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发烧经验

合集下载

音响入门ABC之六——解码器(DAC)

音响入门ABC之六——解码器(DAC)

音响入门ABC之六——解码器(DAC)这里我想专门为“解码器”写一篇,谈谈我认为一些基础的东西,和一些最常见的错误认识。

其实从头说,发烧友常说的“解码器”是一个错误的称呼。

正确的称呼应该是“数模转换器”。

英文是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缩写形式为DAC。

这里没有“解码”的概念,而是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所谓“解码器”,AV中用到的杜比环绕声解码,那个是解码,但DAC这个概念是“转换”,并非解码。

不过,用解码器这个词来表示DAC,长期以来已经约定俗成了,所以大家理解就可。

由于当今是数码音频的时代,所以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用得到的所有“声音重播”,全部都是数字式的,也就是说本质都是用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信号来表示音频。

手机、电脑、电脑声卡、电视机(基本都实现了全数字化)、随身听、录音笔,我们用得到的声音重播和录音设备,都是数字音频,没有模拟音频。

事实上现在除了发烧友外,普通人士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模拟音频设备、模拟音频媒体了。

磁带、黑胶唱片、磁带录音机、黑胶唱盘,那些模拟音频的载体和设备,都已经进入博物馆了,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了。

在这个数码音频绝对主流的年代里,所有的声音录制和播放设备,里面都有一个部分、一个芯片、一块电路,是做“数字模拟转换”这个功能的。

也就是必须把0和1二进制信号表示的数字式音频信号(Digital),转换为模拟式的电信号(Analog)。

什么是模拟式的电信号呢?它和数字音频信号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一句话解释就是,模拟式音频信号,是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用波形表示的话是一个圆滑的波形。

数字式音频信号则只有0和1两种状态,非黑即白,没有中间状态。

从电信号的角度来看,数字音频信号是一系列的脉冲信号,而模拟式音频信号是频率和强度都在不断变化的、非脉冲型的信号。

我们如果观察黑胶唱片的表面,用放大镜去看,就可以看到声音留下的实际“波纹”。

声音的本质是振动,把声音的振动记录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波形。

一位入门级hifi玩家的体验

一位入门级hifi玩家的体验

一位入门级hifi玩家的体验HIFI其实就是不断的摸索然后迷茫,迷茫后再摸索,然后再迷茫!上了这条路,很难迷途知返,往往就是知错就改,改了还犯,犯了再改,千锤百炼!搭配是HIFI最重要的元素,搭配好低价出贵声,搭配不好贵价出恶声,当然贵价的器材总有它的道理,省钱是不能HIFI的,更不要说HI-END了!小型的书架箱玩了不少,90年代,从Rogers 2a/2到Celestion100到ATC20,都是比较典型的英国声,厚润,富有感情,爵士、人声和小品都有很好的表现,搭配方面一台驾势的151合并就可以玩得很到位了。

2000年以来,玩过的书架箱有JBL4312、劲浪MINI UTOPIA、世霸Cremona,搭配柏林之声贵气十足,搭配麦景图催人泪下,基本上5万以内的功放就可以搞好。

但是感觉PASS、Krell这样的大力士型,搭配起来反而不会很成功。

最近很久没有玩书架箱了,前些天,忽然就弄了一对单拿1.3MK2,非常老款,非常原始,非常单拿!后来的1.3se就不是这个声音了,单元虽然做了升级改变,但是缺少了单拿的本质,属于讨好耳朵的改变,是一种妥协,反而是1.3MK2这种非常原始的单拿声音,才真的能唤起,多年前初玩单拿时的兴奋。

4312这样的箱子最好还是用胆机,起码是胆前级来校声,听歌剧和古典室内乐非常受用,搭配ARC的低价前级就可以有令人刮目相看的效果,特别是歌剧的舞台感,很有摸有样。

但是男声女声流行歌就不好,特别是现代化的配乐编曲,4312都很难有良好的表现,尽管4312ABCD都有不错的素质,但是喜欢现代流行歌的朋友最好不要用它,关键在于它不耐听,又缺乏自身的特色。

1.3就完全不同!1.3所具有灵动魅力是很少有同类小型书架箱所能比拟的,建议大家有条件的话,一定收藏一对。

但是一定要MK2,不要Se。

个人认为25周年和C1除了在低频规模和两端延伸胜过1.3以外,其他基本形神皆似,但是从那两款高端书架箱的售价来看,1.3MK2就完胜了!我自己因为退烧,所以没有可手的器材去调教1.3,只能用一台麦景图MHT100合并多声道AV合并机来推动,音源是国产原创的2008CD机,喇叭线是金宝12TC,信号线是AQ科罗拉多RCA。

[烧友必读]音响二十要--刘汉盛

[烧友必读]音响二十要--刘汉盛

音响第一要:音质 (1)音响第二要:音色 (2)音响第三要:高、中、低各频段量感的分布与控制力 (2)极低频 (3)低频 (3)中低频 (3)中频 (3)中高频 (4)高频 (4)极高频 (4)音响第四要:音场表现 (5)音场位置 (5)音场的宽度 (6)音场的深度 (6)音响第五要: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 (6)音响第六要:透明感 (7)音响第七要:层次感 (7)音响第八要:定位感 (7)音响第九要:活生感 (7)音响第十要:结像力与形体感 (8)音响第十一要:解析力 (8)音响第十二要:速度感与暂态反应 (8)音响第十三要: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 (8)音响第十四要:乐器与人声的大小比例 (9)音响第十五要:乐器与人声的质感、空气感 (9)音响十六要:细节再生 (10)音响第十七要:空间感 (10)音响第十八要:整体平衡性 (10)音响第十九要:器材个性 (11)音响第二十要:搭配上的推荐 (11)结语 (12)音响第一要:音质音质是指声音的品质,许多人都把它与「音色」混淆了。

什么叫作声音的品质?当您在说一双鞋子品质好的时候。

您指的一定是合脚、舒服、耐穿,而不是指它的造形好不好看、时不时髦。

同样的,当您在说一件音响器材音质好、坏的时候,您也不是在说它的层次如何、定位如可,而是专指这件器材「耐不耐听」!就好像耐不耐穿、合不合脚一样。

一件音质很好的器材,它表现在外的就是舒服、耐听。

您不必去探讨它听起来舒服、耐听的原因,那是专家们的事,您只要用您的耳朵去判断就行。

有些器材生猛有力、速度奇快、解析力也强,但是不耐久听,那可能就是音质的问题。

一件好的音响器材,其音质就应该像一副好嗓子,让人百听不腻。

或许我这么说您还是认为很抽象。

其实不然,我可以再举实列来说明。

当您提到布料时,您会说:这块料子的质很好。

当您在吃牛排时,您会说:这块牛排的肉质很好。

当您在称赞一个小孩时,会说:这个孩子的资质很好。

所以,当您在听一件音响器材或一件乐器时,您也会说:它的音质很美。

雨后初晴音箱深入研究

雨后初晴音箱深入研究

雨后初晴音箱深入研究十四年一个轮回(上)——雨后初晴音箱深入研究之“交流篇”作者李宇凡令人惊讶的是,那些爱用者对于所追捧产品的声音特点都有着近乎一致的认知和感受,比如,超5的声音宽松大气且极富情感;M30的声音细腻饱满且密度高;M20的声音准确耐听;P3ES-2的声音甜美通透;等等。

