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查表方式的雷达波束扫描技术
雷达相控阵天线与扫描技术

雷达相控阵天线与扫描技术
雷达相控阵天线是一种由许多小型天线单元组成的天线阵列,
它们可以通过控制每个天线单元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的电子扫描。
相控阵天线的主要优势在于它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波束控制,从而提高雷达系统的灵活性和性能。
相控阵天线的扫描技术包括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
机械扫描是
通过机械装置使整个天线阵列旋转或者倾斜,从而改变波束的方向。
这种方法已经过时,因为它的速度慢、可靠性低,而且难以适应现
代雷达系统对快速、多方向扫描的需求。
电子扫描是相控阵雷达的核心技术之一,它通过控制每个天线
单元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的快速、精确控制。
相比机械扫描,
电子扫描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可靠性。
在电
子扫描中,天线单元的相位和幅度可以通过相控阵天线的控制单元
实现动态调节,从而实现对波束方向的灵活控制。
相控阵雷达的扫描技术还包括波束形成和波束跟踪。
波束形成
是指通过合成相位控制实现对波束方向和形状的控制,而波束跟踪
则是指通过不断调整相位控制来跟踪目标。
这些技术使得相控阵雷
达能够实现快速、精确的目标探测和跟踪,从而在军事、航空航天和气象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雷达相控阵天线与扫描技术的发展使得雷达系统具有了更高的灵活性、精度和可靠性,为各种应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和应用前景。
雷达波束扫描方式

雷达波束扫描方式
雷达波束扫描是指雷达系统将辐射能量或接收能量的方向集中在一个特定的方向上,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测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雷达波束扫描方式:
1. 机械扫描(Mechanical Scanning):机械扫描是通过物理旋转或摆动天线来改变辐射或接收能量的方向。
这种扫描方式包括水平扫描和垂直扫描。
机械扫描方式简单可靠,但扫描速度较慢,适用于低频率和中频率雷达系统。
2. 电子扫描(Electronic Scanning):电子扫描是通过控制阵列天线的相位和幅度来改变辐射或接收能量的方向,而无需物理运动。
电子扫描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波束指向和波束切换,适用于高频率雷达系统。
- 相控阵扫描(Phased Array Scanning):相控阵是由许多单元天线组成的阵列,通过控制每个单元天线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的指向和扫描。
相控阵扫描具有快速、灵活的扫描能力,适用于需要快速目标跟踪和多任务处理的雷达系统。
- 电子扫描天线(ESA):电子扫描天线是一种特殊设计的天线,通过调整阵列中不同单元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电子扫描。
电子扫描天线能够实现更广泛的扫描范围和更快的扫描速度。
3. 机动扫描(Mechanical-Electronic Scanning):机动扫描是将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相结合的一种扫描方式。
通常,机械扫描用于快速粗略的扫描,而电子扫描用于更精细的扫描和跟踪。
这些是常见的雷达波束扫描方式,不同的扫描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雷达系统要求。
每种扫描方式都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配置。
简述基于FPGA的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系统设计

简述基于FPGA的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系统设计发布时间:2023-03-02T05:40:51.232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19期作者:刘倩刘璐璐[导读] 波速控制系统是相控阵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相控阵天线波束的指向变化。
FPGA的雷达刘倩刘璐璐陕西黄河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所陕西西安 710043摘要:波速控制系统是相控阵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控制相控阵天线波束的指向变化。
FPGA的雷达播控系统设计方法的提出能够解决目前相控阵雷达播控系统的处理速度问题,由于相控阵雷达接接杰出的性能,当前被应用于多个领域中。
本文先对波束控制系统进行介绍,然后阐述几种常用波束控制系统的常用方法,通过对比选取最终设计。
关键词:FPGA;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系统与其他雷达相比,相控阵雷达的天线波束扫描的快速性、灵活性,波束控制系统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其是由各种因素所决定,包括天线单元数的多少、技术进步、移相器负载的差异等。
主要是由波控主机与子阵运算处理模块,波控主机是波束控制的关键部分,能够实现接收控制信号,有工作方式命令字、频率点指令、定时信号等。
波控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天线波束的定位,就是根据波控主机提供的指向信息,将子阵模块指向信息转为移相器的控制信号,即波控码的计算过程,因此,非常有必要对波控码的计算过程进行研究,才能够实现波控系统。
一、FPGA概述FPGA即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其是在PAL、GAL、CPLD等可编程器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属于集成电路的一种,其能够克服传统电路的各类缺点,是一种适合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电路,克服了以前可编程器件门电路数有限的缺点,还解决了定制电路的不足,对其开发配置,能够完成任何数字电路能完成的功能,例如,CPU、74系列电路等。
其主要由六部分所组成,即可编程输入/输出单位、基本可编程逻辑单元、嵌入式块RAM、丰富的布线资源、底层嵌入功能单元与内嵌专用硬核等[1]。
雷达波束扫描方式

