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岩性地貌
地理地形分类
![地理地形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ed7d534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9.png)
地理地形分类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的阿尔卑斯山区,法国中央高原,俄罗斯乌拉尔山,澳大利亚南部,美国肯塔基和印第安纳州,古巴及牙买加等地。
中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广、面积大。
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岩出露地区,面积约91~130万平方千米。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8d76315ff121dd36a22d8236.png)
“嶂石岩地貌”是我国三大砂岩地貌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太行山脉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与地形的差异主要在于地貌是一种更为具体的地表形态,通常具有十分显著的特征。
地表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黄土地貌、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峡湾地貌、海岸地貌、三角洲地貌、砂岩地貌、冰蚀地貌等等。
其中砂岩地貌是指在不同理化性状的沉积砂岩中形成的地貌类型,包括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和嶂石岩地貌三大类。
太行山脉的“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是地貌学中按照岩性进行分类,进而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主要是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丹崖长墙连续不断,三叠崖壁,形成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Ω”形嶂谷相连成套。
从远处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十分壮美,由于“Ω”形嶂谷的存在,瀑布在跌落的过程中犹如一道屏障隔开崖壁和嶂谷,景色奇特。
嶂石岩地貌分布图(赞皇县)嶂石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的太行山脉,从省份角度来看主要位于河北省,此外山西省和河南省等地也有分布,著名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就是开凿在嶂石岩地貌的崖壁上。
嶂石岩地貌的景观主要可以分为丹崖、碧岭、奇峰和幽谷四个方面,其中以河北省中南部赞皇县太行山深山区的嶂石岩景区最为典型。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形成了独特的嶂石岩地貌呢?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的形成与组成的岩石性质有很大关系,在地质时期,太行山脉还没有形成山脉,处于沉积环境中,泥沙沉积形成不同的沉积岩岩层。
形成嶂石岩地貌的沉积岩岩层,分布在上方的主要是坚硬的石英砂岩,而在石英砂岩下方的是较薄的,而且质地较软的泥岩或石英泥岩。
嶂石岩地貌崖壁风光这些沉积岩形成之后,在地壳运动之下抬升到地表,由于沉积岩层上下部分岩性不同,上部岩性坚硬,而下部岩性疏松。
那么,在同样的外力作用风化侵蚀下,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很显然岩性坚硬的上部侵蚀较慢,而岩性疏松的下部侵蚀较快。
嶂石岩地貌砂岩太行山区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地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侵蚀为主,在流水的长期作用下,岩壁下部被大量侵蚀,而上部岩石部分发生崩塌,最终形成向内坳陷的“Ω”形嶂谷,进而形成独特的嶂石岩地貌。
中国的三大砂岩地貌
![中国的三大砂岩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698927f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65.png)
中国的三大砂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山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为地貌学按岩性分类确立了一种新型的地貌类型,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
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被地质、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丹霞山地貌
丹霞山全山均为红色砂砾岩,远眺全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因而又有人称之为“红石花园”。
它的地质岩层是由碎屑红岩,砾石岩和粉状沙岩所组成,含有钙质,氧化铁和少量石膏,呈丹红色,是砂岩地势的代表。
这种地形和福建的武夷山、韶关的金鸡岭等同属丹霞地貌。
张家界砂岩峰林地貌
张家界的山,多是拔地而起,高低悬殊,奇峰林立,千姿百态。
或玲珑秀丽,或峥嵘可怖;或平展如台,或劲瘦如剑。
这举世罕见奇山异景,就是典型的砂岩峰林地貌。
她既不同于以溶蚀现象为主导作用的桂林喀斯特地貌,也不同于白垩第三系谷钙的红色状砂岩所形成的丹霞地貌。
张家界地貌则是以侵蚀构造为主导作用,由石英砂岩形成的砂岩峰林地貌。
据考证,大约在3.8亿年以前,整个湘西北地区发生大面积海侵,一片汪洋。
以后经过漫长而又复杂的沉积成岩过程和造山运动,便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总厚度达500余米的石英砂岩。
砂岩90%以上为石英,杂质很少。
因砂岩颗粒均匀,结构细密,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
所以,她能昂然挺立,如剑如刀,直插云霄,却很少崩塌。
