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夯基提能作业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受热过程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受热过程

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
现象


太阳辐射强
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 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气温日较差大
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
气温年较差小
③冬季大于夏季 ④城区大于郊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① 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 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 秋晴天夜里多霜冻 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A.① 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考点突破 2、大气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原理及应用 应用1: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应用2:霜冻多出现在晴朗夜里的原因 应用3:解释农业生产实践活动
增加昼夜温差
果园铺沙
地膜
地温
地制杂草生长;难降解
银色地膜
利于光合作用
大棚
气温
深化应用
农业覆盖技术
覆沙、覆膜、覆草
共同点:保湿、减轻次生盐碱化;减 少地表侵蚀,保肥;调节地温(覆膜、 覆沙增温,覆草冬季保温夏季降温) 不同点: 覆膜:黑膜抑制杂草生长,遮光降温; 白膜反光增加作物底部光照。 覆沙:增加昼夜温差 覆草:增加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 易发病虫害
A.增加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B.降低了地面反射能力 C.降低了大气相对湿度 D.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 点拨:减少冰雪覆盖,降低地面反射率, 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雾霾是当前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雾霾的形成与大气中的水汽含
量、地形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下图所示甲区域以农业为主,是全 球雾霾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教师备用题库

(浙江选考)202x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7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教师备用题库

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教师备用题库下图示意浙江省某地2016年1月21—25日的天气变化。

完成下题。

1.(2016浙江4月选考,24,2分)该地24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下降,气压上升B.气温上升,气压下降C.雪过天晴,天气转好D.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答案 D 本题考查天气的影响因素。

因为造成大气做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所以风力减小,其主要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

2.(2015浙江10月选考,2,2分)霜冻往往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因为此时( )A.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大气保温作用强,地表降温慢答案 C 本题考查大气逆辐射知识。

深秋至第二年早春,如果是晴朗的夜晚,返回到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也减少,地面降温快,空气中的水汽以固体形式凝结,出现霜冻,C选项正确。

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

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

据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2015四川文综,3,4分)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 )A.福建沿海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D.柴达木盆地答案 D 根据图读出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

故选D。

4.(2015四川文综,4,4分)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 )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答案 D 雾的形成条件主要是降温、增湿和凝结核,主要类型有辐射雾、平流雾等。

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

故选D。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

完成下面两题。

5.(2014山东文综,5,4分)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雪量B.温度C.光照D.地形答案 B 读图中数据可知,该区域东、西降雪量差异不明显,排除A选项;题干信息“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排除C选项;该区域为长三角地区,东西部地形均为平原,排除D选项。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气的物质基础特征及其受热过程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大气的物质基础特征及其受热过程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大气的物质基础、特征及其受热过程【课标解读】大气的物质能量传输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密切相关。

太阳辐射的输入经由大气和地面一系列的传递转化,使得大气产生可感知的温度变化,可借此理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同时大气层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在生活生产中有较多的实践应用。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的成分及其作用2.知道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主要特点3.掌握大气受热过程中热量的传递过程及原理应用4.能从受热过程理解气温的日变化规律【教学过程】一、基础检验(一)大气的组成及作用【重要概念扩展】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

如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等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

水汽相变:水蒸发成水汽吸收热量,反之释放热量,升华(固态→汽态)吸热,凝华(汽态→固态)放热。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主要特点1.大气层的主要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2.大气层的特征:探究一:对流层高度的差异性厚度变化: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关键在于温度高低产生的对流强度>[纬度]:低纬度:17-18km;中纬度:10-12km;高纬度:仅为8-9km。

[季节]:夏季大于冬季。

探究二:推测臭氧在20~30km达到最大值的原因及意义。

在20~30km(平流层上层)的这一位置,由于太阳短波辐射强度大,使氧分子解离成氧原子,并与氧分子结合成臭氧,这一高度有足够的氧分子和氧原子,因此成为臭氧集中的臭氧层。

