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还有表!(文科)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一、基本公式(1)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x t at v =+ (2)自由落体:速度Vo =0 末速度gt V t = 下落高度221gt h =(3)胡克定律:x F k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 (4)求 1F 和2F 两个共点力的合力: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F ≤ F 1 +F 2(5)滑动摩擦力:N F μ=f (6)牛顿第二定律: ma F =合(7)功 :θcos FX W = (8)动能:221mv E K =(9)重力势能:mgh E P =(10)重力做功:mgh W = b(1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t v x 0= 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221gt h =(12)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r v =ω 向心力:r m rv m F 22ω==向 (13)万有引力与航天:高轨低速周期长1.加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 2.线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3.角速度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4.周期与轨道半径的关系:由得GM r T 324π= (14)库仑定律:221r q kq F =(15)电场强度:qF E =电场力的功:FX W = 2MmG ma r=2r GM a =22Mm v G m r r =v =22Mm G m r rω=ω=r T m r Mm G 222⎪⎭⎫ ⎝⎛=π(16)电功率:UI p =(17)磁通量:BS =φ(18)安培力:BIL F =(19)电磁波波长、波速、频率之间的关系:f λν=二、实验题1.纸带问题中:ACAC AC t x ==νB 加速度的求法: 2.验证机械能守衡的实验: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动能的增加量为:2k 21E νm =∆ 重力势能的减小量为:mgh =∆p E3.平抛实验中:水平抛出的物体和自由落体落地的时间相同。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会考公式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会考常用公式汇总1.胡克定律: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2.滑动摩擦力:f=μFN (FN为正压力).._v0vt1222vv2asvvat3.匀变速直线运动:svttsvtatt0t00..22推论:①Δs=aT2,即任意相邻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相等....②vt2v0vt的即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22v0vt2,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即时速度....2③vs24.自由落体运动:h12gt,2ghvt2,vtgt5.牛顿第二定律:F合ma2vxvy226.平抛运动:①速度vxv0,vygt合速度v方向:tanθ=vyvxgtvo②位移x=voty=yg12tgt合位移大小:s=x2y2方向:tanα=x2v2o2h(由下落的高度h 决定)g③落地时间由h=12gt得t27.圆周运动:①线速度大小vs2r,方向在圆周该点的切线方向.tT2,(单位:rad/s)③v与的关系:vrT2②角速度:t④周期T: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T=1/fv222m8.向心力:Fmrmr,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方向)垂直.rTv229.向心加速度:arr,方向总与运动方向(即v方向)垂直.rT22m1m2,G6.671011Nm2/kg22r11.卫星的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10.万有引力公式:FGMmv22F向G2mm2rmrma向(r越大:v,,a越小;T越大)rrT第一宇宙速度(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V=7.9km/s;第二宇宙速度:V=11.2km/s212.①恒力做功:W=Fscosθ(F与S同向时W=Fs);②重力做功WG=mgh;③时间t内的平均功率PW瞬时功率P=Fv(F与v同向)t1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mgh121即EpEkEmvmghmv2,pEk;22经典机械能守恒的例子:物体沿光滑斜面或者曲面自由滑下;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14.单摆周期公式T2L/g(摆角θ扩展阅读: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公式考点总结【超全超实用】因为奋斗,我变得坚强;因为奋斗,我学会拼搏!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要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知识脉络做法:纵轴代表速度,横轴代表时间速度-时间图像意义: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定义:速度的变化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v-vvt0单位:m/s2表达式:a==tt加速度意义: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在v-t 图像中加速度是图像的斜率二、说明1、质点:(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2)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2、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或物体系。

物理会考 文科 必记公式大全 原创

物理会考 文科 必记公式大全 原创
物理会考�文科�必记公式大全【原创】
一、运动学基本公式
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速度公式� v t � v 0 � at
位移公式� x � v 0 t � 1 at 2
2
推论公式�无时间��
v
2 t

v
2 0

2 ax
速度公式� v � gt
位移公式� h � 1 gt 2 2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
5.动能定理�W 合

