+④作为标准,选取规相①作为理想的取样规格正确答案:D8我国冶合地下矿山当前主要采用的开拓方法为( )A竖并开拓法B 斜并开拓法C平峒开拓法D主巷开拓法正确答室:A9.下列哪种矿物不能在花岗岩中出现?( )A黑云母B 石英C钾长石D 钙长石正确答客:D10.油田开发原则就是编制油田开发方案时,依据国家和企业对石油的需求,针对油田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 )。

辽东五龙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及找矿方向确定

辽东五龙金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及找矿方向确定

部岩浆和流体上移 ,加之构造 的热助熔 作用 ,使成矿 物质进一步富集。燕 山中期 ( 2 M )在区域大型左形 12 a
平 移走 滑 背 景 下 ,形 成 左 形 平 移 南 北 向 断裂 和 右 形 平 移 北 西 向断 裂 ,为 成 矿 提 供 了 空 间 。 富含 金 等成 矿 物 质 的 高温 热 液 沿 断 裂 上 移 , 由于 地 表 渗 流 水 的加 入 , 温 度 、压 力 骤 降 ,p 值 、F 发 生变 化 ,金 等 成矿 物 H 0等
●棚 雠 抖 t ” ■哪 ¨ ★r ● , ■ HH睫
tH坤 ■ ● _ ” t懈 ■ 憎■ ^ ● … ● ■ 嘲 ’
∞ ■ ■ 十■¨ ¨旺●● ■
2 ,● 帽
' * ● ■ 眦 N mr ■^■■
^ |
r ^ ●
” ■ #

・0曲

・ 置 静・
I I

l |
斑 岩 脉 控 制 , 细 粒 闪 长 岩 分 布 在 花 岗 斑 岩 两 侧 ,金 矿 体 与 细 粒 闪 长 岩 共 生 。 矿 体 向 南 西 侧 伏 ,侧 伏 角 4 。 ~6 。之 间 ;矿 体 浅 部 距 离 花 岗斑 岩 较 远 , 深 部 0 0 距 离 花 岗斑 岩 较 近 ,甚 至 直 接 在 花 岗斑 岩 中成 矿 ( 如 4 3 3 —3 ) 。( 矿 带 中 心发 育 有 I 岗斑 岩 脉 , — 、 2 脉 1 ) 花
对 单 一 ,矿 脉 的 空 间 产 出 与 展 布 主 要 受 近 南 北 向 、北 西 向 断裂 构 造 控 制 。 研 究 表 明 ,矿 区 范 围 内断 裂 构 造 控矿 特 征及 其 规律 主 要 体现 在 下述 几个 方 面 :

青海滩间山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青海滩间山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4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青海滩间山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祁贞明(青海省第一地质勘查院,青海 海东 810600)摘 要:滩间山金矿床地处我国柴达木盆地北缘,形成于中元古界蓟县系万洞沟群碳质糜棱片岩和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内部。

成矿与盆地北部地壳构造、地质活动有着较大关系,成矿原因较为复杂。

该矿床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热变质作用下与绿片岩相韧性剪切带的退化演化同步,并经历了脆韧性、脆性剪切变形等成矿阶段,其成矿形态受到华力西晚期侵入岩的影响。

关键词:成矿规律;找矿方向;滩间山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19)02-0040-2收稿日期:2019-02作者简介:祁贞明,女,生于1985年,汉族,青海海东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找矿与勘查。

滩间山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我国柴达木盆地北部地区,和剪切带变形同步,并经历了韧性至脆性剪切变形等主要阶段,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构造蚀变型岩金矿。

1 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区地处柴达木盆地北部,中元古界万洞沟群和上奥陶统滩间山群相交的北部地区韧性剪切带中,滩间山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略图如图1所示。

下元古界达肯大阪群主要由闪角岩相变质岩构成,以富镁碳酸盐、变质炭泥质岩为构造主体,这当中炭泥质含有大量的金、砷等成矿元素,是金矿的主要成矿物质来源。

晚奥陶世区域地壳在经受了巨大震荡后,产生了大量的内裂谷,深度可在5000m 以上,并沉积了大量的火山岩、碳酸盐岩、碎屑岩等[1]。

同时由于加里东末期裂谷闭合造山以及万洞沟群相交接地带相接触、挤压,造成韧性剪切带剧烈运动的情况,大量堆积在矿区含金炭质岩的岩石上,从而导致金矿床矿化富集。

而华力西期地壳同时也经受了一次较小规模的开合演化,造成华力西期侵入岩岩浆活动不断加剧,促进了该地区金矿床的产生。

图1 滩间山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略图2 矿区地质概况2.1 控矿剪切带本区内西北向分布的韧性剪切带宽度大约为1000m 左右,并叠加于炭泥质岩上,几乎覆盖了本区已经被勘测到的全部矿体。

