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教学简案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特点,掌握戏剧的基本常识。
2.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戏剧台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式,体会戏剧的冲突和人物的性格。
2.学习戏剧通过对话和动作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和对复杂人性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分析夏洛克、鲍西娅等主要人物的形象,理解戏剧冲突的根源。
2.理解戏剧的主题,体会人文主义思想在剧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剧中人物的复杂性格和情感,分析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分角色朗读法、讨论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播放一段威尼斯的风光视频,介绍威尼斯的城市特色和商业文化,引出《威尼斯商人》这一以威尼斯为背景的戏剧。
2.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及他在世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情节梗概。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2.教师简单介绍戏剧的背景和故事的起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
3.请学生简要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包括安东尼奥与夏洛克之间的借贷纠纷、鲍西娅的出场和审判等。
3.研读课文,分析人物(20分钟)1.分角色朗读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人物的语气、情感和性格特点。
2.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不同人物在戏剧冲突中的表现。
2.人物形象分析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夏洛克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如贪婪、冷酷、固执等,从他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和坚持要割一磅肉的情节中深入探讨。
2.分析鲍西娅的形象,从她的智慧、勇敢、善良等方面,通过她在法庭上巧妙地化解危机的情节进行解读。
3.同时分析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在戏剧中的作用。
4.分析戏剧冲突(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戏剧中的主要冲突是什么,如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经济利益冲突和民族、宗教矛盾,以及鲍西娅代表的正义与夏洛克代表的邪恶之间的冲突。
人教版《威尼斯商人》语文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威尼斯商人》语文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了解莎士比亚的戏剧风格,掌握剧本的基本结构,提高阅读剧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爱情、正义等主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了解剧本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场、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
2.理解剧本中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和关系。
3.分析剧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理解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2.分析剧本中的主题和寓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剧本的初步了解和疑问。
(二)剧本分析1.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分析角色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2.小组展示:每组选取一位代表,分享本组对角色的分析。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析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关系。
(三)主题探讨1.学生讨论剧本中的主题,如友谊、爱情、正义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主题的寓意,如友情的重要性、爱情的真谛、正义的必要性等。
(四)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扮演角色,注意语言、动作、表情等方面。
3.小组展示:每组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对剧本和人物进行评价。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作品评价:学生的角色扮演、分析报告等。
3.作业评价:学生对剧本的阅读和分析,以及对主题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威尼斯商人》这部剧本。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剧本中的主题和寓意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同时,学生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对人物性格和关系的把握还需进一步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精选14篇)《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认知要求:1)了解关于剧本的基本学问2)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情感要求:1)了解夏洛克这个贪欲、阴险、冷酷、凶残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和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情意深厚,见义勇为的人际关系,体现了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把握戏剧的基础学问;理解戏剧情节再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难点:理解剧中人物的性格;了解通过剧本所表达的人文主义抱负。
[教学时数]四课时[教学方法]自学法、小组争论法、讲授法[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介绍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成就在戏剧方面6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利》、《亨利五世》,喜剧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反映了旧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二)介绍戏剧基础学问: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
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呈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
“幕”指情节进展的一个大段落。
