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工程力学

合集下载

工程力学第6章剪切变形剖析

工程力学第6章剪切变形剖析

Fpc A
c
பைடு நூலகம்
(挤压许用应力)
4.挤压许用应力:由模拟实验测定
塑性材料,比如钢材。许用挤压应力与材料拉 伸许用应力的关系:
[σc]=(1.7[σ]为拉伸许用应力2.0)[σ]
应用
挤压强度条件也可以解决强度计算的三类问题。当 联接件与被联接件的材料不同时,应对挤压强度较 低的构件进行强度计算。
1、校核强度:


P
P
P
b
P
(1)、 铆钉受力 外力的作用线通过铆钉群中心,故每一个铆钉受力相等;
设每一个铆钉受力为Q, Q P / 4 20KN
(2)、铆钉剪切计算 取单个铆钉进行受力分析;
Q Q
铆钉为单剪,剪切面为铆钉的横截面;
FS Q 4 99.5MPa
A d 2
铆钉满足剪切强度。
(3)挤压强度计算
钢板与铆钉的材料相同,故二者的挤压应力相等;
bs
F Abs
Q Abs
P 4 dt
125 MPa [ bs ]
接头满足挤压强度。
(4)钢板的拉伸强度计算
取上板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在每一个铆钉孔处承受Q=P/4力的作 用
轴力图
P/4 P/4
P/4 上 P
危险面
FN P/4 3P/4
P
+
位于有两个孔的截面处或者右端有一个铆钉孔的截面处;
剪切的强度计算 步骤: (1)根据构件的受力,确定剪切面。 (2)利用截面法求出剪切面上的剪力 FQ。
(3)采用实用计算方法,计算剪切面上的切应力 。
假设剪切面上,切应力均匀分布。
(4)建立剪切强度条件。
Q

工程力学 第六章: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工程力学 第六章:平面杆件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瞬变体系
工 程 力 学
无多余约束的几何 不变体系变体系

几种常用的分析途径 1、去掉二元体,将体系化简单,然后再分析。 2、如上部体系与基础用满足要求的三个约束相联可去 掉 基础,只分析上部。 3、当体系杆件数较多时,将刚片选得分散些,用链杆组 成的虚铰相连,而不用单铰相连。 4、由一基本刚片开始,逐步增加二元体,扩大刚片的范 围,将体系归结为两个刚片或三个刚片相连,再用规则判定。 5、由基础开始逐件组装 6、刚片的等效代换:在不改变刚片与周围的连结方式的 前提下,可以改变它的大小、形状及内部组成。即用一个等效 与外部连结等效)刚片代替它。
β
A P
A
β
Δ是微量
P N N
只有几何不变体系才 能作为建筑结构使用!!
§6.2刚片、自由度和约 束的概念
• 一、刚片 • 是指平面体系中几何形状不变的平面体。 • 在几何组成分析中,由于不考虑材料的应 变,所以,每根梁、每一杆件或已知的几 何不变部分均可视为刚片。 • 支承结构的地基也可以看做是一个刚片。
a
1、单链杆:仅在两处与其它物体用铰相连,不论其形 状和铰的位置如何。
一根链杆可以减少 体系一个自由度,相 工 当于一个约束。! 程 力 β 学
α

1 5 3 6 4
1、2、3、4是链杆, 5、6不是链杆。
加链杆前3个自由度
加链杆后2个自由度
2、单铰: 联结 两个 刚片的铰 加单铰前体系有六个自由度 加单铰后体系有四个自由度
三刚片以三个无穷远处虚铰相连 组成瞬变体系
工 程 力 学
4、由一基本 刚片开始,逐 步增加二元体, 扩大刚片的范 围,将体系归 结为两个刚片 或三个刚片相 连,再用规 则判定。

