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新传专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334)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扬专业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扬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扬专业的特点,科学、平等、确切、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国际视野和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的新闻传扬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外新闻传扬史、传扬学理论、新媒体概况、新闻学理论和传扬伦理与规矩等。
测试考生对新闻与传扬专业所涉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控制情况和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
四、试题结构1、挑选题(20分);2、简答题(30分);3、论述题(40分);4、材料分析题(60分)。
五、考试内容一、中国新闻传扬史(一)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扬活动1.中国新闻传扬活动的历史渊源2.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新闻传扬活动及其形态(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的发端2.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3.在华外报网的社会影响与历史评价(三)民族报业的兴起与三次国人办报高潮1.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2.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3.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4.自由新闻体制与新闻事业的演变5.第三次国人办报高潮(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出生与发展2.革命按照地的新闻事业3.抗日民主按照地的新闻事业4.解放区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5.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闻事业的历史意义(五)国统区的新闻统制与党营新闻事业1.国民党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与变化2.党营新闻事业的演变(六)国统区的民营新闻事业1.民营新闻事业的商业化探索2.民营新闻事业的时代转型3.民营新闻事业的步履维艰4.民营新闻事业的历史评价(七)沦陷区新闻事业的殖民化1.沦陷区新闻事业的大劫难2.沦陷区新闻法制的殖民性(八)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闻事业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创建与初步发展2.1956年全国新闻工作改革(九)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发展与调节2.新闻传扬业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十)“十年浩劫”中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艰巨发展2.新闻传扬业的反思(十一)改革展开以来的新闻传扬业1.新闻传扬业的探索与改革2.新闻传扬业的日渐展开3.传扬生态与传扬格局的重构(十二)1949年以来台、港、澳的新闻传扬业1.台湾的新闻传扬业2.香港的新闻传扬业3.澳门的新闻传扬业二、外国新闻传扬史(一)古登堡与新闻事业萌芽1.古登堡与印刷术2.早期新闻形态:偶尔出版物3.新闻事业的萌芽:定期报刊的兴起(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1.星法院与新闻管制2.新闻事业的最初发展3.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三)18世纪:英国的荣誉1.英国的跃进2.笛福《评论》与斯威夫特《检查者》3.《闲话者》和《旁观者》(四)美国自立战争与言论自由确实立1.北美殖民地报业——富兰克林与曾格案2.自立战争宣传家3.杰弗逊与宪法《第一修正案》(五)法国大革命与报刊1.大革命与报刊2.《人权宣言》与言论自由(六)便士报的革命1.政党报刊的“黑暗时期”2.便士报的革命(七)大众报纸与黄色新闻1.大众报刊与大众文化2.普利策与“新式新闻事业”3.赫斯特与黄色新闻(八)广电简史1.广播与电视:发端2.美国广播:私有商业型模式确实立3.BBC:公共广播系统的建立4.六十年代的电视新闻5.解除管制与兼并浪潮(九)国际传扬:走向地球村?1.国际传扬2.全球新闻与信息流动3.国际新闻流向与世界传扬新秩序三、传扬学理论(一)传扬与传扬学1.关于传扬的认识2.传扬学的发展3.传扬学的研究主意4.传扬学研究的流派(二)信息、符号与传扬1.信息论、控制论和系统论中关于信息的基本概念2.信息传扬的过程研究3.符号学基本概念4.传扬中的符号使用(三)传者研究1.把关人研究2.媒介规范理论(四)媒介研究1.加拿大传扬学派的媒介理论2.媒介情境论3.李普曼媒介理论(五)受众研究1.大众受众理论2.使用与满意理论3.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六)传扬功效1.传扬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2.传扬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3.大众传扬的社会效果研究(七)人际传扬1.人际传扬的特点和功能2.人际传扬与人际关系3.人际传扬与媒介效应(八)组织传扬1.组织传扬的特点和作用2.组织内传扬3.组织外传扬(九)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1.大众传扬的定义、特点和社会功能2.大众传扬的生产和发展过程3.大众传扬的社会影响4.大众传扬与大众文化四、网络传扬(一)网络传扬基本概念1.网络系统构成的基本概念2.网络传扬的基本历程和趋势3.网络传扬的特性与属性4.媒介融合的基本概念(二)网络传扬的基本形态1.网络中的人际传扬2.网络中的群体传扬3.网络中的组织传扬4.网络中的大众传扬(三)网络传扬的典型形式1.传扬2.即时通讯工具3.网络社区传扬4.搜索引擎传扬5.社交媒体传扬6.APP应用传扬(四)网络传扬的文本1.网络语言形成与发展的动力2.网络传扬的符号类型3.网络文本的总体特征(五)网络情景中的传扬者1.网络新闻传扬者的构成2.我国网络媒体的结构要素3.网络新闻传扬中的“把关人”(六)网络情景中的网民1.中国网民的规模与构成2.中国网民的需求3.网络环境与网民心理4.作为受众的网民的总体特征5.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网络受众6.作为公民新闻主体的网民(七)网络传扬的结构1.网络传扬的结构2.网络传扬的信息传扬结构3.网络传扬的意见传扬结构4.网络舆论的产生、发展与变化(八)网络传扬的效果1.网络传扬效果的表现方式及其复杂性2.网络传扬与议程设置3.网络传扬与沉默的螺旋4.网络新闻传扬效果评估五、新闻学理论(一)新闻定义1.新闻定义2.新闻定义的学术历史(二)新闻与宣传(三)新闻与舆论(四)新闻价值1.新闻价值2.新闻价值的要素3.新闻价值在新闻实践中的影响因素(五)新闻真切1.新闻真切2.新闻真切在现实中的影响因素3.新闻失实的缘故和表现(六)新闻客观性原则1.客观性理念产生的背景与发展过程2.