“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
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
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冲突要尖锐突出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冲突冲突,而戏剧则要求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反映的冲突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由于戏剧这种文学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冲突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冲突冲突就没有戏剧。
初中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教案1初中三年级教案
教案一:《威尼斯商人》导入环节一、导入(5分钟)1.显示一张威尼斯城市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回忆《威尼斯商人》这个剧目的名称,问学生对该剧的了解程度。
3.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威尼斯城市的印象,并进行简单描述。
4.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认为这个剧的故事会发生在哪个背景下?为什么?二、预测(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张海报纸,给出设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对威尼斯的了解,预测该剧的故事情节,并用图画和文字表达出来。
三、引入(15分钟)1.展示学生预测的海报,并逐一询问每个小组的作品,并让其他小组进行点评,评选出最能代表剧情的作品。
2.通过学生的描述和小组点评,引导学生了解到《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
3.给学生展示一幅威尼斯的河道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这个城市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风景?2)威尼斯的河道对剧情有何作用?四、学习目标(5分钟)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背景。
五、小结(5分钟)1.提醒学生下节课需预习的内容:解读剧中人物角色及其性格特点。
六、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案二:《威尼斯商人》人物角色解读一、复习(10分钟)1.快速复习上节课内容,通过提问学生对《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背景的理解程度。
二、导入(10分钟)1.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喜欢或嫌弃的人物,分析原因。
三、学习(30分钟)1.展示剧中的几个主要人物角色,简要介绍他们的姓名、职业和性格特点,并分析他们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引导学生就每个人物的特点进行讨论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人物角色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四、归纳(10分钟)1.总结学生对每个人物角色的描述和分析,给出每个人物角色的特点和重要性。
2.让学生回答问题:你认为剧中哪个人物最有趣?为什么?五、小结(5分钟)1.提醒学生下节课需预习的内容:分析故事情节中的冲突和发展。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
分析并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戏剧表演技巧。
1.2 教学内容介绍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
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
探讨剧中的主题,如友谊、爱情、宗教、法律等。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策略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加深学生对剧情的理解。
利用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思考剧中不同人物和主题的对比。
2.2 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设计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资源3.1 教学安排共计10个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介绍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背景。
第二课时:分析主要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探讨剧中主题。
后续课时:进行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活动。
3.2 教学资源莎士比亚原著《威尼斯商人》。
相关多媒体资源,如电视剧、电影版本的《威尼斯商人》。
教学课件和教案。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戏剧表演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参与度。
利用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定期进行小组讨论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五章:教学拓展与延伸5.1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提高他们的表演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研究,如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的历史背景。
5.2 教学延伸鼓励学生参与文学社团或者戏剧俱乐部,延伸学习兴趣。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文学作品,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023最新-《威尼斯商人》教案(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4篇)威尼斯的商人这一节课怎么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威尼斯商人》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牛牛范文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威尼斯商人》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话剧戏剧矛盾及戏剧情节的构成。
2.培养学生改写剧本,理解剧本,表演剧本的能力。
3.掌握本文的主题思想。
4.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式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节目形式三、教学方法:讨论法、课本剧四、教学内容与步骤1.教师导入。
你想做演员吗?你想做导演吗?“梦想剧场”让你梦想成真!2.投影“招聘启事”。
3.应聘导演陈词及答辩。
4.欣赏红、蓝双方演员的精彩课本剧表演。
5.请学生评委就双方的表现,从不同角度展开点评。
6.请评委公布比赛结果。
7.结束语。
感谢我们的演员,感谢我们的评委,真心祝愿大家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当好角色,演好自己的人生。
欢迎大家下次再到梦想剧场做客,再见!《威尼斯商人》教案篇二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预习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威尼斯商人》。
