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学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C-精选文档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C-精选文档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奥· 施莱格尔 • 奥· 施莱格尔认为,一件艺术作品具有创造 性自然的那种永无穷尽的性质。伟大的艺 术家自身就是宇宙的一面镜子、一个代表。 他借用有机体的比喻评论道:戏剧诗与高 级的有机组合体相似,有时就连矫正单单 一根主干都将危及整体的生命。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弗· 施莱格尔的《古今文学史》产生过世界 性的影响。有关文学的滑稽论、神话论以 及小说理论颇有价值。他在文学历史、批 评和阐释三个方面所作的理论思考都富有 成果,甚或可以说是阐释学的创始人。阐 释学后经施莱尔马赫概括并发展,成为一 种重要的方法论理论,影响了一大批理论 家。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施莱尔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 1768-1843),德国哲学家、语文学家、新教 神学家。受康德哲学的深刻影响,又受德国浪 漫主义的影响。其诠释学著作主要有《1805 和1809/1810年箴言》、《1809/1810年诠释 学手稿》和《1819年诠释学讲演纲要》等。 • 施莱尔马赫在诠释学方面的贡献长期遭到湮没, 但当代诠释学大师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阐发了他在诠释学发展史中的地位, 使之被“重新发现”。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施莱格尔兄弟在18世纪后 期成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领袖。 他们编辑的刊物《雅典娜神 殿》在推动浪漫主义运动的 宣传和理论建设方面起了重 要作用,被称为耶拿派浪漫 主义。他们要求个性解放, 主张创作自由,提出要打破 各门艺术界限。其浪漫主义 理论带有浓厚的主观唯心主 义和宗教神秘主义色彩。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法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西方文论课件 PPT

西方文论课件 PPT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与启蒙运动时期的文论
新古典主义: 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盛行于整个欧洲的文艺思潮。 其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强调天赋理性,抑 制后天情欲,“我思故我在”)。 新古典主义文论推崇古希腊、罗马的文艺,其基本特 点是崇尚理性、模仿自然、推崇古典。 代表作是布瓦洛的《诗的艺术》、蒲柏的《论批评》 启蒙运动: 17世纪中叶以后,启蒙运动蓬勃发展。 其实质是思想解放运动。 最早在英国出现,代表人物是培根 法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 德国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温克尔曼、莱辛
2.文艺才能的来源:灵感说
(1)灵感是文艺才能的来源 (2)灵感是一种迷狂状态 (3)灵感来源于“神启”或“前生 的回忆” “神启”:诗歌是神凭附人发的 诏令,诗人是代神说话 “前生的回忆”:灵魂是不死的, 是独立于物质的
3.“理想国”和文艺的功用
文艺功用观: (1)总要求是文艺要有益于城邦,合乎城 邦制定的规范 (2)核心内容是反对文艺的快感作用 评: (1)是奴隶主贵族的功利主义,把文艺变 成政治的附庸,是反动的。 (2)明确提出美感作用的对象是人的心灵, 发现了艺术特有的美感作用,是“真正伟 大的艺术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语)
“画家应该研究普遍的自然,就眼睛所看到的 东西多加思索,要运用组成每一事物的类型的那 些优美的部分。用这种方法,他的心就会像一面 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 二自然。” 涉及两大问题:
艺术的理想化 艺术创造
3、艺术应以表现人和人的感情为中心 主张绘画不仅求形似,而且要求神似,表现 人的“心灵的意向” 4、认为画优于诗 “画是哑巴诗,诗是盲人画” 但画优于诗: (1)更直观,审美效果更直接 (2)更容易使人看到和谐比较 (3)更需要智慧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7.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L7.3夏多布里昂与雨果——其他文献引述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7.第七章 浪漫主义文论 L7.3夏多布里昂与雨果——其他文献引述

文献资料库:其他文献引述7.3夏多布里昂与雨果=====================================================================其他文献引述:一、夏多布里昂的“以神秘为美〞除了神秘的食物以外,再没有什么美丽、动人、伟大的东西了。

最美妙的情操是那些朦朦胧胧地冲动我们的情操:羞耻、纯粹的爱、忠实的友谊都是充满着奥秘的。

我们可以说,相爱的心半句话就足以相互了解,而他们也并不是向对方完全敞开的。

同样,天真不过是无邪的愚昧,它难道不正是这种神秘事物中最不可言传的吗?童年之所以如此幸福,正是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老年之所以如此不幸,正是因为他什么都知道;幸而对老年来说,生命的神秘行将结束,而死亡的神秘正在开始。

