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
《看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
![《看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4e83b4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c4.png)
《看雪》教学设计(通用5篇)《看雪》教学设计1(一)导入新课(出示四幅西湖风光图片)你知道这些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地方的风光吗?是西湖。
回忆一下我们曾学过哪些有关西湖景色的诗词。
(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善于积累是学好语文的一大法宝呢)有人说,西湖观景,晴景不如雨景,雨景不如雾景,雾景不如月景,月景不如雪景。
在前人的笔下西湖的阴晴风雨已经被描绘得变幻多端,摇曳生姿了。
西湖的雪景又将有怎样一番动人的意韵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领略西湖的雪景。
(二)了解作者谁告诉我张岱是谁?你是通过什么了解到张岱的?(你表现很棒,因为你懂得借助工具书、注解来预习课文)“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
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
这节课我们就赏读《湖心亭看雪》。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顺,读通下面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读准了吗?桡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下面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课文,这次要求更高一点,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好,你不仅读得字正腔圆,而且读得有板有眼。
2、读懂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
比如:有一位老师,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
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现在,我们说张岱也很痴,举止也有些异常。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独往湖心亭看雪。
冬天看雪有什么难理解的呢?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
绝?消失想到了哪首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为什么这时会鸟飞绝,人踪灭?天太冷。
可以说是天寒地冻呀,作者还选择了哪个时辰前往看雪?更定更定?晚上八点天寒地冻时晚上8点,你会做些什么?躲在空调房看电视,躺在被窝看书。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57456d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5.png)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5篇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孩子们,你们今天特别有精神,表现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们一些礼物,愿意要吗?(PPT中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欣赏)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雪。
(板书课题12、看雪,提示“看”字的偏旁和雨字头的第三笔写法,齐读课题)二、共同研究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
(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结构,并为它们组词。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指”和“故”)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
(尤其是“故”字的偏旁为四笔反文)4、我们刚刚学习了指,这个字,谁能到前面为大家指一指台湾到底在哪里?谁能介绍这个地方呢?5、那我们来看看你了解的台湾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吗?(PPT中出示台湾的图片及资料)你从中发现那里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啊?6、是啊!正是那里冬季温暖,所以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和“在我国台湾省,是看不到雪的。
”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习用词的准确。
)7、既然很难看到雪?台湾的小朋友是怎样看雪的`呢?谁来读读一读?(教师板书台湾小朋友看假雪)8、对于雪,台湾的孩子们有一系列的疑问?自读文章的三到八自然段,把小朋友的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
9、谁能按顺序读一读你画下来的句子?10、再次自读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试着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11、孩子是怎么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师生合作再读这一段)12、孩子又是怎么问的呢?你注意到了提示语吗?可以读出惊奇的意思吗?13、孩子还问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回答的?老师有一个问题,北京到天津要半个小时,北京到台湾要4个多小时,北京远吗?那为何老师说”不算太远呢?14、老师见过真正的雪景?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你在读这一段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谁能帮帮它啊?(理解银装和雪毯)学会积累“打雪仗”一类的词语,将它们画下来。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436021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05.png)
《看雪》教学设计15篇整理《看雪》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关心到我们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熟读课文。
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2、扫除语言障碍,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3、通过想象,品尝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流露出的情感教学重点:1、雪后奇景的赏析2、描写手法——白描教学难点:理解的精神世界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杭州西湖自古以来以美景而名扬天下,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纷纷留下颂扬的诗文。
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几句描写西湖的诗句呢?(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适宜。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究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然而我们发觉诗文多描写西湖春的娇,夏的艳,对秋冬的萧瑟与凄清很少提及。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却与众不同,描写了西湖漂亮的雪景。
今日就随着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吧。
二、张岱及其书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
字宗子,号陶庵,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末以前未曾出仕,始终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亡以后,消极避居山中,用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肤浅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爽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