工程力学第六章 弯曲变形

工程力学第六章 弯曲变形

荷情况有关,而且还与梁的材料、截面尺寸、形
状和梁的跨度有关。所以,要想提高弯曲刚度,
就应从上述各种因素入手。
一、增大梁的抗弯刚度EI 二、减小跨度或增加支承 三、改变加载方式 48EI
作 业
1、2、4(a、e)
§6-3 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梁的刚度计算
一、用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在材料服从胡克定律、且变形很小的前提下, 载荷与它所引起的变形成线性关系。 当梁上同时作用几个载荷时,各个载荷所引 起的变形是各自独立的,互不影响。若计算几个 载荷共同作用下在某截面上引起的变形,则可分 别计算各个载荷单独作用下的变形,然后叠加。
例: 梁AB,横截面为边长为a的正方形,
弹性模量为E1;杆BC,横截面为直径为d的圆 形,弹性模量为E2。试求BC杆的伸长及AB梁 中点的挠度。
例:用叠加法求图示梁B端的挠度和转角。
解:
二、梁的刚度计算
刚度条件:
max [ ] max [ ]
[w]、[θ]是构件的许可挠度和转角,它们决定
q
B
x
l
由边界条件: x 0时, 0 x l时, 0
ql 3 , D0 得: C 24
梁的转角方程和挠曲线方程分别为:
y
q 2 3 3 (6lx 4 x l ) 24 EI
q
B
x
l
A qx (2lx 2 x 3 l 3 ) 24 EI
ql 3 24 EI
l 2
x
P AC 解: 段:M ( x ) x 2 y P EI " x 2 A P 2 EI ' x C x 4 l 2 P 3 EI x Cx D 12

工程力学课件 第6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课件 第6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σ称为正应力,τ称为剪应力。在国际单位制中,应力的单位 是帕斯卡(Pascal),用Pa(帕)表示,1Pa=1 N/m2。由于帕斯卡这 一单位很小,工程常用kPa(千帕)、MPa(兆帕)、GPa(吉帕)来 表明。1 KPa=103Pa,1 MPa=106Pa,1 GPa=109 Pa。
工程力学
12
二、拉压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在应力超过比例极限以后,图形出现了一段近似水平的小锯齿
形线段bc,说明此阶段的应力虽有波动,但几乎没有增加,却发生
了较大的变形。这种应力变化不大、应变显著增加的现象称为材料
的屈服。屈服阶段除第一次下降的最小应力外的最低应力称为屈服
极限,以σs表示。
4.强度极限
经过了屈服极限阶段,图形变为上升的曲线,说明材料恢复了
工程力学
4
1.1.1 电路的组成
列出左段杆的平衡方程得 Nhomakorabea工程力学
5
若以右段杆为研究对象,如图(c)所示,同样可得
1.1.1 电路的组成
实际上,FN与F′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对同一截面, 如果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所求得的内力必然数值相等、方向相反。
这种假想地用一个截面把杆件截为两部分,取其中一部分作为 研究对象,建立平衡方程,以确定截面上内力的方法,称为截面法。 截面法求解杆件内力的步骤可以归纳如下:
1.1.1 电路的组成
(1)计算AB段杆的轴力。沿截面1-1将杆件截开,取左段杆为研 究对象,以轴力FN1代替右段杆件对左段的作用,如图(b)所示
列平衡方程

工程力学
7
若以右段杆为研究对象,如图(c)所示
1.1.1 电路的组成
同样可得
(2)计算BC段杆的轴力,沿截面2-2将杆件截开,取左段杆为研 究对象,如图(d)所示

工程力学--第六章 剪切和挤压(强度和连接件的设计)

工程力学--第六章 剪切和挤压(强度和连接件的设计)

τ =FQ/Aτ≤[τ]=τb/nτ τ τ
连接件、被连接件 连接件、
剪断条件
工件、 工件、连接件
2)强度条件是一种破坏判据。判据的左端是工作状 2)强度条件是一种破坏判据。 强度条件是一种破坏判据 态下的控制参量(如应力),由分析计算给出; ),由分析计算给出 态下的控制参量(如应力),由分析计算给出; 右端则应是该参量的临界值,由实验确定。 右端则应是该参量的临界值,由实验确定。 3) 利用强度条件,可以进行 利用强度条件, 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用载荷或选材。 强度校核、截面设计、确定许用载荷或选材。 4) 强度计算或强度设计的一般方法为: 强度计算或强度设计的一般方法为:
剪切的实用计算
(1)剪力计算
以铆钉连接为例,沿剪切面切开, 取部分铆钉研究, 以铆钉连接为例,沿剪切面切开, 取部分铆钉研究,受力 如图。 如图。
双剪: 双剪:Q=P/2
一个剪切面
二个剪切面
单剪: 单剪:Q=P
强度计算
假定剪力Q均匀分布在剪切面上, 假定剪力 均匀分布在剪切面上, 均匀分布在剪切面上 以平均剪应力作为剪切面上的名义剪应 则有: 力,则有: τ=Q/A
P/A τ=Q/A =
P
剪切强度条件: 剪切强度条件: τ=Q/A≤[τ]=τb/nτ ≤τ τ
是材料剪切强度,由实验确定; τb是材料剪切强度,由实验确定;nτ是剪切安全系数。
剪断条件:对剪板、冲孔等需要剪断的情况, 剪断条件:对剪板、冲孔等需要剪断的情况,应满足
τ=Q/A>τb 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功率、 功率、转速与传递的扭矩之关系:
冲 头 N Q
P=400kN d t
P N=P 落 料

