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02课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教学教案生物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 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⑴ 知识方面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 能力方面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四、教学课时: 2五、教学过程教学内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容图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

阅读思考引起思〖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讨论回答考注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意,引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

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入新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课。

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一、两对〖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影响其他相对性状?阅读 P9~以旧学相对性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P10 第三新状的杂〖讲述〗教师以挂图和学生的回答讲述:段,思考交实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提出的(一)实验现象问题。

1、杂交 P:黄色、圆粒 X绿色、皱粒(种子)(种子)(植株)(植株)F1:(受精卵)黄色、圆粒(种子、 100%)2 、 F1 自交:黄色、圆粒(种子时的F1)(即:黄、圆X黄、圆)同植株卵子精子F2:种子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10810232(≈ 9: 3:3: 1)(二)数据分析1 、分析每对性状的F2:①粒色:黄 / 绿 = 315+101 / 108+32≈ 3:1②粒形:圆 / 皱 =315+108 / 101+32≈ 3:12 、结论: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仍遵循分离定律;2)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遗传因子互不干扰。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知识构造
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方面:
(1)说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2)理解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

(3)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别离比例。

(4)简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所提醒的自由组合定律的信息,学到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⑶能力方面: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试验分析图解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及其图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说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方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
五、教学课时:2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2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
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呢?
2.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有什么联系呢?
复习核心概念:自由组合定律。
为探索从一对到多对性状独立遗传的遗传规律做铺垫。
新知学习
一、探索从1对到多对独立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
根据1、2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结果,推测3对相对性状遗传特点,进而推测n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学生分组讨论,再展示交流。
孟德尔
遗传规律
F1配子种
类及比例
F2组

F2基因型
种类及比例
F2表型种
类及比例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
2对
自由组合
n对
跟踪练习:学会独立完成,能阐明解题思路。
1.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其后代的基因型有几种,后代出现AaBBcc个体的概率是多少?
2.某种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D)对白色(d)为显性,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基因型BbDd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卷毛白色=3:1:3:1。那么,个体X的基因型为( )。
连续自交纯化所需目标品种
(二)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1.运用遗传规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展示思维过程。
2.知道其意义,减少遗传病痛苦,指导健康生活。
从单因子到多因子的认知逻辑,分析归纳遗传规律。
学以致用,按照先分离后组合的思维逻辑,体会自由组合定律是建立在分离定律基础之上形成的。
利用倒推方法,从性状倒推基因型,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
通过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理解数理基础在遗传规律发现中的重要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本节课的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复习分离定律的知识,并总结孟德尔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学生按以下预习提纲自主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课上的分析和讨论做好准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怎样设计的?(2)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性状表现有几种?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5)孟德尔是如何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解释的?(6)课本 P10旁栏思考题。

[情境创设]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同是一对夫妇生下的孩子存在着许多差异,有的孩子表现了父亲的特征,又有与母亲相似的性状,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性状可以是亲本性状的组合。

那么,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亲代的多种多样的性状又是遵循什么规律传给后代的呢?孟德尔通过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揭示出了遗传的第二个基本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教师导入课题: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师生互动]师:孟德尔揭示分离定律时所采用的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师:非常正确。

今天我们学习的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揭示仍然经历这一科学研究过程,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

孟德尔的问题是通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的。

1.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教师用课件分步显示杂交实验过程并仔细讲解,如何去雄,怎样传粉,正交、反交及 F1自交等。

师:孟德尔是用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来进行实验的?生:豌豆种子的粒色:黄色和绿色;豌豆种子的粒形:圆粒和皱粒。