注意与课文有关的情节内容。
2.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内容。
二、导入新课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和欧洲最伟大的诗人、戏剧家。
他十三四岁时因家道中落,辍学谋生。
1586年前后,他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
据说,他起初在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车马,后来进入剧团当雇佣演员。
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他的剧本很成功,地位也很快提高。
他一共写了两部叙事长诗,一部十四行诗集,37戏剧。
他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成就,比较重要的有《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李尔王》《雅典的泰门》等。
三、介绍剧情梗概鲍西娅,一个富人的女儿,按照她父亲的遗嘱,她得到了三个盒子:一个金盒子,一个银盒子,还有一个铅盒子。
其中一个盒子里面装着她的画像,如果哪个男人选择了正确的盒子,那么她将嫁给那个男人。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文学特点。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探讨的人性、友谊、爱情等主题,反思现实生活中的道德与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简介: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
1.2.2 情节梗概:概述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1.2.3 文学特点:分析作品的文学风格、语言、结构等特点。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作品情节与人物关系的理解。
2.1.2 作品文学特点的把握。
2.2 教学难点2.2.1 作品中的复杂人物性格分析。
2.2.2 作品所蕴含的深层次主题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1.1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3.1.2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1.3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3.2 教学手段3.2.1 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
3.2.2 多媒体: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安排与步骤4.1 教学安排4.1.1 课时:本章节计划安排4个课时。
4.1.2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作品,了解作品背景知识。
4.2 教学步骤4.2.1 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仔细阅读作品,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4.2.3 讨论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4.2.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深入体验作品中的角色和情节。
4.2.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品的文学特点和主题思想。
九年级语文威尼斯商人教案
九年级语文《威尼斯商人》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能够欣赏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和戏剧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戏剧文学,提高文学素养;(3)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友谊、爱情、正义的重要性;(2)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树立和谐人际关系;(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3. 欣赏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和戏剧魅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背景和文化差异;2. 莎士比亚的语言风格和戏剧魅力;3. 学生对戏剧文学的欣赏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4.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思维。
五、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熟悉课文,感受莎士比亚的语言魅力;2. 人物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剧情讨论:讨论课文的剧情发展,理解其中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5. 戏剧表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了解人物关系。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探讨课文中的正义与邪恶的斗争。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分配,准备进行戏剧表演。
5. 课堂展示:各组进行戏剧表演,其他同学观看并提出改进意见。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威尼斯商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莎士比亚的作品特点,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戏剧表演技巧,并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人性的善恶、道德的边界等问题。
1.2 教学内容分析《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研究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威尼斯商人》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2.2 教学难点莎士比亚的语言特点和戏剧手法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戏剧表演技巧。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推荐阅读相关文献和资料第四章:教学过程与安排4.1 教学过程介绍《威尼斯商人》的作者和作品背景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研究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4.2 教学安排第1-2课时:介绍作品背景和分析故事情节第3-4课时:研究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第5-6课时:学习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第7-8课时:组织学生进行戏剧表演第9-10课时:探讨作品中所涉及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戏剧表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6.1 教学资源莎士比亚原著《威尼斯商人》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影视改编作品戏剧表演道具和服装6.2 教学材料复印原著文本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戏剧表演场地和设备第七章:教学进度与计划7.1 教学进度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进行教学,确保每个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教案一:《威尼斯商人》教学导引1. 题目介绍《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喜剧之一,讲述了商人安东尼奥、债权人夏洛克等人之间的纠葛,以及爱情的冲突与和解。