1 mv
21
2
� mv 0
2
2
6.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
1

1
2
mv 1

mgh
2

1
mv
2 2
Hale Waihona Puke 22【条件】�只有重力做功或没有摩擦力和介质阻力�如果有摩擦力做功机械能肯定不守恒
七、电流 电场
【重点】
1� 元电荷 e � 1 .60 � 10 �19 C �元电荷=质子带电量=电子带电量�【但是元电荷不是质子或电子】
【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 0.02s�还是每隔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 0.1s)】
�2�纸带分析
�x
a�

xm � xn
�a�求加速度公式�
T 2 ( m � n )T 2
(b)求某点速度公式� v � v � x 2 t 【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2t
二、力学基本规律 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 �1��重力� G � mg � g � GM � r � , g � �在地球两极 g 最大�在赤道 g 最小�
� m T 2 r � M � GT 2

高中物理会考必备公式-(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必备公式-(文科)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Vt2-V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5.位移s=V平t=(Vot+at2)/27.加速度a=(Vt-Vo)/t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o=02.末速度Vt=gt3.下落高度h=gt2/24.推论Vt2=2gh3)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3.水平方向位移:x=Vot4.竖直方向位移:h =gt2/25.运动时间t=(2 h /g)1/2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7.合位移:s=(x2+ h 2)1/2,4)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2πf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5.周期与频率:T=1/f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5)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2.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6)力1.重力G=mg (方向竖直向下,)2.胡克定律F=kx3.滑动摩擦力F=μFN4.静摩擦力0≤f静≤fm (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最大静摩擦力)7)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8)、功和能(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1.功:W=Fscosα(定义式)2.重力做功:W=mgh3.电功:W=UIt(普适式)4.功率:P=W/t(定义式) 功率:P=Fv;8.电功率:P=UI(普适式) 9.焦耳定律:Q=I2Rt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11.动能:Ek=mv2/2 12.重力势能:EP=mgh14.动能定理W合=mvt2/2-mvo2/2或W合=ΔEK9)、电场1.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1.60×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3.电场强度:E=F/q 3.电场力:F=qE10)恒定电流1.电流强度:I=q/t{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2.安培力F=BIL;(注:L⊥B)11)、电磁感应1.感应电动势 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表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表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一、力1.重力:mg G =(2rGM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直线运动1. 位移:t v s ⋅=(匀速);2021at t v s +=(匀变速直线) 2. 平均速度:t sv =(适于任何运动);tv v v t +=0(仅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3. 加速度:tvt v v a t ∆∆=-=0(速度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4. 速度:at v v t +=0;tsv v v v t t =+==20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速度) 5. 速度位移公式:as v v t 2202=- 6.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T s =∆7. 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特点:00=v ,只受重力,a=g 且方向竖直向下) (1)速度公式:gt v t = (2)位移公式:221gt s =(3)速度位移公式:gh v t 22= (4)位移与平均速度关系式:t v s t⋅=2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2.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解题思路:(加速度是解题关键)四、曲线运动 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 竖直方向:221gt y =,gt v y =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平抛运动时间:ght 2=(仅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Tr t s v π2==(2)角速度:Ttπφω2==(3)r v ⋅=ω(4)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

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相互咬合的齿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5)向心力:r Tm r m r v m F 22224πω===(向心力为各力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效果力非物体实际受到的力)(6)向心加速度:v r rv a ⋅===ωω22(7)周期:fT 1=3.万有引力定律 (1) 表达式:221r m m GF = (2) 应用:把天体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其所需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与规律(文理科共用)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与规律(文理科共用)

最新高中物理会考常用公式汇总一、必修1和必修2公式1、 弹簧弹力:(1 )大小:胡克定律 F = kx(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2 )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与弹簧连接的物体上2、 地球重力:(1 )大小: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2 )方向: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3. (1)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 F 1 +F 2 (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与两分力夹角有关)(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F 合=o ( 这时物体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4. 摩擦力:(1 ) 滑动摩擦力大小: f= μN (N 为正压力,大小等于支持力)注意: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时,N 大小等于G; 物体在斜面上运动时,,N 大小小于G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滑动摩擦力方向:摩擦力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 ) 静摩擦力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静摩擦力方向:与物体受其他外力的合力方向相反5、 牛顿第二定律:F 合 = ma注意特性:(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6、匀变速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 t = V 0 + a t 加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S = v o t +12a t 2 S =V V t 02+t 速度位移公式:V t 2 - V 02 = 2as(一般以初速度V 0为正方向。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负值)(2) 某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V t/ 2 =s t = V V t 02+(常在纸带上用) 某段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2222t o v v V S +=(3 )相邻两段位移之差S 2-S 1= aT 2 (常在纸带上用)( T 指每个相等时间间隔)不相邻两段位移之差通式 S n -S m =(n-m) aT 27、机动车发动机功率: P = W t(在t 时间内力对物体做功的平均功率) P = FV (F 为牵引力,不是合外力;V 为即时速度时,P 为即时功率;V 为平均速度时,P 为平均功率; P 一定时,F 与V 成反比)8、功 : W = Fs cos θ (恒力做功)W=Pt (机器功率不变)W 阻=f S 相对路程 (阻力大小不变)t v v a o t-=注意: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物理会考(文科)必记公式大全【原创】

