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主要流派观点及与现实的联系
结构主义有哪些概念及方法特征
结构主义有哪些概念及方法特征结构主义已成为二十世纪下半叶以及二十一世纪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的结构主义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结构主义的简介结构主义是二十世纪下半叶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
不过,“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被清楚界定的“流派”,虽然通常大家会将索绪尔的作品当作一个起点。
结构主义最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
就如同任何一种文化运动一样,结构主义的影响与发展是很复杂的。
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
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生与再创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systemsofsignification)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
一个结构主义者研究对象的差异会大到如食物的准备与上餐礼仪、宗教仪式、游戏、文学与非文学类的文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娱乐,来找出一个文化中意义是如何被制造与再制造的深层结构。
比如说,人类学与民族志学家列维-斯特劳斯(ClaudeLevi-Strauss)这位早期著名的结构主义实践者,就分析了包括神话学、宗族以及食物准备这些文化现象。
结构主义的概念对于一般人而言,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是法国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在文化人类学中开创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把各种文化视为系统,并认为可以按照其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加以分析。
根据他的理论,文化系统中的普遍模式,是人类思想中恒定结构的产物。
在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出的体系中,人类的思想被看作是各种自然物质的一个贮存库,从中选择成对的成分,就可以形成各种结构。
对立的两种成分,可以分开,各成单一成分,这些单一成分又可构成新的对立成分。
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属关系名称和亲属关系系统时,曾提出其基本结构或基本单位有4种类型︰兄妹关系,夫妻关系,父子关系,舅甥关系,其他所有亲属系统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
列维-斯特劳斯强调指出,对亲属关系结构的分析,必须把重点放在人类的意识上,而不是放在客观的血统联系上或者亲族关系上。
结构主义语言学
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
• 二者的关系表现为:“外部语言学首先引发内 部语言学问题,继而成为内部语言学的承载, 内部语言学则不失时机地转化为外部语言学的 前提。内部语言学涉及言语体系的恒定方面, 它超越时间和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是语言 抽象的部分;外部语言学则观照语言的动态方 面,受制于时间或空间,是言语体系的具象的 部分。”“没有外部语言学我们便不可能聚焦 于内部语言学,便不可能理解那种抽象的‘普 通’的存在,而没有内部语言学,我们便无从 感知理论形态与实际中具象的言语之间的关系, 便无从实现理论的升华与转化。”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体系
•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体系的全景结构: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大厦是由内部语言学与外 部语言学这两大支柱共同支撑的,内部语言 学包括言语的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和语言系 统,外部语言学包括言语的语言学、历时语 言学以及地理语言学。作者强调,索绪尔所 建构的语言学体系是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 学的辩证统一。内部语言学研究言语体系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言的组织以及语言的内在系统,它的研究 对象是一个整体,是一个严密的、同质的分 类原则;外部语言学则研究言语体系中言语 的地理扩展和方言的分裂语境,它的研究对 象包括民族语形成的历史及地理、普通语音
语言学家: 语言学家:【美】诺姆·乔姆斯 诺姆 乔姆斯 基(Noam Chomsky) )
• 英国著名的《前景》杂志为纪念创刊十周年, 会同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进行了一次网络调 查,评选全球最具影响力的100名公共知识分 子。日前,两份杂志公布了评选结果,美国著 名的语言学家诺曼·乔姆斯基被评为当代最伟 大公共知识分子。 在2万张有效投票中,乔姆斯基共获得了 4800张选票,两倍于位居第二的艾柯。现年70 岁的乔姆斯基是当代最著名的语言学家之一, 但乔姆斯基的影响力并不局限于语言学。
第五章 结构主义
第一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 第二节 结构主义人类学 第三节 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概述
• 1、特征:结构主义不是一个由持有共同的哲学立场的哲学家 所组成的一个哲学流派,而是像现象学运动那样的一种由结 构主义方法论联系起来的思潮或运动。被称为结构主义者的 可能是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语言学家等等,他 们研究的问题各种各样,许多人也并不认为自己是结构主义 者。这使得结构主义运动又与现象学运动不同。 • 结构主义思想公认的先驱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他在语言 学研究中的一些基本观点成为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他的思 想由法国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引入法国学术界,由此。结构主 义成为法国思想、学术界风靡一时。 • 列维-斯特劳斯首先把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观点和方法看作是 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普遍有效的哲学观点和方法,并把结构 主义应用于人类学研究。阿尔都塞以结构主义方法来理解和 解释马克思主义,成为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法国 思想家们试图以其所谓客观性的理论,来取代存在主义的主 观性理论,从而迎合了西方以追求知识为要务的哲学传统。