工程力学第六章杆件与结构的内力计算

工程力学第六章杆件与结构的内力计算

M
M
弯矩为正
M
M
弯矩为负
试确定截面C及截面D上的剪力和弯矩
FA
A
MA
FA
A
MA
2Fl
lC
l
FCs
l
C MC
2Fl
FCs
MC
C
l
F
B D
FCs F FCs F
M C Fl MC Fl
M C 2Fl Fl 0
F
B
D
FDs
MD
F
DB
FDs F MD 0
1.剪力、弯矩方程:
FS FS (x) M M (x)
F
拉杆
FF
F
压杆
§6–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轴力图
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各 质点间的相对位置将有变化。与此同时,各质 点间相互作用的力也发生了改变。相互作用力 由于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改变量,就是 附加内力,简称内力。
内力分析是解决构件强度,刚度与稳定
性问题的基础。
§6–1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轴力图
图和弯矩图。
q
解: 1、求支反力
A
x
B
l
FA
FB
由对称性知: ql
FA FB 2
ql / 2
2、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S
FS (x)
FA
qx
ql 2
qx
ql / 2
M (x)
FA x
qx2 2
qLx 2
qx2 2
M
ql2 / 8
FS ,max
ql 2
M max
ql 2 8
例题 在图示简支梁AB的C点处作用一集中力F,作该

工程力学 第6章 弹性静力学基本概念

工程力学 第6章 弹性静力学基本概念

第6章 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刚体静力学研究力系的等效、简化与力系的平衡,并且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确定物体的受力。

刚体静力学的模型是质点和质点系以及刚体和刚体系。

弹性静力学则主要研究变形体受力后发生的变形,以及由于变形而产生的附加内力。

分析方法上,弹性静力学与理论力学刚体静力学也不完全相同。

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假定、简化计算,是弹性静力学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

本章介绍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以及弹性静力学对于工程设计的重要意义。

 §6-1 弹性静力学概述 §6-2 弹性体及其理想化 6-2-1 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弹性体 6-2-2 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均匀连续性 §6-3 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征 §6-4 应力及其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6-4-1 分布内力集度-应力 6-4-2 应力与内力分量之间的关系 §6-5 正应变与切应变 §6-6 线弹性材料的物性关系 §6-7工程结构与构件 §6-8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6-9 结论与讨论 6-9-1 关于刚体静力学模型与弹性静力学模型 6-9-2 关于弹性体受力与变形特点 6-9-3 关于刚体静力学概念与原理在弹性静力学中的 可用性与限制性 习 题 本章正文 返回总目录第6章 弹性静力学的基本概念 §6—1 弹性静力学概述 弹性静力学(elastic statics)又称材料力学(strength of materials),其研究内容分属于两个学科。

第一个学科是固体力学(solid mechanics),即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变形和能量,统称为应力分析(stress analysis)。

但是,弹性静力学所研究的仅限于杆、轴、梁等物体,其几何特征是纵向尺寸远大于横向尺寸,这类物体统称为杆或杆件(bars或rods)。

大多数工程结构的构件或机器的零部件都可以简化为杆件。

《工程力学》第六章 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工程力学》第六章  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x
Fcr
图示两端铰支(球铰)的细长压杆,当压力
B
F达到临界力FCr时,压杆在FCr作用下处于
微弯的平衡状态,
考察微弯状态下局部压杆的平衡
M (x) Fcr w
d 2w dx2
M (x) EI
d 2w Fcr w
w
dx2
EI
x
FCr
M
w
x
根据杆端边界条件,求解上述微分方程 可得两端铰支细长压杆的临界力
FCr
2EI (l)2
Cr
FCr A
Cr
FCr A
2EI (l)2 A
2E (l / i)2
2E 2
Cr
2E 2
——临界应力的欧拉公式
柔度(长细比): L
i
i I A
——截面对失稳时转动
轴的惯性半径。
——表示压杆的长度、横截面形状和尺寸、杆端的约束 情况对压杆稳定性的综合影响。
200
2.中柔度杆(中长压杆)及其临界应力
工程实际中常见压杆的柔度往往小于p,其临界应力超过材料的
比例极限,属于非弹性稳定问题。这类压杆的临界应力通常采用直线 经验公式计算, 即
Cr a b ——直线型经验公式
式中,a、b为与材料有关的常数,单位为MPa。
由于当应力达到压缩极限应力时,压杆已因强度问题而失效,因此
12 h
1 2300 60
12 133
在xz平面内,压杆两端为固定端,=0.5,则
iy
Iy A
b 12
y
l
iy
l 12
b
0.5 2300 40
12 100
因为 z>y,连杆将在xy平面内失稳(绕z轴弯曲),因 此应按 =z=133计算连杆的临界应力。

