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知识学习与迁移
• 教学:“痛苦的训练”“训练的内容不重要”
• 密… …”
“… …学史使人明智、学数学使人缜
“做这些题目有什么用呢?哎,最起码可以训练我的思维。”
知识学习与迁移
•桑代克1901-1927年的系列研。究: 对记忆官能、估算面积和长度的官能进行训练。
•“要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忽视学生对知识、技能、 学习方法等的掌握,而一味追求提高其观察力、 记忆力、注意力,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
• 了解学习规律,是学习理论建立的主要支柱 • 了解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知识学习与迁移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 们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 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如果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 的那些材料无助于他们进一步沿着学术的程序,不但在 目前,而且在以后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景,那么 教育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4吋处成绩
率
练习后成绩 起始成绩
12吋处成绩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知c识h学ro习e与d迁e移r (1941)
有原理指导 4吋处成绩
陆钦斯(W.Luchins,1942)“量水”实验
在实验中,
课题序 列
容器的容量
要求被试用大
A
BC
小不同的容器 量出一定量的
1 21 127 3
知识学习与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因素
刺激--反应 (最大正迁移) (1)(1)
刺激--反应 (1)(2)
(负迁移)
刺激--反应 (1) (1)
刺激--反应 (2)(1)
(正迁移)
刺激--反应 (2)(2) (零迁移)
知识学习与迁移
应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教学策略
结构变量是 当学 生学 习新知识 时 , 原有认 知结构 中 其
的有关观念在 内容和组 织方 面 的特 征 , 主要 包括 可利
因, 人类基 因组 计划 等。很显 然 , 掌握 了“ 因 ” 个 基 这 概念 的实质 、 内涵和外延 , 助于学生学 习其 他与基 因 有 有关 的概念 。在高 中生物 学 中, 色体 也是 可利用 性 染
起动作 电位 ( 负 内正 ) 学 生早 已掌握 , 是 不 是真 外 , 但 正理解 呢?可 以编题进行 检测 : 神经 递质 的主要作 用
为 甲乙丙三组 , 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胰 岛素 , 甲组 出现
昏迷现象后 , 即注 射 5 % 的 葡萄糖 溶 液 , 果能 恢 立 0 结 复正常 , 乙组不 抢救 , 昏迷死亡 , 会 丙组不注 射胰 岛素 ,
下位学 习与并列 结合学 习 。一般 来说 , 位学 习 比另 下
两种学 习容易进 行。 良好认知结构 的第一个重要特 征
就是知识 的概括水平 和包容 范围。知 识的概括水平 越
面, 更丰富。
12 可辨别性 . 认知结 构的可辨 别性 涉及学 习者 原 有知识 的组 织 , 是指面对新任 务时 , 学习者能 否清晰分 辨新 旧知识间的异同。如果 原有知识是按 一定层次结 构严密地组织起来的 , 那么学习者在遇到新任务时 , 不
认知结构迁 移理论 是 由奥苏 贝尔在 16 9 8年提 出,
它已成 为迁移理 论研 究的 主旋 律 , 到越来 越多 的关 受 注。所谓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 中的知识结 构。认知
例如基 因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 概念 , 它是指“ 有遗 传效应的 D A片段 ” 它作为一个上位概 念 , N , 还有许 多 下位概念 , 如等位基因 , 非等位基因 , 显性基 因 , 隐性基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二节 学习的迁移
第二节学习的迁移名词解释:迁移了解迁移的理论学习并掌握有效学习的迁移策略迁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学习本课内容,掌握迁移的定义,了解有关迁移的各种理论,学习进行有效迁移的策略。
并且注意在日常学习中运用这些学习策略,促进所学习的知识、能力的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迁移的定义及意义迁移的分类早期的迁移理论六七十年代的迁移理论八九十年代对迁移的研究影响迁移的因素学习迁移与教学一、迁移的定义及意义(一)迁移的定义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任何学习都是在学习者已经具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已经获得的动作技能,习得的态度等基础上进行的,而新的学习过程及其结果又会对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经验、技能和态度甚至学习策略等产生影响,这种新旧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就是学习的迁移。
简单的说,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另外,利用所学的技能、知识等去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一种迁移的过程。
迁移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
例如,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也比较容易;学好乘法运算,反过来有有助于更加熟练的掌握加法运算。
关于迁移现象,古代人们就已注意到。
如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曰:“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他还要求学生“由此以知彼”。
“举一反三”、“由此知彼”就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James,1842~1910)是第一个做迁移实验的人。
1890年,詹姆士和他的四个学生以自己为被试,利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种材料的学习是否影响对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创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二)迁移的意义1.迁移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解决问题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以发现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结果之间的联系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就是通过对当前问题的合理表征,将这种生成的问题表征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问题类型进行类比,也就是问题间的类化,然后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具体运用到当前问题情境中,这种问题的类化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具体化的过程也就是迁移的过程。
四种迁移理论你都了解吗?
