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二)】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的概念》教案 新人教版

主持人: 时间参加人员 地点 主备人 课题 分式的概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分析:分式的混合运算的关键是掌握异分母分式的通分以及因式分解的熟练程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使用彩色粉笔 教 学 环 节 安 排备 注 (一)复习与情境导入:填空(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 米。

(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为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 米。

(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住售价是 元。

(4)根据一组数据的规律填空:1,161,91,41…… (用n 表示) 观察你列出的式子,与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像这样的式子叫分式。

先根据题意列代数式,并观察出它们的共性:分母中含字母的式子。

(二)实践与探索例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例2、探究:练习 讨论探索当x 取什么数时,分式2||24x x -- (1)有意义 (2)值为零? 例3、已知分式bax a x +-2,当x=3时,分式值为0,当x=-3时,分式无意义,求a,b 的值。

可类比分数来解。

讨论探索(四)小结与作业 分式的概念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作业 布置 本章复习B 组题重难点及考点巩固性练习五,达标训练1.下列各式分别回答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52+x,mn, 2a-3b,32-yy,)2)(1(92---xxx,53-2 :分式23yy+-,当y时,分式有意义;当y时,分式没有意义;当y时,分式的值为0。

【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2) 新人教版

【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教案(2) 新人教版

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在熟悉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能熟练应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注重对比较分析的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重、难点及考点分析1、平行四边形性质的推导过程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课时安排教具使用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复习回忆,导入新课1、提问: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对称性2、探索做一做:先画平行四边形,再绕其顶点旋转180°,然后平移,看能否与原平行四边形重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动手操作,积极探究,得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二、总结规律如图所示,在□ABCD中,有(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如图所示,在□ABCD 中,有AB ∥CD 、AD ∥BC 且AB=CD 、AD=BC(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如图所示,在□ABCD 中,有∠A=∠C 、∠B=∠D练习:在□ABCD 中,(1)若 AB=6cm,BC=4cm,则CD= _,AD=_;(2)若∠A=50°,则∠B=_,∠C=_,∠D=_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例:如下图,在□ABCD 中,已知AB=8,周长等于24,求其余三条边的长。

思路点拨:有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知,平行四边形的邻边之和等于周长的一半。

练习:1、已知在□ABCD 中,∠A=120°,求其余各内角的度数。

2、已知在□ABCD 中,AB=5,BC=3,求它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A D CBA D C B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作业布置课本第100页:习题16.1第1,3题重难点及考点巩固性练习1、填空:在□ABCD中∠B=56°,AB=13,CB=25,则∠A=_、∠C=_、∠D=_;AC=_、A D=_2、在□ABCD中:①∠A∶∠B=5∶4,则∠A=__;②∠A+∠C =200°,则∠A=___,∠B=__;3、已知平行四边形周长为54,两邻边之比为4∶5,则这两边长度分别为__;4、已知□ABCD对角线交点为O,AC=24mm,BD=26mm,①若AD =22mm,则△OBC周长为__;②若AB⊥AC,则△OBC比△OAB的周长大___;5、在AB□CD中,AB=8cm,BC=10cm,∠B=30°,S ABCD=__。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教案