物理会考(文科)必记公式大全【原创】
2
m1 m
2
r
G � F �律定力引有万
系关的化变径半道轨随度速加心向、期周、度速角、度速线断判会�量质的体天算会� 】求要考会【 天航与力引有万、五 �化变断不在向方度速加的它为因�动运线曲速加变是动运周圆速匀� �化变向方的它为因�化变度速线�小大的度速线、率频、期周、度速角 � 】量理物的变不持保中动运周圆速匀【
W
t
� P �率功 .2

MG
2
s/mk9 .7 � R / MG
3
� Rg
� v 度速宙宇一第
)4
3
r �4
� T
TG
2

MG
r
� �

MG
r
� v
�星卫球地造人 )3
2 3
r
�4
� M � r
2 2
�4
T
m �
mM
2
r
G
�算估的 M 量质体天 )2
-4-
�绩成的意 满得取中考会的后期星多个一在们你愿祝�考备真认�习复细仔们学同望希
-1-
�别区的显明最力衡平与是 这�上体物的同不在用作�失消时同生产时同、同相质性、反相向方、等相小大�力用作反和力用作)3( 】析分力受做体物对要�时式公此用【am=合 F�2� 关有量质和只�性惯�1� 律定动运顿牛、三
�序顺析分力受 】考必年每型题应对【
2
F � 1F �

F �
2
F � 1F
t
v �式公度速
t
v �
v
� v
刻时间中的动运线直速变匀�律规殊特
】度速均平的动运有所算计【
x�
t�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一、力学部分1. 运动学公式速度公式:v = Δx / Δt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位移公式:Δx = v0 Δt + 1/2 a Δt^2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中的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2. 动力学公式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牛顿第二定律:F = m a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动能定理:ΔK = W = F Δx势能公式:Ep = m g h3. 动能和势能动能:K = 1/2 m v^2势能:Ep = m g h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二、热学部分1. 温度与热量温度:表示物体热冷程度的物理量热量:物体间传递的热能比热容: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2.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热量传递: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3.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表示系统无序程度的物理量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总是增加或保持不变三、电磁学部分1. 静电场库仑定律:F = k (q1 q2) / r^2电场强度:E = F / q电势:V = k Q / r电势差:ΔV = Vb Va2. 电流与电阻欧姆定律:I = V / R电阻:R = ρ L / A电阻率:ρ = R A / L3. 磁场与电磁感应洛伦兹力:F = q (v × B)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 ΔΦ / Δt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使得它产生的磁场与原磁场的变化相反四、光学部分1. 几何光学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定律:n1 sinθ1 = n2 sinθ2薄透镜公式:1/f = 1/u + 1/v2. 波动光学干涉:两束相干光波叠加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衍射:光波绕过障碍物或通过狭缝后发生弯曲现象偏振:光波振动方向具有特定方向性的现象五、近代物理部分1. 相对论时间膨胀:Δt' = Δt / √(1 v^2 / c^2)长度收缩:L' = L √(1 v^2 / c^2)质能方程:E = mc^22. 量子力学波函数:描述微观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不确定性原理:Δx Δp ≥ h / 4π能级量子化:微观粒子的能量只能取离散的值六、振动与波动1. 简谐振动振幅:A = Δx_max周期:T = 2π / ω频率:f = 1 / T速度:v = Aωcos(ωt)加速度:a = Aω^2cos(ωt)2. 机械波波速:v = fλ波长:λ = v / f波动方程:y = A cos(ωt kx)能量密度:u = 1/2 ω^2 A^2能量传输速率:P = u v S七、原子物理1. 原子结构氢原子能级:E_n = 13.6 / n^2 eV波尔半径:a_0 = 0.529 Å粒子自旋:微观粒子自旋角动量的大小和方向2. 核物理质量亏损:Δm = (m_核 m_质子 m_中子)核结合能:ΔE = Δmc^2放射性衰变:α衰变、β衰变、γ衰变核反应方程: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八、实验技能1. 实验误差分析系统误差:由于测量仪器或方法不准确引起的误差偶然误差:由于测量过程中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误差传递:实验结果误差的传递和合成2. 实验数据处理有效数字:表示测量结果的精确程度图像处理:通过图像处理方法分析实验数据数据拟合: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规律简洁明了地概括实验内容引言:介绍实验背景、目的和意义实验原理:阐述实验原理和所用公式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数据处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九、解题技巧1. 分析题目理解题意: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解决的问题。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