或许这正是雨后初晴音箱能如此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吧。

也说明对于一个训练有素的发烧友来说,听音感受就像技术测试一样,也可以达到高度的一致。

雨后初晴缘份第一次长时间、近距离、全面认真的接触HARBETH的HL-5音箱,是在1993年12月份深圳维克斯公司的试音室中,记得当时把HL-5音箱从包装箱中取出时,感觉这款书架音箱的体积是那么的“硕大”啊!这款音箱的声音太迷人了!除了白天之外,每天晚上我几乎都是在试音室中听到后半夜2点左右才离开。

当时只是觉得HARBETH 的香港代理公司为其取曰“雨后初晴”这个中文译名真是太贴切了,它的声音与其译名可谓高度的符合。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不知有多少品牌型号的音箱又来到了这个世界,尤其是在特别讲求透明度与解析力的今天,很多音箱在这方面已经远远超越了HL-5,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但总是娇枉过正,有得必有失,声音的厚度与韵味也随之失色不少。

一句话,能在声音的透明度、解析力与韵味、厚度之间取得最佳平衡点的音箱还少有超过HL-5的;也说明,作为音响产品,透明度与韵味、解析力与厚度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难完美结合统一的技术问题。

HL-5可以让您长时间坐在皇帝位上尽情享受近乎现场般透明逼真的音乐之美,所以说,我一直认为HL-5是最具性价比的经典之作,是懂得音乐欣赏和鉴赏者的首选音箱。

在事隔14年后的2007年3月,我再次与HL-5的“进化版本”——超5(Super HL5)音箱以及其它几款型号的音箱进行了长时间、近距离、全面认真的接触,超5现在的音质如何?声音风格与过去的HL-5又有什么不同和变化呢?雨后初晴这个品牌的声音走向有什么延续或改变呢?为此我进行了长达两年多的深入研究,即便如此,仍觉得意犹未尽……下面就步入本文的主题吧。

一篇介绍发烧薄膜电容的文章

一篇介绍发烧薄膜电容的文章

一篇介绍发烧薄膜电容的文章在机器中,薄膜电容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薄膜电容对机器的影响十分微妙。

如果拿人做比喻,有些人虽然也很漂亮,但是最能打动我们的往往是它的一个酒窝,一颗美人痣,或是一个动人的表情。

再比如我们提到巩俐,总会想起她的那两颗虎牙。

在音响中,这些酒窝,美人痣,动人的表情或是虎牙,都是要*薄膜电容表现的。

可以这么说,薄膜电容不能够决定整个音响的品质,但是却可以决定一个音响中最动人的神韵。

当然光*薄膜电容有时候还不能完成这么艰巨的任务,还需要讯号线电源线的支持。

不过,也有些例外,薄膜电容有时候也可以决定整个音响的品质,比如说当你用薄膜电容代替电解电容来做滤波电容使用时,这时候,薄膜电容对整个音响的品质都会有重大影响。

在过去的11个月的时间里,我的CD机的盖子一直都没有合上,我用11个月的时间一直在做一项非常单调但又很有趣的工作,那就是比较各种薄膜电容。

在这11个月的时间里,我主要对思碧,WIMA,ERO,RIFA,SIMENS,Philips国产cj10以及一些日产品牌的电容60种产品进行对比。

产品涵盖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常用电容的所有高级品牌,这些品牌相当于汽车中的奔驰和宝马,但是那些相当于劳思来斯以及法拉利级的电容如MIT以及jensen等,它们实在太贵,我还没有弄到手,所以没有比较。

考虑到绝大多数听友们没有钱买这些昂贵的产品,因此,本次的比较的实际意义还是存在的。

在上篇的电解电容篇中,我们帮助大家去掉了一个牢牢盘踞在我们脑海中的认识,那就是日系电容是摩电解电容的首选,在这次比较中,我也发现了一个和日系电容相类似的问题,那就是WIMA电容的使用。

其实在大多数场合下是不能够胜任要求的,但是我们的听友却提起薄膜电容就想到了WIMA,在很多人眼里,WIMA就是薄膜电容的代名词,是摩机应该首先考虑的品牌,实际情况并不如此。

为什么这些只要试一试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以讹传讹这么多年,一方面是媒体先入为主的误导,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听友的水平还是很低,尤其是钻研能力很不够。

11种运放的听音主观对比

11种运放的听音主观对比

11种运放的听音主观对比11种运放的听音主观对比测试平台:误差矫正功放软件平台:超过30张进口发烧CD。

有铝碟、金碟、HDCD金碟、JVC公司出品的XR2代的CD、KKV公司产品的FXCD,如《许茹云茹此精彩金碟》、《齐秦10年精选双CD金碟》、《悲情城市》、《迈克尔.杰克逊危险之旅》、《蓝雨衣》、《雨果发烧碟9 HDCD 版》、《许美静静听精彩13首》等。

型号有: JRC4558DST LF353NNS LM833NTI/BB OPA2132PA, OPA2604AP, OPA2111KP大S NE5532NPhilips NE5532ANTI NE5532PAD AD827JN, OP285GLT LT1057ACN8经过一天的主观听音对比,终于有了结果。

结论是:任何一个牌子的5532都是值得的,尤其是尾缀带A的,for audio,其性能专为音频应用而优化。

更值得称赞的是,可以超出双22V的极限工作电压,在双28V正常工作5、6个小时,其表面温度达到五六十度。

其他型号的运放只能在其规格书上所讲的最大工作电压,一般是20V,在22V能工作的没几个。

LT1057超过20V就会立即保护,其他IC的音质就劣化,输出端出现很大直流漂移电压,甚至损坏。

JRC4558D作为最普通、最廉价的音频运放,在低成本音频产品上大量应用。

主观听音上,低音几乎没有,在中音上,可以让普通的耳朵接受,高音发飘,受转换速率的限制,细微之处是听不到了。

先天性不足,只能到这个份上了,几毛钱的东西,只能是发声级的要求。

ST LF353N曾经作为四大运放,现在已经让人淡忘了。

从参数上看,指标也不算差了。

只能在一些高速伺服电源电路上还能见到。

实际听音的结果,让人大感超值,还算对得起过去的称号。

低音量够,就是有点混,中高音都很清晰,典型的美国声。

NS LM833N在NS的宣传资料上,说跟NE5532在指标和听感上最接近的音频IC。

实际听感上,低音比NE5532的好,是这11个IC里低音量最足的,中高音稍微逊色些。

十六款发烧电解电容试听心得

十六款发烧电解电容试听心得

据说今年是北半球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高温如此,忙碌如此,发烧亦如此。

这两天有了点小空,翻出手上的发烧电解电容,开始做个小测试。

试验设备是仿的RA1耳放,JRC4556AD运放。

用hifidiy坛子的mini usb dac 配套电源直流+-10..7V供电,更换不同的电解电容,直接跨接在+-供电端测试滤波(退偶)时的声音表现。

以试听顺序排列,先挨个谈谈听感。

1、BC 021 40V 1000uf凝聚细腻的声音,比较有形体感。

人声醇厚,中高频略有雾气。

高频延展比较好,细致顺滑略明亮,声场宽松,定位不错,层次感还可以。

解析比较高。

2、RIFA PEG124 100V 100uf细腻醇厚,高频柔和细致,声场广阔而正确。

听交响非常有厅堂感,弧形的座次感最为清晰,声音富有包围感。

但解析其实只算比较高,中高频略有朦胧感,比BC 021 KO 40V 1000uf还略朦胧点,低频下潜和力度也较之略差。

3、BC 119 40V 220uf近似021 KO 40V 1000uf的声音,但没有那么细致凝聚,声场略小,宽松感差了一筹,耐听度下降,声音有点浮躁。

声音没有那么醇厚,但是高频比较华丽4、UCC(原思碧)678D 40V 160uf这个是美国化工的次顶级红头电容,看上去保持了思碧原有的工艺,价格昂贵,仅次于EPCOS SIKOREL125系列电容。