工程力学第六章概论

工程力学第六章概论
S3 S1 'sin 300 S4 sin 300 0
代入S1' S1
解得: S3 10 kN, S4
10 kN
X0
S5 S2' 0
代入S2' S2后 解得 S5 7.66 kN
节点D的另一个方程可用来校核计算结果
Y 0 , P S3' 0
解得S '3 10 kN,
恰与 S3相等,计算准确无误。
20

12
桁架分类
平面桁架
平面结构, 载荷作用在结构 平面内;
对称结构, 载荷作用在对称 面内。
13
桁架分类
空间桁架
结构是空间的, 载荷是任意的;
结构是平面的, 载荷与结构不共面。
本节我们只研 究平面桁架
14
桁架:由杆组成,用铰联接,受力不变形的系统。
节点
杆件
15
桁架的优点:轻,充分发挥材料性能。 桁架的特点:①直杆,不计自重,均为二力杆;②杆端铰接; ③外力作用在节点上。
力学中的桁架模型 ( 基本三角形)
三角形有稳定性
(a)
(b)
(c)
16
工程力学中常见的桁架简化计算模型
杆件 节点
节点
杆件
节点
杆件
17
力学中的桁架模型 ---模型与实际结构的差异
工程中实际的桁架
18
一、节点法
[例] 已知:如图 P=10kN,求各杆内力? 解:①研究整体,求支座反力
X 0, mA(F) 0,
本组成单位都是由
三杆通过铰链连接
而成的三角形,称
为基本三角形。在
这个基本单位上再
增加一个节点,相
应增加两根不在同

工程力学—第六章(II)-摩擦

工程力学—第六章(II)-摩擦
l
FAmax f s FNA
FCmax f s FNC
由上述方程解得
b f s d - 2l
结论:抽屉顺利抽出的尺寸选择为b>fs(d-2l)。
第二节 摩 擦
例题3 制动器构造如图。已知各尺寸a,b,c,R, r,且制动轮与制动块之间的摩擦因数为fs,闸瓦 的的宽 自度 由不 端B计上。,若重制物动E力的F重1垂量直为地W作,用求在所A需B的杠最杆 小制动力F1min。
B
F r W
R
F ' F= r W
R
FN' FN
第二节 摩 擦
再建立制动杆AB的平衡方程
a
FAx
b
c
A FAy
F’FN’
D
M AF 0,
F1
FN' b - F' c - F1min a 0
B
FN
FN'
1 b
F1m in
a
F'
c
1 b
F1m
in
a
r R
W
c
第二节 摩 擦
当处于临界状态时
衡问题所得到的结果也不是一个定值,而是一个范围。
➢ 第一类平衡问题,即F F max,求约束力,与一般平衡
问题一样,摩擦力作为约束力,其方向可以假设.
➢ 第二类平衡问题,即F = F max,要求确定平衡或不平
衡条件,这时必须根据滑动趋势正确确定滑动摩擦力的 方向,而不能任意假设。
第二节 摩 擦
而梯不致滑倒,B处的静摩擦系数fsB至少应该多 大?已知θ=arctan3/4, fsA=1/3.
P1 A
P2 C θ B
求静摩擦因数问题解题要点: 假设物体处于临界平衡状态, 力系既要满足平衡条件,还 应满足物理条件:Fmax=f·FN

