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及并发症论文
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94例植入不同模式心脏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术中及术后各种并发症给予分析。
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3~6个月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满意率高。
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能有效改善缓慢心律失常患者的心功能,疗效确切,提高术者的植入技巧能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永久性;并发症;分析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一种有创性治疗技术,治疗中不可避免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因此,为了不断提高起搏器置入的操作技能,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起搏器植入术后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尤为重要。
现将发生并发症患者的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我科收治因缓慢心律失常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94例,男65例,女29例,年龄38~75岁,平均(40.4±7.5)岁。
按心律失常分类: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A VB)伴交界区逸搏11例,III度A VB 34例,病窦合并房室传导阻滞,即双结病变者22例,病窦综合征(SSS)27例,按病因分类:冠心病5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5例,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4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心脏瓣膜病6例,原因不明者(传导系统病变)6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生物医学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的埋置心脏起搏器及抗心律失常器指南规定的相应指征[1]。
1.2 植入的方法本组患者起搏电极均采用Seldinger法穿刺锁骨下静脉(左侧67例,右侧27例),67例起搏电极经左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左锁骨中外1/3下方约2公分处的皮下,27例起搏电极经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脉冲器埋藏在右侧相应的部位,单腔起搏的患者,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双腔起搏者电极则分别固定于右心耳和右心室心尖部。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措施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措施目的综合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在类型、原因以及在在时间上的特点,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
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出现的7例并发症事件,总结并发症的发生时间、类型和处理经验。
结果我院实施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并发症率为10.3%(7/68);在7例并发症中,囊袋出血发生在术后早期,占42.9%,发生率最高;误穿锁骨下动脉发生在术中,发生率次之,占28.6%;经对症治疗处理,7例并发症患者全部获得痊愈。
结论深入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高危影响因素,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标签: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防治措施缓慢型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房室传导阻滞等情形,临床表现以心率减慢为主要特征,并常伴心绞痛、心衰竭、中枢神经系统障碍、阿-斯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使患者的生命面临巨大威胁[1]。
目前,通过手术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首选方案,但这种手术也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相关并发症如囊袋出血和感染、电极脱位和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等,均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探析上述并发症原因及特点,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此类手术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回顾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在类型、原因以及在时间上的特点,并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围术期(术前1周~术后6个月)进行观察和随访,收集7例并发症事件。
所选对象均具有心悸、头晕、乏力等典型症状,并在术前接受超声心电图、X线胸片、血液生化检查等,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起搏器植入指南》中对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的适应症情形:房室传导阻滞症(58例)、病窦综合征(7例)、心肌肥厚及间歇房颤性心脏病(3例)。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论文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已成为治疗缓慢型心律的主要手段。
它适用于各种严重缓慢心律失常伴有症状且已不能恢复或有加重发展趋势的患者,是治疗心脏起搏及传导系统功能障碍的最有效的方法。
随起搏术的快速发展,接受起搏治疗的患者逐渐增多。
本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0例,现将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感悟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基本资料本科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共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平均年龄28岁—59.2岁,其中心脏传导阻滞5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64例。
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昏厥、黑朦、心悸、疲乏等。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多采用国外产品。
1.2方法在导管室常规消毒病人右头静脉区,经皮穿刺头静脉,x线下,电极均经锁骨下静脉植入,做两房同步起搏的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中部;做双室同步起搏的电极分别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静脉窦的右心室后分支。
电极植入后测试起搏阈值。
按常规方法做好起搏器囊袋,囊袋要略大于起搏器体积,便于转接器、电极导线及起搏器的植入。
起搏器植入后摄x线胸片显示导线位置良好。
1.3结果 120例患者均经过锁骨下静脉成功将电极植入到理想位置,未出现并发症。
体外起搏器测试:电极导线起搏器功能、感知功能、阈值均正常。
2护理感悟2.1术前护理为患者宣教安装起搏器的意义、心脏病变性质、起搏器植入的方法及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
嘱咐患者卧床休息据病情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密切监测患者心律、心率的变化。
术前6h禁食、药敏试验、备皮、清洗手术视野皮肤;准备急救药品,校对除颤器性能和生理记录仪的准确性,装备好术后监护仪等设备;术前停用活血化瘀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潘生丁等,以防术中出血及皮下囊袋内形成血肿,训练患者在床上排泄大小便;完成手术前各项检查,化验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及出凝血时间、胸部x线正位片、心脏彩超等。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家庭护理及并发症防护