三、解题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亭。
这是欣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f4731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0.png)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学情分析汇积累的增加,学生对词汇的遗忘率也逐渐增高,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没有提高。
这主要是因为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思考,对文言词语没有真正理解,效果也就达不到要求。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有一定的文言词汇积累,这时可以考虑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指导下自己去翻译文言词句,理解课文,也就是根据学生自己随着文言词的积累和经验自学课文,再经过互相探究讨论、老师点拨,理解意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了解白描的手法。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3、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流下不少传世佳作。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
苏白两堤,桃柳夹岸。
两边是水波潋滟,游船点点,远处是山色空蒙,青黛含翠。
此时走在堤上,你会被眼前的景色所惊叹,甚至心醉神驰,怀疑自己是否进入了世外仙境。
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体会本文写景的手法——白描手法,感受作者为我们营造的艺术境界。
三、学生诵读课文诵读指导:1、准确 2、有感情 3、感悟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
四、介绍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8b9b9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00.png)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8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导入1、出示字卡,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
2、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一场赛牦牛的?具体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板书:比赛前——比赛中——比赛后(二)自主研读,理解体味1、默读课文,思考:(1)雪顿节赛牦牛会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让人揪心?画出有关语句,做好批注。
(2)读一读这些句子。
2、组织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体会(1)读第三自然段的两句话,看图片或者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精神抖擞”“节日盛装”“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说明什么?(2)“几十头牦牛一起奔跑,场面颇为壮观。
骑手的甩鞭声、牛蹄的砸地声和观众激动的喊叫声交织在一起,气氖热烈极了。
”主人的动作、牦牛往前冲的情景及“甩鞭声、砸地声、叫喊声”客人们的担心,写出了比赛场面的壮观、惊险、热烈。
仿写:过“六一”了,()一起(),场面颇为壮观。
()声、()声、和观众的()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极了。
(3)骑在牛背上的主人死死抓住缰绳,紧紧趴在牛背上,随着牛的身体上下起伏。
没过多久,骑手啪的一声被甩下牛背,重重地摔到了地上。
对比理解:去掉划横线的这些词语好不好,为什么?读一读体会。
体现了牛的脾气很大,比赛的紧张和惊险。
引导学生读出比赛的紧张、惊险。
采用抽读,师范读、全班齐读的方式。
(4)“没有取得名次的骑手,也不介意。
”“介意”能不能换个词,说明什么?说明参赛者都有一个好心态,目的是图个好心情,跟着高兴。
引导学生读出藏族人民过雪顿节赛牦牛时的欢乐心情。
【本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认真读书、思考、圈画,可按照“读文——找句子——读句子——说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样的思路引导学生学习。
尤其在“说感受”时教师在尊重学生自由表达的前提下,要给学生适当的点拨、一定的评价,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获得切身的情感体验,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对于学生理解不了的词句,先要指点他们怎样理解——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的体验,或变换句式,或仿写句子,或找近义词及反义词等】(三)回归整体,深化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案优秀5篇
![看雪教案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4c5979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fb.png)
看雪教案优秀5篇课时篇一教学目的: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
2、使学生知道台湾省是中国的一部分,北京是祖国的首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课时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能规范书写。
2.认识“橱、盼”这2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看雪》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欣赏西湖美景,反复诵读课文,培养鉴赏美的能力和诵读能力。
2.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热情。
3.品味文章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1、诵读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一组杭州西湖风光图片。
第一组:(春夏秋冬)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诵多少?学生吟诵:“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配乐朗诵: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了解湖心亭多媒体摘要显示:张岱,字宗子,号陶庵、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
明末清初文学家。
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看雪》教学设计精品3篇
![《看雪》教学设计精品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8cca62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5.png)
《看雪》教学设计1学习目的:1、诵读积累,理解课文大意,提高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读赏析,体会白描手法、人物语言的妙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提升,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学习难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背诵。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前准备1、借助注释、工具书,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
2、预习课文,疏通文义,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习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一、同学说雪,激趣引读。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咏雪》,谢道韫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成为咏雪的佳句,谢道韫因此被誉为“咏絮之才”。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明末张岱的小品文《湖心亭看雪》,看看他又是如何抓住“看”字写雪的。
