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b4e6f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8a.png)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咳嗽、哮喘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胃气上逆所致。
治疗原则以和胃降逆、调理脾胃为主,可采用旋复代赭汤、左金丸、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二、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炎症,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湿热、寒湿困脾、胃热炽盛等导致胃失和降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温中散寒为主,可采用香砂养胃丸、木香顺气丸、附子理中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三、胃溃疡胃溃疡是指胃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胃热炽盛、瘀血阻滞等导致胃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康复新液、桃仁承气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四、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是指十二指肠黏膜缺损,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疼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热炽盛等导致十二指肠黏膜腐烂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疏肝和胃、清热化瘀为主,可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左金丸等药物加减治疗。
五、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腹痛。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大肠传导失司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葛根芩连汤、白头翁汤、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六、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肠梗阻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瘀血阻滞等导致肠腑气机不利所致。
治疗原则以调理脾胃、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可采用薏苡附子败酱散、膈下逐瘀汤等药物加减治疗。
七、功能性胃肠病功能性胃肠病是指胃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以胃肠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b74322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2a.png)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药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情和病种,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诊疗方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涵盖了各种疾病和病因。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中医学对疾病的分类主要依据病因、病位和病机进行,病因是指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病位是指疾病在人体中的发生和发展的部位,病机是指疾病的发展过程和病理变化。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医诊疗方案常分为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24个专业。
一、内科类1. 气管炎2. 哮喘3. 肺结核4. 肺炎5. 支气管扩张6. 消化性溃疡7. 肝炎8. 肠炎9. 胃炎10. 胆结石11. 冠心病12. 高血压13. 低血压14. 心绞痛15. 心律失常16. 中风17. 糖尿病18. 痛风19. 内分泌失调20. 失眠21. 神经衰弱22. 抑郁症23. 痿病24. 肾炎二、外科类1. 痔疮2. 疝气3. 瘢痕疙瘩4. 外伤5. 蚊虫咬伤6. 烧伤7. 切口感染8. 骨折9. 腰肌劳损10. 颈椎病11. 肩周炎12. 跌打损伤13. 关节炎14. 风湿性关节炎15. 骨质疏松症16. 痛风病17. 黑斑18. 痤疮19. 脓肿20. 痈疽21. 慢性溃疡22. 白癜风23. 痤疮24. 银屑病三、妇产科1. 子宫颈糜烂2. 子宫脱垂3. 卵巢囊肿4. 月经不调5. 更年期综合症6. 非典型子宫内膜增生7. 子宫肌瘤8. 妇科炎症9. 子宫内膜异位症10. 脱发11. 卵巢功能减退12. 乳腺增生13. 乳腺癌14. 不孕不育15. 难产16. 宫外孕17. 流产18. 妊娠呕吐19. 妊娠中毒症20. 胎动不安21. 宫颈癌22. 产后抑郁症23. 妇科肿瘤24. 产后恶露不利四、儿科1. 感冒2. 咳嗽3. 发热4. 肺炎5. 哮喘6. 消化不良7. 腹泻8. 食欲不振9. 营养不良10. 发育迟缓11. 脾虚12. A型流感13. 手足口病14. 百日咳15. 肺结核16. 小儿疳积17. 湿疹18. 尿床19. 小儿遗尿症20. 病毒性心肌炎21. 婴儿腹泻22. 新生儿黄疸23. 小儿斜视24. 小儿脱肛五、眼科1. 近视2. 远视3. 散光4. 眼睑垂坠5. 眼结膜炎6. 青光眼7. 眼球突出8. 玻璃体浑浊9. 视网膜脱落10. 视神经炎11. 夜盲症12. 白内障13. 眼底出血14. 角膜溃疡15. 干眼症16. 眼屈光不正17. 黄斑病变18. 眼球扭转19. 角膜炎20. 痛眼病21. 眼外伤22. 白瞳病23. 老年性黄斑变性24. 角膜混浊六、耳鼻喉科1. 中耳炎2. 鼻炎3. 鼻窦炎4. 鼻窒息5. 咽喉炎6. 声带息肉7. 音聋8. 耳鸣9. 鼻出血10. 鼻息肉11. 鼻中隔偏曲12. 鼻咽癌13. 鼻咽淋巴瘤14. 咽部异物15. 扁桃体炎16. 梅核气17. 漏斗胸18. 喉癌19. 气管食管瘘20. 咽喉肿瘤21. 鼻疽22. 打呼噜23. 眩晕病24. 嗓子疼痛以上即为24个专业105个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目录,这些方案是中医学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f0fa5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a.png)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感冒是一种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包括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
中医认为,感冒主要是病邪入侵导致气血不通,治疗的重点是疏风散寒、祛邪和通络,调整气机。
一般可采用以下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辨证分型:中医通过辩证分析来确定感冒的病因和病机,常见的辨证分型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感冒等。
2.风寒感冒的治疗:对于风寒感冒,中医常采用祛寒散寒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麻黄汤或葛根汤,可以通过发汗来驱散体内的寒邪。
3.风热感冒的治疗:对于风热感冒,中医常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银翘散或薏苡仁汤,可以通过解毒、清热来缓解症状。
4.风寒湿感冒的治疗:对于风寒湿感冒,中医常采用祛风散寒、化湿的方法。
方剂常选用羌活胶囊或感冒宁颗粒,可以通过祛风、散寒、化湿来改善症状。
5.中药治疗:一般感冒都可以采用草药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桂枝、白芷、薄荷等,可以通过疏风散寒、祛风解表、清热解毒等作用来改善症状。
6.食疗调理:饮食对于感冒的恢复也有一定的帮助。
可以适当摄入一些有助于疏风解表、祛风散寒的食物,如姜、葱、辣椒等。
另外,还需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等。
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针对不同病种和不同的体质状况会有所不同,需要针对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的中医治疗。
在选择中医治疗方案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包括辨证分型、舌诊、脉诊等,以确定适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总结起来,中医内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食疗调理、针灸、艾灸等多种治疗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41e9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a.png)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人体引起的,治疗时注重辨证施治。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辨明病邪的性质,如风寒、风热等。
2. 中医治疗:根据辨证结果,中医采用药物治疗、针灸疗法或使用中草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可选用麻黄汤加减的方剂进行治疗。
二、失眠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持续入睡的症状,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心神受损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失眠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针对失眠的不同原因,中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肝火旺盛引起的失眠,可选用柴胡泻肝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中医治疗失眠的重要方面。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胃肠功能紊乱所导致的食欲不振、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或脾胃虚弱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消化不良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消化不良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脾胃功能、调整消化系统的功能。
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可以选用四君子汤进行治疗。