美国化工(或者包括以前的思碧)电容都是个性浓烈的电容,我个人喜欢他的风格,但是焊机也比较难以驾驭。

此电容质感非常强烈,声音热烈明朗浓郁饱满,下潜、力度很好,气势仅次于EPCOS SIKOREL125。

定位比较好,层次感强,声场宽大,但是由于结象丰满,声像分离度不够高,过于浓烈的表现掩盖了良好的解析和透明度,也因此有一点点冲。

5、nichicon KZ 50V 100uf这个电容为了追求极致,买的是经过测定的日本原厂电容。

价格更UCC 678D相当。

此次试听当中,HIFI性第二强的电容,定位良好,有力度,但声音总是少了感染力,过于平淡,声音也略冲,高频不够细致,不够顺滑。

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

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

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几款发烧运放听感测试报告写在前面的话:5年前写的了,现在翻出来,还是觉得有些小用,正好朋友聊起,就发了。

陆续用了一个月多时间,前后间隔三个呀,写下一些文字,名为运放听感测试报告。

虽然希望尽力给爱摩机的朋友带来一点参考,但是设备极其有限、器材相当匮乏,所以更多的也只能是一种基于爱好的相互交流。

说起来难以使人相信,从2001年入手帝盟S100开始算作发烧初始,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像样一点儿的器材。

07年6,然后11月入手乐之邦玲珑3纪念版,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接着入手HIFIDIY MINI USB DAC,再接着是甩二——我不可挽回的中毒了,为了使MINI SUB DAC和甩二工作得更好,我玩起了运放……在各类发烧器材店蹭听总计不到10小时算是熟悉器材。

08年8无损成为这次测试的音源。

本次评测目的是理性了解各个运放的特点,因此,测试者的主观认识、测试条件,就像物理学里的参照系一样重要。

所有评测以HIFIDIY MINISUB DAC增强电源打摩版(将数字、模拟部分共7粒nichicon 滤波电解换为思碧轴向钽电解电容)为基准设备,DAC的I/V变换、LPF和放大同时使用相同的两对OP,并参考用作甩二SE输出运放的表现。

基准测试器材是ThinkPadT61+HIFIDIY MINI USB DAC+HD590,参考测试是台电T39+StreetWires ZN73.5toRCA+SXT-2+HD590&foobar0.955+帝盟S100+StreetWires ZN73.5toRC+SXT-2+HD590,搭配性测试器材是森海MX760、达音科S01、舒尔E4C、EC700 by lilelelee。

播放器为foobar0.955中文版,插件为音源为60%的人声、30%的器乐、10%的交响和古典,第一次随机选取,以后每次按第一次播放列表顺序播放。

所有评测均有相当音量(终端输出器材的音量均在8点到11点)以保证足够的声压,并用DT9205A万用表测量,使得每次同一终端输出器材1KHz下开环输出电压一致。

录音师跟HIFI发烧友谈谈常识

录音师跟HIFI发烧友谈谈常识

录音师跟HIFI发烧友谈谈常识(作者:LEOwhale雷鲸)什么叫做科学,我先来讲两个故事首先,我们是否需要超过20KHz 的回放设备?故事是这样的(上次在MIDIFAN月刊写完讲故事说环绕声的文章后就喜欢讲故事…),1977年,Groff Emmerick 和George Martin 在ABBEY ROAD 以及后来的AIR STUIDO 一起录制甲壳虫乐队,Groff 声称他能够分辨出一台新调音台两条相同通道的不同。

在和他一起听了几个小时后,Rupert Neve(音频界泰斗级人物,最初的调音台模型设计者)才能够听出一些细微差别。

当他们进行测量后发现,在所有的48个通道中,有3个由于焊接失误,在54KHz 处有3dB 提升,由于大多数人的听力上限低于20kHz,这个由于工厂的疏忽导致的小小的增益一般不会受到重视。

从那时起越来越多的事表明20kHz 以上的频率范围也属于人类感知的一部分。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些可以传递100kHz 以上信号(同时低失真低噪声)的新型设备听起来更温暖更甜美也更饱满。

1987年,在伦敦广播声音研究所Rupert Neve 进行了一个实验,使用一个可以切换方波和正弦波的信号发生器,将输入信号从一个普通的功放送入一个普通的监听音箱。

频率设在3kHz,当切换成方波的时候他们可以听到三次谐波即9kHz 的声音(方波含有明显的奇次谐波)逐渐提高信号发生频率,年纪大的听众承认自己没法听到更高的三次谐波,但大家还能感受到正弦波和方波切换时的区别。

当基频达到15kHz 的时候,一些人依然能察觉到差别。

这个实验后来在很多地方都进行过。

结果惊人的一致,35%~45%的人可以察觉到基频达到15kHz时品质的区别。

以上这些我们称之为科学,心理声学的设想经过了大多数人的盲听测试,而成为一个经验结论,那么这个方向必然是个康庄大道,这个理论让不论HIFI 界还是录音界都提高了使用的采样频率与设备所能达到了频率响应,而唯一的瓶颈是作为最通用流通介质的CD,无独有偶,在追求声音的人们感觉打开了一片天空的时候,广大苹果Fans,MP3,AAC,给了这群人响亮的耳光……另一个故事。

发烧音响有问有答

发烧音响有问有答

发烧音响有问有答问:请问Mission Pilastro报价。

用什么功放推?答:此扬声器的定价大概30万左右,建议用PASS LABS X350推,或者BRYSTON的4B、7B或者14B来推,也可以用MARK LEVENSON 4系列来推。

问:天仙配视频三线RCA有没有5米长的?价钱是多少?望给予回复多谢!!答:天仙配视频三线RCA线有5米长的,但需要订货,价格大约1万5千元人民币左右,详情请月国内代理广州保捷极品影音行联系,他们的电话是问:在下有几个问题请教。

现有器材:功放.马兰士pm-16;cd机.TEAC 20;音箱.AE100;全套超时空方心铜线材.听音广范,现想升级音箱,心意的有PROAC 50S,PROAC 2000S,B&W CDM 1NT..请推荐。