如果说情操是如此,那么道德也是如此:最神圣的道德是像慈善这样一些直接来自上帝的道德,它们正如它们的来源一样,都是不愿为人所见的。

在谈到精神方面的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思想的乐趣也都是一些奥秘。

奥秘是具有这样神圣的性质,亚洲最早的人们只用记号来说话。

人们最常过问的是怎么样的学问呢?是那种总保存一些东西有待我们去猜想,把我们的视线引导无穷远处的学问。

在宇宙中,一切都是隐藏着的,一切都是未知的。

人本身不正是一个不可解释的神秘事物吗?〔夏多布里昂:?论神秘的性质?,见?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68页。

〕二、雨果的“美丑对照〞原那么基督教把诗引到真理。

近代的诗艺也会如同基督教一样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看事物。

它会感觉到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符合人情的美,感觉到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

它会要探求艺术家狭隘而相对的理性对否应该胜过造物主的无穷而绝对的灵智;是否要人来矫正上帝;自然一经矫揉造作是否反而更美;艺术是否有权把人、生命、与创作割裂成为两个方面,每一件东西如果去掉了筋脉和弹力对否会走得更好;还有,是否“凡要成为和谐的那种方法〞都是不完整的。

《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 及作品
英国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
拜伦、雪莱、济慈
作品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西风颂》、《夜 莺颂》
特点
强调个人情感、反对压迫和束缚、追求自由和解放
法国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代表人物
雨果、乔治·桑、缪塞
作品
社会影响的比较
对社会观念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表达, 现实主义文学则促进了社会批判和改革。
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为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打下了基础, 现实主义文学则成为现代小说的重要源头。
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学对音乐、绘画等艺术领域产生 了深远影响,现实主义文学则对电影、戏剧 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创作理念的比较
01
创作理念的起源
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则兴
起于19世纪中后期。
02
创作理念的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追求理想和美好,而现实主义
文学则注重客观、真实和细节,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03
创作目的
浪漫主义文学的目的是表达情感、追求自由和个性,现实主义文学则旨
在揭示社会现象、批判现实。
作品风格的比较
作品主题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主题多为自然 、情感、理想和英雄主义,现实 主义文学作品主题则关注社会问 题、人性矛盾和心理描写。
作品形式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包 括诗歌、小说、戏剧等,现实主 义文学作品则更注重结构和情节 的严谨。
作品语言