新闻客观性的内涵3.影响新闻客观传扬的因素(七)新闻体制1.新闻体制2.新闻体制的决定因素及其影响(八)新闻出版自由1.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2.新闻出版自由的相关法律实践3.在中国如何理解新闻出版自由六、传扬伦理与规矩(一)传扬伦理概述1.传扬伦理的理论渊源2.传扬伦理的普通原则(二)传扬中的伦理问题及伦理原则的运用1.真切性及其伦理边界2.新闻炒作3.有偿新闻4.图片伦理5.传扬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6.灾害报道(三)传扬法概述1.区别“法制”与“法治”2.新闻传扬法的渊源3.中西方新闻立法的历史(四)宪规矩范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2.言论、出版自由3.批评建议权和舆论监督(五)政府信息藏匿与国家秘密保护1.公民知情权与政府信息藏匿制度2.保守国家秘密和保密法(六)传扬与司法1.司法藏匿和司法自立2.新闻报道与司法审判的平衡(七)传扬与公民权利1.传扬与名誉权2.传扬与隐私权3.传扬与肖像权4.传扬与著作权(八)新闻业的行政管理1.报纸、期刊2.广播电视3.互联网4.新闻记者。
334新闻与传播综合能力(初试统考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科目代码:[334]一、考试性质《综合能力》是201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一)媒介与社会1.理解传播媒介1)传播的含义与类型2)传播的过程与要素2.1)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2.2)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3)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3.1)传播媒介的界定3.2)传播媒介的类型2.媒介的社会功能1)守望与预警的功能2)协调与商讨的功能3)传承与教化的功能4)娱乐与商业的功能3.媒介的社会影响1)媒介与政治舆论2)媒介与经济发展3)媒介与社会文化4)媒介与国际关系5)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5.1)效果与效果研究5.2)媒介与说服5.3)媒介与议程5.4)媒介与教养4.社会中的媒介1)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2)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二)媒介的形态与发展1.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1)口语传播2)书写传播3)印刷传播4)电子传播5)数字多媒体传播6)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2.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1)报纸及其传播特点2)广播及其传播特点3)电视及其传播特点3.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1)数字技术与新媒体2)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3)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3.1)网络中的人际传播3.2)网络中的群体传播3.3)网络中的组织传播3.4)网络中的大众传播(三)媒介内容生产1.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1)媒介制度1.1)媒介制度及其功能1.2)媒介制度的类型2)媒介产业2.1)作为产业的媒介业2.2)媒介产业的特点2.3)媒介产业的全球化3)媒介组织3.1)媒介组织的类型3.2)媒介组织的结构3.3)媒介组织的管理2.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1)报纸的生产1.1)报纸的选题与策划1.2)报纸的采访与编辑1.3)报纸的版面设计1.4)报纸的出版发行2)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2.1)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2.2)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2.3)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3)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3.1)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3.2)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3.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1)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2)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3)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四)媒介伦理与法规1.媒介伦理知识1)媒介伦理概述1.1)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1.2)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2)媒介伦理的失范2.1)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2.2)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2.3)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2.4)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2.媒介法规与政策1)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1.1)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1.2)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2)媒介与权利2.1)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2.2)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2.3)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3)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3.1)报刊业管理规制3.2)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3.3)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4)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四、考试题型与分值1.考试时间: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1)简答题:3题,30分(2)论述题:2题,40分(3)案例分析题:2题,80分五、参考书目1.《新闻学导论》,李良荣,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