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家庭护理及并发症防护【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患者的家庭护理对策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护。
方法: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在我院安置起搏器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实验组对安置起搏器后的患者相关并发症进行病因分析和和护理干预,对干预前后进行了起搏器了解维护和防止并发症方面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并与对照组进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后,干预前后和两组间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经静脉放置起搏器后仅给予常规护理,病情稳定后予以出院。
1.2.2实验组在施行常规放置起搏器后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还进行如下护理干预。
1.2.2.1对患者进行起搏器知识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起搏器知识的需求度,(见表1)。
表1安装起搏器患者对相关并发症和家庭防护的了解程度调查(%)由(此表看出)患者缺乏起搏器安置后相关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知识,有必要进行干预。
1.2.2.2对患者制定术后防治并发症的家庭防护对策。
术后24h内绝对卧床,严禁翻身,术后72小时患侧肢体制动,应用圈式棉垫以减少术后血肿发生率。
术后早期应保持敷料干洁,敷料松动和脱落需及时更换。
术后需严密观察心率和心律的变化。
术后病人的早期锻炼应该遵循循序渐进原则,禁止进行甩动手臂、患肢负重等剧烈动作。
进食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素、维生素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增加机体抵抗力、保持大便通畅。
保持皮肤清洁,不穿着过紧衣服,如果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或者破溃,需到医院就诊。
根据患者的原发病,心功能状态及起搏器类型制定随访日程。
置入起搏器最初半年应每月嘱患者检查一次,用以评价起搏器效果及病人症状改善情况;置入起搏器半年后,如患者病情平稳可改为三个月或半年随访一次;预计起搏器的电池寿命即将耗竭时,应该加强随访次数,每月随访1~2次。
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测量记录脉搏的方法,每天早晚各测量脉搏1次,如患者出现心率失常、头晕、心慌等不适,迅速就诊。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摘要目的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对预防近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和效果。
方法80例永久起搏器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给予常规护理外,增加实施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经护理,对照组40例患者中,发生囊袋出血5例、切口感染3例、电极脱位7例,共发生并发症15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7.5%;观察组40例患者中,发生囊袋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电极脱位2例,共发生并发症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近期并发症;护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临床中治疗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可有效缓解患者病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1,2]。
但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7 d内容易出现囊袋出血、切口感染、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因此对患者术后的近期并发症做好护理干预,在临床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3,4]。
本院对4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为预防近期并发症进行了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间经植入永久起搏器进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62.27±11.38)岁。
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4岁,平均年龄(61.83±11.82)岁。
经沟通后所有患者均接受各自的护理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手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抗感染处理。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李文静
【期刊名称】《河南外科学杂志》
【年(卷),期】2016(022)001
【摘要】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01%).其中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综合护理后全部康复,无电极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实施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总页数】2页(P133-134)
【作者】李文静
【作者单位】河南安阳市安钢职工总医院安阳 4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品管圈对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J], 王月芳
2.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J], 黄建振;钱正明;俞金芳
3.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分析 [J], 黄建振;钱正明;俞金芳;
4.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预防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J], 陀健琳;叶少武;黎志革;冯彩霞;陆兆华
5.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分析与预防探讨 [J], 刘秀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
埋藏式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2006~2010年,我院共安装永久性起搏器116例次,其中更换4例,现将其并发症的分析及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男71例,女45例,年龄(60.20+11.82)岁。
其中冠心病89例,心肌炎后遗症17/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扩张性心肌病8例。
Ⅱ°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7/例,Ⅲ°房室传导阻滞32例,病窦综合征67/例。
确诊后安装心室按需型起搏器15例,心房按需型起搏器5例,双腔起搏器96例。
随访116例,起搏器工作正常,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6例术中、术后出现了并发症。
术后出现肌肉抽动伴间断、阵发性呃逆2例(胸大肌抽动1例,膈肌抽动1例),心律失常2例,电极脱位1例,起搏综合征1例。
2 并发症的分析2.1 肌肉抽动常见原因为起搏器脉冲电压过高,术中损伤胸大肌肌膜,脉冲发生器位置不当,电极靠近膈面刺激膈神经。
经过针灸、降低输出脉冲电压、起搏频率和输出电流的脉宽,症状消失。
2.2 心律失常常见原因为电极穿过三尖瓣口反复机械刺激心室肌内膜,心房电极感知心室起搏后传至心房的逆行激动所致[1]。
本文1例为陈旧性心肌梗死伴Ⅱ度房室传导阻滞者术中发生室速、室颤、阿斯综合征,经心前区叩击,胸外按压,电除颤(250瓦秒)后出现心室停搏,继之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静推阿托品2 mg后恢复窦性心律,在利多卡因(1 mg/min)静滴下完成手术。
