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保健(完整资料).doc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知识内容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知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4c3abd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8.png)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知识内容
糖尿病在中医理论中通常被归类为“消渴病”,主要由于素体阴虚,五脏柔弱,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导致。
以下是关于糖尿病的中医药防治知识:
1. 中药调理:根据临床症状,适时、适量、适类地采用中药调理可以改善糖尿病症状。
常用中药有人参、葛根、山药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生津止渴、益肾等功效。
同时,知母、石膏、天花粉等也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2. 饮食控制:中医认为,饮食不节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因此,控制饮食对于防治糖尿病至关重要。
建议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3.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水平。
建议糖尿病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4. 情志调节:中医认为,情志失调也是糖尿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对于防治糖尿病同样重要。
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来调节情绪。
5.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治疗手段之一,也被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中。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同时,患者还应积极配合西医治疗,如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与保健ppt课件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与保健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670f122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c3.png)
治疗效果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气血流 通,改善局部微循环,有 助于缓解糖尿病相关症状 。
14
饮食调养法
饮食原则
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 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营
养均衡。
适宜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 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有助于
控制血糖和血脂。
禁忌食物
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等食物的 摄入,如糖果、糕点、肥肉等。
2024/1/25
15
04
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防治 策略
2024/1/25
16
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防治
2024/1/25
控制血糖波动
中医认为血糖波动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 通过中药治疗、饮食调养等方法,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 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调节血脂代谢
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医可采用活血化 瘀、降脂通络等方法,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并发症风险。
发病机制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肥胖、 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共同 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 分泌不足,从而引发糖尿病。
4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1型糖尿 病),疲乏无力、肥胖(2型糖尿病 )等。
分型
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 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妊娠期糖 尿病和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01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并发症危害严重
02
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如心血管、眼、肾等,
严重危害患者健康。
防治知识普及不足
03
目前,公众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仍然较低,防治知识普及不足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完整版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bff23f1dd3383c4bb4cd2f8.png)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一、糖尿病的中医概述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体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它相当于中医书中的“消渴”。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二、糖尿病的中医针灸治疗《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肺热津伤证)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操作除尺泽、曲池用泻法外,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
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中消(胃热炽盛证)主证多食易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操作除内庭、曲池、合谷用泻法外,余穴用平补平泻法。
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下消(1)肾阴亏虚证主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视物模糊,下肢软弱,舌红脉细数。
治则补肾填精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2)阴阳两虚证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恶寒,阳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处方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三、针灸治疗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期、中期病人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糖尿病中医防治课件PPT
![糖尿病中医防治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8723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b2.png)
胃热
胃热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 调,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进而引发多食、易饥等 症状。
肾虚
肾虚导致肾脏的功能受损 ,影响水液的正常排泄, 进而引发多尿、腰膝酸软 等症状。
02
CATALOGUE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糖尿病的原则是调理整体,辩证施治。根据糖尿病的不同证型,选择不 同的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黄连、生地黄、黄芪、丹参等,具有清热养阴 、益气活血的功效。
饮食调理
饮食调理是防治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应遵循 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适当控制饮食量,多食用 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饮食调理可以辅助药物治疗,稳定血糖水平,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方法之 一。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增强自身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从而调节血糖水平。
糖尿病中医防治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ATALOGUE
目 录
•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 中医防治糖尿病的方法 •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保健 • 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 •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01
CATALOGUE
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
糖尿病的中医定义
糖尿病的中医定义
糖尿病在中医中被称为消渴病, 是一种以多饮、多食、多尿、形