臭氧集中吸收紫外线,使得平流层上热下冷。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现实应用1.大气的受热过程(1)三主体:太阳、地面、大气;(2)受热过程:(输入端)太阳辐射被大气进行吸收、反射、散射,合称削弱作用;(传递端)大部分太阳辐射传递到地面,其吸收后又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对外传递;(接收端)大气中的、CO2、水汽等能强烈吸收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讲义(详细解析)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讲义(详细解析)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讲义(详细解析)读图(图中e、f表示不同作用,a、b、c、d表示不同辐射),回答1~3题。

1.在图中箭头所示的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A.箭头a B.箭头b C.箭头c D.箭头d2.对空中起保温作用的是( )A.箭头a表示的辐射 B.箭头b表示的辐射C.箭头c表示的辐射 D.箭头d表示的辐射3.当大气中的云量和水汽含量添加时( )①箭头f能够增强②箭头e能够增强③箭头c能够增强④箭头a能够增强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以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区分是( )A.①和③ B.③和② C.④和② D.④和①5.影响我国东部地域夏季气温散布的主要要素有( )①太阳辐射差异②大气环流影响③距海远近不同④地形差异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②(2021·稽阳联谊学校联考)以下图在北半球5 000米的等高面上,图中等值线是该等高面与对应近空中的垂直气压差值线(只思索温度要素),近空中不思索地形坎坷。

读图回答6~7题。

6.F点空气运动方向是( )A.西北风 B.西北风 C.北风 D.南风7.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乙对应的近空中此刻是阴雨天气 B.甲的温度比乙要高C.甲在垂直方向上空气下沉运动D.乙对应的近空中能够是夏季陆地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进程表示图,回答8-9题。

城市天气现象(白昼/夜间)最高温/最高温北京28 ℃/18 ℃上海25 ℃/19 ℃哈尔滨24 ℃/11 ℃西宁22 ℃/3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②④9.据表判别,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如今12时 B.上海该日的降水能够是受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能够是夏季气温降低所致 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由于距海近10.读〝北半球某空中水平气压散布图〞,回答以下效果。

浙江省届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推荐优秀PPT

浙江省届届新课标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推荐优秀PPT
散射同吸收一样也具有选择性,波长越短的光越易被散射,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就越强。 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能够( B ) 根据“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因乙地有面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的密度乙地
小于丙地,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定。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午后地面辐射最强,越近地面气温越高,所以第2题选D;
【思维过程】 对于乙地和丙地,温差接近,大气的稳定性主要看 空气密度,密度越大越稳定。根据“空气的密度与 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因乙地有面 积较大的湖泊,故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大,因此空气 的密度乙地小于丙地,故相比之下,丙地大气更稳 定。
【思维过程】 第(2)题,首先要抓住题目中的时间信息“正午前 后”,与题图对应的“8时气温状况”,有一个时 间差(4小时),材料中有一大气运动信息“高空自 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小时”,读图发现, 甲、乙两地距离大约是80千米,甲处的气流状况 经过4小时后刚好向西传递乙处。即图示8时气温 分布整体沿横轴向东平移80千米。8时甲处对流最 旺盛,4小时后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午后地面辐射最强, 越近地面气温越高,所以第2题选D; 清晨地面辐射最弱,近地面气温低,出现辐射逆 温现象。所以第3题甲符合题意。
(2011·甘肃省部分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2010年 11月29日到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会议在墨西哥坎 昆举行。读“大气受热过程” 图,完成4~5题
4.在上图中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下列
因素有关的是( D )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讲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7讲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件

(3)辐射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
(4)逆温的影响。
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
有利 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
影响 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
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
不利
对环境
逆温时,对流减弱,大气比较稳定,不利于污染物的 扩散,加重大气污染
2.运用示意图等, 温作用;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说明大气受热过程 3.地理实践力:运用大气受热过程
与热力环流原理, 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解释
并解释相关现象 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知识体系
考点一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的组成 (1)组成及比例。
(2)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成分
主要作用
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辐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
射冷却快,离地面越近, 现,尤以冬季最强
降温越快
续上表 平流 逆温
锋面 逆温
地形 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 越近地表,降温越 水面上,而发生的冷接触作用 快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暖气 出现于锋面附近
团位于锋面上部
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 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从而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2.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从地面向上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2)各层特征比较。
大气垂 直分层
气温变化
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高层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大气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大气下热上冷,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 活动最密切 大气平稳,无云雨现象,适合航空飞行 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 作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垂直分层与大气受热过程

