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一起看看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1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二、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描述部分所调查生物的特征三、课前准备: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
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并查找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把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选出小组长,说明本节调查课的目的,步骤,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范围(不可在教学区)然后汇报到老师处,每小组长把组员的名单交到老师处。
强调调查范围的要求是生物种类较多,环境有较多变化的路线。
2、注意事项:如安全、不伤害动植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等。
应特别关注一些小生物。
如树皮上、草丛中的小生物和天空中飞行的生物。
3、据报告册P2~3内容进行调查,并及时记录,布置作业是星期四交齐。
4、纪律要求:出入教室不可吵,不可影响其他班同学。
各小组提前十分钟回到教室,各小组要跟老师对好时间,要求本小组长组织好纪律。
5、利用下课前十分钟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出调查的生物,(可按P9的分类方法)并对个别小组作出表扬。
总结本节课全班同学的表现。
(问题: 1.你们组调查了多少种生物?2.你们是按什么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的?分多少类?各多少种?每类选1-2种生物,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调查中,你又想到哪些新的问题?)教学后记:初一(2)班没有说明细节,学生不明确调查的意义和方法,把抓昆虫等作为调查的主要目的,抓昆虫成为本班男生的主要任务。
还应强调生物包括,动物,植物,真菌等其他生物。
初一(9)班事前说好了各种注意事项,强调了纪律,所以每个人都能完成好这次调查活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名师教案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通过学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热爱自然环境的意识。
2、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举例说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二)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2)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2)如实记录实验数据。
3、教学重难点(1)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2)难点: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查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课时预习任务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课时预习任务,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课堂设计1、课时安排:2课时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新课导入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环境的总和。
主要在我国四川卧龙、陕西秦岭一带。
这些地区竹林茂密,水源充足,气候适宜,温度稳定,有充足的食物来源。
生态因素播放地球航拍图,提问学生,什么是生物圈?“想一想,议一议”大熊猫在野外的分布主要在哪儿?这些地区的那些条件适合于熊猫的生活?这些地区适宜大熊猫生存的因素有很多,大家会发现,这些因素有些不同,有何不同呢?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生活的环境中,会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的因素。
观察图片非生物因素:阳光、土壤、水等。
生物因素:蚜虫、瓢虫、蚯蚓、蛇、鼠、杂草等。
小麦的正常生长需要重组的阳光、水分、空气,适量的矿物质,还要及时除草。
什么是生态因素?有哪些类型?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生存空间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展示P13图1-12,小麦生活图,找出图片中影响小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有哪些?小麦正常生活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沙漠缺水,植被难以生长;热带雨林中雨水充沛,植被茂盛。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完整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平安城中学张雅楠一、概念分析本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每种生物都离不开他们的生活环境,同时又能适应、影响和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及生态因素概念的理解,生物与环境关系中的基本观点的建立。
探究实验活动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要帮助学生完成思维方式的转化,抓住概念的本质,从感性经验、身边实际入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环境,生态因素,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等概念,最终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
二、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一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章《认识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并理解其在农工业方面的应用。
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学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三、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形象思维发达而抽象思维欠缺,生物知识有限,生态系统的知识学生虽有一些接触,但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本节课的概念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重要概念知识单靠老师讲述,理解上是有困难的,但他们对生物知识很感兴趣,热情很高,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教师来说是项挑战。
四、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的第三节,学生对生物学还不甚了解,所以这节课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生物学观点,从整体上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根据课程目标,力求设计多个探究性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会、感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有意识地渗透保护环境、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教育,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初衷。
教学设计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理解生物圈》第一节的内容,是继第一章《理解生物》自然地衔接和深入。
本章内容是在原教材五节内容的基础上实行整合、简化,精整为三节,使教材内容更紧凑。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的概念”、“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的概念”、“生态因素的分类”、“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五个部分”;站在生物圈的高度,阐述了生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说明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本节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概念是“生态因素”,一个重要的科学方法是“对照探究实验”。
全节既有生物与非生物知识的应用,又有对生物圈一些基本知识的描绘,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列举自然界常见的生态因素,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2)能举例描绘自然界典型动植物受非生物影响的现象;(3)让学生初步学习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水平和合作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调查校园的生物种类,做好记录;(2)将调查到的生物实行整理、归纳、总结,向全班同学汇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培养热爱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分布;(2)生物对环境的适合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动物的影响;(2)组织好探究活动。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在充分利用图片和各种实例的情况下,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图片若干。
探究实验材料:鼠妇若干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笔、实验报告表等。
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关系
教学设计生物与环境关系《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一节的教学设计根本信息名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阐述了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环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个方面。
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光、温度、空气和土壤等。
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物之间的关系上。