本教学导引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剧本主题、角色个性以及文学分析等方面内容。
2. 教学目标- 熟悉剧本的基本情节和角色- 分析剧本中的重要主题和意象- 探讨剧本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冲突-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教学内容3.1 剧本背景介绍- 介绍剧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等- 分析剧本中的社会、政治、宗教背景对角色行为的影响3.2 剧本分析- 分析剧本的主题和意象:爱情、友谊、信任与背叛等- 探讨剧本中的人物性格塑造和角色关系- 解读剧本中的关键情节和转折点3.3 文学鉴赏- 培养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剧本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诗歌以及其他文学形式与剧本的联系4. 教学步骤4.1 导入- 通过引入剧本的背景和主题,吸引学生的兴趣- 提问学生对剧本或莎士比亚的印象,激活学习背景知识4.2 剧本阅读与分析-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阅读剧本,并标注重要情节或问题- 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导师提供指导和反馈4.3 教师讲解与互动- 导师针对剧本的重要情节和意象进行讲解与解读- 引导学生提问并就剧本进行深入思考和互动讨论4.4 辅助材料学习- 导师提供相关文学鉴赏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剧本深层次的含义- 学生在指导下进行材料的独立或小组学习,并进行汇报和讨论4.5 总结与评价- 导师总结当天课程的重点和要点-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或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方向5.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记录、个人笔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并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进行课堂教学的调整和优化。
6. 课堂延伸活动- 观看与剧本相关的电影或舞台剧- 组织学生进行舞台剧表演或改编剧本- 鼓励学生阅读其他莎士比亚的作品,进行比较和分析教案二:《威尼斯商人》角色分析1. 题目介绍《威尼斯商人》是一部由莎士比亚所写的戏剧作品,本文将着重对该剧中的角色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角色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和角色关系等。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分析并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主题。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介绍。
《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概述和角色分析。
剧中重要段落和台词的解读。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分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增强学生对剧情的理解和体验。
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剧本文本、演出视频等。
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学术文章,供学生深入研究。
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互动和作业提交。
第三章:教学安排与步骤3.1 教学安排总共安排10个学时,每学时45分钟。
每个学时包含课堂讲解、互动讨论和实践活动。
3.2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介绍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的背景。
探索阶段:分析剧情和角色,解读重要段落。
实践阶段:分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进行课堂表演。
总结阶段:组织讨论,总结主题和剧中的人生哲理。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通过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作业提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以检验学生对剧情的理解和角色的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扩展活动5.1 教学资源提供莎士比亚的生平和作品介绍的资料。
提供《威尼斯商人》的剧本文本和演出视频。
提供相关的学术文章和研究成果。
5.2 扩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莎士比亚的故居或相关展览。
鼓励学生参加戏剧工作坊或演出活动,亲身体验戏剧的魅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关于《威尼斯商人》的短篇故事或诗歌。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威尼斯商人》的剧本文本,了解基本的剧情。
要求学生查找有关莎士比亚和《威尼斯商人》的背景资料,增加对作品的了解。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威尼斯商人》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威尼斯商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的结构和特点,了解戏剧冲突的设置。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其象征意义。
3.掌握剧本中的语言特色,提高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理解剧本的结构和戏剧冲突。
三、教学难点1.掌握戏剧语言的特色。
2.深入理解剧本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简介莎士比亚及其戏剧创作。
2.引导学生回顾《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威尼斯商人》剧本第一幕第一场,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
三、课堂讨论1.分析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娅等。
2.讨论人物性格特征及其象征意义。
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1.回顾上节课讨论的人物性格特征及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
二、课堂探究1.分析剧本的结构,了解戏剧冲突的设置。
2.探讨戏剧冲突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三、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选择剧本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表演。
