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规范

合集下载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最新-地形图测量规范

最新-地形图测量规范

地形图测量规范(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范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范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内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

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

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地形图是反映地表地貌和各种地貌要素分布的专业地图。

在测绘技术中,地形图的绘制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以确保绘制出准确、详细且可靠的地形图数据。

本文将探讨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并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

地形图绘制的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图幅划分、图例设计、符号标注、等高线绘制、色彩运用等。

首先,图幅划分是地形图绘制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地形图以一定的比例尺来绘制,每个图幅应包含完整的地形要素,并具有一定的地理界限。

图幅划分不仅要与实际地理环境相符合,还要考虑地图的布局和美观度。

其次,图例设计是地形图绘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图例是用来解释地图上所绘制要素的符号的图形显示,它起到了让人们迅速理解地图含义的作用。

图例设计应注意到简洁易懂、系统完整、符号鲜明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地形图的图例应包含地貌要素符号、水系符号、交通符号等重要要素。

图例中各符号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要素也需要精确设计,以避免产生误导或混淆。

符号标注是地形图绘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正确的符号标注能够准确传达地理要素的位置、形状、大小及其它相关信息。

在地形图绘制中,符号标注要求符合明确的标准和规范。

符号标注的精确性和一致性是地形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符号标注时,需要注意符号的位置准确、标注文字的字体清晰可辨认、大小适中,并避免重叠和混淆。

等高线绘制是地形图绘制中的重要技术。

等高线是用来表示地表上各点的高程差的线。

在地图上,通过绘制等高线,可以直观地展示地形起伏和地势变化。

等高线的绘制应遵循规范要求,包括等高线线型、间距和密度等。

等高线的线型多采用点划线,刻度间距要根据比例尺来确定,同时等高线的密度也应适中,以使地势的变化能够清晰表达。

最后,色彩运用是地形图绘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适当的色彩运用可以增强地图的可读性和直观性。

在地形图的绘制中,色彩代表地形类型和要素,如山地、平原、水域等。

色彩的选择要符合地理环境的实际情况,以准确地传达地势和地貌的特点。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图制图流程与规范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图制图流程与规范

测绘技术中的地形图制图流程与规范地形图是一种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图件,是测绘技术中的重要产物之一。

制作一张准确的地形图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其中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符号绘制等环节。

本文将从测绘技术的角度,探讨地形图制图的流程与规范。

首先,地形图的制作需要先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地面测量和遥感技术两种方法进行。

地面测量是指在地面上利用测量仪器测量地形特征,如高程、坡度等,然后记录下来。

而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大范围的高分辨率影像资料,从中提取地形信息。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数据的采集都需要保证准确性和完整性。

其次,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包括数据解译、数据编辑、数据拼接等工作。

数据解译是将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测量和分析,提取有用的地形信息。

数据编辑是对解译出的数据进行处理,去除不必要的信息,使得数据更加简洁和易读。

数据拼接是将多个数据源的信息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地形图,确保数据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接下来是符号绘制阶段。

符号绘制是将地形图中的各种地形特征和地貌特点用符号和图形表示出来。

符号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以确保地形图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例如,对于山地地形,可以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起伏和高度变化;对于水域,可以用蓝色填充表示湖泊和河流。

符号绘制的规范可以参考测绘和地理信息标准,确保符号的统一,并与其他地图具有通用性。

此外,地形图制图还要考虑到地图的比例和投影方式。

比例是指地图上表示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关系,通常用分数或比例尺表示。

比例决定了地图上的细节程度,较大比例的地图可以显示更多的细节,较小比例的地图则只能显示宏观特征。

投影方式是将三维的地球表面展示在二维的纸面上的方法。

不同的投影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形变,因此需要根据制图目的和地域特点选择合适的投影方式。

最后是地形图的检查与修订。

在地图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地图进行检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检查的内容包括地图边界、地理标志物的位置和符号使用是否合理等。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地形图是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的专业测绘成果,是人们对地球表面地势、地貌、地物分布等特征的直观呈现。

地形图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测绘规范,以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下面是地形图测绘规范的一些要点,共计1000字。

一、地形测绘规范的基本原则1. 准确性原则:地形图应准确反映地球表面地形特征,包括高程、坡度、坡向等信息。

2. 完备性原则:地形图应包含目标区域内所有重要的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

3. 统一性原则:地形图的编制应遵循统一的坐标系统和符号规定,以确保不同地区的地形图之间的连续性和对比性。

4. 实用性原则:地形图应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提供直观、易懂的地形信息。

二、地形测绘数据的采集和处理1. 高程数据的采集:高程数据是地形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地面控制点的实地测量、卫星测高等手段获取,以确保高程数据的准确性。

2. 坡度和坡向数据的计算:根据高程数据,可以计算出各点的坡度和坡向,以表示地形的陡缓和走向。

3. 地物分布数据的采集:地物分布是地形图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通过航空遥感、卫星影像、GPS测量等手段获取,以确保地物分布数据的准确性和完备性。

4. 地形数据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形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的筛选、分类、修正等,以消除异常值和噪声,提高地形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地形图的编制要求1. 地图投影和坐标系:地形图应采用合适的地图投影和坐标系,以保证地图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2. 地图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应根据目标区域的大小和特点确定,一般不小于1:10,000,以保证地图的细节和清晰度。