糖尿病的早期发现与控制
定期体检
糖尿病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通 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血糖异
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 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高糖、
高脂食物的摄入。
适量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增 强身体免疫力,建议糖尿病患者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Word版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1dbdb0195f312b3169a562.png)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一、糖尿病的中医概述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体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它相当于中医书中的“消渴”。
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
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经谓膈消);消谷善饥为中消(经谓消中);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经谓肾消)。
”二、糖尿病的中医针灸治疗《医学心悟·三消》篇说:“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肺热津伤证)主证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则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处方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操作除尺泽、曲池用泻法外,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
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中消(胃热炽盛证)主证多食易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处方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操作除内庭、曲池、合谷用泻法外,余穴用平补平泻法。
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下消(1)肾阴亏虚证主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视物模糊,下肢软弱,舌红脉细数。
治则补肾填精处方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2)阴阳两虚证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恶寒,阳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处方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操作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0次一疗程。
三、针灸治疗注意事项(1)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期、中期病人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
(2)本病多有病根,难以速愈,针灸治疗疗程要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
糖尿病中医保健课件PPT
![糖尿病中医保健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affdf5e65ce050877321375.png)
• (八)推擦涌泉 用手掌擦涌泉穴,以透热为度。
• 三、情志调摄保健法 心理治疗,即精神治疗,中医学又称之 为意疗。在一定条件下,心理因素能改变生理活动,利用情 绪对内脏功能气机的影响,通过精神因素去调动机体正气与 疾病作斗争。从而达到扶正以祛邪,主明(心神活动正常) 则 下安(内脏安定) 的治疗目的。躯体疾病,进行必要的意疗也 是裨益的。糖尿病患者多阴虚阳亢, 肝阳偏亢失于条达则 性情易激易怒。故糖尿病患者应怒力做到怡情悦志, 胸襟 开阔, 保持情志舒畅, 气血流通, 如是则阴阳调和。由于糖 尿病患者的善怒情绪, 作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 应多理解沟 通, 幽默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调节糖尿病患者的情绪波 动。三餐定时, 细心照顾, 常沟通多关爱, 帮助其减轻压力 与负担。 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有五种:以情胜情法,劝说开 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顺情从欲法。
• 第八、盲目担心药物的副作用。有人认为,服药时间一长, 就会损伤肝肾功能。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 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 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其实,高血糖 未得到控制与服用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相比,前者的后 果要严重得多。
• 第三、不定期复诊。有的患者不监测血糖、血脂和血压,不注意观 察影响自己血糖、尿糖变化的因素,不总结自己的服药规律,二是 人云亦云,跟风吃药。这是我国糖尿病患者较一些发达国家的患者 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的主要原因。
• 第四、该用胰岛素的时候不接受胰岛素治疗。
• 第五、对口服降糖药的特点不了解。如一些磺脲类降糖药的药效随 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因此不能急于换药。并且,每种降糖药都有 最大有效剂量。未用到最大有效剂量前,不要早下结论。
2、糖尿病中医药防治
![2、糖尿病中医药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d2ab6e2caaea998fcc220e80.png)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一)、方药1、上消(肺热津伤)型表现: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质红少津,苔薄黄,脉洪数。
方药:玉泉丸消渴丸单方验方:降酮汤人参白虎堂2、中消(胃热炽盛)型表现: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结,舌苔黄干,脉滑数。
方药:玉女煎消渴丸丹方验方:参黄降糖方萝卜汁消三多汤扶脾消渴汤3、下消(肾虚精亏)表现: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尿甜,口干,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腰腿酸痛。
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方药: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消渴丸单方验方:下消饮滋肾蓉精丸补肾滋阴汤。
(二)、重要验方黄芪40克生地黄30克山药30克玄参35克黄芩15克黄连15克川穹15克黄柏15克赤芍15克苍术15克栀子20克茯苓20克当归20克生牡蛎50克。
水煎2次,分2次服用,每日一剂。
(三)、针灸疗法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配穴:上消者,加太渊、少府;中消者加内庭、地机;下消者加复溜、太冲。
操作主穴用毫针补法或是平补平泻法。
(四)、耳针疗法选胰胆、内分泌、肾、三焦、耳迷根、神门、心、肝、肺、屏尖、胃等穴,每次以3--4穴,毫针用轻刺激,或用揿针埋藏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五)、穴位注射法选心俞、肺俞、脾俞、胃俞、肾俞、三焦俞或相应夹脊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太溪。
每次选取2--4穴,以当归或黄芪注射液,或用小剂量的胰岛素进行穴位注射,每穴位注射液0.5--2.0毫升。
(六)、饮食疗法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大道和维持理想的体制;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谷类是基础,限制脂肪的摄入量,高膳食纤维膳食,减少食盐的摄入,坚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定餐,多饮水,限制饮酒。
(七)、运动疗法时间一般在餐后60-90分钟,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运动要定时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方式可以选择步行、散步、慢跑、游泳、打太极、爬楼梯、骑自行车等。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PPT课件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15f2c2dc5da50e2524d7f39.png)
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排名和发展趋势
排名 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10 印度 中国 美国 俄联邦 日本 巴西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墨西哥 乌克兰 所有其他国家
1995 (百万)
国家
印度 中国 美国 巴基斯坦 印度尼西亚 俄联邦 墨西哥 巴西 埃及 日本 所有其他国家
2025 (百万)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4、粥类 【玉米冬瓜粥】
玉米100克,冬瓜(连皮)250克,鸡肉130克,姜、葱少许 。以上配料分别洗净,冬瓜切片,鸡肉切块,姜切丝,葱切 小段。将玉米、冬瓜、鸡肉同入砂锅,加入适量清水,先武 火煮沸,后文火煮约1小时,至玉米、鸡肉熟烂为止,放入 姜、葱,调味即成。本粥可滋养肺肾,利水降浊。分1-2次 ,早晚温热服用。
19.4 16.0 13.9 8.9 6.3 4.9 4.5 4.3 3.8 3.6 49.7
57.2 37.6 21.9 14.5 12.4 12.2 11.7 11.6 8.8 8.5 103.6
King H,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414–31.
