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对近代早期欧洲的影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其结构大致相仿,先是中国概述,后是在华传教史。在整体上对中国给 予好评,但随作者生活环境的变化,其倾向性又有微妙差异。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2、人种史著作
❖ 耶稣会士论中国之“人种史”作品顶峰是巴黎耶稣会士杜赫德编辑并出 版的4卷本的《中华帝国全志》。此书内容分类编排,涉及中国地理、 历史、政治、宗教、民俗、特产、科技、语言、文学等,首次提供了几 篇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文,如《今古奇观》的4个短篇、十几首《诗经》 有诗及元曲《赵氏孤儿》。其主要成就在于提供的信息广泛和具体,它 的重要角色是向欧洲普及中国文化,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百科全 书派、休谟等人都主要靠杜赫德的作品获取中国知识。
欧洲的中国热
❖ 一、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二、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 ❖ 三、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
一、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1、耶稣会士中国书简
❖ 1601年刊出的龙华民书简和1605年刊出的庞迪我书简 ❖ 1702年,《有益而有趣的书简》结集出版,通称为《耶稣
❖ 书中通篇都是对中国的正面描述,即使对中国有所批评,也是一种捍卫 中国的姿态出现。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3、主要专题著作 ❖ 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是欧洲出版的首部中国地理学专著。《中国
上古史》是一部朝代编年史,其内容上起自传说中的盘古,但以伏羲时 代为中国君主制的可信开端,下迄西汉末年,春秋以后的内容主要取材 于官方正史。在书中首次向欧洲读者演示了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 ❖ 柏应理的《中国帝王年表》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上起西 元前2952年,下至康熙当政的1683年。 ❖ 冯秉正的7卷本《中国通史》是20世纪之前欧洲人有关中国历史的最完 备的著作。从中国历史的源头一直写到康熙时代,有关周穆王至唐末五 代的部分主要是依据朱熹的《通鉴纲目》编译。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2、人种史著作
❖ 在华耶稣会士除书简外的论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中国情况的概述, 这被西方学者称为“人种史”著作,一类是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 专论。
❖ 17世纪最重要的人种史著作是利玛窦原著、金尼阁修订并出版的《基督 教远征中国史》
❖ 曾德昭《大中国志》、安文思的《中国新志》、李明的《中国现势新 志》。
会士书简集》。文集删除了原始信件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负 面描述,保留赞赏之笔,呈现出一个美好中国的形象。 ❖ 18世纪后期《北京传教士关于中国人历史、科学、艺术、习 俗论丛》,共16卷,简称《中国论丛》。一部关于中国文化 的学术论集,成为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的欧洲关于中国 和中国人的首要信息来源。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5、耶稣会士作品里的中国形象
❖ 基本特征是: ❖ 民丰物阜 ❖ 文化悠久 ❖ 制度先进 ❖ 人民有着适于接受基督宗教的纯良性和自然理性。
二、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
❖ (一)中国哲学在西方 ❖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三)法国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文化 ❖ (四)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与中国哲学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3、主要专题著作
❖ 白晋的《中国皇帝历史画像》,是一部颂扬康熙皇帝的专著, 书中的康熙是一位聪明而又仁慈的专制君主,一流的领导者, 勇敢的战士和不倦的猎手,卓越的智者,勤奋的学者,个人 道德的典范,以及期待他归化的耶稣会士们的保护者。
❖ 卜弥格《中国植物》、《中国药物标本》、《中医脉决》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欣赏中国的“大同”思想 ❖ “二进制” ❖ 倡导成立柏林、维也纳、彼得堡科学院, ❖ 在吸收宋明理学的基础上。撰写了《单子论》。 ❖ “他的单子学说,在许多方面和代表中国生活的三大派——