雷达波束扫描方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探测、识别和跟踪目标的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军事、航空、气象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而雷达波束扫描方式是一种常用的雷达工作方式,通过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全方位覆盖和跟踪,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和灵活性。
雷达波束扫描方式主要有机械扫描和电子扫描两种类型,二者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使用。
机械扫描是通过旋转天线或倾斜天线来实现波束的扫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速度较慢,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连续监测的应用场景。
而电子扫描是通过控制阵列天线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波束的快速转向,具有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的优势,适用于需要快速目标跟踪和定位的应用场景。
在雷达波束扫描方式中,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是扇形扫描和连续扫描。
扇形扫描是将波束沿着一个扇形范围内进行快速扫描,可以覆盖更广的区域,适用于大范围目标搜索和监测。
而连续扫描则是将波束连续地在一个方向上进行扫描,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持续跟踪和定位,适用于需要精准目标追踪的应用场景。
除了以上所述的常见雷达波束扫描方式外,还有一些新型的扫描方式正在逐渐发展和应用。
多波束扫描方式可以同时利用多个波束对目标进行扫描,提高了雷达系统的目标检测和跟踪能力;自适应扫描方式则可以根据目标的特性和环境条件自动调整波束参数,提高了雷达系统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雷达波束扫描方式是提高雷达系统性能和灵活性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扫描方式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和应用。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在未来雷达波束扫描方式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进一步的完善,为各个领域的应用带来更多的便利和效益。
第二篇示例:雷达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来探测远距离目标的技术,而雷达波束扫描方式则是一种常见的雷达扫描方式,它通过旋转或移动天线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全方位覆盖和目标探测。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雷达波束扫描方式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现代雷达系统中的应用。
雷达波束扫描功能的软件实现技术

(.N tnl soo i l be aoy B n 002, ia 2 ai t nmc sr tr, e g10 1 C n ) o Ar a aO v h
沙 晶 晶 , 孔德 庆 施浒 立 。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 电工程学院, 杭州 30 1 ) 1 10 8
(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2 北京 10 1 ) 002
摘 要: 雷达测定 目标的方向是利用天线波束的扫描 来实现的。在对传统机械扫描、 电扫描方法简要分 析的基础上, 根据软件机械的设计理念… , 出了两种雷达波束扫描功能的软件 实现 方法——软件移 提
0 引 言
雷达是发现 目标特别是空问 目标的装置 , 除了测
机“ 空警 一 00 等。这些新型雷达在探测范围, 向 20 ” 测 精度 、 抗干扰能力、 分辨力 、 测速度等方面都有 了大 探 幅度的提高。近几年来 D P技术 的快速发展为雷达 S
定 目标的距离 , 还要测定 目 标的方向 , 即方位角和俯仰
Ab ta t T edrcin o d rT re sg t y a tn a b a s a nn .Af ra ayig teta io a - sr c : h i t fRa a ag t o n e n e m c n ig e o i b t n lzn h rdt n lme e i c a i sa nn n lcrnc s a nn to sb e y w ot r e i t n meh d ,ta ssf ae h nc c n iga d ee t i c n ig meh d r f ,t o sf o il wae ra z i to s h ti ot r - l ao w p aes i ig a d s ailse t let t n ae po o e c odn o ted s n p i sp y o h ot re h s -hfn n p t p cr si i rp sd a c rig t h ei hl o h fte sf t a a ma o r g o wa ma hn r T esf r e l ain c at sas rsn e .Smuainrs l h w ep p sd sf rera- c iey. h ot erai t h r lop ee td i lt eut s o t r oe ot wa z o i o s h o wa e l i t nmeh d a e i h n t n o a a e m c nn l. z i to sC ra z te f ci frd b a sa igwe1 ao n l e u o r n Ke r s sf r c ie ;b a c nn ;sf rep ae s i ig p t l p crlet t n y wo d :ot ema hn r wa y e m s a ig ot n wa - h s-hfn ;s ai e ta s mai t as i o
基于SOPC的波控系统设计

