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培养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进行简单的数的运算。
3. 培养学生数位的认识,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读写:从1000到9999的数的读写方法。
2. 万以内数的认识: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够进行数的比较、大小判断。
3. 数位的认识:理解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数的比较、大小判断。
2. 教学难点:数位的认识,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方式,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
2.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判断等操作。
3. 采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大小判断等教学内容。
2. 教学素材:包括图片、实物等,用于直观演示。
3. 分组合作的道具:如小卡片、笔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万以内数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数。
2. 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讲解从1000到9999的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书写。
3. 练习万以内数的读写:学生自主练习读写万以内数,教师点评并指导。
4. 学习数的比较、大小判断:通过PPT展示实例,讲解数的比较、大小判断方法。
5. 练习数的比较、大小判断:学生自主练习比较、判断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师点评并指导。
七、课堂互动:1. 提问:让学生回答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数的比较、大小判断等问题。
2. 小组竞赛:分组进行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判断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享心得:让学生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进步。
八、课堂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读写、数的比较、大小判断。
2. 强调数位的认识,理解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之间的关系。
《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整体教学分析一、课标要求数与代数是小学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数量关系,而数的认识是数的运算的基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出了这样的教学提示——教学中应注意,10以内数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体验1〜9从数量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9再加1就是十,体会十的表达与1〜9的不同是在新的位置上写1,这个位置叫十位,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1个十用数字符号10表达。
同理认识百以内数、万以内数。
通过数量多少的比较,理解数的大小关系。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符号意识和数感。
从教学提示中可以感受到,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时,首先要提供情境与学具引导学生经历抽象出数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其次该部分的重点是进一步理解“十进制”与“位值制”两个基本概念。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口算整百,整千的加减法,用估算解决问题。
具体如下:《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数的认识》之后,对计数单位一、十、百和十进制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之上,继续认识万以内的数字。
同时,通过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学生们认识了个级的数位,它在为四年级学习更大的数做好了铺垫。
所以,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数的认识的关键阶段。
三、核心概念那么,在这一关键阶段如何才能进一步理解“十进制”与“位值制”呢?要从数的本质入手——数为计数单位的累加,所以这个单元应该继续以计数单位“一”、“十”、“百”、“千”为核心,在用计数单位计数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十进制”与“位值制”。
所以,这一单元的核心概念为计数单位。
四、学情分析1.调查目的既然这一单元的核心是计数单位,那么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计数单位“一”“十”“百”掌握如何?是否理解了十进制?能够根据十进制推断出下一计数单位“千”?而数源于数,学生会不会借助计数单位一个一个、十个十个或者一百一百的数数呢?另外,是否能够知道数字在不同数位上表示不同数值?基于这些问题,设计了调查题目,并对70名学生进行调查。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优秀5篇)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学教案(优秀5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千以内的数的读、写,提高对千以内的数的理解能力。
2、在实际情境中,能熟练的`利用千以内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身边的数学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千以内的数的组成教学难点提高对千以内数的理解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二、学习目标三、自学指导四、练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篇二(一)、学习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学生能够说出各种数位的名称,借助计数器识别并且理解百位、千位、万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体会计数单位“百”、“千”、“万”的意义,认识、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注重操作与演示,学生经历数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经验学习新知识。
学生已有的技术单位、数位等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推理、想象,并结合情境进一步认识千以内的数,进而借助千以内的数想万以内的数,建立较大数的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3、学生能够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树立比较的模型思想,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通过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学生能够认识近似数,并结合实际进行估计,注重估计意识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感。
引导学生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估计物品的数量,交流估计的策略,使学生体会到估计策略的多样性。
(二)学习内容、基础性学习包1、人民大会堂等建筑物的容纳量情况,本校学生人数、图书室书本数目情况,自己从家到学校或者别的自己熟悉地方的距离情况,各类课本或课外书的每页大约的字数情况。
2、有关历史的“千”: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亦称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若从黄帝时代算起,已有5000年,按现在出土的殷商遗迹来看大概为3500年。
二年级《万以内数认识》教材分析及教后反思

二年级《万以内数认识》教材分析及教后反思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简介《万以内数认识》是为二年级学生编写的一本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数的读法、数的比较大小、数的表达方式等。
2. 教材特点(1) 渐进性教学教材采用渐进的教学方式,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介绍数的读法和表达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2) 多元化教学资源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练习题、游戏等。
这些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3) 综合性教学任务教材设置了综合性教学任务,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这样的教学任务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教学目标分析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认识和理解万以内数的读法和表达方式通过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读出万以内数,并能够灵活运用数字与汉字、数字与拼音的对应关系。
(2) 掌握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学生应该能够通过比较大小,正确判断大小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比较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综合性教学任务的设计,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二、教后反思教《万以内数认识》这一教材对于二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 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渐进性教学,以及多元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数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这可能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有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并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2.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综合性教学任务的完成能力较弱,他们对于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教材先通过向学生介绍熟悉的体育场的容量,从而引出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让学生认识千、万,知道万位,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而且懂得对于较大的数,可以一百一百或一千一千地数,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更大的计数单位的教学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掌握了百以内的计数单位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能够明确“满十进一”的计数方法,并能体会数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
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多位数的认识打好基础。
在整数的认识过程中,本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是进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对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为万以内的数需要大量关于数的认识的直接经验,而二年级学生的经验有限,尤其对万以内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等,学生在读、写大数时可能会出现错误,这往往与数的概念不清楚、数的感受不丰富有关。
教学时,应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教学计数单位认识时,更多地是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进行迁移类推。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数学思考:经历估一估、数一数、想一想、认一认、说一说、拿一拿、比一比等数学实践活动,体验感受万以内数的大小,培养数感。
