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心脏起搏

合集下载

人工心脏起搏器

人工心脏起搏器

术后护理与注意事项
术后护理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监测起搏器的功能及电池状态。同时 ,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及外伤。
注意事项
患者应避免接触高磁场、高压线、高频设备等可能对起搏器产生干扰的设备。 此外,应避免剧烈运动及重体力劳动,以免对起搏器造成损伤。在日常生活中 ,患者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成功治疗案例介绍
01
患者李先生,因严重心动过缓导 致昏厥,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 ,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未再 出现昏厥症状。
02
患者张女士,因心脏传导系统障 碍导致心衰,植入人工心脏起搏 器后,心功能得到改善,恢复了 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患者分享与经验交流
李先生表示,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后 ,他重新获得了生活的信心,能够进 行正常的运动和工作,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
疗,如抗凝治疗等。
02
手术过程
手术通常在局麻下进行,通过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肉,将起搏器植
入到心胸侧壁胸大肌下部的囊带内。然后,通过起搏导线将起搏器与心
脏连接,设置合适的起搏参数,测试起搏器功能。
03
术后处理
术后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同
时,需要进行必要的术后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
技术进步与新材料的应用
微型化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心脏起搏 器将进一步微型化,减少对患者 的身体负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无线充电技术
未来人工心脏起搏器将采用无线充 电技术,简化充电过程,提高使用 便利性。
新材料的应用
新型生物材料性。
个性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张女士分享了她在植入人工心脏起搏 器后的康复经验,她强调了定期复查 和遵从医嘱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 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哪些患者需要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起搏能起到临时性心脏起博与永久性心脏起搏的作用。

临时性心脏起搏的适应证:急性心肌梗死后,有下列心电图改变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Ⅱ度Ⅱ型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同时合并有P-R间期延长、双侧束支阻滞、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在每分钟45次以下等;(2) 严重窦性心率过缓和窦性停搏伴有晕厥或持续低血压、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症状者;(3)已发生过心脏停搏而又心肺复苏成功,并出现各种严重的房室传导及束支传导阻滞;(4)药物中毒、高血钾引起的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者;(5)Q-T间期延长综合征;(6)安置永久性起搏器前,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7)显著心动过缓、双侧束支传导阻滞又要接受全身麻醉和大手术者。

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并有显著心动过缓、充血性心力衰竭;(2)莫氏Ⅱ型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并有症状;(3)双侧束支阻滞并有显著的心动过缓:或伴有P-R间期延长;(4)持续性三束支传导阻滞伴晕厥者;(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6)病态窒房结综合征,同时有房颤、房扑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7)动态心电图检出有窦性停搏3秒钟以上,同时存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心脏起搏器上的每个字母代表什么?根据起搏器的性能和工作方式,规定用几个外文字母代表,1974年起采用3位代码命名,如VVI等,1981年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增补为5位代码。

第1个字母代表起搏的心脏,如A为起搏心房,V为起搏心室,D为心房心室双腔起搏。

第2个字母代表起搏器能感知哪个心腔,如A为感知心房的激动、V为感知心室的激动、D为心房和心室双腔均感知、O为无感知功能。

第3个字母表示起搏器感知心脏自身电活动后的反应方式。

如T为触发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释放一个刺激脉冲;I为抑制型,即感知心脏自身激动后起搏器工作受到抑制暂不发放脉冲刺激;D(或T/I)为既有触发反应又有抑制反应,0为无此项功能;R为逆向反应,即当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时发放脉冲呈逆向反应,与一般起搏器相反。

人工心脏起搏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人工心脏起搏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人工心脏起搏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一)术前评估及处理1.术前确认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生产厂商和型号。