一 轮 复 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课标要求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
本讲主要考察学生对大气垂直分层和大气受热过程的掌握。能够数量的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地理现象的合理性。本知识点既有基础知识的考察,也有对考生综合能力提升的要求。尤其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运用与气温及逆温,属于高考考察的主要方向,需要考生引起注意。
A. 等压线稀疏区 B. 气旋大风区 C. 等压线低值中心 D. 气旋降水区
A
低层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
组成成分
作 用

固体杂质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调节地表的温度
能够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A. 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 最多 B. 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C. 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D. 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D
二、图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
大气吸收(少量)
地面辐射
大气吸收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
2.“大地传大气”
想一想: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根本来源是什么?
1. 据图可知( )
A. 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 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C. 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 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D
2. 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 冷空气聚集多 B. 水汽蒸发强 C. 海平面气压低 D. 降水量较大
问题:分析我国北方地区农田覆盖地膜的影响。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46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共46张PPT)
2.材料分析:
火山喷发可能会影响气候变化。1815年,印尼坦博拉 火山喷发不仅导致超过10万人丧生,更造成严重气候灾难。 火山喷发次年,北半球许多地区遭遇了“无夏之年”,亚 洲、欧洲、美洲多地在6月至8月出现霜冻、降雪,导致粮 食大幅度减产。学者根据当时监测资料分析后发现,在1816 年,全球气温约下降了0.4℃至0.7℃。 请解释火山喷发造成气候变冷的原因。 答案:火山喷发使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能见度下降,增 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从而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减少。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课 件(共4 6张PPT )
影响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因素 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
布的面积越小,经过大气的路程越小 ,单位时间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地势高低: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太阳辐射通过 大气的路程越短,因而被大气削弱的越少,单位时间 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课 件(共4 6张PPT )
(高考经典题)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 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5~6 题。
1.(高考经典题)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
D 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课 件(共4 6张PPT )
高考一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课 件(共4 6张PPT )
大气逆辐 射增强, 保温作用 增强

气温升高, 全球气候 变暖
(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 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
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七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第七讲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程

1 大气组成 2 大气垂直分层 3 大气的受热过程 4 气温与逆温
知识点
01 大气组成
本考点主要考察学生大气成分的了解, 只需要大致掌握即可,高考考察基本 很少会直接呈现。
1.大气的组成
干洁 空气
水汽
杂质
污染物
大气
干洁空气:低层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质以外的混合气体。
78% 氮气 N2 生物体基本元素
2.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多呈现蔚蓝色?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空气分子所散 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3、为什么阳光未直接进教室,教室却是明亮的?日出前 的黎明、日落后的黄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是明亮 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学以致用: 4、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有补偿作用。
月球基本上没有大气,赤道处中午高达 127 ℃,晚上最低达 -183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于地球表面。

