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 一
夏王朝世系图
一、夏王朝世系图夏朝是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封建王朝,后人常以“华夏”、“诸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根据史书记载,禹传位于子启,改变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王位之先河。
夏代共传十四朝,十七王(不含羿与寒浞),鲧作为夏部族的首领被封在崇,当时河水泛滥,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联盟,鲧被四岳推选领导治水,历时九年而最终失败,被殛死于东方黄海海滨的羽山。
禹:鲧子,鲧死后,禹受舜命继任治水的工作。
禹疏导河流,团结族人,将洪水治平。
由于禹治水有功和促进农业生产,夏部族势力增强。
随后舜又派禹去讨伐三苗。
禹屡次击败三苗,将三苗驱赶到丹江与汉水流域,巩固了君权。
禹在治水与讨伐三苗胜利后,夏部族已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舜把帝位禅让给禹,禹在涂山召集部落会盟,再次征讨三苗。
禹曾推举东方颇有威望的偃姓首领皋陶为继承人,然而皋陶没有等及禅让,比禹早逝。
禹又命东夷首领益为继承人,然而有很多部落都不拥戴,反而拥戴禹的儿子启。
启:禹死后,益没有得到权位,反而在民众的拥护下,启得到了权位。
《古本竹书纪年》记载称,益即位后,启杀益而夺得君位。
另一说益继位后,有些部族并没有臣服益,而拥护启,并对益的部族展开战争,最后启胜而夺得权位。
之后益率领着东夷联盟讨伐启。
经过几年的斗争后,启确立了他在部族联盟中的首领地位。
随后不少倾向禅让传统的部族质疑启的权位,甘之战正值夏朝建立初期,有扈氏、夏后启均不具备如此长途作战的条件,战前启称他的权位是“恭行天”的。
启拥有中原民众的赞同,在人数方面占有绝大优势,最终击败有扈氏,罚贬做牧奴。
这两次胜利代表中原地区的主流社会观念已从原始的禅让制度转向了世袭制度。
启能歌善舞,常常举行盛宴。
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钧台,此即钧台之享,还在“天穆之野”表演歌舞。
启统治期间,其子武观时常作乱,最终被诛杀。
除了夏氏族内部的纠纷,为争夺部落联盟的权威,亦常常与东夷作战。
太康: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
太康只顾游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间,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部落趁机西进。
夏氏世系
30世 祠祚 李氏,子三:瑞良、瑞忠、瑞孝。
31世 瑞孝 龙氏,子一:后琦。
32世 后琦 伊氏,子三:信道、先、信忠。
33世 信忠 秦氏,子一:仁孝。
34世 仁孝 岳氏,子四:芳流、芳云、芳泰、芳 康。
9 世 帝泄 娶巴氏,生子:帝不降、不隆、不金, 扃。在位二十一年
10世 帝不降 娶巴氏,生子:帝孔甲、孔锟,丁甲、佩甲。在位五十九年。
11 世 扃 娶丁氏,生子:廑。在位二十一年。
帝孔甲 娶巴氏,生帝皇,娶曹氏生帝皋、 帝叔。在位三十一年。
40世 报富 朱氏,子二:笑积、笑泽。
41世 笑泽 刘氏,子二:为德、为靖。
42世 为靖 朱氏,子一:琼林。
43世 琼林 沈氏,子二:浅文、浅武。
44世 浅文 李氏,子一:斟登。
45世 斟登 朱氏,子五:龙文、龙虎、龙相、龙 应。
46世 龙应 秦氏,子三:水高、水云、水太。
47世 水太 李氏,子二:调发、调利。
48世 调发 王氏,子一:随光。
49世 随光 李氏,子一:鱼龙。
50世 鱼龙 李氏,子二:飞明、飞有。
51世 飞明 王氏,生:成刚、成剑、成金。
52世 成刚 王氏,生:万文、万仙。
成剑 李氏,生:万龙、万虎。
成金 曹氏,生:万宝、万有、万太。
夏朝世系表
昏君;被逐[太康失国]
3
2
仲康
[太康弟]
前2160~前2147
14
4
3
相
仲康子
前2147~前2145
3
被杀;后羿、寒浞先后窃国数十年
5
4
少康
相子
前2079~前2058
22
[少康中兴]
6
5
予(杼)
少康子
前2058~前2041
18
7
6
槐(芬)
予子
前2041~前2015
27
8
7
芒(荒)
槐子
前2015~前1997
夏朝:前2070~前1600,共470年(柏杨推算前2198~前1766,共440年),传13代16王,姒姓,都阳城(河南登封)等,亡于商
任数
代数
类型
谥号(简化)
庙号
名
世系
在位时间(柏杨推算)
在位年数(柏杨推算)
启
禹子
前2198~前2189
10
开始世袭制
2
2
(下同)
太康
启子
前2189~前2160
19
9
8
泄(世)
芒子
前1997~前1981
17
10
9
不降
泄子
前1981~前1922
60
让位于弟(年龄?)
11
9
扃(局、禺)
[不降弟]
前1922~前1901
22
12
10
廑(胤甲)
扃子
前1901~前1880
22
国势渐衰
13
10
孔甲
[不降子]
中国古代朝代世系表
1. 夏朝:前2070年- 前1600年(禹----桀)
2. 商朝:前1600年- 前1046年(汤)
3. 周朝:前1046年- 前221年
(1)西周前1046年- 前771年(周武王)
(2)东周前770年- 前256年(周平王)
(3)春秋前770年- 前476年
(4)战国前475年- 前221年
4. 秦朝:前221年- 前207年(嬴政)
5. 汉朝:前202年- 220年
(1)西汉前202年- 9年(刘邦)
(2)新朝9年- 23年(王莽)
(3)东汉25年- 220年(刘秀)
6.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年- 581年
A、三国:220-280年
(1)曹魏220年- 265年
(2)西蜀221年- 263年
(3)孙吴222年- 280年
B、两晋:266年- 420年
(1)西晋266年- 316年
(2)东晋317年- 420年
C、南北朝:420年- 581年
(1)南朝(宋、齐、梁、陈)
(2)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 隋朝:581年- 618年
8. 唐朝:618年- 907年
9. 五代十国:907年- 979年
(1)五代:907年- 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2)十国(902年- 979年)
10. 宋朝
(1)北宋:960年- 1127年
(2)辽:916年- 1125年
(3)西夏:1038年- 1227年
(4)南宋:1127年- 1279年
(5)金朝:1115年- 1234年
11. 元朝:1271年- 1368年
12. 明朝:1368年- 1644年
13. 清朝:1644年- 1911年。
夏朝历代帝王世系谱
夏朝历代帝王世系谱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
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四百余年。
1、启——2、太康——3、仲康——4、相——5、少康——6、予——7、槐(芬)——8、芒(荒)——9、泄(世)——10、不降——11、扃(局、禺)——12、胤甲——13、孔甲——14、皋(吴、皋苟)——15、发(发惠)——16、履癸(桀)1、姒启(前2057年~前2019年)在位39年。
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2、太康(前2018年~前1990年)在位29年。
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
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
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首领后羿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3、仲康(前1989年~前1977年)在位13年。
仲康,太康的弟弟。
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
4、相(前1976年~前1949年)在位28年。
姒相,仲康的儿子。
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