另1例为安装双腔起搏器者术后出现折返性心动过速,立即将起搏方式程控为心室按需起搏(或双腔起搏,心室感知)使双腔起搏器失去心房感知功能,心动过速中止;延长起搏器心房不应期使逆传P′波不能感知,心动过速亦可中止[2]。
2.3 电极脱位常见原因为用力抬举术侧上臂,过度牵拉电极;心脏过大,植入电极时弯曲度小,张力不足;肌小梁萎缩,电极位置不妥;错误的向右侧翻身,过早活动等均可使电极脱位。
本文1例患者术后12 d举上臂穿衣时,突然晕倒,做心电图示: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率30次/min,起搏信号消失,电极脱位。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胀痛等 ,若 发现异常 ,及 时通报 主治 医生进行 处理 。
1 . 2 . 4 起搏器综合征 起搏器综合征多发于植入抑制型按需 心室起搏器患者 ,临床 主要症状 为晕 厥 、胸痛 、呼吸急促 、
单腔起搏器有 3例 ,采用双腔起搏 器有 7例 ;并发症 情况 :
起搏 器 介 导 性 心 动 过 速 ( P a c e m a k e r me d i a t e d t a c h y c a r d i a , P MT )2例 ,起搏器 的感 知功 能失 常 1例 ,囊 袋积血 3例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
护 理 研 究
Nu r s i n g Re s e a r c h
1 3 4・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e y
1 . 1 一般 资料
选择 2 0 1 2年 1 月至 2 0 1 3年 1 2月期在我院
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 搏器 植安置 术后 并发各 种并 发症患 者 1 O例 。其 中,男性 4例 ,女性 6例 ;年 龄 4 2~7 3岁 ,平 均 5 3 . 6岁 ;Ⅲ度房室传导 阻滞 4例 ,病窦综 合症 6例 ;采 用
后并发各种并发症患者 l 0例 , 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观察 1 O 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 。结果 :l 0 例 患者中 ,未发生术 后 或者康 复期死亡病例 ,术后并发症 均得到及 时发现并处理 ,患者的心脏起 搏器均正常运行 ,健康状 况 良好 。结论 :实施 的植 入永久性人
低血压等 ,其 原因 主要是房 室 同步收缩 丧失 、心 房压力 增 高等 。护理措施 :在确保 患者 生命安 全下 ,选 用生理 性 起搏 让植 入的起 搏器 工作频 率下 降到患 者本 身 的心 率 ,同 时准备复查 ;对起 搏器 综合 征 的 高危 患者 ,在手 术 以后 ,
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干预。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患者56例进行研究,给予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加强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此组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和治疗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4例,但经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永久性起搏器介入治疗护理干预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35-01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目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7%,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
如今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治疗最为可靠的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
笔者现将永久性起搏器安置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干预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患者56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在(65.29±5.82)岁。
此组患者均符合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标准。
1.2方法:此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术前准备给予介入手术治疗,均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起搏部位为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器埋植左侧胸大肌筋膜下囊袋内。
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2 围手术期护理措施2.1术前心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基本知识,使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
讲解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采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愈后的效果等,讲解介入手术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好、恢复快的手术特点,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手术成功率高。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L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⑴电极脱位:电极脱位是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后的常见致命性并发症,早期主要依赖术后心电图表现对电极导线脱位进行鉴别,心电图可呈无脉冲信号,且未见心室激动波,仅表现为低于起搏频率的起搏心律或存在脉冲信号但缺乏有效起搏波或完全房室传导抑制等。
临床症状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适感,若患者对起搏器依赖严重,可产生眩晕、黑朦等,甚至会发生阿-斯综合征。
目前临床中认为起搏电极脱位可能与术后患者心内膜条件不良、活动不合理、电极导线固定不当或植入位置不佳等多种影响因素相关。
⑵电极断裂:电极断裂的发生并不常见,起搏电极断裂可引发起搏或感知功能异常。
初期断裂多由术者操作不合理所致,晚期断裂多由锁骨下间隙过小,肋骨、锁骨等和电极长时间摩擦引发。
另外,长期剧烈运动也是造成电极断裂的危险因素。
⑶囊袋感染:囊袋感染多由残留在囊袋中的细菌感染所致,常出现于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2~4d。
其临床表现为切口红肿热痛、迁延难愈或裂开部位渗出炎性分泌物,也可能导致囊袋处皮肤变薄,产生剧烈痛感,常并发全身症状。
罗军等⑺在研究中发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起搏器囊袋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囊袋血肿及起搏器植入频次与囊袋感染存在一定关联。
⑷囊袋出血或血肿:囊袋出血与血肿在术后1周内比较常见。
其临床表现为囊袋处疼痛、麻木感,局部张力高,会触及波动感,使血象轻度偏高,部分患者可出现局部皮肤红肿或是轻微压痛症状,也可能出现瘀斑,色泽紫暗。
⑸起搏器相关的并发症:起搏器综合征是指在单腔心室起搏期间,于心房收缩过程中恰逢房室瓣关闭、心室起搏收缩,心房血至静脉返流,同时激发心房压力感受器,从而引起反射性血压降低等血流动力障碍。
⑹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最为多发的并发症之一,其可见于起搏器安置的不同阶段,且于安置早期的发生风险。
心律失常的主要诱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心内膜感染与电极发生移位是其常见的影响因素,起搏器故障或电磁场影响其性能亦会导致心律失常发生。
6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论文
6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其护理干预。
方法:回顾分析本院66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干预,总结其术后并发症相关因素及其有效的护理干预。
