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58a950fa58da0116d17497f.pn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e70621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1a.png)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汇总物理和化学是初中学习中的两门重要科学学科。
物理研究物体的性质、运动和变化规律,而化学则关注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初中物理和化学学科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物理知识点汇总1. 运动和力学-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和惯性系-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简谐振动:周期、频率和振幅- 动量守恒:碰撞和爆炸事件中的动量变化- 弹力和斜面上的力2. 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度量:摄氏度、热容量和热传导- 热传递:传导、对流和辐射- 热膨胀:材料的体积变化- 热平衡和热力学定律3. 光学- 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和传播速度- 光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 颜色和光谱:光的分解和色彩形成- 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光子4. 电学- 电荷和电场- 静电力和电场力- 电流和电路- 基本电器元件:电阻、电容和电感- 直流电和交流电- 电磁感应和电动机原理二、化学知识点汇总1.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形状、温度和密度- 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和氧化性-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和化学平衡2. 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原子的基本结构:质子、中子和电子- 原子的电子排布:能级、电子壳和轨道- 化学键的形成: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分子和化合物3. 溶液和电解- 溶解和溶液的浓度- 晶体的结构和溶解度- 酸碱中和和盐的形成- 电解过程和电解质4. 化学反应- 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和盐的性质- 电化学反应和电池原理以上只是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的部分内容,但包含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建立牢固的基础非常重要,也为进一步学习高中和大学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实验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a47a3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7c.png)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说明:本文是一份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初中生复习和巩固这两门科学学科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按照物理和化学两个学科分别进行总结。
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学1.1 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1.2 运动图象和运动规律的关系1.3 动力学中的牛顿三定律1.4 力的合成与分解1.5 简单机械原理的应用2. 声学2.1 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受2.2 音的特征参数及其计算2.3 声音的干扰和共振现象2.4 声的传播速度和频率的关系3. 光学3.1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3.2 光的色散和光的成像原理3.3 镜子和透镜的应用3.4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实验现象3.5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4. 电学4.1 电荷和电流的基本概念4.2 电阻、电压和电功率的关系4.3 并联与串联电路的特性4.4 电磁感应和电磁场的基本原理4.5 电能的转化和传输二、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1.1 原子和分子的概念1.2 元素和化合物的区别1.3 改变物质性质的方式2. 反应和平衡2.1 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2.2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2.3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及其影响因素2.4 确定反应类型的指标3. 物质的变化3.1 燃烧与氧化反应3.2 酸碱反应和中和反应3.3 晶体的溶解和结晶4. 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应用4.1 金属和非金属的性质比较4.2 酸、碱和盐的性质和应用4.3 硫、氧和氢气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总结:本文对初中物理和化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概念以及相关原理在其中都有涉及。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到初中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门科学学科,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化生会考知识点
![物化生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45285b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e1.png)
物化生会考知识点物化生会考知识点概述一、物理部分1. 力学- 基本概念:力、质量、加速度、牛顿运动定律 - 功、能量和功率的计算- 动量守恒定律-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 刚体的平衡条件2. 热学-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 热膨胀和热收缩-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热力学第一定律3. 电磁学- 静电场和电场强度- 直流电路的基本概念和欧姆定律- 磁场和安培定律-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交流电的基本概念4. 光学和波动- 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 波的基本特性:波长、频率、波速- 声波、电磁波的性质-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5. 现代物理- 原子结构和能级跃迁- 核能和核反应的基本原理- 相对论的基本概念二、化学部分1. 基本概念和原理-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和混合物- 化学反应的类型:合成、分解、置换、还原 - 摩尔概念和物质的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2. 元素化学- 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酸碱和盐的基本概念- 氧化还原反应3. 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 烃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官能团和它们的反应4. 实验技能-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和安全知识- 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三、生物部分1. 细胞生物学-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细胞器的作用2. 遗传学- DNA的结构和复制- 孟德尔遗传定律-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3. 生理学- 人体主要系统的功能- 生理过程:呼吸、循环、消化、排泄- 激素和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4. 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物种多样性和保护-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5. 进化论- 物种的起源和进化- 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进化树和生物分类以上是物化生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概述,学生在复习时应确保对每个部分的核心概念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九年级下册理综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理综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307b0e77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d9.png)
九年级下册理综知识点汇总在九年级下册理综学科中,学生将学习有关生物、化学和物理的知识。
本篇文章将为您汇总九年级下册理综知识点,以帮助您全面复习和掌握这些重要概念。
一、生物知识点1.细胞与细胞核-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生命活动的中心,包含着遗传信息。
- 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生物繁殖和后代继承特征的过程。
- 父母的遗传物质通过基因传递给子代。
- 进化是物种逐渐演变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3.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不同生物的多样性。
- 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
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是细菌和蓝藻等无细胞核的微生物。
- 真核生物是具有细胞核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等。