本节课还安排了一个“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是学习下一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根底。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思维活泼、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
他们对生物和环境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还处于一个比较直观的层面。
设计说明1.谈话法: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分析,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直观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小组活动法:通过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激趣播放《天敌》动画,提示学生注意观察猫头鹰两次行为的变化。
再抛出问题:猫头鹰是受了什么环境因素的影响,让它的行为发生了变化呢?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采用探究的方法。
观察、思考、答复以下问题。
以幽默的小故事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体会探究首先从我们比较常见的一种小动物开始我们的探究之旅。
播放介绍鼠妇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视频。
观察、思考。
了解鼠妇的生活习性,为探究做准备。
布置小组活动:探究影响鼠妇生活的环境因素。
要求学生写在课前下发的学案上,并提示学生注意探究的六步骤和设计实验的三原那么。
小组合作完成学案。
体验小组合作及探究的过程。
用实物投影展示一组学生探究的思路,其他小组补充并完善。
汇报、讨论。
掌握探究六步骤和设计实验三原那么。
讨论明晰五大非生物因素播放介绍五种生物形态结构或生活习性的视频,并让学生分析影响每种生物的环境因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2. 生物影响环境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态平衡5. 环境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维持及其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 运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生物模型或实物标本。
3. 课堂讨论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探究活动:分组讨论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如沙漠植物、北极熊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4. 知识拓展: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5. 总结提升:强调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关爱自然。
七、课堂练习1. 填空题:生物必须适应()才能生存。
2. 选择题:下列哪个例子说明了生物影响环境?(A. 沙漠植物B. 北极熊C. 蚯蚓改良土壤D. 树木阻挡风沙)3. 简答题:请举例说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生物与环境关系,如校园、家庭、社区等。
3. 制定个人环保计划,践行环保行动。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参与程度。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检查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调查报告和环保计划,关注实践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推荐)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光照对鼠妇或黄粉虫分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与相互影响的观点。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资料及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的能力等。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相关图片、相关实验材料用具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通过上节课对周边环境中的生物的调查,我们知道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大家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生物,他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呢?讲授新课一、环境的概念既然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那什么是环境呢?环境仅仅指的是生物生活的地点吗?以大熊猫为例,分析和答复以下问题。
1.大熊猫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哪些地区?大熊猫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即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2.这些地区有哪些适应于熊猫生活的特点?这些地区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3.假设这些地方没有空气、食物、水源等,仅仅是一片空旷的的土地,熊猫还能正常生活吗?不能。
所以,我们平常所说的生活环境不仅仅是指其生活的空间,还包括了存在于生物周围,影响其生活和分布的各种因素。
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根据影响因素的不同,把生态因素分成两大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顾名思义,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非生物因素是指不具备生命的因素,主要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问:小麦田中非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小麦正常生长的呢?问:非生物因素对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有没有影响呢?学生展开讨论答复:没有阳光,小麦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初中人教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改善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爱
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科书、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引起学生对生物与
环境的关系的兴趣。
二、讲解与讨论(15分钟)
1. 讲解生物与环境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
3. 讨论生物受污染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与环境的关系。
三、小组活动(15分钟)
1. 分组讨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列举几个例子。
2. 讨论如何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3. 汇总小组讨论结果,让学生展示讨论成果。
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对其他小组提出建议。
2. 教师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提醒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积极保护环境,与环境和谐共存。
五、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小实验,观察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变化,写出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爱护环境的观念,同时
要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促使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能区分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2)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的观点,树立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关爱生物、关爱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因素的概念。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教学难点(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图片,如森林、草原、湖泊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个自然环境中,有哪些生物?它们是如何生存的?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新课讲授1、生态因素的概念(1)教师讲解:在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2)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态因素包括哪些方面呢?2、生态因素的分类(1)非生物因素①教师举例: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都是非生物因素。
②展示图片:分别展示在不同阳光、温度、水分条件下,植物生长的情况。
③提问:这些非生物因素是如何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的?④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阳光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开花时间;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范围;水分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以及动物的生活习性。
(2)生物因素①教师讲解: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称为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同种生物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②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展示蜜蜂群体生活的图片,讲解种内互助;展示两只雄鹿争斗的图片,讲解种内斗争。