文科物理会考知识点_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高中物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1.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力为零。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它所受的外力所做的功。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改变等于作用在它上面的合外力的冲量。

-弹性碰撞:碰撞前后两物体的总动量和总动能守恒。

2.动力学-加速度公式:a=(v-u)/t,其中a是物体的加速度,v是末速度,u 是初速度,t是时间。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开普勒三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在其椭圆轨道上的径向速度与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所有行星的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们离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

-快慢槽原理:在一个绝热容器中,其中一种理想气体经过一个绝热过程和一个等温过程,总热量等于绝热过程的冷热量加上等温过程所吸收的热量。

3.电学-电流和电量的关系:I=Q/t,其中I是电流,Q是通过截面的电量,t是时间。

-电阻和电压的关系:U=IR,其中U是电压,I是电流,R是电阻。

-伏安特性: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关系。

-雷诺法则:导线放置在磁场中时,导线两端产生的电动势与磁场的变化率成正比。

-磁感应强度和线圈匝数、电流的关系:B=μ*n*I,其中B是磁感应强度,μ是磁导率,n是匝数,I是电流。

-楞次定律:一个线圈中发生变化的磁通量会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4.光学-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的比。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成像公式:1/f=1/v-1/u,其中f是焦距,v是物体到透镜的距离,u是像到透镜的距离。

-光的干涉:当两束光线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根据光程差和波长的关系可以确定干涉波的相位。

会考必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

会考必备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新)

1
。 欢迎下载
V平均
Vt
2
精品文档
8、功 : W FS cos ( 适用于恒力的功的计算 )
(1) 理解正功、零功、负功的含义 (2)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① 合外力的功 ----- 量度 ----- 动能的变化
② 重力的功 ------ 量度 ------ 重力势能的变化 ③ 电场力的功 ----- 量度 ------ 电势能的变化
1:( 2 1) :( 3 2) :…… : ( n n 1)
(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aT 2 (a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 一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
( 6)自由落体: h 1 gt 2 2
2gh Vt2
Vt gt
( 4)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在 1s 、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22: 32…… n2;
在第 1s 内、第 2s 内、第 3s 内……第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 1: 3: 5…… (2n-1) ;
在第 1 米内、第 2 米内、第 3 米内……第 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
9、动能和势能: 动能: E K
1 mv 2 2
重力势能: EP mgh ( 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 )
10、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合 E k2 E k1
11、 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 = 动能 + 重力势能 + 弹性势能 条件:系统只有内部的重力或弹力做功。
公式:
1
2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归纳总结(超详细)

