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分析
糖尿病发展有四阶段 出现消渴已是中后期
![糖尿病发展有四阶段 出现消渴已是中后期](https://img.taocdn.com/s3/m/ded4062edd3383c4ba4cd232.png)
糖尿病发展有四阶段出现消渴已是中后期
日前,第九届广东省中医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在深召开,国内的中医内分泌专家聚深,就糖尿病的防治进行了研讨。
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仝小林指出,在糖尿病治疗上,有的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糖尿病都是虚证。
实际上,这些都是认识误区,从辨证来看,糖尿病发展有四个阶段:郁、热、虚、损。
深圳特区报记者余海蓉
实习生沈逸云通讯员黄淑芬
“糖尿病=消渴”是误区仝小林说,传统认为,糖尿病等于消渴。
这其实是中医认识的一个误区。
仝小林指出,现代糖尿病的临床具有以下特点:作为糖尿病的主体人群,2型糖尿病占90%以上,肥胖者又是2型糖尿病的主体。
80%的2型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肥胖或超重。
肥胖2型糖尿病发展为消渴,大体要经历三个阶段:肥胖——脾瘅——消渴。
《素问·奇病论》记载:脾瘅,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
这就说明古代糖尿病的主体人群和现代一样,肥胖。
古代糖尿病诊断主要靠特征性症状消渴(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三少一多”)来辨识,现代医学可以查血糖来诊断,血糖控制良好及糖尿病初期患者基本不会出现消渴,真正有消渴症状的只占13%,而有了这个症状也已经是糖尿病的中晚期。
这也正是为什么用治消渴的方法治不了肥胖2型。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90906bf5335a8102d220c9.png)
分, 用 E x c e l 建立数据库 ,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 软 件
计量 资料 的描述 采用 均数 ± 标 准 化水平 、 职业 、 婚姻 等 ; 生存 质量测 定采用 WHO Q O L — 包进 行 统计学 分析 。
± s ) , 以 0 【 = 0 . 0 5为 检 验水 准 , P < 0 . 0 5为 差 异有 统 B R E F中文 版 [ 2 1 , 共 2 6个 条 目 , 具体为 : ① 疼 痛 与 不 差 (
受试 者 根 据 自己近 2周 内的感
受进行 评 分 , 尽 量 由患者 本M 患者 1 6 0例 , 其 中男 9 4例 , 女 6 6例 , 发 病 年 龄2 6 ~ 7 8 岁, 其 中小 于 4 5岁 5 5例 ( 3 4 . 4 %) , 4 5 — 5 9岁
适; ②精力与疲倦 ; ③睡眠与休息 ; ④行动能力 ; ⑤日
常生活能力 ; ⑥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 ; ⑦写作
计学 意 义 。
能力 ; ⑧积极感受 ; ⑨思想 、 学习、 记忆和注意力 ; ⑩ 2 结 果
自 尊; ⑩身材与相貌 ; ⑩消极感受; ⑩精神支柱; ⑩个
. 1相关 性分 析 相关性 分析 表 明 , 生存 质量 各 个维 人关系 ; ⑩所需社会支持 的满意程度 ; ⑩性生活 ; ⑥ 2
・
6 4 ・
中国 现 代 医 药 杂 志 2 0 1 3年 l 0月 第 l 5卷第 1 0期 MMJ C, O c t 2 0 1 3 , V o l 1 5 , N o . 1 0
住 院 2型糖尿病 患者生存质 量影 响 因素分析
张丰姣 李清 楚 康 志 强 王 守俊
4个 维 度 之 社会安全保障 ; ⑩住房环境 ; ⑩经济来源 ; ⑩ 医疗服 度 与 生存 质 量 之 间存 在 显 著 相 关 关 系 ;
2型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及新的治疗方式
![2型糖尿病的病因分析及新的治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2030178cb9d528ea81c77981.png)
di 1. 9 9 j sn 10 —64 . 0 o:0 3 6/.i . 07 s 1x 2 1. 1
3】. 6 00
糖 尿病是常见 的内分泌 系统疾病 , 近 年来糖 尿病 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 由糖尿病 并发症 引起 的死 亡人 数在 发达 国家 已经 列第 3位 ( 心脑 血 管 和癌 症 之后 ) 糖 尿 , 病 已成为世 界三大疾病之一 。 2型糖尿 病 是一 种 主要 由于胰 岛 素 抵抗伴 随相对胰 岛素不足 , 或胰 岛素 分泌
2型 糖 尿 病 的 病 因 分 析 及 新 的 治 疗 方 式
马文
感、 出冷汗 、 面色 苍 白、 全身 无 力、 心跳 加 快, 并可有行为改变 , 严重时出现 昏迷 。
2型 糖 尿 病 的 形 成 因素 分 析
使用此类药物应 先从 小剂 量 、 餐前 3 0分 钟服用 , 低血糖是此类药物 的主要不 良反 应, 在使用 中应注 意防止发生 。 双胍类 药物 : 双胍类药物能促进肌 肉 等外周组织 摄取 葡萄糖 , 速无 氧酵解 ; 加 增强胰 岛 素 的敏 感性 , 进 与 受 体 的结 促 合, 并有促进受 体后效 应 , 改善胰 岛 素抵 抗; 抑制 葡萄糖 吸收 , 降低餐后血糖 ; 抑制
葡萄糖苷 酶抑制剂 : 葡萄糖苷 酶
抑制剂可竞争性抑制 仅一葡萄糖苷酶 , 防 止 14糖 苷键水 解 , , 使多糖 、 双糖水 解产 生葡萄糖 的速度减 慢 , 血糖 峰值降低 , 因 而主要降低 餐后血 糖。主要 代表 药物有 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一
2型糖尿病的 临床 表现 早期 患者无 明显症 状 , 状 出现 时 , 症 往往发病 已有较 长 时 间 ( 达 数 年 ~1 可 0
2_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_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29c61a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16.png)
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杜精睛1,李玥桐1,李红玉1*,黄芳2*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121000;2.台州学院医学院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DU Jingjing,LI Yuetong,LI Hongyu,HUANG Fang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Liaoning121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I Hongyu,E⁃mail:*****************;HUANG Fang,E⁃mail:****************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s in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mellitus.Methods: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Summary of Diabetes Self⁃Care Activities(SDSCA),Adaptation,Partnership,Growth,Affection,and Resolve(APGAR)Family Care Questionnaire,and Rosenberg Self-Esteem Scale(RSES)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ype2diabetes patients who visited the endocrinology department of a tertiary grade A hospital in Jinzhou from April to July2021.Results:The total scores of SDSCA,RSES,and APGAR of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were(40.83±12.51)points,(28.27±4.50)points,and(5.72±2.65)points,respectively.Th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among72cases(21.2%)was poor,253cases(74.6%)were moderate,and14cases(4.1%)were good.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living style,number of comorbidities,APGAR score,and self⁃esteem were the most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s in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diabetic patients(P<0.05).Conclusions: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of patients with type2diabetes is moderate. Nursing staff should take individualized and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improve patients'self⁃management behavior,change their lifestyles,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Keywords type2diabetes;self⁃management;family care;self-esteem;nursing;influencing factor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糖尿病管理中分阶段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糖尿病管理中分阶段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a113c78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2.png)
糖尿病管理中分阶段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以维持血糖水平的稳定。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分阶段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方式,通过分阶段的管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和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本文将探讨分阶段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护能力以及预后情况的影响。
1. 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能力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身体的代谢功能异常,容易导致血糖水平的波动,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严格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和管理技能,包括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药物管理、锻炼等方面。
良好的自护能力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2. 分阶段管理对自护能力的影响分阶段管理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我管理能力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干预。
通过分阶段管理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提高自护能力,包括对疾病的认知和相关技能的培训。
在早期阶段,重点是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普及和相关技能的培训,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信心和能力。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需要不断地调整自我管理的策略,并且在需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分阶段管理的指导和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3. 分阶段管理对预后情况的影响分阶段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还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管理能力,进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缓疾病的进展。
分阶段管理还可以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表明,接受分阶段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预后情况明显优于未接受管理的患者,包括血糖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ppt课件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ad3da17a1c7aa00b42acb80.png)
胰岛素释放试验举例(王益华)
检验结果 空腹 餐后1小时 餐后2小时 餐后3小时
血糖mmol/L 结果 参考值
5.9 3.9-6.0 13.3 7.6-10.2 15.2 6.7-8.1 11.40 4.6-6.1
胰岛素mIU/L 结果 参考值
19.2 6.8-21.8 70.2 20.5-108.9 97.4 10.0-91.6 73.2 6.8-25.7
➢ 两个峰时: 5:00-7:00 16:00-18:00
➢ 两个谷时: 11:00-14:00 23:00-2:00
诺和 灵N
胰岛素泵
第一时相分泌
餐
时
大
剂
胰
量
第二时相分泌
岛
分
素
泌 特 点
分 泌 ( 纵
坐
标
两餐间胰岛素恢复基线
) 基值
水平
高葡萄糖水平 第1相
第2相
0~5 分钟 时间
正常胰腺 ❖ 正常状态下,胰腺分泌胰岛素的量随着血糖水平的变化而增减。
血糖mmol/L 结果 参考值
胰岛素mIU/L 结果 参考值
空腹 餐后1小时 餐后2小时 餐后3小时
5.9 3.9-6.0 10.2 7.6-10.2 8.9 6.7-8.1 7.7 4.6-6.1
19.2 6.8-21.8 98.3 20.5-108.9 108.5 10.0-91.6 110.3 6.8-25.7
胰岛素释放试验举例(王义政)
检验结果
血糖mmol/L 结果 参考值
空腹 餐后1小时
8.3 3.9-6.0 18.00 7.6-10.2
胰岛素mIU/L 结果 参考值
5.20 6.8-21.8 7.80 20.5-108.9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2d3700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16.png)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English Answer:Introductio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hyperglycemi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t is a major global health concern, affecting approximately 463 million people worldwide. T2DM is a highly prevalent disease with significant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ccounting for 1.5 million deaths annually. The d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complications, includ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phropathy, neuropathy, and retinopathy.Pathophysiology.Insulin resistance is the primary defect in T2DM. Insulin resistance refers to the reduced responsiveness of tissues, particularly muscle and liver, to the metabolicactions of insulin. As a result, glucose uptake and utilization are impaired. The pancreas initially compensates by increasing insulin secretion to maintain glucose homeostasis. However, over time, the pancreas fails to meet the increased insulin demand, leading to hyperglycemia. Beta-cell dysfunction is another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2DM, characterized by impaired insulin secretion and reduced insulin sensitivity.Risk Factors.Various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2DM, including:Genetics: Family history and specific genetic variants increase the risk of T2DM.Obesity: Obesity is strongly linked to T2DM, as it promotes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flammation.Age: The risk of T2DM increases with age, especially after 45 years.Physical inactivity: Regular physical activity improve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reduces the risk of T2DM.Unhealthy diet: A diet high in processed foods, sugary drinks, and saturated fats can promote insulin resistance.Certain ethnicities: Individuals of certain ethnicities, such as African Americans, Hispanics, and Native Americans, have a higher prevalence of T2DM.Other medical conditions: Conditions lik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 and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developing T2DM.Symptoms.Early stages of T2DM may be asymptomatic or have mild symptoms, such as:Increased thirst and urination.Hunger and weight loss.Fatigue and weakness.Blurred vision.Frequent infections.Diagnosis.T2DM is diagnosed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and laboratory tests. The primary diagnostic criteria include: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 ≥ 126mg/dL (7.0mmol/L)。