③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展示捕食、竞争、寄生、共生的图片,分别讲解这些关系的特点和例子。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1)教师举例:仙人掌的叶变成刺,以适应干旱的环境;北极熊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课时数:3-4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理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掌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教学难点:1.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分析其原因。
2.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导入(10分钟)1.导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师生共同讨论,学生提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初步认识。
Step 2 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0分钟)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物,总结它们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列举出适应环境的特征。
2.学生自主分组,选择一个典型的生物,查找资料并做小研究,分析该生物的适应环境的特点以及适应能力强的原因。
Step 3 大自然中的生物与环境(30分钟)1.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大自然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起学生的兴趣。
2.学生自主研究,并完成一个小组作业:选择一个生态系统,研究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用图表等方式展示出来。
Step 4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20分钟)1.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师生共同讨论环境问题的影响及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Step 5 总结课堂内容(10分钟)1.分享小组作业,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2.总结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Step 6 课堂小结(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小论文。
教学评估:1.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小组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生态系统的研究和报告展示。
3.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质量。
板书设计: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2.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及原因分析-生理特征-行为特征-遗传特征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的好处和问题-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环境破坏4.环境保护意识与行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个人责任与行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研究、小组讨论和资料展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2.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
2.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
3.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
4.学会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
情感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取放动物时动作轻柔,实验完毕后放归自然。
2.认同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观点。
3.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加强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难点1.设计对照实验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2.控制变量,避免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干扰。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从个体水平上探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进行初中生物学课程中的第一个探究实验——“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1.已有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方法。
2.已有技能:学生已经学习了科学的观察以及调查的方法与技能,为第一个探究实验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节课知识内容不难,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在进行概念教学时以资料分析、联系生活实际、观察图片等方式,对自然界中的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组织好第一个探究实验。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通过寻找实验材料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经验作出假设,初步学会确认和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进一步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和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手段,配合图片、文字资料分析,结合生活经验辅助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金鱼若干条、秒表、计时器、探究温度对金鱼呼吸频率的影响。
2.教学图片(1)学生在校园内进行调查的照片、熊猫吃竹子及鱼缸内的金鱼图片;(2)阔叶林与针叶林、植物向光性、向水性、白天和黑夜环境下的猫头鹰图片;(3)牛吃草、蛇捕食青蛙、黄顶菊、袋鼠竞争、白蚁合作、小丑鱼和海葵、菟丝子与玉米的图片;(4)莲叶、生长在山石上的松树、仙人掌、家鸽、沼泽中行走的丹顶鹤、虎、鹰、鸟类迁徙、虎豹隐藏于植物中、草原上及雪地上的雷鸟、竹节虫、桦斑蝶幼虫、竹节虫被捕食、已经换上白色羽毛的雷鸟在草原上的图片;(5)蚯蚓、过度放牧、沙地上种植植物、森林、地衣、鬼针草、蜣螂、北极熊站在冰块上的图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案教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2.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3.培养学生积极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力。
教学重点:1.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2.掌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准备:1.录制好的相关视频资料;2. PowerPoint演示文稿;3.物质循环的实验器材和材料;4.学生大脑风暴活动的素材。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展示一张由NASA拍摄的地球照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的生活能不能和地球环境和谐共处?2.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对生物和环境的学习内容,提问:生物与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授课(40分钟):1.向学生介绍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一段视频资料进行展示。
2.讲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照和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水质和水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空气质量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示范(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物质循环的实验,旨在让学生亲身感受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预先准备好各种实验器材和材料,并提供一些指导性的问题,如:-如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植物生长环境?-如何模拟不同水质和水量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如何模拟不同空气质量对动物生存的影响?-如何模拟不同土壤肥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讨论(15分钟):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回答指导性问题,同时做记录。
2.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并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
总结(10分钟):1.结合学生的实验结果和感受,引导学生总结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提出一些积极的环境保护行动。
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大脑风暴,探讨更多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等。
2.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研究报告,并展示给全班。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 使学生掌握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等基本概念。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物适应环境2. 环境影响生物3. 生物影响环境4. 生态环境的保护5.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的具体实例。
2. 教学难点:生态环境的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
2. 生物适应环境:讲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举例说明,如沙漠植物、极地动物等。
3. 环境影响生物:分析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如光照、温度、水分等。