2.术前请心内科起搏器专家评价起搏器工作情况,保证起搏器能够正常工作。

3.需进行大型手术或者术野距起搏装置25cm内,脉冲发生器已接近设计期限者,需要更换新的起搏装置。

4.确定患者的基础心率和节律以决定起搏器的应急频率。

5.如需应用磁性设置,则需明确其磁性工作频率和节律。

6.关闭每分呼吸频率响应功能。

7.关闭所有心率增加功能。

8.对于大多数患者,应考虑提高起搏心率以利于组织氧供。

(二)术中处理1.运用脉搏氧饱和度监测或动脉波形监测心律及外周动脉搏动。

2.关闭心电监测设置中的“杂波滤过”功能。

3.避免使用单极电刀,尽可能使用双极电刀。

如没有条件,则应考虑使用单极电刀的单纯电切功能(单纯电切对起搏器的影响比电凝或者助凝小)。

4.调整电刀电极板的位置以避免其电路回路与起搏器-心脏环路放生交叉,即应确保电刀电流回路不通过起搏器。

如行头颈部手术,推荐将电极放于肩部,而在行胸腋部操作时电极板可放于远端前臂,导线须用无菌敷料包好。

5.如果发生电刀导致心室超敏、起搏器停止工作,则应尽量缩短心脏停跳的时间。

6.根据患者基础生理状态及手术操作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如使用抑制房室结或者窦房结功能的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右美托咪定)能够除掉所有基础节律,以使患者真正依赖于起搏器;使用某些吸入麻醉药物(如异氟烷、七氟烷、地氟烷)可能会使长Q-T间期综合征恶化,应避免使用。

(三)麻醉后起搏器评估术前设置程序的起搏器应在术后恢复原设置,如果术中应用过电刀的患者,建议检查起搏器功能状态和电池剩余寿命。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参考PPT

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参考PPT
有起搏或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心率极为缓 慢甚至停搏,如此时心脏仍然保持兴奋、收 缩以及心肌纤维间传导的功能,则以人工心 脏起搏器发出一定形式微弱的脉冲电流,通 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 肌而使之兴奋,继而兴奋沿心肌向四周传导 扩散,即可使心房或心室兴奋和收缩。
作用:主要是纠正心率失常,保持正常的房 室传导顺序,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气胸是锁骨下静脉穿刺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 一,通常是由于穿刺时针头刺的过深,亦即 针头与胸壁表面成角太大,误入胸腔而引起, 最早的表现是在穿刺时可吸出气体,或病人 有咳嗽。一旦怀疑有气胸时,应立即拔除穿 刺针,必要时摄直立位的X线片以确诊。
23
并发症及护理-气胸
避免气胸的办法是在穿刺时务必使针头在通 过锁骨和第一肋骨间隙后,在第一肋骨表面, 几乎接近水平方向进针,就可以避免刺入胸 膜的圆顶部位或误入第一肋间隙而刺破胸膜 及肺脏。
16
并发症及护理-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术中止血彻底,手术创口 不留异物;
2.囊袋大小合适; 3.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4.手术器械应高温消毒或气体消毒; 5.一旦确定创口感染,应清创缝合,于对侧
重新插管植入起搏器。
17
并发症及护理-囊袋血肿
常见原因: 1.手术者术中操作粗糙,止血不彻底,血管结
10
起搏器的分类-双腔起搏器
双腔起搏方式是双腔起搏器中对心房和心室 的起搏和感知功能最完整者,故称为房室全 能型。但不如单腔起搏器那么方便、经济, 适用于房室传导阻滞伴或不伴窦房结功能障 碍。不适宜应用者:慢性房颤一房扑。
11
起搏器术后护理
(1)术后24 h 内绝对卧床,取平卧位,禁 止翻身,术后第2天可适当术侧卧位。术后 1周内术侧肢体制动,并加强观察心律变化。 在术后恢复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避免患侧 肢体做剧烈重复的甩手动作、大幅度地外展、 上抬及患侧肩部负重、从高处往下跳。如果 出现肩部肌肉抽动,可能是导线脱离,应立 即到医院检查。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是一种医疗设备,用于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