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因素分析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da0bc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2.png)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影响因素分析沈莹;陈玲【摘要】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炎症状态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选择2015年3~12月期间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125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纳入观察组,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的相关因素。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CRP分别为(26.14±3.23) kg/m2、(2.26±0.55) mmol/L、(5.99±1.45) mmol/L、(4.61±2.13) 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2±3.14) kg/m2、(1.44±0.47) mmol/L、(4.18±1.18) mmol/L、(1.18±0.6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与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性(r=0.686、0.543,P<0.05),与胰岛β细胞功能(HOMA-B)呈负相关性(r=-0.517,P<0.05)。
结论 CRP参与T2DM的发生及发展,而T2DM患者微炎症状态与患者超重或肥胖、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关系密切。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6(027)024【总页数】2页(P4085-4086)【关键词】2型糖尿病;C反应蛋白;胰岛素抵抗;影响因素【作者】沈莹;陈玲【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内分泌科,上海20002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内分泌科,上海 2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主要特征为血糖增高的常见慢性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本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早期以胰岛素抵抗为主,后期则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且胰岛素抵抗贯穿整个病程[1]。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982f59b60b1c59eef8c7b4dd.png)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目的调查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及影响因素。
方法选取该院在2012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对象,通过方便取样的方法,采用饮食不依从性问卷,抑郁自评量表,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作为主要研究工具,对所有患者的饮食依从性和对其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作分析。
结果经过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遵医嘱对饮食进行控制,按照定时定量的原则进餐,对每餐食物进行称重,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安排每日的饮食等方面的依从性分别是35.44%、43.67%、17.72%和9.49%,其抑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付费形式、运动状况、经济状况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和病程长等是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相对较差,特别是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和称量每餐食物方面依从性特别差,而其饮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是来自于多方面的,主要为患者的抑郁水平、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付费形式、运动状况、经济状况及是否存在并发症和病程长等,需要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对患者进行干预,以便于更好的控制其病情的发展。
标签:2型糖尿病;饮食治疗;依从性临床上,我们将以慢性血糖水平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群称之为糖尿病,等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在不断生长,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改善,在某种程度上促使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大大提升[1]。
这种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具有较重的影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严重的时候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需要在临床上予以必要的治疗干预[2]。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治疗是对其进行病情控制的有效方法。
而临床糖尿病患者一般为2型糖尿病患者,该研究主要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依从性和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结果取得较为满意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3月—2015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中抽取158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74例,女性患者84例,患者的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52岁,平均年龄为(64.3±12.1)岁。
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状况探讨及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状况探讨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cbb780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71.png)
DOI:10.16658/ki.1672-4062.2023.23.024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状况探讨及影响因素分析姚春红1,2,王敏1,杨丽11.青岛大学护理学院,山东青岛266000;2.康复大学青岛医院(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山东青岛266000[摘要]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fear of progression, FoP)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量表进行调查。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得分为(32.73±9.77)分,处于中度水平,心理失调(FoP≥34分)的患者比例为46.1%。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疾病感知、医疗负担情况、治疗方式种类、健康信息来源、客观支持、并发症数量是2型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P<0.05),能解释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进展恐惧心理35.7%的变异度。
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的恐惧心理状态,通过关注患者疾病感知等预测因子,适度调控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恐惧状况,更大发挥其心理内驱力作用,降低产生心理失调患者的恐惧水平。
[关键词] 2型糖尿病;恐惧疾病进展;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3)12(a)-0024-05Exploration of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d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YAO Chunhong1,2, WANG Min1, YANG Li11.College of Nursing,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China;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Qingdao Hospital, University of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 Sciences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 Province, 266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ear of Progression (FoP) statu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d ex‐plore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 Using convenience sampling, 375 cases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of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from September 2021 to March 2023 as the research object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Social Support Scale, Fear of Progression Simplified Scale, and Simple Disease Perception Scale. Results The FoP-Q-SF score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was (32.73±9.77) points, which was at a moderate level, and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FoP≥34) was 46.1%. The results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isease perception, healthcare burden situation, type of treatment, source of health information, objective support, and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we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0.05), which explains 35.7%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staff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fear psychological state,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atients' disease perception and other predictive factors, moderately regulate the patients'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play a greater role in their psychological internal drive, and reduce the level of fear in patients with psychological disorders.[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ea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fluencing factors[作者简介]姚春红(1981-),女,硕士在读,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为糖尿病健康管理。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66b1be119e8b8f67c1cb9fd.png)
因素分析法。 果 结
本组患者抑郁评分
(5 - . ) , 55696 分 高于国内常模 ( 2 .5P 0 0 )抑郁发生率 8 . 生活质量得分g(8 1  ̄ 8 t 29 ,- . 0 , - = 0 6 %。 4 5. + 2
1 . ) , 中病 程> 5年 者 、 28 分 其 7 1 年龄 I6 > 0岁 者 、 并发 症 者 、 化 血 红 蛋 白> %者 、 岗无 业 者 、 天 不 参 加 体 育 锻 炼 者 、 度 抑 郁 者 有 糖 7 下 每 重
A a s f ai f i f ainswt y e2Di ee n nle cn a tr n l i o l o f o t t i T p a tsa dIf nigF cos y s Qu t Le P e y h b u
L U An n o L i p n Z I — u IHu - ig , HOU L - u Z i h aa HE n - i g, HE Da y n ‘ Z G h n ’ NG Ho g yn 2 S N - a gb EN Z e
dsaecu e> 5yas cm l a os g chmo oi 7 , od i xr ssadt s en gd≥6 er o , nm lyd i s o r 1 er, o pi tn, I 0 e bn> % n a yee i n oebigae e s ci y l ce h 0y a l u e poe s d
Ab t c:O jci T n es n epyhlg a cn i n q at o f adte f e c gf t f a et wt t e2 sr t be t e ou dra dt scooi l odt , uly f i n iil n i c r o t n i p a v t h c i o i le h rnu n a o s pi s hy
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分阶段看看你在哪个阶段
![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分阶段看看你在哪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6a0ba31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77.png)
糖尿病病情的发展分阶段看看你在哪个阶段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在短期内可能并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了解自己所处的糖尿病发展阶段,可以帮助个体及时采取措施,延缓病情的进展。
本文将讨论糖尿病的三个发展阶段,帮助读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一阶段: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糖尿病前期是指人体血糖水平高于正常范围,但还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这一阶段的人群往往没有典型的症状,通常需要通过血糖检测才能发现异常。
一般来说,糖尿病前期包括两种情况:空腹血糖受损(IFG)和葡萄糖耐量受损(IGT)。
前者是指空腹血糖浓度在正常范围与糖尿病之间,后者是指餐后血糖浓度超过正常范围但不达到糖尿病的水平。
在糖尿病前期,人们往往并不意识到自身的潜在健康问题,因此常被忽视。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研究表明,约5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糖尿病。