5.人体生长发育- 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包括婴儿期、青春期和成年期。
- 生长发育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二、化学知识点1.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化学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如氧、氢、碳等。
- 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
2.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原子重组的过程。
- 化学方程式可以用来表示化学反应。
3.酸碱与中性- 酸具有酸性,能与碱中和生成盐和水。
- 碱具有碱性,能与酸中和生成盐和水。
- 中性物质既不具有酸性也不具有碱性。
4.金属与非金属- 金属是指具有良好导电性和延展性的物质。
- 非金属是指导电性和延展性较差的物质。
5.化学能-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称为化学能。
三、物理知识点1.力和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或形状的原因。
-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2.速度和加速度-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 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的速率。
3.力的合成和分解- 多个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
-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
4.光的传播- 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重磅】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
![【重磅】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4268f058fb770bf78a55e4.png)
物理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综九年级知识点
![理综九年级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42040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50.png)
理综九年级知识点九年级理综科目包含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本文将针对这三个学科的一些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生物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真核细胞包括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 组织是由相同或相似细胞组成的结构,常见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等。
2. 遗传与进化- 遗传是指通过基因传递遗传信息的过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决定个体性状的基本单位。
- 基因突变是遗传信息发生变异的现象,可以是染色体水平的突变或DNA序列的改变。
- 进化是物种适应环境变化并不断演化的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对进化过程的重要理论。
3. 生态与环境-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种群、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组成,包括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生物和其所在的环境。
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两种。
元素由原子组成,而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的原子以化学键结合而成。
-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可观察的特性,而化学性质涉及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
2. 反应与能量-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 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产物生成的量,可以受到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
- 能量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3. 酸碱与盐- 酸是指能够产生氢离子的物质,碱是指能够产生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
- 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常用 pH 值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
- 酸碱指示剂可以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三、物理知识点1. 力学- 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 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理综九年级知识点总结
![理综九年级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210480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4.png)
理综九年级知识点总结在九年级,学生们需要学习并掌握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为了应对中考,更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下面将对生物、化学和物理三个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生物知识点生物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细胞和遗传、生物多样性和分类、生物进化、生物和环境的关系等。
其中,细胞和遗传是生物学的基础。
学生需要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的三个基本形态:原生质、细胞质和细胞核。
此外,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基因的组成、遗传的规律、基因突变等内容。
生物多样性和分类是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生物知识的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标准,掌握各类生物的特点。
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掌握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的概念,有助于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另外,生物和环境的关系也是九年级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如生物在环境变化中的适应能力,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等。
2. 化学知识点化学是探索物质变化的科学,九年级化学的知识点主要包括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方程式和反应、金属与非金属等内容。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周期表的基本结构。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如溶解、挥发、燃烧等。
其次,学生需要学习化学方程式和反应。
了解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和使用规则,掌握化学反应的平衡、速率和能量变化等概念。
掌握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类型的化学反应。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应用。
学生需要了解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金属的腐蚀和保护、非金属的卤素反应等内容。
3. 物理知识点九年级物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学、力学、光学、电学等内容。
在运动学中,学生需要学习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掌握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方法,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物理规律。
物化生会考知识点
![物化生会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44f14c7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b.png)
物化生会考知识点生物、化学和物理是中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三门学科。
考试总是离不开这三门学科的知识点。
本文将讨论生物、化学和物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生物知识点1. 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结构。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真核细胞有细胞核。
细胞可以按功能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
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它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传递遗传信息。
进化是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主要通过自然选择来实现。
3.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中最重要的生命活动之一。
它是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素中的叶绿体内。
4.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体产生能量的过程,通过氧化有机物质释放出能量。