一、力学1. 速度与加速度平均速度:v = Δx/Δt瞬时速度:v = lim(Δt→0) Δx/Δt加速度:a = Δv/Δt2. 运动学公式匀速直线运动:x = vt匀变速直线运动:x = v0t + 1/2at²自由落体运动:h = 1/2gt² (g = 9.8 m/s²) 3. 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第二定律:F = ma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4. 功与能功:W = Fd cosθ动能:K = 1/2mv²势能:Ep = mgh机械能守恒:E = K + Ep5. 冲量与动量冲量:J = FΔt动量:p = mv动量守恒:Δp = J6. 转动角速度:ω = Δθ/Δt角加速度:α = Δω/Δt转动惯量:I = ∑mr²动能:K = 1/2Iω²二、热学1. 温度与热传递温度:T (单位:K)热传递:Q = mcΔT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W4.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5. 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三、电磁学1. 静电场库仑定律:F = kQq/r²电场强度:E = F/q电势:V = kQ/r2. 电流与电路电流:I = Q/t欧姆定律:V = IR串联电路:V = V1 + V2 + + Vn并联电路:I = I1 + I2 + + In3. 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安培力:F = BIL sinθ洛伦兹力:F = qvB4.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NΔΦ/Δt自感:L = NΦ/I四、光学1. 光的反射与折射反射定律:入射角 = 反射角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2. 透镜成像凸透镜:1/f = 1/u + 1/v凹透镜:1/f = 1/u 1/v3. 光的干涉与衍射双缝干涉:Δx = λD/d单缝衍射:Δθ = λ/a五、原子物理1. 波尔模型能级:En = 13.6/n² eV光谱:E = hf2. 量子力学波函数:ψ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ΔxΔp ≥ h/4π3. 放射性半衰期:T1/2放射性衰变:N(t) = N0e^(λt)。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公式及知识点总结一、力学1. 动力学- 牛顿第一、二、三定律- 物体的运动状态方程- 万有引力定律- 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定律- 弹力定律- 斜面问题与光滑面问题2. 力、能量和功- 功与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 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力做功与功与能的转化3. 机械振动与波动- 单摆- 弹簧振子- 平面波和机械波的性质- 驻立波- 多普勒效应二、热学1. 热力学基本概念- 温度、热量和比热容- 热平衡和热传导- 热膨胀和压强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与焓的概念-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等容、等压、等温过程- 在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等容过程、绝热过程中的应用3. 理想气体与气体分子动理论-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理想气体的压强- 理想气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及理想气体的等内能变化三、光学1. 几何光学-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薄透镜成像公式- 光的干涉和衍射定律- 钟摆演示查找平面反射、平面折射和弯光- 极限角度2. 物理光学- 祥子不同的颜色天汽脑染- 单缝和双缝干涉- 单缝和双缝衍射- 像差和消去像差的方法四、电学1. 电学基本概念- 电荷、电流、电压和电阻-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串并联- 理想电源和实际电源的区别- 电阻的热效应2. 直流电学- 欧姆定律- 肖特基二极管和稳压二极管的特性- R-C、R-L和R-L-C电路的充放电过程- 电源、电阻和电容器的用法3. 交流电学- 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 交流电的有效值、峰值和频率- 交流电路中的电感效应和电容效应-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五、原子物理、核物理和半导体物理1. 原子物理- 质子、中子和电子的结构及特性- 原子的量子化条件- 基质态分布的分析和电偶极矩- 原子的荷质比的测量2. 核物理- 放射线的种类和性质- 放射性衰变规律及其应用- 碰撞核模型- 核平衡和核裂变的能量来源3. 半导体物理- P-N结的运动与反向特性- 光电效应与光敏电效应- 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元件综上所述,以上是高中物理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的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还有表!(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还有表!(文科)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还有表!(文科)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②有用推论V2-Vo2=2ax③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Vo)/2④末速度V=Vo+at⑤中间位置速度2222t ov vV S+=⑥位移x=(V+Vo)t/2=V o t+at2/2⑦加速度a=(V-Vo)/t=△V/△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m/s;时间(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①初速度Vo=0②末速度V=gt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④推论V2=2gh注,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2)3G;也可等于G;也可小于G。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4512、牛顿第三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3、共点力的平衡:F合=04、超重现象:N=G+ma失重现象:N=G-ma5、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符号~单位)四、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W=Fl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2、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3、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瞬时功率,F:牵引力,v:物体瞬时速度(m/s)}4、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f指阻力)5、重力做功:W ab=mgh 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 ab:a与b高度差(h ab=h a-h b)}6、重力势能:E P=mgh{E 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7、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8、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物理会考(文科)必记公式大全【原创】