实践与探索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并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2.让学生了解到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培养和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和应用函数的能力.3.使学生体会到实际问题中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函数的思想去进行描述、研究其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4.通过图象获取函数相关信息,运用图象来解释实际问题中相关量的涵义;5.使学生体会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是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能通过图象法来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学校有一批复印任务,原来由甲复印社承接,按每100页40元计费.现乙复印社表示:若学校先按月付给一定数额的承包费,则可按每100页15元收费.两复印社每月收费情况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1)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多少?(2)当每月复印多少页时,两复印社实际收费相同?(3)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哪个复印社?二、探究归纳问“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答“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指当x=0时,y的值,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复印社的每月承包费是200元.问“收费相同”在图象上怎样反映出来?答“收费相同”是指当x取相同的值时,y相等,即两条射线的交点.我们看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处,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关系式.而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就是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所以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图象来求某些方程组的解.问如何在图象上看出函数值的大小?答作一条x轴的垂线,如下图,此时x的值相同,它与哪一条射线的交点较高,就表示对应函数值较大,收费就较高;反之,它与另一条射线的交点较低,就表示对应函数值较小,收费就较低.从图中可以看出,如果每月复印页数在1200页左右,那么应选择乙复印社收费较低.三、实践应用例1小张准备将平时的零用钱节约一些储存起来.他已存有50元,从现在起每个月节存12元.小张的同学小王以前没有存过零用钱,听到小张在存零用钱,表示从小张存款当月起每个月存18元,争取超过小张.请你写出小张和小王存款和月份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计算半年以后小王的存款是多少,能否超过小张?至少几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解设小张存x个月的存款是y1元,小王的存x个月的存款是y2元,则y1=50+12x,y2=18x,当x=6时,y1=50+12×6=122(元),y2=18×6=108(元).所以半年后小王的存款不能超过小张.由y 2>y 1,即18x > 50+12x ,得x >318,所以9个月后,小王的存款能超过小张.思考:①求⎩⎨⎧=+=.18,1250x y x y 的解.②观察两直线交点坐标与这个方程组的解有什么关系.结论 我们看到,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处,自变量和对应的函数值同时满足两个函数的关系式.而两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就是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所以交点的坐标就是方程组的解.据此,我们可以利用图象来求某些方程组的解.例2 利用图象解方程组⎩⎨⎧+-=-=.1,52x y x y 解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两条直线,如下图所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2,-1),所以方程组的解为⎩⎨⎧-==.1,2y x例3 下图表示一艘轮船和一艘快艇沿相同路线从甲港出发到乙港行驶过程中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是正比例函数图象和一次函数图象).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1)请分别求出表示轮船和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轮船和快艇在途中(不包括起点和终点)行驶的速度分别是多少?(3)问快艇出发多长时间赶上轮船?解 (1)设表示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kx (k ≠0), 由图象知:当x =8时,y =160.代入上式,得8k =160,可解得k =20.所以轮船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20x .设表示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ax +b (a ≠0),由图象知:当x =2时,y =0;当x =6时,y =160.代入上式,得⎩⎨⎧=+=+.1606,02b a b a 可解得⎩⎨⎧-==.,8040b a 所以快艇行驶过程的函数解析式为y =40x -80.(2)由图象可知,轮船在8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快艇在4小时内行驶了160千米,所以轮船的速度是208160=(千米/时),快艇的速度是404160=(千米/时). (3)设轮船出发x 小时快艇赶上轮船,20x =40x -80得x =4,x -2=2.答 快艇出发了2小时赶上轮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互联系;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函数的图象来解释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通过函数图象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3.使学生体会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互联系;4.使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在数学研究和探究现实生活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中的作用.5.能运用函数的图象来解释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通过函数图象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 画出函数y =323+x 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1)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等于零?(2)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始终大于零?二、探究归纳问 一元一次方程323+x =0的解与函数y =323+x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答 一元一次方程323+x =0的解就是函数y =323+x 的图象上当y =0时的x 的值.问 一元一次方程323+x =0的解,不等式323+x >0的解集与函数y =323+x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答 不等式323+x >0的解集就是直线y =323+x 在x 轴上方部分的x 的取值范围.三、实践应用例1 画出函数y =-x -2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1)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等于零?(2)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始终大于零?解 过(-2,0),(0,-2)作直线,如图.(1)当x=-2时,y=0;(2)当x<-2时,y>0.例2 利用图象解不等式(1)2x-5>-x+1,(2) 2x-5<-x+1.解设y1=2x-5,y2=-x+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条直线,如下图所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2, -1) ,由图可知:(1)2x-5>-x+1的解集是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2;(2)2x-5<-x+1的解集是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2.四、交流反思运用函数的图象来解释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通过函数图象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五、检测反馈1.已知函数y =4x -3.当x 取何值时,函数的图象在第四象限?2.画出函数y =3x -6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1)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等于零?(2)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大于零?(3) 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 y 小于零?3.画出函数y =-0.5x -1的图象,根据图象,求:(1)函数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2)函数图象在x 轴上方时,x 的取值范围;(3)函数图象在x 轴下方时,x 的取值范围.4.如图,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xm y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一次函数性质、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联系的探索,提高自主学习和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2.让学生用简单的已知函数来拟合实际问题中变量的函数关系.3.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回顾拓展”这一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感受函数知识的应用价值;4.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模仿尝试解决一些身边的函数应用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问题为了研究某合金材料的体积V(cm3)随温度t(℃)变化的规律,对一个用这种合金制成的圆球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能否据此求出V和t的函数关系?将这些数值所对应的点在坐标系中作出.我们发现,这些点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可知V和t近似地符合一次函数关系.我们可以用一条直线去尽可能地与这些点相符合,求出近似的函数关系式.如下图所示的就是一条这样的直线,较近似的点应该是(10,1000.3)和(60,1002.3).设V=kt+b(k≠0),把(10,1000.3)和(60,1002.3)代入,可得k=0.04,b=999.7.V=0.04t+999.7.你也可以将直线稍稍挪动一下,不取这两点,换上更适当的两点.二、探究归纳我们曾采用待定系数法求得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实践中得到一些变量的对应值,有时很难精确地判断它们是什么函数,需要我们根据经验分析,也需要进行近似计算和修正,建立比较接近的函数关系式进行研究.三、实践应用例1 为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学校课桌、凳的高度都是按一定的关系科学设计的.小明对学校所添置的一批课桌、凳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它们可以根据人的身长调节高度.于是,他测量了一套课桌、凳上相对应的四档高度,得到如下数据:(1)小明经过对数据探究,发现:桌高y 是凳高x 的一次函数,请你求出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2)小明回家后,测量了家里的写字台和凳子,写字台的高度为77cm ,凳子的高度为43.5cm ,请你判断它们是否配套?说明理由.解 (1)设一次函数为y =kx +b (k ≠0),将表中数据任取两组,不妨取(37.0,70.0)和(42.0,78.0)代入,得⎩⎨⎧+=+=.4278,3770b k b k 解得⎩⎨⎧==.8.10,6.1b k 一次函数关系式是y =1.6x +10.8.(2)当x =43.5时,y =1.6×43.5+10.8=80.4≠77.答 一次函数关系式是y =1.6x +10.8,小明家里的写字台和凳子不配套.例2 某公司到果园基地购买某种优质水果,慰问医务工作者.果园基地对购买量在3000千克以上(含3000千克)的有两种销售方案,甲方案:每千克9元,由基地送货上门;乙方案:每千克8元,由顾客自己租车运回.已知该公司租车从基地到公司的运输费为5000元.(1)分别写出该公司两种购买方案的付款y (元)与所买的水果量x (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2)当购买量在什么范围时,选择哪种购买方案付款最少?并说明理由.解 (1))3000(9≥x x y =甲;)3000(50008≥+=x x y 乙.(2)当乙甲=y y ,即9x =8x +5000时,解得x =5000.所以当x =5000时,两种付款一样;⎩⎨⎧+<≥<.500089,3000x x x y y 时,有当乙甲 解得3000≤x <5000.所以当3000≤x <5000时,选择甲方案付款最少;500089+>>x x y y 时,有当乙甲.解得x >5000.所以当x >5000时,选择乙方案付款最少.。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实践与探讨2教案新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十九章一次函数实践与探讨2教案新版

