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级电视原理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视原理期末复习大纲

2007/12/24

一、光的特性和人眼的视觉特性

1.光源:不同类型光源的区别是它的光谱功率分布不同。为了比较不同光源光谱功率分布的差异,采用光

谱相对功率分布,即纵坐标采用各波长辐射功率和555nm辐射功率的比值(555nm处为1)。

2.色温:为了便于进行白光光源的比较和色度计算,常用色温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白光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

某光色的色温:将绝对黑体在一定光色下的绝对温度称为该光色的色温。

3.光源是指发光的物体。为规范照明体的光谱特性,定义了几种标准的白色光源:A、B、C、D65、E。

目前电视系统采用D65白作为基准白,演播室采用3200K的基准白。

4.在等能量分布的光谱中,人眼感到最亮的是黄绿色,而感觉最暗的光是红光和紫光。要获得相同的亮度

感觉,555nm黄绿光所需要的辐射功率最小。

5.光通量:单位时间内,光源发出的能被人感觉的辐射能量:光通量=辐射功率×光谱光视效率值

6.1光瓦(W)是指辐射功率为1瓦的555纳米谱色光(黄绿光)光源发出的光通量。辐射功率为1瓦的其他

波长的光的主观感觉的光通量都小于1光瓦,等于对应的光谱光视效率值.

7.画面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之间可分辨的亮度差级数称为亮度层次(灰度层次)。

8.实验证明,人眼适应平均亮度后,分辨的亮度范围最多为100:1,因此电视不需要呈现很大的亮度范围

(无须重显景物真实的亮度)。只需重现人眼(对景物)可分辨亮度范围的对比度、亮度层次。

9.视觉惰性是指当有光脉冲刺激人眼时,人眼视觉的建立和消失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效应。光线消失后,视

觉暂留现象称为视觉暂留。视觉暂留为电影和电视成为可能。

10.临界闪烁频率f c:不引起闪烁感觉的光源最低重复频率。它与许多因素有关,影响最大的有两个:脉冲

光源亮度和背景亮度(暗趋势)的差值(越大越高);明亮时间占空比(越小越高)。

11.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辨力。分辨力用分辨角衡量。人眼对静止图像黑白细节的分辨角

为1ˊ~1.5ˊ。人眼对彩色细节(如红、绿相间的水平条)的分辨角比黑白细节分辨角大3至5倍。

二、三基色原理与计色系统

1.颜色的三要素:亮度、色调、饱和度。色调、饱和度合称色度。

2.同色异谱色:颜色感觉相同,光谱组成不同的光称为同色异谱色;

黑、白、灰是中性色调,饱和度为0,即非彩色只有亮度差别,无色调、饱和度。

3.三基色原理的主要内容:人眼能够感觉到的大多数色光都可以由三种线性无关的光混配出来,合成彩色

的亮度由3个基色的亮度之和决定,而色度则由3个基色分量的比例决定。这三种线性无关的光称为三基色,通常采用红绿蓝。

4. 补色:如果两种色光,能按一定比例混合出白色或灰色,称这两种颜色互为补色。

5. 物理(RGB )计色系统

任意色光F 的彩色方程为: F= R (R )+G (G )+B (B ),R 、G 、B 称为三刺激值(三色系数),(R )、(G )、(B )为基色单位量,

色光F 的光通量为: |F|=(R×1+G ×4.5907+B ×0.0601) (光瓦);色光F 的色度取决于R 、G 、B 的比值。

6. 分布色系数(光谱三刺激值)是指辐射功率为1瓦的各谱色光的三色系数R 1W 、G 1W 、B 1W ,用

表示。以波长为横坐标,以分布色系数为纵坐标,得到的三条曲线,称为混色曲线(物理三基色混色曲线,光谱系数曲线)。

7. CIE 标准(XYZ )计色系统

任意色光F 的彩色方程为: F = X (X )+Y (Y )+Z (Z ),其中,X 、Y 、Z 为三刺激值,(X )、(Y )、(Z )为基色单位量;

