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中心历史风貌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以淮安清晏园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

城市更新背景下老旧社区更新策略研究——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摘要:我国已经从增量规划时代转变为存量规划时代,老旧社区作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却面临着物质空间衰落、居住空间分异等问题。

文章对目前我国老旧社区更新过程中的现状以及问题进行研究,并以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为例,通过此老旧社区的现状问题提出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策略。

关键词:城市更新,老旧社区,淮安市清拖厂宿舍片区1概念解析与界定1.1城市更新概念阐述城市更新的理念首先是20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经济学家MilesColean提出的,认为城市更新是为了促进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以及恢复城市的生命力[1]。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更新的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归纳起来认为城市更新就是城市再开发、城市保护和邻里修复,城市再开发就是拆除再建设;邻里修复就是维修、修缮和涂刷等;城市保护就是保护现有建筑的历史元素以免遭破坏[2]。

1.2老旧社区概念解析“老旧社区”是指建设在2000年以前并且目前仍在使用的小区,以6-8层的多层为主,有着较长的使用年限,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虽然还具备一定的服务能力,但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出现基础服务设施不全、环境品质较差、房屋破损褪色等特征。

2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现状及其问题2.1监管部门重叠管理社区的部门有多个,如规划局、街道、城管委、交通委等,在老旧社区更新的过程中,很多面临的问题需要多个部门解决,然而,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不高,很多问题都很难及时解决。

管线改造、电梯安装等工作基本由各个专业公司独自负责,与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并且其审批流程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难以与小区更新改造协同进行[3]。

2.2资金筹建困难老旧社区大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小区多为那个年代的单位住房,经过了多年的人员流通,目前大部分的小区人员较为复杂,但大多数都为租户或老人,小区的人文凝聚力不高,物业收取物业费困难,这就导致物业公司前期对小区改造的成本投入难以回本,因此,物业管理难以长期维持下去。

基于慢城理念的淮安老城区更新设计

基于慢城理念的淮安老城区更新设计

基于慢城理念的淮安老城区更新设计李鑫【期刊名称】《绿色科技》【年(卷),期】2015(000)010【摘要】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ception of the slow city development and summarizes 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old town inHuai'an .The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s ofplanning ,system ,principle and administration in slow areas .Inaddition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new mode of renovating and constructing the old town including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deeply understanding site conditions ,considering and planning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old area ,building the ecosphere reasonably of living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ourism ,etc .%论述了慢城理念的发展,梳理淮安老城区的自然与文脉资源,分析了老城慢区的规划构建、系统构建、原则构建和管理构建。

同时提出了深入了解场地的现状条件,并整体考虑老城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并进行规划,合理构建老城慢区的居住、生产、消费、旅游的生态圈将是未来老城区更新改造的新模式。

【总页数】2页(P101-102)【作者】李鑫【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14【相关文献】1.基于慢城理念打造梅州精致慢城的发展策略研究 [J], 朱亮2.基于居家养老理念的传统街道更新设计--以南京龙潭老街更新设计为例 [J], 徐悦3.基于慢城理念的许昌市休闲建设研究 [J], 刘阳炼4.基于文化视角下老城区改造设计探究——以淮安市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J], 王清晨5.基于慢城理念的养老社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策略初探 [J], 王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淮安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淮安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淮安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在前些年,淮安市的文化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修旧如新、拆旧盖新。

文庙新天地历史城区原有众多清江浦城的老房子和别具特色的古街道,在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城市建设时期损毁大半,后来干脆将遗留的全部拆除重新建设仿古城区。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如河下古镇等多处景点。

分析这种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市政府一段时间内对文化古迹保护意识不强,仅仅重视美观与开发;二是这些被拆毁的遗址大多没有申请国家级或省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以至于可以随意被城市建设人员拆除。

近年来淮安市政府开发思路有所更正,重视起对原址的保护工作。

另外淮安的文化资源开发也存在着零散的问题。

这里的零散,一是指资源分布上的零散,各资源之间交通不是太便捷。

游客前来旅游,往往需要对景点进行取舍,使得一些景点吸引人气面临困难。

二是指资源宣传上的零散。

目前淮安的旅游宣传语是“淮扬美食香天下,美丽清纯洪泽湖”,运河文化、西游记文化等等都没有体现出来,这些都还需要另外宣传,造成宣传效率低下。

在淮安运河博物馆群首批“四馆二祠”开放之后面临过一段时间无人问津的尴尬阶段。

原因有两个:一是门票价格较高,二是由于这些馆、祠属于新建或遗址恢复,本来就没有名气,市民、游客不了解,不大愿意购票进行参观。

现在这些博物馆大多免费对外开放了,前来的游客才多起来。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诸如清晏园等一些景点,现在也免费对外开放了。

另外也有文化资源的“抢夺”现象。

淮安与连云港“争抢”西游记文化资源,与扬州“争抢”淮扬菜文化资源,与济宁“争抢”运河之都名誉。

这些争端存在的原因是各个城市都想开发自己的文化资源,因而对于一些分布范围较广的文化想进行“独占”。

现在淮安对待这些争端的态度就是自己加紧开发,加大宣传。

我觉得这样“争抢”是城市之间宣传力量的“抵消”,加大了宣传推广的难度。

淮安正处于从小城市转变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大发展阶段,因而包括文化资源开发在内的各项事业都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

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以淮安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李倩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城市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淮安市文庙—慈云寺地区为例,从街区的内在价值和文化内涵出发,通过分析街区的现状问题,指出街区保护和更新的必然性,并结合实际提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更新的构思和方法措施。

1 引言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

历史文化街区赋存大量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在保护名城肌理,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更好地进行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对正处于快速城市化中的我国大多数城市来说,已成为一个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自国务院1984年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市文化的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

如北海市中山路和珠海路的历史老街区的改造,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连绵延续、尺度亲切宜人,其中珠海路骑楼建筑风貌为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骑楼风貌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体现中西建筑文化的历史脉络和古典气氛[1]。