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无死亡病例,有5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6%. 结论:加强对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早期预防,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是提高治愈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并发症;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88-02人工心脏起搏器是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放脉冲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使之兴奋与收缩,从而替代正常心肌起搏点,起到一个人工植入的“司令部”的作用,控制心脏按脉冲电流的频率有效地搏动[1],从而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心脏搏动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
我国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处于日臻成熟阶段。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创伤性治疗,其并发症难以避免,手术视野较小,难度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时有发生。
其中较常见的是术后感染及血肿形成。
其并发症严重者往往会影响病人的预后,甚至危及生命。
本文回顾我院6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并发症及护理记录,旨在提高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者的护理干预及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现将其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1资料:本组人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66例,男39例,女27例,年龄31-78岁。
住院时间8-19d。
起搏器类型包括心室起搏(vvi),单腔心房起搏(aai),双腔房室顺序起搏(ddd),均为美国美敦力起搏器。
心律失常类型:病态窦房结综合(sss),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三束支阻滞。
1.1.2方法:统计分析本院66例行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并发症及其护理干预措施。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
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櫜[24]庄绪荣,张丽萍.失能老人养老状况分析[J].人口学刊,2016,38(3):47 57.[25]孙金明.中国失能老人照料需求及照料满足感研究 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J].调研世界,2018,(5):25 31.[26]洪燕,蒋艳.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支持性策略应用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8,25(1):26 29.[27]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龄科学研究,2015,3(6):48 57.[28]QuailJM,WolfsonC,LippmanA.Unmetneedforassistancetoperformactivitiesofdailylivingandpsychologicaldistressincommunity dwellingelderlywomen[J].CanJAging,2011,30(4):591 602.[29]医疗保险司.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081号建议的答复[Z].2016 7 14.[30]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1400号建议的答复[Z].2019 7 17.(本文编辑:李小玲)DOI:10.19791/j.cnki.1006 6411.2021.04.005工作单位:201399 上海 上海市浦东医院,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心血管内科傅咏华:女,本科,主管护师金敏真:通信作者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医院浦菁人才计划(PJ201602)收稿日期:2019-06-21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傅咏华 金敏真摘要 综述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护理进展,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囊袋感染、囊袋积液、起搏器电极脱位或断裂、起搏器工作障碍及综合征等的护理。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论文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关键字】永久起搏器;术后护理;健康指导【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545-01人工心脏永久起搏是通过心脏起搏器以一定强度的频率和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使起博和传导功能障碍的心脏能激动,并以一定的频率有效地收缩。
自1958第一台全埋藏式心脏起搏器问世以来,该技术得到很大发展,应用日益广泛,与此同时带来的并发症也随之而来。
特别是现代高新产品的应用,给起搏器患者带来一定的威胁。
我科于2002 年以来,对安装心脏埋藏式起搏器的病人,加强术后护理,并不断更新护理观念,探索新的护理及健康指导方法,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1 临床资料:收集了海门市中医院2002-2010年间共120例安装vvi起搏器住院病人。
其中男80 例,女40 例,年龄67~92 岁。
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0 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20例;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10例;双束支传导阻滞或三束支阻滞10例。
2 术后护理:2.1 体位:采取了术后24h内保持卧位,限制活动。
24~ 48h 后嘱患者半卧位, 72h 后允许下床在室内轻度活动,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
若患者术后久卧病床,制动过久,可加重心理负担,且肩关节不能活动,易造成肩关节粘连。
过早活动易引起电极脱位。
2.2 心电监测心电监测36~48 h,严密观察起搏心电图,了解心室起搏功能是否正常,起搏阈值是否有变化,有无起搏脱落现象,起搏频率是否在限定频率范围,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3 伤口护理伤口用0. 5 kg 沙袋压迫6~8 h,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若有渗血,可在相应部位重新加压包扎。
每日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皮肤色泽,局部张力,有无血肿形成,若皮下脂肪少,皮肤伤口张力较大,沙袋可采用间断压迫。
2.4肢体功能锻炼:术后早期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有利与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
一般在术后3~ 5 d 即可开始锻炼,早期可能会有轻微的切口疼痛,属正常现象,要坚持下去。
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患 者需 用 生理 盐 水 清洁 口腔 , 以清 除 口腔 内的 分泌 物 , 预防 发 生 口腔炎 。口唇干 燥 时可外 涂 甘油 等 。指导 病人 有 效 咳嗽 。观察 患 者 是否 有头 晕 、 头疼 症状 , 取平 卧位 , 采 血压 维持 在 正常 范 围 。持 续低流量给氧 , 以降低脑组织的缺氧程度。 对保护脑 细胞功能、 防 止 脑 细胞 变性 、 水肿 、 起 着重 大作 用 。观 察 生命 体征 , 好一 坏死 做 切 抢救 准备 。 , 21 .3皮肤 护 理 : . 随时 观察 记 录皮 肤 受 压部 位 的情 况 , 持床 单位 保 及 衣物 清 洁干燥 , 日用 温水 擦洗 一 次 , 每 建立 翻身 卡 , 局 部按 做好 摩, 以促进 局部 血液 循环 。
21 0 2年 6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1 5
浅谈脑血管病人的护理
方淑 慧 张桂梅
摘 要: 目的 : 探讨 脑血 管意 外的护 理方 法及要 点 。方法 : 临床 护理 、 理护理 。 心 关 键 词 : 血 管意外 ; 理 脑 护 中图 分类 号 : 4 7 R 3. 5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 编号 :0 6 0 7 (0 2 1 — 1 1 0 1 0 — 9 9 2 1 )2 0 5 — 1
2 624 00 ,:9.