同时,饮食调理和养生习惯的改变同样重要。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指人体动脉压力持续升高的一种疾病,严重时会引发心脑血管并发症。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肝火上炎、肾阴虚等因素引起的。
1. 中医诊断: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法来确定病因及病位。
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症状等,可以辨明患者高血压的具体原因。
2.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采用中草药调理肝火上炎、滋养肾阴等方法。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a5cf0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d.png)
知识创造未来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以下是我根据常见消化内科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的优化建议:
1. 胃炎:中医强调调理脾胃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建议采用清热
解毒的中药方剂,如黄连汤或半夏泻心汤。
同时,饮食上宜选择容
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 胃溃疡:中医认为胃溃疡多与胃火亢盛、内实外虚等因素有关。
建议采用清热解毒、调和胃气的中药方剂,如胃苏丸或四君子汤等。
此外,饮食上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并注意进食规律。
3. 肠炎:中医强调调理脾胃,增强体质。
建议采用清热泻火、解毒
消肿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汤或黄连解毒汤等。
饮食上应避免油
腻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 肠梗阻:中医认为肠梗阻多与湿邪、寒凝等因素有关。
建议采用
祛湿化痰的中药方剂,如云南白药等。
饮食上应避免油腻食物,多
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仅是一般性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建议,具体的
治疗方案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
此外,中医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1。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d7d696c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f0.png)
心内科中医优势病种心悸诊疗方案
心悸(心绞痛)诊疗方案
一、中医诊断
1.心悸主要由心中实虚、肝郁血瘀、气血两亏、热结湿阻等病机所致,其临床表现有沉重感、胸闷、胸痛、心悸、心慌、出汗、心牵挛、头晕等。
2.根据中医辨证的要求,心悸可分为实、虚、湿、热等,以各类虚势
所致的心悸应把握治疗源头,临床拟定的证型主要有心中瘀血证、心肾不
足证、心血之虚证、心肝不和证、阴阳两亏证等。
3.针对心悸的中医治疗,首先应明确其证型,进而针对具体病机进行
治疗,即以养心安神为主,以补益调和为辅,依据不同病机配伍温补药物,清洁顽症,以提高心肺功能,调节血管紧张素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控制症状,缓解病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中医药效方案
1.祛暑消湿
(1)复方百合汤:百合、黄芪、水蛭、决明子、黄柏各25克,大枣
8枚,水煎服,分服3次。
(2)淡竹叶羹:竹叶、百合、桑椹各20克,淡豆腐30克,大枣8枚,水煎服,分服3次。
2.止痛安神
(1)和中散宁心汤:桑寄生、半夏、肉桂、芍药各30克,青皮、柴胡、当归、陈皮各15克,连翘、香附各10克。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c11f6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f.png)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对于一些常见疾病具有显著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并详细阐述其内容和举例。
一、感冒感冒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中医认为感冒多由外邪入侵引起,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感冒的核心。
在诊疗方案中,中医主要通过发汗解表、宣肺化痰、理气活血等方法来治疗感冒。
1. 发汗解表:中医认为感冒初期往往伴有发热恶寒等表现,此时可采用温开水泡脚或药物发汗的方法来解表。
例如,可以选用藿香正气散来解表发汗。
2. 宣肺化痰:感冒常伴有咳嗽、痰多等症状,中医认为这是由于肺失宣降导致痰液内停而引起的。
可选用桔梗、半夏等药物来宣肺化痰。
3. 理气活血:感冒病程较长或久治不愈时,可以采用理气活血的方法来改善病情。
中医常用的药物如柴胡、赤芍等可以舒肝理气、活血祛瘀。
例如,一位患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寒等症状,经中医诊断为感冒,治疗方案为:藿香正气散加减,每日三次,每次一包,连续服用三天。
治疗后,患者的发热、头痛等症状明显减轻,身体恢复正常。
二、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是由于肝阳上亢、肝火上炎、气机失调等因素引起的。
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清肝泻火、理气行血等方法来恢复气血平衡。
1. 清肝泻火:中医认为肝火上炎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因素之一。
可使用黄连解毒汤等药物来清肝泻火。
黄连解毒汤由黄连、黄芩、蜂蜜等药物组成,可以降低血压。
2. 理气行血:高血压常伴有头晕、眼花、烦躁等症状,中医认为是气机不畅引起的。
可采用逍遥散或丹参等药物来理气行血,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压。
例如,一位患者的血压长期维持在160/100mmHg左右,经中医诊断为高血压,治疗方案为:黄连解毒汤加减,每日三次,每次一剂,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治疗后,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正常,稳定在120/80mmHg左右。
三、失眠失眠是指难以入睡或睡眠质量差,影响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中医认为失眠多由心火上炎、心脾不和等因素引起,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安神定志、益气养阴等方法。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4)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4)](https://img.taocdn.com/s3/m/cf885163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19.png)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引言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涉及到胃肠道的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传统中医在消化内科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优势。
然而,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步,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传统中医的诊疗方案,以提高其在消化内科中的应用效果。
本文将探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一些病种,包括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并提出改进的中医诊疗方案。
胃炎背景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痛、胃部不适、恶心等。
传统中医对于胃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膳调理、中药治疗等。
传统中医诊疗方案中,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陈皮等。
然而,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不同,使用传统中药方剂可能并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在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时,我们可以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具有胃热症状的患者,可以使用黄连汤或龙胆泻肝汤等清热解毒的方剂;对于具有湿热症状的患者,可以采用千金降火汤或白虎汤等清热燥湿的方剂。
此外,患者日常饮食的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温和滋润的食物如稀饭、绿豆汤、芦荟汁等,可以起到护胃的作用。
胃溃疡背景胃溃疡是胃黏膜上的溃疡,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消化不良和消化道出血等。
中医对于胃溃疡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
传统中医治疗胃溃疡的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黄连汤等。
然而,由于胃溃疡的病因和病情各异,使用传统方剂疗效可能有限。
因此,在优化中医诊疗方案时,我们可以考虑针灸疗法的应用。
针灸疗法在减轻胃溃疡症状和促进溃疡的愈合方面有一定的效果。
例如,可以选用。
心内科1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心内科1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32b1ab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a.png)
心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胸痹心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疗方案一、疾病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ZYYXH/TI7—2008),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TCD编码:BNX020)。
诊断要点:1.以心前区疼痛、憋闷、短气为主症,表现为胸骨后或胸膺部发作性疼痛,常为绞痛、刺痛或隐痛;疼痛可放射于左肩背、左臂内侧、颈、咽喉等部位,时作时止,反复发作;疼痛一般持续数十秒至十余分钟,一般不超过30分钟,休息或服药后可缓解;多伴有心悸怔忡、短气乏力、呼吸不畅,甚则喘促、面色苍自、自汗等;可见相应舌象和脉象。
2.中年以上人群多见,常因劳累过度、七情过激、气候变化、狂饮饱食等因素而诱发;部分无明显诱因或安静时发病。
(二)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指南如下:1.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95-206);2.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3.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675-690)。