四种迁移理论你都了解吗?(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四种迁移理论你都了解吗?一、考情早期迁移理论在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中主要是以单选题为主,考查每种迁移理论的定义、代表人物、实验名称和例子反选,考生备考要注重识记和理解。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答案(吐血整理版)
一、单项选择题1.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其思维发展处于 C.相对论阶段2.影响小学生性格发展的最直接的因素是 A.家庭教育方式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 C.高中阶段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 D.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得分5.根据个体认知发展水平作为标准划分心理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B.皮亚杰6.在弗洛依德的人格动力结构中,受快乐原则支配的部分是 A.原我7.可以为“教育万能论”提供支持的心理学理论是 B. 行为主义理论8.在小学阶段,小学儿童的识记 A. 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效果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9.下列人际关系属于小学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是 B. 同学关系10.曾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如果给他十几个健康的婴儿,他可以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训练成医生、律师或是乞丐,无论他们的出身及种族是什么。
他完全否认遗传的作用,认为环境和教育可以造就一切。
这位心理学家是属于下列哪一个心理学流派的? B. 行为主义1.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D.荣格2.对研究的问题了解有限的条件下所进行的实验,称为 B.探索性实验3.将内部图式加以改变,以适应环境现实的过程叫 C.顺应4.埃里克森认为,幼儿阶段(3~6岁)心理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主动性对内疚感5.以下称为先天愚型的是 A.唐氏综合症6.选出一个具有某一特征的对象作为指标个案,然后从这个指标个案出发,调查其家族史中出现相似特征的对象的数目。
这种方法称为 C.家谱分析法7.婴儿(2岁左右开始)表现出怕黑、怕狼、怕坏人,属于 B.预测性恐惧8.幼儿获得知识经验,发展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言语能力,以及培养良好个性的最佳途径是 B.教学游戏9.婴幼儿动作发展是从身体中部开始的,越是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越是远离身体中轴的部位,动作发展越迟。
这体现了婴幼儿身体发展遵循 B.由近及远原则10.对客观事物运动的延续性和顺序的反映属于 A.时间知觉11.初中生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的活动,要求独立,希望得到自尊的体验,属于 D.成人感12.情绪情感表现可以用“疾风暴雨”来形容的是 B.初中生13.有的高中生对“现实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低,对“理想的我”的认识和评价过高,他们属于 B.自我否定型14.在心理学领域,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 C.智商15.以下不属于元认知成分的是 D.元认知结构16.动物心理实验的首创者是 A.桑代克17.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D.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18.区分多种刺激的不同之处,如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属于 B.多重辨别学习19.陈述性知识的核心成分是 C.概念和命题20.对具体加工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整指的是 B.精加工策略21.学习之间发生迁移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没有发生变化,即抽象的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经验的组成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之中。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迁移
3、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为 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 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 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4、特殊迁移和一般迁移
根据迁移内容的范围分为: 特殊迁移(special transfer): 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要素重新
顺应性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 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 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 变化。
重组性迁移: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 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 应用于新情境。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学会学习的需要
Duncker实验结果(1945)
梅尔(Mioler)的系绳实验 :
竖蜡烛实验:
2、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
根据内容的抽象程度分为:
横向迁移(lateral transfer):
也称作水平迁移,是指在内容和难度上相似 的学习之间的迁移。 纵向迁移(vertical transfer):
也叫垂直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 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组合,直接移植到另一种学习之中。
一般迁移(non-special transfer):
是指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
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 具体化,运用到具体的事例中去。
5.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 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
四、关系转换说
(幼儿学前教育)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学习目标:1.理解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2.掌握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幼儿学习迁移的的教育指导。
学习重点:理解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含义、经典实验和案例,并能运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幼儿的学习迁移进行案例分析和教育指导。
学习难点:能够辨析四种学习迁移理论的异同,并能运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幼儿的学习迁移进行教育指导。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含义奥苏泊尔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阻碍迁移的是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强调学习者内部因素〕,包括三个变量:〔1〕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有没有〕〔2〕原有知识的稳固性〔稳定与否〕〔3〕新旧知识的可区分性〔有何区别〕例如不同专业学科的人所擅长的经历领域就不一样,例如,学前专业学生和计算机专业学生同时经历一个幼儿故事和一篇C语言代码。