3. 符号规定:地形图的符号应遵循国家规范和行业标准,以确保地图的一致性和易读性,同时可以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4. 图例和注释:地形图应配备清晰明确的图例和注释,以帮助用户理解地图内容和使用方法。

四、地形图的制作和发布1. 制作软件和设备:地形图的制作应使用专业的地图制作软件和设备,以保证地图的质量和效率。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规范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规范

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的步骤与规范地形图作为一种对地表地貌进行准确记录并表现出来的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规划、地理研究和军事领域。

而使用测绘技术进行地形图绘制则是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地形图绘制步骤与规范。

第一步:数据采集地形图绘制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

常用的数据采集手段包括GPS测量、航空摄影测量、遥感图像获取等。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和手段,保证数据的精确和全面。

同时,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可以选择多种数据采集手段相互验证和补充。

第二步:数据处理在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以提取出有用的地形信息。

数据处理的具体步骤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配准、数据过滤和数据融合等。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同时,可以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和算法,进行数据处理的自动化和快速化。

第三步:地形建模地形建模是地形图绘制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地形建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建模方法,包括三角网、等高线、网格模型等。

在地形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地形的连续性和光滑性。

同时,可以利用地形建模软件进行模型生成和编辑,以提高绘制效率和质量。

第四步:图层设计地形图的图层设计是为了使得地形信息能够更加清晰地表现出来。

在图层设计中,可以根据地形特征和绘制目的,将地形要素分成不同的图层,并设计不同的符号和颜色。

在图层设计中,需要注意保持图层之间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并确保地形要素的可辨识性和易读性。

第五步:绘制输出地形图的绘制输出是将地形信息呈现给使用者的最后一步。

在绘制输出中,可以选择合适的输出格式和尺寸,包括纸质绘图、数字化输出等。

同时,需要注意保证绘制品质和打印质量。

为了提高绘制效果和使用便捷性,可以使用一些绘图软件和工具进行绘制输出的自动化和规范化。

地形图绘制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视化效果。

一方面,需要遵守现行的地理信息标准和测绘规范,确保地形图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地形图的精度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4规定。

表 4立体测图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18cm*18cm像幅)或(23cm*23cm像幅)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地形图规划方案设计规范

地形图规划方案设计规范

地形图规划方案设计规范地形图规划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涉及到设计师、工程师、施工队伍等多个方面的协作。

一个好的地形图规划方案能够确保地形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升地形环境的品质和功能。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规划方案设计的一些基本规范,以确保设计成果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1. 地形分析和评估在制定地形图规划方案之前,必须进行地形的详细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了地形的地势、地质、水文、植被等方面的调查。

可以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对地形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通过这些工具,可以了解到地形的特点和潜在问题,为制定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2. 可持续性原则地形图规划方案的设计应遵循可持续性原则,即要在保护地形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形资源,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这包括了对地形的合理利用、保护和修复。

例如,在规划建设时要考虑土地的强度和承载能力,避免对地形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3. 空间布局原则地形图规划方案的设计应根据地形特点和功能需求来确定空间布局。

要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提供舒适的空间环境。

例如,可以利用丘陵地形来创造不同高度和层次的景观,增加空间层次感和视觉效果。

4. 生态保护原则地形图规划方案的设计应注重生态保护,保护地形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的植被,保护植物物种的多样性。

此外,要保护地形的水资源,设计合理的水系和雨水收集系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防灾减灾原则地形图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考虑自然灾害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例如,在设计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地形的排水能力,避免城市内涝;在规划建筑时要考虑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做到抗震、抗风等设计。

6. 可访问性和人性化原则地形图规划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便利的交通和便利设施。

要确保地形的可访问性,以方便行人和残障人士的移动。

同时,要设计合理的休闲娱乐设施,提供舒适的休憩空间。

7. 可持续管理原则地形图规划方案的设计不仅仅是一次性的任务,还需要长期的管理和维护。

掌握地形图绘制的基本规范

掌握地形图绘制的基本规范

掌握地形图绘制的基本规范绘制地形图是地理学、地质学等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准确绘制地形图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地貌特征、地质构造以及地理环境等。

然而,许多初学者在绘制地形图时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图例设计不当、坐标轴标示混乱、符号使用不一致等。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绘制的基本规范,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一技能。

1.地图比例尺的选择地图比例尺是地形图绘制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

选择适当的比例尺能够保证地图在尺寸上的合理性,同时也能够确保地理特征和地形要素的展示质量。

一般来说,在绘制小尺度(如区域尺度)地形图时,比例尺应选择相对较大的数值,以便突出地形要素的细节;而在绘制大尺度(如局部尺度)地形图时,比例尺应选择较小的数值,以便展示更广范围的地理特征。

2.地图布局与风格设计地图的布局应简洁明了,重点地理要素应位于地图中心或突出位置。

在绘制地形图时,应注意地图的比例和比例尺线的位置,确保比例尺线的长度与地图空间的参考长度一致。

同时,为了提高地图的美观度,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装饰性元素,如图例、指北针等。