洛宁南部金矿田成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

洛宁南部金矿田成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方向探讨
附近 , 刘秀沟的V号含金破 碎带有可能与金洞沟断裂交
5 . 2 构 造 标 志
本区金矿床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 赋存于断裂构 造及其蚀变带 内, 断裂构造 既是成矿热液 的运 移通道 ,
也是控矿 和容矿 场所 。走 向上 , 矿体往 往赋存 于断 裂 构造转折膨大部位 , N N E向较 N N W 向更容易 成矿 ; 矿 体 在倾 向上赋存也 存在一定 规律 , 一般在产 状较 陡的
扭性多期活动特点 , 是 岩浆分异 的含金成矿流体 运
移 的通 道 。
( 2 ) 构 造带 的 主 断 裂 面 有 明 显 断 层 泥 , 带 内有 构 造 角砾 岩 , 构 造带 上 、 下盘 具有 宽厚 的碎 裂 岩一蚀 变带 , 蚀变宽度可达 5 0~3 0 0 m。位 于 该 断 裂 带 上 的上宫 、 干 树 凹和康 山金 矿 均 严 格 受 构 造蚀 变 带 控
1 9 8 8 .
于7 0 0 m。断裂 带具有 具 张 扭 性一 压 扭性 一 张扭 性
多期 构造 活 动特 点 , 是 岩 浆 分 异 的 含金 成 矿 流 体 运
移 的通 道和 赋存 场所 。
[ 7 ]张忠惠 , 章丙辰 , 陈振 禄 , 等. 河 南省嵩 县范疙瘩 金矿 勘 探地质报告 [ R] .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队 , 1 9 9 4 ( 1 2 ) .
5 找矿 方向
5 . 1 地 层 标 志
区 内金 矿 床 赋存 于 熊 耳群 鸡 蛋 坪组 中 , 岩性 以 安 山岩类 、 英安岩类 与流纹岩类为 主, 对 成 矿 最 有 利 。 因此 地层 往往 成为 最直接 的 找矿标 志 。
4 . 1 外 围找 矿 工 作 重 点

湖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湖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湖南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金矿是湖南地区重要的矿种,该地区有着巨大的找矿潜力。

为了满足国内外对黄金的消费需求,现阶段研究湖南地区的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先对湖南金矿的类型以及控矿因素进行探讨,并结合湖南张家洞矿区对金矿床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方向等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黄金对我国医疗事业、电子产业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水平的不断改善,关于珠宝、黄金等奢侈品的消费欲望不断提升。

同时,黄金储量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

所以,加强黄金矿产资源储量、产量的分析,对提升黄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1.概述1.1湖南地区金矿类型的分析金矿类型划分,是金矿床研究工作中的重要程序和环节。

因为不同地区金矿床有着不同的形成原因,因此关于金矿床的划分,也有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采用的划分理论和依据也是不同的。

在我国湖南地区,主要存在六种类型的金矿床:第一,是含金石英脉型的金矿床和蚀变破碎带型的金矿床;第二,是微细浸润型金矿床和矽卡岩型金矿床;第三,是风化淋滤型金矿床和冲击型金矿床。

如图1所示。

图1湖南金矿床分布图1.2金矿资源勘查利用现状研究随着金矿开采力度的不断提升以及采矿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金矿企业都加强了基础地质方面的投入,特别是关于金矿资源的普查、勘探,相关的费用投入不断扩大。

同时,因为地质条件以及个人因素的影响,金矿勘查、检测时间较长。

相较于我国其他省份、地区,湖南地区的金矿地质勘查工作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勘查理念、勘查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从而导致湖南金矿勘查周期相对较长的情况。

随着技术、理念的不断更新发展,湖南金矿勘查效率不断提升。

到2017年年底,湖南地区已经勘查到的矿物类型共有97种,其中有十个大型金矿和十个中型金矿。

同时,已经勘查到的全省黄金储量超过了五百吨,并以岩金矿为主,主要为含石英脉型的金矿床和蚀变破碎带型的金矿床。

浅析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浅析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浅析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发布时间:2021-04-13T10:13:35.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作者:黄天梁[导读] 摘要:人类对金的利用历史已有6000多年(R.W.博伊尔,1979)。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省威海市 264209摘要:人类对金的利用历史已有6000多年(R.W.博伊尔,1979)。