工程力学(第3版)第6章

工程力学(第3版)第6章

返回
图 6-1
返回
图 6-2
返回
图 6-3
返回
图 6-4
返回
图 6-5
返回
图 6-6
返回图Biblioteka 6-9返回• 下面以铆钉连接(图 6−3(a))为例进行分析。钢板受外力 F 作用 后又将力传递到铆钉上,而使铆钉的右上侧面和左下侧面受力(图 6−3(b))。这时,铆钉的上、下两半部分将沿着 m—n 截面发生 相对错动(图 6−3(c))。当外力足够大时,将会使铆钉剪断。由 铆钉受剪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剪切变形的受力特点是:作用在构件两 侧面上的外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且相距很近。 其变形特点是:介于两作用力之间的截面发生相对错动。这种变形称 为剪切变形。
下一页 返回
6.1 剪切与挤压概念
• 在承受剪切的构件中,发生相对错动的截面称为剪切面。剪切面上与 截面相切的内力称为剪力,用 F Q 表示(图 6−3(d)),其大小可 用截面法通过列平衡方程求出。
• 构件中只有一个剪切面的剪切称为单剪,如图 6−3 中的铆钉。构件 中有两个剪切面的剪切则称为双剪,拖车挂钩中螺栓所受的剪切是双 剪的实例,如图 6−4 所示。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6.3 剪切胡克定律和切应力互等定理
• 由 ∑M =0得 • 得 τ ′ =τ ( 6 − 6 ) • 为了明确切应力的作用方向,对其作如下符号规定:使单元体产生顺
时针方向转动趋势的切应力为正,反之为负,则式( 6 − 6 )应改写 为τ = −τ ′ ( 6 − 7 ) • 式( 6 − 7 )表明,单元体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的切应力必定是同 时成对存在,且大小相等,方向都垂直指向或背离两个平面的交线。 这一关系称为切应力互等定理。

工程力学--第六章_剪切和挤压(强度和连接件的设计)

工程力学--第六章_剪切和挤压(强度和连接件的设计)

P/2
P/2
列,危险截面在虚线处。
对于矩形布置,有:
P/2
=P/2t1(b-2d)[]
即得: b2d+P/2t1[] =40+210×103/2×5×160=172mm 对于菱形布置,有: =P/2t1(b-d)[] 即得: bd+P/2t1[]=152mm
P/4
矩形排列轴力图
P/4 P/8
剪切的实用计算
(1)剪力计算
以铆钉连接为例,沿剪切面切开, 取部分铆钉研究,受力
如图。
双剪:Q=P/2
一个剪切面
二个剪切面
单剪:Q=P
强度计算
假定剪力Q均匀分布在剪切面上, 以平均剪应力作为剪切面上的名义剪应 力,则有: =Q/A
Q/A P/A P
剪切强度条件: =Q/A[]=b/n
三个挤压面
二个剪切面
挤压面为曲面时 的计算挤压面
二个挤压面
计算挤压面
实际挤压面
挤压的实用强度计算
d
工程中,假定Pj均匀分布在
Pj t (a)
s max (b) s j (c)
计算挤压面积Aj 上。
名义挤压应力 j=Pj/Aj
计算挤压面积 挤压面 有效挤压面积=dt
Aj是挤压面在垂直于挤压力之平面上的投影面积。 如钉与板连接,Aj等于td。名义挤压应力j,与最大实际挤压
b是材料剪切强度,由实验确定;n是剪切安全系数。
剪断条件:对剪板、冲孔等需要剪断的情况,应满足
=Q/A>b
功率、转速与传递的扭矩之关系:
功率NP是单位时间所做的功,故有: NP=A/t=m /t /t是每秒转过的角度(弧度)。 设轴的转速为每分钟n转,则每秒转过的角度为 2n/60, 即有: NP=m×2n/60 或 m=60NP/2n m (kN.m)=9.55Np (千瓦)/n (转/分) m (kN.m)=7.02Np (马力)/n (转/分) 1马力=736Nm/s