目前,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正处于一个风华正茂的壮年时期,是最辉煌的黄金时代。
三种地貌的成因特点以及代表性景点
![三种地貌的成因特点以及代表性景点](https://img.taocdn.com/s3/m/665b6d6f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a.png)
三种地貌的成因特点以及代表性景点
花岗岩地貌
成因:是地下花岗岩在地壳变动过程中露出地表形成的地貌,当花岗岩出露地表并处于强烈上升时,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形成石柱或孤峰,石柱、孤峰丛集成为峰林,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常形成峭壁悬崖。
穹窿构造的花岗岩体,常具有红色风化壳,在风化壳剥蚀去后,则露出球状石蛋,成馒头状岩丘,形态独特。
特点:是常见的酸性侵入体,质地坚硬,岩性较均一,垂直节理发育,成为显著的隆起地形,在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下,常形成峭壁悬崖、孤峰擎天、石柱林立等奇特景观。
代表性景点:福建的太姥山、鼓浪屿、浙江的普陀山、天台山、安徽的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喀斯特地貌
成因: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蚀性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侵蚀以及岩体重力崩落、坍陷等作用过程,形成于地表和地下各种侵蚀和堆积物体形态的总称。
除了溶蚀作用外包括流水的冲蚀伴随的机械作用
特点:中国的喀斯特地貌面积大、地貌多样多样,很典型,生物生态丰富,主要分布在气候暖湿的石灰岩层分布区。
代表性景点:云南路南的石林桂林的象鼻山桂林的七星岩四川九寨沟济南趵突泉
丹霞地貌
成因:红层是是丹霞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搬运、磨蚀、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
特点: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
园”。
代表性景点: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贵州赤水、浙江江郎山。
嶂石岩地貌景观
![嶂石岩地貌景观](https://img.taocdn.com/s3/m/199a76d004a1b0717fd5dda0.png)
立志当早,存高远
嶂石岩地貌景观
嶂石岩地貌景观
嶂石岩地貌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之一,为地貌学按岩性分类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
地貌上为山高谷深的中山地貌,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降低,最高峰黄庵垴海拔1774 米,淮泉为槐河的发源地,富含多种矿物质。
嶂石岩地貌是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郭康研究员于20 世纪80 年代末期给嶂石岩地区搞旅游规划的时候提出来的。
张家界地貌是以塔柱状峰林为特色,看上去是千峰耸立、万石峥嵘的景观。
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
而嶂石岩地貌则是以延续不断的丹崖长墙、弯曲相连的型嶂谷以及一头开口的峡谷为主要特色,因此认定它是一种新的地貌类型,命名为嶂石岩地貌,与丹霞、张家界并列为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嶂石岩这种特殊的形态与构成它的岩石性质有关。
这个坚硬的厚层是构成它的主要成分--石英砂岩,下面则是一层比较薄、比较软的泥岩或泥质砂岩。
虽然薄,但是在嶂石岩地貌形成过程当中却起很大作用,因为这层东西比较松软,所以风化剥蚀以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塌下来,这是嶂石岩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跟丹霞动画是一个主要机制。
但是它跟丹霞地貌又不一样,丹霞地貌整个岩层都比较松软,所以有时候是一层层从外往里剥落,嶂石岩地貌则是从下往上塌,然后就往后面退。
中国地质地貌
![中国地质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2407044aa8956bec0875e303.png)
根据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征,
可分为海岸侵蚀地貌和海岸堆 积地貌两大类。侵蚀地貌是岩 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 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地貌,主要 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 海蚀柱等。这类地貌又因海岸 物质的组成不同,被侵蚀的速 度及地貌发育的程度也有差异。 堆积地貌是近岸物质在波浪、 潮流和风的搬运下,沉积形成 的各种地貌。按堆积体形态
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 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 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 岩溶地貌。
“桂林 山水甲天下,阳 朔山水甲桂林”,桂林 地区的岩溶洞穴,分布 广(2400km2),数量多 (达3000多个),内容丰 富,具多方面的研究和 和开发利用价值。桂林 山水和阳朔风光主要是 以石芽、石林、峰林、 天生桥等地表喀斯特景 观著称于世,并且是山 中有洞,“无洞不奇”。 桂林不仅是一幅浑然天 成的山水画卷,更有着 喀斯特地貌独特而优雅 的美。
奇形怪异的岩溶洞穴
石钟乳
芦笛岩 七星岩
云南石林风景区:
地表峰林奇布,主要为 高大巨型石芽群景观, 大部分灰岩山峰分布在 河谷两侧,各种形态的 石峰似人似物,形态逼 真、栩栩如生,全国 35片石林中本省有: 路南大、小石林、乃古 石林、和莫村石林、石 板哨石林、李子营石林、 天生桥等20片石林足 见本省石林分布面积之 广;溶洞景观有:泸西 阿庐古洞、奇风洞、玉 溪溶洞,建水燕子洞, 九乡溶洞。
与海岸的关系及其成因,
可分为毗连地貌、自由地貌、 封闭地貌、环绕地貌和隔 质海岸、三角洲海岸、生物海 岸等。