问题解决:初步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认识“万位”及其位值,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能掌握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经历与他人交流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会数10000以内的数,探索万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及数的组成。
小学数学_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万以内数的认识_数学_小学_《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2:《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一次扩展。
它不仅是学习万以内数的计算基础,也是以后认识万以上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课的学习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在教学设计时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学情分析】通过学情前测,我们发现,学生对认识大数的方法大都了解,比如,要认识一个数,可以用摆一摆、拨一拨的方法认识它的“写法、读法、组成”等几个方面。
对于每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心里也明白,老师要做的只是稍加提升,但对于有0的大数的读法和写法却不能讲清楚,比如7600和7006这两个数中的0的读法容易混淆、漏掉。
因此这节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读数和写数归纳总结出大数的读法和写法,特别是关于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大数。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会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能说出各个数位上数字表示的意义;认识“万位”及位置,能说出万以内各数位的名称及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
2.能力目标:通过摆一摆、拨、读、写等方法,经历观察、归纳、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初步感受在数形结合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3.情感目标:体会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培养学习大数的乐趣。
4.品格目标:培养学生做事条理分明、思维严谨的理性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万”的必要性,数感的培养。
【教学难点】数感的培养和中间、末尾有0的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小正方体卡片、红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谈话引入谈话:同学们,前几天我们认识了千以内的数,今天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万以内的数(板书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读写法》说课稿

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中例4、例5有关五位数的认识。
下面我就具体来说说本课教材的内容。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学会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读写及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里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
它不仅是大数的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进一步理解个、十、百、千、万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会万以内的数(中间、末尾没有零)读写及数的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2、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数感,了解大数的价值。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会万以内的数读写及组成,掌握数位顺序表。
教学准备:课前调查有关南京长江大桥的信息、课件、计数器,练习纸即一张空的数位顺序表格。
三、教法学法基于本课的具体特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从已知到未知的方法。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更大的数,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
2、数学活动自主参与法。
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数学活动,让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理解每个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同时在教学中,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使他们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能力、发展数感。
学生数感的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用较长时间逐步培养。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万以内的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认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数的组成。
这一单元的内容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为后续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能够读写几百几十几,但是对于万以内的数,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过渡到万以内的数,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让学生认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3.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能够分析数的组成。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数的大小比较,能够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配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直观地认识万以内的数。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万以内的数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图片中的物品数量,从而引出万以内的数。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万以内的数,引导学生认识并读写这些数,让学生初步了解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的大小比较游戏,使用数卡片进行操作。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的大小,进一步巩固对万以内的数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数的组成,引导学生分析并说出数的组成。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数的组成的理解程度。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认识万以内的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并理解数位顺序。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和认识万以内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1000以内的数的认识,对数的读写和数位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数位的理解不够清晰,读写数时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反复练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并理解数位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万以内数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难点:数位的理解,读写数时不出错。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
2.游戏教学法:运用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理解。
4.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万以内数的认识。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万以内的数,用于实践活动。
3.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购物、计数等场景,引导学生关注万以内的数。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数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万以内数的认识,讲解数位顺序。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万以内数的构成。
同时,举例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如1234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四,10001读作一万零一。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这册教材的其中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
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
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为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
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二、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
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能够以内数的大小。
1 / 1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整千数加、减法。
..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会.口算整百、3.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而其中的数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与几位数的区别)等概念又是读写数教学的重点。
四、单元的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的教学。
2、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 10 进关系的教学。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 0 的数。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市第一实验小学的数学教师李明,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针对二年级下册学生的“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次说课将围绕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习策略以及课堂秩序维护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
一、说教材本节课内容取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万以内的数,并能够熟练地对其进行读写以及简单的运算操作。
这一知识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千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其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在实际情境中准确识别和运用万以内的数,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法在教学方法上,我结合了直观教学和游戏化学习的方法。