月 球 表 面 辐 射
昼Leabharlann 月太球阳








大 气 辐 射

射反
阳 辐

大 气 辐 射
地 收吸
面 辐 射
大 气 逆 辐
收吸
太 阳 辐 射
气温与逆温
2022辽宁卷、2022、2021江苏
卷、2021浙江卷、2021全国甲卷、新高考考察中预测会侧重理论与 2021全国乙卷、2021福建卷、 实际的运用。
2021湖南、2021上海卷、2021 北京卷
备考建议
1.高考这部分内容一般通过区域等压线图和生活地理为背景,考查大气受 热过程的原理的应用和逆温的成因和影响等,难度较小。 2.学会将地理原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 3.注重图解法和因果逻辑思维法的解题方法应用。 4.注重新高考新增内容,如大气组成与垂直分层、大气的削弱作用应用等, 这些有可能成为高考地理出题的新的考点。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2024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大气的组成、垂直结构及受热过程+课件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重难点】
深入分析
1、一地太阳辐射最强为地方时12时, 成因: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地面辐射最强为13时、大气辐射最强为14时 成因: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辐射最强,地面温度最高为13时,大气温度最高为14时
2、结合右图分析,随纬度升高,得到的太阳辐 射有何变化?一日之中呢?
01
2022年浙江6月卷 24题
2022年上海考卷情分5析题 网络构建
2021年浙江1月卷 24题
文字
以农业生产地膜覆盖为背景,考查大气受热过 4分
02
03 程原理的农业生产的应用
04
示意图+文字 以北半球某地某季节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分布 4分
图为背景,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知识文梳字理 以神舟返热回点舱返应回用经过平流层和真对流题层感为背悟景, 4分 题型运用 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
例题讲解
(2022年上海卷)2.2022年4月16日9时,神舟返回舱在一次经过平流层和对流层的 时候温度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先持续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 C.持续降低 D.先升高后降低
【参考答案】B、先降低后升高 【解析】平流层温度随海拔的降低而降低,对流层温度随海拔的降低而升高,所以 温度变化是先降低后升高。故选B。
能力。
近四年考情分析
考卷
题号【选择题】 呈现形式
考查内容
分值
目录 2023年广东卷 9-10
示意图+文字 以探空气球往返为背景考查大气削弱作用
6分
CONTENTS
2022年浙江1月卷 24-25题
示意图+文字 以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日变化图为背景,考查 8分
大气削弱作用的原理及其应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逆温 ?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海拔升高而上升的现象 狭义: 海拔升高,气温升高 强逆温 广义: 海拔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的幅度小于0.6℃ 弱逆温
四、通过阅读P45,能够判断瑞丽秋冬季节多雾属于哪种逆温现象;
辐射逆温
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 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 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一般最强,日出后逆温层自下而上 消失。 近地面的空气常因气温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大雾。秋冬季 早晨的雾多且浓就是这个道理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大气圈
AQI是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的简称,是新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用于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标。
一、通过绘制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描述气温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二、通过绘制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描述对流层厚度的时空变化;
三、通过绘制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判断当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 变化不满足问题一的规律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三、说出高压、低压对应的天气状况;
热低升降水;冷高降干晴;
四、绘制并描述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如图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低空等压面分布状态示意图”。
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对太平洋两岸气候的影响是( A )
A. 热带太平洋西部降水增多 B. 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干旱程度减弱
C. 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D. 南美洲西岸地区气温较常年偏高
(2) 该城市可能是( B )
A. 乌鲁木齐 B. 北京
C. 上海
D. 广州
热岛效应常见对策 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人工废气热; 高耗能企业搬至郊区,疏散人口; 通风廊道的建设;
山谷风 P50(2022湖南); 该地河谷受季风干扰小;山高谷深,相对高差大;冬春季晴天多, 太阳辐射强,加之植被稀少,山坡与河谷上方同高度的大气温差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时间:40分钟分值: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另一部分是经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散射辐射。

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北京直接辐射的年变化
重庆散射辐射的日变化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
A.降水变化
B.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
D.气温变化
答案 D 结合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素知,降水变化和大气洁净度直接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太阳高度影响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

而气温变化对太阳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

2.由图可知( )
A.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答案 B 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与天气无关。

晴天时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中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云层削弱的是穿透大气层时的太阳辐射,无法对太阳散射辐射起到削弱作用。

天气是影响散射辐射的因素之一,而非唯一因素。

抬升指数是一种表示大气对流性不稳定的指数,指一个气块从地面出发,上升到500百帕(海拔5 500米左右)处所具有的温度被该处实际大气温度所减得到的差值。

读某区域某时刻抬升指数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3.图中四地大气最稳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根据材料中抬升指数的含义可知,图中等值线数值越大,说明该高度的温度比当地(或近地面)温度越高,空气越稳定。

4.图中四地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D 根据等值线的疏密程度分析,高空与近地面的等值线疏密特征一致。

等值线越密集,温差越大,气压差也越大,风力越大。

图中等值线最密集的是丁地,故四地中近地面风力最大的是丁地。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