冰川地貌定义:
由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 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 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3ae279f269eae009591beca1.png)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
中国三大砂岩地貌:丹霞地貌、嶂石岩地貌、张家界地貌。
一、丹霞地貌
以陆相为主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目前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丹霞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已查明1000余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份和地区。
其中四川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
丹霞地貌在我国的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形成于东部海岸带,最高海拔可出现在青藏高原。
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
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
二、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是按岩性分类确立的一种新型地貌类型,主要由易于风化的薄层砂岩和页岩形成,多形成绵延数公里的岩墙峭壁,三叠崖壁,除顶层为石灰岩外,多由红色石英岩构成。
远远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画,甚为壮美。
被地质和地理学家命名为嶂石岩地貌。
三、张家界地貌
张家界地貌是砂岩地貌的一种独特类型,它是由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作用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的地貌景观。
它是“在中国华南板块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以及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岩溶地貌的分布及特点
![岩溶地貌的分布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842f09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d.png)
岩溶地貌的分布及特点地貌指的是地表起伏的形态,也称为地形。
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地貌旅游资源。
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覆盖,只有29%的面积是陆地。
因此地球表面的地貌分为海洋地貌和陆地地貌两大类。
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地貌旅游资源基本上是陆地地貌。
而我国正有着丰富的地貌旅游资源,岩溶地貌就是其中的一种。
岩溶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岩溶地貌研究始于前南斯拉夫西北的喀斯特高原而得名。
岩溶地貌景观的主要类型有:1、.石峰、石林和石芽。
石峰有峰丛、峰林及孤峰,石林和石芽也会有多种造型。
上述景观地貌在我国以广西桂林和云南路南石林最具代表性。
桂林山水有“甲天下”的美名,成为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皆源于那里发育的典型的岩溶地貌。
山青、水秀、石美、洞奇。
漓江水清如镜,两岸诸峰叠翠,“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更把这里称作“碧莲玉笋世界”;云南路南石林位于路南彝族自治县,是另一处典型的岩溶峰林景区。
数十米高的石峰,组成壮观的石的森林,不受寸土,峭拔挺立,似刀峰剑丛,直指青天。
怪石嶙峋,多惟妙惟肖造型,如“阿诗玛”,“万年灵芝”,“凤凰梳翅”等。
造型生动,步移景换,是我国一处造型地貌博物馆。
2、岩溶洞穴。
我国著名的岩溶洞穴有:广西桂林的产笛岩、七星岩,南宁的伊岭岩,贵州安顺的织金洞、龙宫洞,江苏宜兴三洞,浙江桐庐的瑶琳仙境,北京石花洞,辽宁本溪水洞,广东肇庆七星岩等。
有些溶洞内还有大量的石笋、石钟乳、石花、石幔等岩溶凝聚物,令人目不暇接。
有些溶洞内还有地下暗河、地下瀑布,更使人流连忘返。
3、石灰华。
四川黄龙是我国最大的石灰华岩溶景观分布区,密布着3000多个石灰华五彩水池,乳黄色的石灰华堆积成的“岩溶边坝”,犹如梯田,景色异常迷人。
我国的岩溶地貌分布很广,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国家。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37be639561252d380eb6ee0.png)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1、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吉林。
2、丹霞地貌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
3、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4、“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2020年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考点》考点(5)
![2020年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考点》考点(5)](https://img.taocdn.com/s3/m/cb339ef469dc5022abea0008.png)
2020年导游证考试《基础知识考点》考点(5) 山地旅游景观一、常见地貌类型1、花岗岩地貌:中国是世界上花岗岩地貌景区最多的国家之一。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深层侵入岩,岩柱坚硬,岩体造型丰富。