目前,黄金仍是国际货币结算手段和货币信用基础,并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医疗、化工设备、宇航和国防尖端工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金首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但是,目前我国黄金资源长期开采,探明资源量日渐枯竭,为此了解和掌握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形成规律,对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简单阐述了我国金矿床的主要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希望能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1前言黄金是国际贸易的硬通货,黄金储备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黄金广泛用于工业、国防及尖端领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消耗进一步加剧。

2019年,我国黄金产量500.4t,其中矿山产量380.2t,与2018年相比下降2.6%;我国黄金消费1002.8t,与2018年相比上涨了12.9%。

虽然我国金矿开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产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消耗。

因此,研究我国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2 我国主要金矿类型2.1 绿岩带型绿岩带是蚀变或变质的基性火成岩带,通常指前寒武纪地盾中呈条带状分布的变质基性岩地区,主要岩石类型有细碧岩、玄武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等,因变质作用生成的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矿物促使岩石普遍具有暗绿色。

绿岩带型金矿床以角闪岩和辉石岩为主,由火山喷发类型矿物形成,导致岩石化侵入,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

此外,金矿床中含大量云母和石英基绿色脆性席状岩,其分布相对突出。

其中吉林夹皮沟金矿和河北迁西金厂峪石英脉型金矿床为本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

江西金山金矿田门前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江西金山金矿田门前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XⅢ Guo i ZHAO -z . Zho -q a g ng i n
(a gintueo o fr u— t elg n nrl eore, nh n 30 1C ia J nx Is tt f ner smea G ooyadMiea R sucsNaca g3 0 0 ,hn ) i i N o l
江西金山金矿 田门前山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谢 国 子 , 赵 忠 强
( 西 有 色 地 质 矿 产勘 查 开 发 院 , 昌 30 0 ) 江 南 30 1

要: 门前 山金矿床 位 于 江西省金 山超 大型金矿 田北 西缘 , 矿 田 内继金 山、 是 西蒋 、 坞 、 林 西等 石 朱
关键 词 : 深边部 找矿 ; 性 剪切 ; 变分带 ; 韧 蚀 成矿特 征 ; 山金矿 田; 矿 方向 金 找 中 图分类 号 : D l P 1 .1 T 1 ; 6 85 文献标 志码 : A
G e l gc f a ur sa d pr s c i r c i n o e i ns n g l e o i o o i e t e n o pe tng die to fM nq a ha o d d p st
“ 火山沉积一 区域 变质一 力 变质一 动 韧性 剪切 带控 矿 容矿一 改造 叠加 ” 的综合 成矿 模 式. 论 述 了 门前 文章
山金 矿 床 的成 矿 地 质 背景 、 石 类 型及 组 构 、 矿 矿体 特 征 、 围岩蚀 变特征 及 控 矿 韧性 剪 切 带等 地质 特
征 , 而提 出 了进 一 步 找 矿 的 方 向 . 进
q a z y t,i n erc e c l o e - od (o y” wt t t i o k— l r i gl mi rl a o u r ,pr e r P t h mi Z n G l b d) i e o c c a ea o t i o o a h c n r t t n- o d n a zt n e i i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前寒武纪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胶东西北部金的高背景地球化学异常区;燕山中期复杂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的含矿热液沿焦家主干断裂由深部向上运移,并经侯家断裂向××断裂运移,充填交代于低压扩容的北西向成矿带中,形成了××破碎带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3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3.1找矿预测准则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可得知地质找矿工作应着眼于如下准则:断裂控矿构造:控矿构造产状变化部位、主断裂与分支断裂组成锐角交汇区和北东向断裂与北西向断裂交汇的锐角区是成矿有利区。

岩体接触带:两种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和花岗岩与胶东群的内接触带是找矿远景区。

围岩蚀变:红化蚀变岩、黄铁绢英岩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是该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找矿矿物学:与金相关性较强的黄铁矿具有指导找矿的标型意义。