简介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
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等。
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
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帜。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读一读:①教师范读小品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
教师指导:首先要读得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是节奏合理;其次要读得流畅,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体会文章朴实的语言。
③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即时背诵。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疏通文意,试译小品文。
拥毳衣:拥,围裹。
毳衣,细毛皮衣。
,一白:一,全。
一芥(jiè):一棵小草。
芥:小草,形容船小。
更(gèng):还,大白:酒杯名客此:客,客居,作动词用。
,及:等到。
3、说一说:③①作者为什么“独”往湖心亭看雪?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2ab0a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0b.png)
看雪教学设计《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4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下面是作者人美心善的小编为大伙儿分享的14篇《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借鉴。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篇一《看雪》一课,讲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在这一课中,我执教了一课时,我将初读环节作为本节课执教的起始点,重点渗透了识字,将识字、写字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作为常态课,我自己认为本课上的还比较扎实,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主动权放给学生,我一直在领着学生走。
另外,由于时间分配不均,有部分学生的生字没有写完。
课后我经常在想,为什么每次上课都和预想的不一样,很多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都没预想到,看来自己在课前还是准备不充分。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历来受人推崇,《陶庵梦忆》与《西湖梦寻》是两本非常受人欢迎的书,他的文字淡雅隽永,读后叫人回味无穷,但也就是在这淡雅隽永的文字背后,隐藏一份悠悠的家国情怀,寄情于山水是中国文人历来的一种自我解脱的方法,当个体生命面临不可抗争之命运时,便会把精神寄托于纷争喧闹以外的青山绿水家园,在山与水的调和中觅到一份安宁,以此再来寻求更高远的超脱,张岱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梦忆》的,里面的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书中的精品,它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典散文的奥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写西湖雪景的千古绝唱。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97fc44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c.png)
看雪的优秀教学设计(优秀12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生1:是知音,从文末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中得知。
师:文中的“痴”,是“傻”的意思吗?从这个“痴”字中,你能发现张岱与亭上两人的什么特点?生:从‘痴”中看出他们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
生2: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有位教育家曾经这样说过:“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这位老师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张岱的性情特点,设计了一个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张岱与亭上两人是知音吗?当然,学生也很聪明,很快就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各自的理解。
当学生回答:“不是知音,从‘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看出,张岱是一个比较孤傲的人。
”老师若能再追问“文中还有什么地方能看出他孤傲的特点吗?”引导学生从明明有舟子陪同,‘与余舟两三粒而已’,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中读出他是个孤高自许的`人就更好了。
但不管怎样,这个问题还是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
所以,我认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还应该体现在课堂提问的启发性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
”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
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本色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有效训练。
上述三个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两位老师都很注重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品析景物特点,这些过程都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他们的问题设计应该是有效的。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字词。
《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cca65a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a.png)
《看雪》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看雪》教学设计9篇。
《看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文,划出生字。
收集台湾风景名胜的资料。
2、准备:北国雪景风光及音乐片段。
3、生字词卡片,文朗读录音带,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一时一、复习导入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2、谈话: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
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
今天,我们学了《看雪》这篇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
二、初读文,学习生字1、自读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3、出示“我会读”: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4、借助游戏,巩固识字:⑴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⑴自编短文巩固识字:在省城长途汽车站的对面,有一家新开张的金店。
金店的橱窗里摆放着一闪闪发光的金银首饰样品。
金店地面上铺着红色的地毯。
妈妈看到玻璃柜里的一条银色的项链,便指着这条项链,问营业员多少钱。
营业员拿出这条项链说:“8000元,不讲价。
”妈妈接过项链,觉得挺不错,就买下了。
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
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看雪景,读文1、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读文,想象文描写的情景。
2、欣赏北国雪景风光音乐片。