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分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10编码:I20.805)、不稳定型心绞痛(ICD-10编码:I20.00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ICD-10编码:I21.403)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ICD-10编码:I21.304)而分别进行诊断与治疗。
二、证候诊断(一)主证1.气虚血瘀证主症:胸痛;胸闷或不适次症:A、倦怠乏力;气短懒言。
B、口唇紫暗;爪甲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瘀点;舌下静脉迂曲、怒张、色紫暗。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c0c5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f1.png)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书桌上,我泡了杯清茶,打开电脑,准备写下这份诊疗方案。
中医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它包含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下面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内科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感冒感冒是最常见的内科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感冒”。
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
1.风寒感冒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风寒感冒宜选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2.风热感冒症状:发热恶风,有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黄涕,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案:风热感冒宜选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颗粒。
二、咳嗽咳嗽是内科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认为咳嗽是由肺气失宣,痰湿内生所致。
1.风寒咳嗽症状:咳嗽,痰白清稀,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方案:风寒咳嗽宜选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止嗽散、杏苏散。
2.风热咳嗽症状:咳嗽,痰黄稠,发热,咽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方案:风热咳嗽宜选用清热解毒,宣肺解表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桑菊饮、银翘解毒片。
三、失眠失眠是内科常见的症状,中医称之为“不寐”。
症状: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易醒,多梦,心悸,健忘,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疗方案:失眠宜选用养心安神,调和阴阳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安神补心丸、天王补心丹。
四、高血压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眩晕”。
症状:头晕,头痛,血压升高,颜面潮红,舌红,苔薄黄,脉弦。
治疗方案:高血压宜选用平肝潜阳,滋阴降火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丸。
五、糖尿病糖尿病是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称之为“消渴”。
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方案:糖尿病宜选用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的药物。
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消渴丸。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ca7f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1.png)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感冒:中医认为感冒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治疗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方剂,如解表药膏剂(葛根黄芩汤)、辛凉解表法(薄荷石膏)、清热解毒法(连花清瘟胶囊)等。
2.咳嗽:中医大多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两大类。
寒咳多因感受寒邪或肺气虚寒所致,治疗可采用温肺化寒的方剂,如川贝雪梨膏、蜜炙白矾散等;热咳多因热邪侵袭或肺火上炎所致,治疗可采用清肺降火的方剂,如川贝清肺糖浆、桑白皮饮等。
3.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由肝火上炎、肾虚、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消除因素、平衡阴阳的方剂,如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推拿或气功等疗法。
4.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肾气亏损、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补气健脾、滋阴降糖的方剂,如正酣脾气丸、小蓝盖降糖胶囊,并结合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胃炎:中医认为胃炎可分为寒证和热证,常伴有脾气虚弱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温胃祛寒、清胃降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大黄龙牡丹皮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和中药泡脚等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中医内科还包括甲亢、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肾炎、哮喘、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内科诊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调理治疗。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调理,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当然,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具体用药和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
![中医常见病、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分析、总结及评价2](https://img.taocdn.com/s3/m/ab8d254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5.png)
咱们来说说中医常见病。
中医治疗的优势在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所以,针对常见病,我们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等方面入手。
拿感冒来说,它分为风寒、风热、暑湿等类型。
风寒感冒,咱们常用的是葱鼓汤,散寒解表;风热感冒,则用银翘散,清热解毒。
当然,这些都是基础方案,具体还得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来调整。
再来说说优势病种。
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有很多,比如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我就拿心脑血管疾病举个例子。
1.病因分析: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复杂,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年老体弱等。
2.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病机主要是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血脉瘀阻。
a.气虚血瘀型:常用补气活血的方药,如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
b.阳虚寒凝血瘀型:常用温阳散寒的方药,如当归四逆汤。
c.痰浊瘀阻型:常用涤痰化瘀的方药,如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
a.气虚血瘀型:补气活血,通络止痛。
药用四君子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b.阳虚寒凝血瘀型:温阳散寒,活血化瘀。
药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c.痰浊瘀阻型:涤痰化瘀,通络止痛。
药用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1.注重病因、病机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2.辨证分型,制定针对性的诊疗方案。
3.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
4.注重中西医结合,发挥各自优势。
5.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疗效。
实施中医常见病和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时,注意事项和解决办法如下:1.注意事项:药物过敏:治疗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
病情变化: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依从性: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他们的依从性,确保治疗方案得以有效执行。
中西药相互作用:若患者同时使用西药,要特别注意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2.解决办法:药物过敏问题:治疗前进行过敏试验,或选择替代药物,确保患者安全。