颜色深、粒度较小、晶形不完整、晶面不洁有“污渍”的黄铁矿含金高;富硫亏铁富含金;热电系数高、热电场为P 型有利于矿的形成。

地球化学:矿区指示元素的组份分带和浓度分带明显,有一定规律性。

Hg 为前缘指示元素,浓集中心偏矿体头部;As,Sb,Mo 为矿中偏上的指示元素;Bi 为矿中偏下的指示元素;W,Ni,Co 为矿下指示元素。

地球物理:矿区含矿岩石的地球物理模式为“三低一高”,即重力低、磁力低、电阻低、极化率高。

3.2深部找矿方向矿床内已知的1,2,3 号矿体规模小、变化大。

据矿物学、地球化学和矿床学的研究结果,1,2 号矿体在垂向上进一步扩大储量的可能性很小;3 号矿体在7 线以西与Au 呈正相关的As,Sb,Mo 浓集中心的深度逐渐变深,因此3 号矿体北西端(7 线~11 线)的深部是找矿的有利地段。

在××矿体的勘探过程中,部分工程揭露到了侯家断裂控制的7,8 号矿体,在-240 m~-246 m 见矿,平均品位w(Au)9.16×10-6,根据黄铁矿热电性数值来看矿体只处于中。

安徽祁门-歙县铜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安徽祁门-歙县铜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

安徽祁门~歙县铜金矿控矿条件及找矿方向张 国 斌1(华东冶金地勘局屯溪地质调查所安徽 黄山 245000)摘要:文中概述了安徽祁门~歙县铜金矿(床)地质特征,着重分析地层、构造、岩浆岩和大气降水与成矿的关 系,提出了大气降水热液铜金矿(床)成矿模式和构造—岩浆带上寻找铜金矿床的观点。

关键词:铜金矿床 大气降水热液 成矿模式 构造—岩浆带 找矿方向0引言 祁门~歙县地区位于环太平洋内生金属成矿带西部外带,在中国东部它介于扬子中下游铁铜成矿区与南岭钨锡成矿区之间的过渡地带。

50 年代末为寻找铁铜资源及 80 年代以找金为目的,冶金、有 色、地矿及高等院校等先后在本区不同地段开展了相应的矿产调查、评价勘探和成矿地质条件研究等 项工作,对矿床成因、物质资源及成矿远景提出了不同看法。

祁门~歙县铜金矿产赋矿围岩,以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分布,赋矿层主要为火山—碎屑岩系、浅 变质岩系和碳酸盐岩类岩石。

成矿受构造—岩浆带控制明显, 且与碱性和中酸性岩浆侵入体关系密切。

文章综合前人和自己对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研究成果,应用现代成矿理论,建立大气降水热液成矿模 式,并提出一些新的认识和设想。

1 地质概况 祁门~歙县地区地处安徽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东段。

区内除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地层未出 露外, 其余各时代地层均有发育。

中上元古界的上溪群、 历口群和震旦系地层约占研究区面积的 80%, 褶皱断裂构造发育。

皖浙赣深断裂呈北东向切穿怀玉山台拱东部。

东西向和北东向两套大型构造—岩 浆带彼此交叉、联合形成本区的菱块形格局,控制着一系列基性、超基性和中酸性岩浆的侵入,形成 若干成矿集中区。

东亭铜矿、小贺~古汊富硫化物金矿点(区) 、逍遥铜矿、里广山锑矿伴生金矿均在 区内。

1.1 岩浆岩侵入特点 祁门~歙县地区岩浆活动频繁,出露面积 2031 平方公里。

在岩性上除少数几处基性、超基性岩 浆外,本区主要发育中酸性及碱性花岗岩体,呈岩基、岩床、小岩株、岩枝和岩脉产出。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

湖南益阳金银山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熊阜松;邵拥军【摘要】金银山金矿床属益阳南郊金矿田中的一个新发现的矿床。

矿床受构造控制明显,以含金破碎带型金矿体和破碎带中石英脉型金矿体形式产出。

矿床成因初步归纳为深源-浅成-构导-渗流-叠加成矿。

矿体有向南西侧伏现象,矿区南部是今后找矿重点地区。

%Jinyinshan Au deposit is a newly discovered deposit in Nanjiao gold ore field in Yiyang.The deposit is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e,and occurs in the form of gold-bearing fracture zone type gold ore-bodies and quartz vein type orebodies in fracture zone.It is initially concluded that the genesis of the deposit is deep source-supergene-tectonic mineralization-filtration-superimposed mineralization.The orebodies are pitching towards southwest,thus it appears that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mining area is the key target area of prospecting in the future.【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5(000)005【总页数】4页(P644-647)【关键词】金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金银山;湖南【作者】熊阜松;邵拥军【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七队,湖南衡阳 421001;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金银山金矿大地构造定位于湖南深部构造常德幔隆区西侧常德-安仁转换断裂构造带边缘与湘阴-宁乡深断裂带所构成的三角地带内部。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