它的原理是通过电刺激来控制心脏的节律,使心脏能够正常地跳动。

人工起搏器由电池、电路、电极和控制器等组成。

电池提供电能,电路将电能转换成电刺激信号,电极将电刺激信号传输到心脏,控制器则控制电刺激信号的频率和强度。

当心脏出现节律失常时,人工起搏器会发出电刺激信号,刺激心脏肌肉收缩,从而使心脏恢复正常的节律。

电刺激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人工起搏器的种类有很多,包括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三腔起搏器等。

它们的区别在于电极的数量和位置不同,以及控制器的功能不同。

单腔起搏器只有一个电极,用于刺激心脏的右心室。

双腔起搏器有两个电极,分别用于刺激心脏的右心房和右心室。

三腔起搏器则有三个电极,分别用于刺激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和左心室。

人工起搏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治疗心脏病患者的心律失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但是,人工起搏器也有一些风险和副作用,如感染、电池耗尽、电极移位等。

因此,在使用人工起搏器时,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人工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心脏病患者恢复正常的心律,提高生活质量和预后。

了解人工起搏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心脏健康。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原理
人工起搏器是一种可以通过电刺激心脏来维持正常心跳的医疗
设备。

它可以被植入在患者的胸部,用于治疗某些心脏疾病。

人工起搏器的原理是通过向心脏发出电信号来刺激心肌收缩,从而使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人工起搏器包括两个主要部分:发生器和电极。

发生器是一个小型装置,由电池、微处理器和电路板组成。

发生器中的电池提供电源,微处理器是设备的核心,可以监测心脏的节律并发送相应的电信号。

电路板则用于控制电信号的输出和调节其频率和强度。

电极是另一个重要部分,通常由一条或多条导线和一个或多个电极组成。

电极通过植入在心脏附近,将电信号传输到心脏。

这些电信号可以模拟自然的心脏节律,从而使心脏跳动。

人工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心脏状况进行编程和控制。

医生可以调节电信号的频率和强度,以确保患者的心脏跳动正常。

此外,现代的人工起搏器还可以监测心脏的节律和活动水平,并向医生发送警报,以帮助医生检测患者的心脏状况。

总之,人工起搏器是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可以帮助治疗某些心脏疾病,并维持患者的正常心跳。

其原理是通过向心脏发出电信号来刺激心肌收缩,从而使心脏维持正常节律。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起搏器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 1 -。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导患者在自我皮肤护理时请注意一只手固定起搏器,另一只手清洗皮肤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早期用力后 造成起搏器移位。 4、术后给予心电监护
【埋植起搏器的部位疼痛怎么办?】
1、起搏器的某一部分与皮肤接触太紧,不断摩擦,刺激局部,引起疼痛。特别是导线与起搏器连接 处,因埋得不深,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发现局部皮肤变色,并有穿破危险,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手
【术后指导】
1、体位 术后24小时内保持平卧位或左侧卧位,限制活动24-48小时后取半卧位,72小时后允许下床
,在室内轻度活动,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术后1个月禁止右侧卧位。 2、皮肤护理 术后次日切口换药时注意观察皮肤色泽,及局部有无血肿。
3、起搏器的保护
对于体质消瘦或胸部皮下脂肪少的患者,可在体外使用起搏器托带,出院后应指
(1)医院环境的干扰:医院内多种诊断和治疗仪器都可能对起搏器功能造成一定的干扰和影响,如核磁共振
,手术电刀,直线加速器,碎石震波焦点,透热理疗,电灼器治疗等。 (2)家庭工作环境的干扰:起搏器在设计上尽管专家们也考虑了一些正常电器的影响,如家用电工具,微波
炉,低功率电台等,仍要注意在维修电器时应按原设计进行维修,接地可靠,否则电磁波泄露对起搏器有致命
性干扰。另外,雷达、高压电场、移动电话对起搏器均有影响。因此,安装起搏器者应避免近此类设备。
{健康指导}
4、病人出院后应随身携带病情记录卡,记录有病人姓名、年龄、疾病、家庭地址、电话、起搏
器型号、安装日期、安装起搏器医院、随访医生姓名等,以备应急处理。
患者须知:
自测脉搏:为了确定起搏器的频率是否保持正常,必须先了解所安起搏器的预设频率,一般为每 分钟60-80次。定时测脉搏,当
它在心脏中对病人每时每刻的心脏工作情况进行监测,