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标题:探讨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的重要性1. 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综合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而作为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习的学生,了解并掌握相关参考书目将对我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的重要性,并为大家推荐一些优质且有深度的参考书目。
2. 参考书目的重要性2.1 知识来源的广度与深度在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习中,参考书目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还可以带领我们深入探讨专业知识的广度与深度。
通过阅读不同书目,我们可以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并找到更多的研究灵感和思路。
2.2 职业发展的指导与助力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而具备丰富的参考书目知识储备,会为我们的职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无论是在新闻编辑、传播策划还是媒体管理方面,参考书目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3. 推荐参考书目3.1 《新闻学导论》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新闻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读物。
从新闻的定义、历史演变到新闻价值观念、新闻传播理论等方面,都有着详细的阐述和案例分析。
3.2 《传播学原理》该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既介绍了传播学的基本理论、概念,又介绍了传播学的研究方法、技术和应用。
3.3 《媒介批判》本书从政治经济学角度剖析了新闻与传播业内的种种问题,旨在唤醒我们对媒介的批判意识。
4. 总结与个人观点本文深入探讨了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的重要性,并推荐了一些优质的参考书目。
我个人认为,通过不断地阅读参考书目,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批判性思维,会对我们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助力。
我们应当重视参考书目的学习,将其作为拓展自己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结语在今天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参考书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7年上海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7年上海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真题及详解科目代码:334科目名称: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各10分,共50分)1.简述传播的定义。
2.简述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功能。
3.简述网络传播。
4.简述融合新闻。
5.简述新闻记者与新闻消息提供者的关系。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各50分,共100分)1.论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和基本特征。
2.论述数字传媒语境下,新闻工作者的修养、素质和责任。
参考答案:一、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各10分,共50分)1.简述传播的定义。
答: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内的移动和变化。
这个定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认识:(1)传播的信息性质传播的是信息,没有信息就无传播可言;信息是流动的,没有不带传播特性的信息。
信息是传播的前提,传播是信息流动的基础。
信息传播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也存在于自然界,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
(2)信息的可流动性和可测度性信息的传播过程通过测量来证明。
用人文的方法和物理的方法都可以测度信息的传播过程。
没有传播,信息便是静止的;信息不流动,传播便不能成立。
信息的流动有时是明显的,如两人之间的交流;有时是隐晦的,如人的主我(I)与客我(Me)的传播。
新闻信息传播可以用计量方法测量,内向传播可以用物理学与心理学方法测量。
(3)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的传播性质不仅表现在信息都可以从甲传到乙,也可以从一种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
物质信息可以变成文字信息,精神信息(也是以物质为基础的)也可以转换成物质信息,各种信息大都可以变成电子信息。
此外,提出传播是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转移和变化,还因为信息和传播都是不能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的,信息具有时间的传播性和空间的传播性。
2.简述拉扎斯菲尔德的大众传播负功能。
答:(1)传播的正面功能和负面功能媒介无时无刻不反复向受众传递着各种信息及观点。
整个社会、每个个体无时无刻不处在信息和观点的包围中,通过这些信息和观点,媒介由微知著、由浅及深地影响着受众的认知、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文化心理。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科目大纲一、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是2019年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满分150分,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180分钟。