实践与探讨(2)知识技术目标1.使学生明白得并掌握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彼此联系;2.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函数的图象来讲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通过函数图象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过程性目标1.使学生体会到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彼此联系;2.使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在数学研究和探讨现实生活数量关系及其转变规律中的作用.3.能运用函数的图象来讲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通过函数图象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问题画出函数y=的图象,依照图象,指出:(1)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2)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二、探讨归纳问一元一次方程=0的解与函数y=的图象有什么关系?答一元一次方程=0的解确实是函数y=的图象被骗y=0时的x的值.问一元一次方程=0的解,不等式>0的解集与函数y=的图象有什么关系?答不等式>0的解集确实是直线y=在x轴上方部份的x的取值范围.三、实践应用例1 画出函数y=-x-2的图象,依照图象,指出:(1)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2)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解过(-2,0),(0,-2)作直线,如图.(1)当x=-2时,y=0;(2)当x<-2时,y>0.例2 利用图象解不等式(1)2x-5>-x+1,(2) 2x-5<-x+1.解设y1=2x-5,y2=-x+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两条直线,如以下图所示.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是(2, -1) ,由图可知:(1)2x-5>-x+1的解集是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2;(2)2x-5<-x+1的解集是y1<y2时x的取值范围,为x<-2.四、交流反思运用函数的图象来讲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并能通过函数图象来回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五、检测反馈1.已知函数y=4x-3.当x取何值时,函数的图象在第四象限?2.画出函数y=3x-6的图象,依照图象,指出:(1)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等于零?(2)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大于零?(3) 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小于零?3.画出函数y=-0.5x-1的图象,依照图象,求:(1)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2)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时,x的取值范围;(3)函数图象在x轴下方时,x的取值范围.4.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1)利用图中条件,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依照图象写出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的取值范围.。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分组: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作用。
2.话题设置: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置具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3.过程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度,适时给予提示和鼓励。
2.生活实例:举例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如装修房屋、制作家具等,都需要计算面积和体积。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几何图形面积和体积计算的重要性。
3.多媒体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二)讲授新知,500字
-运用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实践任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养。
2.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学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实践与探索》的教学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八年级下册数学所学的知识。具体包括:
1.理解并掌握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如三角形、四边形、圆等,以及简单立体图形如长方体、圆柱体等。
2.学会运用数学。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知识梳理: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几何图形的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图形的全等》教案(2)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图形的全等》教案(2) 新人教版

【2012年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图形的全等》教案(2)新人教版时间 参加人员 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 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等图形全等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判断全等图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分割和设计,积累对全等图形的体验,感受图形变换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思想方法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重点、难点: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判断全等图形的方法;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具使用小黑板,三角板教 学 环 节 安 排备 注一、复习回顾1、全等多边形的特征、识别。

全等多边形特征呢?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如五边形ABCDE ≌五边形A ′B ′C ′D ′E ′⇒对应角相等:'A A ∠=∠,'B B ∠=∠ ,'C C ∠=∠, 'D D ∠=∠ 'E E ∠=∠对应边相等:''AB A B =,''BC B C =,''CD C D =,''DE D E =,''EA E A =2、全等三角形的特征、识别。

(1)△ABC ≌△DEF ,你得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2) 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可以得到△ABC ≌△DEF 。