人工心脏起搏规程

人工心脏起搏规程

人工心脏起搏自1959年世界上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在临床应用以来,随着电子学、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方面的进展,起搏技术有了快速的发展。

起搏器的体积与重量日益小型化,导线的性能与寿命明显改进,能源发生了巨大进步,起搏方式日趋生理化。

【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1)详述起病过程:发作频度、持续时间、类型、有无突发突止特点,以及心动过速终止的方式。

主要症状如胸闷、黑朦、晕厥等及其经过。

(2)心功能不全进展的情况:有无活动后气短、夜间平卧及憋醒情况、端坐呼吸,活动或劳动耐力情况,进而评价心功能分级。

(3)注意询问有无脑、肾、心、肺等处的栓塞症状。

(4)目前是否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

2.既往史:有无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有无应用洋地黄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无心脏手术史,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诱因,既往心电图是否存在传导阻滞等。

3.个人史:叙述是否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职业。

4.家族史:叙述在直系亲属中是否有类似发病情况。

二、体格检查要点1.心脏体征:发作时心率快慢、节律,心尖搏动位置与范围,有无震颤、心界大小,心脏杂音的部位、时相、性质、强度、传导、随体位等的变化。

2.心功能不全体征:颈静脉充盈度、肝脾大小,下肢及腰骶部浮肿情况、肺部湿罗音,第三心音或第四心音或奔马律。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一)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1)症状包括胸闷,气短,头晕或黑朦,接近晕厥或晕厥。

(2)体征包括心率减慢,和/或心律不齐,低血压或心力衰竭的表现。

2.心电图特征(1)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或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

(2)房室阻滞,伴有窄或宽QRS的逸搏心律。

(二)常见的鉴别诊断1.癫痫:初次发病年龄较轻,有头部外伤或产伤史,发作时心率增快,口吐白沫,角弓反张等。

需通过脑电图检查进行诊断。

2.颈椎病:发作性头晕为主,黑朦少见,头晕与心率无关,颈部活动时加重,可伴有上肢麻木等症状,需借助X线等检查协助诊断。

人工心脏起搏名词解释

人工心脏起搏名词解释

人工心脏起搏名词解释
人工心脏起搏是一种医疗技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

它涉及将电信号传递到心脏以恢复正常的心脏跳动。

以下是一些与人工心脏起搏相关的名词解释:
1. 人工心脏起搏器(Artificial Cardiac Pacemaker):一种植入在患者胸部或腹部的小型装置,可发出电脉冲来激活心脏肌肉收缩。

2. 心脏起搏(Cardiac Pacing):通过植入的起搏器向心脏送出电信号,刺激心脏肌肉收缩并维持正常的心律。

3. 单腔起搏(Single-Chamber Pacing):起搏器只连接到心脏的一个心房或一个心室。

4. 双腔起搏(Dual-Chamber Pacing):起搏器同时连接到心脏的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模拟心脏自然的传导路径。

5. 心脏同步起搏(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通过双腔起搏器,同时刺激心脏的右心室和左心室,用于治疗心脏收缩功能不协调(心室异步收缩)的患者。

6. 起搏阈值测试(Pacing Threshold Testing):通过调整起搏器发出的电脉冲强度,确定能够有效刺激心脏肌肉收缩所需的最低能量。

7. 频率响应(Rate Response):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力活动水平来自动调整起搏频率,以更好地适应患者的需求。

这些术语描述了人工心脏起搏技术的不同方面和功能。

人工心脏起搏器已经成为治疗心律失常和心脏功能不全的重要工具,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人工心脏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人工心脏起搏是指人工植入心脏起搏器,用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经过导线和电极刺激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带动心脏搏动的治疗方法,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心脏起搏器(cardiac pacemaker)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放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从而达到治疗由于某些心律失常所致的心脏功能障碍的目的。