二、教育指导加深理解,完善幼儿的认知结构。
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学习者能够专门容易地觉察两种学习之间的相同要素和相互关系,能够对两种学习材料进行高度的概括,因此能够更好地将原来学习中运用的策略、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中。
认知结构越清楚,越容易发生迁移。
因此,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幼儿学习迁移的教育指导建议是:加深理解,完善幼儿的认知结构。
包括:增强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稳固性和新旧知识的可区分性。
认知结构越清楚,迁移越容易发生。
三、案例分析案例1:幼儿要不要学国学经典建议:将幼儿容易理解的精华局部甄选出来,以绘本的形式重现给幼儿。
建立在一定认知根底之上的学习,才能促进幼儿在相似情境中运用经典名句。
案例2:《小猫钓鱼》之后考虑:学习迁移的作用四、四种学习迁移理论的比较。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意义
域外来风在信息时代9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其智力已成为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0但能力的发展\智力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9学习的迁移就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这种目标的最重要的指标0所谓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9它包括正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0从这一概念我们可以看出9凡是有学习的地方9就存在迁移0当然9作为教育者9总是希望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正迁移)9学习的正迁移量越大9说明学生通过学习所产生的适应新的学习情景或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强9教学的效果也就越好0正是由于迁移在学习和教学中如此重要9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和教师都对其十分关注0学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各种理论9其中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由于其对迁移的不同于传统的解释及为迁移所设计的独特技术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学界关注0本文试就他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为促进迁移的c组织者y策略作一番介绍9希望能对教育教学有所启示0戴维奥苏伯尔9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9主要关注学校学习理论的研究0曾在美国心理学会美国教育学会美国医学协会美国科学院农业教育部等组织参与工作9并于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0其关于学习理论的代表作品有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1963和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1968\1978)0奥苏伯尔的理论在美国长期不受重视9在常人看来9其学术地位和影响远次于布鲁纳0这可能与其行文比较晦涩9且缺少可靠的实验依据及耿直的性格有关0但有趣的是920世纪80年代美国进行的一次调查表明9在随机抽取的24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79~ 1983年出版)中9奥苏伯尔被引用的次数比例占100%,而布鲁纳只占96%0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首先涉及到的一个概念是认知结构0我们知道9我们的学习都是建立在一定象的能力是化学学科教学中重点培养的项目之一9而这方面的能力在试题测验中很难体现9需要通过平常学生实验课上多次考查得到评价的结果0教师可以从学生实验纪律\实验态度\实验兴趣\使用实验仪器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实验报告书写文字表达是否有条理和是否合乎逻辑\以及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讨论情况等9给学生实验成绩进行综合评定9结果分为c优\良\及格\不及格y四等0评价主体多元0评价将由单个主体转化为多个主体9单向转化为多向9评价主体不再仅仅是班主任9教学班级的任课教师\学生也是评价主体9而且也不再仅仅是教师评学生9还可以是学生互评及学生自评0研究型课程主要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导师评价三种方式9最终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的结果9给出每个学生的学分与等第0为此9我校设计了研究型课程学生自评表9小组互评表和由导师填写的评价表0小组互评表中9主要考察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责任感\参与程度\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的作用等0为保证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公正性9导师的评价以定性方式为主9在导师评价表中9导师被要求以简洁的语言描述学生研究方案\研究过程\结题报告\结果呈现等学习环节中表现出来的能力9并要求填写c激励性评语y0采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的方式9关注学生发展过程0形成性评价是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9是面向c未来y的评价0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下注重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9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0在走班制学习组织方式下9通过对评价标准的分层9形成对所有学生的激励作用9通过关注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内容9实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9通过多样的评价方式9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体系9极大地实现了对传统的评价体系的改革9发扬并提升了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与促进功能9它配合了我校的套餐式课程9为实现我校c选择教育y办学理念9实现学生的卓越发展9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机制和实施策略0!!田禾雨摘自"上海教育#$"本栏责任编辑霓杰能########################################!""!年第"期域外来风的知识基础之上的9而这种知识在我们的头脑中是以一定的结构存储的0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9它同时还包括学习者在某一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0奥苏伯尔认为9认知结构的特征影响学习的迁移0他提出了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或三个变量)(l)学习者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9他的头脑中是否有与新的学习相关的概念或原理及其概括程度0原有概念或原理概括程度越高9包容范围越大9迁移的能力越强0( )新学习的知识与同化它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度0可分辨度越高9则越有利于迁移并能避免因混淆而带来的干扰0(3)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的巩固程度0原有知识巩固程度越高9越有利于迁移0在提出认知结构的思想后9奥苏伯尔就用这种观点考察传统的迁移模式9并对迁移提出了根本不同的解释0l.传统迁移理论中先前的学习更多的只是最近的经验9甚至是最近经验的一组刺激___反应的联结(行为主义者)9然而9奥苏伯尔从认知结构出发9提出先前的知识不仅是最近的经验9还包括过去的经验9是累积获得的9按一定层次组织的9适合当前学习任务的体系0 .传统迁移理论认为9先后学习的两个课题在刺激和反应方面存在相似程度的高低决定迁移是否发生及迁移量的多少9奥苏伯尔认为9决定迁移的应该是学生在一定知识领域内的认知结构的组织特征9如清晰性\稳定性\概括性和包容性等0 3.