呼吸作用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更多,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
二、化学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指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指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
元素和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它将元素按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排列。
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水平排列为一个周期,每个垂直排列为一个族。
3.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包括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置换、聚合等。
化学反应通过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4. 酸碱中和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反应形成盐和水的过程。
在中和反应中,酸和碱的质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结合形成水。
三、物理知识点1. 力和运动力是物体产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摩擦力、弹力等。
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等。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干涉等现象的学科。
常见的光学现象包括折射、反射、散射等。
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af465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9.png)
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在七年级的学习中,物理、化学、生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也非常丰富。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七年级物理、化学、生物的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科目的内容。
一、物理知识点1. 常见物理量:长度、时间、质量、电流强度等。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必须需要介质来传播。
3. 光的传播: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在其他介质中会发生折射。
4. 磁铁和磁性:铁、镍、钴等物质,可以发生磁性。
5. 机械运动: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6. 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7. 电学基础知识:电流、电势差、电阻、欧姆定律等。
8. 能量与能源: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换,能源是指能够供给人们使用的能量来源。
二、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状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和气态。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3. 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表明了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
4. 氯气和氨气:氯气和氨气是两种常见的气体,氯气有毒害性,氨气有刺激性。
5. 电解质:电解质指的是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6.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等。
7.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反应,产生的产物有水和二氧化碳等。
8. 酸和碱:酸和碱的性质互为对立,酸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
三、生物知识点1. 细胞: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3.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
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5.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进化程度进行分类。
6. 遗传和基因:遗传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变异,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7.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环境和生物。
8. 植物生长和变异:植物的生长和变异可以受到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完整版)初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
![(完整版)初中生物必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f56a128fd0a79563d1e722d.png)
生物1.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
2、生物因素。
3、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4、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4、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5、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6、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7、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8、.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9、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通明薄膜——内表皮。
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一、植物细胞的结构。
1、细胞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
细胞内含有液泡、叶绿体2、细胞壁的作用: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3、西瓜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大量的糖分。
4、植物细胞的各种结构分别具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协调配合,共同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
初中物理与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与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705f00d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c.png)
初中物理与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中学习中,物理和生物是我们接触的两门重要科学学科。
物理研究自然界中的物体运动、能量转化等现象,而生物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以及各种生命现象。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和生物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1. 运动学a. 位移与路径:位移是指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它的大小由初位置和末位置决定,而路径则是物体在位移过程中所经过的路径。
b.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路程,加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
c. 图像分析:在图像上标出物体的位置,通过测量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可以确定速度与加速度。
2. 力学a. 牛顿三定律:①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②运动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加速度与施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③作用-反作用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对彼此产生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b. 重力: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c. 摩擦力:物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的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3. 光学a. 光的传播:光以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折射和衍射。
b. 镜子与光的成像:凸镜成像呈现正立、缩小的图像,凹镜成像呈现倒立、放大的图像。
c. 光的颜色:白光经过物体的分散作用,可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4. 电学a. 电流与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而电路则是电流通路的闭合回路。
b. 电压与电阻:电压是推动电荷流动的动力,电阻则是阻碍电流通过的大小。
c. 静电现象:带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分为静电吸引和静电斥力。
二、初中生物知识点归纳总结1. 生物的基本单位a.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b. 细胞器官:细胞内具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如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等。