起搏器也开始应用到快速性心律失常及非心电性疾病,如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颈动脉窦晕厥、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一)评估1.严重的心跳过慢。

心脏停跳 3 秒以上或心率经常低于 40 次,尤其是出现眼前发黑、突然晕倒的患者,应该植入起搏器。

这也是起搏器最主要和最初的治疗范畴。

2.心脏收缩无力。

疾病若破坏了心肌,或改变了其原有形态,会导致心肌无法有力收缩。

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就会引起心脏泵血不足,身体各部分无法获得充足的新鲜血液,造成头晕、胸闷、乏力等各种症状。

如药物治疗无效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可以在心脏各部分安装多个起搏器,同步产生多个电刺激命令,帮助心肌收缩。

3.心跳骤停。

心脏停止跳动数分钟就能致死,一些疾病可引发心跳骤停或致命性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快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可以安装具有除颤器功能的起搏器,能恢复心脏有规律的跳动。

4.在某些心脏病综合治疗中(颈动脉窦高敏综合征、血管迷走性晕厥、特发性Q—T 延长综合征、预防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等),起搏器还是不可或缺或唯一的治疗手段。

(二)术前准备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病情、安置起搏器的意义、手术的安全性、手术基本过程技术中如何配合等,以消除紧张心理。

2.皮肤准备:永久起搏器备皮范围是上至下颌,下至乳头,双侧至腋中线,包括腋下。

临时起搏器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及双侧腹股沟。

心脏起搏器知识人工心脏起搏器深度分析

心脏起搏器知识人工心脏起搏器深度分析
历史
1819年
A1dini应用直流电刺激断头尸体停跳的心脏,结果出现跳动
1929年
澳大利亚医生Lidwell和物理学家Booth合作设计出一种起搏装置,当电流通过针刺心室电极时将一死婴救活,这是人工心脏起搏史上临床应用的首次成功。
美国胸外科医生Hyman研制成一种重达7.2公斤的心脏起搏装置,能使停跳的心脏复跳,并把这种装置称之谓人工心脏起搏器。
*
精编内容
心室触发型起搏(VVT)
在感知自身心室激动后立即释放心室刺激。VVT方式即确保起搏器发放刺激而不是抑制。现在,触发模式很少用来作为首要的起搏模式。
*
精编内容
心房抑制型起搏器(AAI)
与VVI方式一样,所不同的是起搏及感知都在心房内。由于心房电图小于心室电图,所以AAI起搏器需要更高的感知灵敏度(sensitivity)。
*
精编内容
输出单元
产生向心肌发出电压脉冲的电路。 适当强度的电脉冲可以刺激心肌产生可发布的动作电位,并最终心肌收缩和心脏搏动。能产生这样的电位波形的最小电能量称为刺激阈。 电能量的大小取决于脉冲幅度和脉冲持续时间 输出单元通过对电容充电储存电能,当控制电路决定发放脉冲时电容放电。现代起搏器使用2.8V电池,通过对电容并联充电,串联放电可以使输出脉冲的电压幅度高于电池电位。
*
精编内容
频率适应性起搏器
任何一个起搏器的频率适应性系统有两个部分所组成。其一是传感器,用来直接或间接检测或感知与代谢需要相关的物理或生理变化。另一个部分则是用来将检测到的上述变化换算成合适的起搏频率的计算方法或算式,这种算式决定起搏器频率适应的特点 常用传感器:体动传感器 、每分钟通气量传感器 、Q-T 间期传感器
*
精编内容

人工心脏起搏术

人工心脏起搏术

人工心脏起搏术人工心脏起搏artifial ceardiac pacing)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或程序刺激器发放人造的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

一、原理心脏起搏或传导系统功能障碍,心率极为缓慢,甚至停搏,如此时心脏仍有兴奋、收缩及心肌纤维间传导的功能,则可以人工起搏器发出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之兴奋,并沿心肌向四周传导,使心房或心室肌兴奋和收缩。

