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差处理与纠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应规定报告及调查的时间周期,并根据事件的 严重性,规定报告不同的管理层。 • 3、每个调查从事件发起之日起,须在规定的周期 内完成。 • 4、偏差管理要求任何人员发现偏差必须立即报告, 偏差管理人员按照批准的偏差管理程序操作,任 何人不能隐瞒不报告偏差及其产生原因或未经批 准私自进行偏差处理。
• (1)无须对根本原因进行调查的事件,即次要偏差。 • 次要生产偏差一般对生产物料/设备/区域/工艺/程序影响很 小或没有影响。在决定是否需要调查时,应考虑事件本身 及周围环境。一般包括已知根本原因和纠正预防措施已确 认但未完成实施的重复发生事件或者已知根本原因、应采 取的措施在相关SOP中已有规定的事件。必须有证据证明 那些特定生产偏差其性质较轻,相关过程或区域完全在控 制当中。
程部等人员组成,以进行全面、及时的调查。 • (2)整理收集适用于调查的支持文件及记录。 • (3)进行偏差分析。对有偏差的批次、设备、仪 器或工艺进行影响性分析并提出可行性方案。
• 3、质量部门
• (1)负责对偏差报告和调查系统的管理。 • (2)负责质量偏差管理文件,制定不同类型偏差处理规 程及时限。 • (3)在调查过程中与调查组长协作。 • (4)对调查的范围和对产品影响并协调调查组进行再评 估。 • (5)批准采取的纠正措施,确保纠正措施符合法律法规 要求。 • (6)批准调查报告,包括批准继续使用受调查影响物料、 设备、区域、工艺、程序的书面解释。 • (7)审阅、评估调查延期完成的合理性。 • (8)决定产品、系统、仪器设备的处置。 • (9)审核和批准跟踪及预防措施报告。
• 4、管理层 • (1)确保需要立即采取的措施完成,包括隔离整 批或部分批次或停止生产操作。 • (2)为调查及措施跟踪提供足够、合格的资源, 包括调查人员和调查团队。 • (3)质量受权人负责审阅批准主要偏差和重要偏 差。
• (二)偏差调查的要求 • 1、所有可能参与调查的人员,包括从偏差事件的 发现至文件保存的人员,都应该接受适当的培训, 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能了解偏差作用及处理程 序,便于在工作中发现偏差、报告偏差,并能够 完成偏差调查组分配的工作任务。
• (三)偏差事件报告批准 • 1、质量部负责人作为事件报告的批准人,利用质 量分析工具审核和评估事件报告,以确认以下事 实:偏差问题得到了充分和适当的评估;结论符 合逻辑并有调查资料支持;建议的行动得到落实 ;确定了根本原因。 • 2、质量部根据原则将事件报告分类,并在规定的 工作日内完成事件报告的评估和批准。对分类基 本原理、所有支持资料或信息,应清楚地描述。
• (三)实验室偏差与生产偏差的关系 • 实验室检验结果异常易于发现,当发现检验结查 异常时应首先开展实验室内部的偏差调查,当检 验结果异常存在不是实验室原因的可能性时,在 实验室调查的任何阶段,均可启动生产偏差调查, 尽可能减少生产偏差所造成的影响。
• (四)偏差产生的范围 • 1、文件的制定及执行方面 • 文件、规程版本错误;文件的缺失;已批准文件 存在错误或不完善的方面;具体操作人员未按照 程序规定执行;记录与相应的规程不一致;各种 记录未按规定执行。
• (3)停止生产,GMP相关活动的恢复和继续须经质量部 的批准 • (4)调查结束前,有问题的原辅料、包材、中间产品或 成品应清楚地贴上待验标签或通过在软件系统中控制其待 检状态。 • (5)任何怀疑有问题的设备、仪器、系统应安放在一个 安全的条件下,调查结束后方可使用,如必要,须贴上明 显的标签。 • (6)通知相关部门人员(如批记录审阅/释放,生产操作 ,和技术服务)。
偏差分类
根据对药品质量影响程度的大小分类 • 次要偏差 • 细小的对法规或程序的偏离,不会影响产品质量,临时性 的调整。无需进行深入的调查。必须立刻采取纠正措施, 并立即记录在批生产记录或其他GMP受控文件中。 • 重大偏差 • 导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造成 返工、回制等后果,严重违反GMP及SOP的文件、必须进 行深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采取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 严重偏差 • 违反质量政策或国家法规,危及产品安全及产品形象,导 致或可能导致产品内/外质量受到某种程度的影响,以致产 品整批报废或成品收回等后果。必须按规定的程度进行深 入的调查,查明原因,除必须建立纠正措施处,还必须建 立长期的预防措施。
