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一(人教出版)课本“活动”参备考资料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辅导讲义+课后练习:必修1综合复习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辅导讲义+课后练习:必修1综合复习

学科:地理专题:必修1综合复习串讲(下)主讲教师:田佩淮清华附中地理特级教师题1:同类题二读下图,完成(1)~(4)题(阴影部分为黑夜)。

(1)该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示意图,P点在N点的方向,此时是月日前后。

(2)在图上画出太阳光线。

(3)弧MPN为线,其中弧MP是线,弧PN为线。

(4)此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北半球的节气是,北京时间是时。

答案:(1)南东南12 22 (2)画图略(3)晨昏晨昏(4)23°26′S,45°E 冬至日17解析:光照图的判读,关键要把握两点:①通过晨昏线,确定某地的地方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及日出、日落时刻;②由极昼(极夜)的纬度范围,确定日期、节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等。

通过自转方向判断为南半球,此时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弧MPN 是昼夜的分界线,进一步判断出弧MP是晨线、弧PN为昏线。

由0°经线判断地方为12时的经线是45°,从而可计算出北京时间。

同类题二“从北京(40°N,116°E)看世界”,下图为以北京为中心,3 000 km、6 000 km为半径的图,图中ab1.图中d点可能是()A.东京(36°N,140°E)B.莫斯科(56°N,38°E)C.伦敦(52°N,0°) D.乌鲁木齐(44°N,88°E)2.此时此刻,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b两点的地方时为6时B.a点的位置大约是(86°N,64°W)C.北京周边农村的田里麦浪滚滚D.我国江淮地区进入伏旱答案:1.B 2.B解析:1.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将A项排除。

北京和伦敦经度差相差116°,即使不考虑纬度差异,两地的距离在111×116°×cos52°>111×116°×cos60°=6 438千米,很显然不合题意,排除C项。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及解析2.4全球气候变化

高一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课后练习及解析2.4全球气候变化

2.4全球气候变化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 1)答题规菇训练学习效果评估1.下列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们把距今1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近现代气候变化B .气候变化指冷暖变化,不包括干湿变化C •近百年来全球气温在不断下降D .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化的冰壁内出现了一张可怕的脸,融水成为这张令人恐怖的脸流下的伤心泪。

据此完成3〜4题。

3•造成北极地区冰川大面积融化的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暖B .臭氧被大量破坏C .排放S02过多D .以上都不对4•此现象的发生,产生的后果主要有 ( )A .高纬度地区农作物产量减少B .农作物生长期延长C .海平面上升D .臭氧被大量吸收 5. 下列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合理的是()A .加大海水淡化力度,控制海平面上升B .人类应停 止发展,避免人为原因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C .全球变暖会导致蒸发量增大,地球会变得更干旱,因此各地应该及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 发展畜牧业D .沿海地势较低的国家修建拦海大坝,或将居民迁移到地势高处 【能力提升】 下图显示了 2001〜2005年格陵兰岛某冰川末端不断消融后退的 【基础过关】全球气候处在不断变化之中,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2.据历史资料记载,黄河流域曾有过象、 水牛和竹等。

据此推断,当时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 B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 C .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 D •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英国《每日邮报》 2009年9月3日公布了一张挪威北极地区冰川融化的照片 (右图),照片中融 “足迹”。

读图,回答6〜7题。

6•据上图中M、N两点量算,此期间该冰川末端年平均后退的距离约为()A . 0.4千米B . 0.5千米C . 1.2千米D . 1.5千米7.若全球冰川大规模融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 •极地高压增强B .沿海平原扩大C .陆地淡水减少D •植被类型增多国际能源机构(IEA)曾说,中国在2007年或2008年可能超过美国,成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防灾减灾(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防灾减灾(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六章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据此完成1题。

1.灾后恢复的目的是()A.修复、重建生命线B.建成自然灾害监测系统C.修复、重建生产线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太旧高速公路(太原至旧关)寿阳段曾发生长140米、宽60米的滑塌,滑塌路基整体外移,滑塌体最大厚度为16米。

路基大塌陷,使交通一度瘫痪。

之前该公路已平安运行十年之久。

据此完成2~3题。

2.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A.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B.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C.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D.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3.关于此事件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滑塌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此公路,重新修建一条新的高速公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2题,由材料“滑塌路基整体外移”及图示可知,该路段地基最可能是出现了滑坡现象。