花岗岩地貌景观:山东泰山、崂山,安徽黄山、九华山,陕西华山,江西三清山、浙江普陀山、福建鼓浪屿等。
2、丹霞地貌:在巨厚的砂砾岩层上,由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顶平、身陡、蔑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这种地貌以广东丹霞山最为典型,因此得名。
丹霞山地貌代表: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安徽齐云山、湖南、贵州赤水、甘肃张掖等。
3、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是指地下水和地表水对以碳酸岩为代表的可溶性岩石进行破坏和改造而形成的地貌。
分地表和地下喀斯特两种景观。
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广泛、发育最充分、类型最齐全的国家。
代表景观:桂林山水,云南石林,贵州织金洞,重庆奉节天坑-地缝景观;四川九寨沟、黄龙,湖南张家界黄龙洞,北京石花洞。
4、流纹岩地貌: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岩构造。
代表景观:浙江雁荡山,神仙居,仙都峰,杭州西湖宝石山等。
5、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是夹有薄层砂质页岩的石英砂岩地层中,由于地壳稳定上升,岩石垂直节理发育,经长期风化和重力作用而发生断裂的崩塌,充沛的地表流水又对其进行强烈作用,从而形成的密度和规模很大、千姿百态的砂岩石峰。
代表景观:湖南张家界市世界上最典型的石英砂岩峰林峡谷景观。
6、海岸景观:指海岸地带受波浪、潮汐、海流以及生物等作用形成的地貌。
代表景观:台湾野柳、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山东成山头、河北昌黎黄金海岸。
7、荒漠地貌:形成于环境Elva的极端干旱地区,风力作用是塑造其形态的最主要地质营力。
代表景观:新疆乌尔禾、甘肃鸣沙山、宁夏沙坡头。
8、冰川地貌:主要指冰川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具有的特殊形态特征的地貌景观,分为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和冰川堆积地貌景观。
独特的中国四大砂岩地貌
![独特的中国四大砂岩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a24c670fba1aa8114431d998.png)
独特的中国四大砂岩地貌马守知(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邮编:455000)一、砂岩地貌的分类、分期与分区砂岩发育形成的地貌。
因砂岩的矿物成分、硬度和胶结程度的不同,发育的地貌也不相同。
石英砂岩或由硅质胶结的砂岩,抗风化和侵蚀作用强,常形成相对高起的山岭;胶结不坚实的粗砂岩、长石砂岩则常成丘陵或盆地。
砂岩地貌(包括砂砾岩、石英砂岩、石英岩(含泥灰岩等))可按区域类型和发育分期划分为:丹霞型——壮年-老年期发育型张家界型——壮年期发育型嶂石岩型——青年期发育型鄂尔多斯型——雏型二、不同砂岩地貌的特征(一)丹霞地貌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色如渥丹,灿若明霞”。
它切割最破碎,难见台地,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二)张家界地貌张家界地貌则是以侵蚀构造为主导作用,由石英砂岩形成的砂岩峰林地貌。
在中国华南板大地构造背景和亚热带湿润区内,由产状近水平的中、上泥盆统石英砂岩为成景母岩,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风化等营力形成的,它以棱角平直的高大石柱林为主,深切嶂谷、石墙、天生桥、方山、平台等造型地貌为代表的地貌景观。
因砂岩90%以上为石英,杂质很少。
砂岩颗粒均匀,结构细密,具有很强的抗蚀能力。
所以它能昂然挺立,如剑如刀,直插云霄,却很少崩塌。
拥有“天下盆景,人间仙境”的美誉。
(三)嶂石岩地貌“嶂石岩地貌”有五大特点:1.丹崖长墙连续不断2.阶梯状陡崖贯穿全境3.“Ω”形嶂谷相连成套4.棱角鲜明的块状结构5.沟谷垂直自始至终嶂石岩地貌多见墙、柱,切割较破碎,多大型石墙,有台地。
(四)鄂尔多斯地貌丘陵、平台峡谷为主,极少塔、柱。
大面积平坦地面与丘陵,河网密度小,未切开(大河边沿除外),有深巷状深切峡谷(陕北),部分与美国西部犹他州锡安国家公园相似(中、下部),部分与美国西部大峡谷国家公园相似(顶部)。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
![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7db9d20b4c2e3f56276343.png)
2021-2021学年下学期中国地理课程论文题目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姓名梁滔学号134120025院、系生科院专业生物科学二0一四年六月中国三大特殊地貌形成及其特点摘要:地貌即地球外表各种形态的总称,不能称为地形。
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一样,是、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
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
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展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
关键词:地貌;“雅丹〞地貌;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在特定的地质根底与新构造运动等力因素,以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水文、生物等外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地貌轮廓具有以下根本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下降;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阔,山脉纵横,呈定向排列并交织成网格状。
中国民族地区几乎连成一片,较完整地保存了中国地貌轮廓的根本特征。
〔一〕雅丹地貌主要存在地域:新疆成因:现泛指枯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岛、岛以外的其它地区。