3、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5a8078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9c.png)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1.品味写雪景语句的精妙。
2.感悟雪中赏景的深沉之情。
3.学习白描写景的手法。
学习重点:1.品味写雪语句的精妙。
2.学习白描写情手法。
学习难点:感悟张岱的深沉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自古风花雪月之事,必能引起文人墨客心头的悸动,特别是遇到洁白的大雪,更是能触动他们容易骚动的心。
你所学过见过的诗词中带有雪的你记有多少呢?(学生做得,不一而足,教师要多鼓励,多赞扬)喔!同学们掌握的还真不少,足见大家的知识的渊博。
在刚才大家所展示的诗句中,柳宗元的《江雪》,我为觉得写雪最为突出,现在大家一起来吟诵一下吧!(学生吟诵)很好!大家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雪景?(学生可能说出多种情况,教师最后总结。
)这真是:天无飞鸟、路无行人,天寒地冻,万籁俱寂呀!从此雪景中你体会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呢?(提示学生可以参考刚学过的《小石河潭记》的作者介绍)孤独,凄凉,因被贬而悲伤的情感。
同样是在冰天雪地之中,我们今天来看看清朝的张岱是什么样的心境呢?二、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读记)作者简介。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
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
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三、踏雪赏景1.现在我们就跟随张岱一起来领略西湖雪景的美丽吧。
请齐读课文(学生齐读)找出文中张岱都看到了哪些雪景?学生找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2.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雪景吧!“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读了此句你想到了哪句诗?学生答: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看雪》教学设计3篇
![《看雪》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81f43e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e8.png)
《看雪》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预习与课堂检测,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3、反复朗读以至成诵,体味美丽的西湖雪景,了解白描手法。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教学设想】一、文学常识本文是张岱的代表作,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引导学生从注释中简单了解其生平,从文章分析中明白其孤傲脱俗的文人情趣。
二、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
本课以读导学,通过五读环节,达成教学目标。
文言词语的积累,不单独讲,而将其放在预习检测部分。
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
避免教学的枯燥乏味。
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勾画出融为一体的苍茫天地间堤、亭、舟、人的渺小和朦胧的美丽画面,引导学生体会和赏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理解课文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
要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思想感情,体悟作者的遗世独立、孤芳自赏。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搜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句子。
2.对照注释或查阅工具书,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语:上课之前,我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学过或看见过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过渡语:很好,看来大家积累了不少古诗文,我们现在就一起来读一读这几句诗歌。
导入语:美丽雪景在我们的诵读中显得更具魅力了。
看来在不同的人的眼中与笔下,雪景各具特色。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f37bae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c.png)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即文言文单元的第四篇文章。
本单元所选取的文章都是我国古代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
几篇文章分别采用不同的写景方法来呈现自然美景以及在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深情。
《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在本单元中所承载的任务是:以白描的手法呈现奇景,叙事与写景结合体现作者的雅趣,抒情寓于叙事之中表达作者的一片痴情。
作者张岱生活在明末清初,所以他所要表达的情感不同于一般的贬谪之士和隐逸之人,他在他的文章中执着地表达着他的故国之思,本文即是很好的体现。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七年级一年的训练及八年级近两个单元的文言文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在本单元前四篇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基本了解了情景交融的文言文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1.通过初读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
2.通过精读课文,品味雪后西湖美景,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3.通过品读课文、合作交流,体悟作者的“痴”情。
重点:2、3 难点:3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文学家梁衡说过,有两篇小品文就像两幅精美的画卷挂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廊里,一篇是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篇就是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以文学家的评价突显其文学地位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正字音断句读(落实目标1)1.先出示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读音毳(cuì )衣雾凇(sōng )沆(hàng )砀(dàng ) 打更(gēng ) 铺毡(zhān)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生范读,读准字音,试断句读。
4.生提出断句读意见,师总结。
5.师生齐读设计意图:常态的诵读训练,是培养文言语感必不可少的一步。
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也是理解文章的前提。
(三)再读课文,晓文意知内容(落实目标1)1.默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划出解释不通的字词。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e684fd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72.png)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二)能力目标
1.揣摩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3.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 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意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归纳:——痴行
2、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景物描写有没有怪异之处?