传统迁移理论都是在实验室条件下得出的结论9一般都是孤立的两个课题的学习9奥苏伯尔认为9学校学习中的迁移与此不同9他认为9无论是在接受学习或是解决问题中9凡有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影响新的认知功能的地方9就存在迁移0奥苏伯尔对迁移理论的研究中最大的贡献也许在于他所进行的通过操纵认知结构变量以影响新的学习和保持的实验研究并提出的c组织者s策略0所谓c组织者s(organlzer)9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9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9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0其目的是激起学习的愿望0它包括三个方面的作用l.可以使学生注意到原有认知结构中原有起固定作用的概念9即激活原有相关知识9 .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定点9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9即为学习提供c脚手架s93.调动了学生主动加工信息的积极性9避免了机械学习0组织者的提出9引起大量的研究9近几年来研究者们在奥苏伯尔原来定义的基础上发展了c组织者s的概念0c组织者s可以放在将要学习的材料之前(即奥苏伯尔之c组织者s9又叫c先行组织者s)9也可放在材料之后0既可以是在抽象\概括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材料9也可以是具体概念0c组织者s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exposltory)c组织者s9一类是比较性(comparatlve)c组织者s0通过实验证实9这两类c组织者s都能极大的促进学习和保持9但起作用的机制是不同的0陈述性c组织者s与新的学习构成一种上位关系(即新学习的内容从属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容性较广的概念)9因此9它的作用是为新的学习提供上位的固定点9而比较性c组织者s9一般用于比较熟悉的学习材料中9其作用在于比较新材料与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9从而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0奥苏伯尔认为9c为迁移而教s9实际上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问题0因而9从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来看9要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及其迁移9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知识有关的观念0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知道9认知结构的特征影响学习的迁移0因此9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容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9以使学生能对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总和0奥苏伯尔指出9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0然而9目前很多学习内容过于分散9迫使学生强行记忆9无法真正理解知识之间的组织和关系0在这种现状之下9更需要教师精心组织教材0现在开始的综合课程的设置反映了这种学习观点9并且可以预见9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提供更好的帮助0"!改进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迁移学习内容的呈现要注意渐进性9要与人的认知组织的两个原则相吻合0第一个原则是c不断分化s的原则0认知心理学认为9人脑所包含的知识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9最具包容性的观念出于这个层次结构的顶点9它下面是包容范围较小和越来越分化的命题\概念和具体知识0与之相适应9人们认识事物一般遵循着由一般到具体\由整体到细节的规律0因此学习材料的呈现应先是最一般的\包容性最广的观念9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们逐渐加以分化0第二条原则是c综合贯通s9即在知识的横向方面要加强概念\原理\课题乃至章节之间的联系0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探讨观念之间的联系9指出它们的异同9消除学生认识中表面的或实际存在的不一致的地方0#!安排适当的组织者!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保持在教材编写体系的缺陷下9教师在教学中要贯彻c不断分化s和c综合贯通s这两个原则9一个重要的策略是在学习中9安排c组织者s0在编排c组织者s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应根据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选择陈述性的或比较性的c组织者s9研究表明9当先学习的知识不稳定和不清晰时9采用_个比较性c组织者s比过度学习效果更好0二是若要得到好的效果9c组织者s 本身应是学生能够掌握的9因而必须用学生熟悉的语言来陈述0三是当原有知识本身已清晰和巩固时9提高可辨别性的唯一方法是过度学习0四是在概念学习中9为促进其形成9可以呈现一系列刺激9以便连续比较概念的无关特征与有关特征0五是形成一种比较新旧知识的心向9而实际呈现比较性的c组织者s9也可以促进学习与保持0!"本栏责任编辑廖宝光!""!年第"期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及其意义作者:赖日生, 郭斯萍, 丁洁作者单位:江西师大教育学院刊名:江西教育英文刊名:JIANGXI EDUCATION年,卷(期):2004(7)被引用次数:3次1.陈优良.徐昌荣.陈淑婷GIS专业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讨[期刊论文]-地理空间信息 2010(1)2.丁永霞.张培莉.王倩.马丽和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护理研究 2009(24)3.朱江.郭乔楠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在病理学实习课教学中的运用和体会[期刊论文]-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3)本文链接:/Periodical_jiangxjy200407011.aspx。
学习迁移理论
背景资料、人们学什么
记忆能力训练实证
记忆平均数字跨度的变化 资料来源:Ericsson1980
相同要素说(identical elements theory)
实验探究 教学隐喻 学说反思
背景资料、桑代克知觉预测(1901)
预测
估计127个 图形面积
训练
后测
训练判断90个平行四边形 测1、判断13个长方形 面积(10cm2~100cm2) 面积(成绩提高)
测2、判断27各种图形 面积(成绩持平)
有关图形 面积知觉 的测试
后测2 后测1 训练判断
预测 0
可能预测
20
40
60
80
100
相同要素说理论
只有当学习情境和迁移测验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学习 才能影响到另一种学习
只有当两种心里机能具有共同成分作为因素时,一种心理 机能的改变才能引起另一种心理机能的改进(桑代克)
实证研究——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
三维迁移模式
背景资料、奥斯古德的迁移三维曲面模型
三位曲面模型 资料来源:Osgood
背景资料、负迁移的例子
问题
所给水罐刻度
A
B
C
1、 前测练习
29
3
2、艾因斯特朗1
21
127
3
3、艾因斯特朗2
14
163
25
4、艾因斯特朗3
18
43
10
5、艾因斯特朗4
9
42
6
6、艾因斯特朗5
20
59
4
7、后测练习1
15
39
3
8、后测练习2
23
49
3
9、后测练习3
学习迁移理论
会讲英语的入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 这是属于(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会讲英语的入学习德语,学得比其他人快, 这是属于(A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逆向迁移
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 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压腕)
(不压腕)
打网球
2、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向迁移(forward transfer):先前的学习对 后来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backward transfer):后来的学习 对先前学习的迁移。
过去经验
学习A
学习B
(迁移实验状况)
顺向迁移
逆向迁移