式 中的  ̄= , , o 0 ‘ 为校正值。 o p ’
△P ( = n 0 ( 3 )
式 中, 为天线相邻 辐射单元 的间距 ; d 0为波束指 向角 , 为发射 电 磁波 的波长 , 且有 h e 。所 以 , =/ f 只要知道频率和波束指 向 , 也就能计 算 出当前所有移相器的移相量。 所 以, 当某一 时刻的工作频率 f 了以后 , 3中的 2 dh将是 一 定 式() v/ 个常量 , 同样 , 一旦知 道了波束指 向角 , n 也 将是一个常量 。这样 , s0 i 计 算每个 移相器的移相量就容易了。 3设计 方案 . 31 .设计思想 波控 系统对运算 时间要 求较高 ,目前通 常采用 的实现方案大致有 三种 : 软件运算方式 、 硬件运算 方式 、 查表方式 , 文要介 绍的设计方案 本
由于移相 器数量不是太 多 , 所以系统架构采用集 中式控制 , 由一个 波控计 算机板作为 系统的控制中心 ,完成整个系统移相数据 的计 算和 补偿并控制布相 的时序 。波控接 口板是布相执行单元 ,根据模块化 思 想, 设计成互换 单元 , 于系统扩充 , 便 每块 板子负责控制 1 O路移相器 , 这 样就可 以根据雷 达的规模 和移相 器 的多少来 配置波 控接意 图 波束指 向角是天线 阵面 的法线 同波束指 向之 间的夹角 , 其公式 :
0 9 。c ] = 0 - ̄ 3 - () 1
式 中 O为天线倾 斜角 , 为特定仰 角。 L 1 3 移相量的计算是根据在不 同频率 点和每个移相器 的波束指 向得来 的, 已知第一个移相器 的初相值后 , 在 只要计算相邻两个单元 的移相器 的偏移量 △p ‘就能得出 以后各移相器的移相量 。
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波束成形技术

雷达信号处理中的波束成形技术雷达(Radar)是一种使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技术。
雷达可以通过探测的反射信号来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以及其它的特征。
为了获取可靠的雷达反射信号并且削弱干扰信号,波束成形技术在雷达的信号处理中是非常重要的。
波束成形技术(Beamforming)是使用多个微弱信号源来合成更强的信号的一种技术。
在雷达中,固定多个天线元件,可以形成一个虚拟的天线阵列。
从每个天线元件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被送入一个复杂的算法中,根据目标的位置和方向在虚拟的天线阵列中形成一束较强的电磁波。
由于不同的目标反射信号不同,因此波束成形技术需要正确地合成信号以便在最佳情况下进行目标探测。
在雷达信号处理中,波束成形技术通常被分为两类:波束定向和波束形成。
波束定向波束定向(Beam Pointing)是一种将雷达的信号聚焦在特定方向上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使用于跟踪运动目标的雷达系统中。
由于目标的移动,雷达系统需要调整波束的方向以便在最佳情况下接收目标的反射信号。
波束定向通常使用机械或电子方式来实现。
机械波束定向使用旋转天线的方式来调整波束的方向。
当天线旋转时,天线会扫描一定的角度范围内的目标,但这种方式的波束成形速度相对慢。
电子波束定向则使用相位延迟器来调整不同天线的接收信号相位,这样即可精确地调整波束的方向。
电子波束定向可以实现快速响应但是价格较高。
波束形成波束形成(Beam Forming)是一种将多个反射信号合成成一个较强信号的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被使用在静止目标的雷达系统中,它可以形成一个具有良好方向性的波束。
波束形成通常使用基于信号处理的方式来计算出波束的权重和相位。
最终,所有反射信号的成分都被合成成一个方向性很强的波束。
由于信号处理的速度较快,因此波束形成相对于波束定向实现得更加快速。
研究表明,波束成形技术在雷达信号处理中非常重要。
利用波束成形技术可以精确地探测目标,削弱干扰信号,并且提高雷达系统的灵敏度。
测绘技术中的波束形成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测绘技术中的波束形成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测绘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而在测绘技术中,波束形成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球观测和地图制作等领域。
本文将从波束形成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测绘技术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波束形成技术。
波束形成是指通过调控天线阵列内各个单元天线的相位和幅度,使得它们在特定方向上形成一个窄束。
与传统的单天线或固定阵列相比,波束形成技术具有更高的方向性,能够提高雷达检测的精度和灵敏度。
波束形成技术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发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从而使得天线阵列向特定方向发射或接收信号。
这种技术的应用使得测绘的范围进一步扩大,能够获取更多的地理信息。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
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能够通过合成成像来获得高分辨率雷达图像的技术。
SAR技术利用飞行器或卫星上的雷达向地表发射连续的射频信号,并接收被地表物体散射回来的信号。
通过采集多个不同位置接收到的雷达回波数据,使用信号处理算法将这些数据合成成一张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
这样的图像能够反映地表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为地图制作和测绘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源。
波束形成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结合,使得地球观测和地图制作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通过波束形成技术,可以实现对地表目标的精确定位,提高图像的分辨率。
具体来说,通过调节天线阵列内各个单元天线的相位和幅度,使得发射的波束聚焦在目标上,从而获取更加清晰的图像信息。
这为解析度更高的地图制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其次,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应用,使得地球观测和地图制作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通过利用大量的SAR数据,可以实现连续观测同一地区的变化情况,如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地表沉降的监测等。
同时,由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能够穿透云层和雨带,以及对地表目标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因此即使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也能够获取到高质量的地表图像。
基于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的目标测角误差分析

