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就业,一个关乎个人生存和尊严、社会和谐与稳定、经济健康与发展,涉及千家万户的生计与发展,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已成为人们最关切的话题之一。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人口近8亿,就业形势极其复杂。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我国已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方面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为国家建设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也显著增加,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

据统计,从2002年开始,随着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降。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有495万,就业率75%;2008年大学毕业生560万,就业率70%;2009年大学毕业生610万,就业率74%,今年大学毕业生达到631万人,比去年增长了20万人,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当前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超过700万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国家、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中一支高素质的生力军,高等的学历、丰富的知识为大学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以往,大学生往往是用人单位争相抢夺的“香饽饽”,但目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方面,受目前整个大环境影响,这几年,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时期,产生了大批的下岗待业人员。与此同时,我国为了提高全民素质,许多高校又开始大规模扩招,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数迅猛增长,随着市场经济机制的完善,企业股份制、私有化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大学生派遣机制,使计划分配一说成为历史。在这两种状况下,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与新生劳动力就业相互交织,造成了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是学校方面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校盲目扩大学校规模,而不是强身健体练内功,造成人均师资、人均教学设施严重失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要求;教材多年未变,专业划分不合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对知识传授比较看重,而对能力培养却比较轻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钩,造成结构性供求矛盾。此外,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的学校片面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够重视,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三是大学生自身,择业观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许多大学毕业生都有一种“就高不就低”的择业心态,相对于西部落后地区,一般选择东部发达地区;相对于在乡镇做基层具体工作,更多的选择留在城市做“体面”工作,“宁要城区一张床,不要乡村一间房”的现象十分普遍。就业心态的滞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东西部,乡村与城市的就业形势两极化状况,也进一步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面对2010年高校毕业生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中央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党委、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高等学校扎实有效工作,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

对各级政府来讲,要把中央各项部署落到实处,采取更加积极的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疏导。如今年2月10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

扩大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通知》明确指出,到城乡基层就业是大方向,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是主渠道,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具体做法有:继续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努力扩大规模。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力争全国中小学补充教师总规模达到30万人以上。精心组织实施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以及本地实施的基层就业项目。积极探索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农村基层卫生人才服务计划等新的基层就业项目,在更多的领域为基层输送高素质人才。积极协调并配合财政等部门加快制订地方性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资助办法;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完善服务期满毕业生在基层持续发展的后续保障体系。

政府出台社保补贴、贷款扶持、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大学毕业生;要切实清理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制度性障碍和限制,落实户籍、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保接续、工龄计算等方面的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企业用人制度,加强劳动用工监察力度,营造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良好环境。

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加强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推动落实通过财政和社会两条渠道设立“大学生创业资金”,力争推动出台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并在工商注册、办理纳税手续、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简化程序,提供方便。

通过完善签订服务协议、户籍管理、待遇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的政策,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吸纳方式,进一步扩大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毕业生的规模,逐步建立起一支以合同制管理为基本模式的专职科研队伍。

对高校来说,要把促进就业摆到更加重要的地位。优化专业设臵,积极主动的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大学科和专业调整力度,并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造就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性人才,努力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各高等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作为本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把就业工作作为学校重要的战略任务和当前工作重点,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明确任务分工,逐级落实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确保就业指导服务机构、人员、经费上的“三到位”,健全就业工作体系。此外,要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有条件的学校可成立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加强对就业创业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高课程质量。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开展创业教育与服务,并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努力完善就业信息网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深入各行各业为毕业生挖信息、找岗位。开展毕业生求职技能培训,为在校学生提供多种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要加大生产性实训教学安排,确保学生毕业前有充足的顶岗实习学习经历,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并与行业企业实施多种形式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并逐步扩大规模。还要建立全员及全程的就业指导工作,即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并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改善用人机制,努力吸纳大学生就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的过程中,片面追求高学历,要求工作经验,一些单位还对毕业生性别有苛刻的要求,例如,明确规定不招录女生或者故意压低工资等。用人单位要摒弃这种错误的用人观念,消除性别、学历的偏见,树立长远眼光,完善用人机制,积极吸收和储备优秀人才,从而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