后来的40年间为后羿等篡权。
5、少康(前1908年~前1888年)在位21年。
少康,相的遗腹子。
姒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
姒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明君。
历史大全网6、杼(前1887年~前1871年)在位17年。
杼,少康的儿子。
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
他发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7、槐(前1870年~前1845年)在位26年。
槐,杼的儿子。
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8、芒(前1844年---前1787年)在位58年。
芒,槐的儿子。
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9、泄(前1786年~前1765年)在位22年。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1(1)..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上古——周)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朝(约公元前2146-1675年)共统治466年建都:安(今山西雯县)夏始于禹,终于桀,共17帝。
夏时,开始出现私有制,氏族社会的禅让制度走到了尽头,被世袭制取代。
社会由原始社会进化到奴隶制社会。
夏朝姒姓。
宗神夏禹姒文命(黄帝的玄孙)在位45年夏启姒启在位29年太康在位29年仲康在位13年相在位28年寒浞(亲信,篡权)在位40年少康在位21年杼在位17年槐在位44年芒在位18年泄在位21年不降在位59年扃在位21年胤甲(又名廑)在位21年孔甲在位31年皋在位11年发在位11年夏桀姒履癸在位52年商朝(约公元前1674—公元前1117年)共统治557年,历三十帝。
建都:朝歌,又名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庙号/谥号年号姓名在位商太祖汤子天乙 30年商代王太乙子以跌 1年商哀王外丙子胜 2年商懿王仲壬子庸 4年商太宗太甲子至 12年商昭王沃丁子绚 29年商宣王太庚子辩 25年商元王雍已子密 13年商中宗太戊子伷 75年商孝成王仲丁子庄 11年商思王外壬子发 15年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9年商穆王祖乙子藤 19年商桓王祖辛子旦 16年商僖王沃甲子逾 5年商庄王祖丁子新 9年商顷王南庚子更 6年商悼王阳甲子和 7年商世祖盘庚子旬 42年商章王小辛子颂 3年商惠王小乙子敛 10年商高宗武丁子昭 59年商后平王祖庚子跃 11年商世宗祖甲子载 33年商甲宗廪辛子先 4年商康祖庚丁子嚣 8年商武祖武乙子瞿 35年商匡王文丁子托 13年商德王帝乙子羡 21年商纣王帝辛子寿 30年周朝(西周)公元前l122--770 共统治353年,历十二帝。
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周文王姬昌 50年(注:建国前在位)周武王姬发 14年(注:前7年在建国前)周成王姬诵 15年(周公姬旦摄政7年)周康王姬钊 25年周昭王姬瑕 23年周穆王姬满 55年周共王姬繄扈 23年周懿王姬囏 8年周孝王姬辟方 6年周夷王姬燮 8年周厉王姬胡 11年周宣王姬静 46年周幽王姬宫湼 10年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中国《王朝世系表》
《王朝世系表一》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氐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于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王朝世系表二》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英毒荼民尽,虎门怒硝烟。
海上炮声响,坚船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近代史概要》结束封建帝,三民又五权。
奈何阶级弱,总统让与袁。
尊孔洪宪帝,八十又三天。
二革护国法,倚赖孙中山。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传。
后期马克思,革命命运变。
北洋军阀起,直奉皖战乱。
黎冯曹段张,对外参一战。
(北洋政府执政先后有黎元洪冯国璋曹锟段祺瑞张作霖等)和会战胜国,英法美乱断。
德占我胶东,今给日本判。
卖国陆章曹,签“二十一条”。
五四有学生,北京去游行。
政府大肆捕,上海工商停。
三罢出奇效,无产阶级登。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二一年上海,一大建中共。
二大调纲领,反帝拥共和。
(二大纲领改为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民主共各国)二四年广东,孙文主联共。
改组国民党,国民革命成。
黄埔立军校,又建北伐功。
军阀三灭二,独立团有功。
中国历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
西晋世系表 (公元265---316年,司马姓)
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
东晋世系表 (公元317---420年, 司马姓)
东晋十六国简表
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
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
西周世系表 (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 姬姓)
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繄扈)—懿王(燮)—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
(二) 齐(公元479---520年,萧姓) 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 梁(公元502---557年,萧姓) 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
(一) 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 武帝(太祖,操)—文帝(世祖,丕)—明帝(烈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
(二) 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 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
(三) 吴国(公元222---280年, 孙姓) 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帝(皓,为西晋所灭)
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繄扈)—懿王(燮)—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
中国历代皇帝世系表夏朝前21—17世纪前2070年—前1600年夏:(启以后)公元前2070--1600 共470年姒姓,共传14世,17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禹(大禹)(姒文命,前2070年—前2025年)在位45年夏启(前2025年---前2016年) 在位9年太康(前2015年---前1987年) 在位29年仲康(前1986年---前1974年) 在位13年相(前1973年---前1946年) 在位28年少康(前1905年---前1885年) 在位21年帝杼(前1884年---前1868年) 在位17年槐(前1867年---前1842年) 在位26年芒_(前1841年---前1824年) 在位18年泄(前1823年---前1808年) 在位16年不降(前1807年---前1749年) 在位59年扃(前1748年---前1728年) 在位21年廑(前1727年---前1707年) 在位21年孔甲(前1706年---前1676年) 在位31年皋(前1675年---前1665年) 在位11年发(前1664年---前1654年) 在位11年履癸(夏桀)(前1653年---前1600年) 在位53年商朝前17—11世纪前1600年—前1046年商代是继夏朝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世袭制王朝时代。