基于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的目标测角误差分析王晓楠【摘要】介绍了相控阵雷达目标跟踪测角误差的主要来源,分析了波束扫描影响目标跟踪测角精度的原因,通过计算和仿真得出了波束扫描范围与目标测角精度的关系,为相控阵雷达扫描范围和测角精度设计提供了参考.【期刊名称】《舰船电子对抗》【年(卷),期】2018(041)003【总页数】5页(P74-78)【关键词】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测角精度【作者】王晓楠【作者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江苏扬州225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7.510 引言相控阵雷达进行目标跟踪时通常采用比幅测角方法。
影响测角精度的因素很多,根据误差产生的来源和性质可分为目标引入误差、雷达跟踪误差、转换误差和传播误差,其中雷达跟踪误差包括热噪声误差、接收机幅相不一致误差、天线零深、多路径误差等。
目标引入误差、转换误差和传播误差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以下仅针对雷达跟踪误差进行分析论述[1]。
1 相控阵雷达跟踪误差1.1 热噪声误差(随机误差)相控阵体制雷达采用相位扫描方式进行目标跟踪测量,相对于常规体制雷达机械闭环跟踪而言更加便捷。
天线对准目标时,目标的差信号幅度为零,此时差信道输出为接收机噪声。
热噪声引起的测角误差表示为:(1)(2)式中:θ为半功率点波束宽度;Km为归一化斜率因子;σ为接收机噪声引起的归一化差信号误差;S/N为脉冲信噪比[2] 。
1.2 接收相位不一致误差(系统误差)和差相位不一致是指和路、方位差路和俯仰差路通道之间相位响应不一致,影响测角精度和测角极性。
接收机相位不一致引起的测角误差表示为:(3)式中:Φ为比较器后的和、差两路相移差;Km为归一化斜率因子;Gn为天线误差方向图的零深;θ为天线和波束宽度[3]。
1.3 接收幅度不一致误差(系统误差)接收幅度不一致误差是指测角时和、方位差和俯仰差通道之间幅度响应不一致导致的测角偏差,幅度不一致引起的测角误差表示为:(4)式中:KA为和差比较器前2路幅度不平衡值;θ为半功率点波束宽度[3]。
波束扫描原理

波束扫描原理波束扫描原理是一种利用波束进行精密控制从而实现目标的捕获和锁定的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波束的方向经过改变来覆盖特定区域的目标。
这通常是通过用一个特殊的控制系统来控制波束发射,或者通过使用多个天线和面阵列来实现。
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导航、安全和其他领域。
传统的雷达系统通过波束覆盖一个宽阔的区域,因此可能会遇到距离较远的目标和邻近目标的干扰。
波束扫描技术通过聚焦波束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实现更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波束扫描技术还可以在具有多种模式的复杂场景下实现高效的探测、跟踪和搜索。
波束扫描的原理可以用以下步骤来描述:1. 发射波:雷达系统发射脉冲信号,该信号沿指定的方向形成波束。
2. 接收反射信号:波束扫描系统接收目标反射回的信号。
3. 分析反射信号:接收机对反射信号进行解调和分析,以确定目标的距离、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4. 控制波束:终端通过控制发射的波束来定向跟踪指定目标。
5. 跟踪目标:终端跟踪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态。
6. 输出数据:系统根据角度、距离等参数输出对目标的探测、跟踪和搜索情况的数据。
一种常见的波束扫描系统是相控阵雷达(Phased Array Radar)。
该雷达系统通过控制相位,可以改变发射脉冲和接收波束的方向。
因此,它可以在不移动机械部件的情况下,获得高速捕获、高精度指向和快速重复扫描的能力。
因此,相控阵雷达系统可以自动跟踪空中目标,并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探测和警告任何潜在风险。
它还可以用于地形成像、海洋测量和通信等领域。
总之,波束扫描技术虽然复杂,但它的许多优点使得它在现代雷达探测系统和其他特定应用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研究

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研究高云珠,王晟达(空军工程大学 工程学院,陕西·西安 邮编:710038)摘要:基于相控阵天线波束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波控系统的任务,讨论了相控阵雷达波控系统的相关问题。
通过MATLAB 仿真可知,依据相控阵天线雷达的方向图的可分离性,实现了对雷达波束的控制,本文采用分布式查表和程序运算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波控运算速度。
关键词:相控阵天线; 波束控制; 仿真中图分类号:TN958.92 文献标识码:AResearch of Beam Steering for Phased Array RadarGAO Yun-zhu WANG Sheng-da(A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 Engineering College, Xi’an 71003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am steering of phase array antenna and the task of beam steering system, discussed the interrelated problems of beam steering system of phase array antenna. Simulated by MATLAB, it carried out controlling to radars’ beam according to the pattern’s separation of the phase array radar. The method of this paper is the combination of distributed seeking table and procedure operation, enhancing the speed of beam-control operation. Keyword: Phased array antenna; Beam steering; Simulation1 引言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测绘技术中的道路病害检测方法介绍