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控矿构造特征及找矿方向谢春明【摘要】根据泰宁何宝山金矿区的控矿构造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何宝山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3组.北东向的断裂为导矿构造,南北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控矿断裂为2组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群,具有明显的剪性特征,控制了金矿化蚀变带及金矿体的空间展布.近东西向断裂构造为成矿后期的,对南北向的控矿断裂构造具有破坏作用.金矿化蚀变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内,明显受断裂控制.而金矿化程度与蚀变强弱、断裂的规模、破碎程度有直接相关.结合地质类比法,通过构造分析法及矿区地质条件、矿化特征综合分析,认为矿区F3断裂及弧形的拐弯处、F2-4断裂深部为矿体产出有利部位,矿区北部在断裂构造收敛部位、帚状构造砥柱边缘为寻找矿体有利地段.【期刊名称】《福建地质》【年(卷),期】2014(033)002【总页数】7页(P87-93)【关键词】金矿;断裂;控矿构造;找矿方向;何宝山【作者】谢春明【作者单位】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福州,350116;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龙岩,364012【正文语种】中文福建泰宁何宝山金矿自1995年矿山开采以来,随着生产的扩大和发展,已探明的金矿储量日趋减少,资源紧张与日俱增,原地勘单位提交的金矿储量已消耗殆尽,资源危机已露端倪,并制约着矿山的经济发展。

为解决生产发展和资源紧缺的矛盾,通过研究矿床的控矿构造,查明成矿规律并指出找矿方向变得极为迫切和极具有实际意义。

1 地质概况何宝山金矿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陈蔡—武夷中间地块的西南缘,闽西北浦城—洋源隆起与邵武—建宁坳陷的过渡地带。

矿区主要出露前寒武系黑云变粒岩组合段。

矿区东北端出露有加里东期正长花岗岩*福建省闽北地质大队,福建省泰宁县何宝山金矿区何宝山矿段普查地质报告,1992。

[1]。

何宝山金矿主要产于变粒岩及长兴岩体中的蚀变破碎带中(图1)。

图1 泰宁何宝山金矿地质略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Hebaoshangold deposit in Taining county1—前寒武系;2—加里东花岗岩;3—闪长玢岩;4—石英脉;5—断裂含矿蚀变带;6—推测断裂含矿蚀变带;7—断裂及编号;8—金元素土壤异常等值线;9—异常编号;10—勘探线2 主要断裂控矿特征何宝山金矿处于崇安—石城断裂带中段,北东向断裂系中南溪—坳上断裂上盘,南坑—三湖断裂与南坑尾—八里桥逆断层构成对冲构造的共同下盘,何宝山—大马絮倒转背斜的核部。

金矿旋涡状构造的控矿作用分析

金矿旋涡状构造的控矿作用分析

金矿旋涡状构造的控矿作用分析作者:张合强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4年第20期摘要:金矿漩涡状结构的矿控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以招远地区为例,分析了漩涡状结构的特征记忆地质特征带来的影响,并且分析了控矿的作用。

典型的旋涡状结构分为张扭性旋钮构造和压扭性旋钮构造。

关键词:金矿;旋涡状构造;特征;控矿金矿的构造由于地质等原因,会形成很多种不同的结构,我们所要研究的是旋涡状的结构的控矿作用,以招远地区的金矿为例,进行控矿作用研究。

招远地区位于胶东半岛,那里的矿产丰富,地势比较平缓,岩石断裂走向比较一致,有一些地方形成了金矿漩涡状结构,它的控矿有一定的作用。

1 旋涡状构造特征以及地质特征漩涡构造一般是由旋转岩块与周围的其他岩石运动形成的。

漩涡状构造内呈现较好的弧形构造,旋涡状构造的中心位于断裂带正地形处,地表通常为大理岩化白云岩,大理岩化使得岩石抗风化能力更强,进而形成正地形,并且在中心地带有一些闪长岩岩枝出露。