西方文论第七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 cee

西方文论第七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 cee

—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 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其反感,向往中古时期的封建社会。曾隐居 于英国西北部的湖区,由是得名“湖畔派”。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 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一般都是远离社会斗争的题材。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 “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湖畔派”诗人在法国革命之初也曾 感到鼓舞,表示过欢迎,但后来被1793年出现的雅各宾专政所吓 倒,恐惧之余,日趋后退与保守,有的竟发展到反对革命。
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 序言》
《<抒情歌谣集> 序言》——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和纲领。
情感与 自然
诗的题材应是田园生活;诗的语言应 为真挚单纯的语言
诗的目的是抒发情感,歌颂自然和人 性,诗是神谕的东西
诗的目的是抒发情感,歌贬低情感。但华兹华斯则把人类天性和自然之美看做是“普 遍的和有力量的真理”。他说:“诗的目的是为了真理”。具体来说,诗就是要抒发 情感,歌颂自然和人的本性。他认为,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诗人应“是一个天生具有更强烈感受力、更多热情”的人,“对于人性有着更多的知 识”,“比任何人还要喜爱自己的内心的精神生活”。
3\
法国浪漫主义
1.夏多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
• 《基督教真谛》——美学文艺学著作,是基督教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基督教诗 意说”
基督教“最富于诗意,最富有人性,最有利于 自由、艺术和文学” “神秘”、“孤独”、“忧郁”——“神秘为美”
2、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理论著作《<克伦威尔>序言》和《莎士比亚研究》 《<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宣言书。 • 《<克伦威尔>序言》中的文艺思想: ① 诗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② 基督教的产生与美丑对照原则 ③ 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与真实 ④ 文学的自由主义原则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B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B
西方文艺理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欧洲社会的变化
01
15-18世纪法国的旧制度(ancien regime):王权作为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的调和者,需要一个中心、一个标准,需要对权威、理性的服从。
01
进入18世纪,封建制度迅速崩溃,资本主义的“理性王国”也惨遭破灭,新古典主义的因循守旧的清规戒律也就丧失了其活力。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01
02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尼伯龙根之歌》是中世纪用高地德语写成的叙事诗,原诗约成于791-792年,已佚。现行版本约于1190-1200年间由某个奥地利作家重新编纂,但大体内容与原诗相同。
全诗共9516行,分《西格弗里之死》、《克林希德的复仇》二部。诗中融合了很多异教的故事题材和源自5世纪口头英雄传说。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古代希腊、罗马:人与自然和谐,感性和理性没有形成对立。
近代:现代文明的压抑使人性走向分裂,一方面人试图凭借理性的无限扩张奴役自然,从而与自然矛盾紧张;另一方面人的内在自然发生感性与理性的分离。体现人性的文学亦随之变化。
在古代,文学是诗人按其天性“尽可能完善地摹仿现实”,成为“素朴的诗”。但“在文明的状态中,由于人的天性这种和谐的竞争只不过是一个观念,诗人的任务就必然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对失落的东西的向往,无不充满感伤的情绪,是为 “感伤的诗”。这种“感伤的诗”常常让人更多地感受到人的主观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一轮明月凄清 寒山小寺幽宁 一双纤纤玉手 在冰冷的石琴上 拨动了几缕秋声 雪晨山寺钟声 莫非又催我趋廷 倚着小树观望 却见白茫茫一片 才是我的前程
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但艺术又应通过特殊显出一般。这是对新古典主义“类型说”的巨大突破,为19世纪现实主义“典型论”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浪漫主义文论.ppt

浪漫主义文论.ppt
• 表现:
夏多勃里昂:“基督教诗意”说:
• 《基督教的真谛》——基督教浪漫主义的宣言书: 基督教充满诗意人性;神秘才美。
史达尔夫人对南方文学、北方文学的划分:
• 《论文学》:南北文学划分取决于不同地理、气候 条件形成的不同人性;浪漫主义文学是唯一可以充 实完美的文学;对布瓦洛新古典主义的批评;
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 《〈克伦威尔〉序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宣言书: A、诗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原始(《创世纪》);
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
• 《〈抒情歌谣集〉序言》的要旨:这 些诗的主要目的,是在选择日常生活 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竭力采用 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加以叙述或描写, 同时在这些事件和情境上加上一种想 象力的色彩,使日常的东西在不平常 的状态下呈现在心灵面前;
1诗的本质和目的
• 诗的本质:“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诗的目的:“普遍和有效的真理” • 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 我记得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诗是一切文章
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
诗的本质介乎思想与事物之间,是主客体的 统一;想象是浪漫主义创作的根本动力;诗 是诗的天才的特产;
济慈的“消极能力说”:
诗只表现感受不表现思想;诗人为创造 “纯美的诗”应具有“消极能力”;
庇卡克与雪莱的对峙:《诗的四个时代》——《诗辨》
– 庇卡克:诗的发展以铁器时代(歌人时代-中世纪)、黄金 时代(荷马时代-文艺复兴)、白银时代(维吉尔时代-新 古典主义)、黄铜时代(农诺斯时代-浪漫主义)为序,循 环往复。浪漫主义时代呈现堕落趋势,不能造就理智之才。
3、国家分裂、资产阶级软弱、民间浪漫 文学传统
影响的两重性:
• 强调天才、崇高、主观能动性,提高尊严敢于对自由的追求、 使艺术能驰骋想象;

《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追求理想和 现实的结合
浪漫主义文学 的影响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添加标题
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 流派。
添加标题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对后来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文学流派产生了影响。
添加标题
浪漫主义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还体现在文学 批评、文学理论等方面。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维克多·雨果: 法国浪漫主义 作家,代表作 《巴黎圣母院》
浪漫主义文学 的特征
强调情感和个性
情感表达:注 重个人情感和 内心世界的表