因此,对于发现自己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来说,及早采取控制血糖的措施非常关键。
这包括改变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量,减少体重等。
并且还可以请专业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第二阶段: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
这种类型的糖尿病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尤其是中老年人。
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随着疾病的进展,胰岛素作用受阻,血糖水平逐渐升高,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型糖尿病的症状包括频尿、多饮、多食、乏力、体重下降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通常是由于高血糖导致的。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血糖。
在确诊后,根据医生的建议,患者需要控制饮食、适量运动、服用药物等进行治疗。
对于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胰岛素注射。
第三阶段: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身上。
糖尿病的分期
![糖尿病的分期](https://img.taocdn.com/s3/m/0cc1b41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bf.png)
糖尿病的分期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异常导致血糖升高。
根据糖尿病的发展程度和血糖控制情况,国际上常将其分为不同的分期。
这些分期有助于医生对病情进行评估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分期及其相关内容。
一、前期阶段前期阶段指的是没有明显的糖尿病症状,但已经存在血糖异常的情况。
这个阶段通常包括糖尿病前期和隐性糖尿病两个亚型。
1.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升高,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常见的条件包括血糖受损空腹血糖(IFG)和糖耐量受损(IGT)。
这些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但已经存在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受损。
2. 隐性糖尿病隐性糖尿病是指在糖尿病前期的基础上,胰岛功能进一步受损,但尚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这些患者常常具有家族糖尿病史,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但仍能通过胰岛素抵抗保持血糖水平。
隐性糖尿病的发病风险较高,需要密切关注。
二、早期糖尿病早期糖尿病是指已经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但并发症尚未明显的阶段。
根据不同的标准,早期糖尿病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即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早期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1. 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早期糖尿病在这个阶段,胰岛细胞的功能受损较重,胰岛素分泌已经明显减少,无法仅依靠口服降糖药物来维持血糖控制。
这意味着患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2.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患者仍然能够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来维持相对良好的血糖控制,无需胰岛素注射。
这个阶段仍然需要密切监控血糖水平和生活习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三、晚期糖尿病晚期糖尿病是指已经出现明显并发症的阶段,其糖尿病控制更加困难,治疗的选项和方式也会明显改变。
1. 早期并发症期早期并发症期是指糖尿病引起的一些轻度并发症,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在这个阶段,及早的治疗和有效的血糖控制对于减缓并发症的进展非常重要。
2. 晚期并发症期晚期并发症期是指糖尿病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终末期和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变化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变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ba06a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66.png)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变化分析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本文将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及其变化进行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菌群的结构和组成的改变。
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中的益生菌数量明显减少,而致病菌数量增加。
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等能够降低血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益生菌数量减少,而Clostridium、Bacteroides等致病菌数量增加。
这种菌群的改变导致了肠道内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如氨、氨基酸、己糖等,从而进一步损害胰岛细胞的功能,加重2型糖尿病病情。
肠道菌群在2型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是动态的。
2型糖尿病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胰岛素抵抗阶段、胰岛β细胞功能减弱期和胰岛β细胞衰竭期。
研究发现,这三个阶段肠道菌群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阶段性。
在胰岛素抵抗阶段,肠道内致病菌的数量相对较低,而益生菌数量相对较高,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也较高。
随着疾病的进展,益生菌数量逐渐减少,致病菌数量逐渐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也逐渐降低。
在胰岛β细胞衰竭期,肠道内的致病菌数量达到最高,而益生菌数量最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最低。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与疾病治疗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改变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减少致病菌的数量,增加益生菌的数量,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糖。
一些研究还发现,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补充剂可以显著改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组成,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和补充益生菌可能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有效途径。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的特征和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6c4df5fc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f.png)
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与治疗的新进展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
目前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主要与肥胖和脂肪组织激素的异常分泌有关。
脂肪组织激素如瘦素、肝素和肠基质提供因子等,可能通过影响胰岛素信号传导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
此外,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也可能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研究发现,许多慢性炎症相关因子如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明显升高。
自身免疫反应也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自身抗体对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分子如胰岛素受体和糖尿病相关抗原-2等也有贡献。
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面,目前主要依靠改变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包括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控制体重等。
这些措施可以减轻胰岛素抵抗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此外,一些药物也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如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注射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提高胰岛素的分泌和/或减少胰岛素抵抗。
然而,研究人员最近在治疗2型糖尿病方面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
肠道菌群是指人体肠道中寄生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组成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肠道菌群通过参与食物消化和吸收、调节胰岛素分泌和调节免疫反应等方式影响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研究人员尝试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2型糖尿病,如通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补充、粪菌移植等方式。
这一领域正在快速发展,未来可能会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策略。
另外,细胞治疗也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领域。
细胞治疗是指通过植入能够分泌胰岛素的干细胞或胰岛素产生细胞来补充胰岛素缺乏。
研究人员已经成功地将胰岛细胞和胰岛样群体移植到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从而改善了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和血糖控制。
这一技术还处于发展阶段,但有望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种新方法。
总的来说,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复杂的,涉及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在治疗方面,除了传统的生活方式改变和药物治疗外,肠道菌群调节和细胞治疗等新方法也显示出潜力。
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38b47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a.png)
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前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运动等方面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然而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却在逐年提高。
2型糖尿病相对于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所致。
作为一种常见病,2型糖尿病有着很多的并发症,如何避免这些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了摆在医学界和广大患者面前的问题。
2型糖尿病的概念2型糖尿病是一种饮食与生活习惯相关的糖尿病,又称成人型糖尿病。
通常情况下,患者年龄都在40岁以上,有家族遗传史,以及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长期生活不健康习惯等。
2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的作用受阻所导致的,胰岛素的缺乏或者作用受阻将导致血糖水平的升高,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将导致机体很多器官功能的损伤甚至器官的衰竭,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并发症。
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神经系统并发症神经系统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可以分为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两种类型。
周围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感觉异常,如疼痛、麻木和刺痛等,而自主神经病变则表现为消化不良、尿失禁等症状。
心脑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中另外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心衰等。
眼部并发症眼部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中也比较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者失明。
肾脏并发症肾脏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会引发糖尿病肾病,严重者可能导致肾衰竭需要透析。
足部并发症足部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中也比较常见的一种,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者受阻会导致糖化终产物的沉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脚部皮肤和骨骼受损可能导致溃疡和感染。
影响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因素除了基本的糖尿病控制理念之外,影响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因素也非常重要,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的器官和组织出现了退化和衰老的现象,加上糖尿病的影响,使得身体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因此年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11f889ec3a87c24028c42c.png)
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方法:采用自设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丁元林引进的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a~dqol)对20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病程、婚姻状况、甜食摄入情况、活动锻炼情况在生存质量总评分上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病程、婚姻状况、甜食摄入情况、活动锻炼情况。
关键词糖尿病生存质量影响因素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049资料和方法2007年8月~2009年3月选择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7例,其中男103例,女104例;平均年龄56.4±12.4岁;已婚者占86.9%;37.2%初次住院,病程5年20.8%;家庭人均收入每月1200元39.6%;文化水平小学以下31.5%,初中22.5%,高中及以上43.2%;社会保险77.2%,自费12.8%;家在城市76.5%,农村43.2%;饮食方面不吃甜食68.1%;不吃荤油占多数(51.7%);只有少数患者(38.2%)每天规律锻炼,偶尔锻炼44.4%,不锻炼17.4%;经常接受相关疾病健康教育者占15.9%,22.6%的患者没有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
调查工具与内容:第一部分为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的一般因素,包括病程、医药费用形式、体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是否吸烟饮酒、饮食情况、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健康教育知识等。