第三课时一、课堂回顾1.回顾上节课的课堂活动。
2.学生分享自己的表演心得。
二、课堂讲解1.讲解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排比、对仗等。
2.分析剧本中的修辞手法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
三、课后作业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第四课时一、课堂回顾1.回顾剧本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2.学生分享自己的文章创作心得。
二、课堂讨论1.讨论剧本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2.分析剧本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2.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莎士比亚的其他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四、课后作业2.教师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剧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需要在课后加强阅读。
2.部分学生对戏剧语言的欣赏能力较弱,需要在课堂上加强引导。
1.加强剧本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戏剧语言欣赏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威尼斯商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2. 通过分析剧情和角色,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背景下人际关系的理解和包容。
4. 引导学生思考道德、法律、友谊与爱情等主题。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梗概:《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具有讽刺性的喜剧,讲述了一位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夏洛克之间的借贷纠纷,以及他们的朋友鲍西娅的聪明才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 重点角色:安东尼奥、夏洛克、鲍西娅、巴萨尼奥等。
3. 核心情节:契约、试金石、拆字游戏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剧情、角色特点和主题思想。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3. 表演法:分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全班同学共同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魅力。
3. 讲解剧情:详细讲解剧情,分析角色特点和主题思想。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针对核心情节和角色展开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5.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合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2. 选取一个角色,进行角色分析,阐述其在剧情中的作用和意义。
3.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对作品中所体现的人际关系、道德观念的看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情况,评估其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读后感作业:评估学生对作品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的深入分析能力。
3. 角色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角色在剧情中作用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比较分析:让学生研究其他文学作品中的商人形象,与《威尼斯商人》中的安东尼奥进行比较,探讨莎士比亚的创作特点。
2. 文化探究:引导学生研究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背景,了解威尼斯和犹太文化的特点,以及它们在作品中的反映。
语文威尼斯商人教案
语文《威尼斯商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1.1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
1.1.2 理解并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1.1.3 掌握剧本的对话形式和语言风格。
1.1.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剧作概述:介绍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
1.2.2 人物分析: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如安东尼奥、夏洛克、波西亚等。
1.2.3 剧本解析:深入解析剧本的对话形式和语言风格。
1.2.4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剧中的主题和道德观念。
第二章:人物分析2.1 安东尼奥2.1.1 人物背景:威尼斯商人,波西亚的丈夫。
2.1.2 性格特点:慷慨大方,重友情,有正义感。
2.2 夏洛克2.2.1 人物背景:犹太商人,与安东尼奥有深仇大恨。
2.2.2 性格特点:吝啬、冷酷、报复心强。
2.3 波西亚2.3.1 人物背景:公爵的女儿,安东尼奥的妻子。
2.3.2 性格特点:聪明、善良、公正。
第三章:对话形式与语言风格3.1 对话形式3.1.1 介绍剧本的对话形式,如直接对话、旁白等。
3.1.2 分析对话形式对剧作表现力的影响。
3.2 语言风格3.2.1 解析剧本中的诗性和幽默感。
3.2.2 分析语言风格如何体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第四章:剧本解析4.1 第一幕4.1.1 介绍第一幕的情节和主要事件。
4.1.2 分析第一幕中的人物关系和冲突。
4.2 第二幕4.2.1 介绍第二幕的情节和主要事件。
4.2.2 分析第二幕中的人物发展和剧情转折。
第五章:思考与讨论5.1 剧中的主题5.1.1 探讨剧中的主题,如友谊、宽容、正义等。
5.1.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主题。
5.2 道德观念5.2.1 分析剧中的道德观念,如对吝啬、复仇等行为的批判。
5.2.2 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问题。
语文《威尼斯商人》教案第六章:第三幕剧本解析6.1 第三幕情节概述6.1.1 介绍第三幕的情节和主要事件。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1.2 分析并理解剧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冲突。
1.3 掌握剧本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5 引导学生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培养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剧情简介:介绍《威尼斯商人》的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
2.2 角色分析:深入剖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包括商人安东尼奥、犹太人夏洛克、女主角波西亚等。
2.3 剧本结构:讲解剧本的分为三幕四场的结构,以及各幕场之间的联系。
2.4 语言特点:探讨莎士比亚的语言艺术,包括韵律、双关语和修辞手法。
