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部性问题内部化分析

提要外部性普遍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和消费而产生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往往是相关行为者非自愿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某小区用电产生的外部性内部化的分析,主要分析了“庇古税”和“科斯手段”,并对两种方法做了简要的对比,提出了认为较为合理的方法。

一、外部性基本内涵

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发生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联之中,相互之间的外部经济干扰是必然存在的,形成经济过程中的外部性问题。据考证,最早对外部性问题进行研究的是剑桥学派的两位奠基者亨利·西奇威克和阿弗里德·马歇尔。尤其是马歇尔,他在1890年问世的巨著《经济学原理》中首创了“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这一对概念。自马歇尔之后,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福利经济学》一书,补充了“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这一对概念。对外部性的认识有许多种:

1、“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意味着有第三方或者更多方在没有他们许可的情况下获得或者承受一些收益或者成本,这就是外部性。”

2、”当一个或者一些人没有全部承担他的行动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反过来说,只要有人承担了他人的行为引起的成本或者收益时,就存在着外部性。”

总的来说,外部性是指“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的‘非市场性’附带影响”,“这种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使价格机制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

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就是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负外部性就是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

在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无论是正外部性还是负外部性,都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因为,在正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但社会从私人经济活动中所得到的额外利益,并未通过一定的手段或途径转移到该经济主体手中,这使该经济主体不会增加生产或消费。在此情况下,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该经济主体对资源的使用不足。同样,在负外部性的条件下,经济主体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该经济主体也并不承担超过私人成本的那部分成本,因而该经济主体的生产量或消费量就超过了社会所能接受的最佳数量。此时,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该企业对该社会资源的使用就过量了。总之,外部性的存在,使得社会资源使用不当;正外部性时,资源使用不足;负外部性时,资源使用过量,这就使资源的配置达不到帕累托最优,影响了社会的福利水平。即当

存在“外部经济性”时,行为主体没有因为其产生的外部利益而得到报酬,受影响者也没有因得到外部利益而支付报酬;当存在“外部不经济性”时,行为主体也没有因其行为所产生的外部不利影响而支付报酬,受影响者也没有因受到损害而得到报酬,无偿损害,无偿受益。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资源配置低效率。外部效应的存在,表明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的不一致性。

1、环境中的外部性容易导致社会资源被过度使用。任何经济活动都企图追求效益最大而成本最小,在不合理经济活动中对资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就是因为把这种外部成本转嫁给了社会大众,从而使该经济活动的私人总效益大于私人总成本,这时达到的均衡就是边际私人效益(MPB)等于边际私人成本(MPC),使私人获利最大,但这时却不能使社会福利(社会收益)最大,因为社会效益最大的基本条件是边际社会收益(MSB)等于边际社会成本(MSC)。其结果就是企业产品售价低,市场扩大,利润增加,从而使较多的社会资源被分配到该产品的生产,这一部分社会资源将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

2、“负的外部性”产生的经济后果就是市场无效率。因为负的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当事人对其他经济主体所造成的损失没有反映在其私人成本之中,并最终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在市场经济中,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当事人进行私人最优决策是基于私人成本与私人收益的比较,在存在负的外部性的情况下,私人边际成本(MPC)小于社会边际成本(MSC),两者的差额表现为边际外部成本(MEC),因而对企业和个人是最优的不一定就是社会的最优决策,它往往导致价格偏低,产量过多。由此可见,只要存在负的外部性,资源配置就是扭曲的,市场机制就不能完全发挥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其直接的经济后果就是市场无效率。

3、负的外部性不仅使完全竞争市场失去效率,使资源配置偏离了帕累托最优,而且加剧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其内在经济机制是由于实施者可以将应由自身承担的私人成本转嫁为外部成本,并由全社会共同分担,从而自身获得额外的经济利益,这种内在经济机制使得我国负的外部性问题循环累积地增加,使环境和资源问题愈演愈烈。因此,必须从经济利益机制上遏制住加剧环境损害和自然资源短缺的这类明显的负外部性问题。也就是说,必须使得负的外部性内在化。负外部性的存在造成了环境资源配置上的低效率与不公平,这促使人们设计制度、规则来校正这种外部性,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二、外部性内在化方法的分析

我们以一个小区为例,将小区中的人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经常或连续的使用大功率的电器,以提高自己的效用水平;而另一部分人群不需要使用大功率电器。前提是使用大功率电器会引起电线短路,造成停电(意料之外),使家用电器等受到不必要的损失,以及给人精神上也造成突然的伤害,不得不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和中断思维。使用大功率电器的时间越长,短路的几率就越大;假设小

区中使用同一条线路,由于一家违规用电引起的短路造成外部性。而突然的停电会中断自己的活动、会使电器受到不必要的损害,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庇古的税收政策。在运用私人交易办法解决共享资源利用问题时,隐含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假设,即是产权必须得到明确的界定且交易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由于可能存在的市场失灵,这为政府在共享资源管制中发挥作用提供了条件。通过政府对共享资源利用的管制,尽量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保持一致,使外部性内部化。在共享资源管理中常用的政府管制手段主要是直接控制、收取税费和实行许可证制度。

在这里主要是介绍庇古税的一般定义,它对于我们的小区电力资源合理利用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考。庇古指出,外部效应问题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缺陷,如果政府始终恪守传统的“守夜人”职责,它将始终构成市场有效运行的一种威胁。庇古建议:为了实现帕雷托最优结果,国家必须越出传统上规定边界,利用国家拥有的征税权力,对那些制造外部影响的企业和个人征收一个相当于私人与社会边际成本差额的税收或给予同等数量的补贴,具体视外部效应的性质(有利还是有害)而定,使企业和个人自动地按照效率标准提供最优产量。借助于国家的干预,市场秩序又得以重建。庇古认为靠征收营业税把外部经济性内在化,并贴补那些很少享受到外部经济正效应的企业和个人,带给他们一定的外来价值。

在我们今天的这个模型中,我们只是对喜欢用大功率电器的一部分居民进行成本效用的分析。假设:小区为了遏制这些居民使用大功率电器采用了管制手段——提高电价。

MCO——原来的边际成本曲线

MC1——提高电价后的边际成本曲线

MU——使用电器所带来的边际效用

原来的MCO与MU有个交点E,在此交点居民的MC0=MU用电量达到经济上的最优,居民不会再扩大用电量,因为那样做会使得其所付出的成本大于其收益即所享受到的效用,可见在E点所决定的用电量为X2;提高电价后MC0曲线的斜率会变大——可以理解为增加使用一单位的电花费的边际成本增加了,故新曲线记为MC1,新曲线与MU的也有一交点记为B,在此交点MC1=MU,也达到了用电量经济上的最优,其相对应的用电量为X1;很明显可以得到X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