但关于马兰于PM-16功放,本人翻查了大量的音响刊物及上网查讯,却只有大量关于马兰士pm-14及pm-17的评论。

现请主持点评马兰士pm-16功放的声色,特点及与pm-14和pm-17有何不同?达到何等级别?另请推荐一台中低价位的LP唱盘。

望主持先生能抽空解答我的难题。

答:建议用PM-16推奥地利的维也纳的海顿扬声器,此箱的价格约8800元,或者选丹麦的SEK的S11,此箱价格约14800元。

这样的搭配比较合理,声音的表现也比较完美。

LP转盘可以考虑下美国的音乐教堂的唱盘。

问:请问BRYSTON 7Bst 和7Bst Pro ,BP-25前级的价钱,有现货吗?答:这套器材全部大概7万元左右,具体要与代理那边联系下才知道有没有现货,他们的电话是,。

问:本人想查询英国ATC音箱的中国(广州市)代理商是谁? 答:他们的代理的电话是,问:我于今年购得森海塞尔HD580耳机一副,望推荐耳放(国产,进口)及讯号线,现看中科颂U5及VHL 102D,不知此番搭配是否妥当。

另外,不知国产的滤波器效果如何望指点一二,平日喜欢听人声和小的作品,如钢琴、小号的小段,听感要求细节丰富,富有音乐感和层次感,对低频要求不高答:耳放可以用英国瑟顿SUGDEN或者意大利的BLUE NOTE的产品。

中国hi-fi音响发烧史的来龙去脉

中国hi-fi音响发烧史的来龙去脉

中国Hi-Fi音响发烧史的来龙去脉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现在80后、90后的年青朋友们对中国的音响发烧友及Hi-Fi 音响的由来和发展并不是一清二楚的。

因此,我想作为经历过这一发展史的老烧友们,是有责任告诉他们这一起源以及来龙去脉的真相的。

中国的音响发展史最早应追朔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抗日战争的胜利,作为同盟国的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予以了中国极大支持,当时的上海、南京屯积了大量的美国军用电子设备及电子元器件,以及为数不少的无线电元器件商行。

现年已82岁的王英才老师,当年就是在上海抗战期间报考国民党无线电学校学习无线电制作技术,继而为一无线电商行老板制作电子管收音机而走上音响发烧之路的。

王老师这一爱好当初虽然是用来养家糊口的(采用计件形式,焊好一台收音机老板就给一次钱),但最终以个人兴趣爱好的形式影响了他一生。

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的音响发烧普及是起源于无线电收音机,包括早期的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以及解放后才有的晶体管收音机。

其实,无论是矿石收音机还是电子管、晶体管收音机,其电路中的信号放大部分就是现在音响系统中功放的最早体现形式。

最早的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制作并不是用来以收听广播节目内容或欣赏音乐为单一目的的,而是培养青少年学习电子技术和动手制作能力的。

因此当年涌现出了很多指导中学生学习的刊物,如《中学科技》《电子世界》《无线电》《少年无线电》等等。

也可以说,即使是今天的音响发烧友,也并不都是纯拿音响来作为欣赏音乐为终极目标的。

音响发烧中流派很多,但至少纯动手的DIY制作派是以自己能亲手制作音响为最大乐趣的。

指导音响发烧友如何制作音响的书籍刊物很多,这些都是有助于音响发烧友提高自身电子电路技术水平的,也可以说这是一门单独的边缘学科,具有科普电子和培养动手能力双重意义。

一般来说,年纪较大的音响发烧友都有过自学无线电技术的经历,对于电子电路都有过由浅入深的长年积累性的实践,包括自己制作线路板、电路实践、检修或维修电器设备与家用电器,常用仪器仪表的熟练应用。

十三款发烧电容的试听比较

十三款发烧电容的试听比较

十三款发烧电容的试听比较现在音响市场可说是一片淡静,国外品牌音响倒闭破产的消息时有所闻,笔者一些做代理的朋友不时向笔者大呼生意难做。

但另一方面,DIY却是一片兴旺,笔者身边的朋友一个接一个地加入“土炮党”行列,就连那些看不起“土炮”的人私底下也羡慕土炮友有那么多可玩的东西,笔者的那些“土炮”同好经常地向笔者讨问零件配搭之道。

以笔者多年玩“土炮”的经验,在装制机子时若能对各种零件的声音特性有所了解,那么焊起机子的时候也可少走一些配搭上的弯路,少花一些钱。

就如一个厨师,把各种材料适宜地组合,加上高超的烹调技艺,就可做出一道可口的饭菜。

笔者想分几篇,把市面上的名牌电阻、电容等零件的声音特性写出来,供读者参考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这次收集到的电容品牌有REL-CAP、MULTI-CAP、HI-REL、Audio CAP、wonder Infini CAP、KIMBER KAP、SCR、WIMA Black Box、JENSEN AUDIO OIL CAPACITORS共九个品牌十三款。

参考电容为MIT的PPFX-S。

MIT的PPFX-s 是笔者使用了多年的一款锡箔电容,此电容很重,声音表现是音场宽大,中频丰富,低频弹跳力好,凝聚力优秀,声音密度高又有较好的份量感,音色高贵华丽(明显地带有特富龙电容的影子),音乐表情丰富,在解析力及透明度方面也是有过人的表现。

此款电容在加拿大SONIC Frontiers、美国Audio Research、Cary、Ayre等欧美名机上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素质早有定论,是电容中的上上之品且性价比很高。

若硬要在鸡蛋里挑骨头的话,只能说它的声音较侧重于热情奔放一面,若在电路中用一些内敛一点的零件去配搭使用,则不失为一个颇值得选择的好电容。

是次试听除把所试电容用在交连位置,也试用在电源退耦和局部反馈回路上,电容用在不同位置时,声音表现特点基本不变。

SCR O.22u、O.47u、1u/600V此乃新一代专为音响而设计的SCR电容。

各种电容在音响电路里的优劣表现

各种电容在音响电路里的优劣表现

各种电容在音响电路里的优劣表现上一期主要讲了不同品牌的薄膜电容在音响电路里的表现。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电解电容:ELNA carafine:说实话,我不喜欢这个电容,感觉声音太糊太阴沉了,但是据很多老鸟说这个电容用在阴极相当出色。

ELNA SILMIC:很好的电容,清丽自然解析也算出色,不过低频感觉有点过于软脚了Nichicon MUSE:这个电容日本音响里面相当常见,声音清痩解析好,不过高频过于明亮,适合搭配厚声的系统使用。

Nichicon MUSE KZNichicon MUSE KZ:Nichicon的顶极,日本电容也就是从这个级别开始有了高档电容的味道。

KZ整体表现相当出色,甚至有点RIFA 420的感觉,高频延伸依然如整个MUSE系列一样相当出色,但是要普通MUSE润泽不少;中频表现上KZ在细腻顺滑的同时并不显单薄。