3.地形符号的规范使用地形符号在地形图绘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们能够用简洁明了的图形表示不同地貌特征和地质要素。

不同地质要素和地貌特征应有不同的符号表达,且符号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应具备一致性。

在使用地形符号时,要注意符号的比例和形状,确保符号的大小适合地图比例尺的要求。

4.颜色的合理运用地形图的色彩运用应既突出地貌特征,又符合观察者的直观感受。

山地一般可以使用棕色或灰色表示,水系可以使用蓝色表示,森林可以使用绿色表示等。

在选择颜色时,应注意不同颜色之间的对比度和层次感,以确保地图在观感上更加饱满、生动。

5.注记文字的规范编写地形图的注记文字应清晰、简洁。

注记文字应放置在相应地貌特征或地理要素的附近,以便读者的理解和解读。

注记文字的字体大小应适中,文字之间的间距应合理,同时应保证注记文字与其他地图元素之间的对比度,以确保地图整体的观感和可读性。

地形图绘制技巧与标注规范

地形图绘制技巧与标注规范

地形图绘制技巧与标注规范地形图是一种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等表示地球表面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图件,它是地理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地形图的绘制技巧与标注规范对于地图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形图绘制的一些基本技巧和标注规范。

一、地形图绘制技巧1. 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表示地图上图像与实物之间的比例关系。

在地形图绘制中,选择适当的比例尺可以保证地图的细节和整体呈现的准确性。

一般来说,较大比例尺适合用于小范围地图,较小比例尺适合用于大范围地图。

2. 精确测量地形数据:地形图的准确性依赖于对地形数据的准确测量。

测量地形数据包括高度、坡度、地貌特征等。

通过使用现代测量仪器和技术,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卫星遥感,可以获得更准确的地形数据。

3. 使用适当的符号和图例:地形图使用一系列图形符号表示地理现象和特征。

为了确保地图的可读性,应选择简明、准确的图形符号。

图例是地形图上的说明性说明,其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地图符号的意义。

图例应该简洁明了,包含关键信息。

4. 选择合适的颜色和阴影效果:地形图使用颜色和阴影效果来表示地势高低和地貌特征。

选择适当的颜色搭配可以使地图更具吸引力和易读性。

阴影效果可以增强地形的立体感,但应注意不要产生视觉混淆。

二、地形图标注规范1. 文字标注的位置与方向:在地形图上标注地名、河流名、山峰名等地理要素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方向。

地名标注应与相应的地理要素位置相对应,并避免与其他标注发生重叠。

标注文字的方向应与地理要素的方向保持一致。

2. 标注的字体大小和字体类型:地形图上标注文字应具有良好的可读性。

字体大小要适中,以保证在不影响地图视觉效果的同时,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字。

字体类型应选择简洁明了的字体,避免过于花俏或艰难辨认的字体。

3. 标注的颜色和线宽:标注文字的颜色和线宽应与地图的背景相互衬托,并具备足够的对比度以方便读者区分。

一般来说,可选择黑色或深色的文字,较粗的线宽,以增强可读性。

(完整版)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完整版)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X X 市 1 : 5 0 0 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本标准规范适用于XX省供电公司1:500地形图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是1: 500地形图数据数据现状数据整理、检查以及未来数据更新、入库的重要依据。

本标准建设时,充分考虑了目前 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现状及未来数据更新的要求,并具有相应的扩展性,以适应未来数据应用需求。

2、设计依据与引用标准GB/T 13989-1992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 13923-2006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278-2009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GB/T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CH/T1005-2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数据文件命名规则CH/T1007-2001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元数据CJJ100-2004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8-99 ,城市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全球定位系统( GPS )测量规范CJJ 73-97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1GB/T 16818-2008 ,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CH/T 9008.1-2010 ,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1:1000、1:2000 数字线划图GB/T 17941-2008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24356—200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3、数据地物类型要求如下所有的地物必须拥有自己相应的代码所有的地物必须在CASS的相应图层同一地物构成的面必须闭合同一地物构成的线、点或者注记不能被打碎4、图形规则( 1 )数据坐标位置必须保证正确;( 2 )提供数据空间范围信息;( 3 )点符号必须是块实体,并有正确的块名,块名要符合南方 CASS标准规定;( 4 )线必须连续,要求构面的多段线其“属性” - “闭合”必须为“是”,或者首尾相连;( 5 )同一位置上同类对象必须唯一存在,不允许重叠。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

地形图测绘规范地形图测绘规范是指在测绘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地形地貌进行测量、绘制和描述的要求。

地形图是地理学研究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常用的一种图件,它以等高线为主要表现形式,反映了地面的起伏情况和地貌特征。

下面将从测绘流程、测绘仪器和测量方法三方面介绍地形图测绘规范。

一、测绘流程地形图测绘的主要流程包括:前期准备、野外测量、数据处理和地图绘制。

1. 前期准备:确定测绘区域范围,并收集背景资料,如高程资料、地形图、影像图等。

2. 野外测量:在实地进行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地貌测量和控制网的建立。

高程测量主要通过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进行,地貌测量可以通过GPS、倾斜仪、测距仪等仪器进行。

3. 数据处理:对野外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数据的筛选、差值、配准等过程,形成清晰准确的等高线数据。