二、随堂练习①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回顾全等图形的特征、识别方法。

②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1、图形的三种基本变换是。

叫做全等图形,全等图形的_ ___和___ __都相同.2、全等多边形的性质是。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________ ____________.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用一张像纸冲洗出来的10张1寸像片是全等形;②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角星是全等形;③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④全等形的面积一定相等.A.1个B.2个C.3个D.4个4、对于两个图形,给出下列结论:①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②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③两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都相等;④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面积也相同.其中能获得这两个图形全等的结论共有()A.1个B.2个C.3个D.4个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正方形都是全等图形.B.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图形.C.所有半径相等的圆都是全等图形.D.所有长方形都是全等图形.6、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全等形?用线把它们连接起来.7、△ABC与△A′B′C′是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其中△ABC中,AB=5,AB 边上的高CD=4,求△A′B′C′的面积.8、已知ΔABC≌ΔDEF,点A与点D.点B与点E分别是对应顶点,(1)若ΔABC的周长为32,AB=10,B C=14,则①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②学生先练习,老师讲评。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教案2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教案2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分式方程 2》教课设计新人教版主持人:时间参加人员地址主备人教课目标重、难点即考点剖析课时安排 4 课时教具使用教学环节安排(一)复习并问题导入1.复习练习3 x4 x2解下列方程:(1)x 1x1课题分式方程2备注( 2 )237x322x62.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议论后回答 .[ 归纳 ] 这些解题方法与步骤,关于学习分式方程应用题也合用.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二)实践与探究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剖析 ] ( 1)如何设[ 例 1] 某校招生录取时,为了防备数据输入犯错, 2640名学生的成元( 2)题目中有几绩数据分别由两位程序操作员各向计算机输入一遍,而后让计算机个相等关系?( 3 )比较两人的输入能否一致. 已知甲的输入速度是乙的 2 倍,结果甲如何列方程比乙少用 2 小时输完 . 问这两个操作员每分钟各能输入多少名学生的成绩?解设乙每分钟能输入x 名学生的成绩,则甲每分能输入2x名学重申:既要查验所求生的成绩,依据题意得的解是不是原分式26402640方程的解,还要查验260能否切合题意;时间2x=x.要一致. 读题、审解得 x= 11.题、设元、找相等关经查验, x= 11 是原方程的解 . 而且 x= 11,2x= 2× 11= 22,符合系列方程 . 此题有两题意 .个相等关系:答:甲每分钟能输入22 名学生的成绩,乙每分钟能输入11 名学( 1)甲速 =2 乙速生的成绩 .( 2)甲时 +120=乙时2.概括此中( 1 )用来设,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用来列方程(1)审清题意;注意如何查验 .(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依据题目中的数目关系列出式子,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4)解方程,并验根,还要看方程的解能否切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例 2 A, B 两地相距135 千米,两辆汽车从 A 开往 B,大汽车比小汽车早出发 5 小时,小汽车比大汽车晚到30 分钟,已知小汽车与大汽车的速度之比为5:2,求两车的速度 .分析:设大车的速度为2x 千米 / 时,小车的速度为 5x 千米 /时,依据题意得13513551解之得 x=92x5x2经查验 x=9 是原方程的解当 x=9 时, 2x=18 , 5x=45答:大车的速度为18 千米 / 时,小车的速度为45千米/ 时板演 .(三)创新实践与探究3:自编一道可列方程为畅所欲言畅所1020的应用题 .欲言说内心话x x5(四)小结列分式方程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差异是什么?你能总结一以下分式方程应用题的步骤吗?作业课本 14页2、3题布置重(1)甲乙两人同时从地出发,骑自行车到地,已知难两地的距离为,甲每小时比乙多走,而且比乙点先到 40 分钟.设乙每小时走及,则可列方程为()考A B点.巩C. D .固(2)我军某部由驻地到距离30 千米的地方去履行任务,由性1.5练于状况发生了变化,急行军速度必要是原计划的倍,才2 小时抵达,求急行军的速度 .习能按要求提早。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教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教案

17.5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一)本课目标1.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相互关系.2.学会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二)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课本第60页图17.5.2(上节课的例题图象).对照图象,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1)当x取何值时,2x-5=-x+1?(2)当x取何值时,2x-5>-x+1?(3)当x取何值时,2x-5<-x+1?2.课前热身学生展示上节课课后收集的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相关资料和图片, 交流探讨-得出的两种温度之间的函数关系.3.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观察一次函数的图象, 回答提出的问题和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本节课我们将着重探讨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2)四边互动.互动1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4.问题2:画出函数y=32x+3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1)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 等于零?(2)x 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解答的结果.师:由问题2,想想看,一元一次方程32x+3=0的解,不等式32x+3>0 的解集与函数y=32x+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并和同学讨论交流.生:分组讨论交流后,再在全班展开交流,让全体同学达成共识.明确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画出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当x=-2时,函数值等于零;当x>-2时,函数值始终大于零.归纳可得:从“数”的角度来看,一次函数y=kx+b(k≠0)的函数值是0时,对应的x 的值就是一元一次方程kx+b=0的解;当一次函数y=kx+b的值大于0时,对应部分x 的取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当一次函数y=kx+b的值小于0时, 对应部分x的取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从“形”的角度看,直线y=kx+b(k≠0)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kx+b=0的解;直线y=kx+b位于x轴上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 直线y=kx+b位于x轴下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kx+b<0的解集.互动2师: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请同学们从“数”和“形”的不同角度, 概括归纳本节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明确从“数”的角度来看,当一次函数y=2x-5和y=-x+1的函数值相等时,对应的x的值就是方程2x-5=-x+1的解;当一次函数y=2x-5的函数值大于y=-x+1 的函数值时,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当一次函数y=2x-5的函数值小于y=-x+1的函数值时,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从“形”的角度来看,直线y=2x-5和y=-x+1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2x-5=-x-+1的解;直线y=2x-5位于直线y=-x+1上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直线y=2x-5位于直线y=-x+1下方部分对应的x的值的集合,就是不等式2x-5<-x+1的解集.互动3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片.画出函数y=-2x+2的图象,观察图象并回答问题.(1)确定当0<y<2时,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2)确定当-1≤x<1时,对应的函数值的取值范围.生:动手画图,并回答问题,然后与相邻的明确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解答的过程和结果,验证学生的结论.依题意画出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观察可知:当0<y<2时,0<x<1;当-1<x<1时,0<y≤4.4.达标反馈请解答课本第62页练习第1题和第2题.(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进行必要的指点和帮助)5.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关系;用图象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2)方法归纳一次函数、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相互转化, 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可以解决一元一次方程或不等式问题, 有时也可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或不等式解决一次函数问题.(三)延伸拓展1.链接生活如图所示,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x的图象相交于点A( --2,1),B(1,n).①根据条件,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①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值大于反比例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答案:①y=-x-1,y=-2x, ①x<-22.实践探索(1)实践活动自编一道利用一次函数图象解决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题目.(2)巩固练习课本第64页习题17.5第1-3题.(四)板书设计xyB A。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反比例函数》教案 新人教版