第二部分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表(a~dqol)测定2型糖尿病生存质量,中文版a~dqol为5级李克量表(liker scale),共46个条目,包括以下4个纬度:满意程度、影响程度、忧虑程度ⅰ(与社会、家庭或职业有关的忧虑程度)、忧虑程度ⅱ(与疾病有关的忧虑程度)[1]。
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每个问题回答得分1~5分,总分46~230分,总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
2型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59abf032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0.png)
㊃论著㊃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恐惧现状调查及最小破坏性医学干预研究(z 20211361)通信作者:杨西宁,E m a i l :1589809923@q q.c o m 2型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廖坤锋1,姚依松2,3,杨金盘1,杨西宁4,李亚如1,周红颜1,梁 飘1(1.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广西南宁530200;2.青岛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山东烟台264001;3.四川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南充6370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护理部,广西南宁530000) 摘 要: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 y pe 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2D M )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㊂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12月于南宁市某三甲医院住院的200例T 2D 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㊁恐惧疾病进展量表㊁自我感受负担量表㊁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㊂结果 患者恐惧疾病进展量表得分为(30.4ʃ6.44)分,ȡ34分者为68例(34.0%);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得分为(23.0ʃ7.91)分,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为(51.54ʃ9.50)分㊂决策树模型特异性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㊂综合多元线性回归和决策树模型:职业状态㊁家庭人均月收入㊁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是T 2D M 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㊂结论 T 2D M 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的水平处于中等,医护人员应多关注在职的T 2D M 患者的心理状况,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来降低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水平,以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㊂关键词:糖尿病,2型;恐惧疾病进展;自我感受负担;领悟社会支持;决策树中图分类号:R 58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23)12-1095-06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23.12.007S t a t u s a n d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f e a r o f 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t y pe 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L i a oK u nf e ng 1,Y a oY i s o n g 2,3,Y a n g J i n p a n 1,Y a n g X i n i n g 4,L iY a r u 1,Zh o uH o n g y a n 1,Li a n g Pi a o 11.S c h o o l o f N u r s i n g ,G u a n g x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 ,N a n n i n g 530200,C h i n a ;2.F o u r t hC l i n i c a lS c h o o l ,Q i n g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Y a n t a i 264001,C h i n a ;3.S i c h u a nP r o v i n c i a l p r i m a r y h e a l t h s e r v i c e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N a n c h o n g 637000,C h i n a ;4.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u r s i n g ,G u a n g x iZ h u a n g A u t o n o m o u sR e g i o nE t h n i cH o s p i t a l ,N a n n i n g 530000,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Y a n g X i n i n g ,E m a i l :1589809923@q q .c o m A B S T R A C T :O b j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s t a t u s a n d i nf l u e n c i ng f a c t o r so f f e a ro f p r o g r e s s i o n (F o P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h t y p e 2d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T 2D M ).M e t h o d s T h ec o n v e n i e n c es a m p l i n g me t h o d w a s p e rf o r m e dt oe n r o l l200p a t i e n t sw i t hT 2D M w h ow e r eh o s p i t a l i z e d i na t e r t i a r y h o s p i t a l i nN a n n i ng f r o mJ u l y 2022t oD e c e m b e r 2022i nt h e r e s e a r c h .T h e g e n e r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F e a ro fP r o g r e s s i o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S h o r tF o r m (F o P -Q -S F ),S e l f -P e r c e i v e dB u r d e nS c a l e (S P B S ),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S c a l e (P S S S )w e r e c o n d u c t e d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R e s u l t s T h e F o P -Q -S Fs c o r e o f p a t i e n t sw a s (30.4ʃ6.44),a n d68p a t i e n t s (34.0%)h a d ȡ34s c o r e ;t h eS P B S s c o r ew a s (23.0ʃ7.91),a n d t h eP S S Ss c o r ew a s (51.54ʃ9.50).T h e s p e c i f i c i t y o f d e c i s i o n t r e em o d e l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be t t e r t h a n t h a t o fm u l t i p l e l i n 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 m o d e l .Ac o m b i n a t i o no fm u l t i p l e l i n e a r r e gr e s s i o n w i t hd e c i s i o nt r e es h o w e dt h a t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s t a t u s ,m o n t h l y h o u s e h o l di n c o m e p e rc a p i t a ,S P B Sa n dP S S S w e r et h e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o fF o Gi n T 2D M p a t i e n t s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v e r a ges t a t u so fF o Gi nT 2D M p a t i e n t s i sa t a n i n t e r m e d i a t e l e v e l .M e d i c a l s t a f f s h o u l d p a y 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s t a t u so f i n -s e r v i c e T 2D M p a t i e n t s ,a n dt a k er e l e v a n t m e a s u r e st o i m p r o v e t h e 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l e v e l o f p a t i e n t s a n d r e d u c e t h e i r s e l f -p e r c e i v e db u r d e n l e v e l ,a i m i n g t o r e d u c eF o G l e v e l a n d pr o m o t e t h em e n t a l h e a l t ho f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d i a b e t e s m e l l i t u s ,t y p e2;f e a ro f p r o g r e s s i o n ;s e l f -p e r c e i v e db u r d e n ;p e r c e i v e ds o c i a ls u p p o r t ;d e c i s i o n t r e e糖尿病是一种由复合病因引起的以持续性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终身性疾病[1-2]㊂到2021年底,全世界糖尿病成年患者高达5.37亿,其中中国患者数高居世界首位[1]㊂我国18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0.4%,其中85%~95%为2型糖尿病(t y pe 2d i a 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T 2D M ),T 2D M 患者在长期的糖尿病病程管理中,极其容易并发不同种类的心脑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导致不同程度的致残㊁致死[2-3]㊂恐惧疾病进展(f e a r o f p r o g r e s s i o n ,F o P )是指个体恐惧疾病进展所带来的各种生物㊁社会㊁心理后果或恐㊃5901㊃‘临床荟萃“ 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D e c e m b e r 20,2023,V o l 38,N o .12惧疾病的再次复发[4]㊂F o P是T2D M患者最重要的压力源之一,过度的F o P可能降低患者的依从性,甚至迫使患者放弃治疗[5]㊂目前关于慢性病患者F o P 的研究较多[4],有研究显示,自我感受负担与领悟社会支持可能是患者F o P的重要影响因素,减低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㊁提高患者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可以有效改善其F o P[6-7]㊂我国针对T2D M患者F o P的相关文献较少,然而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殊性,针对单一病种进行F o P相关的深入探讨是十分有必要的㊂因此,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针对T2D M患者的F o P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有效缓解患者F o P提供建议与参考㊂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便利选取2022年7-12月于南宁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200例T2D 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1)年龄ȡ18岁;(2)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确诊为T2D M 的患者;(3)神志清楚且能正常理解与表达;(4)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㊂排除标准:(1)患者病情不稳或身体虚弱,不能配合完成调查;(2)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或有认知功能障碍者㊂本研究已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㊂1.2资料收集1.2.1一般资料调查表根据研究目的自行编制,主要由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组成㊂人口学资料主要包括:性别㊁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㊁职业状态㊁婚姻状况㊁居住方式㊁家庭人均月收入等;疾病相关资料主要包括:病程㊁有无T2D M并发症㊁糖尿病家族史等㊂1.2.2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 e a ro f p r o g r e s s i o n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s h o r t f o r m,F oP-Q-S F)采用由吴奇云等[8]汉化的F o P-Q-S F调查T2D M患者的F o P现状㊂该量表包括生理健康和社会家庭两个维度,共12个条目,各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从 从不 到 总是 分别赋1~5分,总分12~6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者越恐惧疾病复发,总分ȡ34表示达到临床意义的界定水平㊂本研究总的C r o n b a c hᶄsα系数为0.761㊂1.2.3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 e l f-P e r c e i v e db u r d e n s c a l e,S P B S)采用由武燕燕等[9]汉化的S P B S评估T2D M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水平㊂该量表包含身体因素㊁情感因素㊁经济因素等3个维度,10项条目,各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从 从不考虑 到 总是考虑 分别赋1~5分,总分10~50分,得分越高代表自我感受负担越重,S P B S得分ɤ19分为无明显负担,20~29分为轻度负担,30~39分为中度负担,ȡ40分为重度负担㊂本研究总的C r o n b a c hᶄsα系数为0.789㊂1.2.4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 e r c e i v e d 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s c a l e,P S S S)采用由姜乾金汉化的P S S S评估个体领悟社会支持的水平㊂该量表包含朋友支持㊁家庭支持以及其他支持3个维度,共12个条目㊂各条目采用L i k e r t7级评分,从 极不同意 到 极同意 分别赋1~7分,总分为12~84分㊂得分越高,代表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好[10]㊂本研究总的C r o n b a c hᶄsα系数为0.795㊂1.3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㊂在调查前取得医院相关部门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审查,对研究者进行统一培训㊂问卷填写完毕当场收回,为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对于年龄较大和不识字的患者,研究者向其阐述问题以及供选择的答案,并帮助其进行填写㊂将填写不完整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㊂本次调查共发放206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00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7.1%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分析㊂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 P75)]表示,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㊂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 i s h e r确切概率法㊂采用P e a r s o n相关分析探索F o P与自我感受负担㊁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和决策树进行F o P的影响因素分析㊂检验水准α=0.05㊂2结果2.1 T2D