第一节 结构主义语言学
• 语言的深层结构形成后,就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一系列 儿童从未听过的新句子。 • 例如,儿童可以从他听过的这一样一个句子: • (1)The tiger ate the sheep • 创造或生成这样一个句子: • (2)The man hit the ball。 • 从句子(1)转换为句子(2)是因为在语言的深层结构上, 这两个句子是等价的。 •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语言的深层结构提供了这种转换的可能 性。
第二节 结构主义人类学
• • • • • • 著作: 《亲属关系的基本结构》(1949年) 《忧伤的热带》(1955年) 《结构人类学》(1958、1973年) 《野性的思维》(1962年) 《神话集》(1964-1971)等。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
第一节:结构主义理论概述一结构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30到50年代的法国,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代表的主体哲学在学界一统天下,尤其以萨特的存在主义最为活跃,萨特几乎成为了法国人的精神偶像。
然而,在接下来短短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形势发生了急剧逆转,以列维一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异军突起,逐渐取代了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的统治地位。
萨特将现象学的方法作了最大化的发挥,用它来描述人(主体)在社会生活和文化世界里的各种境遇感。
萨特在其《存在与虚无》中讨论了作为“主体”的人,所面临的孤独、空虚、自欺、说谎、自为、自我、情欲、冷漠、憎恨、恐惧、绝望、自由与责任等各种处境问题(萨特,1987)。
萨特的这些探讨己经超越了19世纪哲学的思考范围,体现了对人类现实生活体验的问题意识。
但是,这种“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企图以人(主体)的意识来抹除由于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他者的分裂和对立所带来的认识论裂痕,用人的想象与欲望来填补主观感受与现实、表象与真相之间的空洞。
它容易使人们在处理社会与人生的实际问题时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色彩并最终陷入困境。
正如结构主义所批判的那样,以存在主义和现象学为代表的主体哲学(人道主义)在使世界日益人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两难问题:由于世界日益人性化,创造了更多的人类主观性,任何证实或断言这种主观性的客观方式都消失殆尽;主体在没有实质的情况下变得愈加焦虑和孤独。
从学术背景来看,结构主义产生于新兴社会科学与传统学术堡垒“索尔邦1”的权力之争。
19世纪后期以来,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新兴社会科学不断产生,它们与老态龙钟的索尔邦迎头相撞。
这些新兴的学科可以脱离旧有的意识形态语言,直接面对文化和问题,凭借学者的思考与观察而提出新的理论架构。
这些新兴社会科学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新的视野和新的方法—结构的方法,并以之作为与古老索尔邦决斗的武器。
结构主义还处于这样一个时代:语言学成了科学的领头羊,它带领社会科学一步步迈向科学的胜境。
结构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一种语言学派。
这一学派是在索绪尔语言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一般公认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开创者。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有四个支派:(1)以特鲁别茨柯依、雅谷布森为代表的捷克布拉格学派;(2)以布隆达尔、叶尔姆斯列夫为代表的丹麦哥本哈根学派;(3)以弗斯为代表的英国伦敦学派;(4)以布龙菲尔德等为代表的描写语言学派。
无论是欧洲结构主义语言学派,还是北美结构主义语言学派,它们都接受索绪尔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如区分语言和言语、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认为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对语言学家来说,重要的不是声音、文字等实体,而是内在结构,研究语言是研究其结构,即语言系统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正如象棋中重要的不是棋子的材料,而是棋子的位置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基本原则是:语言中的每一个成分只是由于它跟系统巾的其他成分的关系而存在;在语言系统的框架结构中关系统驭成分,因此,可以采用形式分析和数学方法来研究语言。
这种结构主义观点影响了人类学、社会学、文学评论等其他学科研究。
其哲学基础是逻辑实证主义。
结构主义语言学有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
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摘要】布鲁纳是一位着名的教育改革家。
他的结构主义理论在世界教育领域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对我国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改革结构主义教育思想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形成的一种西方教育思潮,它是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
布鲁纳强调对儿童认知结构的研究以及认知能力的发展,注重对知识结构的理解,提倡发现学习和早期教育。
他创立了结构主义教学论流派———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之一。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在布鲁纳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以中小学课程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运动。
尽管这场教育改革运动由于教材难度太高,以及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是布鲁纳的理论对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启发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和探讨。
