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人教(下)第30课《诗五首》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五首古诗。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诗的意境。
3.提高古诗文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岳阳楼》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登岳阳楼》。
大家知道,杜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这首诗是他在晚年流离失所时所作,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登岳阳楼》,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三课时:《江畔独步寻花》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期所作,描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解读诗歌(1)介绍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教师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诗歌欣赏(1)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4.课堂小结第四课时:《书湖阴先生壁》1.导入“同学们,上一课时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30.八年级语文下册第30课诗5首课件解析
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并体验到
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和新奇独特的
自然风光,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
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
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
诗的名篇佳作。
2021/5/22
44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qiú
2021/5/22
13
2021/5/22
14
背景介绍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 辞》。722年诗人应召入京,供奉 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 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 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 写下这首诗。
2021/5/22
15
2021/5/22
16
0.0.0.1/xln_01.avi 李白
2021/5/22
5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021/5/22
6
2021/5/22
7
朗读课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2021/5/22
8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别,春明门外即天涯”句,这里变用此典。
2021/5/22
30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满怀离愁而对夕阳西下, 吟鞭东指即天涯。 鸣鞭东指从此浪迹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凋落的花朵并非无情无义, 化作春泥更护花。 化作春泥培育出新的鲜花。
2021/5/22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30课《诗五首》 新人教版
知识目标: 1、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背诵并默写五首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
美情趣,陶野情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 居士,盛唐诗人,有“诗仙” 之称。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 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 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 壮丽的风格。有《李太白 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把人与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是有 意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用“见” 追求的是一种不用意而境与意融汇的完美的 境界。
结合诗作的学习,我们评评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 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a、陶渊明弃官归隐,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 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渴望自由,总的 特点是“淡泊”,“独善其身”。 b、弃官归隐,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当时 来说,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因此,有其 积极意义。 C、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 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 地参加社会活动。从这点来说,陶渊明的退隐 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合用这两句典故,是
载,吕尚(Leabharlann 太公)曾在到渭周比水文边王喻垂,远钓 被大,重后用抱来遇 负得以实现
比 多喻 出像样叉白的人 于路云船生 偶渡一 帆遇然传以过过合。说前日伊,月无大尹梦之常见乘边海,汤舟。
八下人教版语文30课鉴赏
归田园居(其三)陶渊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共有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作者虽志在田园,但初归时的劳动效果不大理想,庄稼长得不好,豆苗还没有草多。
这一方面是因土地荒芜贫瘠,杂草丛生,地广人稀,难以根除;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不善于劳动,一个封建士大夫,刚离官职的县太爷,既没有耕作经验,又没有耕作能力,种不好庄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
他对“草盛豆苗稀”的状况是不甚满意的,但不文过非,这符合他一贯“任真自得”的性格。
萧统说他为人率直,不矫饰言辞,曾与人饮酒,不论贵贱,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襟怀坦荡如此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晨兴”写早起;“带月”写晚归,看出他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辛劳。
“理荒秽”,写他归耕后垦荒工作的艰难。
尽管每天劳动时间很长,从日出到月出,身体很疲惫,然而诗人没有丝毫怨言,反而有“带月荷锄归”的悠闲笔调写出他劳动后的轻快。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
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
“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我们好象看见诗人在月出山岗后,心满意得地扛着锄头,哼着诗句,漫步归家的情景。
此时,人与月与自然环境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诗人心灵的舒畅,通过艺术的笔触,净化为一种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诗歌美,活脱出一个美好静谧的意境和悠闲自得的形象。
“带月”句可说是神来之笔,它变劳苦为欢快,化困倦为轻松,具有点染之功。
诗五首教案
【 - 初中作文】【篇一】诗五首教案诗五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30.诗五首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
3.比较阅读。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背诵诗歌。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内涵。
课前准备1.预习五首诗歌,扫清文字障碍,做到流利地朗读。
2.查找资料,了解诗歌的有关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饮酒》(其五)、《行路难》(其一)、《己亥杂诗》。
教学设计饮酒(其五)导入新课1.由学过的《五柳先生传》导入。
2.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导入。
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
2.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