从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
自天乙(汤)至帝辛(纣),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经历了将近六百年。
高祖(汤) 子履(前1600---前1588年)(外丙) 子胜(前1587年---前1585年)(仲壬) 子庸(前1584年---前1581年)太宗(太甲) 子至(前1580---前1558年)(沃丁) 子绚(前1557年---前1529年)(太庚) 子辩(前1528年---前1503年)(小甲) 子高(前1502年---前1501年)(雍己) 子密(前1500年---前1489年)中宗(太戊) 子伷(前1488---前1414年)(仲丁) 子庄(前1413年---前1403年)(外壬) 子发(前1402年---前1392年)(河亶甲) 子整(前1391年---前1383年)(祖乙) 子滕(前1382年---前1364年)(沃甲) 子逾(前1347年---前1323年)(祖丁) 子新(前1322年---前1314年)(南庚) 子更(前1313年---前1308年)(阳甲) 子和(前1307年---前1301年) (盘庚) 子旬(前1300年---前1273年)(小辛) 子颂(前1272年---前1270年) (小乙) 子敛(前1269年---前1260年) 高宗(武丁) 子昭(前1259---前1201年) (祖庚) 子跃(前1200年---前1190年)(祖甲) 子载(前1189年---前1157年)(廪辛) 子先(前1156年---前1153年)(康丁) 子嚣(前1152年---前1145年)(武乙) 子瞿(前1144年---前1110年) 太乙(文丁) 子托(前1109年---前1097年) (帝乙) 子羡(前1096年---前1076年)周朝前11世纪前1046年——前256年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中国夏朝历代君主脉系关系图谱(高清大图)
中国夏朝历代君主脉系关系图谱(高清大图)夏朝开创:姒[sì]文命(夏禹);时间范围:公元前2146年 - 前1675年;性质:中国第一个奴隶制世袭制朝代;夏朝作为中国正统历史的第一个朝代,国祚共持续约471年,传14代17后(帝);重要历史事件讨伐三苗、太康失国、后羿代夏、少康中兴、孔甲乱政、鸣条之战;重要历史人物杜康:夏朝第六任君主,因善酿酒,后世将其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中的杜康就来源于此;历代君主夏禹:姓姒[sì],名文命,妻涂山氏,受舜禅让继承帝位,第一次将中国版图划分为九州,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世袭制出现,夏朝第一代君主;帝启:夏启,姒启,夏禹之子,首位世袭帝位的君主,夏朝第二代君主;太康:帝启长子,太康失国,夏朝第三任君主;仲康:帝启四子,夏朝第四任君主;姒相:仲康之子,夏朝第五任君主;“太康失国”和“后羿代夏”的出现,导致夏后代无王时间42年。
姒少康:又名杜康,姒相之子,夏朝第六任君主,通过少康复国之战,重建夏王朝,史称少康中兴;帝予:姒杼,亦作予,少康之子,发明了甲和矛,夏朝第七任君主;帝槐:姒槐,姒杼之子,夏朝第八位帝王;帝芒:姒芒,姒槐之子,夏朝第九任君主;帝泄:姒泄,姒芒之子,夏朝第十任君主;帝不降:姒不降,姒泄长子,夏朝第十一任君主;帝扃:姒扃,姒泄次子,夏朝第十二任君主;帝廑[jǐn]:姒廑[jǐn],又名胤甲,姒扃之子,夏朝第十三任君主;帝孔甲:姒孔甲,姒不降之子,孔甲乱政,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帝皋:姒皋,姒孔甲之子,夏朝第十五任君主;帝发:姒发,姒皋之子,夏朝第十六任君主;帝桀:帝履癸,姒发之子,史称夏桀,夏朝第十七任君主,也是最后一位,鸣条之战后,夏亡商起。
君主脉系关系图谱下图中,详细绘制出了夏朝君王及其子孙后代脉系关系图谱,由于移动端限制,无法上传完整版高清大图,如需,请留言,公诸同好。
超详细中国历史年表
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27、武乙—— 28、太丁(文丁)——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庚申前841年)——11、宣王(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
中国历代帝王系表
中国历代帝王世系表夏朝王系表(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1)禹——(2)启1(3)太康1——⑷中康——⑸相——⑹少康——⑺予(杼)-nII匚⑻槐(芬)——⑼芒——(10)泄——|——(11)不降——(14)孔甲——(15)皋,1(12)扃——(13)廑IL(16)发——(17)履癸(桀)商朝王系表(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初)(1)太乙(汤)--|--太丁--(4)太甲--|--(5)沃丁I公+由.--(2)外丙--(3)中壬1(6)太庚一-(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11)外壬(12)河亶甲——(13)祖乙一|I(21)小乙--(22)武丁(29)帝乙,周朝王系表(西周,约前11世纪初——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前256年)弃(后稷)一-不窋一-鞠一-公刘——庆节一-皇仆一-差弗一-毁隃一-公非—I‘I-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亶父(太王)——季历(王季)——文王姬昌—]I7西周](1)武王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一|]I——(6)共王繄扈——(7)懿王囏——(9)夷王燮——(10)厉王胡——(共和行政)一(前841-前828)一(8)孝王辟方I IIIL(11)宣王静——(12)幽王宫湦——[东周](1)平王宜臼——(2)桓王林(前827-前782)(前781-前771)(前770-前720)(前719-前697)I1L⑶庄王佗——⑷釐王胡齐——⑸惠王阆——⑹襄王郑——⑺顷王壬臣(前696-前682)(前681-前677)(前676-前652)(前651-前619)(前618-前613)-(8)匡王班(前612-前607)-(9)定王瑜--(10)简王夷--(11)灵王泄心--(12)景王贵---(前606-前586)(前585-前572)(前571-前545)(前544-前521)-(13)悼王猛(前520)-(14)敬王匄--(15)元王仁--(16)贞定王介|--(17)哀王去疾(前519-前476)(前475-前469)(前468-前442)(前441)(18)思王叔袭(前441)(19)考王嵬一(前440-前426)IL(20)威烈王午——(21)安王骄(22)烈王喜(前425-前402)(前401-前376)(前375-前369)(23)显王扁——(24)慎靓王定・(前368-前321)(前320-前315)IL(12)灵帝宏(13)废帝辩(168-189)(189)(14)献帝协(189-220)1(30)帝辛(纣)1秦朝帝系表■-(8)宣帝询——(9)元帝爽—— (前48-前33)(秦帝国,公元前221年一一前217年) 昭襄王嬴则(稷)——孝文王柱——庄襄王子楚——[秦帝国](1)始皇帝嬴政——(前306-前251)(前250)(前249-前247)(前246-前210) ——(2)二世皇帝胡亥(前209-前207) 一扶苏——(3)秦王子婴(前207)西汉帝系表(西汉,公元前216年一一公元9年;新,公元9年一一23年) (1)高祖刘邦————(2)惠帝盈 (前206-前195)(前194-前188)⑷文帝恒——⑸景帝启——⑹武帝彻,(前179-前157)(前156-前141)(前140-前87)(3)咼后吕雉 (前187-前180)•(7)昭帝弗陵(前86-前74)■戾太子昭史皇孙进,(10)成帝鹫(前32-前7) 定陶王康——(11)哀帝欣(前6-前1)•中山王兴——(12)平帝術(公元1-5)楚王嚣——广戚侯勋——广戚侯显一|东汉帝系表(公元25年——220年)⑴光武帝刘秀——⑵明帝庄——⑶章帝炬一(25-57)(58-75)(76-88)——(4)和帝肇——(5)荡帝隆(89-105)(106)——清河王庆——(6)安帝祜——(8)顺帝保——(9)冲帝炳(107-125)(126-144)(145)——济北王寿——(7)少帝懿(125)——千乘王伉——乐安王宠——勃海王鸿——(10)质帝缆(146) 一河间王开————蠡吾侯翼——(11)桓帝志(147-167)解渎亭侯淑——解渎亭侯萇一II魏国帝系表(公元220年武帝曹操265年) —(1)文帝丕•(220-226)⑶明帝叡——⑷废帝侪王)芳(227-239)(240-254) 东海王霖——(5)废帝(高贵乡公)髦 (255-260) 燕王宇(6)元帝奂 (261-265) 蜀汉帝系表(公元221年——263年) (1)昭烈帝刘备——(2)后主禅(221-223)(223-263) 吴国帝系表 (公元229年——280年)(2)废帝(会稽王)亮 (252-258) •⑶景帝休(258-264)南阳王和⑷末帝(乌程侯)皓 (264-280) (1)大帝孙权,(229-252)(公元265年——316年) (1)武帝司马炎 (265-290) (2) 惠帝衷 (290-306) (3) 怀帝炽 (307-313)吴王晏——(4)愍帝邺(313-316)东晋帝系表(公元420年 (1)武帝刘裕- (420-422)479年)(2)少帝义符(423-424)——(3)文帝义隆,(424-453)(4)孝武帝骏——(5)前废帝子业 (454-464)(6)明帝戎-(465-472)(465) (7)后废帝昱 (473-477) ⑶废帝(郁林 王)昭业(494) ⑷废帝(海陵 王)昭文(494)宋朝帝系表齐朝帝系表(公元479年——502年)一(1)高帝萧道成——(2)成帝啧——文惠太子长懋■(479-482)(483-493)萧承之-一道生——(5)明帝鸾(6)东昏侯宝卷(494-498)(499-501)(7)和帝宝融(501-502)(公元317年——420年) (1)元帝司马睿 (317-323)(2)明帝绍(323-326)(8)简文帝昱・(371-372)(3)成帝衍•(326-342)——(4)康帝垃-(343-344)(9)孝武帝曜——(373-396)(6) 哀帝丕 (362-365)(7) 废帝(海西公)奕(366-371)氐(5)穆帝聃 (345-361)——(10)安帝德宗(397-418)——(11)恭帝德文(419-420)梁(附后梁)朝帝系表(梁,公元502年(1)武帝萧衍(502-549)557年;后梁,公元555年——587年)-昭明太子统——[后梁]宣帝餐——明帝眉——帝琮(555-562)(562-585)(586-587) -(2)简文帝纲-(3)元帝绎——(4)敬帝方智(552-555)(555-557)陈朝帝系表(公元557年——589年)一(1)武帝陈霸先陈文赞T(557-559)一始兴王陈道谭(2)文帝蓿——(3)废帝伯宗(560-566)(567-568)(4)宣帝顼——(5)后主叔宝(569-582)(583-589)北魏(附东魏、西魏)帝系表*-(5)献文帝弘, (466-471)(北魏,公元386—534年;东魏,公元534年一550年;西魏,公元535年一556年)(1)道武帝拓跋珪——(2)明元帝嗣——(3)太武帝慝——(4)文成帝濬一(386-409)(409-423)(424-452)(452-465) (6) ----------------------- 孝文帝元宏(7)宣武帝恪——(8)孝明帝诩 (471-499)(500-515)(516-528)广陵王羽——(11)节闵帝恭(531-532')彭城王勰——(9)孝庄帝子攸(528-530)咸阳王禧——(10)长广王晔(530-531')广平王怀——(12)孝武帝脩(532-534)京兆王愉——[西魏](1)文帝宝炬,(535-551)一(2)废帝钦(552-553) 一(3)恭帝拓跋廓(554-556)清河王烽——清河王亶一| 7东魏](1)孝静帝善见(534-550)北齐帝系表(公元550年神武帝高欢一北魏(附东魏、西魏)帝系表577年)——文襄帝高澄——(1)文宣帝洋,(550-559) ——(3)孝昭帝演(560-561) ——(4)武成帝湛,(562-565) (2)废帝殷(560)(5)后主纬(6)幼主恒(565-576)(577)北周帝系表(公元557年——581年)(1)文帝宇文泰(2)闵帝觉(557)(3)明帝毓(557-560)(4)武帝邕——(5)宣帝赞——(6)静帝阐(561-578)(579)(579-581)隋朝帝系表(公元581年——618年)(1)文帝杨坚——(2)炀帝广——元德太子昭——(3)恭帝(代王)侑(581-604)(604-618)(617-618)唐朝帝系表(公元618年——907年)(1)高祖李渊——⑵太宗世民——⑶高宗治一(618-626)(626-649)(649-683)|—|(6)则天大圣皇帝武矍—(684-704)一⑷⑺中宗显——(8)荡帝重茂(683-684)(705-710)(710)-⑸⑼睿宗旦——(10)玄宗隆基——(11)肃宗亨——(12)代宗豫一(684)(710-712)(712-756)(756-762)(762-779)■-(13)德宗适——(14)顺宗诵——(15)宪宗纯•(779-805)(805)(805-820) (16)穆宗恒—^(17)敬宗湛(820-824)(824-826)—(18)文宗昂(826-840)(19)武宗炎(灌)(840-846) -(20)宣宗忱一(846-859)■-(21)懿宗扌崔(859-873) (22)僖宗億(873-888)(23)昭宗晔——(24)昭宣帝(哀帝)椀(888-904)(904-907)后梁帝^系表(公元907年——923年)(1)太祖朱温(2)末帝(均王)琪(友贞)(907-912)(913-923)后唐吊系表(公元923年——936年)(1)庄宗存勖本古田一I」(2)明宗嗣源(亶)————(3)闵帝从厚(926-933)(933-934)(4)废帝(潞王)从珂(934-936)后晋帝系表(公元936年——947年)石敬儒——(2)出帝重贵臬按鸡T(942-947)(1)高祖石敬塘(936-942)后汉帝系表(公元947年——950年)⑴高祖刘知远僑)——⑵隐帝承祐(947-948)(948-950)后周帝系表(公元951年——960年)(1)太祖郭威——(2)世宗柴荣(郭威养子)——(3)恭帝宗训(951-954)(954-959)(959-960)辽朝帝系表(7)兴宗宗真——(8)道宗洪基——太子浚(1031-1055)(1055-1101)绳果——(3)熙宗亶(1135-1149)宗干——(4)海陵王亮(1149-1161)•宗尧——(5)世宗雍——(1161-1189)(公元916年——1125年) (1)太祖耶律阿保机——r-(916-926)•太子倍——(3)世宗阮——(947-951)■(2)太宗德光(4)穆宗璟 (926-947)(951-969)>-(5)景宗贤——(6)圣宗隆绪 (969-982)(982-1031) *-(9)天祚帝延禧(1101-1125)西辽帝系表(公元1115年——1234年)厂(1)太祖阿骨打(旻)(1115-1123)完颜劾里钵->-(2)太宗吴乞买(晟)(1123-1135)允恭(6)章宗璟(1189-1208) (8)宣宗殉一(1213-1223)(7) 卫绍王允(永)济(1208-1213)(9)哀宗守绪——(10)末帝承麟(1223-1234)(1234)(公元1124年——1211年)(1) 德宗耶律大石—— (1124-1143) (2) 感天后塔不烟—— (1143-1150)金朝帝系表 (3)仁宗夷列 (1150-1163) (5)末帝直鲁古(1177-1211) (4)承天后普速完 (1163-1177)西夏帝系表(公元960年——1127年) L ⑴太祖匡胤(3)真宗恒——(4)仁宗祯(997-1022)(1022-1063)商王元訝——濮安懿王允让•>-(5)英宗曙—— (1063-1067) (9)钦宗桓 (1126-1127)(公元1038年——1227年)李继迁——德明——(1)景宗元昊——⑵毅宗谅祚——⑶惠宗秉常•(1038-1048)(1048-1067)(1067-1086) L(4)崇宗乾顺一(5)仁宗仁孝一(6)桓宗纯佑 (1086-1139)(1139-1177)(1177-1206)越王仁友——(7)襄宗安全北宋帝系表⑹神宗顼⑺哲宗煦 (1067-1085)(1085-1100)——(8)徽宗佶一(1100-1125)南宋帝系表(公元1127年——1279年)(1)高宗赵构(北宋徽宗赵佶第九子)(1127-1162)(2)孝宗杳(赵匡胤子德芳后)——(3)光宗惇——(4)宁宗扩(1162-1189)(1189-1194)(1194-1224)(5)理宗旳(赵匡胤子德昭后)——(6)度宗裡(理宗侄)(7)恭帝显(1224-1264)(1264-1274)(1274-1276)(8)端宗是(1276-1278)——(9)帝昴(1278-1279)(公元1206年——1368年)(1)太祖孚儿只斤铁木真一(成吉思汗)(1206-1227) •朮赤——拔都(钦察汗)-(2)太宗窝阔台——(4)定宗贵由(1229-1241)(1246-1249)1(3)乃马真后(称制)1(5)海迷失后(称制) (1242-1245)(1249-1251)•察合台拖雷(6)宪宗蒙哥(1251-1259)(7)世祖忽必烈一(1260-1294)甘麻剌——(12)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3)天顺帝阿速吉八(1324-1327)(1328)■答拉麻八剌(9)武宗海山(1308-1311) ——(10)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1312-1320)L(11)英宗硕德八剌(1321-1323)(8)成宗铁穆耳(1295-1307)1(14)明宗和世[王束](1328-1329)(15)文宗图帖睦尔(1330-1331) (16)宁宗懿璘质班(1332) (17)顺帝妥議帖睦尔(1333-1368)(5)宣宗瞻基・ (1426-1435)(公元1368年一 (1)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 (10)孝宗祐木堂(11)武宗厚照(1488-1505)(1506-1521) ■朱祐杭(12)世宗厚熄 (1522-1566)1644年)朱标——(2)惠帝允坟 (1399-1402)——(3)成祖棣——(4)仁宗高炽,(1403-1424)(1425)—(6)(8)英宗祁镇(9)宪宗见深- (1436-1449)(1457-1464)(1465-1487)一(7)景帝祁锤(1450-1456)>-(13)穆宗载厘——(14)神宗翊钧——(15)光宗常洛————(16)熹宗由校(1567-1572)(1573-1620)(1620)(1621-1627)(17)思宗由检 (1628-1644)清朝帝系表(公元1616年——1911年)(1)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2)太宗皇太极——(3)世祖福临一|(1616-1626)(1627-1643)(1644-1661)L(4)圣祖玄牌——(5)世宗胤稹——(6)高宗弘历——(7)仁宗顒琰一|(1662-1722)(1723-1735)(1736-1795)(1796-1820)L(8)宣宗旻宁————(9)文宗奕詩——(10)穆宗载淳 (1821-1850)(1851-1861)(1862-1874)醇亲王奕護(11)德宗载涵(1875-1908)摄政王载洼——(12)溥仪(1909-1911)L(25)赧王延 (前314-前256)(5)宣宗瞻基・(1426-1435)L(13)孺子婴(王莽摄政)——[新]王莽——更始帝刘玄 (6-8)(9-23)(23-25)。
中国帝王世系表
11宣王姬静
8匡王姬班
9定王姬瑜
19烈王姬喜
20显王姬扁
12幽王姬宫涅
10简王姬夷
21慎靓王姬定
22赧王姬延
秦(-221~-206)西汉(-202~8)(上)
昭襄王嬴稷(-256年灭周朝)
1高帝刘邦
孝文王嬴柱
2惠帝刘盈
3文帝刘恒
庄襄王嬴子楚
4景帝刘启
1始皇嬴政(-221年建秦朝)
5武帝刘彻
3鬱林王萧昭业
4海陵王萧昭文
梁(502~557)陈(557~589)
1武帝萧衍
景帝陈文赞
2简文帝萧纲
3元帝萧绎
始兴昭烈王陈道谭
1武帝陈霸先
4敬帝萧方智
2文帝陈蒨
4宣帝陈顼
3废帝陈伯宗
5后主陈叔宝
十六国(304~439)成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
燕、北燕、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夏。
1昭烈帝刘备
1大帝孙权
2后主刘禅
文帝孙和
3景帝孙休
2会稽王孙亮
4乌程侯孙皓
西晋(265~3马伷
1武帝司马炎
琅琊恭王司马觐
2惠帝司马衷
吴孝王司马晏
3怀帝司马炽
琅琊王司马睿
4愍帝司马邺
东晋(317~420)
1元帝司马睿
2明帝司马绍
8简文帝司马昱
3成帝司马衍
4康帝司马岳
5世宗完颜雍
2太宗窝阔台
睿宗拖雷
显宗完颜允恭
7卫绍王完颜永济
3定宗贵由
4宪宗蒙哥
8宣宗完颜珣
6章宗完颜璟
9哀宗完颜守绪
元(1206~1368)(中)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格模板
中国各朝代王朝世系表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 -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中宗)小辛—小乙—武丁(高宗)辛(纣)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姬姓)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燮)—孝王(东周世系表(一平王(宜臼)阆)—襄王(郑)—顷王(壬臣)(贵)—敬王东周世系表(二元王(仁))—考王(嵬)—威烈王(午))—赧王(延)—考王( 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秦世系表(公元前221---207年,赢姓)始皇帝(政)—二世胡亥—子婴西汉世系表(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刘姓)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昭帝(弗陵)—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23年)东汉世系表(公元25---220年,刘姓)光武帝(世祖,秀)—明帝(显宗,庄)—章帝(肃宗)—和帝(肇)—殇帝(隆)—安帝( 恭宗,祜)—顺帝(保)—冲帝(炳)—质帝(缵)—桓帝(志)—灵帝(宏)—少帝(弘农王,辩)—献帝(协,禅位于曹丕)三国世系表(公元220---280年)(一)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武帝(太祖,操)—文帝(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帝(皓,为西晋所灭)西晋世系表(武帝(世祖,炎)(晏)—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东晋世系表(元帝(中宗,睿))—穆帝(孝宗,聃) —哀帝(丕)(曜)—安帝(德宗) —恭帝(德文,禅于刘裕)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 (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 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高祖成帝什翼犍—拓跋实—道武帝(珪,太祖)—明元帝(世祖,焘)—景穆帝(见)—文成帝(高宗,睿)—献文帝(显祖,元宏)—宣武帝(世宗,恪)—孝明帝(肃宗,诩)—孝庄帝()—安定王(朗)—孝武帝(修).)-废帝(钦)-恭帝(廓,禅于北周)北齐世系表(公元550--557年,鲜卑族,高姓)唐世系表(公元618--906年,李姓)高祖(渊)-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显)-睿宗(旦)-武则天(称制,即帝位改国号为“周”晚年去位。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
中国历代君主世系简表上古时代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少昊金天氏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挚高辛氏唐尧放勋虞舜重华夏:(前2070—前1600),禹(姒文命)始建国,亡于商。
姒姓。
共传十四世,十七王。