病情变化应对:定期复查,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必要时请专家会诊。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d06467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6.png)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国传统医学是我国独具特色且源远流长的医疗体系,其中中医诊疗方案是中医医生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中国,中医诊疗方案包括22个专业和95个病种。
下面是这些方案的合订版,详细介绍了每一个专业和病种的基本概况和诊疗原则。
一、内科类1.呼吸内科: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平喘化痰。
2.心血管内科:主要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调畅气血。
3.消化内科:主要针对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
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清热解毒。
4.肝胆内科:主要针对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炎、胆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化痰祛瘀。
5.肾病内科:主要针对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结石等。
治疗原则是补益肾气,利水除湿。
6.血液内科:主要针对血液系统疾病,如贫血、白血病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益气养血。
7.免疫学:主要针对免疫系统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治疗原则是祛风清热,调和阴阳。
二、外科类1.骨科:主要针对骨骼系统疾病,如骨折、骨质疏松等。
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补益肾气。
2.神经外科:主要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如颈椎病、脑卒中等。
治疗原则是通经活络,祛风散寒。
3.泌尿外科:主要针对泌尿系统疾病,如尿路感染、尿毒症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利湿,破瘀通淋。
4.耳鼻喉科:主要针对耳鼻喉系统疾病,如鼻窦炎、中耳炎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疏风散寒。
5.皮肤科:主要针对皮肤疾病,如湿疹、银屑病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燥湿。
三、妇产科类1.妇科:主要针对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
治疗原则是调经养血,温经通络。
2.产科:主要针对孕期和分娩过程中的疾病,如胎动不安、产后血晕等。
治疗原则是调和气血,活血化瘀。
四、儿科类1.小儿内科:主要针对小儿内脏系统疾病,如肺炎、腹泻等。
治疗原则是清热解毒,补益元气。
2.小儿外科:主要针对小儿外伤和畸形,如脱臼、先天性心脏病等。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658098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e.png)
92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二、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8三、眩晕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4四、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8五、痿病(吉兰-巴雷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2六、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26七、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0八、中风病(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5九、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39十、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4十一、迟脉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8十二、结脉证(房室传导阻滞)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2十三、血脱(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57十四、郁病(抑郁发作)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0十五、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65十六、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1十七、肺痿病(肺纤维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77十八、单纯性胸腰椎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1十九、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3二十、膝痹病(膝关节骨关节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89二十一、附骨疽(慢性骨髄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5二十二、腰痛病(退行性腰椎滑脱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98二十三、股骨颈骨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3二十四、外伤性寵关节后脱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07二十五、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10二十六、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 115二十七、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24二十八、瘻病眼病(甲状腺眼病、甲状腺相关性眼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132二十九、消渴病肠病(糖尿病肠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37三十、消渴病胃痞(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40三十一、肾风(IgA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45三十二、慢性肾衰(慢性肾脏病4〜5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50三十三、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56三十四、紫瘢肾(过敏性紫瘢性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62三十五、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67三十六、廷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73三十七、大偻(强直性脊柱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79三十八、骨痹(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83三十九、浊瘀痹(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90四十、燥痹(干燥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94四十一、阴阳毒(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02四十二、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07四十三、,賺疮(下肢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11四十四、乳痈(急性乳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15四十五、脱疽(肢体闭塞性动脉硬化)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20四十六、脱疽(糖尿病性足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25四十七、股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1四十八、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5四十九、水火烫伤(烧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39五十、脾心痛(急性胰腺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43五十一、肝胆管结石病急性发作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48五十二、丹毒(下肢丹毒)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1五十三、湿疮(湿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4五十四、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57五十五、白沱(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0五十六、瞳神紧小(前葡萄膜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3五十七、高风雀目(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6五十八、暴聋(突发性耳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69五十九、胃痞病(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74六十、胃皖痛(慢性胃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80六十一、胃疡(消化性溃疡)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86六十二、泄泻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91六十三、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295六十四、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01六十五、肠结病(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06六十六、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0六十七、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