120 100 80
【萝卜粥】 新鲜白萝卜适量,粳米50克,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痰气 互结者。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
【葛根山药粥】
葛根粉30g、山药粉30g、粳米50g,共煮为粥食用,适用 于津气两伤的糖尿病。
【南瓜黑米粥】
南瓜150~200g、黑米100g,文火煮烂为粥当主食,适用于 脾肾两虚的糖尿病。
【燕麦山药粥】
燕麦片60g、鲜山药150g,共煮为粥,每日1餐,适用于阴 阳两虚型糖尿病的治疗。
糖尿病分型
妊娠糖尿病:
妇女在怀孕期间患上的糖尿病 临床数据显示大约有2~3%的女性在怀孕期间 会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妊娠之后糖尿病自动消 失。有将近30%的妊娠糖尿病妇女以后可能发 展为2型糖尿病 易发生在肥胖和高龄产妇
2型糖尿病人群的中医药健康保健处方(中消)
![2型糖尿病人群的中医药健康保健处方(中消)](https://img.taocdn.com/s3/m/b744755ca8956bec0975e3d9.png)
2型糖尿病人群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处方(阴虚燥热证)一、中医饮食疗法此证型的2型糖尿病人群证见烦渴多饮,随饮随喝,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食疗应以养阴消渴饮为基础。
食疗药膳方为:1.玉粉杞子蛋:天花粉、枸杞、玉竹煎水,沥出,打入鸡蛋,蒸。
2.杞蓣粥:山药、枸杞适量,加粳米,煮粥。
3.三豆饮:绿豆、黑豆、赤小,煎汤服用。
4.乌梅生津茶:乌梅、麦冬,泡水当茶饮。
5.石斛芩叶茶:石斛(干、鲜均可)、黄芩叶,开水沏泡,代茶饮。
主食以荞麦面粉为主。
副食以冬瓜、南瓜、苦瓜、藕叶及绿叶菜等食物。
二、生活起居调养1.生活环境温、湿度适宜,顺应四时及时增减衣物。
2.起居有常,戒烟限酒。
3.保持眼、口腔、会阴、皮肤等清洁卫生。
三、情志调摄保健法糖尿病患者应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修身养性,陶冶性情,保持心情舒畅,调畅气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配合医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监测。
常用的中医心理疗法有五种:以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易性法,暗示解惑法,顺情从欲法。
四、运动疗法、保健操运动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适度而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使血糖下降,增加热能消耗,使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得到改善,利于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改善患者全身状态,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1)坚持做适合自己的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动中有静、劳逸结合,将其纳入日常生活的规划中。
(2)时间一般在餐后60-90分钟,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钟。
运动要定时定量,而且要持之以恒。
方式可以选择步行、慢跑、游泳、打太极、爬楼梯、骑自行车等。
(3)青壮年患者或体质较好者可以选用比较剧烈的运动项目,中老年患者或体质较弱者可选用比较温和的运动项目,不适合户外锻炼者可练吐纳呼吸或打坐功;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养身调心传统的锻炼方式适宜大部分患者;有并发症的患者原则上避免剧烈运动。
糖尿病神经或血管病变有足部麻木、发凉等不适者可每天做5分钟足部保健操,注意足部保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糖尿病中医药防治保健
一、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称糖尿病为“消渴”,其病因多与禀赋不足、肾精亏损、气血失和、脏腑虚弱有关,而嗜食肥甘、贪恋醇酒、情志不遂、精神压力、起居失常、久坐少动等都是其诱发和加重的重要因素。
本病病位在肺、胃、肾三脏,分为上消、中消、下消三型,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
二、中医辨证治疗
1、上消