[1 寅勤 . 管意 外 的护理 体会 【. 2朱 脑血 J 中华 中西 医杂志, 0, 1) 1 2 4 (5 0 5 . 【】 文婵 . 管意 外 患者 常见 并发 症的 护理 体会 [. 3 董 脑血 J 医学创 新研 】
究 ,0 61 :1 . 2 0 , 1 7 0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护理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经验。
方法回顾总结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术前和术后护理方法。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100%,均康复出院。
结论术前给予充分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1,2],安装永久性起搏器是治疗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传导功能障碍的安全有效方法,特别是治疗重症慢性心律失常。
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我院安置心脏起搏器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男137例,女102例,年龄(±)岁。
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4例,二度及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74例,尖端扭转室速1例,阵发室颤5例,扩心病并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5例,其中植入单腔起搏器96例,双腔起搏器132例,ICD 6例,CRT5例。
2.方法患者经左/右锁骨下静脉穿刺送入起搏电极导线,心室起搏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心房起搏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心耳处,CRT左心室起搏电极经冠状静脉窦途径植入,利用起搏器分析仪测试好各种心内参数,固定起搏电极,于胸大肌前制作囊袋,将起搏电极导线与起搏器连接好埋于皮下囊袋内,分层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
护理 1 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焦虑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术前主要的心理反应,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起搏器治疗的开展给许多这类患者带来福音。
但它作为一个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可引起患者严重的心理应激反应,致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抑郁,因此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是十分重要的。
我们通过向患者介绍其病变的性质、起搏器安装的意义,手术基本过程及术中如何配合等,同时邀请已接受该手术的患者现身说法,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从而以最佳身心状态接受手术。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实施主要作用就是改善慢性心律失常的情况,在挽救严重房传导阻滞患者生命方面也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当前临床上永久起搏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其他的手术治疗方式相比,这一手术的应用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的优势,但不能忽视的是这一手术仍然存在较高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如电极脱位、囊袋积血等。
为了降低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就需要加强护理[1]。
本文选取医院收治的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之间收治的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近期并发症的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在46~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5±3.5)岁。
1.2方法1.2.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须保持平卧,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同时对患者血压、心率、呼吸、脉搏等的变化进行密切观察,患侧上肢需要制动24小时,切口位置使用沙袋进行8个小时的压迫,术后2天需要根据患者情况指导其进行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上肢的功能锻炼,告诉患者不能做上举的动作[2]。
1.2.2囊袋出血护理囊袋出血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一种最为常见的并发症,通常会在术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患者主要表现有局部瘀血、切口红肿等症状。
如果患者的出血量比较少,则需要在切口处一直采取无菌加压包扎的处理方式,同时对出血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沙袋压迫时间为6~8小时,还需要加强对继发感染的预防,通常情况下7天之后血肿会自行吸收[3]。
如果患者出血量大,需要在无菌环境下使用注射器抽吸积血。
如果出血速度快,则应怀疑存在动脉性出血伴囊袋张力较高的情况,这时应该拆开囊袋进行彻底的止血并引流。
术后需要对患者伤口渗血渗液及局部皮肤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发现问题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1.2.3电极导线脱位的护理电极导线脱位也是永久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一种,主要症状为起搏阈值升高、间断或完全起搏中断仍有起搏信号,患者会感觉到心悸、乏力、头晕,出现电极脱位的情况时需要改变起搏器的程控参数,术后要对患者的腔内心电图与起搏阈值进行监测,同时让患者深呼吸、咳嗽,在透视下掌握电极的固定情况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对患者心律变化进行观察,叮嘱患者术后24小时之内卧床休息,将床头抬高30~60度,对咳嗽患者使用镇咳药,告知患者术侧手臂不能过度伸展,也不能大幅度牵拉,否则容易发生电极移位的情况。