可惜该电容的低频也如其他MUSE一样,缺乏力度。

Rubycon BlackGate:地球上最昂贵的电解电容,就是最普通的标准版一颗100u的也要五六十元。

相对于同档次的KZ只要区区五六元,二者差价在10倍以上。

BG的高压大电流版本称之为琴王,一对的价钱往往超过三千,能够买一台不错的功放了。

由于BG的昂贵,我只用过普通版。

不过声音确实独具特色,用在阴极上有种很特别的甜味,初听很普通但听久了就不会再想换别的了。

BHC ALS30ABHC里面最适合音响用的电容,大电流输出,一扫过去BHC的隐晦风格!用在胆机的高压滤波上声音相当的甜美细腻自然顺滑,属于难得的佳品。

声音中性细腻,无论在什么设备上都不会拖系统的后腿,用来作退耦等位置很不错。

RIFA PEG124:在124之前我一直是用BC做退耦的,换了124后感觉其真不是浪得虚名的。

声音比BC要厚实,也更甜美。

但是用在阴极上却有不是那么回事,出来的声音很怪,所以说一个电容是好是坏并不是单看其本身,更多时候还是要看位置和搭配的。

CDE蓝皮高压:用在电源滤波上特色不明显,声音较厚但是很中性,其他的都一般吧,和日系的KMG什么差距不大。

发烧友入门必读——音响发烧基础知识

发烧友入门必读——音响发烧基础知识

发烧友⼊门必读——⾳响发烧基础知识玩⾳响,⼴州俗称“发烧”,是件很有意思的活动。

“发烧友”分两种类型,⼀种是喜欢⾳乐,追求⾳乐的质量,故⽽追求⾼保真的⾳响器材;⼀种是纯粹追求⾳响的升级换代,陶醉在更换器材的满⾜感中,⾳乐反⽽变成了试⾦⽯。

虽然看起来后者有点“不务正业”,但娱乐嘛,喜欢就⾏,⽆可厚⾮。

不过在介绍⾳响的玩法之前,要有个声明,就是⾳响是⼀件很好玩的事情,所以很容易上瘾,⼀上瘾就控制不住⾃⼰掏钱为⾃⼰的系统升级换代,所以进⼊⾳响圈之前,要有思想准备,要的节制,量⼒⽽⾏,不然的话很容易变成败家⼦。

不过⾳乐不拒贫富,发烧不分贵贱,也不要以为要有很多钱才能玩⾳响。

这种以器材⾼低档来区分发烧⽔平的看法是没有⽔平的,真正的⾼⼿,能在有限的钱财下,把器材发挥到最⾼⽔准,聆听到⾳乐的真正含义。

所以⼴义来说,任何能重放出⾳乐的东西就是⾳响,就能发烧⼀番。

⽆论是⼀部⽤⽿机听的随⾝听,还是⼀对连在电脑上的⾳箱,都能玩出花样。

当然,我们所说的HIFI是有⼀定要求的。

HIFI是HIGHFIDELITY的缩写,中⽂叫⾼保真,是指尽量还原录⾳现场的过程。

也就是说,重播⾳乐时越能接近你在录⾳现场聆听到的效果,就越⾼保真,越HIFI。

(所以⽬前极为流⾏的像MP3之类的以牺牲⾳质来换取⾼压缩率的东东是很不HIFI的)。

那么,我们玩HIFI应该怎样开始呢?玩HIFI,⼀般必须有三个部分:⾳源、放⼤器、⾳箱。

⾳源⼀般是CD机,现在多数由DVD机⾝兼⾳源与影源两职,当然也可以是随⾝听,调谐器、DAT卡座;放⼤器也叫功放,⽤来放⼤由⾳源输出的讯号,推动⾳箱;⾳箱则负责发出声⾳。

⾳源⽤讯号线连接到功放上,功放则由⾳箱线连结到⾳箱。

有些⼚家为了某部分市场,有时也出⼀些变种,例如把DVD机与功放做到⼀起,也有把功放做到⾳箱⾥⾯,如许多电脑⾳箱就是这个样⼦的。

所以,当⼊门者要玩⾳响时,可先因地制宜看看⾃⼰现有什么器材,⽐如⾃⼰家⾥已有⼀套组装机的,可以再加⼀只CD机或DVD机,有⼀部很不错的CD机随⾝听的,也可先买⼀部功放与⾳箱先听听效果,然后再决定怎样升级。

20款音响发烧电阻的比较.

20款音响发烧电阻的比较.

20款音响发烧电阻的比较RM 碳膜电阻声音柔和、细致的程度也不错,音色偏暖,音质较为松软。

量感分布上较平均而低频段量感丰富,但分析力一般,强弱对比一般,特别弱信号的刻划能力较一般。

由于量感充沛故整体声音的厚度令人高兴。

音场表现上,由于声音较松软,凝聚力不是很高,故音像立体感和层次分隔度稍弱,但音场深度却不错。

声音以舒服为主,未强调声音的质感。

RMA 碳膜电阻音色比 RM 显得中性,中频段的过渡较圆滑,声音的细致度相当不错,声音的质感比 RM 有所提高,声音透明度尚可。

在量感的分布上,是以中频段为中点向上下雨端延伸,中高频的量感比低频段的量感稍多。

声音厚度不错,小提琴群奏时的规模感令人欣赏,但钢琴的琴腔共鸣显得比 RM 小一些。

小提琴的音色变化明显比 RM 丰富,声音的刻画能力高于 RM ,显得生动一些,低频段的实体感比 RM 好。

音场的表现已具优秀的影子。

RMG 碳膜电阻声音的刻画能力及细致程度令人欣赏。

全频段的量感分布平均,声音的密度高且量感充沛,凝聚相当好的声音令音像清晰。

音色有点亮丽也带点贵气,显得相对中性和滑溜。

由于声音内涵比 RMA 丰富,故声音显得更有气质。

解析力相当好,小提琴弓弦之间的磨擦振动的信息可见,音色的变化也相当漂亮。

高低两端的延伸相当漂亮, 特别是高频段的延伸给人细致的感觉。

乐感也不错。

在音场的分布上是中规中矩。

NOBLE 金属膜电阻声音柔顺度比 RMG 还要好,声音显得有些内敛。

中频段显得相当有肉感,有着KIMBER 电容的影子。

中频段的粘连度、形体感受、细腻程度都比 RMG 要好。

在量感的分布上,主要以中频为主,高、低频两端的延伸一般,而低频的量感又比高频多。

声音速度上比 RMG 缓慢一些,音场的深度比 RMG 深一点。

小提琴群奏时的空气飘荡感相当诱人,但乐器的线条边缘有些柔化。

音色上有点金黄的感觉 (这在日系电阻中少见。

由于中频段表现出色的缘故,乐感比上面几款电阻都好。

HDCD、DSD、SACD、XRCD、LPCD、K2HD比较

HDCD、DSD、SACD、XRCD、LPCD、K2HD比较

HDCD、DSD、SACD、XRCD、LPCD、K2HD比较前言CD现状不知不觉间CD(Compact Disc)激光唱盘问世已有十几年光景了,像笔者一样收藏了数百甚至数千张CD的音乐爱好者、发烧友不计其数,然而在新世纪伊始,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CD的变种(或称增强版CD)、SACD、DVD-Audio已经逐渐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

作为消费者应何去何从?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12cm 的CD 激光唱片问世至今已十几年的光景了。

由于它许多特有的优势如:小型、容易保存、频响宽、信噪比高、动态范围大,至今仍是Hi Fi 设备的主要音源。

随着人们鉴赏力的提高,CD 音源固有的缺陷也日渐突出。

同传统LP 唱片相比,CD 所播放的声音总有一点生硬感,细节少,临场感欠缺。

如果把近几年风起的VCD 音质也列于其内的话,那就更使许多烧友、行家们宛惜之声不绝了。

对于CD 这种固有缺陷,得从CD 当年制定的红皮书规格说起。

限于当时微处理技术软硬件的限制,1982年2月发布的CD DA激光唱盘红皮书标准做了如下规定:唱盘直径120mm,盘速1.2m/s,调制方式EFM,误码校正CIRC,数据速率0.6Mbps,数据量0.7GB。