浪漫主义:强 调浪漫、激情
和想象力
个性解放:追 求个性解放和
自我实现
自然主义:崇 尚自然,强调 人与自然的和
谐共生
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
自然元素:在作品中大量运用自然元素,如山川、河流、花草等 自然情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自然描绘: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自然象征:将自然元素作为象征,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浪漫主义文学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3 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05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
02 浪漫主义文学的起源 04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06 浪漫主义文学的意义与价值
添加章节标题
浪漫主义文学 的起源
时代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 纪初,欧洲社会 动荡不安
工业革命带来社 会变革,传统价 值观受到冲击
代表人物
威廉·华兹华 斯:英国浪漫 主义诗人,代 表作《抒情歌
谣集》
塞缪尔·泰 勒·柯勒律治: 英国浪漫主义 诗人,代表作 《古舟子咏》

浪漫主义文论课件

浪漫主义文论课件
文学发展与演变
浪漫主义文论是在古典主义文论之后逐渐兴起的,它反对古典主义的规范和束缚,主张 文学创作的自由和创新。
哲学思想的影响
浪漫主义文论受到了德国哲学家康德、谢林和费希特等人的哲学思想影响,强调个人自 由、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PART 02
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思想
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
个性解放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个性的解放和自由 ,反对束缚和限制,主张个体独立思 考和自由表达。
ABCD
强调个性与创新
浪漫主义文论鼓励作家追求个性化和创新性的表 达,反对模仿和复制。
倡导自由与反权威
浪漫主义文论反对权威和传统束缚,主张文学创 作的自由和独立。
浪漫主义文论的历史背景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社会背景
浪漫主义文论产生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欧洲,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反对启蒙运动理 性主义和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情绪日益高涨。
自我实现
浪漫主义文论认为个体应该追求自我 实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创造力,以 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自然崇拜与回归自然
自然崇拜
浪漫主义文论对自然怀有深厚的感情 和高度的崇拜,认为自然是美的化身 和灵感的源泉。
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论倡导回归自然,摆脱城 市和文明的束缚,寻求与自然的和谐 共处和心灵的净化。
2023 WORK SUMMARY
浪漫主义文论课件
REPORTING
目录
• 浪漫主义文论概述 • 浪漫主义文论的主要思想 • 浪漫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 浪漫主义文论的影响与评价 • 浪漫主义文论的现代意义
PART 01
浪漫主义文论概述
浪漫主义文论的定义
01
浪漫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强调个人情感 、想象和创造力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D-PPT精品文档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D-PPT精品文档
西方文艺理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湖区与湖畔诗人
• 英国湖区是美国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评出来 的“一生中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湖区位于 英格兰西北海岸,面积2300平方公里,1951年被 划为国家公园。湖区拥有英格兰最高峰斯科菲峰 (Scafell Pike)。坎伯里山脉横贯湖区,把湖区 分为南、北、西三个区。 • 沃兹华斯和妹妹多萝西(Dorothy)长期居住在这 里,他曾说:“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地方能在如 此狭窄的范围内,在光影的幻化之中,展示出如此 壮观优美的景致。”他与柯勒律治及骚塞(Robert Southey)合称“湖畔诗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自然(质,natural)与艺术(文,artificial): 一切艺术(雕饰)都只能是败坏真正的诗歌。 • 要以“人们真正使用的语言”,尤其是乡村人 的语言来写诗,以取代“诗的词藻”(poetic dictions)。《抒情歌谣集》在英国文学史上 第一次带来了人民的语言和声音,而在古典主 义时期,则泛滥着模仿古希腊、罗马的风气。 “诗的词藻”是指口语中罕见的词句和修辞方 法,诸如拟人化、委婉用语、拉丁语、形容词 的重复使用和倒装句式等。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湖区景色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湖区景色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湖区景色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湖区景色
浪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湖区景色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英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Keswick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B-精品文档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05B-精品文档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古代希腊、罗马:人与自然和谐,感性和理性没有形成 对立。 • 近代:现代文明的压抑使人性走向分裂,一方面人试图 凭借理性的无限扩张奴役自然,从而与自然矛盾紧张; 另一方面人的内在自然发生感性与理性的分离。体现人 性的文学亦随之变化。 • 在古代,文学是诗人按其天性“尽可能完善地摹仿现 实”,成为“素朴的诗”。但“在文明的状态中,由于 人的天性这种和谐的竞争只不过是一个观念,诗人的任 务就必然是把现实提高到理想。”对失落的东西的向往, 无不充满感伤的情绪,是为 “感伤的诗”。这种“感 伤的诗”常常让人更多地感受到人的主观精神。
德国的浪漫主义文论
• 席勒(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 1759-1805) • 席勒以人性为出发点,将文艺视为重建完 整人性的唯一途径。他将文学区分为“素 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大体相当于现 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 • 人性在历史的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现实状 态(无永恒不变的人性),故有不同的文 学。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论概述
• In contrast to individualist theories of knowledges such as empiricism and rationalism, which neglect the role of traditions, historicism assigns a central and basic significance to a specific context, such as historical period, geographical place and local culture. Historicism tends to be hermeneutical, placing great importance on cautious, rigorous and contextualized interpretation of information, and/or relativist, because it rejects notions of universal and immutable interpretations.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