心脏永久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
摘 要 目的 探讨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三年来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共156例,其中囊袋破溃1例,囊袋血肿4例,囊袋感染2例,起搏器综合征6例,电极脱位3例。结果 全部经对症处理后并发症消失。结论 护理人员术前术后应严密观察,对并发症能做到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同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毕业论文
关键词 心脏永久起搏器 并发症 起搏器综合征 血肿 护理
近年来心脏永久起搏器成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主要手段,并且在心力衰竭、快速性心律失常、肥厚型心肌病中有一定的应用。但植入起搏器多为老年人,常合并其他疾病、服用阿司匹林等,导致植入起搏器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多,临床中应充分作好术前评估、术中操作严谨、术后严密观察。结合江苏靖江人民医院近三年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总结其预防和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l 临床资料 选取156例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68例,女88例,年龄65~86岁,平均68±6.1岁,病程2~8年,伴高血压8例,高心病4例,冠心病6例,糖尿病3例,胰腺肿瘤1例。出现中囊袋破溃1例,囊袋血肿4例,囊袋感染2例,起搏器综合征6例,电极脱位3例。 2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2.1 术前健康宣教 健康宣教在临床处置中有很大作用,可以使患者更好的了解自己的病情,建立康复的决心,以便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手术前后护士就应明确指导患者活动、进食和饮水,并进行适当的床上排泄训练。说明术后24 h内限制活动、避免右侧卧位、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的过度高举或过伸等动作 避免禁食、禁水的时间过长,致血容量不足。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 低胆固醇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开题报告 lunwenzhidaokaitibaogao 2.2 心理护理 术前应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适应症,告知其植入起搏器的必要性,简单介绍手术的过程,说明在胸部作小切口,创伤小,从静脉导入电极至心房或心室,在胸部植入起搏器并与电极相连发挥起搏作用。手术时间短、微创、无痛苦,治疗缓慢性心理失常效果好,能很快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3 并发症的护理 3.1 囊袋破溃1例 起搏器植入术后5 d发生,该患者术后电极下端皮肤变青紫伴疼痛,经减少活动后无好转,故再次手术制作囊袋。原因考虑患者为老年人伴糖尿病,起搏器囊袋过小、分离未达胸大肌筋膜表面及皮下组织过小有关。为减少囊袋破溃发生,起搏器位置应远离肩关节,避免术后患者上肢及肩关节活动引起起搏器与皮肤摩擦而导致皮肤破溃。对于体质瘦弱者,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术后适当减少活动和避免局部皮肤磨擦。 3.2 囊袋血肿4例 均于术后3 d内发生,与停用阿司匹林或华法林时间过短有关,治疗予加引流条引流或局部使用凝血制剂[1]。护理人员术后应严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触摸囊袋有无波动感,并监测血压变化。 3.3 囊袋感染2例 于术后3~7 d出现囊袋局部红、肿,伴脓性分泌物,均予以局部换药,全身规范应用抗生素等处理,病情好转。有报道囊袋破溃和囊袋感染可互为因果、互相影响[2]。术前消毒应准备充分,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前1 h、术后3 d常规使用抗生素可减少感染的发生。护理人员术后应观察体温变化,术后3 d内体温稍升高,可能为组织损伤所致,如3 d后仍有体温升高,局部皮肤红肿,需考虑囊袋感染。 简历大全 jianli 3.4 起搏器综合征6例和电极脱位3例 于术后30 d内发生。经减慢起搏频率或重新手术调整电极位置。护理人员术前术后应作好如下措施 ①术后24 h内限制活动 ②协助翻身,避免右侧卧位。由于起搏器电极置于右心室尖部,向右侧翻身可导致电极浮动移位而致起搏器功能不好 ③观察脉搏、心律、有无打嗝和肋间肌及腹肌痉挛。因胸壁及横膈肌的激动,提示可能有电极脱位 ④嘱患者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的过度高举或过伸等动作,防止电极移位。因电极周围的瘢痕组织还未形成。 4 小结 随着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人数的增多,作为有创性的手术治疗措施,相关的并发症不可避免的增多[3]。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面应该更进一步的加宽。不单纯只知道做护理工作,还应该掌握和了解起搏器的性质和功能、人工心脏起搏的电生理学、适用范围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等多方面技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供咨询服务。对植入起搏器患者提供相关知识服务,即术前、术中、术后,包括并发症发生时出现的体征、症状等均应详细讲给患者及家属,提高患者防范意外发生的意识,以保持健康的最佳状态。对安装术前、术中、术后出现的问题,能迅速做出正确的分析判断,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 代写论文 5 参考文献 [1] Milic DJ,Perisic ZD,Zivic SS,et al.Prevention of pocket related complications With fibrin sealant in patients undergoing pacemaker implantation who are receiving anticoagulant treatment[J].Europace,2016,74:374. [2] Perucca A,Parravicini C,Iraghi G,et te pacemaker pocket erosion:epidemioligic analysis in a region of NorthWestern ItalyPiedmont and Valle d’Aosta[J].Ital Heart J Suppl,2016,63:157. [3] 杨鼎颐,黄治焯.人工心脏起搏和临床心脏电生理学[M].西安:西安大学出版,2016:101.