[1]我国新疆地域辽阔,四周环山,在南北两边都有较大的山口。
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冷空气流经山口进入新疆北部,然后绕过天段,进入塔里木盆地,在沿途各地造成长时间的区域大风。
新疆的风,持续时间长〔一年可达100天以上〕,分布广,风力大,所以我们经常在天气预报中听到来自新疆冷空气的消息。
作为“干旱王国〞的新疆,风力对地貌的塑造具有特殊的意义。
雅丹、龙城、魔鬼城等特殊地貌类型就是风神的杰作。
“雅丹〞,又名“雅尔丹〞,是维吾尔族对“陡壁的险峻小丘〞的称呼,这种地形在罗布泊周围的雅丹地区发育得最典型,分布面积最广。
地质地形知识:探寻地球上的岩城地貌
![地质地形知识:探寻地球上的岩城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7bf7ef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d.png)
地质地形知识:探寻地球上的岩城地貌地球是一个充满着神奇和美的星球,其中的岩城地貌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岩城地貌是指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风蚀、水蚀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使得岩石形成了各种形态独特的地景,让人赞叹不已。
岩城地貌在地球上分布广泛,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神奇的地貌吧。
一、中国的岩城地貌1.第一大峡谷——峨眉山:峨眉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岳阳楼、黄山、庐山之后的第四大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第一奇山世界第二奇山”。
峨眉山是世界上最大的保护完好的侵蚀剥露地区之一,有着形态各异的岩城地貌。
其中,披露在山顶的花岗岩,形成了无数的古洞,是旅游者们探秘峨眉山的目的地之一。
2.神奇鬼斧——黄山石海:黄山石海,又称海子,是指一片奇特的山体峡谷化石地貌,由于受到地质构造、风蚀、水蚀等因素的作用,形成了数不胜数的石柱、石棱、石笋、石梁、石桥等独特的地形,被称为“天外奇观”。
3.冰川群峰——深圳大鹏半岛:大鹏半岛位于深圳市东南沿海,是一个由海岸侵蚀、海底粘土、风雨侵蚀、河流冲积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大鹏半岛的海岸线长达234公里,是国内最长的海岸线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剧烈地貌”。
二、世界岩城地貌1.壮美且凄美——美国羚羊谷:羚羊谷位于美国犹他州的一个自然保护区内,是一个由风蚀、水蚀因素形成的岩城地貌。
这里的沙石峰、岩梁、岩柱、岩窟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得游客的喜爱。
2.岩窟遗迹——土耳其卡帕多维亚:卡帕多维亚是指土耳其的一个地区,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岩石群落之一。
这里的岩石经过千百年的雕琢,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还有许多古老的岩窟建筑和岩画遗迹,是地球上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3.水晶世界——澳大利亚硅谷:澳大利亚的硅谷是一个由红色的砂石、白色的石英和黑色的蛇纹岩相互交错而成的独特地貌景观。
这里的岩洞、河流、岩柱都散发着五彩斑斓的色彩,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水晶世界之中。
总之,岩城地貌以其独特的形态、瑰丽的风景、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地球上最值得人类探索的区域之一。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7)(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7)(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3097104028915f804dc2d9.png)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7)一、综合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0.0分)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七百弄乡位于广西西北,处于云贵高原的边缘和斜坡地带,拥有世界上发育最典型、分布密度最大的峰丛洼地。
峰丛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
七百弄峰丛洼地与路南石林、桂林峰林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典型岩溶地貌(或称喀斯特地貌),七百弄是其中知名度最低的一个,几乎无人知晓。
七百弄人的饮水,是依靠水柜解决的。
水柜,就是收集雨水的蓄水池,当地人称“水柜”,可能含有“珍贵”的意思。
图1 和图2分别是七百弄地理位置图和峰丛洼地地貌景观图。
材料二七百弄乡是广西贫困山区的代表,这里山高洼深,石多土少,生态环境脆弱,交通非常不便。
上级政府在开展精准脱贫调研时,得知当地的鸡自小生态放养,肌肉结实,肉质细嫩,历来是当地的菜肴佳品后,决定将七百弄鸡养殖作为当地精准脱贫的一大主导产业。
(1)简析水柜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
(2)分析七百弄峰丛洼地知名度低的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陕西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其农业主要发展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苹果、核桃等经济作物。
“秋淋”(连续4天出现降雨,且降雨量达到20mm及以上)是关中平原人们对秋雨的习惯叫法,该地秋雨期一般自8月中旬后开始,最晚可持续到10月上旬。
特别是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具有雨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
而关中平原北部以干旱严重闻名,其东西狭长,南北狭窄,像一条带子缠绕在关中北部,被称为“旱腰带”。
