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背景本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树的朋友》,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理解树,了解树的价值,感受人与树的友好关系,并且在活动中加深对树的认知。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孩子和自然的友好关系;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诗的节奏与音美;3.学生能够运用描述词和语感,感受课文的情景和氛围;4.学生能够探究树的形态和价值,认识树的作用;5.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参与,进一步深入体验树的意义。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解读课文,感受诗的节奏与音美;3.通过描述词和语感,感受课文的情景和氛围;4.探究树的形态和价值,认识树的作用;5.通过亲近树的活动,深入体验树的意义。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课文1.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目标和核心词汇;2.头脑风暴:让学生自由获取有关树的信息,把他们熟悉的树名称、树的价值、树的地位等等写下来;3.蒙板唱词法:和学生一起感受一首树的诗歌或歌曲,通过蒙板唱词法让学生初步感受诗的节奏与音美。
活动2:学习课文1.音乐启蒙:放一段树的音乐,营造出山里孩子们与树的友好关系;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翻阅并跟读;3.引导学生探究文章语言,体会课文里的情景和氛围;4.查字典:有课文内容中的生词、陌生词与学生一起查找,理解其词义并运用正确;5.小组分工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边学边讨论各自组的重点理解内容,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活动3:探究树的形态和价值1.分析图片:由班级协作设计一张简单的海报,课程内容是如何向同伴介绍学习到有关树的内容;2.树的价值:让学生自由探究树的价值,这个过程可以用爱树网、百度百科等网站支持;3.树的形态:业务组在校园内寻找不同形态的树,把树的周长、高度、树皮、树叶、树花等情况记录下来;4.多种方式表述:让学生通过绘画、摄影、科普和诗歌等多种介绍方式,展示树的价值和形态;5.课堂评估:学生需要在课程中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估样例数可以涉及四个方面:数量、内容、质量和表达方式。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山里的孩子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山里的孩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
2.培养学生对山里的孩子的关爱和理解。
3.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生词和课文内容。
2.培养理解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和体会山里的孩子的生活。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材: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2.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张贴一张描绘农村景色的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你去过农村吗?你喜欢在农村生活吗?2. 新课讲解•让学生跟随录音机听课文《山里的孩子》。
•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
3. 课文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其大意。
(2) 课文整体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问题示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山里的孩子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山里的孩子的成长有什么特点?(3) 课文细节理解•教师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生词和句子。
•学生跟读课文,培养语感和朗读能力。
4. 学习单词和词语•教师通过游戏、图片等方式,教授生词和词语。
•学生掌握生词和词语的拼写和意思。
5. 阅读理解•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回答。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6. 写作训练•学生完成一篇关于山里的孩子的短文。
•学生互相交换短文,进行修改和完善。
7. 课堂总结•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所获得的收获。
六、课后作业1.反思自己的农村体验,并写下你的感受。
2.配合课本上的新课文,完成相应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课文《山里的孩子》来让学生了解山里的孩子的生活情况,培养学生对他们的关爱和理解。
通过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课堂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文学山里的孩子教案的创意教学
教育是一门艺术——语文文学山里的孩子教案的创意教学教育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善于运用创意教学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同时也要帮助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创意教学法——《山里的孩子》,这种教学法可以帮助孩子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更好地理解生活和人生。
一、《山里的孩子》教案《山里的孩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它描述了作者在深山里的一次探访,看到贫困山村里的孩子们生活的艰苦,却依然保持着纯真、善良和期望,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度。
基于这篇散文,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案:1.预习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提前阅读散文《山里的孩子》,并在预习的过程中做好笔记和思考,“山里的孩子”对自己有什么启示和感想。
2.课堂环节: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和音频播放的形式先让学生们感受生活在深山里的孩子的环境。
3.朗读环节: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轮流朗读《山里的孩子》,并分析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散文的内涵。
4.讨论环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之前的笔记和思考,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山里的孩子”启示和感想。
5.写作环节:针对学生思考的话题,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写一篇小作文,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总结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反馈和总结,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所得,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创意教学法深度解析1.声势相似引导教育不应该只是知识的单向传授,应该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自主探索和学习知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声势相似引导”加强语文学习的效果。