主持人: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反比例函数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2. 过程与方法: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2、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重、难点及考点分析理解和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概念,领悟反比例的概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三角板教学环节安排一、复习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2.复习小学已学过的反比例关系,例如(1)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3.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

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备注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t=___________(1)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

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

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y=_________________(2) 提问:1.以上(1)和(2)这两个函数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观察、分析后回答:这两个函数都具有y= (k是常数)的形式)。

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有什么限制?二、反比例函数的意义1.反比例函数定义:形如y=(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

说明: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函数y=kx,即=k,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y=,则xy=k,k是常数,且k≠0。

【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2) 新人教版

【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2) 新人教版

【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2)新人教版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过程,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维意识,发展数学理念,体会勾股定理的应用价值.重、难点即考点分析重点:掌握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难点: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方法.分析: 把握Rt△中的三边关系,充分应用两直角边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要注意直角边和斜边的区分.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投影仪,补充材料.教学环节安排备注教学过程一、回顾交流,小测评估【课堂小测题】(投影显示)1.填空题(1)等腰三角形中,一边长为4,另一边长为9,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_______.(•填:2)(2)在Rt△ABC中,∠C=90°,若a=b=2cmm,S△ABC=______(填:2cm)2.选择题(1)在△ABC中,∠C=90°,∠A=∠B,则BC:AC:AB=(A).A.1:1:B.1:1:2 C.1:1:1 D.以上结论都不对(2)等边三角形面积为8cm,它的边长(D).A.2cm B.4cm C.8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测试,而后讲评,通过讲评,理解勾股定理的应用.学生活动:小测,通过小测加深对勾股定理应用的理解.【设计意图】采用“测中反思”的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现问题,以利于本节课解决.二、数形结合,应用所学【显示投影片2】问题探究3:大家知道,数轴上的点有些是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请你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活动方略】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在黑板上演示的作法.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画图,做出在数轴上表示的点.教师活动:提出问题.1.请同学们归纳出如何在数轴上画出表示的点的方法?2.你能在数轴上作出表示的点吗?试一试!学生活动:借助课本图18.1-7的数字,在数轴上画出的点M.【设计意图】拓展勾股定理的应用知识,学会在数轴上作无理数的点.问题探究4:如图,△ABC中,∠B=90°,AC=12cm,BC=4cm,D•在AC•上,•且AD=8cm,E在AB上,且△AED的面积是△ABC面积的,求AE和DE的长.思路点拨:求AE的长时,可过D作DE⊥AB于F,可求出DF=BC=,•这样先把AF•求出AF=AB=.再由面积公式S△AED=AE·DF先求出DF=AE,由S△ADE=S△ABC=4,求出AE=3,因而EF=,•应用勾股定理求DE=3.教师活动:操作投影仪,组织学生探究,巡视、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考,•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纠正.学生活动:小组合作交流(4人),将所学习的面积、勾股定理应用于该题,•踊跃上台发言,“板演”.三、随堂练习,巩固深化1.课本P77 “练习”1,2.2.【探研时空】(1)有一正方形ABCD池塘,边长为一丈(3丈=10米),有棵芦苇生在它的,高出水面部分有1尺(3尺=1米)长,把芦苇拉向岸边,恰好碰到岸沿,•向水深和芦苇长各是多少?(提示:设水深EF=x尺,芦苇EG=(x+1)尺,则EC=(x+1)尺,C F=5尺,通过构建△EFG,再应用勾股定理得(x+1)2=x2+52,求解出x=12尺,这样得到水深12尺,芦苇长为13尺).四、课堂总结,发展潜能本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1)勾股定理的应用,•通过两个“探究”领会勾股定理的应用思想,如可以用来在数轴上描无理数点,可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问题等.(2)感受勾股定理的历史.作业布置课本P78 习题18.1 7,8,9,11,12,13.重难点及考点巩固性练习1.请写出满足勾股定理a2+b2=c2的三组数值______________.2.要登上12m高的建筑物,为完全起见,需要使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m,至少需要_______m长的梯子.3.一艘轮船以16海里/•时的速度离开A•港向东南方向航行,•另一艘轮船同时以12海里/时的速度离开A港向西南方向航行,经过1.5小时后它们相距_____海里.4.如图,长方形ABCD中,AB=3,BC=4,若将该矩形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则折痕EF的长为().A.3.74 B.3.75 C.3.76 D.3.775.一个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其对角线的长是5cm,则长方形的长是().A.2.5cm B.cm C.2cm D.cm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90°,AD=4,AB=3,BC=12,求正方形DCEF的面积.7.已知,如图,Rt△ABC中,∠BAC=90°,AB=AC,D是BC•上任意一点,•求证:BD2+CD2=2AD2.8.(年贵州省贵阳市中考题)如图,某货船以20海里/时的速度将一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方向的B处,经16小时的航行到达,到达后必须立即卸货,此时,接到气象部门通知,一台风中心正以40海里/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方向移动,距台风中心200海里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1)问: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2)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多少小时内卸完货物?(供选用数据:•≈1.4,≈1.7)。