4. 地图绘制:根据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地图的绘制,包括等高线的绘制和附加符号的添加等。

二、测绘仪器地形图测绘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水准仪、GPS、测距仪和倾斜仪等。

1. 全站仪:全站仪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测量仪器,在地形测绘中主要用于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

全站仪具有高度精度和自动化功能,能够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度。

2. 水准仪:水准仪主要用于高程测量,能够测量点之间的高差,也可以用于控制网的建立,提高地形图的精度。

3. GPS:GPS可以提供全球定位系统,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广泛应用于地理测绘和导航领域。

4. 测距仪:测距仪主要用于测量距离和角度,可以配合全站仪进行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提高测量效率和准确度。

5. 倾斜仪:倾斜仪能够测量地面的倾斜角度和方向,对地形测绘中的地貌特征和地面辐射进行测量和分析。

三、测量方法地形图测绘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高程测量和地貌测量两种。

1. 高程测量:高程测量是地形图测绘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常用的方法包括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和差分测量。

水准测量通过水准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高差;三角测量通过测距仪和倾斜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差分测量通过全站仪进行,可以测量点之间的高差和坐标。

测绘技术地形图绘制规范介绍

测绘技术地形图绘制规范介绍

测绘技术地形图绘制规范介绍地形图是研究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等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作为测绘技术的一项基础工作,地形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地形图绘制的基本规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技术。

首先,地形图绘制的基本原则是准确性和完整性。

地形图应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实地地貌、地形和地貌元素的特征,尽量避免误差和漏项。

为此,测绘人员应选用精确的测量仪器,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计划。

同时,对于复杂的地貌地形,应合理划分区域,采取适当的比例尺,保证所绘制地形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其次,地形图的符号规范是确保地形图信息清晰易懂的关键。

地形图上的符号应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和统一性,使得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图上所标示的地貌要素。

例如,常见的地形符号有河流、山脉、湖泊、景观等,测绘人员应使用正确的符号,保证其准确性和统一性。

此外,对于不同的地貌要素,还应有不同的标注方法,如山峰的高度应标示其实际高度,岩层的类别和倾向也应标明等。

另外,地形图的绘制需要注意比例尺的选择。

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对于大比例尺的地图,地貌要素的细节可以更加清晰地展示,但同时,所覆盖的范围相对较小;而小比例尺的地图虽然能够覆盖更大的范围,但是地貌要素的细节则可能变得不够清晰。

因此,在绘制地形图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比例尺,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除此之外,地形图绘制中还有一些其他的规范需要遵守。

首先是地图的方位角度标注。

地图上应标明正北的方向,并采用统一的方位角度表示方法。

另外,地形要素之间的关系应清晰明确,如山脚和山顶之间的坡度,河流的起始点和终点等。

此外,地图上的文字标注也应尽量简洁明了,字体大小适中,与地图上的符号相协调。

文字标注的内容应简明扼要,能够传达地貌要素的基本信息。

综上所述,地形图绘制是一项专业而精细的工作。

地形图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等研究领域的成果和应用效果。

通过遵守地形图绘制的基本规范,选用合理的测绘仪器、制定科学合理的测量计划、采用标准化和统一的符号规范、选择适当的比例尺等方法,可以确保所绘制地形图的质量和准确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地形图规范

地形图规范

添加标题
环境污染治理:地形图可以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规划和设计,通过对污染源、污染 物扩散路径等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案。
灾害防治领域应用
灾害监测与预警:利用地形图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警,提高灾害防 范能力
灾害救援与评估:通过地形图分析灾区地形地貌,为救援和灾后评估提 供重要依据
防洪减灾:利用地形图进行洪水模拟和预测,制定有效的防洪减灾策略
环境保护领域应用
添加标题
环境保护规划:利用地形图数据,分析地形、水文、植被等环境要素,为制定环境保护 规划和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添加标题
生态修复工程:地形图可以用于生态修复工程的设计和实施,通过对地形、土壤、植被 等环境要素的详细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修复方案。
添加标题
自然保护区管理:地形图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帮助保护区管理人员 更好地了解保护区的地形、地貌、植被等环境特征,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
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介绍
国际标准:ISO 12001地形图规范 国外先进标准: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地形图规范 国际标准与国外先进标准的比较 我国地形图规范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及改进方向
地形图规范在实际 工作中的应用与建

实际工作中地形图规范的重要性
确保地形图精度 和可靠性
提高工作效率和 准确性

地形图的符号与标 注
地物符号
符号分类:点状符 号、线状符号、面 状符号
符号特点:形象直 观、易于识别
符号作用:表示地 形要素的空间位置 和属性特征
符号应用:在地图 制作、地理信息系 统等领域广泛应用
地貌符号
等高线:表示地形 高低起伏的线
高程注记:表示地 形点的高程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1:5000、1:10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1.地形图的规格1.1.1 投影、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1:5000、1:10000地形图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按3°分带。

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1.1.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按GB/T 13989执行。