例如,在让学生朗读《山里的孩子》时,可以做一些声势相似的书面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循序渐进地锻炼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优美音乐教学优美的音乐能够使人身心愉悦,有助于提高记忆和学习效果。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选取适合教学主题的音乐,例如山间音乐,安静优美的音乐,背景音乐等等,让学生融入到乐听的环境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山里的孩子的生活状况。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幸福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学难点: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课堂练习纸。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展示山里孩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山里的孩子。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里孩子的了解。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老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实际情景演练。
3. 理解课文(1)学生互相讨论,总结课文大意。
(2)老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4. 细节描写练习(1)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细节描写练习。
(2)学生互相分享,老师进行点评指导。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山里孩子的短文。
2. 课堂作业:根据课堂讲解,完成练习纸上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课堂练习评价:评估学生在细节描写练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二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材简析:课文描绘了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形成的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4个自然段,前3段结构相似都是总分段,第4段是全文的总结句。
其中第2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段式,是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很好材料。
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总分段。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难点: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自学课文要求。
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提出不懂的地方。
2、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讲授新课。
1、先学第一自然段。
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情感态度篇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情感态度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里的孩子》,认识山里的孩子生活的艰辛和美好。
2.培养学生爱惜生命、珍惜现在的态度。
3.教学要求:阅读课文后,能够理解课文的主旨,感受到课文中反映出的人性关怀和背后
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导入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小组活动或图片展示引入课文,让学生先预测一下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分析主旨。
2.阅读理解
(1)阅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强化对课文的感性理解,从而理解到山里的孩子生活中的各种艰辛。
(2)教师引导学生从专业角度分析课文,阅读理解,呈现出文章中的各种情感和作者对闽西农村孩子的思考和关注。
(3)浏览检测,教师提供课文阅读题目及对答案的解析,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引导
(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到敬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态度,同时,以前场景和文字的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最真实的美好和人性。
(2)教师引导学生从“从简单的生活中寻找到愉悦,感受到人生的美好所在”这个主题出发,体会人生中的艰辛和喜悦,并带领学生生成感性的想法。
(3)老师以“如何摆脱贫穷,过上富裕的生活”发散出问题,引导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并分享他们对人生体验的精彩故事。
4.作业布置
设计针对性的异形作业,如:通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性的体验,让学生把想象写成一篇个人生活经历的小文章,解答“快乐来自哪?”等问题。
三、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理解和体验,提高学生对“爱生命、珍惜生命、尊重他人”的认识;通过分析和感受,激发学生的个人想象、表达能力和人性光辉。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语言表达篇
《山里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非常经典的一篇文章,它生动地描绘了山区孩子的生活和他们拼搏向上的精神。
在语言表达这一环节,我们需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悦纳美感的同时,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思维能力。
一、讲述故事,感受情感我们可以从书面语向口头语的过渡,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学生熟悉故事情节,加深学生对故事情感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当学生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二、有效训练写作能力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语言表达不如高年级同学那么成熟,为了有效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需要从简单的写话、填词之类的活动开始,逐渐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更丰富的语言表达,例如要求学生从山里孩子眼中看世界,写出自己的感受,或是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书写故事的结局和发展,都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