M患者F oP-Q-S F㊁S P B S及P S S S得分情况 200例T2D M患者F o P-Q-S F总分是(30.4ʃ6.44)分,其中ȡ34分者68名(34.0%)㊂条目得分前5的依次为 我担心我发生什么事,家庭会怎么样 , 我担心药物会损害我的身体 , 我担心疾病过程中会有一些重大的治疗 , 想到此病可能进一步发展,我变得焦虑 , 我担心自己可能因病无法工作 ㊂S P B S总分(23.00ʃ7.91)分,P S S S总分(51.54ʃ9.50)分㊂见表1㊂2.2 T2D M患者F o P影响因素分析2.2.1 T2D M患者F o P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经统计分析,不同年龄㊁文化程度㊁职业状态㊁病程㊁家庭人均月收入㊁住院前是否接受健康教育的T2D M患者的F o P-Q-S F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㊂㊃690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表1 T2D M患者F o P-Q-S F与S P B S㊁P S S S得分情况(x-ʃs,n=200)(分)T a b.1 F o P-Q-S F,S P B Sa n dP S S S s c o r e si nT2D M p a t i e n t s(x-ʃs,n=200)(p o i n t s)项目得分范围总分均分条目均分F o P-Q-S F16~4830.40ʃ6.442.53ʃ0.54生理健康7~2514.43ʃ3.582.41ʃ0.60社会家庭8~2415.98ʃ3.592.66ʃ0.60 S P B S10~4223.00ʃ7.912.30ʃ0.79情感负担6~2413.06ʃ4.632.18ʃ0.77经济负担2~106.37ʃ2.203.19ʃ1.10身体负担2~93.57ʃ1.831.78ʃ0.91 P S S S12~8451.54ʃ9.504.30ʃ0.79家庭支持12~2720.10ʃ2.675.02ʃ0.67朋友支持5~2414.34ʃ4.483.59ʃ1.12其他支持8~2617.10ʃ3.904.28ʃ0.98表2 T2D M患者F o P的单因素分析(n=200)T a b.2 U n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F o P i nT2D M p a t i e n t s(n=200)项目例数F o P-Q-S F得分(x-ʃs)t/F值P值性别男女1148630.40ʃ6.2630.41ʃ6.71t=-0.0940.925年龄(岁)ɤ502531.44ʃ6.6051~606932.20ʃ6.24F=4.5610.004 61~707128.51ʃ5.84ȡ713529.97ʃ6.99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4031.07ʃ5.17初中7931.86ʃ6.70F=3.7100.013高中或中专5128.92ʃ6.10大学及以上3028.20ʃ6.97职业状态农民4634.76ʃ6.03工人2030.25ʃ6.54公务员/事业单位1433.93ʃ7.05F=11.328<0.001退休10428.30ʃ5.49其他1628.69ʃ5.75居住地点农村城镇及以上5814227.29ʃ6.5630.64ʃ6.39t=-1.8920.060并发症个数(个)03032.23ʃ7.0016829.91ʃ6.52F=0.9850.401 27630.13ʃ5.87ȡ32630.38ʃ7.13病程(年)<23930.97ʃ7.8323832.00ʃ4.82F=4.9010.003 5~105531.76ʃ6.26ȡ106828.09ʃ5.95家庭人均月收入(元)<10003032.43ʃ6.441000~30007233.08ʃ5.52F=12.576<0.0013001~50006228.27ʃ6.08ȡ50013627.03ʃ6.098家族史无有1534730.61ʃ6.4129.72ʃ6.54t=0.8290.408住院前接受健康教育无有1475331.02ʃ6.2828.70ʃ6.62t=2.2740.024婚姻状况未婚729.29ʃ5.68已婚16930.54ʃ6.63F=0.2460.864离异331.33ʃ2.08丧偶2129.52ʃ5.632.2.2 T2D M患者F o P与自我感受负担㊁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F o P-Q-S F总分与S P B S总分呈正相关(r=0.359,P<0.01),F o P-Q-S F总分与P S S S总分呈负相关(r=-0.212,P<0.01),见表3㊂表3 T2D M患者F o P与自我感受负担㊁领悟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n=200)T a b.3 C o r r e l a t i o na n a l y s i s o f F o Pw i t h s e l f-p e r c e i v e db u r d e na n d p e r c e i v e d 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 i nT2D M p a t i e n t s(n=200)项目F o P-Q-S F总分生理健康社会家庭S P B S总分0.359#0.467#0.179*情感负担0.343#0.449#0.167*经济负担0.490#0.543#0.338#身体负担0.0970.230#-0.055P S S S总分-0.212#-0.203#-0.177#家庭支持-0.176*-0.167*-0.150*朋友支持-0.192#-0.203#-0.142*其他支持-0.174*-0.147*-0.166*注:*P<0.05;#P<0.012.2.3 T2D M患者F o P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T2D M患者F o P-Q-S F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S P B S得分㊁P S S S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㊂结果显示,职业状态是T2D M患者F o P的影响因素,S P B S得分(r= 0.359,P<0.01)和P S S S得分(r=-0.212,P< 0.01),可以预测T2D M患者的恐惧进展得分,见表4㊂2.2.4 T2D M患者F o p的决策树分析以T2D M 患者F o P-Q-S F得分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及S P B S得分㊁P S S S得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决策树分析㊂决策树模型r m s e均方根误差2.141,决策树模型显示两条较为重要的决策路径:职业为公务员/事业单位或农民㊁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评分>29.0分的患者可能表现出最高水平的恐惧疾病进展㊂职业为工人或退休㊁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评分ɤ14.5分的患者恐惧疾病进展水平往往最低,见图1㊂㊃790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表4 T2D M患者F o P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T a b.4 A m u l t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o f 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o P i nT2D M p a t i e n t s因素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系数t值P值95%C I下限上限常量27.6902.355-11.756<0.0123.04432.335职业状态( 以退休 为参照)农民5.1450.9440.3375.449<0.013.2837.007工人3.0751.2820.1442.3980.0170.5465.603公务员/事业单位7.6041.5040.3025.055<0.014.63710.570S P B S得分0.3310.0490.4066.759<0.010.2340.427 P S S S得分-0.1340.041-0.198-3.2610.001-0.215-0.053注:F=21.555,P<0.01;R2=0.357,调整R2=0.341图1 T2D M患者F o P影响因素的决策树分析F i g.1 D e c i s i o n t r e e a n a l y s i s o f f a c t o r s i n f l u e n c i n g F o P i nT2D M p a t i e n t s㊃890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3讨论3.1 T2D M患者F o P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与决策树模型比较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职业状态㊁自我感受负担㊁领悟社会支持是T2D M患者F o P 重要的影响因素㊂决策树模型显示:除了职业状态㊁自我感受负担与领悟社会支持外,家庭人均月收入也可能是T2D M患者F o P的影响因素㊂多元线性回归的R方值为0.341,标准估算的误差为5.229㊂决策树的重新带入标准误差为2.141㊂因此,本研究中的决策树模型预测T2D M患者F o P特异性明显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㊂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决策树模型,T2D M患者F o P的重要影响因素为职业状态㊁家庭人均月收入㊁自我感受负担㊁领悟社会支持㊂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应用决策树模型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针对T2D M患者F o P进行心理学与社会学上的预测与筛查㊂3.2 T2D M患者F o P现状本研究显示,T2D M患者F o P-Q-S F得分为(30.4ʃ6.44)分,处于中等水平㊂高于林韦彤等[11]的结果(28.13ʃ7.87)分,与姚敏等[12]的结果(30.48ʃ10.10)分相近㊂这表明, T2D M患者F o P普遍存在㊂其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了解到糖尿病会发生较多严重并发症,害怕因糖尿病控制不佳出现相关不良症状和并发症[13],同时害怕由于并发症的出现增加家庭和主要照顾者的负担,容易产生F o P心理㊂健康焦虑和恐惧糖尿病进展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关性,糖尿病教育者需要直接有效地解决患者对疾病进展的担忧[14]㊂F o P的身体健康维度得分低于社会家庭维度得分,与林韦彤等[11]对肾移植患者研究不一致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T2D M作为终身性疾病,患者存在长期照护需求,并且本研究中老年人占比较大,而老年人可能更担心疾病本身与疾病所带来的对家庭社会的影响,害怕因疾病影响到其家属的工作㊁生活以及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威胁家庭的完整性,因此患者在社会家庭维度的恐惧得分较高㊂因此,健康教育者需要构建患者家属与患者的沟通桥梁,引导家属与患者的有效沟通缓解其恐惧和内疚心理㊂3.3 T2D M患者F o P的影响因素3.3.1职业状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决策树结果显示,农民㊁工人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在职的T2D M患者的F o P水平高于退休的T2D M患者,与J a n z等[15]研究结果相似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职的T2D M患者是家庭的经济支柱和中坚力量,而疾病的治疗可能限制其经济来源,导致患者无法承担原来的角色,容易产生对疾病进展的恐惧㊂同时,在职的T2D M患者的病程通常较短,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感知因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较多和频繁的就医造成困扰或者疾病感知程度的加重,同时长期的治疗过程使患者产生对疾病控制的不确定感,因而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㊂而对于退休的老年人而言,在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较好的时候能够享受一定的退休金,家庭和经济压力较小,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其F o P水平可能会升高㊂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应及时关注该类患者,并帮助其树立正确适度的疾病感知,可以通过健康教育讲座㊁组织病友交流会㊁建立病友群㊁邀请自我管理能力较好及病情控制较好的病友进行经验传授等方式促进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加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以期降低其F o P水平㊂3.3.2家庭人均月收入决策树模型提出,家庭人均月收入可作为筛选高水平F o P的T2D M患者潜在规则㊂家庭人均月收入越低,患者可支配的医疗支出越低,患者对于灾难性或风险性医疗支出的承担能力更差,往往会产生对疾病进展的更严重的恐惧,这与熊娟娟等[16]的研究基本一致㊂决策树识别和抓取样本特征的能力更强,因此尽管决策树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仍然可作为一项潜在筛选评价指标㊂未来可以开展大规模多中心横截面研究,确认家庭人均月收入作为影响因素的具体系数与影响途径㊂3.3.3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 T2D M患者的F o P水平与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呈正相关,即自我感受负担水平越高,患者的F o P水平越高㊂这与国内其他学者[7,17]的研究结果一致㊂患病后身体机能下降,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护,诱使患者产生害怕自己成为他人负担的负性心理感受㊂T2D M具有高致残率㊁高死亡率的特点,且需长期终身服药,治疗费用较高,患者容易产生自我感受负担,害怕疾病进一步发展㊂然而,患者越担忧疾病发展,惧怕给他人增加负担,其F o P则越严重,由此导致恶性循环㊂因此,降低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引导其调整心理,转变态度正确面对T2D M,可以使患者的恐惧心理得到缓解㊂3.3.4领悟社会支持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 T2D M患者的F o P水平与其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呈负相关,即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患者的F o P水平越低㊂这与孙箫音等[18]的研究结果一致,社会支持是个体极其重要的外部资源,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促使患者乐观接受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㊂本研究结果指出,朋友支持维度得分较㊃990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低,这说明T2D M患者得到或感受到来自朋友的支持较少㊂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应该积极调动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患者多交朋友,多参加户外活动,鼓励患者主动倾诉自己的想法,积极寻求各方面的支持,加强患者与患者之间的沟通,培养其出院后再联系的桥梁,使其能互诉心事,以降低患者的恐惧心理㊂同时,糖尿病健康教育者应提示家属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关心,并且应该适当提供相应的沟通策略,家属的关怀和帮助有助于降低患者长期治疗或疾病进展的不确定感带来的负面情绪,从而降低其心理压力和恐惧㊂本研究结果显示:T2D M患者的F o P处于中等水平,受到职业状态㊁家庭人均月收入㊁自我感受负担㊁社会支持等因素的影响㊂T2D M患者的F o P与自我感受负担呈正相关,F o P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自我感受负担和领悟社会支持是F o P的重要影响因素㊂医护人员应对T2D M患者进行自我感受负担评估,及时并早期引导其调整心理,采取相关的措施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和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水平,以降低患者的F o P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㊂本研究局限性在于单中心研究㊁样本量较少及便利抽样法㊂未来可扩大样本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变量间的路径关系㊂参考文献:[1]孙勰婷,张熠扬,肖馨,平,等.Ⅱ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及焦虑影响因素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5):79-82.[2]查克熙,戈少红,蔡健,等.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血尿酸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相关性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3,31(9):688-692.[3]‘中国老年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1):2-51.[4]孙茜茜.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23,32(8):862-867.[5]唐娇,刘智平,蔡燕,等.2型糖尿病患者恐惧疾病进展与血糖控制水平的关系: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实用临床医学,2021,22(1):76-80.[6] D i n k e l A,H e r s c h b a c h P.F e a r o f p r o g r e s s i o n i n c a n c e rp a t i e n t s a n d s u r v i v o r s[J].R e c e n tR e s u l t sC a n c e rR e s,2018, 210:13-33.[7]胡鑫,卢惠娟,陆箴琦,等.中青年癌症患者术后复发恐惧现况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调查[J].复旦学报(医学版),2023,50(1):101-107.[8]吴奇云,叶志霞,李丽,等.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12):1515-1519.[9]武燕燕,姜亚芳.