第3题,出现材料中的“路基大塌陷”时,应启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查找“路基大塌陷”原因,然后才能整修路面;不能立即抢修路面;废弃此公路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3.B地球上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灾难。

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

据此完成4~5题。

4.若地震突然发生,不应该做的事情是()A.择机逃离现场B.保持清醒的头脑C.立即乘电梯逃生D.切断电、火、煤气等灾源5.汛期郊游时,避开山洪的正确做法是()A.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B.选择山谷、植被好的地方宿营C.遇雷雨天气务必带好雨具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露营4题,地震突然发生,电梯随时可能会断电而将人困在电梯内,所以不要立即乘电梯逃生。

第5题,遇到山洪暴发,要向地势高处逃生,选择地势高、较平坦的地方露营,千万不可停留在山脚下或迎着山洪流动方向前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
案解析
在这份文档中,我们将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课后题提供答案解析。

这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第1章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
课后题1
1. 中国的年平均气温是多少?
答案解析:中国的年平均气温在20°C左右。

2. 请列举亚洲的五大自然地理环境。

答案解析:亚洲的五大自然地理环境包括高原、平原、山地、盆地和河流。

课后题2
1. 什么是地壳运动?
答案解析:地壳运动是指地球地壳发生的各种形式的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火山活动等。

2. 请解释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解析:板块构造学说是指地壳由若干个大块(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壳下面运动,导致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第2章人口与城市
课后题1
1. 什么是人口迁移?
答案解析:人口迁移是指人口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的
现象。

2. 请解释城市化的含义。

答案解析: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功能的增强。

课后题2
1. 城市化的推动力有哪些?
答案解析:城市化的推动力包括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人口增
长等。

2. 请解释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析: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变化、水资源短缺、污染物排放等问题。

这些答案解析将有助于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回答课后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地理知识水平。

*以上是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的解析。

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答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答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复习知识点答案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产生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四季更替;五带划分2、(2)早晚(3)15 24 中央经线(4)180(5)加减3、(1)23度26分(2)太阳辐射北半球节气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春分3月21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赤道90度,向南北递减到0度直射点北移北回归线90度,向两极递减直射点南移赤道90度,向南北递减到0度直射点南移北回归线90度,向两极递减直射点北移赤道90度,向南北递减到0度北半全球昼=昼>昼最长昼>全球昼=昼<昼最短昼<全球昼=第四节1,(1)、横波(S 波) 纵波(P 波) 横波速度小纵波速度大(2)、莫霍界面 横波纵波速度都增大 地壳 地幔(3)、消失 降低 固 液 古登堡界面(4).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2,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3, 大气 水 岩石圈 基础练习ACCBD ABDBB ADDBA ACCAD BCBAA D26,(1)12.22 (2)12时 12小时 (3)D C (4)D>A>C>B 相等(5)A>D>B>C C<D<A<B 27,(1)北极星 66°34′ 黄道面 (2)6月22 冬至(3)CD(4)南北回归线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夜 夜 , 昼渐长夜渐短 夜最短 夜 , 昼渐短夜渐长 夜 夜 , 昼渐短夜渐长 夜最长 夜 , 昼渐长夜渐短 夜28,(1)略(2)略(3)正圆 B 慢29,(1)120°w 23°26′N(2)6 月22日冬(3)晨(4)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昼大于夜且昼最长夜最短短30、(1)光球温度强弱(2)正相关性(3)负相关性(4)1915年以前负相关 1915年以后正相关(5)黑子多少11。

地理必修一(人版)课本“活动”参考题答案

地理必修一(人版)课本“活动”参考题答案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 )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 (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第二节活动(P9)(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由相关性。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

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和(5)略活动P12(1)分析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但是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第三,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

(2)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太阳黑子相对数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太阳黑子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变幅相差不大,第三,太阳黑子相对数有大约11年的变化周期。

(3)把两条曲线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但是在不同纬度和地点,它们分别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

第三节活动P152、归纳和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可以采用类似本节内容点析中列表的方法,还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信息、验证假设,并与同学交流体会。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1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1

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1.(1)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内;(3)九在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相同,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偏心率较小;(4)与其它行星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是太阳系颗普通的行星;2.(P5)(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远日行星质量与体积较大;(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与体积等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性;第二节活动(P9)1.(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物生量少;(3)问题(1)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光合作用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速度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上可知:太阳辐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对地理环境的反映。