测绘技术中的道路病害检测方法介绍现代城市道路建设与维护中的道路病害检测方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测绘技术在此方面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能够精确快速地检测和评估道路病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测绘技术在道路病害检测中的应用。
一、激光扫描测绘技术激光扫描测绘技术是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的高精度测量方法。
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并记录返回的反射信号来获取地面、建筑物等物体的点云数据。
在道路病害检测中,激光扫描技术可以快速获取道路表面的形貌和几何特征。
通过分析点云数据,可以检测到路面的裂缝、坑洼等病害。
二、摄影测量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利用摄影设备获取道路表面的图像数据,并通过图像处理和测量方法获取地物的几何信息和病害数据。
在道路病害检测中,摄影测量技术可以通过拍摄道路表面的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算法分析病害特征,如裂缝的长度、宽度、分布情况等。
同时,摄影测量技术也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道路病害的空间分析和管理。
三、雷达测量技术雷达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雷达波束获取目标物体的位置和形状信息的方法。
在道路病害检测中,雷达测量技术可以通过发射雷达波束,获取道路表面的高程数据。
通过分析高程数据,可以检测到路面的起伏、凹凸等病害。
同时,雷达测量技术还可以通过波束扫描的方式获取道路病害的二维和三维分布情况,为道路维护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四、红外热像测量技术红外热像测量技术是利用红外热像仪获取目标物体的表面温度分布信息的方法。
在道路病害检测中,红外热像测量技术可以通过扫描道路表面并记录红外辐射信号来获取道路表面的温度分布情况。
由于道路病害往往会导致局部温度异常,通过分析红外图像可以检测到路面的裂缝、边坡滑动等病害。
综上所述,测绘技术在道路病害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激光扫描、摄影测量、雷达测量和红外热像技术等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道路病害的信息,为道路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技术在道路病害检测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实现波束扫描的基本方法

实现波束扫描的基本方法
波束扫描(beam scanning)是一种通过控制天线发射和接收方
向来实现信号覆盖和目标跟踪的技术。
以下是实现波束扫描的基本方法:
1. 机械波束扫描:使用可旋转的机械结构来控制天线的方向。
通过旋转天线,可以扫描不同的角度,实现覆盖不同的方向。
机械波束扫描的优点是简单、可靠,但扫描速度较慢。
2. 电子波束扫描:使用相控阵天线(phased array antenna)
来实现电子波束扫描。
相控阵天线由多个天线元件组成,每个元件可以独立调节相位和振幅,从而实现改变天线的辐射方向。
通过调节元件的相位和振幅,可以实现快速、精确的波束扫描。
3. 自适应波束扫描:根据环境和目标的变化,动态调整波束的
方向和形状,以优化信号覆盖和目标跟踪的性能。
自适应波束扫描通常利用信号处理算法和反馈机制来实现,可以根据实时信息进行调整,使得波束能够自动适应不同的场景和需求。
总结起来,实现波束扫描的基本方法包括机械波束扫描、电子波束扫描和自适应波束扫描。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需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种快速的雷达天线扫描周期估算方法

一种快速的雷达天线扫描周期估算方法
黄中瑞;唐波;秦立龙
【期刊名称】《电子信息对抗技术》
【年(卷),期】2024(39)1
【摘要】针对传统自相关方法计算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的雷达天线扫描周期估算方法。
首先,分析了接收脉冲幅度序列的离散化频谱特性。
其次,通过检测频谱峰值构造频率索引集合。
在此基础上,基于频谱峰值的频率索引差分估算雷达天线扫描周期,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计算复杂度。
最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总页数】7页(P45-51)
【作者】黄中瑞;唐波;秦立龙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8
【相关文献】
1.侦察雷达天线扫描周期对抗估计方法
2.一种高频雷达天线的快速分析方法
3.一种反射面波束扫描角度快速估算方法
4.一种新的估算机载预警雷达天线副瓣要求的方法
5.洞悉心路历程提升数学运算素养——以一道高考模拟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查表方式的雷达波束扫描技术

基于查表方式的雷达波束扫描技术郭立俊【期刊名称】《火控雷达技术》【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Beam steering control performance of phased array radar greatly impacts on radar function. Adopting look-up table method to accomplish phase distribution can be widely used in beam steering control of phased array ra-dar,this method features high-speed,high phase shifting accuracy,good operate agility and easy to expand.%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系统的性能极大地影响雷达功能的发挥,采用查表法完成雷达天线波束快速布相,具有速度快、移相精度高、控制灵活及便于扩展等特点,在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中应用广泛。
【总页数】4页(P75-78)【作者】郭立俊【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合肥 2300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5【相关文献】1.基于笔形波束扫描雷达散射计的海洋表面流测量 [J], 鲍青柳;董晓龙;朱迪;徐星欧2.基于相控阵雷达波束扫描的目标测角误差分析 [J], 王晓楠3.舰载相控阵雷达的自适应波束扫描技术优化 [J], 王明明4.舰载相控阵雷达的自适应波束扫描技术优化 [J], 王明明;5.基于果蝇算法优化LSTM的雷达波束扫描行为预测 [J], 姚家伦; 黄高明; 田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波束扫描算法