一、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一)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和学科的知识结构。
布鲁纳把认知发展作为教学论问题讨论的基础。
他指出:“一个教学理论实际上就是关于怎样利用各种手段帮助人成长和发展的理论。
”布鲁纳将其称为“成长科学”,即认知科学或智力发展科学。
他认为教育“不仅要教育成绩优良的学生,而且要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最好的智力发展,教育的任务在于发展智力。
”“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行为表征、图像表征、符号表征)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
”[1]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由人过去对外界事物进行感知、概括的一般方式或经验所组成的观念结构。
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收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他指出,“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认为“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科结构最基本的要素”,“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怎样相互联系的”因为这些基本结构反映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普遍而有力的适用性”。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介绍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介绍[说明]建构主义理论是这一轮课程改革的三大现代教育理论依据之一。
其实建构主义是自上世纪中期以来盛行于世界的一种广泛的思潮,它的出发点并不是研究教育而是广泛地对所谓“现代主义”传统思潮的一种反思与批判,因而它首先是一种哲学思潮,但一发而不可收,逐渐大大影响了各种思想领域当然也就大大影响了心理学和教育学,并成为当代一种占主流地位的教育思潮。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并不是一个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而是内部分有许多流派,但这些流派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点,我们今天课改所应运用的就是这些共同点。
为帮助朋友们接触一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观点,我采集了如下一些资料,仅供大家参考。
编写时,引文不再用引号,而各小标题及标为[说明]之后的文字则只是我的一点通俗解释,水平不高,请勿引用,特此告知。
一、建构主义理论兴起的时代背景(学习理论发展的背景和社会发展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学习理论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盛行就是标志之一,它突破了学习是反应的强化的观点,同样超越了学习是知识的获得的观点,而是强调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而不是对知识的记载和吸收;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学习是社会实践参与。
(《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四期,徐斌艳,《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20世纪上半叶,学习理论主要是行为主义的活动舞台,占主导地位的隐喻是“学习是反应的强化”。
根据这一观点,学习者是奖励与惩罚的被动接受者,而教师则是奖励与惩罚的施与者,操练与练习成为首选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最极端的形式就是基于记忆的复述。
它所侧重的是对知识的记忆而不是知识的迁移。
为此,学习的这一隐喻首先受到了格式塔心理学的挑战。
时至60、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将基于计算机符号的计算运作等同于人的认知。
由此,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逐渐取代了行为主义的理论,有关“学习是知识获得”的隐喻也同时取代了学习是反应的强化的隐喻。
根据这一学习观,学习者是信息加工者,教师被视作信息的施与者,学生则是一个空的容器,而可以加以分割的知识则像用品一样可以由教师传递给学生。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
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导读: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是结构主义的创始人。
索绪尔的思想对整个人文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索绪尔之后,出现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三个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
下面对这三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代表著作、基本学术观点及其贡献作一个简明的介绍。
布拉格学派也称功能语言学派。
该学派创立于1926年10月,以布拉格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其创始人为马泰休斯,他担任这个学会的首任会长。
马泰休斯是布拉格学派的早期理论家,他深刻地分析了新语法学派的缺陷,强调以共时观指导语言研究。
特鲁别茨柯依是布拉格学派的杰出代表,他的《音位学原理》是现代音位学的经典著作。
另一位成就卓著的代表人物是雅柯布逊,他提出的“区别性特征”的学说对现代语言学具有重大意义。
法国著名语言学家马丁内虽然没有正式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但由于他的语言观体现了布拉格学派的学术思想,所以有的学者把他作为布拉格学派的代表人物。
布拉格学派自称结构-功能学派,他们的语言观是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的结合。
他们提出语言是多功能的结构体系,由多个相互依存的次系统构成;建立了音位学说;提出了“语言联盟”的理论和“句子的实际切分”的学说。
布拉格学派主要以音位研究著称,其主要贡献是首次系统地阐明了音位学的任务、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它在结构主义语言学诸领域中居于领先地位。