(4)略P11活动题:(1)1985年到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约以11年为周期的波动变化,1989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大值,1996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小值;(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以约11年为周期波动变化,数量差异明显;黑子数的最大值有明显差异;(3)由上分析,可知:太阳黑子活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11年;第三节P15活动1.略2.略3.(1)恒星的位置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移动极缓慢.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时,照相机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其结果是恒星产生了视运动。

(2)地球公转时,远点附近时速度较慢,近日点附近时速度较快。

当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走完公转轨道的一半所化时间较长,所以日数较多;同理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日数少几日;P17读图思考:1.中时区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2.中时区以东依次是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是西一区以西十二区;3.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4.伦敦位于中时区;开罗东2区;莫斯科东3区;东京东9区;纽约西5区;5.到伦敦:拔慢8小时;开罗:拔慢6小时;-莫斯科拔慢5小时;东京拔快1小时;纽约拔慢13小时; P18活动题:1.(1)读图;(2)东十二区时刻最早;西十二区时刻最晚;原因: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2、人们规定,东十二区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西十二区是老的一天结束的地方;(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1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1天;2.东西间长途飞行产生时差;同一天我国东西部日出时间相差很多;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等;高考9:00开始;P20活动题:(1)、(2)、(3)作图略P21读图思考:略P24活动题:1.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该处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用地震波探测;研究地壳运动及在质构造;研究岩浆活动;研究碳的同位素等;P25活动题(1)第一:地球表层不断通过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水循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释放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等形式与地球内部、系统外部的宇宙空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联系;第二:(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解释)地球表层各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以及地形、地质差异,使各的地理环境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地域分异;(2)略P26问题研究:你的研究课题名称是: ;研究步聚有: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P31活动题:(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因为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返还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中保存的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许多自然现象及变化过程的能量源泉。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各章节配套习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1全册各章节配套习题含答案

第1节地球的宇宙环境(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1.晴朗的夜晚,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 )①闪烁的恒星②在星空中有明显位移的行星③一闪即逝的彗星④轮廓模糊的流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A[一闪即逝的是流星体,轮廓模糊的是星云。

](2021·天津六校高一期中)读图甲,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天体的运动方向,完成2~4题。

图甲2.图甲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A.天体1 B.天体2C.天体3 D.天体43.2019年中秋节有网友拍到飞机“穿越”月亮的画面(图乙),若图甲中天体1为太阳,则网友拍到的月亮可能是( )图乙A.天体4 B.天体2C.天体3 D.图甲中天体都不是4.北京时间2019年1月3日10:26,“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它主要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

以下属于天然天体的是( )A.月球B.月球车C.陨石D.宇宙飞船2.A 3.C 4.A[第2题,读图甲可知,天体3围绕天体2公转,天体2、天体4围绕天体1公转,因此最高一级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天体1。

第3题,如果天体1是太阳,那么天体2可能是地球,天体3可能是月球。

第4题,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

月球属于天然天体。

月球车和宇宙飞船为人造的,陨石位于地球表面,不是天体。

] (2021·浙江湖州高一期末)2019年11月29日晚,土星、月亮、金星、木星齐聚天宇,在我国低空排成一条直线,上演“四星连珠”的天文奇观。

图示为某天文爱好者拍摄的“四星连珠”照片。

据此完成5~6题。

5.图示时刻,图中天体距离太阳最近的是( )A.土星B.月亮C.金星D.木星6.该天文爱好者拍摄时面朝的方向是( )A.东北B.西南C.东南D.西北5.C 6.B[第5题,太阳系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故选C。

第6题,根据月相可知,该月相为蛾眉月,此时月球位于西南方低空,故选B。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地球的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地球的历史(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历史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地球的历史悠久,自形成到现在约有46亿年了,尽管时间久远,但人类还是通过各种途径,基本上还原了地球的发展史。

据此完成1~2题。

1.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依据的是()A.利用岩石中的放射性元素进行测量B.看各地岩层的海陆分布状况C.利用地层的排列顺序和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D.研究各地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2.下列有关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B.越古老地层中发掘的化石结构越简单C.越新的地层中发掘的化石结构越复杂D.结构简单的化石一定在地层深处1题,人类研究和还原地球的历史,主要是通过研究地层的排列顺序和其中生物化石的结构复杂程度,因为早期形成的地层,一般都分布在下面,且其中所含的化石就是该地层形成时期的生物。