西方文艺理论课件
西方文艺理论
中世纪文学理论
中世纪文学理论
中世纪概述
• 基督教带来的审视事物的新眼光
• 1. 严格区分“世俗”与“神圣”,把世俗(包括自 然和社会)中“美、大、圣、神”之物当作超验世 界的反映。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超验的,基 督教则以超验世界为反映“唯一者”上帝的属性 。 • 2. 虽厌弃世俗,但又能敏感地感受到世俗之美。
• cf.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区别
中世纪文学理论
普洛丁“美的阶梯论”
• 感性美和理念美 • “感性美”为有形的物质世界的美。物体之所以美 ,是因其分有理念即“太一”之光,此光使原来杂 乱的物质获得了形式。无形式的物质注定要受“太 一”之光的照耀,也注定要取得一种形式和理念, 但在此之前它们相对于“神圣的理性”(Divine Thought)就是丑的,异己的。 • 理念是一种统一性。当理念-形式(Idea-Form)进 入一物时,会将其各部分加以组织和安排,化为一 种凝聚的整体,从而创造出此物的统一性。美即是 由于这种统一性。
中世纪文学理论
中世纪概述
• 基督教涵容了北欧的哥特文化,很多在中 世纪才具备了文本形态的北欧各民族史诗 ,都出自修道士之手。11世纪以降,法兰 西、德国、英国和意大利的民族语言的文 学已初具形态。民族文学的理论成分甚少 ,但民族文学的实践中包含着一系列反教 会理论的准理论因素。中世纪文学理论的 黄金时期为中世纪早期,其时巴黎尚未成 为文化中心,许多文学理论家都出自北非 。
中世纪文学理论
• • • •
走过了一村又一寨 小和尚暗思揣 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
中世纪概述
• 3. 在仰望上帝时,关注自身的精神与灵魂 。由于基督教禁止“偶像崇拜”(idolatry )的禁令,这种眼光对雕塑的审美不那么 敏锐,却善于寻找神圣的词语和上帝进行 交流。如果说古典时代的崇高是以理性为 基础(然至Longinus已发现理性/语言无法 完全表现崇高)的话,那么信仰时代里的 崇高则是以信仰为基础的。这是一种神性 的崇高,也是中世纪前期文学实践和理论 方面的普遍特征。