心脏起搏器并发症护理论文
心脏起搏器并发症护理论文摘要对43例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进行需求调查,分别有65%及77%的患者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及家庭防护列为需要了解。
有74%的患者将有关以上知识的问题列为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
针对上述调查结果,讨论了有关起搏器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并列举了相应的家庭防护对策,此举将起到保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护理质量的作用。
关键词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在安置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和起搏故障。
这是患者最担心又最缺乏知识的一部份,如何让患者在家庭中能了解并防护这些并发症,最大限度地降低伤害,同时,正确地认识起搏器,减少不必要的顾虑。
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并向患者宣教的保健知识。
1一般资料本组发放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需求问卷调查表43份,调查人数43人,43人中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一项列为需要者28人,占总数的65%。
其中列为最需要9人,占21%。
将“了解起搏器并发症家庭防护”一项列为需要者33人,占总数的77%,其中列为最需要14人,占33%。
在患者填写的“您目前最关心,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一项问题中,有32人提到了有关起搏器并发症急救及养护方法方面的问题,占总数的74%。
2起搏器术后常见并发症2.1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安置起搏器的任何时期,特别在早期。
由于电极移位、心内膜感染、起搏器故障及性能不同等原因。
其中,日常生活中起搏器受外界电磁场干扰时也会引起心房或心室触发型起搏器误被外界信号触发而引起心动过速。
2.2电极移位及导线断裂多发生于术后一周内,24小时内尤易发生。
可由于右心室过大、电极在心腔内张力过大或突然活动牵拉及体位改变。
移位后可表现为起搏失效。
此外,由于上肢经常做规则摆动(如某种锻炼)在锁骨下及第一肋处常可引起导线断裂及绝缘层破损,以至产生局部肌肉因漏电而抽动,甚至完全起搏失效。
如果导管电极张力扩大,电极靠近膈面室壁,可刺激膈肌与心脏同步收缩,出现与起搏脉冲频率一致的呃逆和胸腹局部抽动,使病人肌肉跳动,无法安宁2.3起搏阈值增高安置起搏器术后1~2周阈值可增高2~3倍,一月后可稳定在初始阈值的2倍,称生理性阈值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6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556000)2012年4月2日收稿摘要:目的:探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
方法:对2007~2011年我科90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方法。
结果:5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症;35例III 度房室传导阻滞型DDD 起搏器植入术;3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行三腔起搏器术后,心功能NHYA 分级由IV 级改善为II 级,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好转,其中出现10例囊带出血。
结论:针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完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
关键词:永久起搏器;护理;并发症观察及处理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151-02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阮雪琴*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7~2011我科共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90例,其中男56例,女34例,年龄31~76岁,其中三腔起搏器3例,DDD 双腔起搏器82例,单腔起搏器5例。
3例三腔起搏器植入术后继续运用抗心率衰竭药物,随访2~36个月。
1.2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要点和并发症观察及处理方法。
2护理2.1术前护理:①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体温及神智的变化,准备好除颤器和临时起搏器,指导病人按时按量服用抗心律失常及治疗心衰的药物,讲解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
②针对患者不了解手术的情况,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过程、方法、手术需要的时间,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年龄,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并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
③术前4小时禁饮食,常规消毒备皮,常规穿刺静脉留置针,保证手术中用药,指导患者练习平卧,排便排尿。
2.2术后护理:①病情观察。
术后置CCU 室,持续心电监护3~5天,尤其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评估起搏器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良好,电极有无脱落,严格控制输液速度,30d/m ,避免诱发急性左心衰,密切观察有无囊带血肿,囊带周围有无淤血。
术后常规给予1kg 沙袋压迫伤口6h ,每天换药1次,严格无菌操作。
②休息与饮食。
手术结束回病房后,将患者平移于床上。
术侧肩关节制动,避免术侧肢体高举、外展等动作,防止电极脱位。
卧床休息2~3天,在卧床期间指导病人做主动的肢体活动4~5次/d ,做好防褥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的护理方法及要点。
方法:临床护理、心理护理。
关键词:脑血管意外;护理中图分类号:R4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151-01浅谈脑血管病人的护理方淑慧*张桂梅**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751100)2012年4月3日收稿脑血管意外是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多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病史,急性起病以昏迷、偏瘫为常见症状,预后差,死亡率高。
对患者须严密病情观察与科学护理,及时抢救治疗,方能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简介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36例病例,均为我院内科住院患者,男27例,女9例;年龄60岁以上29例,60岁以下7例;有高血压病史26例,无明显高血压病史4例,脑动脉硬化史6例。
其中32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治愈出院。
2护理2.1临床观察及护理2.1.1生活护理:及时评估病人肢体瘫痪及自理程度,与病人讨论能够自理的活动范围,做好其卫生,协助其进食,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保持环境安静,睡眠充足。
2.1.2严密观察病情:昏迷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痰的颜色、量和气味,必要时进行吸痰和雾化吸入等。
每日2次。
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温湿度适宜。
重症昏迷患者需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以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预防发生口腔炎。
口唇干燥时可外涂甘油等。
指导病人有效咳嗽。
观察患者是否有头晕、头疼症状,采取平卧位,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
持续低流量给氧,以降低脑组织的缺氧程度。
对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止脑细胞变性、水肿、坏死起着重大作用。