在特殊情况下,如临近国境线或广阔水域地区,图幅内只有少部分陆地,并入邻幅作破图廓处理。

破图幅的图幅编号写在主图幅编号之后,中间用逗号分开。

1.1.3 地形类别地形类别按图幅范围内大部分的地面倾斜角和高差划分,规定见表1。

当高差与地面倾斜角矛盾时,以地面倾斜角为准。

表 11.1.4 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依据地形类别划分。

规定见表2,一幅图内一般采用一种基本等高距。

当基本等高线不能示地貌特征时,应加测间曲线。

必要时可再加测助曲线。

1.1.5 高程注记密度高程注记点应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特征点上,其密度为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

平地、丘陵地10~20个;山地、高山地及地形特征点稀少地区8~15个。

等高线注记图上每100平方厘米内1~3个。

2.1 地形图的精度2.1.1内业加密点和地物点对附近野外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以图比例尺计不得大于表3规定。

表 32.1.2规定。

表 42.2立体测图2.2.1 一般要求本条只规定各类测图仪在测图作业中共同遵守的一般要求。

2.2.2 准备工作A.按任务要求令取测图所需的资料;B.熟悉规范、图式、测区专业设计书等有关的技术规定,了解内、外业成果及接边情况,填写、转抄、安置有关数据,以及上仪器前的必要计算工作;C.测绘面积以定向点连线为准,最大不大于像片上连线外1厘米。

且离像片边缘不小于1cm (18cm*18cm像幅)或1.5cm(23cm*23cm像幅)2.2.3 测绘地物A 。

影像清晰,现势性强的像片,可采用先内判后外调的方法测绘地物。

对影像清晰、易识别的地物直接判绘在原图上。

地形图,规范

地形图,规范

地形图,规范篇一:地形图数字化规范WORD版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为信息源,采用手扶跟踪或图形扫描等手段获取地形图数据的方法和要求。

依据本标准获取的地形图数据可用于建立相应比例尺测绘数据库或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

相应比例尺其他图种的数字化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3 术语3.1 工作底图 working base map 用于数字化作业的地形图。

3.2 检查图check map经地形图数字化作业过程,把编辑处理后的地形图数据通过绘图仪按图式规范输出的用于检查数字化作业内容和精度的地图。

4 专业设备要求4.1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幅面可根据数字化图纸的大小而定,一般选用A1(841mm×597 mm)幅面。

数字化仪的分辨率不小于每cm394线,精度不低于0.127mm。

也可根据数字化的具体精度要求选择相应的数字化仪。

4.2 扫描仪可选用平台式或滚筒式扫描仪,其分辨率应满足8.2.4.1的精度要求,一般不小于每cm157点。

4.3 绘图仪用于检查图输出的绘图仪应满足以下要求: a)动态误差不大于0.1mm;b)单笔重复误差不大于0.05mm;c)有效绘图面积不小于841mm×597mm(A1幅面)。

4.4 数字化软件4.4.1 软件的使用环境2数字化软件应在通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下运行,并便于和通用的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进行通讯。

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

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地形图是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常见的重要数据类型之一。

它以比例尺的形式展现地球表面上各种地理现象的详细信息,并为地质、地貌、水系、交通、建筑等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重要参考。

为确保地形图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以提高地形图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

一、基本要求1. 数据源可靠性:地形图数据应基于可靠的地理测量数据,如测绘、遥感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几何精度:地形图数据的几何精度应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并具备一定的误差控制能力。

3. 数据一致性:地形图数据应在水系、地貌、交通等几个主要要素之间保持一致性,避免数据冲突和矛盾。

4. 数据完整性:地形图数据应包含全面的地理信息,涵盖相应比例尺下的所有关键要素。

二、数据采集和整理1. 数据采集:地形图数据的采集应结合现场测量和遥感技术,保证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a. 现场测量:可使用全站仪等测绘设备进行地形测量,获取高程、坐标等数据。

b. 遥感技术:可利用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等手段获取地形图数据,并进行图像解译和处理。

2. 数据整理:采集到的地形图数据需要经过整理,包括数据筛选、去噪、纠正等工作,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a. 数据筛选: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排除错误和异常数据。

b. 去噪处理:对数据中的噪声和干扰进行去除,保证地形图数据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c. 纠正校正:对数据进行几何纠正和校正,消除数据中的偏差和失真。

三、数据标准化1. 文件格式:地形图数据应采用常见的地理信息数据格式,如Shapefile、GeoTIFF等,以便于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 数据编码:地形图数据应采用统一的编码规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读性。

a. 要素编码:对地图中的不同要素进行编码,并建立编码字典,方便数据的查询和管理。

b. 属性编码:对地图要素的属性信息进行编码,确保不同地图数据之间的属性字段一致。

地形图绘制的制图规范与技巧指南

地形图绘制的制图规范与技巧指南

地形图绘制的制图规范与技巧指南地形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现地球地表特征的地图。

绘制地形图是理解和研究地球地貌、地质和地貌演化的重要工具之一。

合理的制图规范和技巧能够使地形图更加准确、直观地反映地表特征,提高地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本文将探讨地形图绘制的制图规范与技巧。

一、地型符号地形图中使用的地型符号是表达地形特征的重要工具。

地型符号应具备直观、准确、简明的特点。

在选择地型符号时,应根据地形特征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地型符号之间的比例关系应相互协调,不应造成视觉上的不平衡。