3六十八、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6六十九、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19七十、肛裂病(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2七十一、肠湃(放射性直肠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5七十二、紫瘢病(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28七十三、慢性髓劳(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1七十四、髄毒劳(骨簡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4七十五、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37七十六、肝瘟(急性病毒性肝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1七十七、手足口病(普通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5七十八、肾综合征出血热(轻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48七十九、麻疹(典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1八十、小儿紫瘢风(过敏性紫瘢-皮肤型)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4八十一、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57八十二、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66八十三、肺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0八十四、食管癌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5八十五、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78八十六、头部伤(颅脑损伤)恢复期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1八十七、痿病(外伤性不完全性脊髄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86八十八、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91八十九、中风后手功能障碍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396九十、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1九十一、中风后扃痛(肩手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06九十二、胯骨错缝(舐髒关节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412。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9e834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fd.png)
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感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侵袭机体引起的,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发热等症状。
针对感冒,中医常采用以下诊疗方案: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感冒的中药方剂有葛根汤、麻黄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发汗解表、祛风解表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寒邪,缓解症状。
2.针灸治疗:针灸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症状,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咳嗽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常见于哮喘、支气管炎、感冒等疾病。
中医认为咳嗽多是由于风寒或痰热等因素引起的,常表现为咳嗽、咳痰等症状。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咳嗽的中药方剂有川贝清肺汤、板蓝根颗粒等,这些方剂具有祛痰、平喘、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症状。
2.推拿治疗:推拿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按摩胸部,调节呼吸道肌肉的张力,改善气道通畅度,减轻咳嗽。
三、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一类常见病,常见症状包括胃胀、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等。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主要是脾胃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有: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消化不良的中药方剂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这些方剂具有健脾和胃、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
2.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根据个人饮食习惯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合的食物,如姜汤、八宝粥等,有助于促进消化。
四、失眠失眠是一种睡眠障碍,常见于情绪紧张、压力过大等情况下。
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心神失调、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失眠的中药方剂有安神补心汤、天麻钩藤饮等,这些方剂具有安神、养血、调理心脏的作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2.睡前调理:建立规律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和兴奋,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如按摩、泡脚等,有助于调整心身状态,促进入睡。
五、湿疹湿疹是一种皮肤病,多由湿热、风邪、虚火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等。
中医诊疗方案包括:1.方剂治疗:常用的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有龙胆泻肝汤、阿魏酸降脂汤等,这些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湿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湿疹症状。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866c08a6c30c2259019ea6.png)
心悸(心律失常一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j,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昕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
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问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tc.30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Ⅲin,DcG示>30次/h: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55f142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a.png)
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秉承了千余年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拥有丰富的病种和诊疗方案。
以下是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一些例子:1.内科疾病:中医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胃风病、脾胃虚弱、食积等,方案包括调理脾胃、消食导滞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治疗感冒、咳嗽、支气管炎、肺结核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
3.心血管疾病:中医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方案包括降压舒筋等。
4.神经系统疾病:中医治疗失眠、头痛、中风、帕金森病等,方案包括疏肝理气、补脑降火等。
5.耳鼻喉疾病:中医治疗鼻炎、耳鸣、咽炎等,方案包括通窍散结、清热解毒等。
6.眼科疾病:中医治疗眼疲劳、近视、青光眼等,方案包括滋养肝肾、清热明目等。
7.皮肤病:中医治疗湿疹、乾癣、痤疮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润肺活血等。
8.骨伤科疾病:中医治疗骨折、关节炎、脊柱疾病等,方案包括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等。
9.妇科病: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盆腔炎症、子宫肌瘤等,方案包括调经活血、清热利湿等。
10.男科病:中医治疗阳痿早泄、前列腺炎、不育症等,方案包括补肾壮阳、活血化瘀等。
11.儿科疾病:中医治疗发热、便秘、遗尿症等,方案包括清热解毒、调理脾胃等。
12.肿瘤科:中医治疗肺癌、乳腺癌、肝癌等,方案包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
这些是仅仅一部分的病种和诊疗方案,中医还拥有更多的专业和丰富的治疗经验。
尽管现代医学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中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依然被广大患者所接受和信任。