建都: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帝禹建立夏朝时所定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帝禹迁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帝启迁都……1、夏禹45年2、帝启2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5、帝相28年--(羿-寒浞)6、少康21年7、帝杼17年;8、帝槐44年9、帝芒l8年lO、帝泄21年l1、不降59年;l2、帝扃2l年l3、帝廑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l1年;l6、帝发l1年17、履癸52年。
商:商王朝(前1600—前1046),高祖太武王成汤(子履)灭夏建立王朝;世祖文成王盘庚(子旬)迁殷后又称为殷朝(前1300—前1046),亡于周。
其实在之前的几百年,子契因为随禹治水有功,被虞舜封于商。
从此商先后作为虞、夏的诸侯国,一直到商汤灭夏成为商朝。
商朝首都也特别多,这里说商王朝建立以后的三个著名都城: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高祖太武王成汤迁都;殷(今河南安阳):世祖文成王盘庚迁都;朝歌(沬,今河南淇县),武祖烈王武乙迁都。
汤太丁外丙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周:1.西周王朝(前1046—前771),武王(姬发)灭商建立王朝,结束于犬戎。
在此之前,后稷姬弃被虞舜封于邰,作为虞、夏、商的诸侯国。
此后,一度改国号豳(邠,今陕西郴县),至太王(文王的父亲)时期才改国号周。
周在成为王朝之前也数次迁都,灭商后以镐京(西都宗周,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为首都。
不久,成王(姬诵)又以洛邑(东都成周,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陪都。
2.东周王朝(前770—前256),平王(姬宜臼)迁国,亡于秦。
东周起先以陪都王城(洛邑/河南,今河南洛阳王城公园一带)为首都;后来,又以成周(洛阳,今河南洛阳白马寺东)为都城,实际上两座城都在今天的洛阳内。
夏朝君主世系图,共传14代17王(根据《史记》整理,脉络清晰)
夏朝君主世系图,共传14代17王(根据《史记》整理,脉络清晰)夏朝是我国历史上首个统一的中央王朝。
其君主为姒姓,所统领的夏族曾是黄河中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原始部落,世代与黄河打交道,夏族的首领鲧gǔn曾因治河不成被舜处死。
后来鲧的儿子禹继承其父遗志,在对各地山川道路进行测绘的基础上采用疏导之法消除了水患,禹因此被舜确立为继承人。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灭掉了依靠禅让制度被确立为首领的益。
这样,“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禅让制就被王位传子的世袭制取代,作为一个王朝,夏在启确立了新兴的传子制度后应该才算真正建立。
夏代文字目前还未发现,但在二里头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刻划符号,刻划符号虽然是独立发挥作用的纪事符号,但其与早期文字颇有渊源,且紧随夏之后的商朝已有相当成熟的文字,所以夏代已有文字是完全有可能的。
根据《史记·夏本纪》、《竹书纪年》等古籍文献的记载,可清晰勾勒出夏王朝的君主世系和其发展脉络。
夏朝早期的历史是极其混乱的,经历了失国、对立和复国等一系列血腥复杂的争斗。
太康是夏启之子,与其父同属只知纵情享乐而不恤民事的昏聩之君,终落了个被后羿驱逐身死的凄凉下场。
后羿是有穷氏首领,尤善射箭,其在赶走太康后,“因夏民以代夏政”。
此举表明虽然夏王朝确立了新兴的传子制度,但古老的民主传统仍有其强大势力和影响力。
后羿代夏政后,不仅终日沉湎于狩猎娱乐,而且将政事尽皆委任给谄媚之徒寒浞zhuó。
寒浞以伪装善变为能事,将后羿杀而烹之后又霸占其妻室。
正当有穷氏上层发生激烈的权位更迭之际,太康之侄姒相联合同姓诸侯斟寻,开始恢复家族势力。
如此,立志重夺国政的夏后氏遭到了野心勃勃的寒浞的残酷镇压,姒相身死,而与之结盟的斟寻、斟灌两氏亦被剿灭。
寒浞似乎已经独掌天下,但隐患已然生根发芽。
夏后氏的姒相身死时,其身怀六甲的妻子缗从墙洞逃脱,并诞下少康。
少康身居有虞氏的纶地,以“一成田地(方圆三十里)和一旅民众(五百人)”广施德义,并积极谋划复国。
历代王朝世系
历代王朝世系表夏朝王系表①禹②启③太康④中康⑤相⑥少康⑦予(杼)⑧槐(芬)⑨芒⑩泄○11不降○14孔甲○15皋○12扃○13廑○16发○17履癸(桀)商朝王系表①大乙汤(太丁)④太甲⑤沃丁②外丙⑥太庚③中壬⑦小甲⑧雍己⑨太戊⑩仲丁○11外壬○12河亶甲○13祖乙○18阳甲○14祖辛○16祖丁○19盘庚○15沃甲○17南庚○20小辛○21小乙○22武丁○23祖庚○25廪辛○24祖甲○26庚丁○27武乙○28太(文)丁○29帝乙○30帝辛(纣)西周王系表①武王发②成王诵③康王钊④昭王瑕⑤穆王满⑥共(恭)王繄扈⑦懿王(禧)⑧孝王辟方⑨夷王燮⑩厉王胡共和行政○11宣王静○12幽王宫涅○13平王宜臼东周王系表①平王宜臼②桓王林③庄王佗④釐王胡齐⑤惠王阆⑥襄王郑⑦顷王壬臣⑧匡王班⑨定王瑜○10简王夷○11灵王泄心○13悼王猛○12景王贵○14敬王匄○15元王仁○17哀王去疾○16贞定王介○18思王叔○19考王嵬○20威烈王午○21安王骄○22烈王喜○23显王扃○24慎靓王定○25赧王延春秋鲁国世系表①惠公②隐公③桓公④庄公⑤闵公⑥僖公⑦文公⑧宣公⑨成公⑩襄公○11昭公○12定公○13哀公战国秦国世系表①厉共公②躁公(昭子)③怀公⑤简公④灵公⑧献公⑨孝公⑥惠公⑦出子⑩惠文王○11武王○12昭襄王○13孝文王○14庄襄王○15秦王政秦朝帝系表①始皇帝嬴政②二世皇帝胡亥扶苏③秦王子婴西汉帝系表①高祖刘邦②惠帝盈③少帝(吕后称制)④文帝恒⑤景帝启[戾太子据] [史皇孙进]⑥武帝彻⑦昭帝弗陵⑩成帝⑨元帝 [定陶王康]⑧宣帝询 [中山王兴][楚孝王嚣] [广成侯勋]○11衰帝欣○12平帝衎[广成侯显] ○13孺子婴东汉帝系表①光武帝刘秀②明帝庄③章帝炟④和帝肇⑤殇帝隆[清河孝王庆] ⑥安帝祜⑧顺帝保⑨冲帝炳[济北惠王寿] ⑦少帝懿[千乘贞王抗] [乐安夷王庞] [渤海考王鸿] ⑩质帝缵[河间考王开] [ 吾侯翼] ○11桓帝志[解读亭侯淑] [亭侯 ] ○12灵帝宏○13少帝辩○14献帝协三国帝系表[魏]①文帝曹丕②明帝睿③齐王芳[东海定王霖] ④废帝髦[燕王宇] ⑤元帝奂[蜀]①昭烈帝刘备②后主禅[吴]①大帝孙权 [南阳王和] ④末帝皓②废帝亮③景帝休西晋帝系表①武帝司马炎②惠帝衷[吴孝王晏] ④愍帝邺③怀帝炽东晋帝系表①元帝司马睿②明帝绍③成帝衍④康帝岳⑤穆帝聃⑥哀帝丕⑦废帝奕⑧简文帝昱⑨孝武帝曜⑩安帝德宗○11恭帝德文南朝帝系表[刘宋]①武帝刘裕②少帝义符③文帝义隆④孝武帝骏⑤前废帝子业⑥明帝彧⑦后废帝昱⑧顺帝准[萧齐]①高帝萧道成②武帝赜 [文惠太子] ③废帝昭业④废帝昭文 [萧道生] ⑤明帝鸾⑥废帝宝卷⑦和帝宝融[萧梁]①武帝萧衍②简文帝纲③孝元帝绎④敬帝方智[陈]①武帝陈霸先[始兴王道谭] ②文帝蒨③废帝伯宗④宣帝顼⑤后主叔宝北朝帝系表[北魏]①道武帝拓跋珪②明元帝嗣③大武帝焘[景穆帝晃] ④文成帝濬⑤献文帝弘⑥孝文帝元宏⑦宣武帝恪⑧孝明帝诩[彭城王勰] ⑨孝庄帝子攸[广陵惠王羽] ⑩节闵帝恭[章武王融] ○11安定王朗○12孝武帝修[东魏]①孝敬帝元善见[西魏]①文帝元宝炬②废帝钦③恭帝廓[北齐]①文宣帝高洋②废帝殷③孝昭帝演④武成帝湛⑤后主纬⑥幼主恒[北周]①孝闵帝宇文觉②明帝毓③武帝邕④宣帝赟⑤静帝阐隋朝帝系表①文帝杨坚②炀帝广 [杨昭] ③恭帝侑唐朝帝系表①高祖李渊②太宗世民③高宗治中宗显⑤中宗显[武后执政] ④武则天睿宗旦(改唐为周)⑥睿宗旦⑦玄宗隆基⑧肃宗亨⑨代宗豫⑩德宗适○11顺宗诵○12宪宗纯○14敬宗湛○13穆宗恒○15文宗昂○16武宗炎○19僖宗儇○17宣宗忱○18懿宗漼○20昭宗晔○21哀帝柷五代帝系表[后梁]①太祖朱温②末帝(均王)[后唐]①庄宗存勖李克用③闵帝从厚②明帝嗣源(亶)④废帝(潞王)从珂[后晋]石敬儒②出帝重贵臬捩鸡①高祖石敬瑭[后汉]①高祖刘知远(暠)②隐帝承祐[后周]①太祖郭威②世宗柴荣(郭威养子)③恭帝宗训十国帝系表[吴]①杨行密②杨渥③杨隆演④杨溥[南唐]①李昪②李璟③李煜[吴越]①钱镠②钱元瓘③钱佐④钱倧⑤钱俶[楚]①马殷②马希声③马希范④马希广⑤马希萼⑥马希崇[闽]①王潮②王审知(潮之弟)③王延翰④王延钧(鏻)⑤王继鹏(昶)⑥王延羲(曦)⑦王延政[南汉]①刘隐刘谦②刘岩(龑)③刘玢④刘晟刘鋹[前蜀]①王建②王衍[后蜀]①孟知祥②孟昶[荆南](南平)①高季兴②高从诲③高保融高继冲④高保朂[北汉]①刘旻②刘承钧③刘继恩(承钧养子)④刘继元北宋帝系表①太祖赵匡胤③真宗恒④仁宗祯②太宗光义[元汾][允让]⑦哲宗煦⑤英宗曙⑥神宗顼⑧徽宗佶⑨钦宗桓南宋帝系表[太祖匡胤]经经九世六世[太宗光义] ①高宗赵构②孝宗昚经五世③光宗惇④宁宗扩⑤理宗昀⑦恭帝显[福王与芮] ⑥度宗禥⑧端宗昰⑨帝昺辽帝系表①太祖耶律阿保机②太宗德光[义宗倍]③世宗阮④穆宗璟⑤景宗贤⑥圣宗隆绪⑦兴宗宗真⑧道宗洪基 [顺宗浚]⑨天祚帝延禧西夏帝系表①景宗李元昊②毅宗谅祚③惠宗秉常⑤仁宗仁孝⑥桓宗纯祐④崇宗乾顺 [越王仁友] ⑦襄宗安全[齐王彦宗]⑨献宗德旺⑧神宗遵顼⑩末主睍金帝系表①太祖完颜阿骨打 [绳果宗峻] ③熙宗亶②太宗吴乞买 [辽王宗干] ④废帝亮[讹里朵宗辅] ⑤世宗雍[宣孝太子允恭] ⑥章宗璟⑦卫绍王允济⑧宣宗珣⑨哀宗守绪⑩末帝承麟元朝帝系表①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裕宗真金] [显宗甘麻剌] ⑥泰定帝也孙铁木耳⑦天顺帝阿速吉八 [顺宗答剌麻八剌] ③武宗海山⑧明宗和世踈⑨文宗图帖睦尔○10宁宗懿璘质班○11顺帝妥懽帖睦尔④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⑤英宗硕德八剌②成宗铁穆尔明朝帝系表①太祖朱元璋 [懿文太子标] ②建文帝允炆③成祖棣④仁宗高炽⑥英宗祁镇⑧宪宗见深⑤宣宗瞻基⑦景帝祁钰⑨孝宗祐樘⑩武宗厚照[兴献王祐杬] ○11世宗厚熜○12穆宗载垕○15熹宗由校○13神宗翊钧○14光宗常洛○16思宗由检清朝帝系表①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②世祖福临(顺治)③圣祖玄烨(康熙)④世宗胤祯禛(雍正)⑤高宗弘历(乾隆)⑥仁宗顒琰(嘉庆)⑧文宗奕凝(泞)(咸丰)⑨穆宗载淳(同治)⑦宣宗旻宁(道光)○10德宗载湉(光绪) [醇王奕澴] [摄政王载沣]○11溥仪(宣统)。
中国历代王朝世系表
中国历代王朝世系表中国王朝世系太古神话传说三皇(约前4577-约前2697)五帝(约前2697-前2070)注:自黄帝至舜,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
故黄帝为有熊,帝颛顼为高阳,帝喾为高辛,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史记·五帝本纪第一》)。
夏(前2070-前1600)*后羿、寒促篡位,夏朝中断40年。
先商(前2257-前1600)商(殷)(前1600-前1046)前1300年盘庚迁都于殷,自此商又称为殷。
先周(约前25世纪-前1046)周(前1046-前256)西周(前1046-前771)*周公、召公共摄王事,一说共伯和摄行天子政。
东周(前770-前256)附:东西周分治年表前367年,周王室内乱,分裂为西周君与东周君.周赧王依西周君以居.西周君(前440-前256)东周君(前367-前249)吴(前1122-前473)注:《春秋》、《左传》谓馀祭在位四年,馀眛在位十七年。
齐(前1046-前221)姜齐(前1046-前379)田齐(前386-前221)鲁(前1042-前249)注:《古本竹书纪年》谓悼公31年,共公30年,景公21年。
燕(前1046-前222)蔡(前1046-前447)曹(前1046-前487)注:前534年,楚灭陈,前528年惠公复国,探续哀公卒时年(前533年)而为元。
郑(前806-前375)注:成公复位未更元,仍称四年。
卫(前1020-前209)注:惠公复位,改黔牟八年为惠公十三年。
宋(前1020-前286)晋(前1042-前376)晋前期(前1042-前679)晋后期(前678-前376)晋侯湣28年(前678年),曲沃武公并晋,更号晋武公,已立37年,不更元。
注:《古本竹书纪年》谓出公23年,敬公18年,幽公18年,烈公27年,桓公20年。
越(前621-前378)赵(前403-前222)赵氏于前597年被灭,前583年复立,前403年始列为诸侯。
注:《古本竹书纪年》无武侯,谓烈侯在位二十二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历代xx世系表xx世系表一xx历代xx世系表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姬姓)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繄扈)—懿王(燮)—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东周世系表(一)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xx姓)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敬王东周世系表(二)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56年,xx姓)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三个月)—思王(叔,五个月)—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考王(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秦世系表(公元前221---207年,赢姓)始皇帝(政)—二世胡亥—xx西汉世系表(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刘姓)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昭帝(弗陵)—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23年)东汉世系表(公元25---220年,刘姓)光武帝(世祖,秀)—明帝(显宗,庄)—章帝(肃宗)—和帝(肇)—殇帝(隆)—安帝(恭宗,祜)—顺帝(保)—冲帝(炳)—质帝(缵)—桓帝(志)—灵帝(宏)—少帝(弘农王,辩)—献帝(协,禅位于曹丕)xx世系表(公元220---280年)(一)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武帝(太祖,操)—文帝(世祖,丕)—明帝(烈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帝(皓,为西晋所灭)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吴王(晏)—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司马姓)东晋十六国简表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恭帝(德文,禅于刘裕)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高祖成帝什翼犍—拓跋实—道武帝(珪,太祖)—明元帝(太宗,一嗣)—太武帝(世祖,焘)—景穆帝(见)—文成帝(高宗,睿)—献文帝(显祖,弘)—孝文帝(高祖,元宏)—宣武帝(世宗,恪)—孝明帝(肃宗,诩)—孝庄帝(敬宗,子攸)—节闵帝(恭)—安定王(朗)—孝武帝(修).东魏孝静帝(善见,禅于北齐)西魏文帝(宝炬)-废帝(钦)-恭帝(廓,禅于北周)北齐世系表(公元550--557年,鲜卑族,高姓)高欢――文宣帝(显祖,洋)-废帝(殷)-孝昭帝(肃宗,演)-武成帝(世祖,湛)-后主(纬)-幼主(恒,灭于北周)北周世系表(公元557--581年,鲜卑族,宇文姓)宇文泰-孝闵帝(觉)-明帝(世宗,毓)-武帝(高祖,邕)-宣帝(贇)-静帝(阐,禅于隋)隋世系表(公元581--618年,杨姓)文帝(高祖,坚)-炀帝(广,被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唐世系表(公元618--906年,李姓)高祖(渊)-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显)-睿宗(旦)-武则天(称制,即帝位改国号为“周”晚年去位。
