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教案

人际关系的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就是人们在交往中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交往及其结构

人际关系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形成的。没有交往,就不可能形成直接的人接关系。交往是由信息交流、动作交换和互相理解三个过程构成的复杂活动。

信息交流

语言是信息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现代科技的发展,通过电脑网络,从而有力的改变人们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式,影响人的整个心理活动。

2。动作交换

人在交往中还会通过无意识的动作泄露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即所谓的”人体语言”。又称“体势语”。

相互理解

交往中相互理解,是交往失败的关键。

相互理解包括三个方面,即意义理解,情感理解和动机理解.互相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思维水平和交往经验。

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

人与人之间在情感方面相互喜欢和亲和的现象,叫做人际吸引。人际喜迎是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心理条件。

影响人际喜迎的因素有空间距离、交往频率、仪表风度、心理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等。空间距离

交往频率

仪表风度

心理品质

特点相似尤其是相同的价值观表现出的吸引力更大.

特点互补

人际吸引的诸因素并不是绝对的和孤立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其关键在于人与人之前共同的价值观、一致的利益、共同的目标,也在于人际交往中双方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

二、班级人际关系

正式群体.心理集体。非正式群体。

班级人际关系的特点

教师的主导性

在班级人际关系中,教师觉有主导调节的作用。

学生的全员性

每一个学生都在班级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起着一定的作用

班级人际关系的发展性

低年级学生较侧重于师生关系,教师的权威性对儿童的影响较大。中,高年级的儿童开始逐渐把同学关系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

影响班级人际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

它们是规范,心理相容,舆论和凝聚力。

规范

反映一个班级中认为某种行为是对或错的集体期望.

心里相容

班级的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彼此协调一致,称为心理相容。首先表现在人们互相了解;其次,成员之间善于运用正常的方式;第三,表现在成员们都在自觉地维护班集体.心理相容是集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班级共同活动顺利的重要社会心理条件.

舆论

是一种群众性的意见,舆论造成对人的压力,因而也就能约束每个人的言行.

凝聚力

凝聚力是指班级对其成员的吸引力.

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

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的特点

小学儿童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一般趋势

即同伴关系,包括同伴,同伴团体(即小团体),友谊三方面的关系。

同伴:与一个人共同活动的个体。

同伴团体:一伙共同活动的人组成的群体,是建立在利益一致和互相依恋基础上的持久的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幼儿:暂时的游戏伙伴关系

刚入学:共同学校的活动过程中,建立起新的互相关系

低年级:外部条件或偶然兴趣一致。后来,确立了新的友谊标准。

中年级:出现了互惠的萌芽,并能以此原则处理一些具体问题。

高年级:开始重视友谊的交互性,即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小学儿童的择友标准

直接接触关系“一起玩”是同伴关系发生的最初形式

接受关系以自己为中心的,具体的和单向的。二年级

敬慕关系赞赏,学习好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

其它关系朋友的朋友

小学儿童择友的特点

总体讲同质性趋上性是儿童社会交往积极性的表现,也是实现人际关系的心理效应的保证。年龄越大,这两个特征就越明显

同性别的做朋友,体现同质性

男性更主动女生优秀,体现趋上性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及其测量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的地位

分为:受欢迎儿童,不受欢迎儿童和中间型儿童三类

受欢迎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道德品质

不受欢迎儿童:受排斥儿童,受忽略儿童

中间型儿童:较为普遍的类型,既有朋友,又有共同活动的同伴。也有一些人对他们并不亲近,他们既有一定的个人交往关系,又能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他们是构成班级人际关系的主体。

班级中的地位对小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受欢迎儿童的特点

第一:良好的学习成绩和能力

第二:良好的性格特征

第三:良好的品德

第四:其他特征(字写的漂亮,仪表整洁等)

不受欢迎儿童的特点

攻击性行为

不良品行遭同伴拒绝的主要原因

难易相处

其他特征

小学儿童在班级中地位的测量

社会测量法有:1.等级排列式问卷

2.社会距离量表

3。关系分析

小学班级中的小团体及其引导

班级是一种正式群体,其中还包含着若干由小学儿童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简称小团体。小学班级中小团体的形成

小团体的形成是在共同活动中完成的

班级中的小团体,每40人左右的班级中有8~10个人,同性为主,占总数的97%

高年级有少量5——6人规模的男女混合型小团体。

对班级中小团体的引导

首先了解自己班级中的小团体的活动状况

其次教师要做好小团体核心人物的工作

第三班级中创造良好的情感气氛,使班级的目标与小团体的目标在根本利益上是相容的第四教师要冷静地分析班集体中的舆论

第五影响学习,健康或违背了常规,教师必须及时明确提出要求和必要的限制,并向他们说明道理

小学儿童人际关系的调节

一、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交往能力

建立集体性教学模式

5-7人规模的课堂学习小组,课桌改成马蹄形,安排5到10分钟小组进行集体性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为发挥所有学生,尤其是发挥被忽视的学生提供了活动的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表现意识。

锻炼和发展社会能力。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为小学儿童的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场所,有利于儿童进行更广泛的有趣的交往。

文体活动,兴趣小组,社会实践

二、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和原则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

首先培养他们尊重他人,以诚相见,善于关心和体贴他人。使他们逐步脱离认识上的自我中心

其次教师应教育小学儿童待人处事要人情,谦虚友善

第三教师要正确对待班干部,既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工作,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加强管教,使他们树立为集体服务的观点,处处起带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