下图为关中平原位置和该地农业结构调整示意图。
(1)“旱腰带”所在的黄土高原主要是受作用影响而成,分析“旱腰带”地区地表水缺乏的主要自然原因。
(2)关中平原南部地区“秋淋”雨量大的原因是、 ,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对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秘鲁东南的圣母河(如下图)流域森林茂密,雨量丰沛,但季节分配不均,68月为旱季,12月次年3月为雨量特别大的雨季。
中国五大造型地貌
![中国五大造型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36edb9a8960590c69ec376d0.png)
中国五大造型地貌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又称风蚀垄槽,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
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雅丹地貌以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雅丹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
一是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二是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流水的侵蚀。
干旱区的湖泊,在形成历史中往往包括反反复复的水进水退,因而发育了上下叠加的泥岩层和沙土层。
风和流水可以带走疏松的沙土层,对坚硬的泥岩层和石膏胶结层却作用有限。
不过致密的泥岩层也并非坚不可摧,荒漠区变化剧烈的温差产生的胀缩效应将导致泥岩层最终发生崩裂,暴露出来的沙土层被风和流水带走,演变为凹槽状;依然有泥岩层覆盖的部分相对稳固,形成或大或小的长条形土墩,雅丹地貌的形态逐渐凸现出来。
形成雅丹的外力因素,一般认为是强大的盛行风在起主导作用,但这并不是单一的主导因素。
比如在阿奇克谷地东段的三陇沙雅丹,其走向是南偏东,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这就说明在这一片雅丹中,洪水起了主导作用;另外,有的雅丹,是风和流水共同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分布区域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中国丹霞地貌的分布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
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沙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
在此设立的“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319平方公里,2004年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2]。
我国典型的岩石地貌
![我国典型的岩石地貌](https://img.taocdn.com/s3/m/8e1f5a652f60ddccda38a091.png)
武陵源景区——索溪峪
1、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因素:
(1)特殊的地层岩性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物质基 础。 (2)高角度裂隙的发育,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 必要条件
(3)所处的特殊构造地位,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 的重要因素:
(4)新构造运动的抬升,是砂岩峰林地貌形成的 动力因素 2、张家界武陵源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原始构造面→台地、方山嶂谷地貌→峰丛、峰林 嶂谷地貌→斜坡残余峰林→新剥蚀地貌
许多名山都以花岗岩为主体。
花岗岩的特性:
总之花岗岩的岩性:一方面是固结坚 硬,透水性差,另一方面又多交错节 理,容易风化。
1、结构——中、粗粒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
组成花岗岩体的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结晶,呈良
2、构好造的镶—嵌—结块构状,构岩造性固结坚硬,抵抗压力和侵蚀的能力强,
所以能形成高峻的山地。
8、什么是岩石地貌?我国典型的 岩石地貌有哪些? 9、花岗岩峰林地貌的成因是什么? 10、玄武岩柱状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11、中国三大砂岩地貌是什么?它 们有什么区别?
二、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系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 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 主要是砾岩和砂 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 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部及西南部,美国西部,中 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其中中国分布最广。
(四)花岗岩石林地貌
阿斯哈图石林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它处于大 兴安岭余脉向西部草原过渡的地带。草原上群山 呈现出典型的丘陵地形地貌特征,四周险峻,而 山顶平缓起伏,冰石林在这平坦的丘陵地带显得 格外突出。据专家分析,阿斯哈图石林主要是由 冰盖冰川的创蚀、掘蚀和冰川 融化时形成的大量 冰川融水的冲蚀作用下形成的,所以叫“冰川石 林”。
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
![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https://img.taocdn.com/s3/m/6d018ce776eeaeaad0f33035.png)