【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两数和的平方》教案 新人教版

【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两数和的平方》教案 新人教版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
重点:对两数和的平方公式的理解,熟练完全平方公式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点:对公式 的理解,包括它的推导过程,结构特点,语言表述,几何解释。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使用
教学环节安排
备注
一、知识与回顾:
(1)两数和的公式是什么?
(2)口述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3)计算(2x-1)(3x-4)、(5x+3)(5x-3)
2课本P32页随堂练习3 4题
二、设计活动,导入新课。
有一位老人非常喜欢孩子,每当有孩子到他家做客时,老人都要拿出糖果来招待他们。来一个孩子,老人就给这个孩子一块糖,来两个孩子,老人就给每个孩子两块糖,来三个,就给每人三块:
(1)第一天有a个男孩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2)第二天有b个女孩一起去了老人家,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3)第三天这(a+b)个孩子一起去看老人,老人一共给了这些孩子多少块糖?
(4)这些孩子第三天得到的糖果数与前两天他们得到的糖果总数哪个多?多多少?
由学生自主总结出公式,导入新课:(a+b)2=a2+2ab+b2
这就是说,两数和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乘积的2倍
三、牛刀小试
先观察下图,再用等式表示下图中图形面积的运算
五、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本课学习了 两个乘法公式,在应用时
(1)要了解公式的结构和特征;
(2)掌握公式的几何意义;
(3)弄清公式的变化形式;()注意公式在应用中条件;(5)应灵活地应用公式来解题。




P33页习题13.3第2、3、题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图象复习(二)》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函数及其图象复习(二)》教案 新人教版
例3.已知:反比例函数y=和一次函数y=2x-1,其中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b),(a+1,b+2)两点。
(1)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如图,已知点A在第一象限,且同时在上述两个函数的图象上,求A点的坐标;
(3)利用(2)的结果,请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P点,使△AO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把符合条件的P点坐标都求出来;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备注




作业P61页6、7、8、9题











1、若每千克散装色拉油售价6.25元,则货款金额y(元)与购买数量x(千克)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其中_______是自 变量,_______是因变量.
2、函数y=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 _____,y=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k、b的符号对图象的影响是怎样的?
(2)如何求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坐标?
(3)如何画一次函数的图象?
(4)若两条直线互 相平行,A的值是否会相同?
(5)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吗?
(6)一次函数的性质如何表述?
2.反比 例函数(y=,k≠0)
(1)k的符号对图象的影响是怎样的?
(2)如何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画图象时与上述的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画法有 何区别?
(3)双曲线经过一点,能确定它的解析式吗?
(4)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如何描述的?
二、范例
例1.若一次函数的图象与直线y= 3x平行,且过A(2,4)点。
(1)求此一次函数的解析式;(2)画出此函数的图象;
(3)求这条直线与x轴、y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 平行四边形教案2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 平行四边形教案2 新人教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及考点分析
探究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使用
一、复习回忆,导入新课
1、提问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观察探究
在上节可那样的旋转过程中,你观察到OA与OC、OB与OD的关系吗
我们已经发现,□ABCD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对角线的交点O就是对称中心,所以
OA=OCOB=OD
二、总结规律,学习新课
如上图所示,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则有:
OA=OCOB=OD
练习,如上图,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10,BD=8OA=_,OB=_,AB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四、课后小节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课本第100页
习题第2,4题











1、如图,□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如果AC=10,BD=12,AB=m,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三、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如下图所示,在□ABCD中,已知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OB的周长为15,AB=6,那么对角线AC与BD的和是多少
思路点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二教案 新人教版.doc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二)》教
案新人教版
(A) - 3 (B) xW - 3 (D ) xW 3 重

点 及 考 点
巩 固
性 练
习 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发表意见后,教师加以引导,最后归纳.
三、 课堂练习
P55页练习1、2.
四、 小结
本节课,通过作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并从中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一 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使我们感受到不等式、方程、函数是紧密联系着 的一个整体,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布 P57页习题 3、4

1.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
3. 根据流程右边图中的程序,当输入数值x 为一2时, 输出数值y 为B () A. 4 B. 6 C. 8 D. 10
4. 在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Nacl,则能表示 盐水溶液的
浓度与加入的Nacl 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2.在函数y=J 肓 中,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实数与数轴》教案(2)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实数与数轴》教案(2) 新人教版

【2012年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实数与数轴》教案(2)新人教版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成一一对应关系,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2)能对实数进行大小比较及进行四则运算;(3)知道有理数的运算对实数同样可以运用;(4)由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1)用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的长是根号2的事实,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根号2的点,使学生感受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2)体会用近似值法进行实数大小的比较和运算的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数的扩充,无理数与实数概念的引入,是客观实际的需要,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无理数及实数的概念。

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实数与数轴的一一对应课时安排 1 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知问题1 按照计算器显示2的结果,你能想像出在数轴上的位置吗?问题2 你能在数轴上找到表示2的点吗?请同学们准备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分别沿它的对角线剪开,得到四个什么三角形?如果把四个等腰直角形拼成一个大的正方形,其面积为多少?其边长为多少?这就是说,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长是.利用这个事实,我们容易画出表示的点,如图所示.三、反思提高问题1 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问题2 如果再将所有无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了吗?让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引导学生归结为:如果将所有有理数都标到数轴上,数轴未被填满;如果再将所有无理数都标到数轴上,那么数轴被填满。