三、课堂交流,增强沟通能力学生在课堂上的沟通能力,是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讨论、辩论、组队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外出实践,亲身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到乡村、山区等地进行为期数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山里孩子的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背景,这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以上几种方法都是在学生学习《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时,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采取的。
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能,从而达到优秀读者和优秀作家的境界。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又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处的。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山里孩子的同情心,增强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2)引导学生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奋发向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里孩子生活环境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里孩子的了解和看法。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山里孩子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
5.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山里的孩子改善生活环境?(2)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可行的建议和措施。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山里孩子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生字词的情况。
3. 拓展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在拓展作业中收集资料的全面性、整理的条理性和分享的表达能力。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
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导读:本文浙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三)学课文,1、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1)正音:甸盈歇跃充(2)形:形近字组词键()蹬()歇()盈()健()登()渴()盆()(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7、试背诵。
(五)作业1、扩词登()()()印()()()盈()()()跃()()()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一()野花()一()凉茶()一()鸟叫()一()客人()一()动物园()一()翠竹林()五、教后记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
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小学三年级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四篇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
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
7.作业
1.完成作业册
教后记:
第三课时
目标:
1、巩固生字新词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
(三)学课文,
1、自读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
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
(1)正音:甸盈歇跃充
(2)形:形近字组词
键()蹬()歇()盈()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
(1)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
△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这怎样的语气读。
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
(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
(2)各组推荐比赛
(3)评出优胜
2、背诵课文
三、读写迁移
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课文《山里的孩子》的主题思想,感受山区孩子的艰辛与快乐。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的朗读、复述、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山区孩子的情感。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主题,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山区孩子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邀请学生谈谈对山区孩子的印象。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题。
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涵。
4.课堂活动活动一: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克服困难。
活动二:小组合作,编写一个关于山区孩子的故事,要求主题明确,情节生动。
5.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6.课后作业收集关于山区孩子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能体会到山区孩子的艰辛与快乐。
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朗读、复述、写作能力。
2.教学不足部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不够深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课堂活动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
3.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不足,加强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优化课堂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五、教学拓展1.开展关爱山区孩子的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山区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2.邀请山区孩子到校交流,让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3.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帮助山区孩子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体会到了山区孩子的艰辛与快乐。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朗读、复述、写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激发了他们关爱他人、回报社会的情感。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通过具体语句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山区孩子所面临的困难和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