但由于缺乏社会的共识和法律的保障,再加上城市开发的压力以及技术观念的落后等因素,到目前为止我国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的遗存和风貌仍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甚至荡然无存,如香港旧城早已消失就是典型的一例[2]。

2 传统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意义“建筑与城市文化的可贵,在于它是一部最真实而珍贵的‘历史’。

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1866~1952年)曾说过,人写出来的历史只能说是‘现代史’,因为它是现代人写出来的,是以现代的观点来表达的。

因此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建筑,它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3]。

城市是一部具体的真实的人类文化记录薄,建筑便是中国历史的写照[4]。

这些建筑一方面反映了工匠们的建造工艺,另一方面又真实地再现了当时时代的建筑风采与建筑文化,其中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城市建筑艺术价值。

历史街区活化策略案例比较

历史街区活化策略案例比较

历史街区活化策略案例比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中的传统历史街区逐渐被遗忘和被遗弃。

然而,这些历史街区所蕴藏的文化、历史和人文价值无可置疑。

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份宝贵的遗产,很多城市采取了活化策略来重建和恢复这些历史街区。

本文将比较分析国内外几个历史街区活化的成功案例,探讨其中的策略和方法。

一、背景介绍历史街区是城市的文化瑰宝,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历史和传统。

然而,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推进,许多历史街区逐渐被忽视和遗弃。

为了挽救这一情况,许多城市开始关注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问题。

二、乌镇古镇乌镇古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水乡风光而闻名。

为了保护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乌镇古镇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化策略。

首先,官方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措施,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和保养。

其次,乌镇古镇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建设文化博览馆,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体验。

三、波士顿历史街区波士顿是美国著名的历史城市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街区和建筑物。

为了保护和活化这些历史街区,波士顿市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

首先,市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在保留历史建筑的同时,引入商业和文化项目,提高历史街区的吸引力。

其次,波士顿市注重公众参与,通过公开征集意见和举办公众讨论会等方式,让民众参与到历史街区的规划和管理中来。

四、上海老城厢上海作为中国最具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问题。

上海老城厢位于市中心,拥有大量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这些遗产,上海市采取了多种策略,如政府补贴修缮历史建筑、引入文化创意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等。

五、总结和启示通过对比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首先,政府的参与和扶持是历史街区活化的关键。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引导企业和公众参与到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活化中来。

其次,文化产业的引入有助于提升历史街区的吸引力。

文化活动和项目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历史街区的发展。

老城传统商业街区游憩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观前街区为例

老城传统商业街区游憩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观前街区为例

老城传统商业街区游憩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观前街区为例蒋灵德; 蔡泽洁【期刊名称】《《城市观察》》【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10页(P98-107)【关键词】老城传统商业街区; 游憩空间; 微更新; 观前街区【作者】蒋灵德; 蔡泽洁【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科技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7在我国目前进入存量规划时代的背景下,城市开始迈入存量发展的新阶段,国家对各个城市的新增用地进行严格控制,要求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

同时,城市产业转型发展和宜居环境打造需要城市更新支持,城市更新越来越成为规划师们耳熟能详的概念。

城市更新作为引导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新方式,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

城市更新最早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规模地推倒重建式的城市空间更新活动,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这一理念在世界各个地区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尝试。

城市更新的三种方式包括重建、改善和保护性再利用,针对更新对象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更新方式。

就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而言,针对旧城、老城的城市更新也日渐成为国内诸多城市进行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

城市更新针对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区、老旧社区等,除了较大范围的城市更新之外,越来越多地涌现出在不改变大环境之下的空间微更新。

2017年住建部出台的《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中便提及修补城市功能,填补基础设施欠账、增加公共空间和改善出行条件等,皆与微更新涉及的内容不谋而合。

对于受到保护的传统商业街区,运用微更新手段对街区空间进行再设计则成为改善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首要选择。

一、老城传统商业街区之困境“门前冷落鞍马稀”——这句诗过去虽不是为商业状况而作,如今却十分适合用来描述目前很多老城传统商业街区的现状:从人群熙攘到过客匆匆,从辉煌到平庸,文化价值逐渐被遗忘,地块价值不再凸显……华丽、整洁、便利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正在吸收大量的消费群体,并且这样的综合体往往因其需要的建设用地面积较大而选择避开空间狭窄的老城区设置,更是将人流从老城传统商业街区分割走。

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案例比较

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案例比较

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案例比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迅猛,越来越多的历史街区面临着现代化改造和发展的压力。

如何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实施更新保护,成为各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不同地区的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进行比较,以探讨不同策略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效果和影响。

一、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佛罗伦萨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护历史街区及其建筑。

首先,制定了详细的建筑保护法规,要求维持建筑外观的原汁原味,针对私人业主进行监督和管理。

其次,鼓励业主进行建筑的修复和更新,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持和优惠政策。

此外,佛罗伦萨市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项目,将历史街区与周边区域连接起来,提升了整体环境的品质。

二、中国苏州平江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位于苏州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古镇之一。

苏州市政府借鉴了国外的成功经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更新平江历史街区。

首先,严格限制私人业主对建筑外观的改变,鼓励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

其次,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历史街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再次,引入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历史街区的经济发展,增加了人流量和游客数量。

最后,利用科技手段,进行了数字化保护和展示,提升了历史街区的宣传和影响力。

三、法国巴黎蒙马特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巴黎的蒙马特历史街区以其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浪漫风情而闻名于世。

蒙马特地区的历史街区更新保护主要依靠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首先,政府修建了专门的人行道和公共设施,提升了交通和基础设施的品质。

其次,蒙马特地区的历史街区被列为法国国家保护区,其建筑外观必须符合特定的风格和要求。

此外,政府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艺术家和创业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机会。

综上所述,不同地区的历史街区更新保护策略各有特点,但都从不同方面保护和传承了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浅谈公园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江苏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例