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所以可以通过地层和化石研究出该地层形成的大致时间。

故选C。

第2题,生物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进化的,故越古老的地层含有越低级、越简单生物的化石。

而越早形成的地层,就会沉积在下层,即地层的深处,这是一个未经变动的地层分布状况;但若受到内外力的影响,较早形成的地层也可能会分布在上层,故结构简单的化石不一定在地层深处。

故选D。

2.D3.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A.①B.②C.③D.④,即③。

科学家发现了3亿年前(晚古生代)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并将其命名为Eocasea 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为现代的哺乳动物。

下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5.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A.恐龙B.爬行类C.被子植物D.三叶虫4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误;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正确;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误;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误。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活动题参答案全册

人教高中地理必修1课本活动题参答案全册

第一章行星地球一、教材第4~5页活动答案1.本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通过分析图表使同学们认识到地球的公转运动与其他行星相比,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从而得出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的结论。

(1)都是自西向东,具有同向性;(2)公转轨道倾角相差很小,近乎在一个平面,具有共面性;(3)八大行星的偏心率数据较小,非常接近圆形,具有近圆性。

2.3.球的质量和体积既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也就是说,地球在物理特征方面也没有特殊的地方。

因此,可以说,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普通行星。

二、教材第9~10页活动答案对照两图我们可以看出:(1)太阳辐射大致随纬度的增大而减少。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要远远大于亚寒带针叶林。

(3)以上两个结论是密切相关的。

一般来说,太阳辐射越多的地区,生物量也越多。

(4)热带雨林森林常绿茂密,植物种类繁多,树干藤本植物缠绕。

树林中阴暗潮湿,叶尖经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

亚寒带针叶林树种比较单一,主要是耐寒的落叶松、云杉等,不像热带雨林里植物种类繁多。

三、教材第11页活动答案(1)呈波状起伏变化,两个相邻波谷或波峰之间的时间间隔约11年,即周期大约是11年。

(2)大致相同,大约每50年间有4至5个波谷或波峰。

(3)可以。

四、教材第15页活动答案1.可选用地球仪或乒乓球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选用地球运行仪或手电筒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

2.五、教材第16页活动1.绘画出三条特殊纬线。

2.描绘出二分二至日的太阳直射点。

3.画出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六、教材第23页活动答案2.地球上的水体是相互联系的吗?3.火山为什么会爆发?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4.海水为什么会不断运动?5.地球表层的组成要素有哪些?这些要素是怎样发展变化的?这些要素之间有什么关系?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一、教材第29页活动答案1.大气逆辐射指向地面,是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偿,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用“大气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 )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 (1)类地行星体积河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第二节活动(P9)(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由相关性。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

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和(5)略活动P11(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

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

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

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

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间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

(3)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活动P12(1)分析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但是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第三,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地理教材习题答案新教材

高中地理必修1人教地理教材习题答案新教材
圈层划分的依据ꎮ
教材 P24 活动
1.提示 略( 读自然景观照片ꎬ一一找出即可) ꎮ
2.提示 分类如下:
大气圈:云ꎻ水圈:山顶积雪、河流ꎻ生物圈:草、树木ꎻ岩石
圈:山ꎮ
3.提示 各事物分属四个圈层ꎬ体现了四个圈层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ꎬ不断进行着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ꎬ共同构成人类赖
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ꎮ
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减小ꎮ
教材 P39 思考
提示 由高压指向低压斜穿等压线ꎬ其方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
度力向左偏ꎮ
教材 P40 活动
1.提示 甲处气压梯度大于乙处ꎮ 因为甲处等压线密集ꎬ说明
气压差异 大ꎬ 故 气 压 梯 度 大ꎻ 乙 处 等 压 线 稀 疏ꎬ 说 明 气 压 梯
地的地形特点和海拔ꎮ
3.提示 表 2.1 所列的榆中、多巴、海埂、兴隆和呈贡五大高原训
练基地的海拔均在 1 800—2 400 米范围内ꎮ 结合表 2.2 可知ꎬ
海拔越高ꎬ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越低ꎬ说明含氧量越低ꎬ会危
及运动员的身体健康ꎬ反而达不到理想成绩ꎮ
教材 P31 思考
1.提示 平流层的大气上部热、下部冷ꎬ不易形成对流ꎬ主要以
问题研究
教材 P25 知识拓展 资料 1
1.提示 火星上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ꎮ 火星的大气成分、表
面温度、水三个条件均不适合人类生存ꎮ
2.提示 需要改造的条件如下:
(1) 减 小 昼 夜 温 差ꎮ 火 星 表 面 温 度 变 化 剧 烈ꎬ 昼 夜 温
差大ꎮ
(2) 创造合适的大气环境ꎬ提高大气密度ꎬ提高氧气含量ꎬ
教材习题答案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本问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本问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课本问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第一节读图思考(54页)1、河流的补给可能来自大气降水、冰雪融水、湖泊水、地下水等水体、在洪水期,河流水位较高,河流补给湖泊水。