四、考试内容第一章传播第一节传播的概念一、传播概念的演变二、传播的定义第二节传播的基本分类一、自我传播(人内传播/内向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组织传播四、大众传播第二章传播者分析第一节大众传播者一、大众传播者的出现二、大众传播者的特点三、大众传播者的任务四、大众传播者的权利第二节大众传播者与“把关人”理论第三章受众分析第一节受众的分类及其特点一、分类二、特点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二、作为"市场"的受众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第三节受众对讯息的选择行为一、受众对于媒介的选择二、受众对传播活动的主动控制第四节“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二、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第四章信息与符号第一节对信息的基本认识一、定义二、信息与符号三、信息与讯息第二节信息的分类与特征一、信息的分类二、信息的特征第三节符号——内容的载体一、符号的定义二、符号与意义三、符号的基本功能四、符号的分类第四节语言符号一、语言符号的特点二、语言符号与文字符号三、语言符号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五节非语言符号一、物体非语言符号二、体态非语言符号三、伴随非语言符号四、时空非语言符号第五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二节网络与新媒体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第六章媒介理论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二、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第七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二、媒介产业三、媒介组织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八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三、传播过程的特点第二节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一、传播过程研究与传播系统研究二、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第九章传播效果分析第一节传播效果的概念一、传播效果的定义二、传播效果的分类第二节大众传播效果的评估一、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二、有限效果论三、适度效果论四、强大效果论五、关于效果评估的评论第三节提高传播效果的途径一、宣传的七种手法二、霍夫兰的说服策略三、卡特赖特的劝服原则四、赖平格尔的劝服设计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一、“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概要及特点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三、“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意义与问题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概要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三、对“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研究与评价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培养”理论的起源和背景二、“培养”理论关于社会与传播的基本观点三、“培养”理论的外围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知沟”理论一、“知沟”理论产生的背景二、“知沟”理论及其反命题三、“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其意义第十一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二、媒介伦理的失范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二、媒介与权利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复习计与习题
四、写作: 根据下面素材,写一条500字的当日消息。 6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就此次“亚信”峰会取得的成果等事回答了记 者提出的下列问题: 问:请介绍江主席在阿拉木图会见印巴领导人的情况,你是否认为此次峰会以及有关会晤在维护 南亚和平与稳定方面取得一些进展或成果? 答:关于江主席出席“亚信”峰会和会见印巴领导人的情况,新闻媒体已经做了充分报道。在此, 我愿就有关问题向你提供更多的情况。 近一时期,印巴关系持续紧张。中国作为印巴最大的邻国,对当前局势的发展十分关注。中方一 贯主张,印巴两国从南亚和平稳定的大局出发,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与对话解决彼此分歧。 这首先符合印巴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从这一立场出发,中国同本地区各国以及国际社会一道,为缓解南亚地区紧张局势作出了不懈努 力。6月4日,江泽民主席在出席“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 峰会期间,分别会见了巴基斯 坦总统穆沙拉夫和印度总理瓦杰帕伊,阐述了中国对印巴关系问题的原则立场,表达了中方劝和、 促和的真诚愿望,为缓解当前紧张局 势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前,唐家璇外长访问了巴基斯坦,并 分别与印度、美、英等国外长就缓解南亚紧张局势进行了电话交谈。6月5日,外交部副部长王毅 和部长 助理张业遂分别约见印度、巴基斯坦、美国、俄罗斯、英国和法国驻华使节,向他们通报 了江泽民主席会见印巴领导人的情况,并再次就印巴局势做劝和工作。中方 赞赏和欢迎国际社会 一切有助于避免战争、促进和平的积极努力,将继续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复习计 划与习题
启弘教育
初试科目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4.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考研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考研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考试大纲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相关实务知识,具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334新闻传播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第一章媒介与社会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一)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二)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一)传播媒介的界定(二)传播媒介的类型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一、媒介与政治舆论二、媒介与经济发展三、媒介与社会文化四、媒介与国际关系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一)效果与效果研究(二)媒介与说服(三)媒介与议程(四)媒介与教养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一、口语传播二、书写传播三、印刷传播三、电子传播四、数字多媒体传播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一)网络中的人际传播(二)网络中的群体传播(三)网络中的组织传播(四)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一、媒介制度(一)媒介制度及其功能(二)媒介制度的类型二、媒介产业(一)作为产业的媒介业(二)媒介产业的特点(三)