肺热津伤: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代表方:消渴方加味。
2、中消
胃热炙盛:多食易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治则: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代表方:玉女煎加黄连、栀子等。
3、下消
(1)肾阴亏虚:尿频量多,浑浊如胭膏,或尿甜,口干舌燥,舌红,脉沉细数。
治则:滋阴固肾
代表方:六味地黄丸加黄柏、知母、龙骨、牡蛎、龟板、益智仁、桑螵蛸、五味子、蚕茧、党参、黄芪等。
(2)阴阳两虚: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黝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形寒畏冷,阳痿不举,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则:温阳滋肾固摄。
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加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等。
三、中医适宜技术应用
1、针灸治疗:中国针灸治疗糖尿病,在2000 多年前就有记载,一般以三消分型论治。
上消取穴:主穴:胰俞、肺俞、太渊、心俞、少府,配穴:少商、鱼际、膈腧、金津、玉液。
中消取穴:主穴:胰俞、脾俞、胃俞、三阴交、内庭,配穴:足三里、中脘、内关。
下消取穴:主穴:胰俞、肾俞、太溪、太冲,配穴:复溜、水泉、命门、气海。
2、气功治疗:气功治疗糖尿病,自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大致可分为内气疗法和外气疗法。
其中以内气练功治疗糖尿病较为广泛,其对降低血糖、血脂和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均有良好作用。
3、艾灸疗法:用艾柱直径为1.5cm,高2cm,重0.5g,鲜姜片厚3—4mm,直径2cm 进行隔姜灸,以上数组主穴轮流使用,每天应用一组,配合随证加减,每穴灸10—30 壮,隔天灸一次,
24 次为一个疗程,共2 个疗程。
四、中医养生保健
1、生活起居
(1)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根治的终身性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十分重要。
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焦虑紧张的情绪,还应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饮酒、少吃富含盐和糖类、油脂以及热量高的食物。
(2)糖尿病患者由于体内代谢紊乱,体质弱,抵抗力差,容易合并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一旦感染,不仅难治,而且还会使糖尿病恶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女性患者要保持外阴清洁。
(3)特别提出要讲究脚的卫生,足部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损及神经、血管、皮肤、肌腱甚至骨骼以及使其坏死的慢性进行性变,它可激发感染甚至导致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十分重要。
由于糖尿病患者多对冷、热、疼、痛等感觉不灵敏,所以穿鞋前务必检查有无异物,每天检查足部情况,
发现有水疱、皮裂、磨伤、鸡眼、甲癣等,应及时处理,不可用锐利刀剪自行修剪。
每天用温水泡脚,水温不可过热,鞋要宽松舒适,袜子要松软,透气性好,指甲也不可剪得太短。
(4)为了使血糖保持在接近正常水平,糖尿病患者还应掌握自我检测血糖的方法并定期到医院测定血糖,以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2、药补食补:糖尿病发病是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药补食补可根据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和滋补养肾等治疗原则指导配方。
上消宜选用的果菜:黄瓜、西瓜青衣、猕猴桃
中消宜选用的果菜:芹菜、苦瓜、香瓜
下消宜选用的果菜:洋葱、圆白菜、桃
做法:以上蔬菜水果最好用面浆水或淡盐水浸泡洗涤,这样能有效去除残留农药。
西瓜翠衣为西瓜去皮及红瓤后的部分;苦瓜、香瓜去籽,叶菜连杆带叶横切成小块;猕猴桃去皮;桃去核;把同组蔬菜水果同放于榨汁机中一同榨汁即可,随意饮用,但不宜放置过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