工程力学-第六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工程力学-第六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σ b ,且较小
算例:
解:(1)求试样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2)根据胡克定律求弹性模量 (3)根据
F σ= A
σ = Eε
Δd ε′ = d
ε ′ = − vε
Δl ε= l
求泊松比
4.金属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1 低碳钢压缩时的 σ − ε 曲线
(1) E,
σ s 与 拉伸时大致相同。
压缩
(2) 因越压越扁,名义压应力将 远远偏离实际压应力,最后也得 不到强度极限
= 0.2% 时的应力规定为
3.2 灰口铸铁
( 1 )应力应变关系近似服从胡克定 律,没有屈服、强化和局部变形阶段 (2)伸长率很小,是脆性材料
脆性材料:
δ < 2 % ~ %5
−ε
(3)脆性材料的弹性模量 工程上取总应变为 0.1% 时的 σ 曲线的割线斜率为弹性模量。 (4)脆性材料的强度指标只有
FN 1 50 kN σI = = = −0.87 MPa 2 A1 0.24 × 0.24 m
FN 2 − 150 kN σ II = = = −1.1 MPa 2 A2 0.37 × 0.37 m
柱子的最大工作应力在柱子的下段,为1.1MPa的压应力
§6-4 拉(压)杆的变形、胡克定律
1.应变的基本概念 线变形:受力物体变形时,两点间距离的改变量
σe
应力应变特征值 汇总:
1、应力特征值
屈服极限 σ s (σ y ) 强度极限 σ b
其中 σ e , σ s , σ b 为强度指标 2、应变特征值(塑性指标)
比例极限 σ P 弹性极限 σ e
伸长率 断面收缩率
2.3 材料的卸载规律和冷作硬化 卸载规律:

工程力学课件6

工程力学课件6

—FP
2
—FP
2
34
§6-2 摩擦
前几章我们把接触表面都看成是绝对光滑的,忽略了物体 之间的摩擦,事实上完全光滑的表面是不存在的,一般情况下 都存在有摩擦。
[例]
11:37
平衡必计摩擦
35
一、为什么研究摩擦?
二、怎样研究摩擦,掌握规律 利用其利,克服其害。
三、摩擦分类 按接触面的运动情况看: 摩擦分为 滑动摩擦 滚动摩擦
FA f NA(4) FB f NB (5)
mA 0,
P
l 2
cosmin
FB
l
cosmin
N
B
lsinmin
0
(3)
解得:N
A
P 1 f
2
,N B
f 1
P f2
,FB
P P 1 f
2
代入(3)
得: mi 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rctg12
f f
2
arctg1200.5.52
36087'
注意,由于不可能大于90, 所以梯子平衡倾角 应满足
11:37
11
桁架分类
空间桁架
结构是空间的, 载荷是任意的;
结构是平面的, 载荷与结构不共面。
本节我们只研
究平面桁架
11:37
12
桁架:由杆组成,用铰联接,受力不变形的系统。
节点
杆件
11:37
13
桁架的优点:轻,充分发挥材料性能。 桁架的特点:①直杆,不计自重,均为二力杆;②杆端铰接; ③外力作用在节点上。
②计算:


tgm
Fmax N
f N N

第六章工程力学之拉伸与收缩案例

第六章工程力学之拉伸与收缩案例

如图6-7(a)所示等直杆,为了观察变形,加载前在直杆 表面画出表示横截面外轮廓线的横向线ab、cd,与轴线平行 的纵向线qr、st。然后,在直杆两端施加一对大小相等、方 向相反的轴向载荷P,使杆产生轴向拉伸。观察轴向拉伸变 形,可以看到有以下两个特点。
•横向线ab、cd: 仍然为直线、与轴线垂直,间距增大。 •纵向线qr、st: 仍然为直线、与轴线平行,间距变小。
F N 2 P
(2) 如图 6-6(b)所示,用横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 垂直于直杆轴线的纵坐标表示对应横截面上的轴力,得到的 图称为轴力图。可见,AB段各截面的轴力都为2P,BC段各 截面的轴力都为-P。
轴力图不仅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各横截面轴力的大小,而 且还可以显示出各段是拉伸还是压缩。
三、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1. 拉压杆的变形
例6-3 求图 6-4 中 2-2 截面上的内力。
解: (1) 用过 2-2 截面的平面假想地把杆切开,一分为二, 仍取左段为研究对象。
(2) 采用设正法,设2-2截面的轴力为FN2,列平衡方程
2P 3P FN 2 0 F N 2 P 得: FN2为负值,说明实际与所设方向相反,所设为拉,实际为 压。
X 0
FN 1 2P 0 FN 1 2P
由于FN1沿轴线方向,我们把FN1称为轴力。
小结: • 轴向拉压杆横截面上具有沿轴线方向的内力,称之为轴力。
• 通常规定,拉伸时的轴力为正,压缩时的轴力为负。
• 用截面法求轴力时,采用设正法。即在不知道内力正负的 情况下,都先假设为正,如果结果为正,则内力是正的,如 果结果为负,则内力是负的。