物理会考(文科)必记公式大全【原创】

物理学考必记公式大全【原创】一、运动学基本公式1.匀变速直线运动基本公式:速度公式:v=v 0+at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推论公式(无时间):v 2-v 02=2ax2、计算平均速度 t xv ∆∆=【计算所有运动的平均速度】20t v v v +=【只能算匀变速运动的平均速度】 3、打点计时器(1)两种打点计时器(a )电磁打点计时器: 工作电压(6V 以下) 交流电 频率50HZ(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220v ) 交流电 频率50HZ【计数点要看清是相邻的打印点(间隔)还是每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间隔0.1s)】(2)纸带分析 (a (b)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会根据纸带计算某个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二、力学基本规律1、不同种类的力的特点(1).重力:mg G =(2r GM g ∝,↓↑g r ,,在地球两极g 最大,在赤道g 最小) (2). 弹力: x k F ⋅= (x 是弹簧的伸长量和缩短量)【同一根弹簧的劲度系数k 是一定的】(3).滑动摩擦力 N F F ⋅=μ;【在水平地面上,F N =mg ,在斜面上等于重力垂直斜面的分力】静摩擦力F 静 :0~F max ,【用力的平衡观点来分析】2.合力:2121F F F F F +≤≤-合 【对应题型每年必考】三、牛顿运动定律(1)惯性:只和质量有关(2)F 合=ma 【用此公式时,要对物体做受力分析】(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是与平衡力最明显的区别)(A 对B 产生力,B 也对A 产生力就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也叫相互作用力)(4)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1.已知受力情况求远动情况解题思路:(受力分析时,合力一般为一个力,或者是一个大的力减去一个小的力)分析受力求出合力------根据F 合=ma 求出a------根据运动学公式:速度公式:v=v 0+at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三个公式中的某一个公式求出x, t, v 0, v 中的某一个量推论公式(无时间):v 2-v 02=2ax2.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解题思路:先根据运动学 速度公式:v=v 0+at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中的某一个公式求出a--------根据F 合=ma 求出F 合------再对物体分析受 推论公式(无时间):v 2-v 02=2ax 力求出要求的力四、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的速度:与曲线的切线方向相同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合外力指向轨迹凹侧)2.平抛运动:(特点: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物体只受重力,加速度a=g 恒定不变,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水平方向:00 ,v v t v x x ==竖直方向:221gt y = , gh gt v y 2== , 经时间t 的速度:22022)(gt v v v v y x t +=+=、位移22y x s += 平抛运动时间:gh t 2=(取决下落高度,与初速度无关) 3.匀速圆周运动【必考,公式务必记住】(1)线速度:Tr t s v ⋅==π2 (s 是弧长) (2)角速度:Tt πφω2== (3)r v ⋅=ω (4)向心加速度:v r r v a ⋅===ωω22 周期:ωπ2=T (5)向心力:r Tm r m r v m a m F 22224πω===⋅= (不同轮子边缘上点的线速度相同,同一个轮子上点的周期,角速度,转速都相同)【匀速圆周运动中保持变化的物理量】: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都是方向发生了变化,大小没变)(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因为它的加速度方向在不断变化)五、万有引力与航天【会考要求】:会算天体的质量,会判断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向心力随轨道半径变化的关系:轨道半径越大,只有周期越大,其他都小,当轨道半径相同时,只有向心力不相同,其他都相同。

高中物理会考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会考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总表

高中物理会考基本概念、定理、定律、公式(表达式)总表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 -V o2=2as3.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 t+V o)/24.末速度V t=V o+at5.中间位置速度V s/2=[(V o2 +V t2)/2]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2=V t/2t7.加速度a=(V t-V o)/t 以V o为正方向,a与V 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 o):m/s 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 V o2.竖直方向速度V y=gt3.水平方向位移S x= V o t4.竖直方向位移(S y)=gt2/25.运动时间t=(2S y/g)1/2 (通常又表示为(2h/g)1/2)6.合速度V t=(V x2+V y2)1/2=[V 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 t gβ=V y/V x=gt/V o7.合位移S=(S x2+ S 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 t gα=S y/S x=gt/2V o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会考物理必背公式高中2023
以下是高中物理会考中必背的一些公式:
1.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
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所受的加速度。

2.动量公式:p = m*v,其中p表示物体的动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动能公式:K = (1/2) * m * v^2,其中K表示物体的动能,m
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4.合成速度公式:v = (v1 * m1 + v2 * m2) / (m1 + m2),其中
v表示合成后的速度,v1和v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速度,m1和m2分
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

5.万有引力公式:F = G * (m1 * m2) / r^2,其中F表示两个物
体之间的引力,G是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

6.加速度公式:a = (v_f - v_0) / t,其中a表示加速度,v_f
表示最终速度,v_0表示初始速度,t表示时间。

7.等速直线运动公式:x = v * t,其中x表示位移,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8.向心加速度公式:a_c = v^2 / r,其中a_c表示向心加速度,
v表示物体的速度,r表示曲线的半径。