媒介产业的全球化三、媒介组织(一)媒介组织的类型(二)媒介组织的结构(三)媒介组织的管理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一、报纸的生产(一)报纸的选题与策划(二)报纸的采访与编辑(三)报纸的版面设计(四)报纸的出版发行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一)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二)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三)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三、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一)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二)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第三节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一、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二、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第一节媒介伦理知识一、媒介伦理概述(一)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二)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二、媒介伦理的失范(一)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二)媒介管理中的寻租fu败(三)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四)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第二节媒介法规与政策一、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一)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二)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注:原文直接写的1、3,没有2二、媒介与权利(一)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二)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三)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一)报刊业管理规制(二)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三)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四、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新闻与传播硕士334综合能力大纲
新闻与传播硕士《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年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
《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 传播媒介的界定
.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 效果与效果研究
. 媒介与说服
. 媒介与议程
.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
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摘要:一、引言1.职业写手简介2.写作任务概述二、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简介1.书目背景2.书目特点3.书目内容概述三、如何利用参考书目进行学习和提升1.制定学习计划2.深入阅读与理解3.结合实际应用4.互动与讨论四、总结与展望1.参考书目的价值2.学习成果展示3.进一步建议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一直以来都热爱并擅长写作。
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如何根据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进行学习和提升。
首先,让我们简要了解一下这本书籍。
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是一本涵盖新闻与传播领域专业知识的书籍,旨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书籍内容丰富,包括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传播理论等多个方面。
对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书。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利用这本书进行学习和提升。
1.制定学习计划:在开始学习之前,建议先制定一个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和时间。
可以根据书目的章节和内容,将学习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模块,以便更好地把握学习进度。
2.深入阅读与理解:阅读是学习的基础。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通过划重点、做笔记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
同时,也要关注书中案例和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
3.结合实际应用:学习新闻与传播专业知识时,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可以借鉴书中提到的方法和技巧,在实际工作中进行尝试和实践,从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4.互动与讨论:学习过程中,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拓宽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可以组织读书会、研讨会等活动,促进知识的传播和交流。
5.总结与展望: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收获,并进行反思。
在学习结束后,可以撰写读书笔记、论文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时,要对未来学习与发展有所展望,明确进一步提高的方向。
总之,上师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参考书目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
上大、上交、华东师范、浙大、浙传新闻传播专硕考研真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
1.把关人
2.议程设置
3.受众的选择性理解和行为
4.群体传播
5.整合营销传播
6.沉默的螺旋
7.知识沟
二、简答题
1.简述滚雪球抽样法并举例分析
2.简述互联网新兴主流媒体维护主流价值观的理解