观察生命体征,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2.1.3皮肤护理:随时观察记录皮肤受压部位的情况,保持床单位及衣物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洗一次,建立翻身卡,做好局部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1.4肢体功能护理:鼓励患者主动活动,以恢复肌力。
鼓励患者说话,帮助语言功能恢复。
积极进行肢体锻炼,患者尚不能主动运动时,可由护理人员或陪护帮助按摩瘫痪肢体,再做肢体被动伸屈活动。
2.2心理护理2.2.1急性期:此期心理护理的重点是,尽可能使患者稳定情绪,平安度过急性期。
改变患者焦虑不安或悲观绝望的不平衡心理,帮助患者在信念上由绝望变为希望,在意志上由懦弱变为坚强,在情绪上由紧张、易激动变为稳定。
因而要求要有良好、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医护人员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动作轻柔,尊重患者人格,同情他们的疾苦,关心他们的生活,用恰当的语言介绍病情,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2.2恢复期:此期必须使患者树立信心,了解疾病能治愈,但治疗时间长。
护理时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对患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急躁,不厌烦,精心护理。
另外,对有依赖心理的患者,要向其讲明器官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可介绍已愈患者的例子,尽快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积极配合,持之以恒地进行康复治疗。
总而言之,护理对脑血管意外疾病的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完善的临床护理,对疾病的康复会有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1]黄建英.脑血管意外的护理要点[J].中华当代医学?护理版,2006,2:49.[2]朱寅勤.脑血管意外的护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15).[3]董文婵.脑血管意外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医学创新研究,2006,10:117.[4]李静.脑血管意外58例临床护理及体会[J].右江医学,1998,01.151内蒙古中医药*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550400)2012年4月5日收稿摘要:为了提高肛周疾病的治疗效果,对肛门疾病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极其重要,对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早日康复起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肛周疾病;围手术期;护理;疗效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2-0152-01肛周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袁富成*赵芬*护理,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
做好基础护理,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③术后3d 测体温4次/d ,常规应用抗生素3d 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愈合情况,保证患者充足的睡眠,做好心理护理。
2.3并发症观察及护理:①猝死。
征象:突然死亡。
处理措施:在CCU 室要密切观察心电监护的心律和心率,了解起搏器的起搏和感知情况,及早发现起搏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猝死;加强对患者防猝死意识方面的教育;指导家属掌握一定的急救方面知识及心肺复苏抢救的方法,以便在家中发生意外时能做初期心肺复苏。
嘱患者常备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急救用药。
②电极移位。
多发生在术后一周内,24h 内尤易发生。
征象:起搏器失灵,信号消失。
护理措施:取平卧位,避免囊袋或创伤侧卧位,观察患者有无打嗝或肋间肌及腹肌痉挛,嘱患者术后3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臂的过度的高举或拉伸等动作。
③囊带血肿。
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以术后2~3d 为常见。
护理措施:术后认真细致地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渗血,观察伤口局部有无波动感。
本组有10例于术后第1~3天换药时出现囊带隆起,内有波动感,经按无菌操作,抽取囊带内不凝血液15ml 左右,局部加压12h ,配合运用止血药治疗后好转。
④感染。
感染是常见并发症,多发生在术后2~4d 。
护理措施:严密观察体温变化情况,术后3d ,测体温4次/d 。
严格术前清洁皮肤备皮,严格术中无菌操作,注意观察局部伤口有无红、肿、热、痛,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术后坚持每日换药,遵医嘱常规使用抗生素。
⑤肺栓塞。
多发生于缓慢性心律失常,需安置临时起搏器后再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或手术时间过长的患者。
护理措施:尽早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减少静脉血栓的形成;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主诉、体征、有无胸痛及呼吸困难,一旦发现有栓塞形成,应卧床休息,严格控制探视,禁止搬动病人,防止再次脱落而栓塞其他部位,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
本组无1例肺栓塞发生。
3出院指导护士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解除害怕恐惧心理,教会病人自我测量脉搏的方法,每日早晚各测一次。
若心率低于设置频率5次/m 以上,或者感到胸闷、头晕、乏力或黑曚晕厥等情况,宜立即到医院就医。
嘱患者保持起搏器部位皮肤清洁干燥,衣着宽松,术后3个月避免剧烈运动。
告知患者术后1、3、6个月及1年来门诊随访,程控测试起搏器功能是否正常,并嘱患者外出随身携带随访卡,避免如高压设备的强磁场场所等,以免对起搏器产生干扰。
参考文献[1]赵俊萍,李雪.安装永久起搏器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2,8(7):500.[2]涂中宇.永久心脏起搏器中DDD 型安置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40-541.[3]丁小伟,陈海燕,赵宇.埋藏式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护理及并发症的处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2):17.2010年10月~2011年5月,我院对手术治疗的肛门疾病100例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70例,女性30例,年龄在15~65岁,病程3天~10年,其中肛周脓肿50例,混合痔20例,肛瘘(高位、低位)共25例,直肠息肉5例,平均住院17天,均已治愈出院。
2护理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护士应给予仔细耐心的解释,并介绍肛肠病术后疼痛规律,进行疾病防治知识宣传,让其了解手术的基本方法,并向患者介绍同种病例治愈的情况,使患者从心理上对手术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从而消除其紧张、恐惧、忧虑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做好各项术前检查,测生命体征,血液检查,胸片心电图等。
2.1.3胃肠道准备:术前一天告诉患者进流质饮食,晚清洁灌肠并禁饮食。
手术前再进行一次清洁灌肠。
2.2术后护理:术后6小时去枕平卧、6小时候改自动体位,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肛门部渗血情况。
如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进行及时处理。
2.2.1饮食护理:术后6小时告诉患者进无渣饮食,1~2天进少渣饮食,3天后改为高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
多食水果、蔬菜,冲服蜂蜜。
少食生、冷、硬,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烟、酒。
防止腹泻或便秘,加重创口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