波束扫描算法一、概述波束扫描算法是一种用于雷达信号处理的技术,它可以在不改变雷达硬件结构的情况下,提高雷达的探测性能和跟踪性能。
该算法是将雷达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数字信号处理,通过计算机算法对信号进行处理,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定位。
二、波束扫描算法原理波束扫描算法是利用波束形成技术来实现对目标的跟踪和定位。
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天线阵列中每个单元天线的相位和幅度,使得发射出去的电磁波在空间中形成一个特定方向的波束。
当目标进入该波束范围内时,接收到回波信号并进行处理后可以确定目标在空间中的位置。
三、波束扫描算法流程1. 采集雷达数据:首先需要采集雷达接收到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
2. 波束形成:根据预设参数控制天线阵列中每个单元天线的相位和幅度,形成一个特定方向的波束。
3. 目标检测:将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判断是否存在目标。
4. 目标跟踪:如果存在目标,则通过算法对其进行跟踪并确定其位置信息。
5. 结果输出:将跟踪结果输出,以供后续应用。
四、波束扫描算法优点1. 提高雷达探测性能:采用波束扫描算法可以将雷达探测范围内的信号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提高探测性能。
2. 提高雷达跟踪性能:通过对目标进行跟踪,可以更加准确地确定目标的位置信息。
3. 无需改变硬件结构:波束扫描算法可以在不改变雷达硬件结构的情况下实现对雷达性能的提升。
五、波束扫描算法应用领域1. 军事领域:在军事领域中,波束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雷达系统中,用于实现对敌方飞机、船只等目标的探测和跟踪。
2. 民用领域:在民用领域中,波束扫描技术被应用于天气雷达、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领域。
六、总结波束扫描算法是一种用于雷达信号处理的技术,其原理是通过控制天线阵列中每个单元天线的相位和幅度,形成一个特定方向的波束,从而提高雷达探测性能和跟踪性能。
该算法可以在军事和民用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波导色散特性的波束扫描天线技

基于波导色散特性的波束扫描天线技一、研究背景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对于天线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波束扫描是无线通信和雷达信号处理中一项重要的技术。
波束扫描可以通过调整天线的受辐射面区域和方向,从而实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方向的调节,进而改善通信和探测的性能。
传统的波束扫描天线一般采用机械装置或者相控阵技术,其结构复杂、成本高,且存在调制精度低、受机械摩擦和磨损等问题,不太适合于实际应用中。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开始尝试从光学领域借鉴技术,利用波导束缚模式的色散特性实现波束扫描。
波导色散可以达到非常高的色散率,使波长对应的传输速度和相位差产生明显的波长依赖性,从而实现波束的调节。
因此,基于波导色散特性的波束扫描天线技术出现了,并伴随着新型材料和表面纳米结构的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二、基础原理1. 波导束缚模式波导束缚模式是在二维或三维波导中传播的电磁波。
与准直传播的平面波相比,波导束缚模式更加局域、能量更加集中。
波导束缚模式在光子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微波滤波、光子晶体等。
同时,波导束缚模式的材料和维度等参数也对其波长和波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 波导色散波导色散是指“波导中某一模式的相位速度因模式参数而异而引起的色散效应”。
波导色散通常表现为波导中传播特定模式的色散行为,即波导中特定模式的传输速度因频率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相位差。
波导色散可以通过几何结构和光学材料的选择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波导中光频率的调控。
3. 波束扫描波束扫描是一种通过改变天线指向来调节电磁波传输方向和角度的技术。
在传统的波束扫描中,常常采用机械装置或者相控阵技术,通过控制天线元件的位置和电路参数来改变辐射方向和波束宽度。
而在基于波导色散的波束扫描中,则是通过改变波导的几何结构和材料参数来调控辐射方向和波束宽度。
三、波束扫描天线架构基于波导色散特性的波束扫描天线主要的构成部分包括波导、调制单元和耦合结构。
同时数字多波束技术实现雷达三坐标搜索