实验室调查注意事项
重新取样的条件 原样品被污染或发生变化,不能使用 原样品量不够 可证明原样品不具有代表性
生产偏差处理程序
• (一)对事件的报告
• 1、偏差发现的人以口头、书面汇报方式在规定时间(24 小时)内向其直接领导报告偏差情况,由主管或相关人员 随后撰写生产偏差事件报告。 • 2、部门内部进行最初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纠正措施。 • (1)偏差发现人参与偏差判定及评估活动中,对偏差进 行初步的评估,界定其影响范围,严重性,详细记录偏差 事件报告。 • (2)立即采取措施,以减少事件对生产物料/设备/区域/工 艺/程序等的负面影响:
• 2、物料接收、取样、储存、发放方面 • 货物损坏、标签错误、未经批准的供应商;未按 照规定程序取样、取样过程对产品造成污染;储 存过程中物料状态标志错误、物料超过有效期、 物料储存环境超标;工艺用水个别监测项目如电 导率超标;包装材料存在缺陷;检验过程中配置 溶液未按规定条件放置等。
•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生产、检验过程的控制方面
• 新增条款 • 增加偏差处理记录的控制要求,并提出偏差处理 质量调查、纠正措施的制定等要求。 • 明确偏差处理的程序,强调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类 似偏差的再次发生。
• 第二百五十一条 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负责偏差的 分类,保存偏差调查、处理的文件和记录。 • 新增条款 • 明确质量管理部门对偏差管理的责任。
• 重新取样:按照预先确定的计划对一个批次进行重新取样 ;该取样计划可以与原始计划不同。 • 分析错误:分析结果相对于真实值出现偏差是由于进行检 测时的失误,如技术问题导致的。分析错误可区分为显然 错误(可重复的错误)和非显然错误(不可重复的错误) 。前者可以归结为没有正确地进行分析(例如文件记录错 误,不正确的计算/评价,分析条件不符,错误的标准品, 样品/标准品称量错误,稀释错误,分析仪器未校准等); 而后者则可能是由于以前没有发现的潜在错误(例如分析 方法中的不严密的公式,不合理的分析方法)
• 第二百五十条 任何偏离生产工艺、物料平衡限 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等的情况均 应当有记录,并立即报告主管人员及质量管理部 门,应当有清楚的说明,重大偏差应当由质量管 理部门会同其他部门进行彻底调查,并有调查报 告。偏差调查报告应当由质量管理部门的指定人 员审核并签字。 企业还应当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类似偏差的 再次发生。
• 8、生产过程数据处理
• 产品率不符合标准;物料平衡限度不符合规定;平行样品 检验结果相差较大;换算、计算错误;单位控制错误;计 算过程中保留位数不正确;批生产指令有误。
• 9、验证事宜 • 未验证的仪器、设备、程序、系统或测试方法用 于物料、产品检验及生产;未对变更进行相关验 证审批。 • 10、混淆 • 两种不同的产品或同种而不同批号的产品,或同 种/同批而不同的包材的产品混在一起
• 第二百四十七条 各部门负责人应当确保所有人 员正确执行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和操 作规程,防止偏差的产生。 • 第二百四十八条 企业应当建立偏差处理的操作 规程,规定偏差的报告、记录、调查、处理以及 所采取的纠正措施,并有相应的记录。
偏差管理
• 偏差管理的目的
• 出现偏差并不一定意味着产品要报废或返工,而是要对偏 差进行调果,查明原因,判断偏差严重程度、是否会影响 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如何,然后作出产品的处理决定。同 时应提出整改及预防措施,以防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 未控制或未监控规定的控制参数(如混合时间、温度、压 力、);未执行设备/仪器测试参数;;超出工艺规程、检 验规程规定的处理措施;IC中控项目检查超出标准要求。
• 4、环境控制