地型符号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设计地型符号时,应尽量遵循简明易懂、不冗杂的原则。

符号的大小应与地形特征的大小相对应,以便观察者能够清晰地辨认和理解。

符号的形状应根据地形特征的形态进行选择,以便观察者能够快速获取地形信息。

符号的颜色应与地形特征的属性相对应,以便观察者能够准确地识别地表特征。

二、等高线绘制等高线是地形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表示地球表面上不同高度的点的连接线。

等高线的绘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首先,等高线的间距应根据地形的陡峭程度进行选择。

地形较平缓的区域,等高线的间距可以适当加大,以便显示更多的地表特征。

地形较陡峭的区域,等高线的间距应适当缩小,以便较为精确地描绘地形的变化。

其次,等高线的绘制应充分考虑地形的起伏和变化。

在绘制等高线时,应尽量遵循地形的自然和平滑变化,以便在观察地形图时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貌特征。

对于较为复杂的地形,可以使用等高线集结和辅助线段等方法,以提高地形图的表达能力。

三、色彩运用色彩是地形图中重要的表达和交流工具。

正确运用色彩可以使地形图更加生动、直观。

在绘制地形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技巧。

首先,色彩的选择应考虑地形的属性和特征。

地形图常用的颜色有绿色、蓝色、灰色和棕色等。

绿色用于表示植被、林地等地貌特征;蓝色用于表示水体、湖泊等地形特征;灰色用于表示建筑物、道路等人工特征;棕色用于表示地面、山脉等地形特征。

地形图测量规范标准

地形图测量规范标准

地形图测量规(资料来自工程测量规中)第一节一般规定第4.1.1条测图的比例尺根据工程性质、设计阶段和规模大小,可按表4.1.1选用。

第4.1.2条地形的类别划分,应根据地面倾角(α)大小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表4.1.2选用。

第4.1.3条地形图的图式,应符合现行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图式中没有规定的地物、地貌可自行补充,但应在技术报告书中注明。

第4.1.4条地形测量的区域类型,可划分为一般地区、城镇居住区、工矿区和水域。

第4.1.5条地形图图上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位置中误差,应符合表4.1.5的规定。

第4.1.6条等高线插求点对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应符合表4.1.6的规定。

第4.1.7条工矿区细部点位置和高程的中误差,应符合表4.1.7的规定。

第4.1.8条地形原图制作时,宜选用厚度为0.07~0.10mm,伸缩率小于0.2‰的聚酯薄膜。

第4.1.9条地形图的分幅,可采用矩形或正方形。

图幅的编号,宜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的千米数表示。

小测区可采用顺序编号;对于已施测过地形图的测区,亦可沿用原有的分幅和编号。

第4.1.10条图廓格网线绘制和控制点的展点误差,不应大于0.2mm。

图廓格网的对角线、图根点间的长度误差,不应大于0.3mm。

第4.1.11条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5mm,图幅的接边误差不应大于本规表4.1.5和表4.1.6规定值的22倍,小于规定值时,可平均配赋;超过规定值时,应进行实地检查和修改。

第4.1.12条地形图应经过业检查、实地的全面对照及实测检查,实测检查量不应少于测图工作量的10%。

第二节图根控制测量第4.2.1条图根点的精度,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的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第4.2.2条图根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图根三角、图根导线、电磁波测距仪用极坐标或交会点等方法。

当在等级点下加密时,图根控制不宜超过2次附合。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2000地形图测量规范篇一:1500地形图测量要求地形图测量技术要求一、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居民地和垣栅、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交通及附属设施、管线及附属设施、水系及附属设施、境界、地貌和土质、植被等各项地物、地貌要素,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地形图图式执行外,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测量控制点测绘1.1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在图上应精确表示。

1.2各等级平面控制点、导线点、图根点、水准点,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2.1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2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注记层数。

1:500与1:1000比例尺测图,房屋应逐个表示,临时性房屋可舍去;1:2000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图上宽度小于0.5mm的小巷可不表示。

2.3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0.4mm,简单房屋小于0.6mm 时,可用直线连接。

2.41:500比例尺测图,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1:1000比例尺测图,图上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5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城楼、城门、豁口均应实测;围墙、栅栏、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规整性、重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6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3m毫米,宽度大于1m毫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7永久性门墩、支柱大于1m毫米的依比例实测,小于1m毫米的测量其中心位置,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离方向。

2.8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主要的支柱也要实测。

3.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3.1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形状和性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形图,规范篇一:地形图数字化规范WORD版1:500、1:1000、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 17160,1997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1:500、1:1000、1:2000地形图为信息源,采用手扶跟踪或图形扫描等手段获取地形图数据的方法和要求。

依据本标准获取的地形图数据可用于建立相应比例尺测绘数据库或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基础信息。

相应比例尺其他图种的数字化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 14804—93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3 术语3.1 工作底图 working base map 用于数字化作业的地形图。

3.2 检查图check map经地形图数字化作业过程,把编辑处理后的地形图数据通过绘图仪按图式规范输出的用于检查数字化作业内容和精度的地图。

4 专业设备要求4.1 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手扶跟踪数字化仪的幅面可根据数字化图纸的大小而定,一般选用A1(841mm×597 mm)幅面。