癌症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6):405-407.[10]张帆,朱树贞,邓平基.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在国内住院病人社会支持研究中的应用评价[J].护理研究,2018,32(13):2048-2052.[11]林韦彤,刘立芳,万晶晶,等.肾移植受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73-78. [12]姚敏,周昔红,夏春芳,等.宫颈癌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8):2232-2239.[13] B u k h s h A,G o h B H,Z i m b u d z iE,e ta l.T y p e2d i a b e t e sp a t i e n t s'p e r s p e c t i v e s,e x p e r i e n c e s,a n d b a r r i e r s t o w a r dd i a be t e s-r e l a t e ds e l f-c a r e:A q u a l i t a t i v es t u d yf r o m P a k i s t a n[J].F r o n tE n d o c r i n o l,2020,11:534873.[14] K u n i s sN,F r e y e rM,Mül l e rN,e t a l.E x p e c t a t i o n s a n d f e a ro f d i a b e t e s-r e l a t e d l o n g-t e r m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p e o p l ew i t h t y p e 2d i a b e t e s a t p r i m a r y c a r e l e v e l[J].A c t aD i a b e t o l,2018,56(1):33-38.[15]J a n zN K,H a w l e y S T,M u j a h i dM S,e t a l.C o r r e l a t e s o fw o r r ya b o u t r e c u r r e n c e i na m u l t i e t h n i c p o p u l a t i o n-b a s e ds a m p l eo fw o m e nw i t hb r e a s t c a n c e r[J].C a n c e r,2011,117(9):1827-1836.[16]熊娟娟,秦静雯,龚开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进展恐惧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J].中国护理管理,2023,23(4):528-534.[17]刘婷婷.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㊁社会支持㊁恐惧疾病进展与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18]孙箫音,靳利敏,张海峰,等.青少年癫痫患者对疾病进展恐惧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21,48(2): 343-347.收稿日期:2023-08-04编辑:刘铭㊃0011㊃‘临床荟萃“2023年12月20日第38卷第1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D e c e m b e r20,2023,V o l38,N o.12。
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20d33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1.png)
要扩大样本量,探讨更多更深层次影响因素㊂在新生儿领域,远程健康照护发展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远程通信技术的发展进步,新生儿远程照护定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应用,并逐渐成为一种被医务人员㊁患儿及其家属都高度认可的新型照护服务模式㊂参考文献:[1]孙潇潇,陈朔晖,刘丹,等.N I C U早产儿父亲出院准备度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0):1262-1267.[2]杨晓玲,严学渝,黄波,等.N I C U患儿母亲照护相关需求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8,18(9):1257-1261.[3] G O O D I N GJ S,C O O P E R L G,B L A I N E AI,e ta l.F a m i l y s u p p o r ta n d f a m i l y-c e n t e r e dc a r e i nt h en e o n a t a l i n t e n s i v ec a r eu n i t:o r i g i n s,a d v a n c e s,i m p a c t[J].S e m i nP e r i n a t o l,2011,35(1):20-28.[4] V I S MA R AL,R O L L EL,A G O S T I N IF,e t a l.P e r i n a t a l p a r e n t i n gs t r e s s,a n x i e t y a n dd e p r e s s i o no u t c o m e s i nf i r s t-t i m e m o t h e r sa n df a t h e r s:a3t o6-m o n t h s p o s t p a r t u m f o l l o w-u p s t u d y[J].F r o n tP s y c h o l,2016,7:938.[5] L IL,L I Z,WA N W,e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 f o l l o w-u p w i t h p r e t e r mi n f a n t sd u r i n g t h eo u t b r e a ki nC h i n a[J].F r o n tP e d i a t r,2021,9:637275.[6]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 互联网+医疗健康 发展的意见[E B/O L].(2018-04-28).[7]刘珍,张艳,余自娟,等.远程照护评估工具及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33(19):4.[8] S U Z A N N EB,L O R E N A G F,R O B E R T O I,e ta l.D e v e l o p m e n t,v a l i d a t i o n,a n du s eo f e n g l i s ha n ds p a n i s hv e r s i o n s o f t h e t e l e m e d i c i n e s a t i s f a c t i o n a n du s e f u l n e s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J].J o u r n a lo f t h eA m e r i c a n M e d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c sA s s o c i a t i o n,2006,13(6):660-667.[9]J E N N E T TPD.A R e a d i n e s s m o d e lf o rt e l e h e a l t h:c a n w e p r e-d e t e r m i n eh o w p r e p a r e d c o mm u n i t i e s a n du s e r s a r e[J].2002.[10]田雨同,张艳,刘珍,等.三级医院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1,35(24):7.[11]J E N N E T TP,Y E O M,P A U L SM,e t a l.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r e a d i n e s s f o rt e l e m e d i c i n e: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s u c c e s s a n d f a i l u r e[J].J o u r n a lo f T e l e m e d i c i n e&T e l e c a r e,2003(S u p p l2):S27-S30. [12]刘珍,张艳,董树美,等.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量表的汉化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8):5.[13]马娜,王波兰,王冬华.护士远程健康照护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21,35(20):3588-3593. [14]孙倩倩,周守君.我国远程医疗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1):6.[15]严素芬.远程视频探视对缓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焦虑的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116-117. [16]赵丽金,赵敏慧.早产儿出院后母亲育儿需求的质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8):3.[17]钱葛平,陆春梅,王钰,等.新生儿科护士实施以家庭为中心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5):735-739[18] H O L M KG,C L E M E N S E NJ,B R D S G A A R D A,e t a l.G r o w t ha n db r e a s t f e e d i n g o f p r e t e r m i n f a n t sr ec e i v i n g n e o n a t a lt e l eh o m e c a r ec o m p a r e dt oh o s p i t a l-b a s e dc a r e[J].J o u r n a lo f N e o n a t a l-P e r i n a t a lM e d i c i n e,2019,1-8.[19]王来栓,唐万.新生儿远程医疗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2022,37(1):4.[20]李正中,林梅,黄芝蓉,等. 互联网+护理 在早产儿延续照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2,36(4):695-698. [21]刘琳,管细红.创新推进 互联网+护理服务 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S1):3.(收稿日期:2023-05-05;修回日期:2023-10-29)(本文编辑郭海瑞)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林艳,邢树平,陈丹,蒋新军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㊂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㊁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于2021年6月 2022年3月对海南省及北京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便利抽取的203例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调查㊂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总分为(61.11ʃ12.25)分,其中责怪与批评维度得分为(22.54ʃ4.56)分,自我耻辱维度得分为(19.45ʃ4.09)分,区别对待维度得分为(19.12ʃ4.43)分,不同年龄㊁婚姻状况㊁文化程度㊁月收入㊁患病年限㊁治疗方式㊁糖尿病并发症㊁有无外界支持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耻感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㊁治疗方式及糖尿病并发症(P<0.05)㊂结论: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年龄较小㊁采用生活方式干预㊁有并发症的病人病耻感得分较高,医务工作者应引起重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轻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㊂关键词2型糖尿病;病耻感;影响因素K e y w o r d s y p e2d i a b e t e s;s t i g m a;c u r r e n t s i t u a t i o n;i n f l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d o i:10.12104/j.i s s n.1674-4748.2023.31.023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0R C631;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编号:H n k y2020-36;海南省科协青年科技英才创新计划项目,编号:Q C XM202019;2021学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X202111810046㊂作者简介林艳,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571199,海南医学院;邢树平㊁陈丹㊁蒋新军(通讯作者)单位:571199,海南医学院㊂引用信息林艳,邢树平,陈丹,等.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3,21(31):4416-4420.㊃614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1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 D F)最新数据显示[1],2021年全球成年糖尿病病人人数达5.37亿(10.5%),与2019年相比,糖尿病病人增加了7400万例,增幅达16%;在过去的10年(2011 2021年)我国糖尿病病人人数由9000万例增加至1.4亿例,增幅高达56%,糖尿病患病人数位居首位,其中90%为2型糖尿病病人[2]㊂糖尿病常被认为与个人管理行为不当有关,容易产生焦虑㊁抑郁等负面情绪㊂病耻感是指因患某种疾病而受到外界歧视㊁不公平对待等,进而出现心理排斥㊁远离社会等表现[3],作为一种隐匿性的负面情绪,病耻感会严重影响病人的心理健康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现在也作为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心理健康状态的一个评价指标[4]㊂目前国内有关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较少[5]㊂本研究通过了解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耻感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㊂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6月 2022年3月选取海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㊁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科的203例2型糖尿病病人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年龄ȡ18岁;病人意识清晰㊁有阅读表达能力;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诊断标准[2];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有心脑血管㊁恶性肿瘤㊁肝肾疾病及严重并发症等;严重精神障碍者㊂本研究采取学者肖顺贞[6]提出的样本量计算方法,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共选取了12个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变量组成一般资料调查表,按照自变量个数的10~15倍,经计算需样本量120~180例,考虑10%的无效问卷,因此本研究至少需样本量133~200例㊂1.2研究工具1.2.1一般资料调查表以文献回顾为基础结合研究目的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㊁年龄㊁文化程度㊁婚姻状况㊁居住地㊁个人经济收入㊁患病年限㊁家族史㊁糖尿病并发症㊁治疗方式㊁有无外界支持及是否接受过糖尿病相关健康教育12项㊂1.2.2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评估量表(D S A S-2) 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T y p e2D i a b e t e s S t i g m aA s s e s s m e n tS c a l e,D S A S-2)由澳大利亚学者B r o w n e等[7]研发㊂本研究采用李玉峰等[8]翻译汉化的中文版量表,该量表由区别对待㊁责怪和评判㊁自我耻辱3个维度组成,共19个条目㊂每个条目采用L i k e r t5级评分法, 非常不同意 计1分, 非常同意 计5分㊂量表最低分值为19分,最高分值为95分,得分越高代表病人的病耻感越强㊂该量表的C r o n b a c h's