三一文库()/高二〔高二地理备考:常见的16种地貌总结一〕1、丹霞地貌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砾岩组成的方山、奇峰、峭壁、岩洞和石柱等特殊地貌的总称。
岩石地貌类型之一。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到第三纪,产状水平或缓倾斜的红色陆相地层中。
以中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为典型。
具顶平、坡陡、麓缓的形态特点。
丹霞地貌的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运动,它使部分红层变形,并将盆地抬升。
红色地层沿着垂直节理受到流水、重力作用、风力作用等侵蚀,第1页共4页形成深沟、残峰、石墙、石柱、崩积锥以及石芽、溶洞、漏斗、石钟乳等地貌形态。
主要山体呈方山状、堡垒状、宝塔状、单斜状峰群等。
丹霞地貌区奇峰林立、景色瑰丽,旅游资源丰富,有的早已成为风景区,如丹霞山、金鸡岭、武夷山等。
是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的最佳地区。
2、喀斯特地貌karstlandform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又称岩溶地貌。
水对可溶性岩石所进行的作用,统称为喀斯特作用。
它以溶蚀作用为主,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现象统称为喀斯特。
喀斯特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地名,当地称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
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岩石地区。
可溶性岩石有3类:①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
②硫酸盐类岩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
③卤盐类岩石(钾、钠、镁盐岩石等)。
总面积达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总面积的10%。
从热带到寒带、由大陆到海岛都有喀斯特地貌发育。
较著名的区域有中国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区,意大利和奥地利交界24。
(完整版)我国特殊地貌及分布
![(完整版)我国特殊地貌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248f64496137ee06eef9180a.png)
我国典型地貌及分布1、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
我国著名的喀斯特景观名胜区分布:广东、广西、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吉林。
2、丹霞地貌一般认为,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称为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
水平构造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
丹霞地貌红色的奇峰异石与嶂石岩有点相似,但它是由流水整体侵蚀切割形成的,以块状结构为主。
3、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中国的雅丹地貌面积约2万多平方公里,主要分布于青海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疏勒河中下游和新疆罗布泊周围。
4、“岱崮地貌”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地貌景观,过去在地貌学上称之为“方山”,人们通常叫做“崮”。
“崮”的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面坡度由陡到缓,远处观望,像是戴着平顶帽子的山头。
“崮”的成因主要是古生代寒武纪灰岩经受了强烈的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地壳切割和抬升运动区经过侵蚀、溶蚀、重力崩塌和风化等多重地质作用,形成了现在外表呈圆形、山顶平展、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以下陡坡逐渐由陡到缓的崮,多呈驼、帽、桌和鸡冠等形态。
最新中国熔岩地貌的特征
![最新中国熔岩地貌的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59e5d4d6f78a6529647d53fe.png)
中国熔岩地貌的特征一:熔岩地貌主要分布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中国是世界上喀斯特分布而积最大的国家,从热带到寒带各种喀斯特地貌类型齐全。
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区都有喀斯特的分布,但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碳酸盐岩出露地区。
其中以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所占的面积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区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区也有分布。
广西境内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贵州、云南、四藏多为高原喀斯特,高山喀斯特多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等髙海拔地区。
中国整个四南地区石灰岩连成一片,分布最广,而积共达55万平方公里。
其中尤以广西地区岀壺的面积最大,达12万平方公里,约占广西全区总而积的60%。
贵州和云南东南部石灰岩的分布面积也约占该地区总而积的50%.此外,广东、浙江、江苏以及四川盆地和鄂西山区等地都有大而积的石灰岩分布。
我国广西,云南地区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