以上是一些高中物理会考中必背的公式,但重点还是理解这些公
式的物理意义和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适当拓展公式的应用范围,探索更多与物理相关的现象和问题。

高中文科人教版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高中文科人教版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公式大全手册

高中文科人教版学业水平测试物理公式大全手册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2.有用推论V t2-V o2=2as3.末速度V t=V o+at4.加速度a=(V t-V o)/t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 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 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1.初速度V o=02.末速度V t=gt3.下落高度h=gt2/2(从V o位置向下计算)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1.水平方向速度:V x=V o2.竖直方向速度:V y=gt3.水平方向位移:x=V o t4.竖直方向位移:y=gt2/25.水平方向加速度:a x=0;竖直方向加速度:a y=g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2)匀速圆周运动1.线速度V=s/t=2πr/T2.角速度ω=Φ/t=2π/T3.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4.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 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3)万有引力1.开普勒第三定律2.万有引力定律:F =Gm1m2/r2(G=6.67×10-11Nm2/kg2,引力常数)3.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卫星发射的最小速度;第二宇宙速度V2=11.2km/s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V3=16.7km/s从太阳系逃逸的最小速度4.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其轨道半径固定,速度固定三、力(常见的力、力的合成与分解)(1)常见的力1.重力G=mg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3.滑动摩擦力F=μF 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 N:正压力(N)}注:(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四、动力学(运动和力)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加速度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4. (1)超重是指地板支持力大于重力(重力本身不变),向上加速或向下减速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2)失重是指地板支持力小于重力,向下加速或向上减速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五、功与能1.做功:W=Fs{F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s是指在力的方向上产生的位移}2.功率:P=W/t{P为功率,单位瓦W}3.动能:E k=21mv24.重力势能:E p=mgh5.动能定理:合外力做功等于动能的变化 W合=E k2-E k1六、电磁感应1.[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2.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若面积与磁场方向平行,则S=0}七、电磁场中的受力1.库仑力:F=kq1q2/r2 是指两个电荷间的相互引力或斥力{k为静电力常数,q1\q2为两个点电荷的电荷量大小,r电荷间的距离}2.安培力: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平行放置的通电导体不受安培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会考公式总结,还有表!(文科)一、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①平均速度V平=△x/△t(定义式)②有用推论V2-Vo2=2ax ③中间时刻速度V t/2=V平=(V+Vo)/2 ④末速度V=Vo+at⑤中间位置速度2222t ov vV S+=⑥位移x=(V+Vo)t/2=V o t+at2/2⑦加速度a=(V-Vo)/t=△V/△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m/s;时间(t):秒(s);位移(x):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2、自由落体运动:①初速度Vo=0 ②末速度V=gt③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④推论V2=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二、相互作用: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2、胡克定律:KxF=(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3、滑动摩擦力:F滑=μF N(F 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等于G;也可小于G。

μ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 N无关)4、静摩擦力:O≤F静≤F m (F m为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5、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三、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或a=F合/m a {由合外力F合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2、牛顿第三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叫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共点力的平衡:F合=04、超重现象:N=G+ma 失重现象:N=G-ma (无论失重、超重,物体重力保持不变)5、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基本单位(符号~单位):时间(t)~s,长度(l)~m,质量(m)~kg四、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功:W=Fl 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l:位移(m),α:F、l间的夹角}2、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3、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瞬时功率,F:牵引力,v:物体瞬时速度(m/s)}4、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最大行驶速度(Vmax=P额/f,f指阻力)5、重力做功:W ab=mgh ab {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 ab:a与b高度差(h ab=h a-h b)}6、重力势能:E P=mgh{E 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7、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8、动能定理: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W合=mv2/2-mv o2/2或W合=ΔE K{W合: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ΔE K:动能变化ΔE K=(mv2/2-mv o2/2)}9、机械能守恒定律:ΔE=0或E K1+E P1=E K2+E P2,也可以是mv12/2+mgh1=mv22/2+mgh2注:机械能守恒成立条件{除重力(弹力)外,其它力不做功,只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五、曲线运动:1、平抛运动:水平方向为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为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①水平方向速度:Vx =Vo ②竖直方向速度:Vy =gt③水平方向位移:x =Vot ④竖直方向位移:y =gt 2/2⑤运动时间:gh t 2=(取决于下落高度h ,与初速度无关) ⑥水平方向加速度:ax=0 ⑦竖直方向加速度:ay =g⑧合速度: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an β=Vy/Vx =gt/V 0⑨合位移: 合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anα=y/x =gt/2Vo2、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是非匀变速曲线运动。