同时数字多波束技术实现雷达三坐标搜索
陈旸;赵祖松;黄巍
【期刊名称】《无线电工程》
【年(卷),期】2013(043)009
【摘要】根据三坐标搜索雷达的特点,对频率扫描、堆积多波束、一维相扫、混合扫描和多波束等多种雷达体制进行论述,通过综合比较,最终确定了采用连续波同时数字多波束体制实现三坐标搜索雷达.阐述了数字多波束形成原理,给出了数字复用实现同时多波束的方法,论证了数字多波束形成的技术指标,详细分析了幅相校准关键技术.给出了连续波三坐标雷达的多波束实现方案,并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方法具有实用性.
【总页数】4页(P45-47,64)
【作者】陈旸;赵祖松;黄巍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西昌615000;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957.51
【相关文献】
1.舰载远程三坐标搜索雷达 [J], 薛志斌
2.舰载三坐标雷达的技术实现及发展建议 [J], 任渊;刘军华
3.阵列多波束三坐标雷达的数字波束形成及信号处理技术研究 [J], 纪彦星;宋虎;刘军华;陈建军
4.基于DBF多波束探测雷达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孙靖舒
5.数字阵列雷达发射多波束的若干关键技术 [J], 鲁加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位机发数据到驱动器 SN65LBC175 的 RX + 和 RX - 端口,端口之间加 100 欧匹配电阻,Rx + 端 加 1000 欧上拉电阻,Rx - 端加 10K 欧下拉电阻,经 过信号转换器变换成 3. 3V 电平输入到 FPGA。FPGA 输出信号到驱动器 SN65LBC174,产生 Tx + 和 Tx - 差分对信号,端口之间加 100 欧匹配电阻,Tx +
1 系统分析
波束控制系统接收上位机的控制命令,解析后 根据算法实时计算或查表法得出波束指向控制码 值,实现对天线的 T / R 组件布相控制,完成对 T / R 组件、变频组件及阵面电源数据、状态采集并上报。 波控单机的原理框图如图 1 所示:
收稿日期: 2014-9-2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部世博行动计划资助项目,上海世博会重点项目( O91901A01N) 作者简介: 郭立俊( 1980 - ) ,男,高工。主要研究方向为雷达监控及浮空器测控。
0 引言
随着雷达、电子战、通信技术的发展,相控阵电 子信息系统 已 成 为 雷 达、电 子 战、通 信 等 发 展 的 主 流,在相控阵系统中波束控制技术作为关键技术之 一,直接影响着系统功能和效能的发挥[1]。天线波 束控制系统,不仅要为相控阵雷达天线扫描提供正 确的相位码,而且也要满足系统探测的要求,使波束 指向能够快速、灵活的转换,因此,相控阵雷达波束 控制系统设计的好坏,对整个雷达系统能否具备更 加强大的功能,能否更好地实现其性能指标,是至关 重要的,因此,波束控制系统的性能优劣将极大影响 了相控阵雷达系统性能的发挥[2 - 3]。
[4] 张光义. 相控阵雷达系统[M]. 北京: 国防工 业出版社,1994.
[5] 陈海荣. 基于双核 PowerPC 处理器的高性能 计算模块设计[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 ( 11) : 233 - 236.
( 上接第 64 页)
[3] LINZ A. ,HENDRICKSON A.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an I - Q GMSK modulator [J].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1996,43( 1) : 14 - 23.
换时间不大于 0. 5ms; 二系统要小型化设计。基于 这两点要求,首先系统单机采用小型化设计,使用集 成度比较高的可编程逻辑器件,此外,95% 以上的元 器件都采用表贴封装,减小体积与重量。波位切换 时间指的是波控单机接收到上位机控制命令到波束 转换完成并提供给 T / R 组件之间的时间,响应时间 包括数据解析时间、查表时间及并串转换时间。
【摘要】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系统的性能极大地影响雷达功能的发挥,采用查表法完成雷达天线波
束快速布相,具有速度快、移相精度高、控制灵活及便于扩展等特点,在相控阵雷达波束控制中应用
广泛。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波束控制; 查表法; 计算法
中图分类号: TN9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8652( 2015) 01-075-04
图 8 波控时序仿真图
综上所述,采用小型化、模块化查表设计方案的 波控系统,已在整机试飞中得到验证,证明方案切实 可行,并具有设计简单、实现速度快等特点。本方案 适用于 T / R 组件规模较 小 系 统,对 待 规 模 较 大 系 统,需要将控制单机模块化分类,进行分布式设计方 案,采用组块方法并行控制,实现快速大规模查表法 完成波控码值调度任务。
[4] I. S. Gradshteyn and I. M. Ryzhik. Table of Integrals,Series and Products. New York: Academic,1980,p. 633,5. 41.
[5] Alfredo Linz,Alan Hendrickson. Efficient Implementation of an I - Q GMSK Modulator.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1996,43