浅谈公园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江苏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例

园林规划与设计48Guangdo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陈妙如 凌宁(广州普邦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7)CHEN Miao-ru,LING Ning(Pub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td.,Guangzhou 510627,China)浅谈公园规划设计与历史文化的传承——以江苏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例Relation of Park Planning Design and History & Culture Inheritance:A Case Study of Huaian Ancient City Wall Relics Park in Jiangsu摘要:以江苏省淮安市古城墙遗址公园为案例,介绍公园设计的背景、景观设计的构思、主体空间设计、植物配置等,探讨在设计过程中如何对历史元素传承及延伸。

最后总结出通过对现有黑松Pinus thunbergii 的保留、文渠的修复、破损城墙砖的再次应用以及文化碑林长廊的展示等方法,对淮安历史文化起到了传承及延伸的作用。

Abstract:Taking the project of “ Huaian Ancient City Wall Relics Park ”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its project background, landscape design idea, the major space design, and plant furnishing, etc. It also discusses how to inherit and extend historical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design. Finally in conclusion, resrving existing Pinus thunbergii , protecting culture channel, recycling the broken city wall, showing a large collection of stone tablets etc.can contribute to inheriting and expanding the historic culture of Huaian.Key words:Landscape architecture; Park design; History inheritance; Ancient city wall relics protection; History and culture inheritance关键词:风景园林;公园设计;古城墙保护;历史文化传承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5)06-0048-03收稿日期:2014-12-22修回日期:2015-04-091项目背景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大道和南巽路交界处,占地面积约65 000 m 2,是淮安市东南入城的轴线焦点。

“城中村”改造中传统文化更新活化模式研究

“城中村”改造中传统文化更新活化模式研究

“城中村”改造中传统文化更新活化模式研究作者:韦奕钒康锦润邢依明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20年第12期摘要:淮安内城河周边保持着传统风貌,随着城市建设发展,该区域内的原生住户逐渐搬离此地,现区域内房屋多为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城市后临时过渡居住使用。

该区域位于淮安市中心地块,是城市中居住人口最密集的场所之一,也是大量的流动人口活动的重要区域,区域内多数建筑年代久远,街道狭窄,绿化缺乏,居住环境较差,与周边的现代建筑、商业广场存在较大的落差。

但是,由于历史传承,这一区域保留大量不可移动文保建筑,具有挖掘历史文化,复兴旧城的潜力。

文章从现状到历史文化发展进行研究,试图探寻旧城更新活化的模式。

关键词:淮安;内城河;历史文化;活化;模式一、老旧城区更新活化的模式分析(一)拆迁所有建筑,重新规划建设部分老旧建筑因年久失修,居住使用质量较差,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而且城市由于整体发展需要,部分村镇、旧城需要整体进行拆迁重建,可以将原有地块重新规划布局,新建住宅或其他建筑,将区域内原住居民或异地安置,或在重新建造完毕之后回迁,新建完毕后区域内多余的住宅也可对外出售。

该模式可统一区域内建筑形式,缩小与周边的现代建筑、商业广场的落差,但是对于人口密集的老旧城区,高额的拆迁安置费以及如何处理协调流动人口的问题都会给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另外该模式虽可以彻底地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提高容积率,充分利用土地价值,但是城区面貌没有传承,缺乏地域特色,也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

(二)拆除部分建筑,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更新老旧城区内现有建筑结构尚可,多数建筑质量较好,部分建筑被废弃,居住环境已满足不了现代生活居住使用的,可拆除部分质量较差建筑,重新设计建造新的建筑,一般采用“修新如旧”或者利用原有建筑的材料进行外表皮的建造。

使用该模式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建、拆除、维护、完善升级以此改善老旧城区的居住环境花费资金相对较少,可以快速更新现有居住居民生活条件,节约社会资源,延续原有的道路肌理和城区记忆。

名城保护视角下的片区更新策略探索——以淮安市淮安区北门大街两侧片区为例

名城保护视角下的片区更新策略探索——以淮安市淮安区北门大街两侧片区为例

名城保护视角下的片区更新策略探索——以淮安市淮安区北
门大街两侧片区为例
王双双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24()3
【摘要】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资源,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城市更新是新时期推动历史文化名城高
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文章基于淮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更新实践,以北门大街两
侧片区为例,主要通过追溯北门大街发展历程,分析片区资源优势与存在问题,进而确定片区发展定位,最后提出“区域协同”“功能提升”“文化传承”和“绿地景观”四大更新策略。

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背景下的片区更新发展工作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71-73)
【作者】王双双
【作者单位】南京长江都市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的思考与探索——以昌华大街片区北片更新改造为例
2.
中小型城市历史片区的保护与更新探索以山西省黎城县城隍庙历史片区为例3.中
小型城市历史片区的保护与更新探索——以山西省黎城县城隍庙历史片区为例
4.“儿童友好城市”视角下的城市工业片区更新的实践探索——以南京市凤凰港片区为例
5.在地文化视角下的老城片区更新策略研究——以宁波市狮子街片区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复兴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东大街周边地区为例

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复兴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东大街周边地区为例