α系数为0.879,内容效度指数为0.916,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㊂1.3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资料收集㊂调查前研究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向参与者解释本次调查的目的㊁内容㊁填写方法及注意事项,强调问卷仅用于课题研究,并一对一指导,问卷当场回收并核对,如有漏写错写当场询问并核实;调查后认真审核问卷,以便发现无效问卷,并由双人录入数据㊂本次共发放问卷215份,有效回收203份,回收率为94.4%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㊂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㊁四分位数间距表示㊂定性资料采用频数㊁百分比(%)表示㊂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的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得分比较将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般资料203例病人年龄(53.51ʃ15.1)岁,其中女102例,男101例,糖尿病病程(7.89ʃ5.78)年,其余资料见表1㊂2.2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水平结果显示,203例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总分为(61.11ʃ12.25)分,总均分为(3.21ʃ0.64)分;其中责怪与批评维度得分为(22.54ʃ4.56)分,条目均分(3.22ʃ0.65)分;自我耻辱维度得分为(19.45ʃ4.09)分,条目均分(3.24ʃ0.68)分;区别对待维度得分为(19.12ʃ4.44)分,条目均分(3.19ʃ0.74)分㊂2.3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得分比较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㊁婚姻状况㊁文化程度㊁月收入㊁患病年限㊁治疗方式㊁糖尿病并发症㊁有无外界支持的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详见表1㊂2.4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将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总分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项目(年龄㊁婚姻状况㊁教育程度㊁月收入㊁患病年限㊁治疗方式㊁糖尿病并发症,有无外界支持)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自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㊂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㊁治疗方式及糖尿病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回归方程总变异度的27.4%㊂见表3所示㊂㊃7144㊃全科护理2023年11月第21卷第31期㊃814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1表1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得分的比较(xʃs,n=203)单位:分项目例数(%)病耻感得分统计值P性别男101(49.8)60.20ʃ12.44t=-1.0600.291女102(50.2)62.02ʃ12.06年龄 <45岁62(30.5)68.65ʃ12.74t=6.349<0.001 ȡ45岁141(69.5)57.80ʃ10.47婚姻状况未婚13(6.4)70.69ʃ8.90已婚166(81.8)60.55ʃ11.83F=7.027<0.001离异12(5.9)51.58ʃ11.34丧偶12(5.9)68.00ʃ13.38居住地城镇75(36.9)62.19ʃ13.84t=0.9050.367农村128(63.1)60.48ʃ11.23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0(24.6)58.58ʃ8.71初中85(41.9)60.62ʃ11.70高中/中专40(19.7)58.13ʃ13.30F=40.047<0.001本科21(10.3)68.19ʃ13.40硕士及以上7(3.4)81.00ʃ3.92月收入 <2000元33(16.3)56.55ʃ7.132000~5000元123(60.6)61.76ʃ12.23F=13.777<0.001 >5000~8000元40(19.7)60.03ʃ13.78>8000元7(3.4)77.43ʃ7.94患病年限 <1年20(9.9)66.35ʃ15.151~5年80(39.4)65.65ʃ13.26F=12.046<0.001 >5~10年45(22.2)57.13ʃ10.96>10年58(28.6)56.14ʃ6.55家族史有82(40.4)61.15ʃ14.05t=0.0300.976无121(59.6)61.09ʃ10.93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干预52(25.6)69.56ʃ8.37口服药物104(51.2)58.34ʃ10.57F=28.546<0.001胰岛素治疗47(23.2)57.91ʃ14.92糖尿病并发症有20(9.9)67.20ʃ14.30t=2.3670.019无183(90.1)60.45ʃ11.86外界支持有184(90.6)60.35ʃ12.18t=-2.8180.005无19(9.4)68.53ʃ10.57是否接受健康教育是88(43.3)61.98ʃ13.66t=0.8550.394否155(56.7)60.45ʃ11.07表2自变量赋值情况项目赋值年龄<45岁=1;ȡ45岁=2婚姻状况未婚=1;已婚=2;离异=3;丧偶=4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中专=3;本科=4;硕士及以上=5月收入<2000元=1;2000~5000元=2;>5000~8000元=3;>8000元=4患病年限<1年=1;1~5年=2;>5~10年=3;>10年=4治疗方式生活方式干预=1;口服药物=2;胰岛素治疗=3糖尿病并发症有=1;无=2外界支持有=1;无=2表3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变量回归系数标准误标准化回归系数t值P 常量97.0038.85510.954<0.001年龄-5.4332.053-0.205-2.6460.009婚姻状况-0.7761.305-0.037-0.5940.553文化程度0.6711.0930.0580.6140.540月收入0.1581.4300.0090.1100.912患病年限-1.3310.966-0.108-1.3770.170治疗方式-5.2291.178-0.299-4.437<0.001糖尿病并发症-9.5382.673-0.233-3.568<0.001外界支持4.7152.5690.1121.8360.068注:R2=0.303,调整后R2=0.274,F=10.542,P<0.001㊂3讨论3.1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本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总分为(61.11ʃ12.25)分,总均分为(3.21ʃ0.64)分,与条目赋分中间值3分比较[9]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与宋述琴等[10-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糖尿病病人普遍存在病耻感,需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关注㊂此外,本结果稍高于B r o w n e等[7,13]的研究结果㊂分析原因,可能与样本来源及中西方文化差异有关㊂此外,在本研究中,自我耻辱维度均分最高,其次是责怪与批评维度得分㊂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糖尿病作为终身性慢性疾病,其管理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病人在疾病控制中面临着外界的压力,如来自职场㊁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等会产生一系列情绪负担,使其病耻感加重㊂此外,由于我国社会的 面子 文化[14],对糖尿病的错误认知,如糖尿病是 富贵病 ,糖尿病病人饮食不节制㊁肥胖等标签对病人产生负面影响,病人因此感到内疚㊁自责进而自我贬低㊂因此,医护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关注2型糖尿病病人的耻辱感,积极对公众进行糖尿病的科普工作,增加公众及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从源头上减少病耻感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不良影响㊂3.2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影响因素3.2.1年龄越年轻,则病耻感程度越高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的糖尿病病人仅占调查对象的30.5%,但病耻感得分却为(68.65ʃ12.74)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㊂提示,病人年龄越低,其病耻感得分越高㊂这与张文慧等[3,15]的研究结果一致㊂究其原因,从病人自身来看,一方面,由于中青年更在乎自己的形象,对 患病 事实的接受度低于年长者,同时 糖尿病病人 的标签使得他们的被认同感下降,被社会排斥的感觉更加明显,进而出现负面情绪,加重病耻感[3]㊂另一方面,中青年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作为家庭的顶梁柱,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及照护负担加重病人负罪感,容易导致病人出现病耻感,这提示医护人员要重视对中青年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识别和评估,给予病人关怀和帮助,鼓励病人积极表达自我感受;从社会层面出发,一方面由于中青年病人大多处于学习或者事业关键期,而糖尿病以及并发症会影响病人的身体机能,进而导致病人的生活㊁学习㊁工作受到影响㊂另一方面,对于职场工作者,人们偏向于将轻松的工作分配给那些身体虚弱的人,部分2型糖尿病病人被认为是不能够承担重要责任的人而遭受被迫降职,或者在工作面试时遭受拒绝㊂因此,部分病人为减轻或避免此种情况,不愿透露自己的病情,社会交往也受到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病人的病耻感[16]㊂对此,建议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进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科普的同时考虑出台完善有关于糖尿病的相关法律法规,借助司法力量限制或约束用人单位歧视糖尿病病人,从根本上保障其相关权益㊂此外,有研究提出,加大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能够打破糖尿病的刻板印象,为糖尿病病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7-18]㊂因此,可通过发放宣传手册㊁科普讲堂等方式,宣传糖尿病知识,从而提高社会对糖尿病病人的接纳度㊂3.2.2生活方式干预病人其病耻感程度更高本研究显示,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耻感程度高于口服药物及胰岛素治疗的病人,提示生活方式干预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水平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㊂这与杨婧等[19-21]的研究结果不一致㊂分析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生活方式干预的病人多为新诊断糖尿病的病人,由于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短时间内还不能接受患病这个事实㊁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㊁害怕不能承受治疗经济负担等[22],导致这部分病人病耻感得分较高㊂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新诊断糖尿病的病人予以重视,可安排同科室的病人围绕糖尿病相关话题讨论㊁交流糖尿病相关知识,同时动态评估病人的心理状况,进一步消除病人对糖尿病的恐惧和偏见㊂第二,研究表明,2糖尿病病人可采用医学营养治疗和坚持规律科学运动锻炼等生活方式干预来改善血糖,增加组织器官对胰岛素的利用[23],但采用生活方式干预的病人需要更加努力控制饮食㊁血糖监测等,可能会遭受他人的区别对待㊂第三,生活方式干预的这部分人群大多是新诊断的糖尿病病人,研㊃9144㊃全科护理2023年11月第21卷第31期究表明,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趋向于年轻化[24],中青年2型糖尿病病人在糖尿病患病人群中的占比越来越高,而本研究结果提示发现患病年龄越低则病耻感得分越高,这可能也可以部分解释生活方式干预病人病耻感更高㊂综上所述,生活方式干预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重要的独立影响因素,提示医护人员在关注胰岛素治疗及药物治疗病人的同时,也不能忽略接受生活方式干预的2型糖尿病病人㊂3.2.3伴有并发症的病人其病耻感程度更高本研究还发现,并发症也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因素之一㊂这与王洁等[25-26]研究结果类似㊂推测出现此结果的原因如下:首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㊁糖尿病足㊁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会引起生理损伤,直接导致病人生活质量下降,加重病人病耻感㊂其次,伴随着并发症的产生,在治疗过程中费用也随之增加,与无并发症的糖尿病病人相比,有并发症的病人治疗费用增加一倍不止[27]㊂此外,家人㊁朋友承受的护理负担随之加重,使得病人易出现自责和内疚心理,病耻感水平易加重㊂因此,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应纳入为糖尿病管理的重点,同时可考虑进行医院-社区-病人三级联动,针对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减少其病耻感㊂4小结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其中年龄㊁治疗方式及并发症是影响2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因素㊂医务人员应更多地去关注生活方式干预㊁有并发症及年轻的病人,针对性地给予干预措施,以降低病耻感水平㊂此外,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样本仅来自2所三级甲等医院,因此样本的代表性可能不足㊂今后可以尝试进行多中心㊁大样本调查,以提高样本的代表性㊂参考文献:[1] S U N H,S A E E D IP,K A R U R A N G A S,e ta l.I D Fd i a b e t e sa t l a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 a n d c o u n t r y-l e v e l d i a b e t e s p r e v a l e n c e e s t i m a t e s f o r2021a n d p r o j e c t i o n s f o r2045[J].D i a b e t e sR e sC l i nP r a c t,2022, 183:109119.[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3]张文慧,唐溶崧,王晶玭,等.中青年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9):666-671. [4]张亚静,金昌德,李玉峰.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32(5):694-697.[5]杨婧,郭洪花,张彩虹.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9,26(3):24-27.[6]肖顺贞.临床科研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51.[7] B R O W N EJL,V E N T U R A A D,M O S E L Y K,e ta l.M e a s u r i n g t h es t i g m a s u r r o u n d i n g t y p e2d i a b e t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v a l i d a t i o no f t h e t y p e2D i a b e t e s S t i g m aA s s e s s m e n t S c a l e(D S A S-2)[J].D i a b e t e s C a r e, 2016,39(12):2141-2148.[8]李玉峰,马宏文,侯若楠,等.2型糖尿病病耻感评估量表的汉化及信效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7,33(30):2343-2347.[9]黄利宾.198例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19,26(18):47-50.[10]宋述琴,詹艳,程利,等.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22,22(7):504-507;512. [11]袁佳丽,云洁,李小燕.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5):327-331.[12]韦伟,张俊梅,王洁,等.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抑郁和血糖控制的关系[J].护理学杂志,2020,35:75-78.[13] H O L M E S-T R U S C O T TE,B R O W N EJL,V E N T U R A A D,e ta l.D i a b e t e ss t i g m a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n e g a t i v et r e a t m e n t a p p r a i s a l sa m o n g a d u l t sw i t h i n s u l i n-t r e a t e dT y p e2d i ab e t e s:r e s u l t s f r o mt h es e c o n dD i a b e t e s M I L E S-A u s t r a l i a(M I L E S-2)s u r v e y[J].D i a b e tM e d,2018,35(5):658-662.[14]李富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 耻 脸 与 面子 对近代以来国民性批判中的 面子问题 之省思[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7(5):173-180.[15] G R E D I G D,B A R T E L S E N-R A E MY A.D i a b e t e s-r e l a t e ds t i g m aa f f e c t s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l i f e o f p e o p l e l i v i n g w i t h d i ab e t e sm e l l i t u s i nS w i t z e r l a n d:i m 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h e a l t h c a r e p r o v i d e r s[J].H e a l t hS o cC a r eC o mm u n i t y,2017,25(5):1620-1633.[16] K A T O A,F U J I MA K IY,F U J I MO R I S,e t a l.A q u a l i t a t i v e s t u d yo nt h ei m p a c to fi n t e r n a l i z e ds t i g m ao nt y p e2d i a b e t e s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J].P a t i e n tE d u c t i o na n dC o u n s e l i n g,2016,99(7): 1233-1239.