如要将变化着的模拟音频信号记录到这张光盘上,首先要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其重现信号波形的条件基于香农定理:设信号带宽为Bw,采样频率为fs,如满足Bw<=fs/2的条件,即可完整重现原波形。

基于人耳可听到的最高频率为20kHz这一研究结果,CD的采样频率为44.1kHz,将采样所得的采样值相对于振幅进行离散的数值化操作(即量化)就可得到一系列的脉冲串,再加上CIRC纠错码、同步信号和地址信息之后,再经EFM格式调制后所得到的数据信息即可灌制到CD唱片上了。

由于受当时激光唱盘容量和芯片技术的制约,量化采用了16 bit 操作,其能够表现的动态范围D为D=20lg2+1.76[dB]=98dB(n=16),这就是CD的理论动态范围。

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音响界的十大谎言

谈:愚弄听众100年!音响界的十大谎言本文导航第01页:谎言一:关于线材的谎言第02页:谎言二:关于电子管的谎言第03页:谎言三:关于反数码的谎言第04页:谎言四:关于听音测试的谎言第05页:谎言五:关于负反馈的谎言第06页:谎言六:关于煲机的谎言第07页:谎言七:关于双线分音的谎言第08页:谎言八:关于电源处理器的谎言第09页:谎言九:关于CD处理的谎言第10页:谎言十:关于金耳朵的谎言第11页:奋达 V350 报价延伸阅读:讨论音响界谎言争论焦点愚弄100年谎言一:关于线材的谎言泡泡网音频频道9月7日小编在泡硬件论坛里看到了一篇题目为《愚弄听众100年!音响界的十大谎言》的文章,受到了不少人的争论。

但是原文主要以文字为主,看起来稍显枯燥,在经过小编的整理和配图以后在此发表,供大家一起探讨。

(这篇文章是由CK编译过来的,并不代表本站的观点)●谎言一:关于线材的谎言逻辑上不应以此谎言来作为开头,因为线材属于配件,不是主要的音响部件。

不过这却是最巨大、最卑鄙、最令人气愤、最侮辱人智慧的谎言,而且还是发烧领域中最骗钱的谎言。

所以我必须把这个放在最前面来说。

这个谎言就是:高价喇叭线和信号线比标准或一般的线材有更好的声音。

这个谎言已经在阳光下被诚实的权威人士一次又一次地戳穿、耻笑和驳倒。

但许多无辜者却无从分辨。

(以下配图均来自于互联网)最简单的事实就是:阻抗(R)、感抗(L)和容抗(C)这三个线材的参数,是唯一能够影响在声波频率范围内的性能的参数。

信号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天价线材还是被便宜线材传送着。

当然,你还要为一个做工良好的插头、屏蔽处理和绝缘处理等等付出一些代价,以保证线材能够可靠和稳定工作。

还有就是你要注意线材不宜过长,避免阻抗过大,信号衰减过多。

然而,在基本的导电性能中,一对优质的衣架刮掉两端拉直后,一点也不比价值2000美元的神奇线材差。

18美分一尺的 16号电灯线也是如此。

天价线材是电子消费品中的一个最大的骗局。

FU-5单端15W低电压设计

FU-5单端15W低电压设计

FU-5单端15W‎低电压设计李平川本人早些年曾‎经搞过一段时‎间的无线电维‎修工作,主要是维修大‎型工业扩音机‎,如上海飞跃2‎75×2-2,飞跃150,R50等机器‎,所以经常接触‎的就是这些大‎功率的电子管‎扩音机,这几年没事闲‎暇之时搞些电‎子制作,一度受本地的‎一些音响发烧‎友的影响,开始迷上了音‎响DIY发烧‎,凭借着有些无‎线电基础和维‎修经验,制作过几台小‎功率的胆机,在发烧思想日‎渐积极的情况‎下,这些小功率的‎的胆机已经不‎能适合自己的‎发烧要求了,整理自己手中‎的管子收藏品‎,正巧有十几只‎在搞无线电时‎收集的美国G‎E和RCA的‎大功率三极管‎805,还有几只曙光‎和峡光的FU‎5。

看到这些大管‎子心中顿觉欢‎喜,心血来潮想做‎来试试。

FU5是直热‎式大功率三极‎功率发射管,世界上有几大‎电子管厂生产‎过该管子,国产型号是F‎U5,欧洲型号为8‎05。

近年曙光长沙‎电子管厂有生‎产出一款新款‎同类型的管子‎805A,该管子在各种‎技术参数上相‎对FU5都有‎了改进,还在设计上做‎了改动,将管子的屏帽‎取消,屏级改到管子‎的空脚上去,外观和845‎,211一样,内部屏级结构‎相似。

该管子手册给‎出的工作电压‎很高,屏级耗散功率‎较大,屏压高达15‎00V,灯丝电压10‎V,电流3.25A,很不适合初级‎胆机制作基础‎的烧友制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且对滤波电‎解的耐压,电源变压器,输出变压器的‎绝缘要求很高‎,相应的制作成‎本会大大的增‎加。

在这里本人就‎向大家介绍一‎下FU5低压‎运行的单端甲‎类运用,大大的确保了‎安全性。

FU5是正栅‎压管,属右特性三级‎功率管,过去主要工作‎在大型扩音机‎里作音频放大‎,典型是在上海‎飞跃275扩‎音机里担任音‎频放大角色,使用两只FU‎5作乙类推挽‎放大,工作电压15‎00V,栅压-16V,这种工作电压‎对广大胆爱好‎者烧友来说,无疑是道难以‎越过的鸿沟了‎,感觉近几年来‎用FU5制作‎的胆机真是少‎之又少,没有几位烧友‎看中这管子的‎,恐怕是被这可‎怕的高压和大‎功率的屏耗给‎吓退了吧。

全面认识马克莱文森设计的DanielHertz丹尼尔赫兹

全面认识马克莱文森设计的DanielHertz丹尼尔赫兹

Mark Levinson (马克•莱文森)重出江湖了,这个消息肯定让很多音响发烧迷兴奋不已,说起马克•莱文森,这是音响发烧界赫赫有名的创奇人物,是无数音响发烧迷的超级偶像,很多发烧友一直迷恋追逐着他设计的产品。

马克•莱文森设计的Daniel Hertz (丹尼尔•赫兹)音箱最近在欧美市场非常火爆。

随着产品不断被媒体报道,马克•莱文森也重新活跃在了发烧友的圈子中。

Mark Levinson (马克•莱文森)在音响圈里应该是许多老一辈音响迷的头号偶像,早年的时候他使用自己的名字创立Mark Levinson品牌,后来该品牌被哈曼集团收购,至今品牌仍在使用,高端轿车雷克萨斯就是使用Mark Levinson品牌的音响。

