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之前,中国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诞生的新的阶级特点:
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新的阶级产生出来,旧的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土地,掌握国家政权,对人民进行
专制统治,但地主阶级发生变化,地主从乡村迁往城市成
为城居地主。

旧的被统治阶级农民阶级仍然是人数最多的
被剥削阶级。

新兴的被压迫阶级为工人阶级,也是近代最
革命的阶级。

同时在外国资本入侵的成长刺激下新产生了
中国资产阶级。

(新兴阶级:中国资产阶级,工人阶级。

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人数最多的被压迫阶级:农民阶级。

统治阶级:封建通知的地主阶级)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关系: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
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赋予创造前提,开辟道路也只有
通过人民解放和民族独立,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
行现代化建设,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
人民的富裕。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
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
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第一章
4、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方式
军事侵略(战争、侵占土地、勒索赔款)
政治控制(控制内政外交、镇压反抗、扶持收买代理人)经济掠夺(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
销和资本输出、操纵经济命脉)
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制造侵略舆论)5、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危害: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也造成严重破坏,加速了中国传统农业的萎缩和衰败。

使得中国在经济上丧失了独立性,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成为了经济附庸,除了沿海城市的畸形繁荣,广大经济濒临破产,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

6、近代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
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前者为根本
原因,因为政治制度的腐败使得经济落后的情况长期无法得到改善。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阻碍了中国人民群
众的广泛动员和抵抗。

对抗中相比于经过工业革命经济技术飞速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落后的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已被远远抛在后面,双方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
实力相差悬殊,并且反动统治阶级一直实行错误方针,政
策压制人民群众的反抗动员。

第二章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并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不能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
团腐败的现象,也无法保持内部团结。

太平天国靠宗教组
织群众并不是科学的思想理论,不能正确指导战争,还给农民战争带来了危害,以虚幻力量代替起义者自身的努
力,未能正确对待纲常伦理。

对西方资本主义侵掠者缺乏
理性认知,其失败表明,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
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8、洋务派举办的洋务事业:
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主张引进、仿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创设近代企业,兴办洋务,以“自强求富”为口号,这些官员被称为“洋务派”,洋务事业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
1.兴办近代工业,首先兴办的是军事工业,企业都为
官办。

还兴办了一些民用企业(多采取官督商办)。

2.建立新式海陆军(湘军,淮军,北洋海军)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翻译学堂,工艺学堂,
军事学堂,赴美幼童)
4.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虽然办起了一些企业建立了海军却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的失败。

首先其具有封建性,企图吸取西方近代生产技术为手段,达到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决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新生产力同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是不相容的。

其次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西方国家并不希望中国富强起
来,企图依赖外国来达到自强求富。

同时其管理具有腐朽
性,所办的工业虽然具备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其管理还是封建衙门式的,完全由官方控制,质量低下,内部腐败。

10、戊戌维新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强
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

当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还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相对狭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维新派势力更是弱小,没有严密的组织,不掌握实权和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

其局限性表现在,不敢否
定封建主义,自上而下进行改良不触及封建主义经济基础
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其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希望西方
能帮助变法维新,最后还畏惧人民脱离人民,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

第三章
1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政治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朝政府,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
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
阶级民主共和国。

政治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民国。

《军政府宣言》指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
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核定全国土地的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
革命后的增价,则归国家,为国民共享。

国家还可按原定
地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革命派试图探讨一种一劳永逸的办法,既使中国富强,又避免产生贫富悬殊的现象,避免社会危机。

1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而奋斗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第一,推反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严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第二,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第三,推动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

1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客观上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富强独立的资产阶
级共和国,于是用各种手段破坏干涉革命,主观上,其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错误:没有彻底的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敢依靠反封建的注意军农民群众。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资产阶级革命派这些弱点错误,根源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第四章
14.新文化运动
p100-106:辛亥革命的失败,使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
进行思想革命才能真正救国。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前期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专制、愚昧和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宣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的先进分子不约而同地把眼光从西方转向俄国。

宣传马克思主义。

作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思想的大解放运动。

2.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为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

5.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6.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15、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历史特点:
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历史特点:1.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2.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16、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意义: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了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让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光明的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征程。

17、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有哪些: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

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第五章
18、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斗争
(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三)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进攻的方向指向了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 .
(四)随着革命心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逐步发展起来.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的主要战略阵地.
19、长征精神(结合《学习与实践》)长征精神是指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

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

第六章
20、毛泽东《论持久战》:
1938年5月,毛泽东写的《论持久战》初步总结了全国抗战的经验,批驳了当时盛行的种种错误观点,系统阐明了党的抗日持久战方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

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

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将抗日战争分为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

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

21、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抗日民主根据地是认真贯彻和实现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抗战和争取胜利的坚强阵地,加强政权建设,是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根本任务。

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桑实行“三三制”原则,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同时发展抗日革命文化运动进行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2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原因: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吗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三,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四,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第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开辟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七章
23、土地制度改革:
全国土地会议以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运动的热潮,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并在政治上获得翻身以后,其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加强,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支源。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经过该运动,中国最主要人民群众-农民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自身利益的坚决维护者,进而自觉的在党的周围团结起来
24、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会议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一致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p207等)
25、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p206-p212)
第八章
2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7、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对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即农业生产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第九章
28、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十章
2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规范请见286-287)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

全会的中心议题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讨论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批评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集中表现在全会实现了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全会开始了系统地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传统。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揭开了党和国家历史的新篇章,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0、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和主要经验
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根本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基本经验。

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①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②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

③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④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⑤必须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制保障。

⑥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⑦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⑧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⑨必须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确保社会安定团结、和谐稳定。

⑩必须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