在枯水期,河流水位变低,湖泊水可能补2给和流水。

活动(第55~56页)(1)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能够干预水循环的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和下渗等环节。

(2)黄河下游的断流与20世纪50年代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变暖而降水却逐年减少等自然因素有关。

(3)黄河下游的断流与上中游地区过度引用黄河水等人为因素有关。

(4)人类可以通过统一调配水资源、植树造林等措施缓解或者避免黄河下游断流。

第二节读图思考(57页)1、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北半球与之相反,中纬度海区大洋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这是海陆轮廓、地转偏向力和盛行风共同作用的结果。

2、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大洋环流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南半球,形成连续的西风漂流和绕南极环流。

3、在北印度洋,受季风的影响,洋流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运动,在夏季呈顺时针方向运动。

第三节活动(61页)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原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自然地理格局和降水的时空差异;(2)水系的分布(3)地形与地下水(4)聚落的分布和格局活动63页(1)以色列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奇缺,不适宜发展耗水量大的作物。

以色列除了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外,还通过咸水和海水淡化来“开源”,通过推广灌溉技术、提高水肥利用率等措施来下面是赠送的保安部制度范本,不需要的可以编辑删除!!!!谢谢!保安部工作制度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津法觃,按照####年度目标的要求,做好####的安全保卫工作,保护全体人员和公私财物的安全,保持####正常的经营秩序和工作秩序。

二、做好消防安全工作,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教育提高全体人员的消防意识和防火知识,配备、配齐####各个楼层的消防器材,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确保####各通道畅通,严防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

最新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最新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 )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 (1)类地行星体积河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 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第二节活动(P9)(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由相关性。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

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和(5)略活动P11(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

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

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

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

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间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

(3)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活动P12(1)分析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但是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第三,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辅导讲义+课后练习:必修1综合复习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一辅导讲义+课后练习:必修1综合复习

学科:地理专题:必修1综合复习串讲(上)主讲教师:田佩淮清华附中地理特级教师题1:读“太阳黑子与温带乔木年轮相关性曲线图”,完成1~2题。

1.图中年轮宽度与太阳黑子相对数之间的关系是( )A.正相关B.负相关C.成反比D.没有相关性2.此图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太阳活动能影响地球气候B.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能扰动地球的电离层C.太阳活动时,抛出的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D.太阳活动时,太阳风使两极地区出现极光,从而影响中高纬度地区树木的生长题2:读“局部海域洋流模式图”回答。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海域附近的洋流中既是风海流又是寒流的是( )A B C D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因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导致农业减产的区域濒临的海域是( ) AB C④题3:读“某海域洋流分布图”,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B.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C.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D.洋流④有利于北海道渔场的形成题4:读南天极俯视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标明的四点中,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a B.b C.c D.d2.当地球在ab之间公转过程中,全球昼夜变化情况正确是()A.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长于夜B.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短于夜C.南半球白昼变长,且昼短于夜D.南半球黑夜变长,且昼长于夜题5:图2为天气网中太原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所示的日期最可能是()A.1月12日B.5月1日C.9月1日D.12月1 3日2.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分别是()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题6: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问题。

(1)根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区域降雨(雪)量的分布特征_____________。