《山里的孩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欣赏(播放《山里的孩子》)看得出大伙儿都很喜欢这首歌,老师每次听到这首歌都很感动,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仿佛看到了自己背着书包和小伙伴们在山路上奔啊,跳啊。
我就是从大山里走出来的。
今天,老师和大伙儿一起走进大山,去认识山里的孩子(出示课题,齐读)二、感知课文,自学生字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要求:(出示)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样的?2、检查:1)出示词语(自由读——指名读)蘑菇熟悉沉甸甸满盈盈歇歇脚满山遍野健壮登山脚印充满欢跃舒适选你认为难写的词语写一写2)你觉得山里的孩子怎么样呢?出示: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
(指名汇报,板书)这三句话也是每一自然段的——总起句。
谁能把这三句话连起来说一说?三、学习第1自然段过渡:一提到山里的孩子,人们都说他们长得结实、健壮。
那是什么练就了山里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第1自然段交流:1、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1)你从哪些词体会到的?2)还会在哪些地方呢?大山真是孩子们的乐园,大山的每个角落都洒满了他们的欢声笑语,是大册练就了孩子们的结实、健壮。
你能想象一下,他们在这些地方干些什么吗?出示: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城成长,那里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他们亲密的伙伴。
他们爱大山,喜欢。
2、沉甸甸的一捆柴,满盈盈的一担水,挑在他们的肩上,却显得那样轻松。
1)你从哪些词读出山里的孩子的结实、健壮?2)沉甸甸的一捆柴,你挑得动吗?是呀,正是他们平时参加各种劳动,练就了结实、健壮的体魄。
山美,山里的孩子更美。
文章写得也很美,同学们想不想把背下来?(自由背,师生合作背)四、学习第二自然段鸟语花香装扮了大山的美丽,大自然多么的美妙呀!越来越多的人往山里跑。
你就是山里的孩子,你会怎么招待这些来自城里的客人?请读读第二自然段反馈:1、随机出示重点句子2、请大家自由准备,演一演板书:结实健壮山里的孩子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
小学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展示,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山里孩子的生活和情感,培养对不同生活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学生能够欣赏自然环境,激发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山里的孩子》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山里的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成长经历。
课文描绘了山里的自然环境、孩子们的学习和娱乐活动,以及他们与父母和老师的互动。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
学生能够理解山里孩子的特殊生活方式和情感体验。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己的童年生活,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
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山里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对山里的生活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3.3 讨论与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抄写,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2 评价: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山里的孩子》教师可以准备课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朗读。
5.2 图片:山里的风景和孩子们的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山里的风景和孩子们的活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山里的生活。
5.3 教学课件:教师可以准备教学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山里的孩子
浙教义务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山里的孩子》一、教学目标1.了解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2.理解“爱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人生价值观;3.培养学生对山村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究精神;4.提高学生朗读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和表演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把握课文中的根据性、干扰性、语篇性生词,让学生善于根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2.学习并运用递进手法,提高段落衔接和情节铺垫能力;3.理解文章的深层意义,并由此思考道德价值观;4.学会朗读、模仿课文中不同人物的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用《山里的孩子》的精彩描写作为本节课的导入,激起学生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和好奇心,愿意了解更多关于大自然的知识。
例如,“课文中的大山是什么样子?大山上住着什么人?孩子们似乎在玩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 朗诵课文让学生先读课文,借助课文朗诵练习朗读技巧和语感。
随后,教师为学生演示如何逐句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要求学生模仿、跟读。
教师可将课文分段,由几个学生朗读同一段落。
3. 培养阅读技巧1.人物介绍:通过画像和文字,让学生了解故事中的各个人物;2.重要事情:请学生仔细地分析故事中每一个重要事件,反复强调其中细节,理解事件的递进关系;3.字词解释:帮助学生解读文章中不理解的含义。
4. 深入探究1.阅读理解:带领学生先用简要语言自述所读内容,挖掘课文的思想、情感和知识,对课文涉及的道德进行思考,讨论文章中的价值观;2.情景展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可以请其中2名学生模拟文章中帮助越越和麦功的对话过程,推动情节发展;3.重点讲解:强调《山里的孩子》中的阅读策略,如舒展语调、加强节奏和突出情感等。
还应向学生解释文章中的生词、词语。
5. 练习与活动1.课文分析:小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情节和含义,列出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可总结成一份课文分析笔记,用于课后查阅;2.扮演角色:在课文角色扮演游戏和朗读中,让学生体验和模仿课文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3.朗读比赛:组织一次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实行PK赛制,让学生积极表现和互相取长补短。
(三年级语文教案)8山里的孩子
8山里的孩子三年级语文教案教材简析:课文描绘了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形成的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的性格特点,表达了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4个自然段,前3段结构相似都是总分段,第4段是全文的总结句。