3、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加涅)
水平迁移(侧向迁移):已习得的概念、规则或解决 问题的方法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
二、共同要素说
教学意义 • 学校的学习应力求与现实生活情
境相同,避免学校教育与现实生活 的脱离。 • 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尽量与将来的 实际应用相结合。 • 课程方面应注重应用学科。
三、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
贾德(Judd,1908)认为,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 的必要条件,而迁移产生的关键在于学习者能够 概括出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学习者的概括 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这种理论称为概 括化理论。 实验:水下击靶 被试:小学生 程序:等能力甲乙两组,射击水中靶子。 甲组打靶前学习光学折射原理;乙组不学。 结果:射击水下3厘米靶子时成绩相同;而 至于水下10厘米时则甲组好于乙组。
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 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C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奥苏贝尔学习迁移规律
奥苏贝尔学习迁移规律规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是奥苏贝尔(D.P.Ausubel) 根据他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发展而来的。
奥苏贝尔对认知结构及其影响迁移的主要变量进行过长期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
他认为,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内的知识结构。
广义地说,它是学生已有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狭义地说,它是学生在某一学科的特殊知识领域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及其组织。
认知结构变量就是学习者需要应用他的原有知识来同化新知识时,他原有认知结构的内容方面的特征和组织方面的特征。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认知结构的三个变量对学习迁移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第一个变量涉及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实质性的内容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是否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原有知识与新学习的知识具有三种不同的关系,即上位、下位和并列的联系。
认知结构的第二个变量涉及学生个人的知识的组织特征,指在学习新的任务前,他的原有知识与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的异同是否能清晰分辨。
如果一个学生的原有知识是按一定的结构、分层次严密地组织好的,则他在遇到新的学习任务时,不仅能迅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新知识的固定点,而且也易于辨别新旧知识的异同。
认知结构第三个变量是它的巩固性。
原有认知结构越巩固,越有助于促进新的学习。
倘若在利用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时,原有知识本身不巩固,则不但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正迁移),反而可能会出现干扰(负迁移)。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的局限性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不全适用于解释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如言语技能、操作技能、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学习过程。
建立在该理论基础之上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适用于课堂知识教学,而在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等方面的教学上却显不足。
2.奥苏贝尔只注意到学生的课堂接受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读书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选择题+答案
1.第二信号系统的功能有两个,一是概括作用,二是( B )A.归纳作用B.调节作用C.分化作用D.推理作用2.广义的环境主要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狭义的环境主要指(C)A.自然环境B.社会环境C.教育D.心理发育3.认为“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的心理学家是(A)A.霍尔B.华生C.伍德沃斯D.高尔顿4.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是(D)A.需要B.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C.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D.个体的实践活动5.洛伦兹提出印刻与学习有四点不同,以下说法与其观点不符的是(B)A.印刻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而学习依赖于强化B.印刻是可逆的,而学习则是不可逆的C.印刻可能形成得非常快,有时只要一次尝试就形成了,而大多数学习则需要多此尝试D.印刻只会在发展早期得“关键期”内发生,而大多数学习可以在任何时期内发生6.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属于( D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感觉记忆D.长时记忆7.斯金纳认为,影响行为形成和改变的最重要因素是(A)A.强化B.教学C.学习D.同化8.主张把“S-R”改为“S-O-R”的心理学家是(B.)A.班杜拉C.桑代克D.苛勒9.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概念是(D)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D.观察学习8.在以下观点中,不属于布鲁纳关于发现法作用的观点是(B)A.发现法有助于提高智慧得潜力B.发现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C.发现法有利于学会发现得探索方法D.发现法有利于记忆9.在下列四种内驱力中,属于稳定的内部动机的是(B)A.继起内驱力B.认知内驱力C.自我提高得内驱力D.附属内驱力10.在下列强化时程表中,强化效果最好的是(D)A.连续强化B.定比间隔强化C.定时间隔强化D.不定时间隔强化11.在分析考试失败的原因时学生们列出了下列原因,其中属于积极的归因模式的是(C)A.考试太难了B.我的能力太差了C.我最近太贪玩了D.正好没有复习到这部分考试内容14.1岁~1岁半的婴儿能够对熟悉的物体作出词的反应,表明这个时期婴儿两种信号系统的发展所处的阶段是(C)A.直接刺激-直接反应B.词的刺激-直接反应C.具体刺激-词的反应D.词的刺激-词的反应12.婴幼儿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渴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需要与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及能力水平不足之间的矛盾。
第05章 学习迁移
经验类化说
贾德,水下靶子实验:桑代克所强调的共同元素
并不是迁移发生的充分条件,它只是迁移的必要条 件。虽然说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是迁 移发生的前提,但是,产生迁移的关键却是学习者 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即主体 所获得的经验的内化。因此,这种迁移学说也叫经 验泛化说和概括原理说。
不同类型知识的迁移
迁移类型
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的迁移 陈述性知识向自动化基本技能的迁 移 陈述性知识向认知策略的迁移 自动化基本技能向陈述性知识的迁 移 自动化基本技能向认知策略的迁移 自动化基本技能向认知策略的迁移
涵义
一种事实性知识向另一种事实性 知识的迁移 事实性知识向动作技能的迁移
举例