人工心脏起搏的作用实际上是提供人造的异位兴奋址以代替正常的起搏点来激动心脏.对因心肌的兴奋和收缩功能丧失所致的心脏停搏,人工心脏起搏则无效。

二、适应证1.永久性起搏适应证(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有阿斯综合征发作,或引起心力衰竭、心绞痛等,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阿斯综合征者。

(3)三束支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者。

(4)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征或心力衰竭者。

(5)心脏手术后发生持久性房室传导阻滞者。

2.临时起搏适应证(1)心肌梗死伴I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治疗无效者(2)急性心肌炎合并III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引起阿斯综合征者(3)药物中毒伴阿斯综合征者。

(4)电解质紊乱引起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者。

(5)外科手术前后的“保护性”起搏。

3.临时性诊断性起搏适应证(1)窦房结功能测定。

(2)房室传导功能测定。

(3)判断预激综合征类型。

三、起搏器安置方法(1)永久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在X线透视和心电监护下,经头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将电极送到右室心尖部,起搏器埋藏于上胸部或腹壁皮下组织中。

(2)临时性经静脉心内膜起搏在X线透视和/或心电监护下,经股静脉(穿刺法)将电极送到右心室尖部,接上体外起搏器即可起搏。

(3)临时性经胸壁体外起搏作为应急性起搏措施,将体外起搏电极分别贴于胸部心前区及肩胛下区,连接起搏器即可起搏。

四、并发症(1)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短阵室速。

(2)感染包括局部感染和心内膜炎。

《人工心脏起搏器》课件

《人工心脏起搏器》课件
无线充电与远程监控:实现起搏器的无线充电和远程监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生物兼容性材料:提高起搏器的生物相容性,减少并发症
市场前景预测与挑战机遇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技术创新推动:未来人工心脏起搏器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挑战机遇
法规政策限制: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生产和销售受到严格监管,需要遵守相关法规政策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功能不全等
相对禁忌症:如房颤、房扑等心律失常
特殊禁忌症:如起搏器植入部位存在感染、严重出血倾向等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取出
植入方法与步骤
植入后处理:止血、缝合、观察等
注意事项:避免感染、定期检查等
植入前准备:确定植入部位、消毒、麻醉等
植入过程:切开皮肤、分离组织、植入起搏器、连接电极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市场需求多样化: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和销售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THANK YOU
汇报人:PPT
《人工心脏起搏器》PPT课件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人工心脏起搏器概述
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原理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植入与取出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并发症与处理
添加章节标题
人工心脏起搏器概述
定义与作用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定义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作用
人工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
注意事项:使用起搏器后需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过度运动等

人工心脏起搏的名词解释

人工心脏起搏的名词解释

人工心脏起搏的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来说说人工心脏起搏这档子事儿啊!你说这心脏就像咱身体里的一个小发动机,不停地蹦跶着给咱供血。

可有时候这小发动机它闹脾气啦,不好好工作了,那可咋办呢?这时候人工心脏起搏就闪亮登场啦!
想象一下啊,咱的心脏偷懒不想跳了,人工心脏起搏就像个小鞭子,抽它一下,让它赶紧动起来。