2.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在理解剧情的基础上,思考作品所反映的人性、道德和宗教等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剧本,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3.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互动交流和思考。
3.3 角色扮演:选择部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力。
3.4 课堂提问:设置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3.5 写作练习: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章:教学安排4.1 课时:本章节共计2课时。
4.2 教学步骤:4.2.1 第一课时:介绍剧情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15分钟);4.2.2 第二课时:分析角色、剧本结构和语言特点;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15分钟)。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
5.2 阅读理解:通过提问和写作作业,评估学生对剧情、角色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5.3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写作中表现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5.4 文学鉴赏:评价学生对莎士比亚语言艺术和戏剧魅力的欣赏能力。
5.5 综合素养:考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威尼斯商人》的背景、作者莎士比亚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能够分析并欣赏剧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3)能够解读并运用剧中涉及的法律、道德和人际关系等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剧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思想;(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剧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评价和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2)引导学生关注人性、法治、公正等主题,培养正确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尊重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剧本简介:《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威尼斯的商业、爱情和友情的故事。
2. 人物介绍:分析剧中的主要人物,如安东尼奥、夏洛克、鲍西娅等,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情节梳理:引导学生理清剧中的故事脉络,理解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剧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3)解读剧本所蕴含的道德、法律和人性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对剧中复杂人性和道德困境的理解;(2)对莎士比亚时代背景和文化特色的把握;(3)对剧中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剧本的背景、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2.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理解;3. 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剧中情感;4. 批判性思维教学法:引导学生对剧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评价和反思。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性;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剧本情节和人物的理解;3. 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等环节的表现和表达能力;4. 批判性思维:评价学生在评价和反思环节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威尼斯商人》教案【优秀4篇】
《威尼斯商人》教案【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竞聘演讲、心得体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mpetitive speeches,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威尼斯商人》教案【优秀4篇】威尼斯的商人这一节课怎么教好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威尼斯商人》教案》,如果能帮助到您,本店铺将不胜荣幸。
《威尼斯商人》教案
《威尼斯商人》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喜剧,讲述了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商人夏洛克因贷款引发的纠纷,以及雅典公主与巴尔萨泽的的爱情故事。
该剧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价值观的碰撞,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莎士比亚及其作品《威尼斯商人》的创作背景,把握剧情脉络,深入分析人物性格,理解剧本中的讽刺与幽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内容(1)莎士比亚及其创作背景(2)剧情梗概与人物关系(3)剧本结构与艺术特色第二章:剧情梗概与人物关系2.1 剧情梗概本节课将详细介绍《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梗概,包括主要人物、事件发展、高潮迭起和结局圆满等方面,使学生对整个剧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关系分析剧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安东尼奥与夏洛克、巴萨尼奥与公主、鲍西娅与尼oys等,探讨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与情感纠葛。
第三章:人物性格分析3.1 安东尼奥本节课将重点分析安东尼奥的性格特点,如仁爱、忠诚、勇敢等,通过对他的形象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他的光辉品质。
3.2 夏洛克夏洛克是本剧中的反面人物,以其冷酷无情、贪婪自私著称。
本节课将深入剖析夏洛克的性格特点,使学生了解他的形象意义。
3.3 巴萨尼奥与公主巴萨尼奥和公主是剧中的正面人物,他们分别代表了忠诚和智慧。
本节课将对比分析这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展现他们的优点和魅力。
第四章:剧本讽刺与幽默手法分析4.1 讽刺手法本节课将分析《威尼斯商人》中的讽刺手法,如对夏洛克犹太身份的讽刺、对封建伦理的讽刺等,使学生了解莎士比亚的讽刺艺术。
4.2 幽默手法本节课还将探讨剧本中的幽默手法,如鲍西娅装傻充愣、尼oys的滑稽表演等,让学生感受剧本的趣味性。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本节课将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回顾《威尼斯商人》的剧情梗概、人物关系、性格分析以及讽刺幽默手法等方面,加深学生对剧本的理解。
《威尼斯商人》教案范文2