了街 区改造 的实践 。在西方 2 O世纪 6 0年代 , 历史文化街 区 被认 为是破 旧不 堪的地方 , 采取强拆态度 。 7 0年代以来 , 历史
文 化街 区的文化重要性被 强化 , 强调历史 文化的重塑 。中国
起成为全国著名 的运河沿线四大都市之一。明代陈碹 总理漕 运之前 , 清江浦( 今天 的清浦区 ) 是“ 闲旷之地” , 自清江浦河开 凿后 , 这 里很快成 为“ 侨 民宿贾 , 巨室鳞次 ” 的通 商大埠 1 。 东大街 即位于现在 的淮安市清浦 区, 东接里运河大 闸口
和 复兴 历 史 文 化 街 区 , 使 其 充 分发 挥 文 化 传 承 和 商业 核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2 — 2 0
察 和访谈 , 被调查者认 为频 繁往来的车辆不仅有碍于 日 常生 活与经济活动, 还对东大街街道地面和文化雕 塑造成破坏 。 另
基金项 目: 江苏省高等学校 大学生实践创新动l 练计 划项 目( 2 0 1 3 1 0 3 2 3 0 4 9 X)
五规 划 ” 明确 提 出城 市发 展 的 战略 定位 是 “ 长 三角 北 部重 要 中心城 市 和知 名历 史 文化旅 游 目的地 ” 。 历 史 文化 街 区 作 为彰 显 和 传 承 城 市 文 化 和 活跃 城 市 经 济 的重 要 载 体 ,
在 当前 中心 城 市建 设 的重 要 阶段 理 应受 到 关 注 。本 文 以 淮 安市东 大街周边 历史文 化街 区为例 , 探 寻 如 何 改 造

在城市规划方 面突出街区空问格局 和空 间肌理的保护 , 修
缮 和整治街 区 内建筑 、 街 道和环 境 , 并 引入 现代商业1 3 ] , 解决 “ 原真 ” 与“ 模仿 ” 之争嗍 。第二 , 将旅游产业与历史 文化结合 , 以文化 旅游方式 进行 保护开发 [ 5 - N 。第三 , 在研究历史文化街

城市历史地段的景观规划探讨——以淮安榷关景区为例

城市历史地段的景观规划探讨——以淮安榷关景区为例
收稿 日期 :0 8- —0 20 -7 1 0 修 回日期 :0 8-9 0 20- -3 0 作者简介 : 赵岩 (9 6一) 女 , 17 , 讲师 , 事园林规划设计 的教学和研究工作。Ema :ai ee 6 .o 从 — i yns r@13 em l h
俅 业科技开 发 20 0 8年第 2 2卷第 6期
在城市传统历史地段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对于历史文化资源通常采取的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呤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等级保护和利用根据历史遗存保护级别的不同分别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被列入国家保护系列的文物类建筑遗产且历史遗存保留得比较完整可在现状基础上加以整治修缮以重现当年历史的魅力对于那些因为自然或战争等人为因素破坏已经残缺不全或仅存遗址但由于该遗址所具有的历史文化意义与城市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全部或者部分重新构建的方式以完整地展现地段的文化意义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并为城市景观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 中 国城 市建设 在 高速发 展 的 同时 , 多城 市的历 史记 忆却 正在 消失 , 许 城市从 景 观视觉 和 空间形 态上 愈 来愈走向“ 同化” , 趋 … 体现城市传统历史和文化的资源面临着被破坏 、 甚至是消失的危机 , 因此人们开始重新
正视传统历史地段对于城市和国家的宝贵价值 , 对于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呼声 日益迫切。在淮安板 闸生态 旅游 度假 区的规 划 中 , 由于该 片 区 内存 在里 运河 文化 长廊 中 凸现运河 文化 的一 个重要 节 点—— 淮 安古榷 关 , 再 加之当今正处于京杭大运河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特殊背景下 , 这些因素无不使得该历史地段 的景观规划设计 成为 一个 引人 注 目的焦 点 。 1 项 目背景 板 闸生态 旅游 度假 区位 于淮 安市楚 州 区淮城 镇和 清浦 区 黄码 乡境 内 , 布在 里 运 河 、 运河 两 侧 , 面积 分 大 总 约 2 m 。基 地 内地势 平坦 、 网密集 , 部 散 落着 村 镇 和工 厂 企 业 , 部 分 为农 田和水 产 养 殖 , 5k 河 局 大 生态 环 境 基 础优良, 具有典型的运河 、 水乡、 田园等景观特征。根据淮安城市总体规划 , 她是淮安未来 的城市“ 绿心” 在此 , 要 打造 以运河 文化 为 品牌特 色的集 旅游 度假 、 闲娱乐 为一 体 的生 态旅 游度 假 区 , 休 本文 所探 讨 的榷关 景 区即是 该 规划 片 区的核心 , 于里运河 与翔 宇大 道之 间 的地块板 闸村 附 近 。 位 2 地 段环境 的现 状 榷关 景 区是展现 淮安 独特 的运 河 文 化 的 核 心 区 , 史 上 在 此 曾设 有 全 国最 大 的榷 关 ( 称 淮关 、 部 钞 历 又 户 关 , 当于现在 的税务 机关 ) 历 经 明 、 、 国三 个 朝 代 长 达 50年 的时 间 。当年 的淮 安 榷 关 由三 大 部 分组 相 , 清 民 0 成: 一部分 是淮 关监督 署衙 门 , 关署 ”另 一部 分是 淮安 大关 ( 即“ , 关卡 )这 两大部 分 组成 了淮 安榷 关 ; , 还有 一部 分是 因淮 安榷关 而形 成 的板 闸集 镇 和街 区 。根据 文 史资 料 中 的记载 , 该地 段 的各 主 要历 史 景 点进 行 现 场踏 对 查, 结果如 下 : () 1 榷关 遗址 : 闸村原 有 的建筑群 落 和街巷 肌理 早 已不 复存 在 , 是 被密 密麻 麻 的农 民砖 瓦房覆 盖 。从 板 而 翔宇 大道南 侧 的一条 宽约 3— 的小 巷子 向南行 进 , 子 两侧 均 为农 民 自行 建 造 的一 层 或 两层 简 朴 的住 宅 , 4m 巷 辗转 穿行约 30m左 右 , 0 即来 到里运 河河 边 , 关关 楼 的遗址 就 在脚 下 , 边 已立 有一 碑 , 书 日“ 安 钞关 遗 榷 岸 上 淮 址”旁边尚存一处渡船码头 ; , 历史上与关楼近在咫尺的榷关关署的遗址 已经荡然无存 , 据当地文史专家考证 , 历史上 的关 署位置 大致 应在 现今 的翔宇 大道 上 , 已湮没 在 车轮滚 滚之 中。 () 2 石码 头驳岸 遗址 : 于板 闸村里 运 河 东岸 , 附 属 于原 明清 时期 榷 关 遗址 的一部 分 , 是 大 运河 历 史 位 是 也 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驳岸为条石 ( 石灰岩为主 , 间以灰麻岩 ) 砌筑 , 全长约 4 0 其 中保存有六处码头和一 0 m, 处 旗杆 遗址 , 筑石 材 的风化 、 砌 破损 、 缺失 、 局部 坍 塌现象 比较 严重 。 () 3 石护坡 : 距离 石码 头驳岸 遗址 向南 约 30m, 民 国时期 的 河道 护坡 工 程设 施 , 约 5 不 规则 黄 石 0 是 长 0m, 砌筑 , 水泥砂浆勾缝 , 有年代和建设方题记 , 亦有轻度风化 。 ( ) 板街 : 闸村 的石板街 已有 百年 历史 , 4石 板 大部 分 已经难 寻踪 迹 , 如今 在街 巷 中仅 留存 一些 片段 , 且 分 并 布 散乱 。 () 5 三元宫 : 据记载板闸曾建有三元宫 、 回寺庵等 2 座寺庙庵观, 9 绝大部分 已经不复存在 。其 中在板 闸村 中部偏南 , 距离榷关遗址约 10 0 的一座清代庙宇建筑据考证就是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三元宫 , m处 在此供奉的是