近代历史知识的学习,对古代历史知识学习 的影响。 语法知识的学习,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 理解乒乓球大小对球速的影响,将有助于采 用何种发球方法。 英文打字技能的熟练,影响对五笔输入法规 则的学习。 开车技能的自动化,有助于预测各种驾驶情 景。 开车技能的自动化,有助于预测各种驾驶情 景。
关系转换说
代表人物:格式塔学派
经典实验:“小鸡觅食”实验 基本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强调行为和经验的整体性 ,认为迁移发生的关键并不在于掌握原理和经验的 概括化,而在于对两种学习情境中共同关系的“顿 悟”,特别是对手段--目的之间关系的觉察,顿 悟情境中的一切关系才是获得迁移的根本。
“小鸡(或幼儿)觅食”的实验
三维曲面模型迁移的机制
如果先后两个学习材料刺激相同(SI),两种学习反应亦相 同,则会出现最大的正迁移(+); 如果两种学习材料刺 激无关(SN),两种学习反应亦无关(RN),则会出现最小 的负迁移(-);如果先后两种学习材料刺激相同,反应由 相似(RS)到不同(RO)乃至对抗(RA),则迁移由正到负 ,直到最大的负迁移。如果前后两种学习材料刺激不同,反 应由相同到不同,以至对抗,迁移效果为零。如果两种学习 反应相同,刺激由不同到相似以至完全相同,则两种学习的 正迁移从零到最大;如果两种学习反应不同或对抗,刺激由 不同到相同,则负迁移由最小到最大。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2.1 迁移理论研究的历史溯源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注意到了迁移现象。
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等教学思想,他还要求学生“由此及彼”。
但直到二百多年前才有人提出一个系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的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
心的各种官能相对独立,各司其责。
各种官能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来增强能力。
而且,一种官能改进了,其他所有官能也会在无形中得以加强。
形式训练说把迁移看作是通过对各种官能分别训练来实现的。
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W. James)开始了最早的迁移研究。
他和他的四个助手以自己为被试,用两份难易度和份量相仿的材料来考察前一种学习是否影响后一种材料的学习。
虽然他们的研究结果因被试人数太少而带有偶然性,但此实验开启了迁移研究的先河。
1903年,桑代克(Thorndike)对注意、记忆和知觉辨别等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后,提出了“相同元素说”。
其主要思想为:迁移就是将先前学习任务中获得的特定行为应用于新的任务中。
两项学习任务间之所以有迁移,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的元素,也就是有共同的刺激——反应联结。
迁移能力的获得只能通过大量的训练和练习使这些联结得以加强。
迁移也即相同联结的转移。
相同元素说后来被吴伟士修改为共同要素说,意即只有两种学习情境存在共同成分时,一种因素才能影响另一种因素。
这一学说是一种机械的迁移观,只能解释机械的具体的特殊迁移,难以揭示人类复杂的学习迁移的实质。
贾德在1908年设计了水下击靶实验研究迁移,结果发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原理和原则是迁移发生的主要原因。
他强调前后两种学习包含的共同原理原则及学习者对这种原理原则的概括是迁移产生的两个条件,因此,学习者对原理掌握得越好,越有可能在新的情境中产生迁移。
贾德的概括化理论突破了桑代克相同要素的局限,第一个将相同要素的范围上升到更抽象的原理原则,同时把学习者对学习情境的共同原理原则的概括作为迁移的基本条件,从而扩大了迁移研究的范围。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学习迁移理论及在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也叫训练迁移,是学习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现代教学活动,强调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能力的培养。
造就创新型、特色型人才,所以,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
目前,教育界流行着“为迁移而教”的口号,我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研究影响迁移的条件,又要以此为根据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锐意进取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迁移效果显现和综合能力提高。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深远实践意义。
一、学习迁移的含义及作用学习迁移问题是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
它存在于人的各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活动之中。
我国古代学者没有明确提出“学习迁移”的概念,但却是最早发现了迁移现象,并自觉运用于教学和学习实践。
如“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等。
西方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有代表性的是桑代克的相同因素说。
他指出:“只有当两种官能有相同因素(包括目的、观点、方法的观念、一般原则观念和态度观念)时,一种官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官能”。
他还应用相似变化和相反变化进一步阐发他的迁移理论。
这说明桑代克的迁移理论实现是有条件的,并且只有在外力和自觉的作用下,学习迁移才能顺利实现。
著名的迁移观点还有贾德的概括化(类化)迁移理论。
他认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那么从一个情况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是可以完成的。
还有些学者认为顿悟关系是获得迁移的一般训练的真正手段。
以上三种迁移理论对人们知识、技能、态度等迁移都有一定的作用。
从实际教学过程看,习得的知识技能的相同因素是迁移的客观条件。
但迁移或干扰之所以产生,在主观上又决定于人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国内外关于学习迁移理论的研究,对于今天进一步探讨学习迁移问题仍有指导意义。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_00466_试题(附答案)
DOC 格式. 全国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046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031.1903年出版的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常常被看成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常常被看成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常常被看成是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A.A.华生华生华生B. B. B.桑代克桑代克C.C.布鲁纳布鲁纳布鲁纳D. D. D.斯金纳斯金纳2.2.随机选择两组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随机选择两组学生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只对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经过一段时间后对两组学生同时进行测量并比较测量结果,以了解实验处理是否影响所测量的行为。
这种研究设计叫做计叫做( ) ( )A.A.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纵向研究设计B. B. B.聚合式交叉设计聚合式交叉设计C.C.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两个随机组后测设计D. D. D.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两个随机组前后测设计3.19303.1930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以发展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其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家( ) ( )A.A.古迪伊纳夫古迪伊纳夫古迪伊纳夫B. B. B.霍尔霍尔C.C.布鲁纳布鲁纳布鲁纳D. D. D.何林沃斯何林沃斯4.4.华生认为儿童有三种习惯系统。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这三种习惯系统华生认为儿童有三种习惯系统。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这三种习惯系统华生认为儿童有三种习惯系统。