它呢,就是通过一些小小的设备,给心脏发出电信号,让心脏能有规律地跳动。

这可不是啥随随便便的事儿啊!就好像你要去参加一场重要比赛,得有合适的装备和策略一样。

人工心脏起搏也得精心准备。

医生们得先好好研究,看看怎么把那个小设备放到最合适的地方,还不能让咱遭罪。

你说这多神奇啊,那么小一个东西,就能掌控咱心脏的跳动节奏。

这要是在以前,那简直是不敢想的事儿呢!现在科技发达了,咱可就有福啦。

有时候我就想啊,这人工心脏起搏不就像是给心脏请了个私人教练嘛!时刻监督着它,让它不敢偷懒。

要是咱自己平时锻炼的时候也有这么个“教练”在旁边喊着“加油,别停下”,那咱是不是也能更厉害呀!
而且啊,有了人工心脏起搏,很多人的生命都得到了挽救呢。

那些心脏出问题的人,本来可能觉得没啥希望了,结果有了它,又能好好地活
下去啦。

这可不是一般的厉害呀!
咱再想想,要是没有人工心脏起搏,那得有多少人受病痛折磨呀,多少家庭得伤心难过呀。

所以说呀,这人工心脏起搏真的是个大功臣呢!
总之呢,人工心脏起搏这玩意儿可太重要啦!它就像是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给那些心脏有问题的人照亮了生活的路。

咱得感谢那些发明它的人,让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心脏起搏
人工心脏起搏是用一定形式的电脉冲刺激心脏,使心脏有节律的收缩,以维持血液循环功能。

临时心脏起博就是用心脏起搏器暂时替代患者心脏自主心律或率的措施。

使用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心血管手术后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血管手术后任何原因的心动过缓,虽无房室传导阻滞,但心率缓慢导致血压偏低。

术后心律紊乱:包括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特别为多源性或阵发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洋地黄中毒及电解质紊乱引起暂时性高度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作为药物治疗的并行措施。

保护性起搏,如心血管手术前或血管造影前患者严重心律紊乱或心衰等,预先安置起搏器。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患者,心动过缓易出现阿-斯综合症。

作为永久性起搏应用前的准备或应急措施。

起搏器的安置方法
心脏起搏器的应用有临时性与永久性之分。

前者有可经静脉安装心内膜起搏器与开胸后安装的心外膜起搏器;后者几乎均经静脉途径安装。

①开胸后的外膜临时起搏:常用于心脏手术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动过缓、心律紊乱等或对于重症患者的预防性应用;②经锁骨下静脉心内膜临时起搏;③经皮起搏法;④食通内起搏法。

临时体外起搏器使用方法
根据病情将起搏器的工作考数调至一定的范围。

即起搏器输出强度1~3毫安(或伏),按需型起搏器将灵敏度调至最大或1.5~2.5毫伏,输出频率60~150次/分,对心衰或心瓣膜替换术后的则100次/分左右对维持有效的输出量最有利。

连接起搏器与起搏导用,开启起搏器,如心电图显示起搏心电图,按需功能良好,则证明起搏有效。

根据测得的起搏阀值和感知灵敏度,调定起搏器的最适输出强度和感知灵敏度。

在起搏器使用早期,一定要连续24小时心电图监测,以防意外,撤防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试停1~2天。

并发症
起搏器按需功能故障,引起竞争心律,室性心律紊乱,致死。

一旦出现,应及时更换起搏器。

起搏器起搏功能故障:包括由于起搏器失灵,导线断裂引起的起搏信号消失,由于导线接触不良和电极脱位引起的起搏信号间断,以及由于电池耗尽或阀值升高引起的有起搏信号而无心室QRS波。

针对不同原因处理,必要时改用起搏方法。

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分为感知不足和感知过度两类,通过测定感知灵敏度可以减少发生。

电源耗竭,指征:①起搏频率减慢10%。

②脉冲宽度增加。

出现次靓点,应高度怀疑,更换电池。

感染,包括局部或全身感染,需抗感染治疗。

局部肌肉抽动,常见在胸肌,肋间肌,胸大肌,与电极线穿孔或受邻近电极影响有关,故位置无干电极时切勿贴近肌肉。

心肌穿孔,发生在放置心内膜导管电极时。

一旦发生,表现为心前区剧痛,起搏失灵,有心包摩擦着。

起搏综合症,患者在行人工心脏起搏之后,可以出现心悸、头晕、胸痛,甚至痉挛。

主要由于非生理性起搏引起的血液动力学改变所致,镇静药可以减轻症状。

参考文献
1 胡盛寿.阜外心血管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朱晓东.心脏外科指南.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0.
3 徐宏耀.心脏外科监护.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