师: F1代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生:无论正交和反交, F1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师:F1自交,F2代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比例是多少?与亲代相比有什么不同?生:F2代出现了四种性状表现:黄色圆粒 315 粒、黄色皱粒 101 粒、绿色圆粒 108 粒、绿色皱粒 32 粒,其比例接近 9∶3∶3∶1。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高一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2.F1能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其比例是1:1:1:1, 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16种结合方式,F2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比例是
9:3:3:1;
写出遗传图解,学生填写棋盘
P: 黄色圆粒×绿色皱粒
配子:
F1: 黄色圆粒
自交
F2:表现型: 9黄圆 3黄皱 3绿圆 1绿皱
基因型: YYRR YYrr yyRR yyrr
1.两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其中Y和y控制黄色和绿色,R和r控制圆粒与皱粒;
2.F1能产生四种配子:YR、Yr、yR、yr,其比例是1:1:1:1, 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有16种结合方式,F2中共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比例是
9:3:3:1;
三、测交验证解释
四、自由组合定律
五、孟德尔试验方法的启示
教学难点
2
教 学 过 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环节
个性化批注
第1课时
[引入]
孟德尔完成了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之后,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对其他相对性状有没有影响呢?观察花园里的豌豆植株,他发现就子叶颜色和种子性状来说,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黄色圆粒的,一种是绿色皱粒的。是不是决定子叶颜色的遗传因子对决定种子形状的遗传因子有影响呢?黄色的豌豆一定是饱满的、绿色的豌豆一定是皱缩的吗?
YyRR Yyrr yyRr
YYRr
YyRr
总结分析,各种基因型及表现型所占比例。
第2课时
回顾:学生默写两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学生阅读教材,将两对相对性状的测交试验过程写出
P: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配子:、、、
F1:表现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能力目标在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结果进行分析时,让学生尝试通过演绎推理的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解释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三、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子二代个体表格分析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七、板书设计2.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独立遗传,互不干扰二、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在形成配子的时候自由组合八、教学反思在教学中中以分离定律为基础利用遗传图解解释自由组合现象。

学生经过对分离定律的学习,对遗传图解已经很熟悉,并且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过程了解也已经很到位,所以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通过已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学习预习,探究问题设置:在学案中,预习问题,探究问题的设计重在以分离定律为主线,利用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理解其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分析性状自由组合的真实原因引入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

反思:1.初步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学法指导,预习篇以及探究篇的问题特意设计,学生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理解较为到位2.不足在于,课堂中所设置的口头问题未能把握住梯度设置,在此环节花费了大量时间,导致检测内容没能及时完成。

3.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由于课堂任务所限,彼此评价不足,没有充分利用生生之间的评价提高学生之间质疑能力,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

对策:1.设计梯度问题,使教学思路明晰,掌握课堂主线,以分离定律的问题解决自由组合现象问题。

2.牢牢掌控课堂进度,及时作出目标引领,注意学生展示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材分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并按照孟德尔的实验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的呈现了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再总结自由组合定律。

呈现方式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中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方法。

注重前后内容之间的联系,注重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和科学精神的渗透。

设置“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应用”,让学生在真实的问题中灵活运用孟德尔遗传规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

二、教学目标1.阐明自由组合定律,并能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2.通过对孟德尔两对相对形状杂交实验的分析,培养归纳与演绎的科学思维,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

3.通过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原因,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经验,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探索求真的科学精神。

4.说出基因型、表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两对相对形状杂交实验的分析,自由组合定律。

2.孟德尔成功的原因。

(二)教学难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运用遗传规律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四、教学策略情境创设策略五、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讲授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观察实验,发现问题二、分析问题,提出假说、三、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十、教学反思1.单独分析每一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情况,再回顾孟德尔假说中推测遗传因子的自由组合,将“由表及里”与“由简到繁”的分析方法整合。

2.理论分析依托已有遗传理论,承前启后引出自由组合。

3.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在解决问题中实践遗传理论与方法,从而在学生的“做”中实现自主学习。

4.在成功中总结方法,在概念中呈现思维,在应用中形成责任。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第1课时。

从本章内容看,《孟德尔的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学生在学习《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再一次沿着科学家的探究历程,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层层深入地讨论生物遗传基本规律的过程;也是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过程,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及理性思维品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从整个《遗传与进化》模块看,本节内容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学习埋写了伏笔,为杂交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最重要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内在动力之一。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模块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上节课对分离定律的学习,初步学会了如何应用假说——演绎法,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思维的逻辑性也初步建立,但还不够严密,虽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往往又缺乏目的性,对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及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分析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的过程,尝试提出问题,大胆作出假设,依据假设对自由组合实验进行解释和验证。