)中宗(显)-睿宗(旦)-玄宗(隆基)-肃宗(亨)-代宗(豫)-德宗(适)-顺宗(诵)-宪宗(炎)-宣宗(忱)-懿宗-僖宗(儇)-昭宗(晔)-哀帝(禅于朱温)五代世系表十国简表后梁(公元907--923年,朱姓)太祖(温)-郢王-末帝(友贞,为后唐所灭)后唐(公元923--936年,沙陀部,李姓)太祖(克用)-庄宗(存勖)-明宗(嗣源,李克用养子)-闵帝(从厚)-末帝(从珂,李嗣源养子,为后晋所灭)后晋(公元936--946年,沙陀部,石姓)高祖(敬瑭)-出帝(重贵,石敬瑭养子,为契丹所灭)后汉(公元947--950年,沙陀部,刘姓)高祖(知远)-隐帝(承佑,为后周所灭)后周(公元950--960年)太祖(郭威)-世宗(柴荣,郭威养子)-恭帝(柴宗训,禅于赵匡胤)辽世系表(公元916--1125年,契丹族,耶律姓)太祖(阿保机)-太宗(德光)-义宗(倍)-世宗(阮)-穆宗-景宗(贤)-圣宗(隆绪)-兴宗(宗真)-道宗(洪基)-天祚帝(延禧,为金所灭)北宋世系表(公元960--1127年,赵姓)太祖(匡胤)-太宗(光义)-真宗(恒)-仁宗(祯)-英宗(曙)-神宗(顼)-哲宗(煦)-徽宗(佶)-钦宗(桓),(徽、钦均为金人所俘)西辽世系表(公元1131--1211年,契丹族,耶律姓)德宗(大石)-感天后(塔不烟)-仁宗(夷列)-承天后(普速完)-末主(直鲁古,亡于蒙古族乃蛮部)西夏世系表(公元1038--1227年,党项族,赵姓)景宗(元昊)-毅宗(谅祚)-惠帝(秉常)-崇宗(乾顺)-仁宗(仁孝)-桓宗(纯估)-襄宗(安全)-神宗(遵顼)-献宗(德旺)-末主(为成吉思汗所灭)金世系表(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完颜姓)太祖(阿骨打)-太宗(晟,本名吴乞买)-熙宗(亶)-海陵王(亮)-世宗(雍)-章宗(璟)-卫绍王(永济)-宣宗(珣)-哀宗(守绪,为南宋、蒙古联军所灭。
南宋世系表(公元1127--1279年,赵姓)高宗(构,徽宗赵佶之九子)-孝宗(赵匡胤子德芳后)-光宗(敦)-宁宗(扩)-理宗(昀,赵匡胤子德昭后)-度宗(理宗侄)-恭帝(显)-端宗-帝(为元所灭)蒙古、元世系表(公元1206--1368年,蒙古部孛儿只斤氏族)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宪宗(蒙哥)-世祖(忽必烈)-成宗(铁穆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刺)-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天顺帝(阿速吉八)-明宗-文宗(图贴睦尔)-宁宗(懿璘质班)-惠宗(顺帝,妥欢贴睦尔,明灭元,北逃沙漠)明世系表(公元1368--1644年,朱姓)太祖(元璋)-惠帝(允炆)-成祖(棣)-仁宗(高炽)-宣宗(瞻基)-英宗(祁镇)-代宗(祁钰)-英宗(祁镇)-宪宗(见深)-孝宗(佑樘)-武宗(厚照)-世宗-穆宗(载垕)-神宗(翊钧)-光宗(常洛)-熹宗(由校)-思宗(由检,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所灭)清世系表(公元1644--1911年,满族,爱新觉罗氏)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世宗(胤禛)-高宗(弘历)-仁宗(顺琰)-宣宗(旻宁)-文宗(奕宁)-穆宗(载淳)-德宗(载湉)-溥仪,辛亥革命时退位,清亡。
回答者:匿名9-23 10:47http:历代帝王纪年表回答者:kgdxk -董事长十六级9-23 10:51夏世系表(约公元前21—16世纪,姒姓)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杼)—槐—芒—泄—不降—扁—廑(胤甲)-孔甲-皋-发-桀(履癸)商世系表(约公元前16—11世纪,子姓)大乙(汤)—大丁—外丙—中壬—大甲(太宗)—沃丁—大庚—小甲—雍已—大戊(中宗)—中丁—外壬—河禀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阳甲—盘庚—小辛—小乙—武丁(高宗)—祖庚—祖甲—廪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纣)西周世系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0年,姬姓)武王(发)—成王(诵)—康王(钊)—昭王(瑕)—穆王(满)—恭王(繄扈)—懿王(燮)—孝王(辟方)—夷王(燮)—厉王(胡)—宣王(静)—幽王(宫涅)东周世系表(一)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xx姓)平王(宜臼)—桓王(林)—庄王(佗)—厘王(胡齐)—惠王(阆)—襄王(郑)—顷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简王(夷)—灵王(泄心)—景王(贵)—敬王东周世系表(二)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56年,xx姓)元王(仁)—贞定王(介)—哀王(去疾,三个月)—思王(叔,五个月)—考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骄)—烈王(喜)—显王(扁)—慎靓王(定)—赧王(延)—考王(嵬)—桓公(揭,封于河南)—威公—惠公(斑)—西周武公(封于河南,即洛)—东周惠公(封于巩)秦世系表(公元前221---207年,赢姓)始皇帝(政)—二世胡亥—xx西汉世系表(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刘姓)高帝(太祖,邦)—惠帝(盈)—吕后雉—文帝(太宗,桓)—景帝(启)—武帝(世宗,彻)—昭帝(弗陵)—宣帝(中宗,询)—元帝(高宗)—成帝—哀帝(欣)—平帝(衎)—孺子(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公元8—23年)东汉世系表(公元25---220年,刘姓)光武帝(世祖,秀)—明帝(显宗,庄)—章帝(肃宗)—和帝(肇)—殇帝(隆)—安帝(恭宗,祜)—顺帝(保)—冲帝(炳)—质帝(缵)—桓帝(志)—灵帝(宏)—少帝(弘农王,辩)—献帝(协,禅位于曹丕)xx世系表(公元220---280年)(一)魏国(公元220—265年,曹姓)武帝(太祖,操)—文帝(世祖,丕)—明帝(烈祖,睿)—齐王(芳)—高贵乡公—陈留王(奂,禅于司马炎)(二)蜀国(公元221---263年,刘姓)昭烈帝(备)---后主(禅,为魏所灭)(三)吴国(公元222---280年,孙姓)大帝(权)—会稽王(亮)—景帝(休)—末帝(皓,为西晋所灭)西晋世系表(公元265---316年,司马姓)武帝(世祖,炎)—惠帝(衷)—怀帝(炽,为匈奴族所俘)—xx(xx)—愍帝(邺,为匈奴族所灭)东晋世系表(公元317---420年,司马姓)东晋十六国简表元帝(中宗,睿)—明帝(肃宗,绍)—成帝(显宗,衍)—康帝(岳)—穆帝(孝宗,聃)—哀帝(丕)—废帝(海西公,奕)—简文帝(太宗,昱)—孝武帝(曜)—安帝(德宗)—恭帝(德文,禅于刘裕)南朝世系表(公元420---589年)(一)宋(公元420---479年,刘姓)武帝(高祖,裕)—少帝(义符)—文帝(太祖,义隆)—孝武帝(世祖,骏)—前废帝(子业)—明帝(太宗)—后废帝(昱)—顺帝(禅于萧道成)(二)齐(公元479---520年,萧姓)高帝(太祖,道成)---武帝(世祖,赜)—昭业—海陵王(昭文)—明帝(高宗,鸾)—东昏侯(宝卷)—和帝(宝融,禅于萧衍)(三)梁(公元502---557年,萧姓)武帝(高祖,衍)—简文帝(太宗,纲)—元帝(世祖,绎)—敬帝(方智,禅于陈霸先)(四)陈(公元557---589年,陈姓)武帝(高祖,霸先)—文帝(世祖)—废帝(伯宗)—宣帝(高宗,顼)—后主(叔宝,灭于隋)北魏世系表(公元386---534年,鲜卑族拓跋部,孝文帝时改本姓拓跋为元)高祖成帝什翼犍—拓跋实—道武帝(珪,太祖)—明元帝(太宗,一嗣)—太武帝(世祖,焘)—景穆帝(见)—文成帝(高宗,睿)—献文帝(显祖,弘)—孝文帝(高祖,元宏)—宣武帝(世宗,恪)—孝明帝(肃宗,诩)—孝庄帝(敬宗,子攸)—节闵帝(恭)—安定王(朗)—孝武帝(修).东魏孝静帝(善见,禅于北齐)西魏文帝(宝炬)-废帝(钦)-恭帝(廓,禅于北周)北齐世系表(公元550--557年,鲜卑族,高姓)高欢――文宣帝(显祖,洋)-废帝(殷)-孝昭帝(肃宗,演)-武成帝(世祖,湛)-后主(纬)-幼主(恒,灭于北周)北周世系表(公元557--581年,鲜卑族,宇文姓)宇文泰-孝闵帝(觉)-明帝(世宗,毓)-武帝(高祖,邕)-宣帝(贇)-静帝(阐,禅于隋)隋世系表(公元581--618年,杨姓)文帝(高祖,坚)-炀帝(广,被宇文化及杀于江都)唐世系表(公元618--906年,李姓)高祖(渊)-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显)-睿宗(旦)-武则天(称制,即帝位改国号为“周”晚年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