FN A
该公式适用于横截面为任意形状的等截面拉压杆,对于图 6-10所示截面变化缓慢的变截面杆,只要外力合力与轴线重 合,该公式仍可以适用。 例6-5 一钢杆,横截面面积为A= 500 m m,所受外力如图611所示。试绘轴力图,并计算各段内横截面上的应力。 解:(1)将整个直杆分为等轴力的三段,用截面法求出每 一段上的轴力。 AB段: FN 1 60kN BC段: FN 2 60 80 20kN CD段: FN 3 30kN

工程力学第六章

工程力学第六章

MA 1
1
MC
M x1
M x1 1 取左段研究: M 0
1 MB
Mx1 MA 0 Mx1 MA
6.3 杆件扭转时旳内力计算及扭矩图 截面2-2上旳内力:
MA 1 1 MB
2 Mx2


MC
Mx2

取右段研究:
M 0 Mx2 MC 0 Mx2 MC
6.3 杆件扭转时旳内力计算及扭矩图 扭矩图:扭矩随构件横截面在轴线方向上旳位置变化旳图线。
假如微元旳一对面上存在剪应力,与此剪应力作用线相互垂直旳另一 对面上必然存在大小相等、方向相对或者相反旳剪应力,以使微元保持平 衡。
6.3 杆件扭转时旳内力计算及扭矩图
6.3 杆件扭转时旳内力计算及扭矩图
MA 1

MC 已知圆轴受外力偶矩作
用,匀速转动。则
1 MB

用截面法求截面1-1上内力:
MB MA MC
MA 1

MC
1 MB

Mx1 MA
(+)
(-)
扭矩图
Mx2 MC
6.3 杆件扭转时旳内力计算及扭矩图
例题6-1 图示传动轴上,经由A轮输入功率10KW,经 由B、C、D轮输出功率分别为2、3、5KW。轴旳转速 n=300r/min,求作该轴旳内力?绘制扭矩图?
A
B
C
D
I
II
III
I
II
III
dx
6.4.2 变形协调方程
同理,对于任意半径为ρ旳圆柱(如下图),能够得到:
() d 此式即为变形协调方程
dx ()
式中 d 表达扭转角
沿轴长旳d变x化率称为单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D4

D 2

15103 3.14 0.14

0.1 Pa 2

76.43MPa
32
32
9
C

M IP


M
D4

D 4

15 103 3.14 0.14
0.1 Pa 4
38.21MPa
32
32
2)圆轴发生扭转时,边缘各点的剪应力最大。
max A B 76.43MPa
3.4102 rad
6
(3) 计算 A 轮相对于 B 轮的扭转角φAB。
AB

M AB LAB GIp

1000 500 103 81010 1.47 107
4.25102 rad
(4) 计算 A 轮相对于 C轮的扭转角φAC。 AB与 BC 段的扭矩不等,A轮相对于 B轮转过角度φAB,B轮 相对于 C轮转过角度φBC,二者代数和即为φAC。 于是, φAC=φAB+φBC=4.25×10-2-3.4×10-2=8.5×10-3 rad
M3
7.024
N3 n
7.024 300 =4.21KN.m 500
B
400
C
11
N1
N2
N3
A
B
C
(2) 作扭矩图。
由截面法可求得 AB 和 BC 段轴横截面上的5扭00矩, 400
分别用截面1-1,2-2将圆轴一分为二
分别取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假设截面上的扭矩为正
利用平衡方程 得MAB=-7.024 kN·m, MBC=-4.21 kN·m,
利用平衡方程 得MAB=1 000N·m, MBC=-500N·m,
由此可作出轴的扭矩图:
5
(2) 计算B轮相对于C轮的扭转角φBC。
由于Ipຫໍສະໝຸດ πd 4 32
π354 10-12 32
1.47107 m4
可得φBC为
BC

M BC LBC GIp

500 800 103 81010 1.47 107
试按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选择内外径d、D。
17
例6.10 图示钢制圆轴,受力和尺寸如图(a)所示。试校核轴的
强度和刚度。 1o / m n 60MPa
18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最大切应力计算公式
max
M
Wp
W p Ip
D 2
抗扭截面系数
实心圆截面
IP D4 / 32 Wp D3 16
空心圆截面
IP D4 (1 4 )/32
Wp D3 (1 4 ) 16
1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薄壁圆筒:
t