(2)初步掌握运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决一些遗传问题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总结,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2、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五、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直观教学法、讨论法、演绎法、比较法等。

(完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完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教师肖俊华日期:2016。

9.9一、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孟德尔经典遗传实验的精华部分,既需要学生了解和掌握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过程,更需要深刻领会孟德尔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领略科学研究魅力,因此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式和探究式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注重问题设置的逻辑关系和递进关系,从宏观到微观深刻理解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应用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教材《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第二节的内容。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这部分内容是继孟德尔杂交实验一之后,讲解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以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因子的实验过程为主线,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一对)到复杂(多对),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又一次领略科学探究方法——假说演绎法,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即在观察和分析杂交实验结果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设,再通过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然后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突出了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得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虽然教材把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介绍的比较清楚,但是因为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这部分知识又是从宏观实验到微观层面理解和掌握遗传的本质,学生在刚刚学过分离定律,对分离定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理解尚有欠缺的时机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内容难懂,逻辑思维要求高,科学研究方法需要体会等等,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例如:通过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现象,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验证都是直接给出的,没有很好的铺垫,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课本上没有提及,但却是学习和掌握遗传定律最根本的内容,正是基于此,让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历来感觉难学,老师也对这部分内容找不到很好的就解决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也是学习第二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重要基础,并为后续学习生物变异和进化奠定基础。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课时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2课时教案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理解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03
教学内容
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
背景:孟德尔为了探究生物遗传的规律,选择了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意义:豌豆杂交实验为孟德尔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使他能够更好地研究生物遗传的规律,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影响:豌豆杂交实验成为了遗传学中的经典实验,为后来的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掌握豌豆杂交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05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教具准备
豌豆植株和种子
实验器材:镊子、剪刀、培养皿等
图表和幻灯片:展示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
黑板和粉笔:用于讲解和演示实验步骤
多媒体资源
豌豆植株和果实的图片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视频
豌豆杂交实验的动画演示
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的图表
06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定义: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方法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教学目标
03
教学内容
04
教学重点与难点
05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06
教学方法
07
教学过程
08
评价与反馈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性状分离和遗传规律
了解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
收集豌豆杂交实验的相关资料,加深理解
拓展作业
豌豆杂交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豌豆杂交实验改进方案:提出改进实验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实验效率和准确性。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标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目标:1. 了解孟德尔进行豌豆杂交实验的目的和方法;2. 理解和掌握遗传学重要的基本法则: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教学内容: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引入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概述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的第一个基本法则:分离定律。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和实验结果;2.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对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强调两个定律的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回顾1. 讲解孟德尔是谁以及他的豌豆杂交实验;2. 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孟德尔的第一个基本法则是什么;3. 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原理和实验结果;4. 引导学生思考孟德尔的实验结果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二、孟德尔的第二个基本法则:自由组合定律1. 简要介绍孟德尔发现的第二个基本法则的背景;2. 与学生一起分析孟德尔实验中不同性状的自由组合结果;3. 解释自由组合定律的意义和应用,以及其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三、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1. 学生讨论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异同;2.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定律的相互关系和结合对遗传学的重要意义。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重点考虑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2. 学生根据实验设计,收集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及讨论,并进行小组分享。

五、总结与评估1. 总结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并提醒学生遗传学的基本法则;2. 针对实验报告和小组分享,评估学生对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辅助与资源:1. 学科教材和辅助参考书;2. 大黑板或教学PPT。

教学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选择其他作物或生物进行杂交实验设计,并报告实验结果;2. 小组进行遗传学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1.2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设计年级:班级:高一组别:高中生物教师:日期:年月日第节一、课标要求与解读【课标要求】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内容要求”是:“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本模块“学业要求”中与本节相关的内容有:“运用细胞减数分裂的模型,阐明遗传信息在有性生殖中的传递规律;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某一遗传性状的分布及变化”。