《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浪漫主义文学》课件

03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意 义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推动文学创新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和想 象力,打破了古典主义文学的限 制,为世界文学带来了新的创作
理念和风格。
拓展文学题材
浪漫主义文学拓展了文学的题材范 围,将自然、历史、神话、民间传 说等元素融入作品,丰富了文学的 表现形式。
促进国际交流
浪漫主义文学成为各国文学交流的 重要桥梁,不同国家的浪漫主义作 家相互影响、借鉴,推动了世界文 学的发展。
《浪漫主义文学》 漫主义文学代表人物及作品 • 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 浪漫主义文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和价值 • 浪漫主义文学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浪漫主义文学的定义
浪漫主义文学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文学的一个 重要流派,强调个人情感、自然和想 象力的表达,反对严格的规则和形式 。
关注个体情感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体情感和内心世界,启示我 们在现代社会中关注个体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
追求精神价值
浪漫主义文学追求精神价值和理想信念,鼓励我 们在现代社会中坚守信仰和追求美好生活。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浪漫主义文学描绘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关 系,启示我们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
乔治·戈登·拜伦
总结词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诗歌以反叛、孤独和自由为 主要特点。
详细描述
乔治·戈登·拜伦是19世纪初英国的一位杰出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充满了反叛、孤独和自 由的元素,常常通过描绘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来表达对自由和个体价值的追求。他的
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柯勒律治——想象与天才
柯勒律治(1772— 1834),英国著名浪漫 主义诗人和批评家。 其文论著作主要有 《文学生涯》、《莎 士比亚评论集》等。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论想象
①他给“想象”确定的两个 内涵是统一的精神与融合的 魔力
想象是将作家的主动性与对 象的被动性在相当的深度与 限度上加以综合的“中间力 量”。
“诗人之作诗只受到一种限制,那就是,他必须 把直接的快感授给一个人,使之获得所期望于他 的见识。”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言》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论诗的语言
①力主诗歌应该运用日常乡间语言。
“我也采用了这些乡下人的语 言(当然清除了其中那些似乎 是真正的缺点,清除了一切经 常会而且必然会使人厌恶或唾 弃的因素),因为此等人时时 刻刻都接触到最精彩的语言所 从出的最精彩的事物。”
——弗·施莱格尔:《文学史讲演》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2)在文学的内容方面, 弗·施莱格尔要求文学反映 时代,艺术应该发挥认识功 能。
他所说的对时代的反映、对 生命和社会的认识,都是经 过主观化了的认识,现实仅 仅是观念的化身,观念始终 是第一位的。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浪漫主义的诗是包罗万象的 进步的诗。它的使命不仅在于 把一切独特的诗的样式重新合 并在一起,使诗同哲学和雄辩 术沟通起来,它力求而且应该 把诗和散文、天才和批评、人 为的诗和自然的诗时而掺杂起 来、时而融合起来。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良知是诗才的躯体,幻 想是它的衣衫,运动是它 的生命,而想象则是它的 灵魂”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论艺术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①明确界定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是隶属 于自然。”
②自然美一个全新的解释:“样子美好的东西与 有生命的东西的统一。”
——《欧美古典作家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2、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 (1772—1829)
曾在耶拿大学任教,1798年与哥 哥一起创建文学刊物《雅典娜神 殿》,成为德国浪漫派的精神领 袖。
其主要文论著作有《断片》《文 学史讲演》等。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ຫໍສະໝຸດ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两者相比较,海涅更倾向
于席勒,他认为歌德的泛
神论使得歌德变成“冷漠
主义者”,离现实太远;
而“席勒为伟大的革命思
想而写作,他摧毁了精神
歌德
上的巴士底狱,他建造了
自由的庙堂”
席勒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英国浪漫主义文论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论诗的题材
以日常生活特别是田园生活为诗歌的题材。
认为,乡村生活与大自然离得最近,也最朴实无 华,可以借以矫正时下颓风。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我在这些诗中提出的 主要目的,是从日常生 活中选取一些事件和情 景,……我一般地是选 择卑微的和乡村的生 活。”
西方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先后 出现了一种反对古典主义、崇尚个性解放、 追求情感表现、倡导想象自由、鼓吹艺术 天才的文学思潮,这种思潮持续近半个世 纪,影响深远,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 其理论上的表达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一、施莱格尔兄弟
1、奥古斯特·施莱格尔(1767—1845) 2、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1772—1829)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1、奥古斯特·施莱格尔(1767— 1845)