(2)试分析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原因是_____。

地理人教版必修1答案

地理人教版必修1答案

答案全解全析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知识清单一、①形式②恒星③行星④吸引⑤绕转⑥太阳⑦银河二、①共面②近圆③类地行星④巨行星⑤远日行星三、①地球②宇宙环境③温度条件④大气条件⑤液态水1.(1)×(2)×(3)√(4)×2.①——A ②——C ③——B3.(1)B (2)C (3)C链接高考答案(1)A (2)D解析(1)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

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天文单位,故A项正确。

(2)志愿者飞往火星会遇到宇宙强辐射、失重。

地球和火星比较,由于地球略大于火星,所以火星引力比不上地球,且火星质量没有地球大而大气层没有地球稠密,故D项正确。

基础过关1.C 太阳属于恒星,地球属于行星,月球属于卫星。

2.A 太阳、地球和月球都不属于河外星系,太阳不属于地月系。

3.C S表示太阳,则图中大圆就表示太阳系,小圆就表示低一级的地月系或同级的其他行星系,故该图所示的天体系统有二级。

4.D 若E表示地球,则以E为中心的圆表示地月系,以S为中心的圆表示太阳系,M表示月球,S 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故答案D正确。

5—6.D B 第5题,通过对比表中的数据,可知自转周期最相近。

第6题,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三个特点,但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并不完全在同一平面上。

7—8.B C 第7题,只有内地行星(即其公转轨道在地球公转轨道内侧的行星)才会发生凌日现象,因此只有水星和金星能发生凌日现象。

第8题,金星距离太阳比地球近,排除A、B选项;凌日现象发生时,金星和地球在太阳同一侧,因此排除D选项。

9—10.C D 第9题,太阳系的行星早已经确定,因此“水世界”类地行星只能位于银河系中的其他恒星系。

第10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行星不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太高,而温度太高的原因应该是距离恒星太近。

11.B “适合孕育生命”的条件主要有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活动题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1.(1)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2)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轨道倾角相差不大,几乎在同一平面内;(3)九在行星公转轨道形状相同,都是接近正圆的椭圆,偏心率较小;(4)与其它行星比,地球在运动特征方面没有特殊的地方,是太阳系颗普通的行星;2.(P5)(1)类地行星体积和质量比较小;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远日行星质量与体积较大;(2)地球与水星、金星、火星相比,质量与体积等结构特征方面没有特殊性;第二节活动(P9)1.(1)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针叶林的物生量少;(3)问题(1)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有相关性,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光合作用强,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植物生长速度慢,生物量相对较少;由上可知:太阳辐射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植物的生长,植被的生长情况是对地理环境的反映。

(4)略P11活动题:(1)1985年到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约以11年为周期的波动变化,1989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大值,1996年太阳黑子数达到最小值;(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以约11年为周期波动变化,数量差异明显;黑子数的最大值有明显差异;(3)由上分析,可知:太阳黑子活动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周期约为11年;第三节P15活动1.略2.略3.(1)恒星的位置几乎是固定不变的,移动极缓慢。

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是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转的结果;地球自转时,照相机随地球一起绕地轴转动,其结果是恒星产生了视运动。

(2)地球公转时,远点附近时速度较慢,近日点附近时速度较快。

当北半球处于夏半年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走完公转轨道的一半所化时间较长,所以日数较多;同理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日数少几日;P17读图思考:1.中时区以0度经线为中央经线;2.中时区以东依次是东一区到东十二区;以西依次是西一区以西十二区;3.东、西十二区合二为一;4.伦敦位于中时区;开罗东2区;莫斯科东3区;东京东9区;纽约西5区;5.到伦敦:拔慢8小时;开罗:拔慢6小时;-莫斯科拔慢5小时;东京拔快1小时;纽约拔慢13小时;P18活动题:1.(1)读图;(2)东十二区时刻最早;西十二区时刻最晚;原因: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2、人们规定,东十二区是新的一天开始的地方,西十二区是老的一天结束的地方;(3)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减1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加1天;2.东西间长途飞行产生时差;同一天我国东西部日出时间相差很多;我国统一采用北京时间等;高考9:00开始;P20活动题:(1)、(2)、(3)作图略P21读图思考:略P24活动题:1.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该处地球内部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2.用地震波探测;研究地壳运动及在质构造;研究岩浆活动;研究碳的同位素等;P25活动题(1)第一:地球表层不断通过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大气、水循环;通过吸收太阳辐射,释放大气辐射、地面辐射等形式与地球内部、系统外部的宇宙空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联系;第二:(用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解释)地球表层各地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差异,以及地形、地质差异,使各的地理环境既具有整体性,又具有地域分异;(2)略P26问题研究:你的研究课题名称是:;研究步聚有: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概括是合适的,因为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返还地面,减少地面热量的损失,起到保温作用;地球表面及大气中保存的这部分热量是地理环境中许多自然现象及变化过程的能量源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必修一(人教版)课本“活动”参考答案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活动(P4 )1.(1)相同,都是自西向东。