【课标解读】本节的“问题探讨”以黄色圆粒、绿色皱粒两种类型的豌豆照片为背景,引导学生根据孟德尔的探索过程,讨论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

问题1引导学生分析- -对遗传因子对其他遗传因子的影响,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都指向本节的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分析【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由“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等内容构成。

在讲述两大遗传定律后,单设标题,揭示实验方法带给我们的启示,并通过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这样编写不仅体现了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也突出了本章教材的主旨——领悟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这段内容中,介绍了遗传因子就是基因,但这里要注意,按照科学史的发展来说,这时还没有发现基因的本质和具体作用过程。

同时还介绍了等位基因的概念,但这个概念还不太全面,需要在学习完减数分裂的知识后才能给出完整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了解生物的形状有显隐性之分、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通过亲代产生的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等知识,但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学生会质疑“为什么具有相对性状差异的双亲,后代会有复杂的表现?”此外,学生学习必要的数学知识,如有关比和比值的知识、有关二项式乘积的指示,也是本节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课题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
主备授课
上课时间
2.22
编号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知识
目标
(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识记)。
教师出示投影: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那么,AArr×aaRR能否培养出优良品种:无芒抗病水稻呢?怎么培育?
学生活动:积极推演,由一学生到黑板上推演。发现F2代会出现无芒抗病水稻,但基因型有aaRR和aaRr两种。
设疑:在上述两种基因型中,是否都可用在生产中呢?
4.科学地设计了试验的程序。
通过对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取得,不仅需要有坚韧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还需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研究方法。
(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遗传题的另一种方法---分枝法。
具体步骤:
1.对各对性状分别进行分析。
2.子代基因型Leabharlann 数量比应该是各对基因型相应比值的乘积,子代表现型的数量比也应该是各种表现型相应比值的乘积。
第一课时
导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标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案【教案主题】理解和应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教学目标】1. 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培养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3. 能够解释实验结果,理解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1. 学习孟德尔的杂交实验方法。

2. 探讨实验结果,理解遗传规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豌豆杂交实验相关文献资料、展示图片、实验器材和种子等。

2.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兴趣(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对遗传学的兴趣。

Step 2:知识讲授(10分钟)1. 讲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分析实验结果,并解释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Step 3: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

2. 教师辅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记录相关数据。

Step 4:结果讨论(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小组内部的数据交流和分析。

2.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班级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遗传规律。

Step 5:知识拓展(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孟德尔的杂交实验对现代遗传学的影响。

2.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以小组形式完成相关问题。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相关实验,拓宽对遗传学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践操作,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2. 引导学生开展与孟德尔实验相关的课题研究,深入了解遗传学的前沿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报告。

2. 学生学习笔记及课堂参与情况。

【教学资源】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关文献资料。

2. 实验器材:豌豆种子、玻璃培养皿、苯酚红试剂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教学安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强调学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一章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教案一、教材分析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的第一章遗传因子发现中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主要讲述了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重点是:(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是: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二、学情分析高一年级下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过“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知识,初步解决了基因与生物个体性状的关系问题;高一上时学习了组成细胞的分子中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细胞核是系统的控制中心;上一小节学生在学习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基础上,也对遗传因子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假说——演绎法” 的研究方法也有了初步的接触并且掌握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分离定律。

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概率知识,有关二项式幂的数学知识也有一定基础。

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理解孟德尔用测交法验证自由组合现象并能解释原因。

3.阐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4.能利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相关的知识处理生产实践中相关的问题。

5.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思想教育目标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过程教学导入:回顾分离定律得出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

新课学习:观察实验、发现问题:观察和分析豌豆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提问“为什么会出现新的性状组合呢?”。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

课堂小结:归纳综合、总结规律——自由组合定律。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教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教案
四、自由定律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精心选择实验材料
2.精心设计实验方法(单因子分析)
3.精确的统计分析
4.首创了测交实验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基因:即遗传因子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和d
辨析: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①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②基因型相同,表现型还与环境条件有关。
小结
练习
教学反思:
总课题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总课时
第课时
课题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能力目标
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情感目标
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温故知新:回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展示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实验结果,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找出规律。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教案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标要求核心素养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多种可能,并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通过遗传图解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理解假说演绎法在发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过程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2.通过实例分析,明确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运用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知识,解释并预测种群内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传递规律。