3.简述什么是植入式广告,并说明植入式广告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论述题
1.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当今互联网舆论场中网络暴力和媒介审判问题的理解
2.根据以下材料,分析对以伊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的技术决定论的理解材料是Narrative的Narrative Science的算法写作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向导》周报
2.马克思人民报刊思想
3.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三为”方针
2.网红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3.移动传播时代媒介和受众关系有何变化,怎么解决
三、评论
运用传播学原理写评论
材料:光明日报的有关记者的“转型记”
华东师范大学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4*5)
1.露布
2.元传播
3.新闻专业主义
4.休眠效应
二、简答(4选2,2*10)
1.简述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和意义
2.新闻评论(40分,不少于800字)
材料:①网红经济发展②BAT投资网红领域③网红直播整容
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开元杂报
2.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3.新闻要素
4.新闻导语
5.首播剧
二、简答
1.简述邹韬奋的报刊思想主要内容
2.简述《人民日报》1956年改版及其意义
(NEW)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6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校正2.双头条3.新闻的特性4.解释性新闻5.历史成本法二、简答题1.新闻媒介的编辑方针2.采访提问要注意的问题3.客户拥护度和客户忠诚度的异同4.整合营销八项指导原则三、论述题互联网+和+互联网的异同,给媒体互联网+转型发展提出建议四、消息中新网报道的2012年11月18日广州马拉松比赛,21岁陈杰长跑后隔天去世各高校取消长跑五、评论2015年9月5日上海基层执法人员招考公告2014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复旦大学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一、名词解释1.品牌权益2.新闻价值3.新闻角度4.报眼5.网络舆论二、简答题1.运用新闻线索应注意什么?2.移动媒体的传播特点。
3.整合营销传播的基本流程。
4.版面编排形式。
三、论述题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实例和整合营销原理,谈谈政府如何改进危机传播管理。
四、实务题1.结合2003年到2012年全国职工养老保险情况的报道写一篇消息。
(300字)2.根据十一看升国旗后垃圾满地写一篇评论。
334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传播特征
传播特点 传播特点 传播特点 传播特征 新媒体
互联网及 数字 术
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 网络传播的 要类型
2
334
新闻
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 传播
第三章 第一节 一
媒介内容生产 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媒介 度 度及 功能
三 四 五
媒介 媒介
媒介的效果 1. 效果 2. 媒介 3. 媒介 4. 媒介
效果研究 说服 议程 教养
第四节 一
社会中的媒介 社会 科学 度 术 媒介环境 媒介发展
第
章
媒介的形态
发展
第一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 口语传播 书写传播 三 三 四 五 第 一 传播 电子传播 数字多媒体传播 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 节 传统媒介及 纸及 广播及 三 第三节 一 电视及 特征
1. 媒介 2. 媒介 媒介产业 1. 作
度的类型
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 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 一 1. 2. 3. 4. 节 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纸的生产 纸的选题 纸的采 纸的版面 策划 编辑 计
纸的出版发行
建议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例分析和论述题 解释 五 由各 填空等题型 考试方式 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时间考试 本科目满分 150 分
,少用或
用名词
5
第四章 第一节 一
媒介伦理
法规
媒介伦理知识 媒介伦理概述
1. 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 2. 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 媒介伦理的失范 1. 有偿新闻 新闻敲诈 租腐败 偏 道德问题
2021年新闻与传播硕士《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专用教材
2021年新闻与传播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考试专⽤教材本书是新闻与传播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考试专⽤教材,本书遵循《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考试科⽬命题指导意见的章⽬编排,参照新闻与传播专业权威教材,对考点进⾏了阐述,特别对⼀些难点和重点进⾏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本书提供电⼦书及打印版,⽅便对照复习。
⽬录第⼀章 媒介与社会 第⼀节 理解传播媒介 ⼀、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第⼆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影响 ⼀、媒介与政治舆论 ⼆、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第四节 社会中的媒介 ⼀、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章 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节 媒介形态的历史沿⾰ ⼀、⼝语传播 ⼆、⽂字传播 三、印刷传播 四、电⼦传播 五、数字多媒体传播 六、⼈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七、媒介形态沿⾰的规律与特征 第⼆节 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 互联⽹及其传播特征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第三章 媒介内容⽣产 第⼀节 媒介内容⽣产的外部环境 ⼀、媒介制度 ⼆、媒介产业 三、媒介组织 第⼆节 媒介内容⽣产的流程 ⼀、报纸的⽣产 ⼆、⼴播电视节⽬的⽣产 三、⽹络媒体的内容⽣产 第三节 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产 ⼀、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 ⼆、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产的影响 三、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对⽣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 媒介伦理与法规 第⼀节 媒介伦理知识 ⼀、媒介伦理概述 ⼆、媒介伦理的失范 第⼆节 媒介法规与政策 ⼀、媒介与公共⽣活的法规控制 ⼆、媒介与权利 三、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 四、媒介⾏业的⾃律与他律。