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创新探索

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创新探索

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创新探索本文以淮安楚州区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为例,在整体构建保护框架与梳理整治体系的基础上,创新编制地块保护与整治导则,为历史街区的规划实施提供参考与路径。

标签: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规划创新一、引言历史街区作为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一部分,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载体,它所产生的历史文化魅力及吸引力是文化旅游产业不可稀缺的资源载体,是城市形象提升不可替代的物质载体。

历史街区因其多重相关性,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与关注,但又因建筑破旧、人口密集等、产权复杂等原因,其保护与整治工作也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结合淮安楚州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2个历史地段保护与整治规划编制的契机,设想从历史街区实施管理监控的角度思考,以历史街区保护要素为基线,推出文保单位—历史街巷—街坊地快—建筑与环境要素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与整治体系,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技术参考,真正推进历史街区保护与整治的实施。

二、历史地段的基本概况老西门大街历史地段占地面积5.1公顷,是淮安古城唯一保存城街相连格局的历史街区,内有市级文保单位5处,登记文保单位26处、历史街巷1条。

文物遗址主要集中在老西门大街两侧、以店铺作坊居多。

老西门大街西连里运河、东接淮安府署曾是淮安古城出让必经要道,据《淮城信今录》记载,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皆过古城,均从老西门大街出行登舟离开淮安府。

太清观街历史地段占地面积5.45公顷,保持百年棋盘街格局,传统民居建筑风貌完整,保存了传统的生活习俗。

内有市级文保单位2处、登记文保单位14处、历史街巷6条。

文物遗址多建于明清时期,以民居宅第为多。

民居一般采用传统的合院式布局,以一进或二进式合院为主,同时具有典型苏北传统建筑特征,双面坡硬山顶、一门三搭的建筑要素,都体现了古城发展的印记。

目前,淮安古城仍然保存着传统风貌与城市肌理,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历史地段保存成片的传统民居,但因居民的改建与扩建,多有整体布局消失、建筑结构破损和传统风貌改观等现象。

清晏园调查报告——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清晏园调查报告——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调查小组成员:戴璐时姣房秋月曹兰雪熊雨点调查区域位置图江苏省在全国的位置(图1)淮安市在江苏省的位置(图2)清浦区在淮安市的位置(图3)清晏园在清浦区的位置(图4)清晏园的卫星地图(图5)清晏园内景点分布(图6)清晏园调查报告一.基本概况(一)清晏园的基本介绍清晏园为淮安市区保存完好的唯一古典园林,位于市区人民南路西侧,环城路之北侧,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

清晏园占地面积120 亩,其中水域面积50 亩。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

据《清河县志》记载,清晏园,曾名为淮园、瞻园、留园、城南公园。

城南公园名称时间最长,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复为“清晏园”古名。

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其气候为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的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影响,四季分明,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光能充足,热量富裕。

年平均气温为14.1℃—14.8℃,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在906毫米~l007毫米之间。

(二)交通自驾游:京沪、宁宿徐、淮盐、宿淮、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直达淮安市内公交线路:可乘坐2路、7路公交汽车到达(三)清晏园发展现状及机遇淮安的清晏园一直是苏北园林的代表。

更是见证了淮安水利资源的发展变迁,具有深厚的人文历史,一直是淮安颇具吸引力的景点。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清晏园仅限于游览观光。