作为耶拿浪漫派精神领袖,他跟法国的浪漫 主义文论家史达尔夫人关系密切,把德国浪 漫主义传入法国。他的文论思想主要体现在 《关于美的文学和艺术的讲演》《关于戏剧 艺术和文学的讲演》等著作中。
——弗·施莱格尔:《断片》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4)认为浪漫主义的文 学形式应该是包罗万象 的、包容各种文体形式 的,甚至是永远处在未 完成状态的。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浪漫主义的诗的样式,是独一无二的东西,是 比任何个别的样式还要大的东西。它是诗的全部 总和,因为任何的诗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而且也应 当是浪漫主义的。
——柯勒律治:《文学传记》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③分辨了第一性与第二性想象:第一性想象即为 再现性想象,而第二性想象则为创造性想象,是 一种艺术的想象。
“我把想象看作第一性或第二性的。第一性的想象,我 认为是一切人类知觉所具有的活力和首要功能,它是无 限的‘我在’所具有的永恒创造性活动在有限的心灵中 的重现。第二性的想象,我认为是第一性想象的回声, 与自觉的意志并存;但它在功能上与第一性的想象完全 合一,只在程度上,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1、社会历史背景 2、思想文化的传承
1、社会历史背景
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欧洲社会急剧动 荡,封建贵族日趋没落,资产阶级逐渐建 立了自己的统治。但是,启蒙思想家的预 言并没有实现,阶级矛盾复杂,贫富分化 加剧,欧洲社会弥漫着一种对现实强烈不 满的气氛。理性王国的破产,为浪漫主义 的到来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社会原因
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则使得“自由、平等、 博爱”成为普遍接受的 社会价值
法国大革命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3、文化原因
德国古典哲学与耶拿浪 漫派也在欧洲产生广泛 影响。
耶拿浪漫派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一、华兹华斯——情感与自然
华兹华斯(1770—1850), 他与柯勒律治共同出版的 《抒情歌谣集》是英国浪漫 主义的代表作,他为《抒情 歌谣集》第二版所写的《序 言》以及其后所写的《序言 附录》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 义的宣言与纲领。
——弗·施莱格尔:《断片》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3)强调艺术家的创作是完全 自由的,是艺术才华的自由挥 洒,不遵循任何既定的规律。
他把艺术家理解为人类精神的 代表,是人类的“精神器官”, 赋予艺术家高度的自由。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究竟是什么样的哲学降临到诗人 头上呢?这是创造的哲学,它以自 由的思想和以对自由的信念为出发 点,它表明,人类精神强迫着一切 存在物接受它的法则,而世界便是 它的艺术作品。”
1、经济原因 2、社会原因 3、文化原因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1、经济原因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为标 志,英国的工业革命进入深 入发展阶段,迅速的工业化、 城市化与大规模的圈地运动 使得传统的田园经济受到极 大冲击,田园牧歌式的乡村 迅速消失,社会阶级迅速分 化。
蒸汽机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康德
“费希特的自我学说以 完全抽象的方式阐释了 人类心灵的无限能力, 即在一切中发现自身、 又在自身中发现一切的 能力”
——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德国浪漫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 所具有的浓厚的基督教色彩,以及对 中世纪的美化和缅怀。这种情况到了 19世纪30年代,随着海涅的《论浪漫 派》的发表才有所改观。
——弗·施莱格尔:《断片》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二、海涅
海涅(1797—1856), 德国著名革命民主主义 诗人、散文家和政论家 。其文学理论主要体现 在《论浪漫派》(1833 )、《论德国宗教和哲 学的历史》(1834)等 著作中。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在文艺与现实的 关系上,海涅坚 持“镜子说”, 认为艺术应该反 映生活。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艺术只是反映生活的镜子, 天主教在生活里逐渐消失,那 么它在艺术里也就逐渐减弱, 慢慢死亡。”
——海涅《论浪漫派》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对于德国文艺发展要走怎样 的道路,海涅认为应该将歌 德和席勒结合起来,歌德的 长处在于艺术形象的真实塑 造,使所描述的一切都臻于 完美,席勒的长处在于他所 具有的动人的诗情以及对德 国现实的强烈关注。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要求文学创作讲究个性,重视比喻和 象征,鼓吹作家是神话创造者,创造 出一个象征和对应物系统,非常强调 艺术的无功利性,受到了康德美学思 想的影响。
第一节 施莱格尔兄弟和海涅
“一座房屋是用来在里面住人 的。但是,在这个意义上,一 幅画或一首诗又有什么用处呢? 一点用处也没有……毋宁说, 不愿意有用,才是美的艺术的 本质”
“总之,和启蒙学者的华 美约言比起来,‘理性的 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 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 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恩格斯《反杜林论》
2、思想文化的传承
卢梭和德国古典哲学对浪漫 主义文学理论有深刻影响。
卢梭
卢梭有着崇尚自然和感情至 上的独特倾向对浪漫主义文 艺思潮产生影响;康德提倡 艺术的无功利和无目的性, 席勒把艺术理解为自由的游 戏,这些思想成为浪漫主义 文学运动的基本原则。费希 特和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则 对浪漫主义文学理论产生了 直接作用。
第二节 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
③如何创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他也阐述了自己 的看法:
“人的心灵是那些散在自然界的各种形象中智力 光线的焦点。”“艺术家必须首先使自己离开自 然,为的是以充分的力量归返自然。” “必须 先有良好的教育,或者天赋的敏感,或者两者兼 而有之。”
(1)他认为,文学应该努力成为 基督教观念的体现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