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考试大纲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发展历史和相关人物、媒体、事件等,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新闻学理论、传播学理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告学理论、广播电视学理论、新媒体理论等基础内容,具有初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外新闻传播史”、“广告学概论”、“广播电视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共6门课程的基础内容。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新闻传播理论知识(40%);新闻传播历史知识(30%);史论综合应用(30%)四、题型结构(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6题,30分)(二)简答(每小题15分,共4题,60分)(三)论述(每小题30分,共2题,60分)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试题范例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6题,30分)1.路透社2.范长江3.新闻价值4.法兰克福学派5. 舆论领袖6. 把关人二、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4题,60分)1.简述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2.简述英国小报的特点3.简述“报刊的四种理论”4.简述“知识沟”假说的基本内容三、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2题,60分)1.请论述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
2. 请结合实际论述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科阶段所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相关实务知识,包括新闻学的采、写、编、评;广告实务、网络传播实务等,具有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范围本科目主要考查本科阶段所学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广告实务”、“网络与传播实务”共5门课程的基础内容。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总分数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大纲及实务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一、新闻与传播基础理论与历史1.新闻学、传播学经典理论解释;2.新闻传播学经典理论家生平、理论及其理论价值解析;3.新闻学与传播学理论历史与当代发展;4.新媒体与新媒体现象相关概念解释;5.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前沿概念、理论、现象解析;6.新媒体研究前沿问题解析;7.新闻传播学重要理论的研究应用与案例解析;8.媒介制度与社会结构;9.新媒体技术与内容生产;10.媒介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11.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12.媒介与社会建构;13.新媒体与网络舆情;14.新媒体与文化建构;15.媒介效果与效果理论解读与应用;16.受众研究相关理论及其分析应用;17.新媒介技术与人的关系及其相关理论解读与应用;18.传统媒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历史启示;19.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20.媒介伦理与法规相关概念、理论及其在媒介事件分析中的应用;21.新媒体与全球数字经济;22.传播与新媒体技术对全球社会权力、公正的作用于影响。
二、新媒体技术与新闻传播实务(一)新媒体技术实务1.新媒体的概念、特征、类型;2.新媒体编辑工作的特点和原则;3.新媒体编辑的职业特点和基本素养;4.新媒体信息编辑技巧与相关概念解析;5.广告策划与写作、新媒体广告的文案写作技巧;6.网页设计基础;7.大数据的概念;8.大数据与新闻传播、新媒体研究的关系;9.人工智能对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与启示;10.沉浸式新闻报道所依托的技术,及其特征。
(二)新闻传播实务1.新闻评论的要素、类型、特点及应用;2.新闻评论的社会价值3.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立论;4.新闻评论的党性原则;5.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评论;7.新闻评论写作的规范和基本要素8.各类新闻评论体裁的内涵及基本要求;9.深度报道的概念、特征与实操;10. 新闻采访的概念;11.新闻记者的采访素养、法律规范,及其采访伦理;12.新闻敏感与新闻价值;13.什么是新闻写作?新闻写作的基本要素;14.不同媒体平台的新闻写作要求是什么?15.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价值与地位;16.消息、通讯文体的写作;17. 网络新闻的写作要求和写作技巧;18新闻评论与写作实操;19.新闻编辑工作内容及特点;20.新闻媒介定位与新闻产品设计;21.新闻报道的策划与组织;22.新闻标题的制作;23.版面设计。
上海理工大学201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初试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1、什么是数据新闻
2、如何制作和传播数据新闻
3、查询和获取公开发表的数据
4、采集未公开发表的数据
5、编辑室里的数据分析
6、认识数据可视化
7、如何在新闻中应用数据可视化
8、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测量工具
9、社交网络中信息影响传播的可计算因素
10、社交网络中计算传播学的相关应用
11、社交网络上计算传播学相关研究方法
12、社交网络上计算传播学相关数据处理手段。
13、品牌传播学的理论架构
14、品牌传播战略
15、品牌传播元素
16、品牌传播手段
17、品牌传播媒介
18、受众心理
19、品牌市场周期与品牌传播
20、品牌各市场周期的传播
21、品牌传播的全球化、本土化及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