其中第2段是课文的重点段,它是非常典型的总分段式,是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很好材料。
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总分段。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难点: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自学课文要求。
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提出不懂的地方。
2、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讲授新课。
1、先学第一自然段。
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健壮”是什么意思?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
《山里的孩子》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第七单元的《山里的孩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山里的孩子们在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知识的故事。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培养他们珍惜眼前生活、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了解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感恩意识。
4. 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品质。
5.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了解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
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助人为乐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课件、黑板、粉笔、字典。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山里孩子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山里孩子的认识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0分钟)1. 课文讲述了哪些山里孩子的生活故事?2. 这些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怎样的品质?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
重点讲解山里孩子们的艰苦生活,以及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知识的精神。
5. 实践环节(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关爱他人,分享自己的助人为乐经历。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课题:《山里的孩子》内容:1. 山里孩子的艰苦生活2. 勇敢面对困难,努力追求知识3. 珍惜眼前生活,努力学习,关爱他人七、作业设计1.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一下你对山里孩子的认识和感受。
语文文学山里的孩子教案优秀范文3篇
语文文学山里的孩子教案优秀范文3篇《山里的孩子》是京版教材第八册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大山里的孩子为了寻求改变山沟贫困面貌的金钥匙,而起早贪黑,不怕吃苦,不怕山高路远刻苦学习的感人事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好了内容,希望你们能喜欢,语文文学山里的孩子教案优秀范文3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三)学课文,1、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1)正音:甸盈歇跃充(2)形:形近字组词键()蹬()歇()盈()健()登()渴()盆()(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7、试背诵。
(五)作业1、扩词登()()()印()()()盈()()()跃()()()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一()野花()一()凉茶()一()鸟叫()一()客人()一()动物园()一()翠竹林()五、教后记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
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篇
《山里的孩子》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课堂活动篇《山里的孩子》是一篇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充满了诗意和情感,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道了解山村生活和感受大自然之美的通道。
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此篇文章,领略其中的韵味和精华。
一、朗读、理解、韵律在首先教师可以让孩子们了解一下“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的大致主题,“山”,“孩子”是其中主要的关键词,通过简短的朗读,可以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和兴趣,使他们主动融入到文章的世界里。
随后,教师可以呼吁孩子们读句子时,用口语化强、停顿要准确的朗读方式,以做到声情并茂。
教师带领孩子们读懂每个段落的含义,在进行韵律朗读,增添抒情色彩,从而让孩子们真正领悟到文章的意境。
二、语言表达、词汇积累在孩子们掌握基本的朗读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逐句阅读,了解每个段落中的细微差别,如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等,通过让孩子们比较不同句子之间的区别及其所表达的意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学习到一些新的词汇,从而可以扩大他们的词汇量。
三、情感教育、美育培养《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中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感受,它让孩子们在阅读、朗诵、欣赏中不仅可以受到语文知识的教育,还可以受到情感教育、美育培养。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分享自己的感知和心情,从而让课堂氛围更加和谐、愉快。
四、绘画创意、手工制作除了在语言及情感教育上培养孩子的能力以外,课堂上还可以通过一些手工制作以及绘画创意活动,增强孩子们的创造力。
例如,利用画画和手工制作知识,让孩子们制作出一些美丽的山景,以更多地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同时也放松身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情况下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通过对《山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的深入探索及课堂活动的全面开展,可以使孩子们在语文知识、情感教育、美育培养以及可视化的绘画手工制作方面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语文启蒙教学《山里的孩子》教案
近年来,的飞速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趋势。
然而,在这个高科技时代,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传统的语文启蒙教学,而《山里的孩子》无疑是一部优秀的教材。