数字化仪的分辨率不小于每cm394线,精度不低于0.127mm。

也可根据数字化的具体精度要求选择相应的数字化仪。

4.2 扫描仪可选用平台式或滚筒式扫描仪,其分辨率应满足8.2.4.1的精度要求,一般不小于每cm157点。

4.3 绘图仪用于检查图输出的绘图仪应满足以下要求: a)动态误差不大于0.1mm;b)单笔重复误差不大于0.05mm;c)有效绘图面积不小于841mm×597mm(A1幅面)。

4.4 数字化软件4.4.1 软件的使用环境2数字化软件应在通用的操作系统和网络系统下运行,并便于和通用的数字化仪,扫描仪、绘图仪进行通讯。

4.4.2 数据采集软件4.4.2.1 手扶跟踪数据采集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 a)灵活方便的分类码和属性码输入方法;b)对工作底图的重复定位能进行较差对比和超限提示; c)能按要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仿射变换;d)至少应具有点方式和流方式两种输入方法;e)对当前目标的编辑功能,如删除、移动、延长、连接等。

4.4.2.2 扫描数据采集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a)图纸变形改正及扫描机械误差改正; b)灵活方便的分类码和属性码输入方法;c)图象编辑功能;d)对当前目标的编辑功能; e)二值化、细化和矢量化。

4.4.3 编辑处理软件编辑处理软件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 a)图形编辑功能1)能进行图形显示和屏幕图像存贮,开窗放大、缩小、检索;2)能将检索结果形成原图形数据文件的一个子文件,增补、删除图形实体; 3)对图形进行平移、旋转、复制、分割、连接和拉伸等编辑修改; e)对数字与文字注记作相应的编辑与修改; 5)图幅接边。

b)建立要素的位置信息和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c)地3图投影变换。

4.4.4 成果输出软件 4.4.4.1 图形输出软件图形输出软件应具备以下功能:a)绘图设备的选择,包括绘图仪的选择以及不同绘图仪的驱动、通讯协议、绘图坐标转换和绘图尺寸配准等;b)绘图内容的选择,可进行单要素或多要素图形输出; c)输出形式的选择,可通过显示器或绘图仪输出;e)图形符号开发和汉字处理,能用开发的图形符号库输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图;f)符号与颜色的选择; g)图廓的整饰。

4.4.4.2 数据输出软件a)应能将所采集的数据转换成国家颁布的标准格式; b)能输出关于测区情况和作业情况的统计数据。

5 工作底图的质量要求a)工作底图一般应为聚酯薄膜图,其变形应小于0.2‰。

若采用纸质图,根据用户需要精度可适当放宽,但变形要均匀,经仿射变换处理后应能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

b)工作底图精度要求如下: 图廓点位误差?0.15mm 图廓边长误差?0.2mm 图廓对角线误差?0.3mm 公里网点间距误差?0.2mmc)工作底图上的地物、地貌、水系、植被等要素要表示清楚、正确。

d)工作底图尽量采用最新版本的地形图。

6 数据分层要求4所采集的地形图数据应按GB 14804的分类要求,参照表1进行分层。

为了数据采集作业方便,可根据需要将分层情况在预处理图上标明。

表1 地形图数据分层图形数据库的名称要正确无误,不得与其他库名相同,并符合作业区域的统一规定。

图形数据库的文件目录名应采用相应的地形图图幅编号加系统所要求的扩展名。

图形数据文件名应为数据层层名缩写与表2中数据处理阶段代码的组合。

8.1 手扶跟踪数字化8.1.1 准备工作手扶跟踪数字化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a)根据测区设计书,全面了解测区情况,如工作底图的比例尺、等高距、四周接边情况及作业时应注意的事项;b)检查工作底图是否符合第5章的要求,特别注意对图廓边长的检查,以保证图幅定位的精度;c)按8.1.2要求对工作底图进行预处理;d)检查数据采集所需的软件及其支持软件是否安装齐备,应避免计算机病毒的存在,确保采集数据的可靠性;e)准备好作业过程中所需资料及图历簿,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8.1.2 工作底图预处理 8.1..2.1 图面的预处理a)检查工作底图与相邻图幅的接边情况;线状要素的连5续性(如道路、河流、境界的走向,名称、等级是否一致、等高线是否连续等);面状地物(如水域、植被、房屋及大型工矿建筑物等)是否闭合。

发现问题应作处理并记录在图历簿中。

b)节点标识图上应对以下节点进行标识:1)线状目标的起迄点、平面交叉点;2)线状目标之间及其与面状地物边线的投影交叉点; 3)同一线状目标上具有不同属性内容线段的分界点; 4)闭合曲线上为建立拓扑面所添加的节点; 5)线状目标和面状目标的边线与图边的交叉点;6)为便于添加有关线状或面状目标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信息,而将目标划分成目标段时的划分点。

c)根据需要添补不完整的线划。

d)对图上没有明确界线的面状要素部分,应加绘其概略范围线,如复合植被、土质类别、沼泽、水中滩等。

8.1.2.2 属性数据的预处理对于图上不易区分的要素类别和属性应在预处理图上予以标识,如标明同一线状地物的属性变化和具有多重属性的地物的编码(区分主码和辅码)等。