数轴上的任一点必定表示一个实数;反过来,每一个实数(有理数或无理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即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三、课堂练习P10页例l、2。

让四位同学板演,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解答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并分析发生错误的原因.四、小结由学生完成如下小结:1.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2.实数的运算律 a+b=b+a (a+b)+c=a+(b+c)a×b=b×a (a×b)×c=a×(b×c) (a+b)×c=ac+b c作业布置第11页2,3重难点及考点巩填空1.数轴上的任一点必定表示一个;反过来,每一个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平移》教案(2)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平移》教案(2) 新人教版

【2012年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平移》教案(2)新人教版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总结归纳平移部分的知识点,对平移部分内容进行一次梳理,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能够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重点:平移的特征。

难点:平移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一副三角板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提出问题:平移部分知识点有哪些?平移的内容有:(1)定义:平面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由一个位置平行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运动焦作图形的平移,简称平移。

①图形的平移是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②图形的平移中有关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是按图形平移的位置来判断和确定的。

(2)平移的特征:①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相等且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②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相等且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④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两图形全等)。

二、知能训练1对于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平行,但不一定相等;②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一定相等,但不一定平行;③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也有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④不可能所有的对应点的连线都在同一条直线上.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③2如图,△ABC经过平移到△DEF的位置,则下列四个“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AB∥DE,AB=DE②AD∥BE∥CF,AD=BE=CF ③AC∥DF,AC=DF④BC∥EF,BC=EF3已知△ABD沿BD平移到了△FCE的位置, BE=10,CD=4则平移的距离是_____4 将线段AB向右平移3cm得到线段C D,如果AB=5 cm,则CD= cm.将∠ABC向上平移10cm得到∠EFG,如果∠ABC=52°,则∠EFG= °,BF= cm.将面积为30cm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向下平移20cm,得到△MNP,则△MNP是三角形,它的面积是 cm2.5如图,△ABC和△DEF中,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可得到另一个三角形,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AB∥FD,AB=FD B: ∠ACB=∠FED C: BD=CE D: 平移距离为线段CD的长度作业布置练习册P63页 14、15题重难点及考点巩固性练习1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D<BC,要探究∠B与∠C的关系,可以采用平移的方法(如图2、3)。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第12章》复习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第12章》复习

【2012年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第12章》复习教案(2)新人教版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实数、无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识别有理数和无理数;2、正确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数分类的复习过程,进一步体验数学中的分类和类比思想,从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关系中体会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问题的重要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数的感知,体会数域扩大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重、难点即考点分析重点:理解实数、无理数的意义难点:正确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知识点复习:1.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2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3.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即数轴上的任一点必定表示一个实数;反过来,每一个实数(有理数或无理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二、实践应用例1 对实数进行分类.解===-2.三、交流反思1.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即数轴上的任一点必定表示一个实数;反过来,每一个实数(有理数或无理数)也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3,0,3.1415 ,,,,1.121221222122221…(两个1之间依次多个2)(1)正数集合:{ …};(2)负数集合:{ …};(3)无理数集合:{ …};(4)非负数集合:{ …}.3.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285,求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结果保留3个有效数字).4.将下列实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用“<”连接..。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教案(2) 新人教版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教案(2) 新人教版

【2012年秋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中心对称》教案(2)新人教版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熟练掌握中心对称的性质,能正确找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

(2)进一步认识轴对称与中心对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动手、动脑探究的过程,提高观察、分析、欣赏、动手能力,发展美学观,增强识图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能正确找出中心对称图形的对称中心,能掌握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区别并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投影仪或小黑板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复习导入定义: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性质什么是轴对称二解决问题经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中心对称、成中心对称及它们的性质。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都是利用中心对称的知识来解决的。

利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问题:1.今有一张小圆桌和一堆足以铺满这张小圆桌的一元硬币。

甲、乙二人轮流的往小圆桌上各放一个硬币,规定任何两枚硬币不能重叠,也不能有一部分在桌面边沿之外,放好后不准移动。

谁放完一枚硬币后能使得对方无法往桌面上放硬币时谁就是获胜者。

甲对乙说:“如果你让我先放,我一定获胜。

”乙有点不信,说:“那不一定,就让你先放好了。

”果然甲获胜,你知道其中的奥秘吗?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中心对称的特征去解决问题:其中的奥秘是:甲将第一枚硬币放在圆心O上,以后当乙任放一枚硬币与A处时,则甲放一枚硬币与B处,使B与A关于O成中心对称。

这是因为圆桌的面积是有限的,总有放满的时候,依对称性可知,只有乙能放一枚硬币,则甲一定有相应的位置放。

因而第一个无处可放的必然是乙,所以甲获胜。

1.如图所示的两个图形成中心对称,你能找到对称中心吗?(学生观察图形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课讨论)教师在评价学生的交流、讨论的结果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连接对称点的线段,这些线段的交点就是对称中心。