老子、孔子及中国佛学所表示的 ‘道’的概念,有很可贵的 一致地方。所谓‘先定的和谐’在中国有所谓天道。莱布尼 兹亦如中国圣人一样,相信实体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是精神 实体的不断继续充实提高。两者对于先定的信仰和对于天道 的信仰,产生了无限的乐观精神。 ”
政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改写《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剧本 “五幕孔子的伦理” ❖ 霍尔巴赫:“德治” 中国为政治与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 重农学派:魁奈《中国专制政治论》——“欧洲的孔子” ❖ “农人穷困,则国家穷困;国家穷困,则国王穷困”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重农主义立足于自然秩序论基础上。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4、与礼仪之争直接相关的作品 ❖ 据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礼仪之争
期间计有30位耶稣会士写下有关该问题的专著、论 文或书信约56件。 ❖ 翻译中国典籍
对“四书”、“五经”的翻译
❖ 罗明坚 《孟子》 ❖ 殷铎泽 郭纳爵《大学》——《中国之智慧》 ❖ 柏应理 《中国哲学家孔子》 ❖ 卫方济 《中华帝国经典》、《中国哲学》 ❖ 金尼阁 将“五经”译为拉丁文
专题八 欧洲的中国热
欧洲的中国热
❖ 传教士通过通信、译著等形式,向欧洲广泛介绍中 国的文化,掀起了东学西去的热潮。据统计, 1552-1773年间,传教士所撰有关介绍和研究中国 的著作就有422部。内容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天 文、政治制度、宗教哲学及中国古籍的翻译和中文 字典的编纂等等。这些著作在欧洲的流传,增进了 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直接推动了西方人研 究中国文化的热潮。
(一)中国哲学在西方
儒家哲学——无神论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罗素语) ❖ 1679年,编纂出版《中国近(况)事》 一书。收录了在华
耶稣会士关于当时中国以及关于中国与俄国之间关系的报告 和信件。 ❖ 译传教士白晋《康熙大帝传》为拉丁文。 ❖ “我们从前谁也不相信,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 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 我们觉醒了。”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非常赞赏中国的道德哲学 ❖ 在道德方面,中国民族较我们为优 ❖ 其弟子沃尔夫继续传播中国哲学。 ❖ “沃尔夫事件”:因宣传中国哲学,宣传无神论,
被当时的普鲁士国王驱逐出境。
(三)法国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文化
❖ 培尔:中国文化中的宽容精神,无神论思想 ❖ 伏尔泰:推崇中国的道德与法律制度,法律限制下的君主
ຫໍສະໝຸດ Baidu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2、人种史著作
❖ 耶稣会士论中国之“人种史”作品顶峰是巴黎耶稣会士杜赫德编辑并出 版的4卷本的《中华帝国全志》。此书内容分类编排,涉及中国地理、 历史、政治、宗教、民俗、特产、科技、语言、文学等,首次提供了几 篇中国文学作品的译文,如《今古奇观》的4个短篇、十几首《诗经》 有诗及元曲《赵氏孤儿》。其主要成就在于提供的信息广泛和具体,它 的重要角色是向欧洲普及中国文化,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百科全 书派、休谟等人都主要靠杜赫德的作品获取中国知识。
欧洲的中国热
❖ 一、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二、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 ❖ 三、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热”
一、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1、耶稣会士中国书简
❖ 1601年刊出的龙华民书简和1605年刊出的庞迪我书简 ❖ 1702年,《有益而有趣的书简》结集出版,通称为《耶稣
❖ 书中通篇都是对中国的正面描述,即使对中国有所批评,也是一种捍卫 中国的姿态出现。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3、主要专题著作 ❖ 卫匡国的《中国新地图集》是欧洲出版的首部中国地理学专著。《中国
上古史》是一部朝代编年史,其内容上起自传说中的盘古,但以伏羲时 代为中国君主制的可信开端,下迄西汉末年,春秋以后的内容主要取材 于官方正史。在书中首次向欧洲读者演示了干支纪年法和年号纪年法。 ❖ 柏应理的《中国帝王年表》是研究中国历史的又一部重要作品。上起西 元前2952年,下至康熙当政的1683年。 ❖ 冯秉正的7卷本《中国通史》是20世纪之前欧洲人有关中国历史的最完 备的著作。从中国历史的源头一直写到康熙时代,有关周穆王至唐末五 代的部分主要是依据朱熹的《通鉴纲目》编译。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2、人种史著作