• 无菌试验室或生产车间菌落数不符合标准、高效过滤器泄 漏或未符合再确认要求、压差不符合标准、温度或湿度不 符合标准、尘埃粒子数不符合标准、未授权人员出入控制 区域、控制区域空气或水的泄漏;对温湿度有特殊要求的 生产工艺(如软胶囊压丸)和试验室(如水分测定,实验 环境)不符合规定。
• 11、原辅料或包装材料虽检验合格,但在使用过 程中发现异常,导致原辅料、包装材料或成品报 废的偏差
• 12 其他 • 未在上述列出的、可能会对产品质量或质量系统 产生潜在影响的事件。
实验室偏差管理
• 超标结果(OOS):检验结果超出法定标准及企 业制定标准的所有情形。 • 超趋势(OOT):结果在标准之内,但是仍然比 较反常,因为这个结果与长期观察到的趋势不一 致 • 超期望(OOE):非期望结果,实验结果超过历 史的,预期的或先前的趋势/限度。 • 重新检验:使用原样品或原样品的一部分进行重 复分析。 • 重复进样(重新复核):取第一次测定剩余的供 试溶液重新进样检测。
• 3、确定唯一的生产偏差的跟踪编号。 • 生产偏差记录应包含以下项目内容:产品名称、 批号、发现日期/报告日期、其他相关调查、事件 描述,包括如何发现、在何处发现、事件发现者 和/或报告者、所有受影响的生产物料/设备/区域/ 方法/程序状态、知道的其他相关记录事件分类, 采取的应急措施。
• (二)偏差事件报告评估 • 偏差事件发生部门负责人上报QA,QA通过与发现偏差的 部门经理及相关人员沟通后进行偏差确认,评估和批准最 初的风险评估及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确认偏差涉及的物 料或产品的隔离方式,避免发生偏差的物料或产品发生混 淆/误用;对偏差进一步确认过程。质量部同样需评估过去 一个月中是否发生类似事件。如发生过,过去事件的事件 报告号需记录。如果当前事件是一定时间内多次发生,即 使它符合报告事件条件,该事件应经评估以确认是否需要 进入调查。
偏差处理的职责及要求
• • • • (一)偏差处理人员的职责 1、所有职员 (1)接受偏差调查程序相关的培训课程。 (2)按照偏差调查程序规定的时限上报直接主管、 技术部门或质量部人员、质量受权人,不得私自 隐瞒偏差或对偏差进行处理。
• 2、调查小组 • (1)调查小组由来自技术部、质量部、生产及工

差 管 理
偏差管理
黄淑娟 马婉
偏差(Deviation)
是指对批准的指令(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 和标准操作规程等)或规定的标准的偏离 (ICHQ7a)。
偏差的核心定义是“偏离”,所有偏离程序或标 准的情况都属于偏差的范畴。
偏差调查的必要性
• 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差异、难以解释的
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缺陷,采取慎重而 可靠的处理是GMP质量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 方面,应对此差异进行彻底调查,并对结 论和改进措施进行记录和跟踪
• 偏差处理的原则
• 一是发生偏差时应及时报告、调查并处理。 • 二是要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 三是要避免偏差的再次发生。最终目的是确保产品的质量 和GMP的符合。
• 第二百四十九条 任何偏差都应当评估其对产品 质量的潜在影响。企业可以根据偏差的性质、范 围、对产品质量潜在影响的程度将偏差分类(如 重大、次要偏差),对重大偏差的评估还应当考 虑是否需要对产品进行额外的检验以及对产品有 效期的影响,必要时,应当对涉及重大偏差的产 品进行稳定性考察。
• 5、仪器设备校验 • 未按规定对计量仪器设备实行周期性校验;个别 仪器使用前未校准。 • 6、清洁方面 • 设备未按规程进行清洁、消毒,检验用容器清洗 不彻底;色谱柱未按规程进行清洗;清洁、消毒 后容器具保存环境及时间不符合。
• 7、设备/设施/计算机及系统
• 生产设备、实验室仪器出现故障导致产品质量缺陷或潜在 威胁;因动力原因(停电、停气)导致流程意外中断;使 用未经批准的检验设备、仪器;公用设施(如水、HVAC、 压缩空气)故障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计算机系统故 障影响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 HVAC:空气调节系统,是包含温度、湿度、空气清净度 以及空气循环的控制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