a.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诗歌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b.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3.问题研讨指名朗读,思考下列问题:a.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c.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d.“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教学设计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1.表现了陶渊明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意,获得恬静的心境的思想感情。
2.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
3.这里说的“车马”指的是达官贵人的高轩,“车马喧”指奔竞于仕宦之途的喧嚣,诗人归隐田园,虽仍离不开“人境”,但没有这样的烦忧,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实际上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更主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
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处闹市若幽谷。
4.人的自然本性。
研读赏析1.齐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a.诗歌的名句是哪几句?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诗的?b.你最喜欢哪几句诗(或你认为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说说理由。
第30课《诗五首》课件(新人教版八下) 公开课获奖课件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这两句转写野外雪景。“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 开阔的画面;“百丈冰”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 一个“愁”字,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这一图景与前面形成了鲜明 的对照,表现出诗人思想感情上的矛盾:一方面他热 爱边地的特有风光,另一方面武判官的“归京”又牵 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咏雪——瀚海雪景图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别——风雪送客图
3.既然是送别,为什么 要咏雪?二者有什么联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试比较《送孟浩然之广陵》与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不同点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是诗人由眼前的景色而展开的联想:望着 披上银妆的树木,诗人忽然觉得自己好象已置身于大 好春光之中,那强劲的春风,一夜之间竟吹开了这千 树万树的梨花,一个“忽”字,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 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比 喻辞格的运用,既清新而贴切写出了边塞特有的奇异 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作者岑参
二、解题:
唐玄宗天宝十三年( 754 ),岑参再 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 的判官。同任判官的武某归京, 岑参 便写下了这首咏雪送别之作。“白雪 歌”即“白雪之歌”,“送武判官归 京”点明本诗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sà n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写送别宴会,点明地点是在中军营帐。“饮 归客”说明举行这次宴会是为了送武判官归京。此 句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 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
2023年江南水乡写景作文江南水乡写景作文1江南水乡,梦中的水乡:“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千年古刹寒山寺里,我敲起了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我已然是一个过客,拿起手中的文房四宝,为寒山寺题词:“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都笼翠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了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望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檀口一嗓,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屋;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多才子,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2在千年古刹寒山寺中,我敲起一座古老的钟,“当当当”,声音悠远而许久,仿佛飘到了古老的岁月。
在这儿,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道一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那天,下着蒙蒙细雨,一切覆盖在朦胧之中。
我坐上巡游枫桥镇的客船。
耳听着老船工娓娓道来的古老故事,眼看着载满世事的乌篷船,如同走进了淡墨轻绘的古老时间,仿佛有谁轻轻地吹了一口气,吹落了往昔的尘埃,把一卷发黄的岁月静静地为我绽开……在水乡的小巷里,撑着伞,眼前是一座座古老的房子;脚下是轻缓的小河流水;抬眼望去,便是跨水而过的斑驳小桥。
恍惚中,突然有一种“风景旧曾谙”的感觉,真不知今夕是何夕。
我这才明白为何江南才子多,为何“能不忆江南”——江南好啊!江南水乡写景作文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人杜牧用一首诗将江南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和精雕细琢的亭台楼阁勾画出一个如画的江南。
八下语文30课诗五首
饮酒(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假设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30课《诗五首》赏析《饮酒》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心远,也是全诗的诗眼。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2、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
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悠然”写出了作者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不好。
“见”字的妙处在写采菊时无意间看见南山,把人和物融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而“望”字却是有意为之,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
所以,用“见”字与“悠然”“采菊”的意境是相符的。
4、写诗人悠闲自得生活的一句诗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7.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8.根据提示填空。
(1)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表现诗人无我之境,物我合一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诗中“真意”和“忘言”的意思分别是生活的真谛、无法形象。
(4)本诗中纯写景的句子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叙事、写景相结合的句子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问君何能尔”一句中的“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表达了诗人悠然闲适、以劳动为乐的情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30课 《诗五首》优秀教案设计
《诗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品味名句,积累名句,增加语言积累,丰富文化积淀。
2.了解五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联想想象法:品味诗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读诗的情感。
2.比较阅读法、讨论点拨法:了解诗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点,体会诗歌不同的艺术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审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点难点】1.诵读诗歌,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味诗情,明确诗歌主旨,并积累名句。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1.介绍创作背景及其艺术风格,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