美国语言学家鲍林格评价说:“欧洲任何其他语言学团体都没有象布拉格语言学会那样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
”哥本哈根学派也称丹麦学派,又叫语符学派,创立于1931年,以哥本哈根语言学会成立为标志。
代表人物为叶尔姆斯列夫、布龙达尔、乌尔达尔。
代表著作有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理论纲要》、布龙达尔的《结构语言学》、乌尔达尔的《语符学纲要》。
哥本哈根学派的核心人物是叶尔姆斯列夫,他对语言的观察细致入微,注意到了语言的一些重要特质:语言的遗传性、社会性、符号性;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语言与言语的区别等。
建构主义——精选推荐
建构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一、什么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又称为社会建构主义,是由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米歇尔·福柯在其《性史》第一卷中提出的。
(说法不一)福柯认为,性并不是一种独立于外界条件的观念,而是文化建构的结果,而这种建构会随着时代和社会的改变而不同。
他强调文化和观念对社会建构的重要作用。
时至今日,建构主义概念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中被广泛使用,甚至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
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知识是我们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制度的产物,或者相关的社会群体互动和协商的结果,人们的观念、意识和文化对社会的建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构主义的产生和反结构主义的兴起是有关的。
正当结构主义在法国成为学术主流思潮,并受世界关注之时,其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进而产生了分化,导致了后结构主义的产生。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进行了批评,但同时又是对结构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可以说它是结构主义自我反思的一个环节。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比较结构主义强调结构的普遍性和自律性(同质同构);而后结构主义则转向异质事物,认为此乃世界均衡的基础。
正是文化的差异才形成了世界的和平与秩序。
如果这种差异消失就会导致事物结构变异与更替。
**结构主义表现出对客体的依赖和对理性的信仰的形而上学的传统性;而后结构主义则表现出对非理性的张扬和对非逻辑的推崇。
**结构主义强调事物结构的整体性,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而后结构主义则对事物整体予以否定,他们认为整体性的思维会导致思想僵化的形而上学原则,只有消解整体性,才有助于思想的传播和防止思想的僵化。
**在后结构主义看来,结构主义无限发展了索绪尔的共时性和特别强调了结构的客观性,而没有对历时性和实践主体的主观性给予应有的关注。
这样,在结构主义内部的一些人对结构主义的某些概念、范畴和方法加以全新的改造或者说进行了完全相反的解释,形成了后结构主义。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的嬗变昭示出人渴望着重建精神价值的新维度,在充分获取个体丰富差异性的同时,重新整合起人的完整形象。
简述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
心理学各流派的主要观点与特征1. 结构主义心理学结构主义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早期流派之一,它关注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组成。
以下是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结构主义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意识的结构和组成,通过分析感知、认知和情感等元素来了解人类思维过程。
•方法论:结构主义者采用实验方法,通过让被试者描述他们在特定任务或情境中的体验来获取数据。
•原子论观点:结构主义者认为意识可以被分解为基本的感觉和知觉元素,类似于化学中的原子。
•内省法:内省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法,被用于研究个体在经历某种体验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想法。
•提出“三个自我”:结构主义者将人类意识分为三个层次,包括生物自我(基本生理需求)、社会自我(社会角色和期望)和精神自我(个体独特性格)。
2. 功能主义心理学功能主义心理学是对结构主义心理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它关注人类意识的功能和目的。
以下是功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功能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类意识在适应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强调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方法论:功能主义者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观察行为并分析其目的和效果来获取数据。
•关注行为的目标:功能主义者认为人类行为是有目标和意图的,它们可以帮助个体适应环境、满足需求和实现目标。
•强调实用性:功能主义心理学追求实用性,关注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育、工业管理等领域。
•倡导个体差异:功能主义者认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并且这些差异对于适应环境和实现目标至关重要。
3. 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它将注意力集中在可观察到的行为上。
以下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和特征:•研究对象: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可观察到的行为,忽略个体内部的心理过程,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方法论:行为主义者采用实验方法和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观察和测量行为来获取数据。
•强调学习:行为主义者认为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他们关注如何通过刺激和反馈来塑造和改变行为。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五(结构主义)