❖ 在华耶稣会士除书简外的论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中国情况的概述, 这被西方学者称为“人种史”著作,一类是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 专论。
❖ 17世纪最重要的人种史著作是利玛窦原著、金尼阁修订并出版的《基督 教远征中国史》
❖ 曾德昭《大中国志》、安文思的《中国新志》、李明的《中国现势新 志》。
会士书简集》。文集删除了原始信件中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负 面描述,保留赞赏之笔,呈现出一个美好中国的形象。 ❖ 18世纪后期《北京传教士关于中国人历史、科学、艺术、习 俗论丛》,共16卷,简称《中国论丛》。一部关于中国文化 的学术论集,成为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的欧洲关于中国 和中国人的首要信息来源。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5、耶稣会士作品里的中国形象
❖ 基本特征是: ❖ 民丰物阜 ❖ 文化悠久 ❖ 制度先进 ❖ 人民有着适于接受基督宗教的纯良性和自然理性。
二、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运动
❖ (一)中国哲学在西方 ❖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三)法国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文化 ❖ (四)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与中国哲学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3、主要专题著作
❖ 白晋的《中国皇帝历史画像》,是一部颂扬康熙皇帝的专著, 书中的康熙是一位聪明而又仁慈的专制君主,一流的领导者, 勇敢的战士和不倦的猎手,卓越的智者,勤奋的学者,个人 道德的典范,以及期待他归化的耶稣会士们的保护者。
❖ 卜弥格《中国植物》、《中国药物标本》、《中医脉决》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欣赏中国的“大同”思想 ❖ “二进制” ❖ 倡导成立柏林、维也纳、彼得堡科学院, ❖ 在吸收宋明理学的基础上。撰写了《单子论》。 ❖ “他的单子学说,在许多方面和代表中国生活的三大派——
老子、孔子及中国佛学所表示的 ‘道’的概念,有很可贵的 一致地方。所谓‘先定的和谐’在中国有所谓天道。莱布尼 兹亦如中国圣人一样,相信实体的世界是一个整体,是精神 实体的不断继续充实提高。两者对于先定的信仰和对于天道 的信仰,产生了无限的乐观精神。 ”
政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改写《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剧本 “五幕孔子的伦理” ❖ 霍尔巴赫:“德治” 中国为政治与伦理相结合的国家。 ❖ 重农学派:魁奈《中国专制政治论》——“欧洲的孔子” ❖ “农人穷困,则国家穷困;国家穷困,则国王穷困” ❖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 重农主义立足于自然秩序论基础上。
二、17-18世纪耶稣会士有关中国的报告
❖ 4、与礼仪之争直接相关的作品 ❖ 据费赖之《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礼仪之争
期间计有30位耶稣会士写下有关该问题的专著、论 文或书信约56件。 ❖ 翻译中国典籍
对“四书”、“五经”的翻译
❖ 罗明坚 《孟子》 ❖ 殷铎泽 郭纳爵《大学》——《中国之智慧》 ❖ 柏应理 《中国哲学家孔子》 ❖ 卫方济 《中华帝国经典》、《中国哲学》 ❖ 金尼阁 将“五经”译为拉丁文
专题八 欧洲的中国热
欧洲的中国热
❖ 传教士通过通信、译著等形式,向欧洲广泛介绍中 国的文化,掀起了东学西去的热潮。据统计, 1552-1773年间,传教士所撰有关介绍和研究中国 的著作就有422部。内容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天 文、政治制度、宗教哲学及中国古籍的翻译和中文 字典的编纂等等。这些著作在欧洲的流传,增进了 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直接推动了西方人研 究中国文化的热潮。
(一)中国哲学在西方
儒家哲学——无神论 “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千古绝伦的大智者”(罗素语) ❖ 1679年,编纂出版《中国近(况)事》 一书。收录了在华
耶稣会士关于当时中国以及关于中国与俄国之间关系的报告 和信件。 ❖ 译传教士白晋《康熙大帝传》为拉丁文。 ❖ “我们从前谁也不相信,在这世界上还有比我们伦理更完善, 立身处世之道更进步的民族存在,现在从东方的中国,竟使 我们觉醒了。”
(二)莱布尼兹与中国哲学
❖ 非常赞赏中国的道德哲学 ❖ 在道德方面,中国民族较我们为优 ❖ 其弟子沃尔夫继续传播中国哲学。 ❖ “沃尔夫事件”:因宣传中国哲学,宣传无神论,
被当时的普鲁士国王驱逐出境。
(三)法国启蒙思想家与中国文化
❖ 培尔:中国文化中的宽容精神,无神论思想 ❖ 伏尔泰:推崇中国的道德与法律制度,法律限制下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