【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平方根》教案(2) 新人教版

【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平方根》教案(2) 新人教版

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开平方的概念;(2)了解开方运算与乘方运算是逆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3)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2. 过程与方法:用丰富多彩的现实例子,由平方运算过渡到开方运算,体验现实世界的可逆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会利用开方与乘方之间的互逆运算关系,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数平方根和平方根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平方根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具使用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复习回顾1、什么是平方根?什么是算术平方根?求出36,144,各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2、一个正数如果有平方根,那么有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负数有平方根吗?为什么?二、合作交流1:开平方的概念:求一个非负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二:将下列各数开平方(1)49 (2)1.69,例三.用计算器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529 (2)1225 (3)44.81练习1.求下列各式中的X(1)x2=144(2)2x2—18=0练习2:(1)= = ==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在哪两个整数之间,呢?(2)如果6+和6—的小数部分是,则是练习3. 2 =2=2=(1)2一定等于a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计算X<2,则2= 2= (3)()2=总结反思:1. 开平方2. 用计算器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3.作业课本第7页3,4,5题布置重难点及考点巩固性练习一.填空:1.若(a--2)2+|b--5|=0,则ab的算术平方根是2.100的算术平方根是,平方根是。

3.的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是。

4.已知a<2,则= 。

二.选择:1。

一个数只要存在算术平方根,那么这个数是()A.只能是正数 B。

必是一个非负数,C。

只能是0 D。

可能是负数2。

适合的正整数的值有()A。

【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梯形的性质》教案(2) 新人教版

【新教材】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梯形的性质》教案(2) 新人教版

时间参加人员地点主备人课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了解四边形可通过剪拼变换成较规则的四边形,依据的是图形的平移、旋转和对称变换不改变图形的面积这个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熟知的几何图形的剪拼变换,理解剪拼变换的实质是等积变换,并通过阅读、操作、进一步掌握剪拼变换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了解和应用剪拼变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

重、难点即考点分析重点:理解剪拼变换的实质。

难点:能运用变换中的对称性解释某些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三角尺、自制教具、小黑板教学环节安排备注一、概念回顾:1、梯形、等腰梯形以及直角梯形的概念是什么?2、等腰梯形有哪些性质?这些性质在上节课中是如何得到的?二、新知探索1、做一做:拿出自制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矩形、梯形,进行拼接,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梯形和三角形)2、转换:观察下图,利用以上的操作将以下梯形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矩形和三角形或拼接成三角形。

思考:如果是等腰梯形,通过以上分割会有什么特点?以上的分割又怎样用语言叙述清楚?3、示例应用(出示小黑板)例1、如图,梯形ABCD中,AD∥BC,过D作DE∥AB,交BC于E,得△CDE,已知△CDE的周长是10,AD=3,那么梯形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师问: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它们与梯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注:制作的图形有一条相等的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提问,口述。

3A DBE C3C=10矩形梯形例2、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DC∥AB,过C作CE∥BD,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试说明:CA=CE师问:观察图形,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哪些平行的线段?它们与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何关系?证明:∵DC∥AB,CE∥BD∴四边形DBEC是平行四边形∴DB=CE∵梯形ABCD是等腰梯形∴CA=DB(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CA=CE观察与思考:观察上图中的梯形ABCD,通过作AC的平行线,可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函数y=x+3图象可以看出:
当函数值y等于零时,直线y=x+3与x轴相交于点(-2,0),这时的横坐标就是所求的x值。所以当x=-2时,函数值y等于零。因为在x轴上方的函数图象每一点的纵坐标都大于0,横坐标都大于-2。所以当x>-2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
小结:在x轴上方的函数图象,任意一点的纵坐标都大于0,反映在函数解析式上,就是函数值大于0,在x轴下方的函数图象,任意一点的纵坐标都小于0,反映在函数解析上,就是函数值小于0。提问:①当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小于零?②当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小于3?③当x取何值时,0≤y≤3?
河南省洛阳市下峪镇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下册《实践与探索(二)》教案新人教版
主持人:
时间
参加人员
地点
主备人
课题
实践与探索(二)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2.过程与方法:体验一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图形语言,数学语言以及文字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重、难点及考点分析
掌握一次函数图象的画法,能通过函数图象获取信息,发展形象思维。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具使用
三角板
教学环节安排
一、范例
1.画出函数y=x+3的图象,根据图象,指出:
(1)x取什么值时,函数的值等于零?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始终大于零?
4.在常温下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食盐Nacl,则能表示盐水溶液的
浓度与加入的Nacl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5.一列货运火车从梅州站出发,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开始匀速行驶,过了一段时间,火车到达下一个车站停下,装完货以后,火车又匀加速行驶,一段时间后再次开始匀速行驶,那么可以近似地刻画出火车在这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情况的是( )
备注




P57页习题3、4











1.下列图形中的曲线不表示 是 的函数( ).
(A)x≥- 3(B)x≤- 3(C)x≥3(D)x≤3
3.根据流程右边图中的程序,当输入数值x为-2时,输出数值y为B()
A.4 B.6 C.8 D.10
二、想一想
由上例,想想看,一元一次方程x+3=0的解,不等式x+3>0的解集与函数y=x+3的图象有什么关系?说说你的想法,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在学生讨论、交流和发表意见后,教师加以引导,最后归纳.
三、课堂练习
P55页练习l、2.
四、小结
本节课,通过作函数图象、观察函数图象,并从中初步体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使我们感受到不等式、方程、函数是紧密联系着的一个整体,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