(2)不大,几乎在一个平面上。

(3)相同,都接近正圆。

(4)地球在公转运动特征方面,与其他几大行星相比没有特殊的地方。

2. (1)类地行星体积河质量比较小,如水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5.62%,质量是地球质量的5%,巨行星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如木星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16倍,质量是地球质量的318倍;远日行星中天王星、海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比较大,冥王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最小的。

(2)与其他行星相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并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第二节活动(P9)(1)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热带雨林的生物量多,亚寒带森林的生物量少。

(3)问题(1)的结论与问题(2)的结论由相关性。

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大,所以热带雨林植物生长旺盛,生物量多。

中高纬度地区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小,植物生长比较缓慢,生物量相对较少。

由此可以看出,太阳辐射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的生长情况,植被的生长情况又是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反映。

(4)和(5)略活动P11(1)1985~2000年,太阳黑子数呈现波状变化,1986年为极小值,后逐年增多,到1989年达到极大值。

之后又逐年减少,1996年又达到极小值。

之后到2000年再逐年增多。

两个极小值之间历经11年。

(2)18世纪以来,太阳黑子数呈现有规律的起伏,虽然起伏程度不同,但起伏周期接近。

从1705年峰值,到1980年峰值,其间275年间,出现了26个峰值,也就是25个周期,可以算出太阳黑子变化的平均周期为11年,与(1)大致相同。

(3)从太阳黑子数量长期变化情况来看,规律明显,可以确认其平均变化周期为11年。

活动P12(1)分析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但是变化幅度在不同纬度不完全相同,同一个纬度在不同的年代也不尽相同;第三,周年降水量平均超额量大约有11年的变化周期。

(2)分析太阳黑子相对数曲线,至少可以看出:第一,太阳黑子相对数是在不断变化的;第二,这种变化呈现波状起伏的形态,太阳黑子有极大值和极小值,极大值和极小值之间的变幅相差不大,第三,太阳黑子相对数有大约11年的变化周期。

(3)把两条曲线叠加在一起,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

但是在不同纬度和地点,它们分别呈现正相关或负相关。

第三节活动P152、归纳和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规律,可以采用类似本节内容点析中列表的方法,还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信息、验证假设,并与同学交流体会。

例如,列表的方法:运动形式旋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地球自转地轴自西向东1个恒星日(23h 56min 4s)除南北两极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一样,大约为15°/h因各地纬度不同而有差异,赤道处最快,达1670km/h,南北极点无线速度地球公转/太阳自西向东1个恒星年(365d6h9min10s平均角速度1°/d。

但由于太阳略偏离地球公转轨道的中心,因此,在近日点时速度较大,大约61’/d;在远日点时速度较慢,大约57’/d3平均线速度30km/s。

在近日点时较快,约为30.3km/s;在远日点时较慢,约为29.3km/s(1)恒星被看作时固定不动的。

照片上的恒星会出现圆弧状轨迹,这实际上时由于地球自转,照相机也跟随地球运动,其结果时恒星看似运动起来了。

(2)地球公转运动时,远日点速度慢,所以从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北半球夏半年)日数要多一些。

同样道理,近日点速度快,所以从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北半球冬半年)日数要少一些。

活动(P18)1、(1)略(2)东12区的时间最早,西12区的时间最迟,这是因为人们规定日界线以西的东12区是地球上最早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最早。

而日界线以东的西12区是地球上最迟见到太阳的地方,所以时间也最迟。

(3)自东12区向东进入西12区,日期应减少一天。

自西12区向西进入东12区,日期要增加一天。

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2日冬至12月22日秋分9月23日活动(P20第四节:(P24)1、说明了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地幔物质状态是固态,地核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活动(P31)1.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了极为重要的保温作用。

地球表面及大气层里保存着的这部分热量,成为在地理环境里发生许多自然现象及其过程的能量源泉。

2.有大气的地球,白天一部分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被大气反射、散射和吸收,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不能全部到达地面,使地面温度不致上升太高。