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
A.东北地区冻土厚度偏薄
B.华北地区植物发芽较晚
C.西北地区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冻雨频次偏低
答案 B 图示1960—1970年期间,冬季风指数距平值为正值,说明冬季风势力较强,则受其影响,我国华北地区春季气温低于平均值,故植物发芽较晚。

同理,受冬季风影响较大的东北地区气温也较低,因而冻土厚度偏厚;南方冻雨频次偏高;天山雪线因气温较低而偏低。

6.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伏旱期不明显的是( )
A.1890年
B.1920年
C.1940年
D.1960年
答案 A 正常年份,副高北移推动雨带北移,使7月份江淮地区受副高控制而出现伏旱天气。

1890年夏季风指数距平值为负值,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受其影响江淮地区夏季降水较多,伏旱期不明显。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7.这段歌词中赞美的蓝天,其蓝色的形成是由于(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
答案 A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是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中的蓝紫波散射较多,即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8.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 )
A.气温日较差小
B.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
C.当日大气保温效应明显
D.太阳辐射强度较小,地面吸收能力弱
答案 B 歌词所描述的天气条件下,当地气温日较差大,深秋季节易发生霜冻现象,当日大气保温效应差。

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等压面分布图,①③两地为陆地,②地为湖泊,P1、P2代表近地面的等压面。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9.此时,小船上的旗帜飘向( )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答案 B 结合近地面等压面的分布可知,此时风由湖泊吹向陆地,根据该地所在半球和地转偏向力知,小船所在地区此时吹东北风,故此时小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方向。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为夜晚
B.①地盛行下沉气流
C.②地为阴雨天气
D.③地气温高于②地
答案 D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湖泊,为白天;③地气温高于②地;②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①地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

下图为博斯腾湖区域图。

博斯腾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周围多荒漠,湖区内湖陆风现象较显著(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

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

回答下面两题。

11.博斯腾湖出现最弱湖陆风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 D 湖陆风强弱取决于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

冬季湖泊水位最低、水体面积最小,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力差异最小,湖陆风最弱。

12.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
B.气温
C.盐度
D.地形
答案 B 当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时,湖泊气压低于陆地,此时吹陆风;相反,吹湖风。

夏半年湖泊水体面积大,升温慢,而陆地升温快,故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早于冬半年。

读某区域某月等温线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3.下列关于125°经线以东地区的气温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B.单位距离气温差沿海大于内陆
C.低温中心位于西北角
D.乙处和气温最低处的温差可能为35℃
答案 B 读等温线分布图可知,沿海地区等温线分布密集,内陆地区等温线分布稀疏,故B正确;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低温中心位于东北角;乙处与气温最低处的温差范围为20~30℃。

14.下列关于甲地等温线沿虚线方向弯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冬季风越过大兴安岭下沉增温
B.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气温高
C.甲地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
D.甲地气温低于同纬度两侧,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气温低
答案 A 根据图示可知,甲地气温高于同纬度两侧,原因为甲地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坡。

图甲、图乙为冬季某日沈阳附近20时的高空和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中H代表高压中心、L代表低压中心,①②分别对应地面③④。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5.依据等压线示意图,判断图中①②③④四点中气压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结合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气压高于高空;在同一气压场内,高压处气压高于低压。

④位于近地面且受高压控制,气压最高。

16.判断此时与图乙中沈阳风力状况相比,图甲中沈阳的( )
A.风力更大,且风向一致
B.风力更小,且风向一致
C.风力更大,且风向相反
D.风力更小,且风向相反
答案 A 图甲中,沈阳附近等压线密集,风力大。

结合近地面和高空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判断,两图中沈阳都吹西北风,风向相同。

读某时局部地区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面两题。

17.此时最可能为阴雨天气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C 丙地位于低压中心的东侧,气流上升,可能形成阴雨天气。

甲地位于高压中心,丁地位于高压脊,气流下沉,多晴朗天气。

18.此时乙地的风向为( )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答案 A 根据等压线图中风向的判读方法,得出乙地吹西北风。

二、综合题(共6分)
19.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6分)
答案南部和东南部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解析根据等压线分布图描述一个地区气压分布情况,应从气压高低变化趋势、极值中心、气压变化幅度等方面回答。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