在适用的范围内,中医可以为病人提供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帮助其恢复健康。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4dba1f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c3.png)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喘病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多见于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 .诊断依据1、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3、呈桶状胸;叩诊胸部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捎失,肝浊音界下移;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干、湿性罗音或哮鸣音;或肝肿大、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4、合并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必要时查血钾、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及x线胸部摄片,心电图,心、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等;证候分类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粘.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口腻,脘痞腹胀;舌质淡,舌苔白腻,脉弦滑;4、水气凌心: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尿少肢冷;舌苔白滑,脉弦细致;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无力.语声低微,自汗心悸,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少,脉弱;或口干咽燥,舌红,脉细;6、肺肾两虚:喘促日久.心悸怔忡,动则喘咳.气不接续;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而粘,或心烦不寐,唇甲紫绀;舌质紫或舌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辩证施治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止咳,射干麻黄汤;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止咳,方用麻杏石甘汤;痰湿蕴肺:化痰行湿、止咳肃肺,方用三子养亲汤;水气凌心:温阳利水、益气宁心,真武汤合五皮饮;肺脾两虚:补肺益气、健脾温阳,生脉散合六君子汤加减;肺肾两虚:滋补肺肾、百合固金汤,二冬二母汤;疗效评定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二、肺胀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绀,心悸浮肿等症;重者可出现昏迷、喘脱等危重症候;肺胀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断依据1、典型的临床表现为胸部膨满,胀闷如塞,喘咳上气,痰多及烦躁,心悸等,以喘、咳、痰、胀为特征;2、病程缠绵,时轻时重,日久可见面色晦暗,唇甲紫绀,脘腹胀满,肢体浮肿,甚或喘脱等危重症候;病重可并发神昏、动风或出血等症;3、有长期慢性咳喘病史,及反复发作史,一般约经10~20年形成;发病年龄多为老年,中青年少见;4、常因外感而诱发,其中以寒邪为主,其次过劳、暴怒、炎热也可诱发本病;5、体检可见桶状胸,闻及肺部哮鸣音或痰鸣音及湿性罗音,且心音遥远,胸部叩诊为过清音;6、X线检查、心电图及血气分析有助于本病诊断;症候分类1、外寒内饮:咳逆喘满不得卧,气短气急,咯痰白稀,呈泡沫状,胸部膨满,口干不欲饮,周身酸楚,恶寒,面色青黯,舌体胖大,舌质暗淡,舌苔白滑,脉浮紧;2、痰热郁肺:咳逆喘息气粗,胸满烦躁,目睛胀突,痰黄或白,粘稠难咯,或发热微恶寒,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质暗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3、痰瘀阴肺:咳嗽痰多,色白或呈泡沫,喉间痰鸣,喘息不能平卧,胸部膨满,憋闷如塞,面色灰白而暗,唇甲紫绀,舌质暗,或暗紫,舌下瘀筋增粗,苔腻或浊腻,脉弦滑;4、痰蒙神窍:意识朦胧,谵妄,烦躁不安,撮空理线,表情淡漠,嗜睡,昏迷,或肢体润动,抽搐,咳逆喘促,或伴痰鸣,舌质暗红或淡紫,或紫绛,苔白腻或淡黄腻,脉细滑数;5、肺肾气虚:呼吸浅短难续,咳声低怯,胸满短气,甚则张口抬肩,倚息不能平卧,咳嗽,痰白如沫,咯吐不利,心慌,形寒汗出,面色晦暗,舌淡或黯紫,苔白润,脉动沉细无力,或有结代;6、阳虚水泛:面浮,下肢肿,甚则一身悉肿,腹部胀满有水,尿少,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咯痰清稀,怕冷,面唇青紫,舌胖质黯,苔白滑,脉沉虚数或结代;辨证施治1、外寒内饮:温肺散寒,降逆涤痰;方用小青龙汤;2、痰热郁肺:宣肺泄热,降逆平喘;方用越婢加半夏汤;3、痰瘀阻肺:涤痰祛瘀,泻肺平喘;方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合桂枝茯苓丸;4、痰蒙神窍:涤痰,开窍,熄风;方用涤痰汤、安宫牛黄丸、至宝丹;5、肺肾气虚:补虚汤合参蛤散;6、阳虚水泛:温阳化饮利水;方用真武汤合五苓散;疗效评定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2、好转:喘息及其它症状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主症未改善或恶化者;三、头痛头痛是指由于外感与内伤,致使脉络绌急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西医学偏头痛、周期性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及慢性阵发性偏头痛等,凡符合头痛的症候特征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诊断依据1、以头痛为主症,或前额、额颞、巅顶、顶枕部或全头部疼痛,头痛性质多为跳痛、刺痛、胀痛、昏痛、隐痛等;有突然而作,其痛如破而无休止者;也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时痛时止者;头痛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或数周不等;2、因外感、内伤等因素,突然而病或有反复发作的病史;3、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做脑脊液、脑电图检查,有条件时做经颅多普勒、颅脑CT或MRI检查,有助于排除器质性疾病,明确诊断;证候分类一、外感头痛1、风寒证:头痛起病较急,其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多浮紧;2、风热证:头痛而胀,甚则头痛如裂,发热或恶风,口渴欲饮,面红目赤,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脉浮数;3、风湿证: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二、内伤头痛1、肝阳证:头胀痛而眩,心烦易怒,胁痛,夜眠不宁,口苦,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2、肾虚证:头痛而空,每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遗精,带下,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沉细无力;3、气血虚证:头痛而晕,心悸不宁,遇劳则重,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晃白,舌淡苔薄白,脉沉细而弱;4、痰浊证: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5、瘀血证:头痛经久不愈,其痛如刺,固定不移,或头部有外伤史,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动沉细或细涩;辨证论治一、外感头痛1、风寒证:疏风散寒;方用川芎茶调散;2、风热证:疏风清热;方用芎芷石膏汤;3、风湿证:祛风胜湿;方用羌活胜湿汤;二、内伤头痛1、肝阳证: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2、肾虚证:补肾养阴;方用大补元煎;3、气血虚证:气血双补;方用八珍汤;4、痰浊证:健脾化痰,降逆止痛;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5、瘀血证:通窍活络化瘀;通窍活血汤;疗效评定1、治愈:头痛消失,各项实验室检查正常;2、好转:头痛减轻,发作时间缩短或周期延长,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头痛症状及血压等无变化中医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一、中风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以昏仆、半身不遂、肢麻、舌蹇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脑血管病范围;诊断依据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偏身麻木,甚则神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先兆;3、常有年老体衰.劳倦内伤,嗜好烟酒,膏粱厚味等因素;每因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4、作血压、神经系统、脑脊液及血常规、眼底等检查;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可有异常表现;5、应注意与痫病、厥证、痉病等鉴别;证候分类1中经络1、肝阳暴亢: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绛,苔黄或燥,脉弦有力;2、风痰阻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言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3、痰热腑实: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4、气虚血瘀: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捉;5、阴虚风动: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2中脏腑1、风火蔽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日赤.肢体强直,口噤,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2、痰火闭窍:突然昏倒.昏愦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3、痰湿蒙窍:突然神昏迷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4、元气衰败:神昏,面色苍白,瞳神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辩证施治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平肝潜阳,羚羊钩藤饮加减;②风痰阻络:祛风除痰,宣窍通络,方用解语丹加减;③痰热腑实:化瘀涤痰开窍;方用温胆汤加减;④气虚血瘀: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⑤阴虚风动:滋补肝肾、育阴熄风;六味地黄汤、熄风汤加减;中脏腑:阳闭:辛凉开窍,清肝熄风,羚羊角汤加减;阴闭:辛温开窍,除痰熄风,苏合香丸加减;元气衰败:益气回阳,独参汤或参附汤加减;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基本能独立生活;2、好转:症状及体征好转,能扶杖行动,或基本生活能自理;3、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二、咳嗽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诊断依据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千湿性罗音;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证候分类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苫薄白或黄.