大理岩的存在反映了金矿中有热源体存在,也说明了有隐伏岩体存在。

以此,在大理岩和深部岩体闪长岩等的作用下,正地形不断形成,变成了旋涡状构造的中流砥柱。

以招远地区的旋涡状结构金矿为例:招远地区位于山东半岛,胶东区域,这里的地质主要构造带的方向是东北——西南方向,其断裂带附近岩浆活动截然不同。

胶东断裂带两侧,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位移方向一致。

招远断裂带平面呈现“S”型,并且距离非常远,倾斜角度大约为32—46°之间,破碎带发育正常,控制东部的金矿带。

这里的岩石组合很多样,有细砂岩、板岩、石英岩、大理岩等等,这些复杂的岩石构造就形成了金矿不同的结构。

招远地区的一些金矿呈现的是旋涡状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和当地的地质结构,地质特征是分不开的。

这里的脉群地质特征主要是石英脉型、蚀变岩型,以及石英岩和蚀变岩的过度型,这些很多都是由于破头青断裂形成的,次级控矿断裂的走向大多为东北走向,倾向西北或者东南,倾斜角大约为55—90°,长度大约为1000—5000m,宽度达到十多米,这样的脉群产生的金矿结构比较多样,矿脉的距离也会随着地质的变化不断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台金矿田构造控矿特征、成矿机理与找矿方向摘要:河台金矿田位于广东省西部,是目前粤西、桂东南发现的最大金矿田,面积40km2。

矿田范围内大体分为三个成矿带,北带由高村、云西、后迳和河海矿床组成,是地质工作的重点,高村、云西经勘探已提交储量50t,是目前河台金矿的主要开发对象;中带主要由太平顶、桃仔山、坑尾矿床组成;南带由宝鸭塘、尚台矿床组成。

除高村、云西矿床外,其它矿床曾做普查或详查地质工作。

本文主要通过从矿区地质工作包括科研和矿山开发过程对矿区地质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较合理的成矿模型,以指导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

关键词:糜棱岩型金矿床;构造控矿;成矿机理;找矿方向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 河台金矿田控矿构造特征1.1 区域地质构造构造。

该矿田位于诗洞-伍和-石涧-河台混合岩田的边缘带,是华南加里东期云开变质体的一部分。

北东南西向延伸的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对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控制了该区次级构造和地质体的总体展布方向和特征。

地层。

矿田范围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从北至南是已遭受变质作用的震旦系、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以矿区南部横贯矿区的北东南西向F1断裂为界,北面为震旦系,南面为奥陶系和志留系,寒武系地层仅在矿区东南角有出露,其它地区缺失,是一套倒转地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北西,与成矿密切关系的是震旦系地层。

根据研究资料,粤西地区地层的含金性以寒武系及前寒武系地层含金量最高,达9.0ppb以上,平均6.98ppb,并且随地层时代从老到新含金量逐渐降低。

区域变质岩与岩体。

矿区范围内以片岩(含片状石英岩)、混合岩以及糜棱岩(千糜岩)为主,自北往南变质程度渐弱,F1以南以千枚岩为主。

震旦系片岩的特征矿物是石英+白云母+(十字石)+(矽线石)+(钙铝榴石),是在中温、中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区域变质阶段性产物,其原岩可能是泥质岩石夹杂沉积硅质岩。

混合岩则是区域变质作用的高阶段产物。

糜棱岩(韧性剪切带)的原岩可以是片岩、混合岩或混合岩化片岩,是矿体主要的直接围岩。

根据对不同岩性含金量的进一步研究资料,区域中以片岩、变粒岩含金量高,因此,该区的寒武系和前寒武系片岩系列岩石组成的地层是金的主要矿源层。

花岗岩体。

诗洞花岗岩-云楼岗花岗岩-伍村花岗岩代表了一个完整的原地-半原地-侵入花岗岩的演化系列。

诗洞花岗岩形成于加里东期,与同期的混合岩有紧密的成因联系。

而云楼岗花岗岩和伍村花岗岩形成于海西-印支期。

锶和氧同位素研究表明,云楼岗花岗岩物质来源于上地壳,而伍村花岗岩则可能包含了部分更深源的物质。

1.2 韧性剪切带与控矿构造1.2.1 韧性剪切带的特征剪切带是指由剪切应力产生的、由一系列变形岩石及构造破裂面组成的狭长的板状构造变形带。

根据Ramsay(1980)的分类,剪切带分为脆性、脆-韧性及韧性三种类型。

脆性剪切带内主要发育断层角砾岩、压碎角砾岩、碎裂岩及断层泥等,这些岩石的共同特点是没有发生明显的片理化;韧性剪切带主要发育糜棱岩系列岩石,包括初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等;脆-韧性剪切带则发育片岩及糜棱岩系列岩石,并以强烈的片理化为特征。