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千位以上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万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接着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然后通过分组合作探讨和解决问题,促进对万以内数的理解和运用;最后通过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说学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采取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指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数小棒、翻数卡等方式来理解数的组成和结构,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借助工具如算盘、计算器等进行辅助计算,培养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课堂教学秩序为了确保课堂秩序,我在课前对学生明确了上课期间的行为规范和学习任务。
在课堂上,通过设计合理的师生互动、分组讨论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有序的环境中积极参与到每个环节。
此外,我还通过巡视指导和及时反馈,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别化的指导,充分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和运用。
总结:通过这节《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学,学生们整体上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概念,并能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较大数的读写和结构上存在困难,说明我在教学中对于抽象概念的引导还不够深入和细致。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材分析张家营小学陈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74---77例1、例2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非常重要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地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 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验“一千”,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正确地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的数。
五、教材编排意图1、主题图呈现了体育馆中的座位图,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座位,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兴趣,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作准备;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10000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时通过学生观察图面上发生的事情,加强交流,深化认识。
让学生充分表达,利用恰当的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从而积累对较大数的感性经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2、例1是在学生掌握了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重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材又编排了实际操作数小立方体的活动。
经过将一个个的小立方体结构化,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思想,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范文(通用5篇)《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结合具体情景认识计数单位百、千、万,并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和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写万以内的数,能够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大小,认识近似数、估计,正确口算。
2、能力目标运用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3、情感目标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他人帮助下,能尝试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难点的教学策略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计数单位千、万的认识。
2、数位的意义和顺序。
3、万以内数的读写。
4、数的组成。
难点:1.数数过程中,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2.体会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如何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
各知识点的教学策略:1、千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认识。
首先,结合学生的做操情景,来估计一下有多少人,然后再去数一数,算一算引入“千”这一计算单位,然后引导学生来这样“一个一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百个百个的数”,“千个千个的数”的数学活动,知道10个一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10个千是一万,体会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并通过现实情境估计二年级学生人数、全校学生人数和“多少本书有一千张纸” “多少本书有一万张纸”的活动来进一步感受大数千、万。
在理解数位的意义时,由于生活中很难找合适的实物来代替,所以根据学生已有的对计数单位和数位的知识,充分借助计数器理解百位、千位、万位等数位的意义在数数时,对学生来说,拐弯处的数数,是一个难点,如: 989数下一个时,学生直接数1000,这时我先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认识到下一个应该是990.并再通过举类似的例子(如:489数下一个,679数下一个等)进一步体会相邻计数单位的十进制的关系。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主要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数的运算。
本节课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阶段,对于学生数的概念的形成和运算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千以内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对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数的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万以内数的读写和运算还需要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的数感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数的实际应用,增强对数的概念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法,能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2.能比较万以内的数的大小,并能用符号表示。
3.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能通过拆分和组合的方式理解万以内数的构成。
4.能进行万以内数的简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能将数的概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和数的运算。
2.教学难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数学游戏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计数器、卡片、图片等。
2.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成数学乐园,增加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创设数学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数的乐趣。
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尝试读写万以内的数,并讲解数的读写规则。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数的读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同时,让学生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培养学生用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数的组成和数的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一、课程概述本评课稿旨在对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进行细致的评析。
该教材是用于二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辅助教材,主要内容涵盖了万以内数的认识、数的组成、数的比较等基础知识点。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万以内数的认识》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十百千和数字的认识; - 数的比较和数的排序; - 万以内数的扩展与拆分; - 算式的认识和运算法则。
2. 教材特点该教材的特点如下: - 以生活实例为背景,提供具体的场景描述,让学生能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 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 强调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些思维训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材评价•知识点覆盖全面:教材内容包含了二年级数学的核心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全面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和运算。
•教学方法合理:教材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逐步建立起对数概念和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参与度高:教材设计了多种实践性活动和思维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文配合恰当:教材运用了适量的图表和文字说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十百千以及数字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读写和比较大小;•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运算和推理的技巧;•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十百千以及数字的认识,能够正确读写和比较大小;•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运算和推理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教学策略•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情节,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提高学习兴趣;•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些问题解决任务,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课堂讨论法:通过讨论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思维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下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一个重要的单元。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认识万以内的数》的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首先,学生已经掌握了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法运算,对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其次,学生对于较大的数还不太熟悉,对于数的比较和运算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数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数的比较和加减法运算。