(科学思维、科学探究)4.通过案例分析,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在育种和人类遗传病的预防等方面的应用。

(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问题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F1__黄色圆粒__↓⊗F2黄色圆粒:__黄色皱粒__∶__绿色圆粒__∶绿色皱粒比例9∶3∶3∶1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作出假说1.理论解释(1)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__彼此分离__,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__自由组合__。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__随机的__。

2.遗传图解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1.验证方法:__测交实验__。

2.遗传图解四、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控制__不同__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__互不干扰__的;在形成__配子__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__分离__,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__自由组合__。

五、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1.选材得当:选择__豌豆__作为实验材料。

2.科学地确定研究对象:先研究__一__对相对性状,再研究__多__对相对性状。

3.科学的统计方法:运用__数学统计__的方法。

4.科学的实验程序设计:提出问题→__作出假说__→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六、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1.表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__性状__。

2.基因型:与表型有关的__基因组成__。

3.等位基因:控制__相对性状__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 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 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 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二、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2.实施方案(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精讲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实质。

(2)使用挂图、投影、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3)使用表格进行归纳总结。

三、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突破策略(1)使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体现由于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性状的自由组合。

(2)应用概率知识让学生理解不同配子的随机组合,从而出现性状比例9∶3∶3∶1。

四、教具准备:1.豌豆杂交试验挂图;2.投影片;3.多媒体课件。

五、学法指导本节内容与前面知识联系非常密切,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边复习回忆所学内容,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基因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等,边理解掌握孟德尔杂交试验现象及解释、测交验证、本质等,最终理解外在现象和内在本质相统—的观点,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生物的变异”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 教学程序导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孟德尔发现并总结出基因的分离定律,只研究了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但任何生物都不是只有一种性状,而是具有许多种性状,如豌豆在茎的高度上有高茎和矮茎;在种子的颜色上有黄色和绿色;在种子的形状上有圆粒和皱粒;在花的颜色上有红色和白色等等。

那么,当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同时考虑时,它们又遵循怎样的遗传规律呢?孟德尔通过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总结出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1)相对性状指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不能把黄与圆、绿与皱看作相对性状。

(2)F l代全为黄色圆粒,说明黄色对绿色为显性,圆粒对皱粒为显性。

(3)F2代有四种表现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前后代比较发现,出现了亲代不曾有的新性状--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这又恰恰是两亲本不同性状的重新组合类型。

这四种表现型比为9∶3∶3∶l,恰是(3∶1)2的展开,表明不同性状的组合是自由的、随机的。

那么,孟德尔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的呢?(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10。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 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教师强调:(1)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其中用Y表示黄色,y表示绿色;R表示圆粒,r表示皱粒。

因此,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YYRR和yyrr。

板图显示:它们的配子分别是YR和yr,所以F l的基因型为YyRr,Y对y显性,R对r显性,所以F l代全部为黄色圆粒。

(2)F1代产生配子时,Y与y、R与r要分离,孟德尔认为与此同时,不同对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也就是Y可以与R或r组合,y也可以与R或r组合。

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动态中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不同对基因之间的组合是彼此独立的、互不干扰的。

所以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四种,即YR、Yr、yR、yr,并且它们之间的数量比接近于l∶1∶1∶l。

(3)受精作用时,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因此,结合方式有16种,其中基因型有9种,表现型有4种。