之后Mark先生又创立了 Cello (车佬)音响品牌,一直受到众多发烧迷的追捧热爱。

Mark先生是一个影响了现代音响发展的传奇人物,有着40年的音响经验,每一次他设计的产品,都带着极其前瞻的设计理念,推动着现代音响的发展。

如今,王者再次归来,带来了他对现代音响器材全新的认知。

Daniel Hertz (丹尼尔•赫兹)是Mark先生亲手创立,以他爸爸的名字Daniel (丹尼尔)和妈妈的姓氏Hertz (赫兹)来命名这个品牌,并认定Daniel Hertz (丹尼尔•赫兹)是作为其40年音响生涯的句号。

这个Hertz (赫兹)的姓,音响玩家一定很熟悉,因为声音频率的单位用Hertz标示,缩写Hz,是为了纪念发现电磁波的德国科学家赫兹(Heinrich Hertz)。

这位出生於1857年,卒於1894年,只活了 36岁的德国科学家,就是马克•莱文森先生的「舅公」。

鼎鼎大名的科学家赫兹,Mark的舅公近期随着试听品鉴会及音响展会的举办,Daniel Hertz (丹尼尔•赫兹)的音箱也频频被媒体曝光,很多发烧友听完它的声音后都开始惊呼:这喇叭的声音击中我了!这是现代的HIEND号角喇叭,号角能做到超越一般喇叭的细腻度,这是需要功力的,这是Mark先生40年音响经验的精髓之作,其对音乐的解析力惊人,细节极为丰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响发烧经验心得唱片方位角为了独立拾取立体声唱片上左、右声道的音响讯号,把两声道之间的串音(即左声道音讯渗漏入右声道或右道音讯渗漏入左声道)减至最低,唱头内的发电装置相对于唱片纹壁的位置就必需调校准确。

实际上这通常代表把唱头外壳准确地调至跟唱片表面完全垂直,从而校准唱头内的发电装置的位置(角度)”即使是一个很小的角度误差(向左或向右倾斜),也会明显限制了左及右声道的最高分离度。

无论调校得如何准确,唱头的最高声道分离度一般均低于35dB,而且只是在中频区域,在高音及低音区,分离度通常会降至20dB,廉价唱头甚至低于10dB.检查方位角最简易的方法是用一面厚度和唱片一样的小镜子,把小镜子放在转盘上,再把唱针放在镜面上。

配合适当的灯光和及观察位置,使到在正前方可看到唱头及其倒影。

若然方位角有些微偏差,唱头与其倒影便不能上下对称。

为避免方位角随着唱臂的垂直活动而改变,唱臂的垂直轴承必须以唱头轴为中心调准其角度。

虽然唱臂的垂直轴承调校大致准确,但当重播“炒鱿鱼”唱片时亦可能会导置方位角改变。

如果唱臂的臂管或唱头壳可旋转微调角度,那么调校方位角便快捷容易;可是市上绝大部分优质唱臂为取得最高硬度再不会这样设计,不少唱臂的唱头壳与臂管是连成一体,以一件金属铸造而成。

通常这类唱臂结构精确,用家是没有必要调校方位角。

然而条件是转盘与唱臂板必须调准至绝对平行,已知的是某些唱盘未能做到,若然安装不妥当,令唱头与唱头壳或唱臂与唱臂板之间出现虚位,它们之间的机械性连接便未尽完美,直接对音质构成伤害。

治标不如治本,在这些情况下,除非用家可重调转盘与臂板的平行度,若然方位角误差小,一般而言可不必理会。

唱盘的震动唱盘对外界震动非常敏感,当人行过其脚步可以使到某些唱盘“跳线”。

更常见的是听音室内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会透过空气直接送进唱头,干扰唱头阅读唱片纹,这种“音响回输”一般不会严重至构成明显的“呜”声,但却会令声音变得模糊混浊。

为了减低外界震动传入唱盘,唱盘通常采用悬浮式避震。

最简单的方法是为一个实心底座加几个橡胶避震脚,较讲究的使用弹簧悬挂着装有转盘与唱臂的副底座。

由于具有最有效的过滤震动效能,弹簧式悬浮副底座设计被广泛用作最有效的避震方法,通常会使用三或四个弹簧,被压着或拉紧,能有效过滤4HZ (甚至更低)以上的频率震动。

悬浮系统的工作像一个机械性低通滤波器,能隔离低至人耳不可闻的超低频,亦限制了唱臂+唱头的谐震频率低音。

唱盘的震动(2)一个有效的弹簧式悬浮系统除了隔震功能外,还有其它要求,设计师还须悉心编排弹簧的安装位置与其重量重心的关系,务求当唱盘遇到横向式震动时把它对唱头的干扰减至最少。

具体而言,悬挂系统的几何核心应与弹簧重量重心在三个几何平面(平面、侧面、前面)均须一致,这样便能够避免横向干扰转化为弹簧重量的转动,具有高转动惯性的唱臂对此尤为敏感。

若然能够把弹簧重量遭受的干扰局限为垂直活动,而唱臂又采用动态平衡式设计——即是由弹簧产生唱重而非靠地心吸力——横向震动对唱头的影响便能减至最低。

唱盘的震动(3)无论采用那种方式的避震设计,一台唱盘对外来干扰性的震动仍然非常敏感,因此必须慎重考虑其摆放位置。

由于唱盘的隔震装置只针对结构性产生的震动,对于经空气直接传入的震动作用极微,因此我们必须把唱盘摆放在远离扬声器的位置,亦不能摆放于任何一个凸显房间谐震的位置。

基于一些仍未详细解明的原因,一台唱盘的音质经常受到它放置的地方之结构及表面影响而变得敏感。

有见于此,一些专门生产音响辅件的厂家便对症下药,研制出唱盘专用的避震板及枱。

(4)唱盘的声音与唱臂的重量及尺码息息相关,12吋长臂可大幅减低循迹失真,配合双单点式轴承大大减低轴承的摩察力,让心爱的唱头可尽情展现出其最佳循迹性能。

在高频区的开扬空间感、空气感、细节弱音、分析力、清晰度及全频的反应速度,他们的经验是循迹失真最低的直线循行气浮式唱臂最超卓(前提是必须有充足气压的气垫);臂管越粗越重的非气浮式唱臂在这些方面就越弱。

可是在低频区的猛击感、鼓声厚重感、抽鼓劲度与震撼力方面则相反,气浮臂偏向干净明快;大炮形唱臂最劲抽,因此他们认为:古典音乐发烧友应选用气浮式唱臂(或幼身唱臂),取其精于重现管弦乐团的音乐美感与活力;流行音乐发烧友多喜欢用强化低频的粗壮重臂,取其雄厚踏实的低频地基与澎湃的震撼力动感。

(5)用胆机作功放听LP唱盘,金属盘的音箱并不适合,陶瓷盘的音箱更是大忌。

(6)他们也有同道在唱盘的低频表现方面用一个特别的方法来加强:就是用一小片木块放在悬浮起来的面板与框架之间使得臂板、转盘这些被悬浮起来的部分稍作固定,减低其摇动效果,也能控制谐震。