色光F 的亮度仅取决于Y ,和X 、Z 值无关, 且1(Y )的光通量=1光瓦;色光F 的色度仍取决于X 、Y 、Z 的比值,标准三基色是虚基色,实际中不存在。

8. 举例,如果两个色光:

9. 显像三基色

彩色电视中实际的三基色取决于所采用的红绿蓝荧光粉,称为显像三基色.显像三基色是复合光,选择的原则是,基色光应尽量靠近相应的谱色光,使色域尽量宽,发光效率尽量高。

第1套荧光粉:1953年NTSC 制定,采用C 白作为标准白光源,色域较大;

第2套: 1970年欧洲广播联盟(EBU)制定,采用D65作为标准白光源,色域稍小,但发光效率高,特别是红色。(我国电视标准采用);

第3套荧光粉: 1973年NTSC 制,采用D65为标准白光源,光效率比第1套高2倍;

第4套荧光粉:90年代ITU-R BT.709建议,高清晰度电视中的显像三基色。

10. 显像三基色计色系统中(第1套荧光粉系统):

任意色光F 的彩色方程为: F = Re (Re )+Ge (Ge )+Be (Be )

Re 、Ge 、Be 称为三刺激值,(Re )、(Ge )、(Be )为基色单位量,

)()、 ()、 (λλλb g r

色光F的光通量为:|F| = 0.299Re+0.578Ge+0.144Be(光瓦);色光F的色度取决于R、G、B的比值。

11.色度坐标(相对色系数):

r e= Re /( Re+Ge +Be),g e= Ge /( Re+Ge +Be),b e= Be / (Re+Ge +Be)

12.亮度方程: Y = 0.299R+0.587G+0.114B (表示亮度信号)

13.电视系统100%饱和度和色度学中的100%饱和度是不同的:色度学中:定义色度图谱色轨迹上的色度为

100%饱和度,而在电视系统中:定义三基色荧光粉坐标点构成的彩色三角形三个边上的色度为100%饱和度)。

三、电视传像基本原理

1.行周期:T H = T Ht + T Hr行频:f H= Z×f F

行逆程系数:α=T Hr / T H行正程期T Ht =( 1-α) T H

帧周期:T F = T Ft + T Fr帧逆程系数:β=T Ft / T F帧频:f F = 1/ T F

图像宽高比:L/h

场频: f V = 2f F;场周期: T V =(1/ 2)T F

2.当扫描制式确定后,系统能产生的图像信号的最高频率(带宽)为:

3.逐行扫描:为了保证画面无大面积闪烁,所需帧频f F ≥48Hz。

4.隔行扫描:在保证分解力不甚下降和画面无大面积闪烁的情况下,带宽降为一半,因此图像信号带宽可

降低一半。

5.隔行扫描的的缺点:

边沿锯齿:当画面中有沿水平方向运动的物体,如果运动速度足够快,其物体垂直边沿会出现锯齿。

行间闪烁: 因为每一行在一秒钟只亮25次,相邻行之间会有闪烁感觉。比如在观看格子衣服时,由于细节高度小于两行间距,就会出现一场存在另一场不存在的亮线的闪烁感;

并行现象:在物体沿垂直方向运动或摄像机镜头俯仰移动的时候,如果向上或向下的移动速度刚好是一场期间移动一行的距离,则下一场扫描到的画面上的物体细节将与前一场的相同,相当于两行变成一行,影响垂直分解力。

6.在隔行扫描的电视制式中,一帧的行数为奇数,目的是使奇、偶两场光栅在同一种场锯齿波电流作用下

能自动实现精确镶嵌。

7.我国电视标准扫描格式:

标清:625/50i,每帧625行,每秒50场,隔行扫描。

高清;1125/50i和1125/24p,每帧1125行,每秒50场,隔行扫描。

8.模拟标清正极性全电视信号,白电平为 0.7 V ,黑电平为0~0.05 V,消隐电平为 0V,同步顶为-0.3 V。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