下列哪一种不属于这三种习惯系统( ) ( )A.A.脏或情绪习惯脏或情绪习惯脏或情绪习惯B. B. B.喉头或发音习惯喉头或发音习惯C.C.身体技能的习惯身体技能的习惯身体技能的习惯D. D. D.观察的习惯观察的习惯5.5.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在66—1212岁期间,儿童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岁期间,儿童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岁期间,儿童心理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 ( )A.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自主性对羞怯、怀疑自主性对羞怯、怀疑B. B. B.勤奋感对自卑感勤奋感对自卑感C.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一性对角色混乱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 D. D.主动性对疚感主动性对疚感6.6.幼儿能够自觉地对待自己的发音,而且开始对他人的发音进行评价,这表明其幼儿能够自觉地对待自己的发音,而且开始对他人的发音进行评价,这表明其( )A.A.语音意识开始形成语音意识开始形成语音意识开始形成B. B. B.语音发展逐渐完善语音发展逐渐完善C.C.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汇数量迅速增加词汇数量迅速增加D. D. D.词汇容不断丰富词汇容不断丰富7.7.同伴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满足很多方面的需要,但不包括同伴关系对婴幼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满足很多方面的需要,但不包括( )A.A.归属需要归属需要归属需要B. B. B.爱的需要爱的需要C.C.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D. D. D.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8.8.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衡量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一般使用的概念是( ) ( )A.A.智力智力智力B. B. B.情商情商C.C.智商智商智商D. D. D.智龄智龄9.9.判断一个人的进步主要有两种方法。
《教育心理学》全套精品课件 第五讲 学习迁移
⑶.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证实学习者的自 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实现“为迁移而教”,除了要重视陈 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移之外,更应重视 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认知策略迁移说,为教学改革指明了新 的方向。
但认知策略迁移研究的实验结果要转化 为学校的教学实践,仍有许多路要走。因为 传统学校教材中并没有把策略性知识作为学 校教学的独立目标,教师也没有受过策略性 知识教学的专门训练。
某学科 训练 某官能 迁移 类似问题情 境
二、相同元素说
桑代克 A 1901实验 S(10-100scm-- 150300scm )
WL
三 概括化理论
贾德 1908实验研究原则和概括性的歉
意。认为:原理和原则是前已发生的主要原
因。
迁移
A 原理
部分或全部
B 活动中
水中打靶实验
水中打靶实验(亨德里克森)
原有的知识经验概括水平越高,就越容 易用过去理解事物本质的经验、知识去理解 新事物的本质,并把它纳入到已有的经验系 统中去,使迁移顺利进行。
3.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学生思维品质较好,善于分析问题, 比较事物之间的异同,就能根据课题的特点 准确分类,找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新 课题纳入旧知识系统中去,选择合适的解题 方法。
人数 获得正确答案 获得正确答案
者%
者%
方法 错误者
%
实验组 79
81
控制组 57
0
17
2
100
0
5.影响迁移的其他因素
情境
初始学习的情境也会影响到迁移,人 们有可能在一种情境中学习,但却不能迁 移到其他情境。
在教学中,一定要使学生能够对所学 的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这样才有利于知 识的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2.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
A、内部条件(包括原有知识背景、元认知发 、内部条件(包括原有知识背景、 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 展水平、学生的动机水平) B、外部条件(包括训练方法、变式与练习) 、外部条件(包括训练方法、变式与练习)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A、内部条件 、
a、原有的知识背景 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 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 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 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 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高信息加工的效率。这就使得策略的应用与它 所加工的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所加工的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 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 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儿童在 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 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 工策略。 工策略。
认知策略的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论
三、促进迁移的模式
20世纪 年代菲尔等人提出了促进策略迁移的有用模 世纪90年代菲尔等人提出了促进策略迁移的有用模 世纪 把策略迁移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式,把策略迁移训练分为三个阶段: 1、策略获得的初期阶段,包括策略的用法、元认知意 、策略获得的初期阶段,包括策略的用法、 识及评价等。 识及评价等。 2、保持阶段,包括对材料进一步练习和回忆测量。 、保持阶段,包括对材料进一步练习和回忆测量。 3、迁移阶段,要求学生使用练习过的,同样的解决问 、迁移阶段,要求学生使用练习过的, 题的策略去解决具有不同特征的新问题。 题的策略去解决具有不同特征的新问题。
第三阶段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不同训练组的平均回忆配对词的百分数
训练条件
策略-用途组 策略 用途组 第一阶段 精加工策略 数字母策略 第二阶段 精加工策略 数字母策略 策略-情感组 策略 情感组 控制组
39.5 36.2
37.1 26.2
31.9 29.0
98.6 9.0
96.7 19.0
97.1 9.5
第三阶段 精加工策略 数字母策略
92.4 42.9
89.0 29.5
79.5 29.0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为了考察儿童对策略—用途进行评价是 为了考察儿童对策略 用途进行评价是 否产生长远影响,在第三阶段研究之后, 否产生长远影响,在第三阶段研究之后, 又对儿童进行追踪研究。 又对儿童进行追踪研究。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菲尔强调,在迁移过程中, 菲尔强调,在迁移过程中,学生保持的动机和 解决问题的规则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问题的规则是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这一模式中菲尔把运用已经掌握的策略去解 决问题的过程就看作迁移。 决问题的过程就看作迁移。迁移的另一个关键 就是学生能否将已经获得的策略运用于新的问 题情景当中。 题情景当中。 当然迁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舒克认为, 当然迁移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舒克认为, 解决问题的策略迁移需要策略知识加策略的条 件性知识。 件性知识。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二、自我评价与认知策略迁移