[17]潘婷,张倩,王莉莉,等.肺结核患者病耻感现状及其治疗依从性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8):959-962. [18]徐乐莹,万霞.糖尿病患者病耻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1):121-124.[19]杨婧,郭洪花,李敏香,等.糖尿病患者的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0,37(7):20-23.[20]叶赵芳,王丛,贾庆梅.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2020,32(12):1246-1249.[21] K A T O A,F U J I MA K I Y,F U J I MO R I S,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 d i a b e t e s d u r a t i o n a n d s e l f-s t i g m a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J a p a n e s e p e o p l e w i t ht y p e2d i a b e t e s:as e c o n d a r y a n a l y s i so f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d a t a[J].B M JO pe n,2021,11(12):e055013.[22]袁佳丽,云洁,李小燕.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医学,2022,48(5):327-331.[23]王明义,康涛,杨杰文.运动联合营养缓解2型糖尿病的专家共识[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2,14(6):12-21. [24] C H I ZS.s o m e a s p e c t s o f d i a b e t e s i n t h e p e o p l e's r e p u b l i c o fC h i n a-ap e r s p e c t i v ef r o m B e j i n g.I n:M a n nJI,P y e r3/413/4K,T e y-s c g e r A(E d s).d i a b e t e s i ne p i d e m i o l o g i c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M].C h u r c h-I l lL i v i n gS t o n e P u b l i s h e r:E d i n b u r g h,L o n d o n,M e l b o u r n e a n d n e w y o r k,1983: 78-86.[25]王洁,韦伟,黄文贞,等.2型糖尿病病人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全科护理,2020,18(21):2745-2748.[26]刘林峰,张先庚,张夏梦,等.成都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9,32(12):85-87,92.[27]S M I T H-M I L L E RCA,B E R R Y DC,M I L L E RCT.D i a b e t e s a f f e c t se v e r y t h i n g:T y p e2d i a b e t e s s e l f-m a n a g e m e n t a m o n g s p a n i s h-s p e a k i n gh i s p a n i c i m m i g r a n t s[J].R e sN u r sH e a l t h,2017,40(6):541-554.(收稿日期:2023-06-29;修回日期:2023-10-29)(本文编辑郭海瑞)㊃0244㊃C H I N E S EG E N E R A LP R A C T I C E N U R S I N G N o v e m b e r2023V o l.21N o.31。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行为的阶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行为的阶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af5f3a0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行为的阶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张树光;严杰;孙玉娇;孟凡嫣;陈璇【期刊名称】《医学研究生学报》【年(卷),期】2018(031)009【摘要】目的中青年人群已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群体,且规律运动的依从性较差,临床亟需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其行为的改变.文中基于态度-社会影响-自我效能模型,探讨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行为的阶段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南京市2所三甲医院内分泌科的430例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以一般情况调查问卷、规律运动行为阶段问卷、糖尿病运动行为态度、社会影响量表及糖尿病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行为各阶段的分布比例为意图前期14.9%、意图期25.8%、准备期15.8%、行动期12.3%、维持期31.2%.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示,在职(OR=1.77)、接受健康教育(OR=0.49)、HbA1c水平(OR=0.78)、态度(OR=5.32)、主观规范(OR=2.43)、社会支持(OR=1.87)和自我效能(OR=1.28)是影响患者规律运动行为阶段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大多数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规律运动行为处于行动前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规律运动行为阶段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临床医务人员应基于可干预因素,针对患者不同行为阶段的特征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总页数】5页(P957-961)【作者】张树光;严杰;孙玉娇;孟凡嫣;陈璇【作者单位】210023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10023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10008 南京,南京鼓楼医院内分泌科;210029 南京,江苏省中医院内分泌科;210023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1【相关文献】1.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J], 何素兰;陈素文;陆晓伟;巫晓荣2.南充市社区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邹子翔;汪爱茹;苏霖;汪淼芹3.中青年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阶段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峥; 黄双丽; 张倩; 邵云霜4.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J], 黄灵娟;杨西宁;李赛梅;牛瑞5.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行为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J], 黄灵娟;杨西宁;李赛梅;牛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142 - 71733
4120 3
DM2→C01045 1 61223
01846 2 01122 3 1165
01717 6 01354 4 1125
01042 5 01021 1 1153
01453 2 01218 5 91043
01257 3 01004 4 3122
01756 8 01004 5 2147
11496 0 11200 4 1115
收稿日期 : 2008210227
(宋艳萍编辑 潘雯校对 )
文章编号 : 100120580 (2009) 0620767202 中图分类号 : R 58711 文献标志码 : A
【论 著 】
2型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因素分析 3
潘海燕 ,丁元林 ,胡利人 ,孔丹莉
摘 要 :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隐马尔可夫 (M arkov)模型分析 2型糖尿 病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因素 。结果 有 12个因素进入模型 ,除职业因素外 ,体质指数 、文化程度 、月人均收入 、吸烟 、饮 酒 、主食 、甜食 、荤油 (动物脂肪 ) 、体力活动量和生活事件等 11个因素 ,对第 1阶段即糖耐量试验低减 ( IGT) →2型糖 尿病 (DM2)阶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105) ;体质指数 、吸烟 、荤油 (动物脂肪 ) 、健康教育 、体力活动量和生 活事件等 6个因素对 2型糖尿病第 2阶段即 DM2→糖尿病并发症 (CDM2)阶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105) 。 结论 控制体重 、降低脑力劳动紧张程度 、合理分配家庭收入 、控制饮酒 、戒甜食 、适当增加谷类等主食的摄入 ,可延缓 糖尿病进程 。
Abstract: O bjective To exp lo re the app lication of h idden M a rkov m odel in the s tudy on d iabe tes m e llitus. M ethods To app ly h idden M arkov m ode l in s tudy ing fac to rs w h ich influences the various p rogess ive s tages of typ e 2 d iabe tes m e lli2 tus (DM 2) . Results E leven facto rs inc lud ing body m ass index, m on th ly fam ily incom e, alcoho l d rink ing, s tap le food,
参考文献 〔1〕 朱鲁生 ,高兴文 ,崔风云 ,等. 甲氰菊酯在苹果中残留研究 [ J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 1995, 26 (2) : 205 - 210.
〔2〕 王彤 ,谯应召 ,商登喜. 色相色谱法测定冬枣中的甲氰菊酯 、氯 氰菊酯的残留 [ J ].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 2004, 14 (5) : 585.
发糖尿病或 2种疾病发病先后不明确患者 ,获得研究观察对 象 697例 ,其中男性 398 例 ,女性 299 例 ,年龄 30 ~90 岁 ;所 有病例均按 1999年 WHO 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5〕。 112 方法 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相关因素调查 。 主要内容包括 : ( 1)患者一般情况 : 包括姓名 、性别 、身高 、患 病前后体重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职业 、家庭月人均收入 、家 庭遗传史 、病程 、医疗费用支出 、并发症状况等 。 ( 2 )生活习 惯及自我保健情况 :包括患者确诊为 2型糖尿病前后吸烟 、饮 酒 、接受治疗 和糖 尿病健 康教 育 以 及 参 与 血 糖 监 测 情 况 。 (3)饮食因素 ;包括患者确诊为 2型糖尿病前后 10种饮食因 素 (如吸烟 、饮酒 、甜食等 )〔6〕。 ( 4 ) 体力活动量 ( PA ) : 采用 Kriska设计 的 专 门 用 于 糖 尿 病 患 者 的 体 力 活 动 量 调 查 问 卷〔7〕,调查患者确诊为 2 型糖尿病前后的体力活动量 。主要 内容包括患者的活动方式 、次数 /周及时间长短 。 ( 5)生活事 件 :采用杨德森 、张亚林编制的生活事件量表 (LES)〔8〕,对患 者经历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进行调查 。主要内容包括应激事件 种类及发生 、持续影响的时间 。 113 统计分析 采用 Foxp ro建立数据库 ,双人双录入后 , 进 行检查核对 ;采用 M etlab610软件进行隐 M arkov模型〔9〕拟合 分析 。
关键词 : 隐马尔可夫 (M arkov)模型 ; 2型糖尿病 ;慢性病
H idden M arkov m odel for ep idem iolog ica l study on d iabetes m ellitus PAN H a i2yan, D ING Yuan2lin, HU L i2ren, e t a l. Pub lic H ea lth Schoo l of G uangdong M ed ica l C o llege (D ongw an 523808, C h ina )
768
中国公共卫生 2009年 6月第 25卷第 6期 C h in J Public H ea lth Jun 2009 V ol. 25 N o. 6
2 结 果 211 基本情况 共调查 2型糖尿病患者 697例 , 其中 2型糖 尿病无并发症患者 309 例 , 2 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 388 例 。并发症中 ,以糖尿病性高血压最多 ,占 3114% ;其次是周 围神经炎 ,占 2417%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占 2415% ;糖尿病足 占 1013% ; 其 他 并 发 症 (如 口 腔 疾 病 等 ) 占 211%。 309 例 DM2患 者 中 , 有 184 例 患 者 体 质 指 数 ≥ 24, 占 总 例 数 的 59155% ,超过 DM2总例数的 50%。在糖尿病第 1阶段 ( IGT →DM2 ) 很 少 有 人 接 受 健 康 教 育 , 仅 有 29 人 接 受 过 , 占 9139 % 。 212 单因素分析 根据调查结果并参考文献检索 , 确定与 2 型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有关的 35个因素 。将 35个因素分别 引入隐 M arkov模型的不同阶段进行单因素分析 。有 12个因 素进入模型 ,其中体质指数 、文化程度 、月人均收入 、吸烟 、饮 酒 、主食 、甜食 、荤油 (动物脂肪 ) 、体力活动量和生活事件等 11个因素 ,对第 1阶段即 IGT→DM2阶段的影响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 ( P < 0105) ;体质指数 、吸烟 、荤油 (动物脂肪 ) 、健康教 育 、体力活动量和生活事件等 6个因素对 2型糖尿病第 2阶 段即 DM2 → CDM2 阶 段 的 影 响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 0105) 。 213 多因素分析 (表 1) 将单因素分析中对某一阶段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或对 2个阶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的 12个影 响因素同时引入多状态隐 M arkov模型 ,进行多因素分析 (假 设模型参数 β≠0 时 ,说明该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α = 0105) 。表 1可见 ,除职业因素退出模型外 ,其他 11个因素的 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中国公共卫生 2009年 6月第 25卷第 6期 C h in J P ublic H ea lth Jun 2009 V ol. 25 N o. 6
767
GC /MS鉴定结果准确可靠 。本方法确定了 60 m in为最佳提取 时间 。对二氯甲烷 、丙酮 、石油醚 3种溶剂进行选择 ,根据方法 的回收率实验 ,确立了二氯甲烷为该方法的最佳使用溶剂 。
〔3〕 杨大进 ,方从容 ,陈波. 甜味剂和防腐剂流体上色谱多组分同时 测定 [ J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8, 24 (7) : 891 - 892.
〔4〕 曹忠波 ,周桦 ,高岩. 水果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测定方法研究 [ J ]. 中国公共卫生 , 2006, 22 (2) : 243 - 244.
sw eetm ea t, hea lth education, sm ok ing, an im al fa t, p hys ical activ ity and life even t influenced the deve lopm en t and p rog ress ion of DM 2 ( P < 0105 ) . Conclusion Fo r DM 2 p a tien ts, con tro lling w e igh t, keep ing op tim istic attitude, ra tionally a lloca ting
Key words: h idden M arkov m ode l; typ e 2 d iabe tes m e llitus; ch ron ic d isease
研究表明 , 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整个发展过程 可以分为糖耐量低减 ( IG T) →2型糖尿病 (DM 2) →2 型糖尿 病并发症 ( CDM 2) 2个阶段 3种状态 。几乎所有 2 型糖尿病 患者在发生糖尿病之前 , 均出现糖耐量低减状态〔1〕。但许多 患者 IG T的确诊时间不明确 ,使 IG T状态几乎成为不可观测 的因素 ,后 2种状态也由于个体差异而存在不确定因素 , 因 此 ,易造成部分研究信息缺失 。为了克服糖尿病发生发展状 态的不可观测性 , 为探讨 2型糖尿病不同阶段不同的影响因 素 ,本研究应用多状态隐马尔可夫模型 ( H idden M arkov m od2 e l, HMM ) 〔2 - 4〕分析 2型糖尿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因素 , 为 其他慢性病影响因素的探讨提供方法学借鉴 。 1 对象与方法 111 对象 选取 2005年 8月 ~2006年 1月广东医学院附属 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 2型糖尿病住院和门诊患者共 732例 。 剔除 23例记录不全患者 、12 例先发生甲亢等其他疾病后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