夜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近地面大气吸收,然后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层层上传,使地面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保留在大气中,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很少。

更重要的是大气在增温的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热量的损失,使地表夜间的降温速度减慢。

正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得地表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没有大气的月球,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面,使月面温度迅速升高。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

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活动(P31-32)(1)白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因此陆地上为低气压,海洋上为高气压。

夜间的情况正好相反。

据此,图2.4a,陆——低,海——高:图2.4b,陆——高,海——低。

(2)风从高气压吹向低气压。

据此,一日之内,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3)略。

(4)白天来自海洋的风比较凉爽湿润,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降温的作用;夜晚来自陆地的风比较温热干燥,对滨海地区能够起到增温的作用。

海陆风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使滨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第二节活动(P36)(1)略。

(2)赤道与极地之间单一经向环流不可能存在。

在假设条件下由于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导致气压差异,高空大气由赤道上空流向极地上空,近地面大气由极地流向赤道。

但是,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一经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活动(P39))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

(1)冬季大陆会形成高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

夏季大陆会形成低压,这主要是因为大陆气温高,空气暖而轻。

图中的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

这说明海陆热力差异对气压带有重大影响。

活动(P41)1.(1)和(2)共同回答: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和多雨。

2.夏季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气流使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沛,形成了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

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撒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形成沙漠景观。

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多少和雨期长短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由东南部向西北部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有重大影响。

例如,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

我国华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东部,降水较少,以旱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是谷子、高粱、玉米、大豆、土豆等。

活动(P43)欧洲大西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较大,而且向纵深发展;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范围相对较小,而且呈南北狭长分布。

这两个地区的气候都受到西风带的控制,但是在北美太平洋沿岸,西风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之洋流的影响,使温带海洋性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第三节活动(P45)这段话使描写冷锋天气的。

“连日大风……铁甲如冰”,描述的使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北风呼啸。

“彤云压阵……云势越重……降下一天大雪”,描述的使冷分到来前,天气转坏,先是云后为雪,“那雪……已没过马膝”,此时降雪国彻骨那已经停止,说明冷锋已经过境,天气转好。

根据描写判断,这个冷锋移动速度很快,一是天气过程时间很短。

二是强度很大,有“大雪”为证。

(P47)1、气旋中心的气流是辐合上升的,而反气旋中心的气流是下沉辐散的。

2、假如空气中所含水汽量较大,气旋控制下的地区,会因气流上升形成降水;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出现雾天。

3、冬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寒冷、干燥、晴朗的天气,还可能出现大风降温天气,甚至出现寒潮。

夏季,反气旋控制下的地区,则可能出现炎热,晴朗的高温天气。

第四节活动(P50)(1)单纯考虑自然因素的气候模拟结果,不能解释近50年来气候变暖问题。

因为实际的气温变化曲线,比自然变化模拟值高很多。

由此可知,影响气候变暖的因素不仅有自然因素,还有其他因素,可以概括为认为因素。

(2)近代气候变化主要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

近50年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一节活动(P60页)(1)20世纪90年代末,黄河下游出现了严重的断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黄河沿河地区,特别是上游地区过度饮水灌溉造成的。

它对下游依靠黄河供水的地区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断流给沿岸地区人们生产和生活用水造成极大困难,此外也对黄河下游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影响。

目前我国对黄河断流问题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统一协调上、中、下游水资源开发与使用数量,对黄河水资源进行跨地区的合理调配;运用大型水利工程(如小浪底水库)对河流水资源的季节变化进行合理调节;在农业生产中大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等。

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济南近几年来的泉水断流现象,也主要与人为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导致地下水位的下降。

确保泉水长流的措施,一方面可以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入手,如通过增加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措施,增加地下水的渗入量。

另一方面应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如关闭自备水井,实行地下水开采许可证制度等,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第二节`活动(P64)(1)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秘鲁附近海区。

该海区在秘鲁寒流的控制下。

(2)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使秘鲁渔业遭到严重损失。

厄尔尼诺现象还会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受此影响,世界有些地方连降暴雨,造成洪涝灾害;有的地方则连续干旱,形成旱灾,并引发森林大火。

(3)厄尔尼诺现象有许多不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形成原因尚未解释清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