1.鼓励学生积极探究。 2.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3.培养学生运用假设、对照的技能。
第四节 奥苏伯尔的 教学与学习理论
一、生平与著作 奥苏伯尔(S.P.Ausubel,1918- )是 与布鲁纳同时代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 学家。
2.基本结构是一种简化的知识,有助于学 生记忆。
3.基本结构具有“广泛而又强有力的适应 性”,结构化的知识越是基本,它对新问题的 适应面就越宽广。
4.基本结构“能够缩小学校‘高级’知识 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使各级学校中 的知识保持连贯性。
课程的制定、教材的编写,应由各科领域的学 者、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共同参与完成。
第三节 布鲁纳的结构 主义教学思想
一、生平与著作 布鲁纳(J.S.Bruner,1915―― )是美国 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 育思想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教育过程》 《教学论探讨 》《婴幼儿教育》《教育的合适性》《 教育过程再探》《论教学的若干原则》 等。
二、论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
四、论教育应当成为一门科学
皮亚杰竭力主张教育应当成为一门科学。他认 为,教育学还远没有成为一门科学,而要真正 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使教育学建立在 科学的心理学的基础上。
五、论智力和道德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极为重视儿童智力和道德能力的发 展。他指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形成 儿童智力的与道德的推理能力。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都将有关儿童认知结构发生、发展的认知 心理学理论作为教育学理论的基础。
结构主义语言学介绍
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源流本世纪末的语言研究虽然已开始迈进乔姆斯基的时代,但在目前,人们对乔姆斯基理论还难以作出充分估价的情况下,结构主义语言学仍然是统帅语言研究领域的旗手。
目前无论是语言教学,语言研究,各种语言著作的框架,都还没有超出结构主义的框框。
具体语言的研究都广泛使用结构主义方法。
不仅这样,结构主义研究方法还深深地影响到许多其.他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人类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神话学、民间文学等,所以我们今天仍然很有必要对结构主义语言学作一个总观。
一、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的背景结构主义语言学创立之前,语言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和语文学家创立的“语法”。
这种“语法”是以逻辑为基础建立的一些规则,没有涉及到语言结构。
第二阶段是到了十八世纪末出现的语文学。
语文学派认为语言不是唯一的研究对象,相反他重视的是古文献,因此,语文学主要是确定、解读和评注古文献,而忽视活的、现时的语言研究。
最重要的是第三阶段,比较语文学或称比较语法阶段。
比较语法源于英国东方学家威廉•琼斯,他曾在东印度公司任职,精通梵语和波斯语。
在长期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印度的古语言—梵语,有许多语法形式和词根跟欧洲的一些语言有联系,1786年他在印度..亚洲学会宣读论文.阐述了这些新的看法。
进入十九世纪初,威廉•凉斯的看法被人们所重视,这样,在欧洲掀起了语言比较研究的热潮,先后出现了一连串著名的学者和著作,如法朗兹•葆朴、雅各布•格里木、波特、库恩、马克思•缪勒、布劳恩、古尔替乌斯、施来赫尔等等,著作如葆朴的《梵语动词变位系统》(1816年)、缪勒的《语言科学讲话》(1861年)、古尔替乌斯的《希腊语词源学原理》(1879年)、施来赫尔的《印度日耳曼语比较语法纲要》(1861年)等等。
在十九世纪整整百余年时间,比较语法达到空前繁荣的阶段,尤其是印欧语系语言的比较研究做得非常细致和深入。
人们对印欧语系的语言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结构主义
教育 改革
对美国教 育反思后 的结果
1.苏联的冲击 二战以后,美苏进入“冷战”时期。1957 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美国深受震撼, 于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 法》,决定增加教育拨款,培养科技人才。 1959年又召开了伍兹霍尔会议,讨论中小学 课程改革问题。
2.美国教育质量的下降
主要著作:《教育过程》(1960) 《教学论探讨》(1966) 《教育的合适性》(1977) 《教育过程再探》《论教学的若干原则》等。
(二)主要教育观点
1 任何知识都可以用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儿童
2 以学科结构为课程中心 3 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 4 重视培养儿童的直觉思维 5 提倡“发现学习法”
例一: 学生在学习代数时, 如果掌握了交换律、 分配律和结合律这三 个基本法则所体现的 思想,那么他就能认 识到,他以后所要解 的“新”方程并不是 什么“新”东西,其 实都是这三个基本法 则里学过的东西。
例二: 儿童在掌握了一句话 的微妙结构以后,他 就能很快地学会说出 许多其他同类型的语 句,虽然在内容上这 些语句与原来所学语 句不同。
6、1959年,参加伍兹霍尔会议,讨论中小学数理学科 教育改革问题。
7、他先后荣获西比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坦普尔大 学等九所大学的荣誉学位。从1962年起先后承担全美 心理学联合会主席、美国社会问题心理研究会主席、 美国科学促进会理事、美国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1962—1964年任白宫教育委员会委员。1972年后任英 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他还先后荣获美国优异科学 奖(1962年),美国教育研究联合会和教育出版社机构 联合奖(1969年),国际巴尔仁奖(1987年)等。
二、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育思想
(一)生平及教育活动