本文将围绕《山里的孩子》选取优秀的教案进行探讨,旨在引导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语文启蒙教育。
一、《山里的孩子》的教育价值《山里的孩子》是由著名作家郑渊洁所著,以讲述孩子们生活在山村的故事为主线。
这部作品是一部优秀的儿童文学,不但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而且还能够开拓孩子们的视野,增强他们的人文素养。
这部作品所描绘的生动形象的山村生活,以及孩子们的游戏和成长过程,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然和生活,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这部作品所反映的山村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告诉孩子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并努力向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此外,《山里的孩子》这部作品的反极端思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还使得它成为了一本具有启发意义和人文价值的书籍。
学生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能够接受到这样一种美好的教育,从而感受到人性中真善美的力量。
二、《山里的孩子》教案设计原则对于《山里的孩子》这样的优秀教材,我们需要精心设计教案,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育的内涵。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山里的孩子》教案设计原则。
1.注重开发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开发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和推理。
同时,还要通过具体实例,激励学生运用语言创造力,使语言有生命力。
2.体现情感教育语文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准备和技能的训练,更是一种人类思想和文化的传承。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必不可少。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领悟到文化和价值,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历史和文明。
通过培养学生对正义、道德和人性的感悟来提升他们的观察力。
3.体现多元文化现在社会越来越多元化,我们也应适应多元文化的环境,让学生认识和接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域的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山里的孩子》教案范文【导语】《山里的孩子》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他们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山里孩子的生活原本没有如此美好,但作者的“妙笔生花”使平凡的生活产生了诗一般的美丽。
全文充满了诗意,把生活诗化了。
篇一一、教学目标:1、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健壮”、“漫山遍野”等词义。
2、懂课文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感受作者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总起句,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三、教学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题你们到山村里去过吗了解山里的孩子们吗说说你们了解的山村,了解的山里的孩子。
(二)课文录音(三)学课文,1、自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
(2)说山里孩子是怎么样的2、反馈。
3、生字新词的学习(1)正音:甸盈歇跃充(2)形:形近字组词键()蹬()歇()盈()健()登()渴()盆()(四)学习课文第一小节1、自由读:你发现这一段是用什么方法写的2、回顾怎样读懂总分段式。
3、按步骤自学总理解中心词“健壮”4、细读这一段:山里的孩子怎么会长得这么结实、健壮呢读中体会,读中交流。
5、理解“满山遍野”:读课文,从课文中句子来理解。
想象说话:他们在山冈(),他们在竹林()……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赶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用欢快的语调读好第4句。
6、感情朗读、7、试背诵。
(五)作业1、扩词登()()()印()()()盈()()()跃()()()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和表示怎么样的词一()野花()一()凉茶()一()鸟叫()一()客人()一()动物园()一()翠竹林()五、教后记今天这堂课,我觉得上得很有味道。
特别是在学习第一自然段是,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满山遍野”,在读中来悟“结实、健壮”,觉得特别好,很大气。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课文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巩固复习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课、充满”等词的词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1.复习引入:(1)趣味引背:(2)回顾学习方法2.学习课文第2段(1)用这样的方法,自学课文第二段课文第二段是按()写的。
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具体来写。
(2)读后反馈校正。
(3)读中感悟,句子比较,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进山地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哪句话更能体现山里孩子的热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第3段。
(1)出示填空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理解“幻想”(2)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到他们充满幻想。
找到有关句子进行充分朗读。
小组内先读在推荐同学读。
重点评价朗读:表现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
(3)连起来读分述部分(4)山里孩子幻想真多呀!课文哪个词说明这一点(5)启发想象:他们还会有哪些幻想(6)要是山里孩子这些幻想都能实现的话,山村肯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4、分组齐读课文这三个小结。
5、讨论:山里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教师充满激情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新鲜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怀,那样的气魄。
齐读最后一句话。
6、总结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什么收获7.作业1.完成作业册教后记:第三课时目标:1、巩固生字新词2、进一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3、能仿照第三段,围绕总起句写一段话。
一、听写词语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比赛的形式进行:(1)先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然后组内推荐一名(2)各组推荐比赛(3)评出优胜2、背诵课文三、读写迁移教师启发:山里的孩子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从小就有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地更美的打算。