《威尼斯商人》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威尼斯商人》的背景、作者和作品特点;(2)能够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节;(3)能够领悟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文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作品中的角色情感;(3)学会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尊重差异、包容多元;(3)激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社会道德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理解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和人文精神;(3)学会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2. 教学难点:(1)对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进行解读;(2)对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进行深入分析;(3)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作品背景、作者生平和作品特点;2. 互动法: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4. 批判性思维法: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表独立见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2.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品背景;3. 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教材、参考资料、课外读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威尼斯商人》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探讨作品主题;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5. 情景模拟:模拟作品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品魅力;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人物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内涵;7. 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表独立见解,对作品进行客观评价;8. 总结提升:归纳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人文精神;9.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威尼斯商人》教学简案九下第三周教学目标1、速读、梳理情节,理解并学会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阅读、研讨,品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感悟主题。
3、评析人物,感受剧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难点:理解戏剧冲突的作用。
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1、课前播放话剧视频,创设情境。
2、导出课题,投影“剧本常识”: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二、感知情节1、学生读注解,了解之前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提示:注意人物和情节变化。
3、学生梳理并介绍出场人物及其身份、彼此关系,看“人物”投影概述故事情节。
预设:前半部分:夏洛克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
(前半场是夏洛克的戏)后半部分:鲍西娅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后半场是鲍西娅的戏)问:冲突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板书:一磅肉。
)4、想一想,说说这戏剧情节具有哪些吸引人的特点?(如悬念、急转、夸张、冲突等。
)三、探究戏剧冲突投影问题组,学生再读剧本,小组合作探究:1、冲突与情节:(1)冲突的起因是什么?(仇恨和友爱)(2)围绕“一磅肉”,情节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追问:何处是转折点?何处是高潮?)(3)冲突最后是如何解决的?(一方战胜另一方。
)追问:能不能有别的解决方式?2、多角度分析: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商人和高利贷者、犹太人和基督徒、威尼斯人和异邦人、善与恶。
)3、通过冲突揣摩人物:你对夏洛克有什么评价?鲍西亚有哪些令人喜爱的个性特征?4、通过冲突感悟主题:你认为这剧本要表达什么思想?预设:谴责仇恨和残忍,赞美友谊和仁爱;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鲍西娅等人的仁爱、勇气和智谋。
5、讨论:综合前面的学习,想想冲突对于戏剧有什么作用?(提示: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和戏剧主题等方面概括。
)四、语言赏析1、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举例说明。
预设:莎士比亚是语言大师。
哥德说:“莎士比亚用生动的语言来使人感动。
”莎士比亚的戏剧语言是绚丽多彩和质朴自然的巧妙结合,既有浓郁的诗意又有如话般的流畅的特点。
词汇之丰富在世界古典作家中也是罕见的。
2、投影:介绍莎士比亚极其文学成就。
推荐课外阅读。
五、拓展训练请模拟角色表演,或选一情节对夏洛克说几句话。
板书设计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夏洛克一磅肉鲍西亚复仇心重冲突聪明机智惟利是图仁慈善良冷酷狡诈行事果敢14.变脸九下第三周备课人薛灵芝【教学重点】1.把握剧情,理解水上漂与狗娃之间的矛盾冲突。
2.悉心体会剧中的细节刻画、心理刻画,理解它们所表达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水上漂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文献法2.演读法3.讨论法4.美点寻踪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变脸王”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回答:“一种电脑屏保程序”“著名川剧变脸王彭登怀”……)(多媒体显示川剧变脸画面)我们今天走进魏明伦的《变脸》,结识一位“变脸王”水上漂老人。
二、资料助读如魏明伦简介(见备课资料部分)、《变脸》剧情简介等。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剧情。
学生自行积累词语。
多媒体显示:2.学生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句话概括剧情。
示例1:这部戏曲描写的是老艺人水上漂与他收为“孙子”的女孩狗娃之间的命运碰撞。
四、精读课文,美点寻踪1.学生细读课文,选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用铅笔在书的空白处作简单点评。
2.学生自主品评,进行美点寻踪。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1、这场戏情节起伏跌宕,矛盾冲突尖锐,扣人心弦。
2、水上漂、狗娃形象鲜明,让人过目难忘。
3、戏曲语言清新质朴,通俗浅显,富有情味。
4、刻画人物手法高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颇为成功。
教师总结:《变脸》是一个美的综合体。
“横看成岭侧成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大家的发言很精彩,涉及到情节、形象、语言、手法等渚多方面,美不胜收。