结构主义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社会是由文化关系构成的,而文化关系则表现为各种文化活动,即人类从事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思维活动。这一 切活动都贯穿着一个基本的因素--信码(符号),不同的思想型式或心态是这些信码的不同的排列和组合。他通过亲属关系、原始 人的思维型式和神话系统所作的人类研究,试图找到对全人类(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心智普遍有效的思维结构及构成原则。他认 为处于人类心智活动的深层的那个普遍结构是无意识地发生作用的。其结构主义方法主要有如下原则: (一)对整体性的要求; (二)整体优于部分; (三)内在性原则,即结构具有封闭性,对结构的解释与历史的东西无关; (四)用共时态反对历时态,即强调共时态的优越性; (五)结构通过差异而达到可理解性; (六)结构分析的基本规则: 1.结构分析应是现实的; 2.结构分析应是简化的; 3.结构分析应是解释性的; 索绪尔对结构主义的最主要贡献。具体表现如下: 其一,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引发出结构主义重分析结构的方法。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而言语是第二性的。语言是 社会性的,是一种抽象记忆的产物,语言优于言语,言语的意义源于语言;语言不是如词典式的集合,而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一 种规则的躯干,它是各种因素间关系的系统。而言语是个别性的,是创造的产物,是种受经验控制的线性形式,是一个特定制造的事 件。正是因为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划分,才产生了结构主义的一个无处不在的法则:“结构主义者的最终目标是永恒的结构:个人的 行为、感觉和姿态都纳入其中,并由此得到它们最终的本质。” 它也表明了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语言--即系统--是一种自 主的、内在化的、自我满足的体系,它不与外界的实体的事物发生关系。 其二,索绪尔对能指和所指的区分引发了结构主义对“意义”的追求。与实证主义方法论的要求相比,结构主义者更感兴趣的是事 实背后的意义,而不是事实本身。这是因索绪尔视语言自身是个符号系统引发而来的。索绪尔认为,声音和书写形式仅是传递意义的 符号,任何符号如没有意义,它就不是语言。他的对于符号及其构成关系的强调,导致后人建立了“符号学”。在符号学家看来,现实 中任何东西如穿戴、人的行动等,都可视为符号,因而都可建立一个有关穿戴、人的行动等的符号系统。索绪尔视语言为一种符号系 统也是结构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意义的构成只取决语言的各种关系(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所谓语言,就是一个个相互依赖的要 素(亦即能指/所指)所组成的符号系统。 其三,从索绪尔对共时分析的追求引发出在特定时空中的定性研究法。共时分析是结构主义者最喜欢用的分析方法之一。结构主 义的另一个基本思想也包含其中,即语言符号的识别,只能借助于它与其他语言符号的关系和差异。 事实上,后来的结构主义者正是把索绪尔的各种语言学原则泛化为一切事物的共同性特征,并且将能指与所指、语言和言语、共 时性和历时性、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等一系列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对立概念上升为一种固定的二项对立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普 遍的结构分析原则,并借用语言学的规则、术语去讨论一切社会-文化现象。而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符号性质、语言符号系统的内部规 律更被用来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用语言学原理对文学的功能系统作出解释,并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结构主义诗学和叙事学。 结构主义 是二十世纪下半最常使用来分析语言、文化与社会的研究方法之一。不过,“结构主义”并不是一个被清楚界定的“流派”,虽然通常 大家会将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的作品当作一个起点。结构主义最好被看作是一种具有许多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就 如同任何一种文化运动一样,结构主义的影响与发展是很复杂的。 广泛来说,结构主义企图探索一个文化意义是透过什么样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结构)被表达出来。根据结构理论,一个文化意义的产 生与再现造是透过作为表意系统(systems of signification)的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一个结构主义者研究对象的差异会大到如 食物的准备与上餐礼仪、宗教仪式、游戏、文学与非文学类的文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娱乐,来找出一个文化中意义是如何被制造与再 制造的深层结构。比如说,人类学与民族志学家李维史陀(Claude Levi-Strauss)这位早期著名的结构主义实践者,就分析了包括神 话学、宗族以及食物准备这些文化现象。 在分析文学的领域,结构主义者能将一个故事中各元素的潜在关系(也就是结构)揭露出来。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城故事》 和《点,一个结构主义者会说它们是同一个故事,因为它们具有 相似的结构。在这两个故事中都有一个女孩与一个男孩坠入爱河(或者可以说是+LOVE),然而他们的家族彼此仇恨对方(-LOVE), 这个冲突最后经由他们两人的死而获得了解决。现在如果有另外一个故事是两个彼此友好的家庭(+LOVE)为他们的小孩安排了一场婚 事,然而他们的子女彼此仇恨对方(-LOVE),而最后这场冲突的解决办法是两个子女用自杀来逃避这场婚事。一个结构主义者会说后 面第二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倒置”,因为爱情价值以及两对团体的关系刚好是颠倒过来的。总言,结构主义者能从一个故事中将其 所代表的“意义”揭露出来,而非找出作者的意图。 结构主义的出现,帮助人们从生活中混乱的表象中,揭露隐藏其中的完整结构,但亦因此一简约化的结果,造成结构主义把“文本”作 了过多的解读,而让学者创造出许多并不存在的意义与结构。另外还有各种立场是位于这两个极端立场之间;而事实上,许多关于结 构主义的争论就是在试图厘清上面所说的这个问题。 语言学中的结构主义 索绪尔是令结构主义于20世纪重现的始祖,因为他在1916年的著作《普遍语言学课程》中并不关注言语或语言的使用反而关注语言系 统,他称之为“理论符号学”-“符号学是研究既存在社会结构下,各种符号的科学。”最终,他认为语言符号是由意符及意旨所组成。这 跟以前关注字与事物的关系的手法很不同。 《普遍语言学课程》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语言学家有很大影响。美国的Leonard Bloomfield发展了自己的结构 语言学,正如丹麦的Louis Hjelmslev的那一个学说。在法国,安戴尼·梅勒(Antoine Meillet)和Émile Benveniste延续索绪尔的 课程。最重要的是布拉格语言学学校的成员,例如Roman Jakobson 及Nikolai Trubetzkoy 开展了有关的研究。