根据研究,绝大部分金矿床主要是与脆-韧性剪切带有关。

1.2.2 韧性剪切带控矿特征区域剪切带往往延伸几十至几百公里,并控制着金矿床的分布,金矿床一般不均匀地分布在区域剪切的次级剪切带或其交会处,河台金矿田就是位于区域剪切带的次级剪切带(吴川-四会断裂及广宁-罗定断裂)东延交会处。

加拿大Colvin et al(1988),根据剪切带金矿床的大量实例,构筑了个理想的剪切带垂直分带模式:在剪切带的最上部,变形方式以脆性为主,矿化类型以细脉状矿化为主,并发育有动力成因角砾岩和有关的渗透性蚀变;在剪切带的中部,构造变形以脆-韧性变形为主,矿化类型以大脉状为主,局部有交代型矿化;在剪切带下部,构造变形以韧性变形为主,矿化类型以浸染状为主,也有细脉状矿化。

这些不同的特征与其在不同深度的温、压条件有关。

根据河台金矿田目前所揭露的剪切带特征看,按垂直分带应属于脆-韧性-韧性剪切带,大体以0m为界,以上为脆-韧性,以下过渡为韧性为主,均由糜棱系列岩石组成,包括初糜棱岩、千糜岩、超糜棱岩等。

在矿化特征上,0m以上矿化和矿体不局限于剪切带(糜棱岩带)内,如高村在糜棱岩带上盘的51号石英脉矿体就是赋存在糜棱岩带以外,并且以脉状矿化为主,有大量的小石英脉(硅化体)出现,厚大富集矿体出现较多,0m以下逐步过度为以浸染状蚀变糜棱岩为主,并且矿体严格控制在糜棱岩带内。

根据国外剪切带金矿床的研究资料,该类型金矿床延深一般达1100—1800m,甚至更深。

本矿区内已发现的次级剪切带不同地段其原岩、围岩等条件不同,剥蚀深度不同,规模也不同,其长度有几十米到一、二千米,厚度也从一、二米到一百米不等,根据不同剪切带其所处的位置分析其垂直分带上的相应位置,对找矿也有一定的帮助。

2 成矿机理河台金矿田的矿体分布和产状严格受控于近乎北东向的韧性剪切构造带及与之结合的热液蚀变作用,这些构造带形成于海西-印支期。

河台金矿田的成矿作用是多元地质地球化学过程演化的产物,沉积作用、区域变质作用、花岗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及后期热液蚀变都以成矿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起着一定的作用。

2.1 金矿源层与金的活化迁移根据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的研究资料表明,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是主要金矿源层,这与国内外同类型的金矿床与前寒武系地层有密切的关系相类似,金的初步沉积富集可能与古地热热水活动有关。

在加里东期,由于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影响,矿源层中的金曾被活化和转移,可能存在两种转移形式:一是从高温区域迁出向相对低温地带转移,是基本的迁移方向;二是从矿源层岩石固体单元或成岩矿物中迁出,向颗粒界面、微裂理、解理等各种软弱面转移。

2.2 韧性剪切构造带与金矿化海西-印支期构造带和与紧密结合的围岩热液蚀变作用严格控制了金矿床的定位和矿体的形态,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

韧性剪切构造带提供了含金热液的运移通道,剪切带内两组不同方向的叶理特别是交岔部位将是金成矿最好部位。

金的沉淀与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关系最为密切。

温度下降、压力的突然释放及由此引起的原始低度含CO2成矿溶液不混溶作用是金从热液中析出的主要诱发因素。

热液与围岩中的铁反应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矿相分析,金的沉淀在第二世代硫化物形成期间达到最高峰。

围岩热液蚀变作用在时空上完全与韧性剪切构造带相伴随。

绿泥石、绢云母、石英、硫化物等是主要蚀变矿物。

蚀变岩中的石英可分为三个世代,即构造岩前石英、早期热液石英和晚期热液石英。

晚期热液石英与硫化物共生。

硫化物又可以进一步分出两期,一期以中粗粒、自形黄铁矿为特征,另一期以细粒它形黄铁矿和黄铜矿共生为特征。

2.3 热液来源对本区而言,云楼岗和伍村岩体不是主要的金源,但它们所对应的岩浆作用为成矿热水溶液的形成和循环提供了必要的热源。

此外在韧性剪切带形成过程中,大量中酸性岩脉的侵入也在围岩蚀变中起重要作用,本区可见大量花岗伟晶岩脉出现。

热水溶液可能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的混合。

2.4 矿体特征热液蚀变、剪切带内部构造与矿体特征有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决定矿体的形态。