8.1.3 数据采集及要素间的拓扑关系8.1.3.1 按要求正确填写图历簿,做好每次工作记录。

68.1.3.2 每次数据采集工作开始前,必须进行工作底图的定位工作。

工作底图的定位误差应满足8.1.4的规定,经检查人员检查认可后方可作业,并将定位误差情况填入图历簿,在作业进行或结束时,必须进行工作底图定位检查。

8.1.3.3 按第6章要求进行分层数据采集。

层需合并时,应由作业区域设计书统一规定,作业人员不得自行处理。

8.1.3.4 图上要素的分类代码按照GB 14804执行。

作业时应根据数据采集软件的要求正确输入其代码和附属信息。

8.1.3.5 根据GB 7929规定的图形符号定位点(线)进行数据采集。

采集点的点位误差不大于0.1mm。

采集线状要素或面状要素边界时,应根据矢距大小调整采点步距,相邻采集点间线段与曲线之间的矢距应小于0.15mm。

8.1.3.6 各数据层中均须存放图廓点理论坐标。

内图廓线、坐标网格应采用理论值生成,等级平面控制点应采用实测坐标生成,不得采用数字化方式产生。

8.1.3.7 面状要素应构成闭合多边形。

为保证面状要素闭合所加绘辅助线的分类代码为该面状要素分类代码+9999表示。

8.1.3.8 面要素的每个多边形内必须有一个(且只能有一个)标识点,其分类代码为该多边形所代表的面状要素的分类代码。

8.1.3.9 在预处理图上对没有明确界线的面状要素加绘的7范围线,按辅助线(代(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地形图,规范)码为该面状要素分类代码+9999)采集,其多边形标识点的分类代码为该范围内主要植被或土质类别的代码,次要植被或土质类别则按点状目标采集;无法勾绘范围线的均按点状目标采集。

8.1.3.10 线状要素均按实线数字化并保持其连续性(如被桥梁符号切断的公路、铁路、河流、管线;双线河及湖泊水面上的境界线等)。

在线状目标与线状目标或与面状目标相交(如桥梁)或重叠(如隧道)处附近,应将线状目标或面状目标划分成目标段进行采集,以便根据采集软件的要求,建立相关目标段间的空间位置关系信息表。

8.1.3.11 图上不对称线状符号(如堤、自然保护区界等)应将符号画齿部分位于数字化过程中鼠标前进方向的右侧。

8.1.3.12 河流应从上游向下游进行数字化。

对双线河左侧水涯线采用该双线河分类代码+10000,右侧水涯线采用该双线河分类代码+20000。

8.1.3.13 凡方向固定或无方向性的点状符号只采集其定位点坐标。

有向点状符号,如泉、地下建筑物出入口等应先采集其定位点,再采集其方向点。

其方向点定在过该有向点状符号定位点的中轴线上。

8.1.3.14 具有多重属性的公共边,只可数字化一次,存放8在其主属性所属的层中,其分类代码为主属性的代码。

该公共边在次属性层中的位置信息应采用拷贝的方法生成,其分类代码用次属性层中的代码+9999表示。

8.1.3.15 图中要素中凡隐含有高程信息的数字化目标,应按要求正确输入高程信息。

8.1.3.16 图面注记的采集应正确无误,其字体、字号、定位点、方向及间隔应符合GB 7029的规定。

8.1.3.17 根据所采用软件功能和要求进行图形数据的编辑,并进行接边处理工作。

8.1.3.18 根据数据采集所采用软件系统的功能和要求,建立各目标间的拓扑关系。

8.1.4作业精度要求工作底图定位中误差不超过?0.16mm。

工作底图重复定位误差最大较差绝对值不超过0.16mm。

点状符号采点中误差不超过?0.20mm。

线状符号跟踪中误差不超过?0.25mm。

图幅接边误差小于数字化输入跟踪方式的平面位移中误差的22倍。

8.1.5 检查图输出8.1.5.1 根据检查需要,选择绘图内容及输出形式。

8.1.5.2 检查图应采用聚酯薄膜或变形小,表面光洁的纸张绘制;所采用的绘图笔应满足精度检查的要求。

8.1.5.3 检查方法一般应采用检查图与工作底图套合的方法进行。

8.1.5.4 检查图精度图廓点、公里网点及等级平面控制点点位误差不超过90.12mm。

图廓边长误差不超过0.2mm,对角线误差不超过0.3mm。

相对于工作底图,点状要素平面位移中误差不超过?0.25mm,线状、面状要素平面位移中误差不超过?0.30mm。

8.1.6 作业内容检查在手扶跟踪数字化作业完成后,应进行各作业过程内容和要求的检查,其内容包括: a)文件及控制信息完整、正确;b)图幅定位误差是否符合限差规定; c)图内各要素的采集是否有错漏;d)图内各要素代码及附属信息是否完整、正确;篇二:地形图图例规范地形图图例规范篇三: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XX市1:500比例尺地形图数据标准及整理规范一、数据标准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XX市1:500地形图数据的分层、分类与代码、几何特征、质量要求,以及数据整理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