2.教学难点:对于较大的数的读写和运算,以及数的比较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数轴、计数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的读写和运算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数一数、写一写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复习1000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
2.新课导入:介绍万以内的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万以内的数的读写方法。
3.数的读写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4.数的比较:利用数轴和计数器,引导学生进行数的比较练习,掌握比较方法。
5.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数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运算方法。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七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之内数的认识》教案【七篇】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沟通工具。
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全部科学技术的基础。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之内数的认识》教案的内容,欢迎浏览,内容仅供参考!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之内数的认识》教案篇1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之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控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进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进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之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之内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一)在演示中感知: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随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随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数的读写与比较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设计——数的读写与比较一、教学目标:1.能准确读出万以内各位的数,如:4387,3281等。
2.能正确写出万以内各位数,如:3450、4200、5000。
3.能比较大小,例如:3251,3614这两个数应该如何比较。
二、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数的读写与比较2.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通过操练,让学生熟悉数字读写和比较计算的方法。
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出各位数,同时也能够正确地写出各位数,并且对数值的大小有一定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1、交互策略: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中展示数数字牌,进行数字的读写,通过交互互动,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数的大小特点。
2、启发策略:引导学生通过试图比较数的大小,从而逐渐了解数的大小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数的比较计算方法。
3、差异化策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化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四、教学重点:能够快速准确地读出各位数,同时也能够正确地写出各位数。
五、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字大小的计算方式不够熟悉。
六、教学准备:1、数字牌(含0-9数字);2、数的比较游戏;3、课件。
七、教学过程:1.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读写练习教师将数字牌打乱(包含0-9),请学生一位一位地读出数字,以此加深学生对各位数的认识。
教师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教师指定一个学生站在黑板前,将数字牌逐个地由上至下横排展示出来。
(2)教师请其他学生依次读出该数字牌所组成的数。
(3)教师请学生自己组合数字牌,完成指定的数,并请学生读出所得数的大小。
(4)将数按大小顺序排列,让学生看到数字的变化规律。
2.比较大小游戏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领取数的比较游戏卡牌,将数卡牌发给各班小组进行内部比较。
比较结束后,将各组比较结果汇总在一起,由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讨论各数的大小关系,共同讨论数值大小规律。
3.完成数的读写在读写过程中,教师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教师先写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这个数写其相对应的数,例如:教师写出3450,让学生写出该数的相对应数为3400、3500、3460、3455,帮助学生学会数值计算。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进行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万以内数的读写:从1000到9999。
2. 万以内数的认识:数位顺序、数位名称、数位之间的关系。
3. 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比较、顺序比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数位的认识。
难点: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材料,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2.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 采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水果、玩具等,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数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万以内数的认识。
2. 讲解新课:讲解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如1000读作一千,1001读作一千零一,以此类推。
讲解数位的认识,如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等。
讲解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如1000小于1001,大于999。
3.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万以内数的图片,让学生练习读写和比较。
如出示一张图片,上有数字1000、1001、1002等,让学生读出这些数字,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 巩固练习:出示一些有关万以内数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填空题、选择题等。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数位的认识以及大小比较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万以内数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写一些万以内数的数字,比较它们的大小等。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万以内数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发现万以内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计数等。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练习成绩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以内的数的认识》教材分析
张家营小学陈意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74---77例1、例2的内容。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非常重要的素材。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地数数,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并掌握数数方法;掌握10个一百是一千,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2. 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 让学生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一千”,培养数感。
教学难点:正确地数出接近整十、整百拐弯处的数。
五、教材编排意图
1、主题图呈现了体育馆中的座位图,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座位,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兴趣,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作准备;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10000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时通过学生观察图面上发生的事情,加强交流,深化认识。
让学生充分表达,利用恰当的方法,得出合理的结论,从而积累对较大数的感性经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2、例1是在学生掌握了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其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重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材又编排了实际操作数小立方体的活动。
经过将一个个的小立方体结构化,使学生充分体会“十进”思想,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
其
中,前两幅图所呈现的是学生的已有知识,重点在于第三幅图中新的计数单位“千”的引入及3幅图所呈现的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在教学中,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充分地数小立方体,感悟到数数方式的多样: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
进而通过“如果小立方体数量非常多,要继续往下数,怎样数比较快?”体会数较大的数时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即图中的一个大正方体,建立“千”的直观模型。
再引导学生根据直观模型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直观认识计数单位及其之间的关系,掌握数数的方法和规律,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3、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教学完例1后,安排了“做一做”,“做一做”在学生已有数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一十一十地数数,用以突破学生数数时遇到拐弯数时不知道下一个数是多少的难点。
4、例2教学,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
首先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觉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
第二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3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得到点子数------二百三十五。
第三要求学生用直观结构化的小棒表示出这个数,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
最后对照小棒图,在结构化的计数器上拨珠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
例2教学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5、“做一做”安排了两个题目巩固数的组成、写数的知识。
练习2注重突出四百、六百零五和二百九十这三个数的写法,以突破写数难点,为后面总结写数的方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