1982年贝尔蒙特等人对7 项策略研究资料进行 了评述.这7项研究都要求被试对策略的运用成 功与否进行反思,结果有6项获得了迁移. 在这一发现之后,许多心理学家进行了类似的研 究,证实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一 自我评价是影响策略迁移的一 个重要因素. 个重要因素.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三、教学含义
要实现“为迁移而教” 要实现“为迁移而教”,除了要重视陈述性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迁 移之外,更应重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 移之外,更应重视策略性知识的学习和迁移。认知策略迁移说为 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但认知策略迁移研究的实验结果要转 化为学校的教学实践,仍有许多路要走。 化为学校的教学实践,仍有许多路要走。因为传统学校教材中并 没有把策略性知识作为学校教学的独立目标, 没有把策略性知识作为学校教学的独立目标,教师也没有受过认 知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 知策略教学的专门训练。根据知识分类学习论和策略性知识的学 习与迁移研究结果,我们应把认知策略教学 认知策略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 习与迁移研究结果,我们应把认知策略教学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之 为此,教材中也应适当反映策略性知识教学的要求, 一。为此,教材中也应适当反映策略性知识教学的要求,还要以 认知策略教学实验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来训练教师, 认知策略教学实验中积累的成功经验来训练教师,使之掌握策略 性知识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性知识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
回顾篇
二、迁移的产生式理论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安德森等 观点: 观点:迁移的产生是因为先前学习和源自问题 解决中个体所产生的产生式规则与目标问题解 决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决所需要的产生式规则有一定的重叠。 产生式=条件+ 产生式=条件+行动的规则 条件: 条件:学习者工作记忆中的认知内容 行动规则: 行动规则:外部反应和心理运算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时间:20世纪60-70 世纪60 时间:20世纪 年代 观点:认知策略经过 观点: 训练可以产生迁移, 训练可以产生迁移, 但学习者的自我评价 是影响策略迁移的重 要因素。 要因素。
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一、认知策略迁移的早期研究
20世纪 ~70年代 心理学家侧重于将记忆策略教给智 世纪60~ 年代 年代,心理学家侧重于将记忆策略教给智 世纪 力落后儿童,以帮助他们改进记忆 以帮助他们改进记忆,与此同时也开展其他 力落后儿童 以帮助他们改进记忆 与此同时也开展其他 策略训练.1977年心理学家贝尔蒙特 年心理学家贝尔蒙特(J.M.Belmont) 等 策略训练 年心理学家贝尔蒙特 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系统分析了100项有关研究 涉及多种多样策略和不同被 项有关研究,涉及多种多样策略和不同被 系统分析了 项有关研究 结果表明,没有一项策略训练在迁移上获得成功 试.结果表明 没有一项策略训练在迁移上获得成功 结果表明 没有一项策略训练在迁移上获得成功.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被试说出选择不同策略的理由百分数
训练条件 记忆
1.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 策略-用途组 策略 用途组 策略-情感组 策略 情感组 控制组 2.数字母组 数字母组 策略-用途组 策略 用途组 策略-情感组 策略 情感组 控制组 100.0 0.0 0.0
理由 开心
0.0 90.5 71.4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
Team 1——策略-用途组 被试接受策略有效性评价训练. 被试接受策略有效性评价训练 Team 2——策略-情感组 要求被试评价使用某一策略是否感到"开心 开心"? 要求被试评价使用某一策略是否感到 开心 Team 3——控制组 不接受任何评价训练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一)认知策略的 习得过程与条件
1、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
一般过程
过程
陈述性知识阶段
转化阶段
元认知阶段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1、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
下面我们结合一个认知策略学习的的教学案例来说明这 一过程。 一过程。 如:学生阅读课文 阅读——讨论 讨论——传授策略 传授策略——理解、陈述 理解、 示范— 阅读 讨论 传授策略 理解 陈述——示范 示范 —阅读变化材料 阅读变化材料——体验有效性 体验有效性——适用条件 适用条件——有效 阅读变化材料 体验有效性 适用条件 有效 迁移
容易
0.0 9.5 28.6
76.2 4.8 4.8
0.0 52.4 28.6
23.8 42.8 66.7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儿童对他们为什么选择某一策略的回答表明, 儿童对他们为什么选择某一策略的回答表明, 受到策略—用途评价训练的儿童更倾向于解释 受到策略 用途评价训练的儿童更倾向于解释 选择某策略的原因是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选择某策略的原因是为了提高记忆效率。
认知策略迁移理论
主讲:钟建梅 主讲: 成员:李晓媚、容韵雅、张玉冰、 成员:李晓媚、容韵雅、张玉冰、姚文斌
回顾篇
一、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代表人物: 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观点:一切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 而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则始终是影 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响新的学习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影响因素: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 影响因素: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性 和稳定性。 和稳定性。
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不教被试任何记忆策略, 不教被试任何记忆策略,让3个小组的被试记忆配对名 个小组的被试记忆配对名 并进行测验。 词,并进行测验。 将被试儿童分成两个等组.其中 一组学习精加工策略, 将被试儿童分成两个等组 其中 一组学习精加工策略 另一组采用数名词中的字母数的策略帮助记忆.显然前 另一组采用数名词中的字母数的策略帮助记忆 显然前 一种策略的记忆效果好,后一种策略的记忆效果差 后一种策略的记忆效果差. 一种策略的记忆效果好 后一种策略的记忆效果差 所有儿童接受相同的指导语:可以选择自己希望的任何 所有儿童接受相同的指导语 可以选择自己希望的任何 方法来记忆呈现的材料.学完以后要求回忆学过的材料 方法来记忆呈现的材料 学完以后要求回忆学过的材料. 学完以后要求回忆学过的材料
认知策略的迁移理论
二、自我评价与认知策略迁移
关于策略作用的自我评价实验
加泰勒(E.S.Ghatala)等于 等于1985年研究了自我评 加泰勒 等于 年研究了自我评 价对策略迁移的影响.研究中的被试为二年级小 价对策略迁移的影响 研究中的被试为二年级小 学生,所教的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所教的策略是精加工策略.研究呈现配对名 学生 所教的策略是精加工策略 研究呈现配对名 要求儿童尽可能记住并准备回忆学过的词.在 词,要求儿童尽可能记住并准备回忆学过的词 在 要求儿童尽可能记住并准备回忆学过的词 正式实验前,研究者把儿童分成 个小组, 研究者把儿童分成3个小组 正式实验前 研究者把儿童分成 个小组,并且 三种不同的自我评价训练。 对其进行 三种不同的自我评价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