脉浮数;3、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4、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5、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6、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7、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牯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8、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脉弱;辩证施治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宜肺止咳,方用杏苏散或止嗽散加减;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宜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3、燥邪伤肺,清肺润燥:止嗽化痰,方用桑杏汤加减;4、痰热壅肺,清泄痰热:方用桑白皮汤加味;5、肝火犯肺,清肝泻肺:方用泻白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6、肺阴亏虚,润肺止咳:滋阴降火,方用百合固金汤加减;7、痰湿薀肺:化痰行湿,肃肺止咳,方用清肺饮加减;8、肺气亏虚:补益肺气,止咳化痰,方用六君子汤加减;疗效评定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三、眩晕眩晕由风阳上扰.痰瘀内阻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以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为主要表现;多见于内耳性眩晕,颈椎病,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及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贫血等;诊断依据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4、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千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证候分类1、风阳上扰: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易怒,失眠多梦,或面红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滑;2.痰浊上蒙: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滑;3、气血亏虚:头晕目眩.面色淡白,神倦乏力.心悸少寐;舌淡,苔薄白,脉弱;4、肝肾阴虚:眩晕久发不已,视力减退,少寐健忘,心烦口干,耳鸣,神倦乏力,腰酸膝软;舌红,苔薄,脉弦细;辩证施治①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②痰浊上蒙:燥湿祛痰,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③气血亏虚:补气养血,归脾汤加减;④肝肾阴虚:补肾益阴,六味地黄丸加减;疗效评定1、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2、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3、未愈:症状无改变;。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https://img.taocdn.com/s3/m/26dfc6ab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8.png)
消化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版引言消化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负责诊断和治疗与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
传统中医药在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对消化内科优势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进行优化,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医学的要求和患者的需求。
1. 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胃炎是消化内科中常见的病种,中医具有多种方法来诊断和治疗胃炎。
针对胃炎的中医诊疗方案可以优化如下:1.1 中医辨证论治在传统中医理论中,辨证论治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确定病因病机,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胃炎患者,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如胃胀、饱胀、呕吐、腹痛等,结合舌象、脉搏等辨证分型,从而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2 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之一,在胃炎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来选用具有清热、利湿、消食、健胃作用的中药方剂。
同时,可以加入一些具有抗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以促进胃炎的康复。
1.3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与疾病的关系,对于胃炎患者,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可以根据辨证类型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等。
2. 胃溃疡的中医诊疗方案优化胃溃疡是胃黏膜慢性溃疡的一种。
中医中对胃溃疡的诊疗方案可以优化如下:2.1 中医辨证论治胃溃疡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不同,可以根据其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胃溃疡患者,辨证分型常见的有肝胃湿热、脾胃虚弱等,可以根据辨证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2 中药治疗在胃溃疡的治疗中,中药可以起到抑酸、止痛、保护黏膜和促进溃疡愈合的作用。
可以选用具有健脾胃、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作用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
2.3 饮食调理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胃溃疡的治疗尤为重要。
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类型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如减少辛辣刺激食物、避免食用荔枝、柿子等含酸食物等。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bc3039b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7.png)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医作为中华民族医药的宝贵遗产,拥有丰富的疾病诊疗经验和方法。
在中医诊疗中,根据不同的病症和病种,制定了许多针对性的方案。
下面将介绍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目录。
一、内科疾病方案1.肺系疾病:肺炎、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2.心脏系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
3.脑系疾病:脑中风、偏瘫、失语症等。
4.肝脏系疾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5.胃肠系疾病:胃溃疡、胃癌、结肠炎等。
6.胰腺系疾病:胰腺炎、胰腺癌等。
7.肾脏系疾病:肾炎、肾结石、肾衰竭等。
8.血液系疾病:贫血、白血病、血友病等。
9.免疫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肌无力等。
二、外科疾病方案1.外伤与骨科病: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2.神经外科病:颅脑外伤、脑肿瘤等。
3.腹部外科病:阑尾炎、胃肠息肉、胆囊炎等。
4.胸部外科病:肺结核、胸膜炎、肺癌等。
5.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毒症等。
6.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
7.男科疾病:性功能障碍、阳痿、前列腺增生等。
8.皮肤科病:湿疹、银屑病、痤疮等。
三、儿科疾病方案1.儿童传染病方案:水痘、麻疹、风疹等。
2.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方案:婴幼儿肺炎、哮喘、支气管炎等。
3.儿童消化系统疾病方案:胃炎、腹泻、便秘等。
4.儿童泌尿系统疾病方案:尿路感染、脐疝、尿床等。
5.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方案:癫痫、脑瘫、多动症等。
四、妇科疾病方案1.月经不调方案:经量过少、经期延长等。
2.子宫肌瘤方案: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3.不孕不育方案:输卵管堵塞、卵巢功能低下等。
4.更年期综合征方案:潮热、心慌等。
五、男科疾病方案1.阳痿早泄方案:阳痿、早泄等。
2.男性不育方案:精子数量减少、精子活力低等。
3.前列腺增生方案:尿频、尿急等。
六、皮肤科疾病方案1.湿疹方案:潮湿瘙痒、皮疹等。
2.银屑病方案:鳞屑、红斑等。
3.皮疹方案:红点、丘疹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平乐县中医医院内一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总目录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1 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40 心血管科中医诊疗方案45 精神科中医诊疗方案55 肺病科中医诊疗方案70 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83 传染科中医诊疗方案95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风病急性期诊疗方案2 中风病恢复期诊疗方案9 痴呆诊疗方案14 眩晕诊疗方案20 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24 头痛诊疗方案29 假性延髓麻痹诊疗方案35— 1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中风病急性期诊疗方案一、诊断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XX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XX》。