齐读“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请问,这段对“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景物特点:空寂、悠远、脱俗
写法:白描写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一白”、“ 一痕”、“ 一点”、“ 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 点与线、 多与少、 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空寂、悠远、脱俗的意味。 在这幅空寂、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中,张岱把自己融入了苍茫的宇
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罢了。
归纳:——痴景
3、问: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 喜”一句。
问: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请填出来。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检查预习
1、注音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2、解词
《看雪》教案优秀10篇
![《看雪》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a058dc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ce.png)
《看雪》教案优秀10篇课时篇一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给咱们讲讲你看到的雪吗?雪真美,真有趣啊!今无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
《看雪》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4、体会作者盼望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2、分角色朗读,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的年龄还小,对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还不能深刻理解。
课文以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中国台湾儿童的愿望。
所以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台湾省吗?把你知道的介绍给大家。
二、读中识字。
1、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小组内按自然段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自主识字、小组交流。
1、采用谜语帮助记忆汉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旁注:猜谜语能有效帮助巩固生字。
)2、借助偏旁记忆汉字。
指接银四、巩固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
2、猜字游戏:巩固汉字的读音。
3、“摘苹果”游戏:识记汉字读音和字形。
五、写字指导。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
六、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问题。
七、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老师、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初步了解课文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学生找出中国台湾的位置。
二、自由读课文。
三、小组合作学习。
《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看雪》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182311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8.png)
《看雪》教学设计8教材分析:这是张岱的代表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
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是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以从中窥知一二。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
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学情分析: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查阅有关作者资料,预习课文。
老师准备:录音机教法与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一)导语: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
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指2-3名学生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有关张岱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
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3、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己试着理解课文。
三、精读课文,深入研究。
1、学生分组学习。
(1)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
(2)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
(3)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
(4)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
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351047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c.png)
看雪的教学设计(精选13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12看雪(第一课时)课前预习:收集整理有关中国台湾的图片、资料和知识。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教具: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识字3中有关中国台湾岛的三字经你们还记得吗?会背的同学大声背出来好吗?是啊,中国台湾和大陆本来是一家,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至使海峡两岸骨肉分离,但是两岸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亲人早日团聚。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中国台湾小朋友的心声吧!(板书课题)2、展示交流:课前,大家一定收集了很多有关中国台湾的资料,拿出来和同学进行交流,看看自己对中国台湾的了解有多少。
(学生汇报、交流,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材料。
)二、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还可以查字典认识它们。
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做上标记。
2、同桌或小组同学合作,一起读课文。
互相帮助,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三、识字1、选择自己觉得读得最棒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其它同学当评委,为他的表现打星。
(师生相机纠正字音)2、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哪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
四、写字1、从8个要求会写的字中找到带有提手旁的字:打、指、接,用字组词,说说偏旁与字意的关系。
2、回忆以前学过的带有提手旁的字。
学生自主写字。
3、展示学生写字成果,师生评议,相机进行指导。
五、初读1、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e5cb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c.png)
《看雪》教学设计(优秀7篇)《看雪》教学设计篇一在备课《湖心亭看雪》时总想选择一个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作为综合分析的突破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开篇、篇末那些带强烈感情的词语,有一定深度的议论抒情的句子,与理解课文内容关系密切的语言点,往往是我们教学问题设置的突破点。