同时,广西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也是别具特色的,这里除了部分的弧形山系以外,苴余大部分地区则分布着连绵成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尖锥状、宝剑状、柱状、塔状等形态备异、挺拔峻峭的石灰岩山峰。
它们纵横连绵达数百公里,而且各个山峰的高度都十分相近,构成了一个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峰顶面,在林立的石U床之间密布着一个个深达200〜400米、直径不过100〜200米的封闭小洼地。
从广西西北部到中部,地形形态呈有规律的变化:峰顶髙度依次降低,山峰密度逐渐变稀。
同时,山间的封闭洼地高程也渐次下降,洼地规模也明显增大,由数个洼地联接成串珠状洼地。
而与广西相邻的云贵高原区喀斯特发疗的特点与广西喀斯特有显箸的差异,其原因是云贵高原的地质条件比广西复杂得多,可溶性的碳酸盐类岩层与非可溶性的砂页岩、火山岩交互成层,再加上褶皱紧密,断裂错综,因而形成许多独立的、大小不同且各具特点的可溶岩体,而不像广四那样是一个连续分布的、褶皱平缓和岩性比较单一的、巨大的可溶性岩体。
在黔南、黔四南和淇东某些地段,也有大而积连续分布的碳酸盐类岩层,任几百万年前的第三纪也曾发冇有热带、亚热带的U金林和孤峰平原等喀斯特地形,但因其自第三纪以后,云贵高原区地壳大幅度隆起,成为海拔1000〜2000米以上的高原,这样就不再具备广西那种湿热的亚热带气候条件,以溶解为主的喀斯特作用也就远不如广西那样能够强烈地进行,故其剥蚀作用相对较为突岀,山U金一般具有浑圆、低缓的特点,溶洞分布也远不如广西那样普遍,峰林的陡峻程度也远比广西的峰林逊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喀斯特(岩溶)地貌( karst landform )
地表可溶性岩石(主要是石灰岩)受水的溶解而发生溶蚀、沉淀、崩塌、陷落、堆积等现象,而形成各种特殊的地貌——石林、石峰、石芽、溶斗、落水洞、地下河,以及奇异的龙潭,众多的湖泊等,这些现象总称喀斯特(因南斯拉夫西北部喀斯特高原最典型,故名)。
我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四川等省、区都有分布,其中发育得最好、最美的石林当属昆明路南石林首屈一指。
1966年,中国第2次喀斯特学术会议建议将“喀斯特地貌”改为“岩溶地貌”,故在中国又叫岩溶地貌。
二、 "雅丹地貌"
雅丹是地理学名词,汉语译为雅尔当,是维吾尔语“险峻的土丘”意。
雅丹专指干燥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
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
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这种地质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
距离新疆克拉玛依市不远的魔鬼城便是这种地貌类型。
世界各地的不同荒漠,包括突厥斯坦荒漠和莫哈韦沙漠在内,都有雅丹地形。
三、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
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
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以粤北地区韶关市内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四、熔岩地貌(lava landform )——喷溢岩浆岩或称火山岩
岩浆从地壳断裂溢出、沿地面流动冷却形成的各地形,总称熔岩地貌。
在长白山、大岭、内蒙古高原东部以及滇东、黔西、桂西有广泛的玄武岩喷发,形成熔岩地貌。
如熔岩丘、熔岩垅岗、熔岩盖、熔岩隧道和熔堰塞湖。
中国著名的熔岩地貌是比较著名的如五大连池熔岩地貌。
白头山峰顶的天池就是一个火口湖;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北部和中部散布着348座死火山;在黔东南、桂中、桂西北和桂东南发育了红层丘陵,滇中发育了红层高原,滇南发育了红层山地。
熔岩丘熔岩流溢出地表冷却成的圆形或椭圆形丘。
高几米到十几米,长几十米。
地壳内熔岩流有较的静压力,常沿裂隙冲出地面,或在封闭熔岩壳下随大气泡的气体外溢、鼓胀形成熔岩丘。
熔岩垅岗熔岩流沿地表流动冷却形成的长条形岗。
较常见的是玄武岩六方柱状节理。
五、花岗岩地貌(granite landform)——侵入岩浆岩
花岗岩地貌景观图
由花岗岩体所构成的峰林状高丘与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的通称。
前者主要由具岩株构造的花岗岩体组成,地势陡拔,岩石裸露、沿节理、断裂有强烈的风化剥蚀及流水切割,形成奇峰深壑。
后者由穹窿状花岗岩体构成,具红色风化壳,厚10~80米,风化壳剥离后,出露球状石蛋或馒头状岩丘,地势浑圆。
花岗岩地貌的发育深受岩性影响,一方面因块状结构,坚硬致密,抗蚀力强,常形成陡峭高峻的山地;另一方面因风化壳松散偏砂,其下原岩不透水,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水土流失严重;且因节理丰富,产生球状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沿节理活动,逐步形成密集的沟谷与河谷;在节理交错或出现断裂的地方,往往形成若干小型盆地;节理的多少和形式决定山坡的形态,节理密集区,重力崩塌显著,出现垂直崖壁;层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角保持不变,而球状风化与剥蚀,使坡面浑圆化。
沿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深入岩体内部,形成很厚的红色风化壳。
此外,岩体构造对花岗岩地貌也有影响。
六、变质岩地貌
变质岩是岩浆岩或沉积岩由于所处的地质环境和理化条件的变化,使原来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的岩石。
其种类很多,由于原有岩石的岩性及所受的变质程度的差异,变质岩的岩性差别很大,组成的山地风景的风格特色也不同。
我国由变质岩构成的名山很多,大江南北分布广泛。
著名的如泰山、嵩山、庐山、五台山、苍山、武当山、梵净山等。
泰山以山体高大雄伟著称,尤其是由古老的杂岩组成的南坡,主体是由古老的花岗闪长岩体变质而成,地质上称之为泰山变质岩群。
梵净山相对高差达两千余米,出露于群峰之巅,巍峨壮观。
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造就了无数奇峰怪石,如鹰嘴岩、蘑菇岩、冰盆、“万卷书”等。
苍山由石灰岩变质后的大理岩构成,山石如玉,山峰险峻,林木苍苍,犹如人间仙境。
其他著名的变质岩山还有江苏孔望山、花果山,浙江南明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