从本区开采过程大量的现场观察资料表明,在剪切带内,矿体以细脉-浸染状金硫化物矿体(蚀变糜棱岩)和金硫化物石英矿体两种形态产出,它们在空间上可以独立产出,构成金矿体,也可以相互交叉在一起,共同构成金矿体。

两种矿体规模大小不一从几厘米到几米不等,最大达十余米,如果两种类型的矿体同时出现,往往是厚大和富矿包出现的部位,延伸也较大,单独出现时则规模小,变化大,矿体常呈透镜状或串珠状出现。

在细脉-浸染状金硫化物矿体中,常见硫化物沿叶理方向分布,但如果仅见自形好、粗颗粒的硫化物往往含金品位不高;金硫化物石英脉按产状可分两类,一类为遭受强烈变形的石英脉,石英出现动态重结晶,这类石英脉呈透镜状或串珠状,脉宽可达1m或更大,脉中硫化物呈网脉状“胶结石英”出现,微细金粒沿重结晶石英排列方向分布,并出现细粒石英包裹金;另一类规模更小的石英脉(硅化)沿糜棱岩片理产出,形态较复杂,有时呈褶曲状。

3 找矿方向根据微观和宏观的资料表明,粤西、桂东南区域上找矿的基本标志是:(1)老地层(寒武、前寒武系)中含碳质、富泥质的片岩、变粒岩等变质岩地层往往是金的矿源层;(2)有区域构造带的次级剪切带通过,具体表现为糜棱岩、碎裂岩带;(3)围岩蚀变主要以绿泥石、绢云母、硅化、硫化物为标志;(4)从微观上,Au与Ag、As、Pb、Zn、Cu相关性较好,部分与Sb、Hg相关性亦较好,次生金元素〉4ppb的异常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分析金化探异常区可参考这些标志;(5)岩石化学特征数值,国内外多数地区的成矿特征表现为,赋矿岩体一般K2O/N a2O〈1,而与金矿化有关的岩体(提供热源或热液)的K2O/ Na2O〉1;(6)就本矿区或某一局部区域而言,即使具备上述条件,成矿也受不同因素的影响。

它们包括:①在岩体或混合岩分布区不利于形成大规模的工业矿体,主要是金元素向外(相对低温区)迁移,这在矿区某一矿床或矿床中的某一地段都可以得到证实,如坑尾矿床,后迳矿床、云西矿床的某些地段,但远离热源由于成矿热液减少、流动性差也不利于成矿;②剪切带(糜棱岩带)的规模(长度和厚度)决定其本身的延深深度并与矿体规模有密切关系;③在较年轻的地层中也不利于成矿,最好是寒武或前寒武片岩的大块残留体中通过的剪切带,比如本区的北矿带中的高村、云西矿床;④有后期热液蚀变(浸染型硫化物)的叠加更有利于成矿或提高矿体品位;⑤本区中矿带和南矿带不利于形成大规模工业矿体可能与上述几个因素的同时作用有关,同时也有可能由于北矿带本身规模较大有利成矿并且影响了其下盘南侧剪切带的成矿,由于提供热源的岩体是在矿区北部,热液流动方向应自北向南自下而上;⑥北矿带特别是高村、云西矿床深部仍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是重点找矿方向;⑦尽管矿区内有小规模的后期构造,对矿体有小距离的错动(如高村矿床),矿区内剪切带和矿体都具有隐覆和向东侧覆现象,但并未有证据证明有大型后期构造对成矿造成大规模的破坏,但后期小断裂确实影响了矿体和围岩的稳固性和完整性;⑧开采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矿,仍然应先建立在对上述找矿标志和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遵从成矿规律和找矿原则开展找矿探矿工作,减少探矿风险,避免耽误时间,尽快争取在寻找后续资源上有新突破,确保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刘喜山·等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及找矿·长春地质学院,19912Zhou Y Z.Geology and Geochmistry of Hetai Gold Field ,Southern China.Guangzhou: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ess, 1993.3凌井生·等云开大山及其外围金矿远景区成矿条件·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