①线速度:V =x/t =2πr/T ②角速度:ω=θ/t =2π/T=2πf=2πn③向心加速度:a n =V 2/r =ω2r =(2π/T)2r ④向心力:F n =mV 2/r =mω2r =m(2π/T)2r =mVω ⑤周期与频率:T =1/f ⑥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 =ωr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x):米(m); 角度(θ):弧度(rad ); 频率(f ):赫兹(Hz ); 周期(T ):秒(s ); 转速(n ):r/s ; 半径(r):米(m ); 线速度(V ):m/s ;角速度(ω):rad/s ; 向心加速度:m/s 2。

⑦固定在同一轴上转动的物体,各点角速度相等。

用皮带(无滑)传动的皮带轮,轮缘上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六、万有引力与航天:1、开普勒第三定律:r 3/T 2=K(=GM/4π2){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2、万有引力定律:F =Gm 1m 2/r 2(G =6.67×10-11N•m 2/kg 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3、地球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 地2=mg ;g =GM/R 地2{R 地:地球半径(m),M :地球质量(kg )}4、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r GM v =,3r GM =ω,GMr T 324π={M :中心天体质量} 5、天体质量M 的估算:r T m r Mm G 2224π=2324GT r M π=⇒ 6、第一(二、三)宇宙速度:7.9km/s ==gR v ;V 2=11.2km/s ;V 3=16.7km/s7、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T=24h 。

GMm/(R 地+h)2=m4π2(R 地+h)/T 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 地:地球的半径}8、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七、电场·电流:1、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e =1.60×10-19C);带电体所带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2、库仑定律:F =kQ 1Q 2/r 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k =9.0×109N•m 2/C 2,Q 1、Q 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电场强度:E =F/q (定义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由本身决定;q :试探电荷的电量(C)}4、电场力:F =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5、电容:C =Q/U(定义式){C:电容(F),由本身决定;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6、电容单位换算:1F (法拉)=106μF(微法)=1012PF (皮法)222022t g v v v v y x t +=+=4 2 2 2 0 2 2 4 1 t g t v y x S + = + =7、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

8、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9、电流:I=Q/t{I:电流(A),q:在时间t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C),t:(s)}10、欧姆定律:I=U/R{I:导体电流(A),U:导体两端电压(V),R:导体电阻(Ω)}11、电流单位换算:1A(安培)=103mA(毫安)=106μA(微安)12、电功率:P电=UI 热功率:P热=I2R{U:电压(V),I: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13、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八、磁场:(磁场对通电导线有安培力的作用;磁场对运动电荷有洛伦兹力的作用)1、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特斯拉(T),1T=1N/A•m2、安培力:F=BIL(注:I⊥B){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N),I:电流(A),L:导线长度(m)}3、洛仑兹力:f=qVB(注V⊥B){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4、安培力和洛仑兹力的方向均可由左手定则判定,只是洛仑兹力要注意带电粒子的正负九、电磁感应: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ΔΦ/Δt{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2、交变电流(正弦式交变电流):电流瞬时值 i=Imsinωt;(ω=2πf)3、正(余)弦式交变电流的有效值:Ue=Um/ 2;Ie=Im/ 2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中电压、功率关系:U1/U2=n1/n2 P入=P出(只变交流,不变直流)5、在远距离输电中,采用高压输送电能可以减少电能在输电线上的损失:P损´=(P/U)2R;(P损´: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输送电能的总功率,U:输送电压,R:输电线电阻)6、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热效应定义的,没有特别说明的交流数值都指有效值十、电磁波及其应用:(电磁波谱:由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组成)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电(磁)场产生磁(电)场2、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c=3.00×108m/s,λ=c/f{λ:电磁波的波长(m),f:电磁波频率}十一、物理学史:1、伽利略最早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并获得极大成就。

2、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3、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最早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G。

4、富兰克林进行了著名的风筝实验,发现天电和摩擦产生的电是一样的。

5、伏打于1800年春发明了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电堆”——最早的直流电源。

6、以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和英国化学家斯旺为代表的一批发明家,发明和改进了电灯。

7、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用实验最早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8、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艰苦探索,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9、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并预言电磁波的存在,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