4. 生物影响环境:讲解生物如何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5. 生态环境的保护: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6.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讲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如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等。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影响环境的理解和应用。
3. 知识测试:通过小测验或问答环节,检验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知识点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使用自然风光、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明白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与环境的概念2. 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3.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4.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5. 环保意识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生物适应环境的机制,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PPT课件,展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
3. 准备环保宣传资料,用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的游戏或活动道具。
教案内容依次类推,按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进行编写。
每个章节都要有明确的要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注意调整教学方法,使课堂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自然风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讲述生物与环境的概念,解释生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性。
3. 分析生物适应环境的现象,如沙漠中的植物、极地动物等。
4. 探讨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食物等。
5. 讲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的蒸腾作用等。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发现的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的事例。
7.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PPT,分享小组讨论成果。
8. 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9.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观察并记录生物与环境相互作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设计4篇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设计4篇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阳光、温度、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
2、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立爱护生物圈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非生物因素的种类及其对生物的影响三、《教学难点》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归纳总结四、《教法》以“一案三为主”为模式的学案导学教学方法五、《学法》试验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六、《教师预备》多媒体课件、试验用具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观看视频《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导入:自然界中的环境因素多种多样,环境的变化会影响到生物的生活,这节课我们学习《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读学习目标(三)自主研学、合作探究1、出示自主研学一,分组让学生答复。
2、展现图片和资料,分析是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3、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的影响:(1)阅读黄粉虫幼虫资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2)展现试验材料,引导学生制定试验方案。
(3)小组长领着同学们实施规划,让学生画试验记录表(4)学生分组试验,把黄粉虫幼虫放置后,静置五分钟,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黄粉虫幼虫在两种环境中的个体数量,把试验数据填在记录表中。
(等待5分钟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试验:1、本试验的变量是什么?2、为什么要用10条黄粉虫幼虫做试验?只用1只黄粉虫幼虫做试验行吗?为什么?)(5)五分钟后,学生统计试验数据,求出平均值。
(6)引导学生得出试验结论(7)表达沟通:这个试验中有哪些因素对黄粉虫幼虫有影响?4、出示自主研学二,分组让学生答复。
5、展现图片,分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四)课堂小结:学生畅谈收获,教师展现主要内容,并进展感情升华(五)布置作业:让同学们写一篇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建议书(六)稳固练习:分组竞赛练习(七)评比表演优秀小组,鼓舞其他小组。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一)学问目标(1)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2)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3)理解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生物圈、环境、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的概念;了解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认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能力和思维品质。
3.激发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难点:分析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具体影响。
三、教学准备教具:显微镜、幻灯片、图片等。
学具:课本、笔记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视频,展示地球上各种不同的生物和环境,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提问: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生物?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的外形、结构、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适应和影响自己的环境的?让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1. 生物圈和环境的概念通过图片展示地球表面上各种不同的地形地貌,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有水分和空气,都有各种各样的生物。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方都属于什么范围?(属于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
)讲解生物圈的概念: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活动的范围,包括大气层、水域和陆地表层。
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环境有什么不同?(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方面有所不同。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不同的环境对生物有什么影响?(影响了生物的分布、结构、功能和行为。
)讲解环境的概念:指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某一特定个体或群体存活和发展的外部条件或因素。
2. 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通过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环境中存在着哪些因素,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这些因素可以分为哪两类?(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
影响。
4、视频文件:(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
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6)保护色;
(7)螳螂的拟态;(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五、作业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六、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七、板书设计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因素
1、生态因素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非生物因素
八、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
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能适应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鼠妇的生活环境是( )
A.水中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D.土壤里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于( )
A.生物因素B.非生物因素
三、简答题
1.在某一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蛙、蛇、老鼠等,请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2.把一只小白鼠放于盛有足够食物和水以及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它会不会死亡?
试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