2.朗读、背诵,对内容相近或体裁相同的诗作比较阅读。
3.组织一次古代诗歌(不限于学过的)朗诵比赛。
【教学过程】(1)饮酒陶渊明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作者简介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shì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期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
谥shì号:古代士大夫死后由亲属、朋友或门人给予的称号。
三、写作背景《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中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淡闲适的心境。
八年级语文诗词赏析
语文八年级下册30课古诗赏析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在人聚居的地方构筑房舍,却没有车马喧闹的声音。
(身居闹市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
身居闹市,内心宁静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诗人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心”能远远摆脱世俗的束缚,所以虽身处闹境,也如同居于超脱尘世,超然恬静偏僻地区。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闲适自在,一抬眼见到了远处苍翠的南山。
闲适自在,悠然自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时分,山林间的雾霭缭绕,景象美好;成群的鸟儿相伴飞返回巢,隐入山林。
弃官归隐,愉悦惬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情此景透露着自然情趣和人生真谛,想要辨别已不知如何用言语表达。
超然物外,宁静淡泊1.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诗借酒为题,描绘了农村自然的恬静风光,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悠闲自得的心境。
2.苏轼有言:“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谈理解。
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闲适自在,一抬眼见到了远处苍翠的南山。
“见”,不经意看见,表现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中山的形象忽然映入眼帘。
表现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
而“望”则是有意远看,改“望”则此篇神气索然。
3.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整首诗融叙事、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
在叙事、说理中融情,在景中寓情。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朋友的深厚友情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胸中郁积的苦闷,无所适从。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每句前四字象征对某种理想的追求。
后面象征仕途的艰难人生道路的艰难险阻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运用典故,写诗人对前途仍抱有希望,对从政仍有期待。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感叹世路艰难,反映了诗人想继续追求进取,又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直抒胸臆,表达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信心。
1.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这首诗反映了李白被迫离开长安之际的思想痛苦和心理矛盾。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30课(诗五首)诗歌分析与教学建议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30课(诗五首)诗歌分析与教学建议诗歌分析1、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他并没有隐居山林岩穴,也没有寄身庙宇不食人间烟火,而是身处“人境”。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照理也就会有闹市,也就会人来车往,喧嚣不绝于耳,可诗人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三四句的自问自答揭开了谜底。
“问君何能尔”一句转换叙事角度,将抒情主体客体化,仿佛在以第三者的好奇心追问下去,颇富情趣。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因此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诗的前四句构成一个意义“方阵”,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
王安石曾欣赏这四句诗为“奇绝不可及之语”,推崇备至。
以下几句主体隐去,进入“写景区”,即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妙手偶得之笔,是在不经意中道出的“绝妙好辞”,可谓浑然天成,不工而工。
用王国维的话来说确实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抒情主体又慢慢浮出,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那个地方暗用了《庄子·外物篇》的说法:“言者因此在意,得意而忘言。
”确实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语言的尽头确实是音乐,确实是舞蹈,确实是无声的沉默。
2、行路难〔其一〕“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要紧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那个地方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盼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大概是一首“祝酒歌”。
语文:第30课《诗五首》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
30.诗五首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
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
教具准备:1.多媒体:据陶潜《饮酒》(其五)作的诗意画,《行路难》配图。
2.有关五首诗的录音。
3.投影片:介绍作者及其诗的投影片。
教学方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
在教学中可采用诵读、讨论、自主探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
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
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
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
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
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
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二、解题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
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
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
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
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接着听《饮酒》一遍,听清字的读音、诗句的节拍及重音之处等等,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浑然天成的意境美
《饮酒(其五)》是陶渊明归隐田园后写的抒情诗,是诗人的“酒后真言”。
惟其具有宁静安详的心态,才能有“采菊东篱下”的闲适,“悠然见南山”的自得,以及看山雾飞鸟的真趣。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傍晚,山中的气象愈发美好,在这从容而浑然的暮色里,飞鸟翩然归来,这可以看做是陶渊明返归自然、躬耕自乐的艺术的化身。
飞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宇宙万物莫不顺乎自然;人亦当返回自然,摆脱礼教的各种约束和世俗的各种机巧与虚伪,回到质朴的状态,恢复人的自然本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全诗以“心远地自偏”为诗眼,正因为有了闲适的心情、高远的心志,诗人才能与外物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庄严肃穆的南山无意之中映入诗人的眼帘,与诗人自己的心境暗合,可谓“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
此情此境的感受只可意会,难以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