学生活动:自己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成,结果如下左图:师生对F2代进行归纳,得出这样的三角规律来。

a.四种表现型出现在各三角形中,如上右图:黄色圆粒(Y—1)出现于最大的三角形的三角和三边上(YYRR、YYRr、YyRR、YyRr);黄色皱粒(Y—rr)出现于次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圆粒(yyR_)出现于第三大三角形的三个角上(yyRR、yyRr);绿色皱粒(yyrr)出现于小三角形内(yyrr)。

b.基因型:九种基因型中的纯合体(YYRR、YYrr、yyRR、yyrr)与两对基因的杂合体(YyRr)各位于一对角线上,如下左图:一对基因的杂合体以纯合体对角线为轴而对称,见上右图:c.九种基因型可作如下规律性的排列(用F2中两对基因组合方式及比率相乘的方法得出如下结果),每种基因型前的系数即为其比例数,见下表:[三] 教学目标巩固1.一个基因型为YyRr的精原细胞和一个同样基因型的卵原细胞,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各能产生几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A.2种和1种B.4种和4种C.4种和1种D.2种和2种分析:由于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四个精子,其中两两精子的基因组成相同,而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

答案:A2.在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实验中,F2代里能稳定遗传和重组型个体所占比例是()A.9/16和l/2B.1/16和3/16C.1/8和l/4D.1/4和3/8分析:F2代里能稳定遗传意味是纯合体,共有4种,在16种组合里占1/4;重组型意味着是变异类型(与亲代不同的),共有6种,在16种组合里占3/8。

答案:D[四] 布置作业l.P12复习题,第一题2.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植株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1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F2代出现重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A.1/16B.2/16C.3/16D.4/16答案:B3.某生物体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只含有父方染色体的配子占配子总数的()A.l/2B.1/4C.1/6D.1/8答案:D4.将基因型为Aabb玉米的花粉传给基因型为aaBb的雌蕊,所得到的籽粒,其胚的基因型最多有()A.3种B.4种C.6种D.9种答案:B总结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及对试验的解释,通过学习应该掌握子二代出现新性状是由于遗传过程中不同对基因之间发生了组合。

应该对子二代中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的规律进行理解记忆,以便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直接运用。

---------------------------------------------------------------------------第二课时[一] 教学过程导言孟德尔用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其F1代只有一种表现型,F2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孟德尔用基因的自由组合作了解释,要确定这种解释是否正确,该怎么办?学生回答:用测交法。

[二] 教学目标达成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提问:什么叫测交?学生回答:是用F1代与亲本的隐性类型杂交。

目的是测定F1的基因型。

请一位学生到黑板上仿照分离定律的测交验证模式,写出测交及其结果的遗传图解。

教师指导:这是根据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相符,则说明理论是正确的,如果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不相符,则说明这种理论推导是错误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

孟德尔用F1作了测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

证实了他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设疑:用F1(YyRr)作母本和父本测交的试验结果怎样呢?学生争先恐后推演,教师出示投影,比较测交结果,师生结论是:两种情况是相同的,这说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四)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教师介绍:豌豆体细胞有7对同源染色体,控制颜色的基因(Y与y)位于第l对染色体上,控制形状的基因(R与r)位于第7对染色体上。

学生活动:观看减数分裂多媒体课件。

巩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从而理解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的动态关系,即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设疑:如果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能不能自由组合?学生展开热烈讨论。

教师出示投影,显示如图:思考:在此图中哪些基因能自由组合?哪些不能自由组合?为什么?学生回答:YR与D或d能自由组合,yr与D或d能自由组合,Y不能与R或r组合,y 不能与R或r组合。

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等位基因也要分离,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设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教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成。

(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教师讲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育种上,由于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能想办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该有多好。

如果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就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美好愿望。

教师出示投影: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那么,AArr ×aaRR能否培养出优良品种:无芒抗病水稻呢?怎么培育?学生活动:积极推演,由一学生到黑板上推演。

发现F2代会出现无芒抗病水稻,但基因型有aaRR和aaRr两种。

设疑:在上述两种基因型中,是否都可用在生产中呢?学生回答:只有能稳定遗传的aaRR才行。

再问:怎样就得到纯种的aaRR呢?学生回答:需要对无芒抗病类型进行自交和选育,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无芒抗病的类型。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在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患者(由显性致病基因P控制),母亲表现正常,他们婚后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先天聋哑的孩子(由隐性致病基因d控制,基因型为dd),问: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什么?学生活动:争先恐后推演(片刻)由一学生答出:父为PpDd,母亲为ppDd,而后全体学生都推出相应的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