思虑良久还是选择了“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为教学的突破口,设置主问题:“相公痴”中“相公”指谁?何以见得其“痴”?于是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便走近了张岱,了解到张岱的“痴”行和眼中的“痴”景;“更有痴似相公者”中“痴似相公者”指谁?他们与张岱一样吗?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们再次走近,认识到张岱之“痴”是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此时变“走近张岱”为“走进张岱”,张岱自有自己用痴情与旷达酿造的纯美境界,普通人未能及也?!水到渠成,主问题设置卓见成效。
其实,在日常教学中,在“突破点”寻寻觅觅中,在抓住“突破点”设置适度合理有效的主问题反复思量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了。
看雪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和闲情雅趣。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课型:赏读课教学方法:读读,说说,议议。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你心中雪景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西湖三岛之一,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
《看雪》教学设计(10篇)
![《看雪》教学设计(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6c97c3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0.png)
《看雪》教学设计(10篇)《看雪》教案篇一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内容必须阐述清楚。
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己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
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看雪》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看雪》说课稿一。
说教材《看雪》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共11个自然段,通过一个在中国台湾教书的老师给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冬天玩雪的情境,以及冬天的台湾省很难看到雪,通过中国台湾孩子渴望看雪玩雪的心情表现了中国台湾儿童与祖国大陆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课文的语言简洁生动,背后却蕴含了丰富真挚的情感。
全文以盼贯穿,中国台湾小朋友盼望去北京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和中国台湾小朋友一起玩,其中体会文中老师和小朋友对北京,对北京的雪的向往是本课重点之一。
体会中国台湾与大陆期盼祖国统一的心愿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认识省、店、橱等10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引导学生在自主体会和朗读中感悟课文的思想感情。
4、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难点: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两岸人民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三、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对雪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并且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通过《识字3》和《北京》的学习,对中国台湾和北京这两个地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的关系也有一定的认识。
又因为二年级学生好奇,正处于识字和词汇语句积累阶段,因此生字学习,优美语句的品读还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根据儿童的已有认知规律,把实践与认识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发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丰富学生语言感受能力。
四、说教法学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爱动脑筋,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采取了自主识字、自读体验法、创设情境、激发想象等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看雪》的教学设计
勉县实验小学王晓静【教材简说】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
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课前准备】PPT课件,搜集台湾的资料。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略)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雪》这课的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这节课让我们继续来深入理解一下课文。
)
1.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漂亮的图片,你们高兴吗?
(课件出示台湾的秀丽风光)。
转入课题:台湾地处中国东南部,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课件展示图片和第一自然段)
2. (北京的小朋友能见到雪吗?请找出北京小朋友玩雪的段落读一读。
)
3.(课件展示玩雪的图片,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
4.读第9自然段。
了解加点字,找出有雪的五个词语。
板书:雪花雪毯雪地
打雪仗堆雪人
二、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1. 学习第3~11段,看看孩子们向教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把他们提的问题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在读中设疑、质疑、逐步解疑。
(1)你看见过真的雪吗?(2)你是在哪儿见过的?(3)北京离这儿很远吧?(4)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2.现在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课件展示四句话)
①你看见过真的雪吗?(微笑的点点头)②你是在哪儿见过的?(小时候,在我的故乡)③北京离这儿很远吧?(不算太远)④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和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3. 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
4.你愿意邀请台湾小朋友来北京玩吗?(发表个人意见)
5.生提出问题,品析词、句、段。
在这几段中你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喜欢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为什么?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华
(课件展示芭蕉叶形状的台湾地图)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训练,表达心声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六.练习写话。
附:《看雪》教学反思
执教者王晓静《看雪》一课,讲台湾的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见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
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在这一课中,我执教了第二课时,我将感受雪景的美好,通过反复阅读感受师生对话,体会出台湾小朋友期待来北京看雪的心情,从而引导同学们感受到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作为本节
课执教的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画面,联系说话写话作为技能目标。
我自己认为本课上的还比较扎实,学生学到了知识,发展了能力,但也存在了一定的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主动权放给学生,我一直在引着学生走。
另外,过于依赖课件的使用,没有做好课文主题的引导。
课后我经常在想,为什么每次上课都和预想的不一样,很多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都没预想到,看来自己在课前还是准备不充分。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仔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将课堂的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认真上好每一节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