1 10
r0
薄壁圆筒剪应力:
由此可作出轴的扭矩图:
15
(2)如扭矩图所示,危险面是AC各横截面,危险点是AC
段表面各点。
M max

3 5
mA
(3)由强度条件确定主动轮的容许转矩
max
M max WP

3 5
mA
D3

316mA
5 0.13


60 109
16

mA

5
0.13 60109 48
x
d2

3
16 M BC

16 4210 3 3.14 70106
67.4mm
13
N1
A 500
T (kNm)
–7.024
N2 B
400
–4.21
N3
(4) 由刚度条件可知
C
Ip
d 4
32

M 180
G [ ]
d2

4
32

M BC 180
G [ ]
(rad/m)
dx GI p
d M 180 (/m)
dx GI p
3、刚度条件
max

M max GI p

(rad/m)
max

M max 180 GI p
(/m)
3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4 刚度的三种计算 ① 校核刚度:
M max
N
m
19.63kN
m
所以容许转矩为:
mA 19.63kN m
16
例6.9 某空心钢轴,内外直径之比 0.8 ,传递功率 P 60kW ,
转速 n 250 转/分,单位长度允许扭转角 0.8o / m, 60106 KN.m G=80GPa
(3)两端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M L GI P

15103 1.2
80109 0.14

2.29102 (rad )
1.31
32
10
例6.7 传动轴,n = 500 r / min,输入N1 = 500 马力, 输出
N2 = 200马力及 N3 = 300马力,G=80GPa ,[ ]=70M Pa,
7
例6.5 求杆的扭矩图
解 (1) 作扭矩图。
由截面法可求得 AB 和 BC 段轴横截面上的扭矩,
分别用截面1-1,2-2将圆轴一分为二 分别取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假设截面上的扭矩为正
利用平衡方程 得MAB=6KN·m, MBC=-4KN·m,
由此可作出轴的扭矩图:
8
例6.6 图示钢质圆轴,D 100mm, L 1.2m, M 15kN m
由此可作出轴的扭矩图:
M
x
(kNm)
–7.024
– 4.21 12
(3) 由强度条件可知
Wp
d13
16

M AB
[ ]
d1'

3
16 M

AB

16 7024 3 3.14 70106
80mm
N1 A
500
M
(kNm) –7.024
N2 B
400
–4.21
N3 C
材料的切变模量 G=80 Gpa。 试求:(1)n-n截面上A、B、C三点的剪应力数值及
其方向(保留n-n截面左段);(2)最大剪应力 max
(3)两端截面的相对扭转角。
解(1)扭转圆轴上各点的剪应力应在各自的 横截面内,垂直于所在的“半径”,与扭矩 的转向一致,如图(c)所示。
A
B

M IP

M
2 r02
t
*强度的三种计算: ① 校核强度: ② 设计截面:
max

M max Wp
[ ]
Wp
M max
[ ]
Wp
实 空: :1DD633(116

4)
③ 求许可载荷: M max Wp[ ]
2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
2、单位扭转角

d
M
GI p
② 设计截面
Ip

M max
G[ ]
③ 求许可载荷:
M max GI p[ ]
4
例6.4 一等直钢制传动轴如图 (a)所示,材料的切变模量 G=80 GPa。试计算扭转角φBC、φBA和φAC。
解 (1) 作扭矩图。
由截面法可求得 AB 和 BC 段轴横截面上的扭矩,
分别用截面1-1,2-2将圆轴一分为二 分别取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假设截面上的扭矩为正
轮转矩之比mB
mC

2 3
,轴径
D 100mm
60 106 KN.m
试按强度条件确定主动轮的容许转矩 mA
解 (1) 作扭矩图。
由截面法可求得 AB 和 AC 段轴横截面上的扭矩,
分别用截面1-1,2-2将圆轴一分为二
分别取左半部分和右半部分为研究对象
假设截面上的扭矩为正
利用平衡方程 得MAB=mB=2/5mA, MAC =-mC =-3/5mA,
32 4210180 4 3.142 80109 1
74.4mm
d1
4
32

M AB 180
G [ ]
32 7024180 4 3.142 80 109 1 84mm
d1 84mm , d2 75mm 14
例6.8 图示钢制传动轴,A为主动轮,B、C为从动轮,两从动
[ ]=1º/m ,试确定:①AB 段直径 d1和 BC 段直径 d2 ?
N1
N2
N3
A
解 (1) 外力偶矩计算。
作用在 A、B、C 轮上的外力偶矩分别为:
500
M1

7.024
N1 n
7.024 500 =7.024KN.m 500
M2
7.024
N2 n
7.024 200 =2.81KN.m 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