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
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结构主义课程论是以结构主义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发现学习”为核心理念。
本文主要介绍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基本情况,阐述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并对它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
标签:结构主义;课程论;课程论流派;发现学习一、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已有的研究结构主义课程论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施瓦布和费尼克斯。
通过查阅已有的资料,了解到相关的著作和期刊论文比较多,但对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研究很少。
通过文献梳理,对结构主义课程论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
(一)国外的研究概况在查阅的资料中,发现国外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大都见于其流派代表人物的著作中。
如: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许多观点。
施瓦布对美国课程从结构到实践乃至校本课程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是《学科结构的意义和重要性》(二)国内的研究概况我国关于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钟启泉写的《国外课程改革透视》1993年和《现代课程论》2003年;胡学曾写的《现代课程论纲要》1998年;李森写的《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2007年;何其宗写的《现代外国教育理论流派述评》2006年;张斌贤写的《外国教育思想史》2007年等。
国内的这些著作对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有了一定程度上的阐述,但很少与我国的课程体系联系到一起,缺乏创新。
国内研究结构主义课程论相对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期刊比较少,而且有时二者会容易混淆其中的界限。
对结构主义课程论的研究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理论基础:①科学教育推动了结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产生;②以哲学为基础是结构主义产生的背景;③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结构主义心理学为基础。
持此观点的著作及期刊有:李森写的解读结构主义教育思想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张斌贤写的《外国教育思想史》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吕达写的《课程概论》载《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王美岚,王琳写的《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及其启示》载《当代教育科学》2005年;张华等写的《课程流派研究》载《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梅益强调了广播宣传不要那么卖力地去宣传高产和高速度,是几 年来的经验之谈
– 1962年5月4日开始《人民日报》开辟杂文专栏《长短录》
– 《北京文艺》刊登《海瑞罢官》《燕山夜话》
– 《前线》杂志开辟杂文专栏《三家村札记》北京报坛一时变得热 闹起来。
– 毛泽东对于这种传媒改革很不以为然,相反,他几次提出尖锐的 批评认为许多报纸是地主资产阶级专政,是牛鬼蛇神泛滥是资产 阶级新闻观挂帅
主张吸收有无产阶级觉悟的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人到报 社中来,实际上是否定新闻教育,否定经过新闻教育 的新闻从业人员的骨干作用。1969年。北京广播学院 被停办。1972年中国人民大学被停办。从此前后,许 多学校的新闻专业也被迫下马,新中国历经艰辛发展 起来的社会主义新闻教育事业,由此步入了低谷
附表:1960年——1965年新闻学著作
• 1965年 • 叶圣陶著《评改两篇报道》
• 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编《亚非新闻事 业概况》
• 天津日报和天津晚报编《通讯员手册》
第二部分:结构主义与国内情况的一些联系 (纵向比较)
• 结构主义认为,外在现实和内心世界都表现为种种具有结 构特性的整体,个体只是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意 义是由整体中其他成分的关系所决定的,因而个体没有独 立于整体的性质,个体是依附于整体而存在的。 在当代社会中结构主义中所提出的理论同样是存在的。虽 然对于个体的存在意义进行了削弱,但是却也说明了社会 深层次的构造样态。 《乌合之众》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淹没了, 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儿群体的行为表现为无异议、 情绪化、和低智商。
新华通讯社编《新华社社论选》 新华通讯社编《新华社评论集》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事业概况》
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办 公室编《文教战线红飘飘》
1962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中国报刊工作文集》上下册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通讯特写选》 中国新闻大学新闻系报刊史教研室编《外国新闻事业概况参考资料》 杭州大学新闻系编《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新闻事业史》 穆欣著《韬奋》 1963年 曹余贺编《怎样编写黑板报》 汪韵之编《怎样写新闻稿和广播稿》 曲阜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指导教研组编《怎样给报纸写稿》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报刊体裁教研室 编《报刊评论选》 1964年 田流著《怎样写通讯报道》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编《广播选稿》 世界知识出版社编《亚非新闻工作者会议文件集》 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编《我们的经验》 光明日报编辑部编《编辑记者手册》
参考书目