我们城里的孩子也充满幻想,也希望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地更加美丽。
围绕“城里的孩子,心里充满着幻想”这一总起句说话、写话。
六、教后记篇二(一)教学目标1、能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3、复习巩固字词,理解“向导”、“热情好客”、“充满”等词意。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读懂用总分方法写的一段话。
难点:读懂2、3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山里孩子的特点写具体的(三)课前准备:录象、录音(四)教学过程1、读读第1段,说说学习这一段的方法。
2、学习第2段。
(1)初读感知,这段话用什么方法写课文第2段是用()方法写的。
总起句是(),中心词是(),分述部分是第()句,从()、()、()三方面写具体。
(2)自学这一段,完成填空题。
(3)反馈、校对。
(4)比较句子,进一步体会山里孩子的热情。
① 他们迎接进山的客人。
他们笑眯眯地欢迎每一位客人,为客人当向导。
②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茶。
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
像露水,一直甜到心窝里。
比一比,说一说哪一句更能看出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抓住带点词体会。
然后指导读好这句话。
(5)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说说这段写什么。
3、学习第3段。
(1)按第2段的填空题,自学这一段。
(2)校对答案,辅导难点。
估计学生对这一段的第2句话的意思难以概括,可引导学生读句子思考:“果树结果、鲜花开放、小草翠绿、小溪欢跳”这是一个怎样的环境用这段话中的一个词概括。
(舒适)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他们想为家乡人们创造一个永远舒适、美好的环境,用满怀激情的语调读出山里孩子满怀希望、蛮有信心的样子来。
(3)有感情地朗读分述部分。
(4)山里的孩子幻想真多啊!文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充满)想想,他们还会幻想什么(5)小结:要是山里孩子的这些幻想都实现的话,山村将变得更加美好。
他们是多少热爱自己的家乡,多么有理想啊!(6)齐读。
说说这一段写什么。
4、学习第4段。
(1)结合板书,复述前三段内容。
(2)山里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性格呢读第4段,这句话把大山比作什么从哪儿看出(3)小结:是大山养育了他们,他们呼吸大山里的新鲜的空气,喝大山里的水长大,是大山培养了他们那样的胸杯,那样的气魄。
(4)带着山里的孩子对大山的热爱之情读这句话。
(5)以“山里的孩子在大山的怀抱里成长”为总起句看板书复述全文。
5、学生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篇三教学目标:1、知道课文前3个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来写具体山里孩子特点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总分段。
教学难点:展开合理的想象,用总分方法谈谈自己的愿望。
教学方法:个别、分组、尝试、鼓励、游戏。
教学组织形式、意图:文章有3个自然段,分成3组是为了教学的需要。
学情分析:总分段式学生并非初次接触,但是这篇课文从几方面来写具体总起句较难归纳,所以应引导学生经过有效的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合作学习提纲。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2、了解课文1、2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具体写出山里孩子的特点的。
3、培养热爱山乡、热爱山里孩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懂总起分述的一段话。
教学难点:第一自然段总起分述的关系不很明显。
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画,揭示课题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画,仔细观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在干什么。
2、是呀,山里的孩子可真爱劳动,这节课就学习课文;山里的孩子(揭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二、自学课文要求1、读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想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4、问提几个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1、提出不懂的地方。
2、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同桌互读)3、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读后学生评议。
4、说说山里的孩子是怎么样的。
四、讲授新课1、先学第一自然段。
找到结实健壮的这句话划下来,齐读。
△健壮是什么意思2、山里的孩子身体长得结实、健康、强壮,这是为什么呢读读第一自然段,认真想一想,轻声说一说。
3、讨论2~4句(1)句式:因为……所以……或……是因为……回并板书:爬登采拾(2)听老师读第三句,说说漏读了哪几个词(每一朵、每一种),为什么不能漏(3)满山遍野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问,说说哪些地方有他们的脚印。
这儿的省略号表示什么(4)他们在这些地干什么呢说一说满山遍野都有他们的脚印,他们在山冈(),在竹林(),在小溪(),在草丛(),在()()……(5)他们到过这么多地方,干过这么多事情,怪不得长得这么结实健壮。
读时要稍有力些,不但要读得精神饱满,同时还要读出热爱山乡之情。
(自由读指读评议师生读)4、小结:这段话,先总写山里孩子是结实健壮的,这叫总起句。
然后分三方面具体描写,这叫分述句。
像这种写法,叫先总起后分述。
刚刚我们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学懂第二自然段。
5、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总起句划下来。
6、课文有是从哪写方面来写他们的热情好客,请同学门读读第二自然段,想好后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7、全班集体交流、讨论(1)他们的热情好客表现在哪里(抓主要词语:笑眯眯欢迎每一为当向导请歇歇脚递上)△ 多热情的山里孩子,该用这怎样的语气读。
(2)想象一下,客人来了,他们会对客人怎么说,怎么做。
(用自己的话说)(3)出示句子,自由读,你能说出好在哪里渴了,他们递上一碗清凉的茶,像清泉,像露水,一直甜到你的心窝里。
△ 是呀,喝上着甘甜、清凉的茶,客人们多舒服,多高兴呀!用这样的语气读读。
8、这段话也是用先()后()的方法写的,我们也是用读、找、想、说的方法学懂的。
五、总结1、读1、2自然段。
2、说说你学懂了什么六、作业:抄写生字(自己认为较难的多抄写几遍)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边投影移出课文插图边述:昨天,我们慕名驱车来到大山,初识了一群山里的孩子,虽然是初次的见面,但是他们的形象已经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那么谁愿意来谈谈自己印象中的那群山里的孩子。
1、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热情好客。
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充满幻想。
(根据学生的回答逐句出示)2、把三句话并成一句话,连起来说说山里孩子的特点。
出示:山里的孩子,像大山一样结实、健壮,热情好客,充满幻想。
〔设计意图〕: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在单元练习中有要求,这里利用课文的例子进行训练,为后面知识的掌握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落实了文后的练习。
而且从山里孩子的性格特点入手,能够很自然地展开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