2008年归属于水利局管辖后,一时改变了原来传统的旅游观光公园的定位,甚至转变为法制宣传教育的场所,这种定位不清导致游客的重游率急剧降低。

也使得年轻的游客群体不愿意去。

针对以上问题,清晏园必须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定位。

加大宣传力度,也可以增加一些能够吸引年轻游客群体的旅游景点(在不破坏园内环境的情况下)或旅游活动,从而跳出自身带来的局限性。

2014年的省运会在淮安举办,每年的淮阳美食节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清晏园可以通过这一机遇宣传自己。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的文化更新——以淮安市楚州区三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的文化更新——以淮安市楚州区三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的文化更新
以淮安市楚州区三湖地区城市设计为例
魏 枢 危良华
1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更新的困境
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名城的关注 其历史地段的保 护和更新这一敏感话题更是日益受到重视 但是从观念 上重视到有效保护和有机更新之间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尤其一些经济基础较差的城市 面临的问题更多 更新难 度更大
图 4 文通塔 Fig.4 Wentong tower
图 5 金代铜钟
图 6 枚亭
Fig.5 Bronze Bell in Jin Dynasty Fig.6 Mei Pavilion
安 现楚州 下同 大体上采用了中轴对称 方城十字街的 布局形式 在此基础上 结合地形和水体 构建了河湖水系 纵横 老城 新城和夹城三城相连的格局 创造了河 路 湖 城有机镶嵌 人 城 水和谐共存的城市空间和人居环 境 影响深远
城区中心 北依河下千年古镇 基地范围内包括萧湖 勺湖
月湖三个湖泊 三湖因此而得名(图 1)
89
从 2001 年编制的淮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20 对楚
州区的定位 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旅游服务为主 可以看
出 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以旅游开发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是楚
州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然而 根据现场调查 如同全国各
由于历史地段往往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其更新必然面 对保护 拆迁 安置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更新成本明显高于 其他地区 同时在历史地段 建筑的容积率 高度等都受到 限制 直接通过增加建筑面积来取得经济上的平衡比较难 因此 无论保护还是更新都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
同时 在历史地段的更新中 建筑风貌也一直是困扰规 划管理和规划设计的难题 如果没有风格上的限制与控制 新旧建筑往往各自为政 格格不入 甚至相互冲突 对历史 名城的城市风貌造成极大的破坏 如果严格追求与原有历 史街区的协调 又往往成为不伦不类 没有灵魂的假古董 事实上降低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景观价值

历史街区的自我更新

历史街区的自我更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历程中出现的纲领及其意义,然后通过对已有的案例的更新方式的总结,提出一种“自我更新”模式,最后介绍了淮安楚州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保护整治案例。

关键词:历史街区、保护、自我更新、淮安楚州1. 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在整个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也上升到了相当的高度。

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旧城中心高楼林立,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正在城市的现代化进城中逐渐受到侵害。

历史街区作为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载体,反映着当时的生活习俗,人们的价值取向、生产能力,见证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同时它本身也是构成历史的组成单位。

老西门大街、太清观街是《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淮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九片一般历史地段中的两片(两片区相隔一条城市道路,在此将其整体考虑,以下称“老西门太清观街区”),在古城整体保护利用的形势下,进行自身的更新。

2. 历史街区保护更新历程国际上对城市保护的认识是逐步发展的,由最初的仅限保护单个建筑物,到越来越多地注重对整体建筑群落或构成文化遗产的传统“城市肌理”的保护。

后者也只是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1933年制定的《雅典宪章》中涉及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和地区”的保护话题。

宪章强调一定要保护好代表一个历史时期的历史遗产,这些遗产对将来子孙教育方面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改进的措施和城市规划建设的任务,是我们现在城市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

但《雅典宪章》仅仅涉及到古建筑本身的保护,没有考虑到其群体以及城市文化。

1964年通过的《威尼斯宪章》(即《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历史地区及其环境应该被视为不可替代的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并明确指出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具有社会、历史、实用三方面的普遍价值,以及对城市环境及城市发展的贡献。

1976年通过的《内罗毕建议》(既《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强调了历史地区及其环境应被视为不可替代的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突出了历史地区所具有的遗产特征。

基于文化视角下老城区改造设计探究——以淮安市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基于文化视角下老城区改造设计探究——以淮安市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学研探索126环艺摘要:为淮安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供设计方案,在保存该区域原历史风味基础上使老城区获得新的生命力与活力。

利用实地调研考察、测绘,获得该地区大量原始数据及资料,并加以整理保存;通过小组讨论确立设计方案,并利用软件制作3D模型及效果图。

得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具备可实施性改造方案。

该方案为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保存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并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设计 街区改造 保护 历史文脉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2-0126-03Abstract:To provide design solutions for the renovation of the Huaian Du Tian Mia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which will give the old town a new life and vitality on thebasis of preserving the original historical flavor of the area. Using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apping ,a large amount of original data and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and preserved; the design plan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group discussion ,and 3D models and renderings were made by software.A more complete and implementable renovation plan was obtained.The scheme has preserved a large amount of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DuTianMiao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 ,and provides some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district.Keywords:Dudian Temple historic district Landscape design District improvement Preservation Historic context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王清晨引言在人类所有的创造物中,城市是最持久和最卓越的,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文明和成熟的标志,它为日常生活提供庇护,并孕育着更高级的社会形态,城市的展开便是文明史的展开。

淮安市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初探

淮安市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初探

淮安市古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初探薛峰洋;胡海洪【摘要】介绍了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古建筑现状,分析了在古建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准安古建筑进行保护和利用的策略,以期解决历史遗存在发展、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真正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08【总页数】3页(P17-19)【关键词】古建筑;保护利用;策略【作者】薛峰洋;胡海洪【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江苏淮安223001;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淮安223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0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节奏和古建筑的矛盾,现代城市发展和古建筑的矛盾,人口增长和古建筑的矛盾都日益表现出来。

现代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地许多历史文物古迹、历史建筑或地段、世界文化遗产在经济建设生活中遭到了无情的破坏,甚至在推土机的轰鸣中全然倒塌,永远消失。

如何处理好古建筑发展、保护与利用间的关系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淮安古建筑现状概述淮安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其历史文化悠久,秦时置县,至今已有 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古迹名胜众多,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有唐代文通塔、宋代镇淮楼、妙通塔、明代明祖陵以及“东方庞贝”水下泗洲城,更有韩信钓台、吴承恩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等著名人文景点。

历史上淮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淮安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历史遗迹进行保护与开发利用已是必然的趋势,但在这一过程中,城市更新与历史遗迹的保护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其结果大都以牺牲历史文化作为代价。