急性起病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证候诊断 1.中脏腑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 2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口苦咽干,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阴虚风动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治疗方案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重在祛邪,佐以扶正,以醒神开窍、化痰通腑、平肝息风、化痰通络为主要治法。
1.中脏腑痰热内闭证治法: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①羚羊角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生石决明先煎、夏枯草、菊花、龟板先煎、生地、丹皮、白芍、天竺黄、胆南星等。
②羚角钩藤汤和温胆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生地、钩藤后下、菊花、茯苓、白芍、赤芍、竹茹、川牛膝、川芎、丹皮、半夏、陈皮、栀子等。
中成药: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口服局方至宝丸、牛黄清心丸、紫雪散、珠珀猴枣散等。
痰蒙清窍证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
推荐方药:涤痰汤加减。
制半夏、制南星、陈皮、枳实、茯苓、人参、石菖蒲、竹— 3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茹、甘草、生姜等。
中成药:灌服或鼻饲苏合香丸、口服复方鲜竹沥液等。
元气败脱证治法:益气回阳固脱。
推荐方药:急予参附汤加减频频服用,人参另煎兑服、附子先煎半小时等。
2.中经络风火上扰证治法: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钩藤后下、生石决明先煎、川牛膝、黄芩、山栀、夏枯草等。
中成药:天麻钩藤颗粒等。
风痰阻络证治法:息风化痰通络。
推荐方药:①化痰通络方加减。
法半夏、生白术、天麻、紫丹参、香附、酒大黄、胆南星等。
②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半夏、天麻、茯苓、橘红、丹参、当归、桃仁、红花、川芎等。
中成药:中风回春丸、华佗再造丸、通脉胶囊、欣麦通胶囊等。
痰热腑实证治法:化痰通腑。
推荐方药:①星蒌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胆南星、瓜蒌等。
②大承气汤加减。
大黄后下、芒硝冲服、枳实、厚朴等。
中成药:安脑丸、牛黄清心丸等。
阴虚风动证治法:滋阴息风。
推荐方药:①育阴通络汤加减。
生地黄、山萸肉、钩藤后下、天麻、丹参、白芍等。
②镇肝熄风汤加减。
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代赭石先煎、龟板先煎、白芍、玄参、天冬9g、川牛膝、川楝子、茵陈、麦芽、川芎等。
中成药:大补阴丸、知柏地黄丸等。
— 4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
推荐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
生黄芪、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地龙等。
中成药:消栓通络片、脑安胶囊、脑心通胶囊、通心络胶囊等。
3.常见变证的治疗中风急性期重症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呕血等变证,需及时救治。
呃逆如呃声短促不连续,神昏烦躁,舌质红或红绛,苔黄燥或少苔,脉细数者,可用人参粳米汤加减以益气养阴,和胃降逆。
如呃声洪亮有力,口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便秘尿赤,腹胀,舌红苔黄燥起芒刺,脉滑数或弦滑而大者选用大承气汤加减。
生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厚朴、枳实、沉香粉冲服以通腑泄热,和胃降逆。
如烦热症状减轻,但仍呃声频频,可予平逆止呃汤治疗。
炒刀豆、青皮、枳壳、旋覆花包、制半夏、枇杷叶、莱菔子,鲜姜以和胃理气降逆。
兼有气虚者,可加生晒参。
呕血:出现呕血,神识迷蒙,面红目赤,烦躁不安,便干尿赤,舌质红苔薄黄,或少苔、无苔,脉弦数者,可予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先煎,生地、赤芍、丹皮以凉血止血,或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还可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生大黄粉等鼻饲。
如出现高热不退,可给予紫雪散以清热凉血。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1.中脏腑痰蒙清窍证:选用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痰热内闭证:选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元气败脱证:选用参麦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等具有扶正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2.中经络可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如:丹参注射液、丹红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三七总皂苷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辨证属于热证者,选用具有活血清热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苦碟子注射液等。
针灸治疗1.应用时机:针灸在病情平稳后即可进行。
— 5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2.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包括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针、梅花针、耳穴敷贴、灸法和拔罐等。
3.针灸方法临床可分为中脏腑、中经络,采用传统针刺方法辨证取穴和循经取穴。
主穴:肩髃、极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冲、太溪;闭证加十二井穴、合谷、太冲;脱证加关元、气海、神阙。
在选择治疗方案的同时,根据中风病急性期常见症状,如吞咽困难、便秘、尿失禁、尿潴留、复视、语言障碍等加减穴位。
如吞咽困难可加翳风等,或采用咽后壁点刺等;尿失禁或尿潴留可加针中极、曲骨、关元等,局部施灸、按摩或热敷。
也可按照软瘫期、痉挛期和恢复期不同特点和治疗原则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醒脑开窍针刺法、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抗痉挛针法等,可根据临床症状选用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技术、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技术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则:醒脑开窍,滋补肝肾,疏通经络。
主穴:内关、水沟、三阴交辅穴:极泉、尺泽、委中配穴:吞咽障碍加风池、完骨、天柱;手指握固加合谷;语言不利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
肝阳暴亢者,加太冲、太溪;风痰阻络者,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者,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者,加足三里、气海;阴虚风动者,加太溪、风池;口角歪斜者,加颊车、地仓;上肢不遂者,加肩髃、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者,加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
中脏腑闭证加十二井穴、太冲、合谷;脱证加灸关元、气海、神阙。
操作:先刺双侧内关穴,直刺-1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操作1分钟;再刺水沟,在鼻中隔下向上斜刺-寸,用重雀啄泻法,以眼球湿润或流泪为佳。
刺三阴交时,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成45°角,进针1-寸,使针尖刺到三阴交穴,用提插补法,使下肢抽动3次。
刺极泉时,在原穴位置下1寸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直刺1-寸,用提插泻法,以患者上肢抽动3次为度;尺泽屈肘成120度角,直刺1寸,提插泻法,使前臂和手指抽动3次;委中采用仰卧直退抬高取穴,直刺寸,用提插泻法使下肢抽动3次。
风池、完骨、天柱均针向喉结,进针寸,采用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1分钟,使局部产生酸胀感。
合谷针向三间穴,进针寸,采用提插泻法,使患者第二手指抽动或五指自然展开为度。
上廉泉针向舌根寸。
— 6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用提插泻法;金津、玉液用三棱针点刺出血1-2毫升。
丘墟透照海穴约寸,局部酸胀为度。
每日针刺2次,十天为一个疗程,持续治疗3-5个疗程。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适应症:假性延髓麻痹。
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取×50mm毫针,取项部双侧风池、翳明、供血,刺入约寸,针尖稍向内下方,施以每分钟100转捻转手法各约15秒,留针30分钟,期间行针3次后出针。
再取颈部廉泉、外金津玉液,用60mm长针向舌根方向刺入约寸,吞咽、治呛、发音分别直刺刺入寸,上述各穴均需快速捻转行针15秒后出针,不留针。
注意事项: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针刺。
年纪较大,身体虚弱的患者,进行针刺的手法不宜过强。
病灶头皮反射区围针治疗中风失语症适应症:中风失语症。
操作方法:CT片示病灶同侧头皮的垂直投射区的周边为针刺部位,用28—30号1—寸不锈钢毫针,围针平刺,针数视病灶大小而定,针尖皆刺向投射区中心。
得气后以180~200次/分的频率捻转1—2分钟,留针30分钟,中间行针1次。
配穴哑门、廉泉、通里穴用平补平泻手法。
注意事项:饥饿、疲劳、紧张时不宜针刺;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出针按压针孔。
4.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以下设备:多功能艾灸仪、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针刺手法针疗仪、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及经络导平治疗仪、智能通络治疗仪等。
推拿治疗依据辨证论治原则,根据肢体功能缺损程度和状态进行中医按摩循经治疗,可使用不同手法以增加全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抑制痉挛和被动运动等。
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
按摩手法常用揉法、捏法,亦可配合其他手法如弹拨法、叩击法、擦法等。
熏洗疗法中风病常见肩-手综合征、偏瘫痉挛状态、瘫侧手部或同时见到瘫侧手、足部的肿胀,按之无凹陷,似肿非肿,实胀而非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