• The Spiral of Silence Public Opinion--Our Social Ski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3 Elisabeth Noelle-Neumann •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冯克利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01 • 现代出版学 日 清水英夫 沈洵灃 乐惟清译 中国书籍出版 社 1991 • பைடு நூலகம்0实际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 理论新闻卷。童兵、林涵。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 万历十五年 黄仁宇 北京:生活 读书 新知 三联书店
1960年6月修正主义和资产阶级新闻学的运动。他们指出 新闻记者是党的驯服而又奋发有为的工具,不同意记者是 社会活动家的观点。
四 ”文化大革命“对传播学科的扼杀
毛实施“全面思想专政的阶级斗争工具”传媒的荣辱存亡, 完全同“文革”的起伏盛衰密切相联。传播界成了“文革” 重灾区,传播科学则成了被扼杀的对象。
• 五 用媒体指挥“文革”
• 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点燃了 “文革”的第一把火。
• 一些传媒在推动“文革”的进程中起了摇旗呐喊。 推波助澜的作用,个别利欲熏心或别有用心的人 一新闻记者的身份干了一些同记者使命不相称的 勾当,所偶这一切又都进一步从新闻基础理论、 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记者形象上败坏了新中国的 传播事业,使中国传播学界在十年“文革”中受 到了极大的摧残,成为极重难返的重灾区。无可 置疑“文革”期间的中国新闻传媒,是新闻史上 黑暗的一页。
• 雅克 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是基于结构主义的。 它是对一切建立在二元对立逻辑之上的固 定的等级机构实施颠覆。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所 有的人对于其都有不同的理解。并没有存 在唯一的客观性,穿越文本的同时人已经 对对象进行了内在的改变,客观的测量是 不存在的
如同数学公式中的X——》无限
所以对于二元的颠覆也是德里达1+1不等 于2 的贡献 我们只能无限趋近与完美 却永 远不能达到完美
• 符号学原理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原理 罗兰巴 特 三联书店1988
• 雅克 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 三联书 店2001年版
参考文献
•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李治军 美韩同盟与东亚安全:一种结构主义理论
的分析 复旦大学 2008 • 李克建 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教育研究:方法
论的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靳莹 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 南京师 范大学 2005 • 李国华 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研究 山东大学 2006
结构主义诞生的同时期中国状况以及与中 国的联系
第一部分:同时期中国的传播及思想领域的情 况 (横向比较) 第二部分:结构主义与国内情况的一些联系 (纵向比较) 第三部分:参考文献及书目
• 第一部分:同时期中国的传播及思想领域 的情况
• 一 艰难的改革。
– 1962年10月邓小平在一次书记处会议上,针对有些人什么都往阶 级斗争上靠的现象提出,宣传上不要强调阶级斗争,一般讲讲大 道理,不宜联系当前工作。报纸上阶级斗争多了,就会使人紧张, 会妨碍调整。刘少奇在一系列插话中眼里批评了宣传中的唯心主 义倾向和片面性错误。
• 六。中国传播业的倒退 对于中国传播界来说“文化大革命”期间是一段不堪回首 的日子。这短短的十年中国传播业大滑坡,新闻学研 究跌入低谷,新闻教育一度被取消,封建法西斯传播 观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传媒,“左”倾思潮对传播队伍 的毒害,至今还没有完全清除。
七 传播教育被取消
1968年7月22日,《人民日报》传达了毛泽东的“最新 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说的是理工科大 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 挂帅,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 学校学几年以后,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 1960年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译《批判资产阶级新闻学》 天津是广播函授大学编《政论文写作参考资料》 石少华著《新闻摄影预其摄影记者工作》
1961年 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编《省委书记论报刊》 团结报编辑部编《关于新闻写作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编《省县报纸跃进经验调查》 上海图书馆编《辛亥革命时期期刊总目》 复旦大学新闻系编《中国报刊通讯报告选》上下册
– 1961年5月1日开始《解放军报》开始摘登毛泽东语录。个人崇拜 开始急速膨胀。在这个期间刘少奇,薄一波也曾提出典型报道不 要太集中,要对典型做全面评价,但是都没有被接纳
– 在左的思想恶性膨胀的情况下,报刊和广播出现了一个领域接一 个领域,一个学术权威接一个学术权威的批判高潮。鞭挞所致, 几乎遍及全部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学科。这种名曰“学术批判” 实为证人的批判浪涛吧新闻事业“阶级斗争工具”的属性,最淋 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而这一系列的批判,正是“文化大革命”的 舆论准备。自此拉开了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 幕。
• 二 重重阻力中的传播研究 在批判恶浪一浪高过一浪的局势下,要依据“双百”方针 进行自由的新闻学研究,其困难与阻力是可想而知的。 1949年至1976年共出版新闻学著作308种,其中1960至 1965年“文革”前夕,新闻学著作共出版50种,仅占总 量的16% 三 人民大学新闻系”错批事件“和传播界的极左浪潮
这也就是说为什么在结构主义中强调“依附”的原因。在生 活中的表现是这样的——大众媒体通过不断的重复既有的 价值、观念来影响受众。从而从思想上对受众进行控制。 进而达到使个体对群体的依附。
• 例:2008年奥运会进行时。对于全民的奥运理念的培养, 使得在一定时期内对于同一公共领域中同一问题形成合意, 即使不懂的其精神意义内核的个体也依附整体的意见而存 在。这就和诺尔诺依曼提出的沉默的螺旋的理论有暗合之 处。在一种心理趋同作用下。个体趋同与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