淮安还有不少历史资源尚未开发,对于这部分历史文化资源应慎重对待;这些数量众多的古建筑从不同的侧面昭示着运河之都的辉煌过去,妥善地保护好这些古建筑是十分必要的。

历史地段的实态困境与复兴策略——淮安市县东街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历史地段的实态困境与复兴策略——淮安市县东街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历史地段的实态困境与复兴策略——淮安市县东街历史地段
保护规划
刘新华;朱春阳
【期刊名称】《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34)9
【摘要】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淮安市“县东街历史地段”保护规划为例,分析其历史地段在名城保护与发展中的相对弱势和实态困境,破解历史地段的复兴难题,探讨其可持续发展策略路径.
【总页数】2页(P64-65)
【作者】刘新华;朱春阳
【作者单位】淮安市规划局,江苏淮安223001;淮安市规划局,江苏淮安223001【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12.4
【相关文献】
1.城市历史地段的复兴策略研究——以淮安市里运河活力带城市设计为例 [J], 余思点;周潮
2.从外滩源保护规划谈历史地段的复兴 [J], 莫非
3.城市历史地段规划策略初探——以宿迁乾隆行宫历史地段为例 [J], 赵晓楠;
4.历史地段更新的实施困境与复兴策略研究\r——以北京香厂新市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 [J], 李颖龙
5.历史地段更新的实施困境与复兴策略研究——以北京香厂新市区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 [J], 李颖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晏园修复管理方法及可持续性发展可行性研究

清晏园修复管理方法及可持续性发展可行性研究

清晏园修复管理方法及可持续性发展可行性研究
陈星月;杨清钥;严宇晴
【期刊名称】《建设科技》
【年(卷),期】2024()9
【摘要】清晏园是淮安市最具古典特色的休憩园林,承载着治水历史、运河水运和淮安市兴衰历程。

本研究以清晏园自身特色为切入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

研究发现,清晏园景观、建筑、植物状态良好,受当地人欢迎,但缺乏在游客以及非当地居民中的知名度。

身为衙署园林,清晏园与治水、运河文化紧密相连,将其与运河文化风光带整合,打造一体化旅游产业,有助于传承运河文化,提升区域大众对城市的认同感。

对比知名苏州园林,清晏园在宣传策略和活动组织方面仍有待提升,应积极策划并举办一系列群众参与度高、互动性强的活动,通过此类举措,不仅能够吸引更多游客,还能有效提升清晏园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总页数】4页(P91-94)
【作者】陈星月;杨清钥;严宇晴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
【相关文献】
1.圆明园“九洲清晏”与“九州清晏”问题之我见
2.真诚铺就耕耘路——农业银行淮安市清晏园分理处经营发展纪事
3.南北文化兼容的明清衙署园林\r——淮安市清晏园园林艺术分析
4.淮安市清晏园修复管理的定量评估
5.清晏园石狮调查及病害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城中心历史风貌区改造更新策略研究——以淮安清晏园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为

摘要:在城市的高速扩张阶段,老城中心区往往被忽视导致片区衰退,在增
量与存量并举的时代下,老城中心风貌区的改造逐渐被重视。

文章以有机更新理
论为视角,研究淮安清晏园周边历史文化街区更新改造及文脉保护传承的更新策略,主要对片区内存在的历史记忆丧失、建筑风貌老化、交通拥挤不畅、商业品
质低端,以及整体形象较差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效的更新策略,为城市老城
中心区的更新改造提供实践依据。

关键词:老城中心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保护与发展。

0引言
城市老城区是城市发展的主要见证者,也是城市记忆的主要承载地。

由于城
市的扩张,老城区基本都在城市中心位置,有着城市重要的历史价值及文化价值。

在城市规模化扩张的进程中,忽略了老城区的保护发展,导致历史记忆丧失、建
筑风貌老化、交通拥挤不畅、商业品质低端,整体形象较差,失去了作为最能代
表城市名片的特色。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了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老城中心区的更新与复苏。

我们关注老城区
历史氛围的强化、建筑风貌的重塑、交通组织的优化和商业功能的提升。

通过深
入研究这些方面,我们旨在为老城区的更新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本文研究的
淮安清晏园周边历史文化街区主要由东西向西大街和南北向人民南路构成,向北
至里运河(河南西路),向东至淮海南路,向西向南至环城西路,它与淮安城的兴起有着密切的关系。

1.2研究方法
吴良镛先生提出的“有机更新”理论对我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影响重大,使中国真正有了本土化的理论指导,他主张基于城市的肌理脉络,小规模渐进式的进行更新,有机更新理论的可靠性得到了实践案例的验证。

本文即以此为指导,对淮安清晏园周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优化实践。

2清晏园片区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2.1 历史发展沿革
淮安是一座因运河而生的城市,1415年清江浦开通,漕运由此繁盛。

清朝时期,淮安逐渐发展成运河沿线的重要城镇,西大街和人民南路上聚集了往来官员商客、能人工匠,人口急剧增加(人口最多时达到54万)。

同时府衙、商帮行会的设立与出现,产生了大量的商业贸易和文化娱乐的功能,西大街和人民南路成为当时的商贸文化中心区(西大街上的丰济仓和人民南路上的清晏园和江南河道总督署保留至今)。

晚清随着运河走向衰落,漕运不再是重要的运输通道,大量府衙撤并,清江浦的人口缩减至10万人左右。

抗日战争带来的四方逃难,导致解放前人口泻降至2万多,西大街与人民南路日益萧条。

近代以来西大街和人民南路经过多次修建和改造一度成为城市商业中心,但随着淮安城市经济重心东移至淮海路及水渡口,逐步沦落成为衰败的老城区。

2.2 现状分析
(1)历史资源点状分布,历史记忆点需要加强:人民南路北段政府单位较集中,南段历史文化资源丰富;西大街西段以教育资源为主,东段以城市商业为主。

此片区在历史上曾一度繁华,目前区域内仍保留明清时期的丰济仓、逾百年历史的淮阴中学和淮安日报社、漕运史上规模最大的衙署园林清晏园及苏皖边区政府旧址,历史、教育、文化氛围较浓厚。

(2)建筑风貌原生文化丧失,整体风貌缺乏统一协调:地段内建筑商住混合,建筑风格多样化,多为近代民居(公建房)建筑、明清建筑、民国风格建筑以
及少数的苏式风格建筑,较有时代感,但建筑整体风貌老化,历史特色消退。