让我们慢慢欣赏,尽情品味吧。
五、师生共同赏析剧本的情节美1.教师选两位同学复述故事。
其余同学点评。
2.教师创设合作探究的氛围,要求学生用“《变脸》情节美。
美在……”的句式说话,共同交流,领略情节的非凡魅力。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然后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示例:1、情节美在起伏跌宕,曲折有致。
2.情节美在巧设“误会”,以“误会”构成悬念.并随着“误会”的解密、真相的显露而爆发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
3.情节美在铺垫、暗示的巧妙设置 4、情节美在矛盾冲突的多重设置。
六、布置作业1.把剧中的几段唱词找出来,体会一下它们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在剧中分别起什么作用。
2.课外阅读《变脸》全剧。
第二课时一、师生共同鉴赏剧本的形象美1.配乐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感情。
学生自由组合。
自选片断,表情朗读。
其余学生以“导演”的身份点评。
2.请演员谈表演的体会、收获。
(1)教师以记者的身份请几位“水上漂”“狗娃”谈谈对角色的理解,并选相关片断加以佐证。
(2)教师提问:水上漂变脸是因为他与狗娃的性格冲突吗?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二、品味剧本的语言美1.教师介绍戏曲语言的特点。
2.学生自由选精美的唱词。
体会它们在形式上的特点和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学生自由发言。
3.品味剧本说白的语言特色,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学生自选例品味。
三、欣赏剧本的细节描写、心理描写,体味手法美,学习剧本塑造人物的独特手法1.文章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展现人物形象,剧本的舞台说明交代了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仔细品味。
2.剧本注重心理刻画,展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感情冲突,从心灵深处显现人物性格。
学生自选例品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戏剧的鉴赏能力。
四、深层探究,质疑解疑1.学生自由质疑。
相互讨论,共同探究;如有难以解答的问题,可向教师提问。
2.教师也可引导学生深层探究。
提问:如何看待水上漂重男轻女的思想?提问:剧本是如何否定这一世俗观念的呢?提问:重男轻女的思想在我国一直根深蒂固。
在21世纪的今天,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世俗观念存在吗?学生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同学交换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变脸》是非常有名的川剧作品,情节美、形象美、语言美、手法美,美不胜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建议同学们课余时间观看戏曲,阅读戏曲剧本,慢慢地,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成为一个准戏迷了。
六、布置作业1.剧中“帮腔人”由幕后唱到台前,替狗娃向水上漂求情。
请你以”帮腔人”的口吻,再写几句劝说水上漂的唱词。
2.学写戏剧评论。
针对《变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学短评。
3.预习《枣儿》。
【板书设计】变脸水上漂狗娃谋求发展与命运抗争【教后反思】15.枣儿九下第三周备课人薛灵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了解现代戏剧艺术中常用的象征手法。
过程与方法:1,熟悉剧情,领悟剧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品评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1.把握剧中老人和男孩两个人物形象,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演读法2.讨论法3,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角色朗读,整体感知,把握剧情1.学生自荐朗读课文,一人读老人,一人读男孩。
其余同学点评。
提示:男孩的语言应读出纯真、活泼、稚嫩、可爱的情调来;老人的语言应读得亲切一些,读出长者的风范,读出较强的人生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2.选一位同学概括剧情。
明确: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
一位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
在谈话中,老人回忆有关“枣。
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
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三、引读提高,理解剧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揣摩剧情,把握人物形象。
多媒体显示:关于老人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认识老人的心态?2.老人对男孩的态度如何?3.如何评价老人这个形象?关于男孩4.请谈谈你对剧中男孩这一形象的认识。
关于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5.你对剧中未出场的这两个人物怎么看?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关于枣儿:6.枣儿在剧中起什么作用?7.关于枣儿的童谣在剧本首尾出现两次,这样写,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学生分组讨论。
小组长记录发言要点,并代表小组全班交流,其余小组成员可补充,也可点评。
四、深层探究,突破难点1.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中加横线的句子的象征意味。
五、延伸拓展,深化认识提示:联系现实生活,关注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小孩孤独的现象,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想一想,你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学生畅谈见闻、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关心自己周围的老人和儿童。
六、课堂小结《枣儿》是香甜的枣儿,也是苦涩的枣儿。
那一声声苍凉的、稚嫩的呼喊.发自内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喷涌。
那呼喊,不只是期盼,更是一种给予,一种天赐——是爹娘赐予儿孙赖以生存的精神维系和生命依托,正是这呼喊健全着他们神经。
仁满着他们的羽翼,使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枣儿是一座永久的家园,又是一座需要护理和更新的家园,我们相信,爹娘享用那移栽他乡的奇异的甜果果时,会品出那甜果果中儿孙小时的尿香味;儿孙回乡品尝爹娘留给自己的枣儿时,仍会由衷地赞叹“还是家乡的枣儿好吃”。
七、布置作业1.剧中,爷爷要求男孩“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来”;后来爷爷见男孩不高兴了,又说“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劲吃”,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2.自选角度,针对《枣儿》写一篇戏剧短评。
【板书设计】老人儿子枣儿男孩象征父亲亲情、故乡、传统、精神家园……【教后反思】16.音乐之声九下第三周备课人薛灵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人物性格特点;【教学难点】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