在AB比较下可以清楚听到被小木块轻轻一垫之后结像定位明显更清晰,低频的改善尤期大(7)唱盘须定期作出一些保养或复调的工作以确保你的唱盘组合能够处于最佳状态。

第一,更换唱盘承轴套里面的润滑油,起码一年一次,最好是半年一次;第二,悬挂系统的翻调,一些利用弹簧来作悬浮避震的唱盘,有些时候是需要进行修正的处理;第三,带动或线动式的唱盘,除了皮带或线带本身需要不时作出清洁外,滑轮和转盘边(与皮带接触的部分)也不可忽略;第四,唱头的清洁亦是例行公事;第五,唱头与录音机的磁头一样,是需要定时进行消磁的工作。

(8)唱盘、唱臂、唱头组合声音出现失真较常见的原因是唱片的内圈失真,随着唱片圆周和直径逐渐收细,唱片转动时所产生的离心力便会相继增加,假使左边声道出现拆声情况的话,可尝试将唱重略为减轻0.1克左右,而偏压值则增加0.1克。

如果情况继续下去,应仔细检查一下超距和针尖倾斜角;倘若音场出现倾侧或变形痿缩,请把注意力集中在水平循迹角与及水平针杆水平角上。

轴承唱臂是很难完全避免内圈失真的出现。

理论上只有直线循迹唱臂才能全面杜绝,当然也不能排除唱片本身的制作不良或唱针出现不正常损耗。

1.如果你的音箱脚架使用螺钉固定的,不妨在在螺丝上套上一层“生料带”,这样螺丝与铸铁(或者铝板)之间的结合更紧密,脚架将会更加结实,稳固;2.购买皮带,皮鞋等真皮制品的时候,一般会有有一小块样品真皮,千万不要随手扔掉,用来清洁RCA头子,座子效果非常好;3.现在部分火锅(有的需要用手抓,比如我们四川这边的鹅唇火锅)店,用的那种塑料手套(非常薄)带上后,用来DIY线才时,能防止受上的汗渍接触到器材;如果一时找不到这种手套,也可以直接用薄薄的塑料带代替一下;4、做线的时候,热缩管需要用热风枪烤,这DD比较专业而且贵,用电吹风速度又太慢,可以用煤气灶烤,煤气灶开成小火,拿着线材从热缩管的一侧烤到另一侧,把气泡赶出来,又快又好。

5、大理石放在地板或者地砖上的时候,容易把地板磨坏,去装修超市购买专门用于家具脚上的那种小垫片(毛毡材料的,一面带胶),粘贴在大理石的四个角上,放在地板上就不会磨坏地板了。

6.家里有小孩子手欠常常把高音喇叭单元的振膜摁一个凹坑,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嘴嘬一下,前提是你的高音不是金属振膜的……低音单元用双面胶纸~~~~~~(另一方法,扬声器防尘帽凹进后用吸尘器吸一下就出来,吸的时候慢慢靠近。

)7.康熙大词典、发烧天书,牛津英汉词典之类的图书很重很大,放在低音炮上,避震效果比安装专门的避震木钉也不差……8.音箱背后墙角放几柱人造植物,既美观也吸收掉了多余低音,一举两得。

10.:如果木皮音箱表面又碰伤或者天气原因发现有起泡开裂现象,可以给表面涂抹一些透明清漆,然后用很细的水磨砂子打磨,反复几次,基本上看不出瑕疵。

11.音箱的保养建议打蜡的方式,如果用那些碧丽珠之类,表面上看是焕然一新的了,实际上它对箱体表面的腐蚀比较严重的,用的次数多了,后果就比较严重。

12.如果是丝膜等球顶高音有比较严重的变形、凹陷现象,可以取下从另一面用热吹风轻轻加热,基本上能够恢复看不出痕迹。

13.如果线材表面或者热所管表面很脏、有些油渍污渍等,用清水有搽不掉,可用卫生纸蘸一点香蕉水轻轻搽拭去掉14.没有拉电源专线的烧友可以使用空调用的插座,一般那路线是独立的并且线径也教粗.立杆见影!15.君子黑武士脚架:可以在脚架和地板间加一块厚的石板,中间最好不要放何东西,让脚钉直接接触石板,这样低频更有弹性潜得更深。

16.可多次使用的沾性泥,较大的文具店有卖,内有4条,约人民币13-15元,用以书架喇叭与脚架顶板之密接,优于那些海棉质的小圓垫,沾避震角锥、机器避震脚与器材架板之密接等。

17.普通玻璃输液瓶,收集洗黑胶唱片的脏水,优于矿泉水瓶(吸脏水时会瘪),也勉得对折绑住管口的方法。

18.摄影器材的气吹,用以吹走LP上的少量尘埃。

19.鸡蛋壳的调声妙用,正、反效果不一样的!(参见第2页的图片)听音室尽可能用藤艺沙发等家具,可以使声音质感强烈,离箱感突出。

20.RCA端子等金属件除锈、防锈的好东西---百途润滑油。

21.用一小段质量好的喇叭线,代替中低挡音箱双线分音的桥.改善也很明显。

22.在天气比较潮湿的时候,买几个除潮剂放在器材边,效果不错的23. 在音响系统中,应注意开机、关机的顺序。

开机时,应先开音源等前置设备,再开功率放大器;关机时,应先关功率放大器,再关音源等前置设备。

音响设备若有音量旋纽,开机、关机前,最好把音量旋纽关至最小处。

这样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减轻开机、关机时对音箱的冲击。

24. 严禁带电拔、插信号插头。

以免由此产生的冲击而损坏机器或音箱。

25. 机器工作过程中若发出异常的声音,应立即关断电源,停止使用。

并请有经验的合格维修人员维修。

自己不要擅自打开机器,以免使机器遭受更大的损坏或造成触电事故。

26.不要使用挥发性溶液清洁机器,如用汽油、酒精等擦拭机器表面,抹尘要用软布。

而且清洁机器外壳时要先拔掉电源。

27.机器一般是不防水的,万一湿了水,要用干布擦干水渍,待水份干透后,才能开机工作。

28.在音箱上面放几本书(象音响世界之类)能改善低频的起哄现象;29 .把碟机放在功放下面,这样功放的散热会更好,而且热气不会影响碟机;由于碟机上加上功放的重量以后,声音会有改善。

30.切一张厚度适中的纸(象有些厂家的广告纸),做成CD碟片的样子,每次放碟片进CD机的时候,在CD碟上面加上,声音改善很明显!31. 两个音箱摆位已“皇帝位”大约90度角倾斜,那样音场比较容易建立,况且结像明显。

无须用尺拉量,只需坐在皇帝位上望音箱,当你只望到两个音箱的正面而望不到音箱的侧板的时候就算正确了。

32. 坐在"皇帝位"上,聆听者的耳朵应与音箱的高音喇叭一样高,那样你的耳朵才更好而准确地接收到音箱发出的声音。

特别是书架箱,差别最明显。

33."皇帝位"应以柔软舒适为主,而且构形必需符合人体生理结构,不然长期就坐,会令人感到不适,甚至腰酸背痛,大大减低了欣赏的雅兴,也条件反射般影响了机器的保真度,其实很多人说机器不耐听,说不定是椅子不耐坐啊!!34.最好在晚上听音乐,而且关掉所有的灯,黑暗中你可以更专心,会听到平时注意不到的一些细节,相当于你的器材又进行了升级——我试过,很有效果,大家不妨一试!35.用小布袋装几粒樟脑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