异步串口构建原理图见图 4 所示,所用差分接 口器件包括 SN65LBC175 和 SN65LBC174。
图 4 PowerPC 嵌入式系统 UART 构建原理图
端加 1000 欧上拉电阻,Tx - 端加 10K 欧下拉电阻, 完成 UART 电路的合理化设计。
波控单机异步串口 RS422 主要完成与上位机 通信的,通过接收上位机的码表信息及控制命令,完 成波控单机本地时序生成,根据时序读取内存波控 码值。
76
火控雷达技术
第 44 卷
与外围的配置电路、接口芯片及电源系统完成整个 硬件组成。上位机与波控单机完成整机数据通信及 控制命令传输任务,当波控单机接收到波控码值后, 将数据按地址信息存储于 Flash 存储器,完成码表 的本地保存任务。当开始雷达扫描任务时,将上位 机发送的扫描角度、扫描模式、扫描步进信息进行解 析,换算出本地码表的地址信息,按照既定的时序完 成码值读取与解算。
波控 单 机 码 值 存 储 包 括 FLASH 存 储 方 式 和 RAM 存储方式,上电时,波控数据表从上位机传输 到波控单机,并存储在 FLASH 中。波束指向方位为 + 45 度 ~ - 45 度,步进为 0. 5 度,共 180 个码值,移 相码为 32 位,共 48 个 TR 组件,因此需要的 FLASH 空间为: 32 ·180 ·48 = 276480bit,FLASH 采用 Atmel 公司生产的 AM29LV128MH93REI,含 128Mbit, 能够满足波控码值的存储要求。在波控单机进行波 束控制时,FPGA 从 FLASH 中读取码值数据并暂存 在 FPGA 内部 RAM 中,并从 RAM 中调取码值信息 进行波束调度。 2. 3 异步串口设计
图 1 波束控制原理框图
波束控制是波控单机最重要的功能,为实现波 束的无惯性扫描、天线的快速校正和配合天线的高 效测试,单元根据任务系统的指令控制完成 T / R 组 件的幅度、相位、工作状态控制; 幅相补偿值的计算 与存储等功能。控制流程见图 2 所示:
2 工程设计
2. 1 响应时间计算 根据机载雷达对波控系统的要求,一要波位切
Radar Beam Scanning Technique Based on Look - Up Table Method
Guo Lijun ( The No. 38 Research Institute of CETC,Hefei 230088) Abstract: Beam steering control performance of phased array radar greatly impacts on radar function. Adopting look - up table method to accomplish phase distribution can be widely used in beam steering control of phased array radar,this method features high - speed,high phase shifting accuracy,good operate agility and easy to expand. Keywords: phased array radar; beam steering control; look - up table method; calculation method
参考文献:
[1] 林桂道. 现代相控阵系统的波束控制设计分 析[J]. 船舶科学技术,2007,29( 3) : 74 - 78.
[2] 郑清,张健. 相控阵雷达分布式波控系统设计 [J]. 现代雷达,2001( S1) : 51 - 53.
[3] 丁鹭飞. 雷达原理[M ]. 西安: 西北电讯工程 学院出版社,1983.
3) 波控码值为 32 位,打码时钟频率为 1M,因此 串并转换时间为: 32 × 1us = 32us。
因此,理论时间 = 0. 5us + 0. 5us + 32us = 33us, 远小于响应时间 0. 5ms 的要求。 2. 2 波控码值存储
存储器 构 建 原 理 图 见 图 3 所 示; FLASH 采 用 Intel 公司 28F128J3 芯片[5],存储空间 128Mbit。
图 2 波束控制流程图由图 可知,硬件主要由 FPGA 芯片构成,通过
图 3 PowerPC 嵌入式系统存储器构建原理图
第1 期
郭立俊: 基于查表方式的雷达波束扫描技术
77
电源有核电压输入 VCC 和 IO 电源输入 VCCQ, 供电电压 为 3. 3V; 设 备 地 址 FLASH _ A[23: 0]的 FLASH_A0 为字节选择地址信号,FLASH_A[23: 1] 地 址 输 入 信 号,由 此 可 以 判 断 存 储 器 容 量 为 128Mbit,同时 FLASH_A23 经过电阻上拉到 3. 3V 电 源,所有地址信号管脚都连接到 FPGA,高字节数据 总线和低 字 节 数 据 总 线 综 合 起 来 形 成 FLASH _ D [15: 0]连接到 FPGA,输出使能信号 OE#和写使能 信号 WE#分别连接到 FPGA,字节使能信号 BYTE#、 片选信号 CS#及复位信号 RST#经过上拉电阻到 3. 3V 电压,然后连到 FPGA。
波束控制系统是相控阵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控阵天线是以数字式移相器实现天线波束的高速
电控扫描,充分利用天线波束扫描快速、合理地分配 能量,无需天线的机械扫描也可以方便地实现波束 方向的改变[4]。
在进行波束扫描控制时,需要对偏移量进行实 时补偿,具 体 做 法 有 两 种 方 式,一 是 采 用 实 时 计 算 法,将补偿角度叠加到波控移相器; 另一种是将偏移 量形成表格文件,采用实时查表法,本文采用查找表 方式完成雷达波束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