西
大街与人民南路道路两侧有成片的梧桐树,春夏两季景观较佳,道路两侧的树木
具有历史特色,应加以保护。

(3)交通承载力有限,通行受阻通车混乱:西大街和人民南路作为城市支路,双向两车道交通承载力低,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对道路的安全通行非常不利。

早晚高峰交通管制期间,西大街由西向东为单向行驶,人民南路北向南单向
行驶,加上西大街多所学校上下学大人流导致交通状况拥挤不畅。

(4)商业氛围一般,业态单一品质较低:商业主要以零售百货、潮流服饰、餐饮小吃为主,基本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但整体商业品牌较为低端,零售业态多
以淮安本土品牌及低端连锁品牌为主,外立面杂乱。

本项目位于主城核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历史地位感较强,但房屋建筑风
貌老化,交通拥挤不畅,商业品质低,整体形象较差。

项目亟待改造出新,以清
晏园为核心,以西大街和人民南路为主线,进行保护性开发,恢复老城记忆,促
进老城复兴和城市发展更新。

3清晏园片区的更新策略
老城中心区的改造更新应平衡好历史保护与城市发展两个诉求,在延续传承
历史文化的同时,也注重城市活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不断激发代表
城市的文化自信。

针对此次片区的更新,提出4大策略进行街区更新改造。

3.1 和而不同,呈现时光建筑:建筑风格与周边环境相融和,保有自身不
同特色,形成风貌协调统一、色调舒适、功能多元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

(1)基于产权及多元主体参与更新的前提,拆除部分严重影响街区整体风
貌的建筑单体,对历史建筑采取保护修缮的措施、对现代老旧建筑外立面改造,
实现街区的整体协调。

(2)明清、民国、苏式风格建筑:以保护为前提进行修缮,保留原建筑的时
代风貌特征,依据现代商业经营需求将建筑改造成为可用作实际经营的物业形式。

(3)现代建筑:不进行整体改造,仅依据街区外立面控制红线,对应调整
店招、门头设计等,使其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4)建筑色彩在整体协调中寻求微妙变化,建筑的主色调可结合梧桐树元
素提取,选择视觉观感较为柔和的颜色,各建筑单体保留原有时代特色,体现历
史街区建筑的时代延续性。

3.2 一房一策,保留城市记忆:结合不同产权性质和居民诉求,针对性提供
改造策略,提供灵活、具有自主升级可能性的改造策略,以此焕活城市记忆。

(1)选取部分时代记忆点的物业进行商业业态的置换,从现状资源出发,
补充提升商业功能、引进具有创意性的文化产业,塑造多功能历史街区新形象。

(2)部分与主街相连的支巷,如可达丰济仓遗址区域的草市口巷,通过入
口绿植景观、标识引导、夜间灯光指引等方式,导入客流,赋予内部空间更多可
能性。

(3)循脉而行,通过事迹画像、纪录短片、作品展览等方式,设置名人轶
事馆,展现出生或生活在西大街人民南路的名人大家的生平故事,知晓名人历史。

3.3以点带面,打造示范节点:利用国有资产打造样板,用一个或多个点位
的成功经验来带动更多点位或成片区域的工作推进。

(1)明确街区内部产权清晰可优先改造的国有资产,甄选街区十字路口以
及重要记忆点先行改造,打造第一批改造示范点。

导入文化展示、文化创意等相
关产业,拓展其公共服务功能,创新传统文化,激发旧街区活力,实现街区活化
提升。

(2)选取部分老字号商家,通过深挖品牌文化、优化就餐环境,打造独具
特色的招牌菜品,实现老字号品牌革新和服务升级,焕活街区历史记忆。

3.4 渐进更新,构建制度保障:建立保障制度,呼吁多方参与,共同推进街
区改造工作。

(1)改造过程中实行分段交叉施工,减少对居民生活及商户营业的影响,
力争在确保城市道路交通功能不受干扰的基础上,通过实施改造。

(2)建立商户行会,行会主要通过行规的强制性作用﹐从各个环节统一多
产权主体、商户以及居民之间的不同诉求,帮助及引导业主甄选品牌优、口碑佳、调性合的商家。

(3)新引进商家按照街区管理规章,需提供店内店外形象设计方案,经过
由相关专家组成的审查小组审查通过后方可执行,以此控制维护街区的整体风貌
及形象品质。

3.5 以疏为主,优化组织动线:通过拆除部分违章、新建停车场以及交通管
制限行等方式,解决当前因居住密度高、停车配套不足导致的拥挤、拥堵、消防
隐患等问题。

(1)疏解为导向,拆除现状部分违章建筑、老旧危房建筑,降低区域居住
密度,减小消防安全隐患。

(2)疏通为导向,新建智能机械停车场,解决周边居民车位紧缺、停车困难、违停乱停造成交的通拥堵等问题。

(3)疏导为导向,合理规划车流动线,通过增加停车场进出车道、采用智
能化系统等方式解决因新建立体停车场可能会出现的堵点问题。

5结语
老城中心区的更新改造是一个不断摸索的漫长过程,本文从有机更新理论出发,对清晏园周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整体管控及设计引导,不断加强与里运河、
东大街、都天庙等区域的相互融合促进,积极融入到淮安老城文化旅游商圈中,
形成特色鲜明的IP和历史地段更新的榜样。

以期将该片区作为老城保护更新的
示范样板地段,进一步持续建设完善更新规划成果体系,将实践经验运用到老城更多类似的历史地段的保护更新推广应用中去。

参考文献:
[1] 阳建强.走向持续的城市更新:基于价值取向与复杂系统的理性思考[J].城市规划,2018,42(06):68-78.
[2] 周军.渐进式更新方法在百色老城更新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2.
[3] 张顼,叶杰,董新霞,韩立民,张玉霞.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J].城市住宅,2021,28(08):208-209.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