2. 生物的组织、器官与系统a. 组织:由相同或类似细胞组成,具有相同功能的细胞联合而成。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a340a9ec3a87c24028c4df.png)
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知识点大集合(完整版)物理一、测量?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 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匀速直线运动:?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公式: 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初中科学版本全面解读各个年级科目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知识点梳理
![初中科学版本全面解读各个年级科目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bab37901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df.png)
初中科学版本全面解读各个年级科目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知识点梳理初中科学是学生打好科学基础的重要阶段,其中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
本文将对初中科学版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点进行全面解读和梳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一、物理知识点梳理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研究物质的本质、性质和运动规律。
初中物理主要包括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四个方面的知识。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涉及物体的运动和受力学的内容。
包括力、力的作用、合力与分力、平衡与平衡条件、弹簧力和弹性变形等。
2. 光学: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和现象的学科。
包括光的反射、折射、成像、光的颜色和光的传播速度等。
3. 电学:电学主要涉及电的基本性质和电路的研究内容。
包括静电、电流、电阻、电压、电路图和电路元件等。
4. 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热现象和热变化的学科。
包括温度、热传导、热膨胀和热与机械能转化等。
二、化学知识点梳理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和反应的学科。
初中化学主要涉及物质的组成与性质、化学反应等。
1.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物质由原子和分子组成,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包括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结构和溶液浓度等。
2.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涉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和能量变化。
包括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酸碱反应等。
3.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是化学反应中重要的一种类型。
涉及到酸的性质、碱的性质、酸碱指示剂和pH值等。
4. 金属与非金属:化学中常用金属和非金属进行分类。
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活动性和不同金属的应用等。
三、生物知识点梳理生物是研究有机生命的一门学科,初中生物主要涉及生物的基本知识、分类、遗传和环境等内容。
1. 生物的基本知识:生物的组成和结构,包括细胞学说、细胞器和细胞分裂等。
2. 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分类是根据生物的形态特征和进化关系进行的。
包括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微生物界等。
初中物理生物考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生物考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f568e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5.png)
初中物理生物考点归纳总结在初中物理生物教学中,有许多重要的考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生物的重要考点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
下面将从物理和生物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总结。
一、物理考点1. 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保持不变。
-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会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动能和势能,二者之和保持不变。
-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其他因素作用下,机械能保持不变。
3. 热与温度- 热量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 热量与温度:热量是物体间由高温到低温传递的能量,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
4. 光学与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光在边界面上的反射现象。
- 光的折射:光在两种介质间传播时方向的改变。
5. 电学与电路- 电流和电压:电流是电荷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数量,电压是电势差产生的电场能量。
- 电阻与电功率: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的阻碍程度,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电做的功。
二、生物考点1. 细胞与组织-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结构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 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
2. 物质的生命过程- 新陈代谢:指细胞内发生的各种化学反应,包括物质合成与分解。
- 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
3. 遗传与变异- 遗传物质: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
- 遗传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基本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随机分离规律。
4. 生物多样性- 物种与种群:物种是指具有一定形态、生理特征和生殖方式的一类生物个体,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群体。
5. 环境与生物关系- 生物圈:指地球上包括陆地、海洋等地域范围内所有生物及其所处的环境。
-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复杂系统。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a0d29a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b.png)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物理基础知识1. 物质的形态:固态、液态、气态2. 物质的性质:密度、比热容、热导率、硬度、弹性等3. 测量工具:刻度尺、天平、温度计、秒表等二、力学1. 力的概念:推力、拉力、重力、摩擦力2.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加速度3. 力的合成与分解4. 牛顿运动定律a.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b.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c.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5. 力的平衡:二力平衡、三力平衡6.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三、热学1. 温度与热量:温度计的使用、热量的传递2. 热膨胀与冷缩:物体的热膨胀系数3. 热传递方式:导热、对流、辐射4.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5. 热机的原理:内燃机、蒸汽机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2. 平面镜和曲面镜的成像3. 透镜的成像:凸透镜和凹透镜4. 光的色散:光谱、棱镜5. 光的干涉和衍射五、电学1. 静电学:电荷、库仑定律、电场2. 电流和电压:电流的定义、欧姆定律3. 电阻和电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4. 电能和电功率:电能的计算、功率的定义5. 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电机原理六、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波、介质2. 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3. 声音的反射和吸收4. 声波的干涉和衍射5. 声波的应用:超声波、次声波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一、化学基础知识1.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 原子和分子:原子的结构、分子的构成3.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符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元素与化合物1. 常见元素的性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2. 酸碱盐:酸的性质、碱的性质、盐的性质3.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三、化学反应类型1. 合成反应2. 分解反应3. 置换反应4. 双置换反应四、化学实验1. 实验器材的使用:试管、烧杯、酒精灯等2.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溶解、过滤、蒸发、结晶3. 实验室安全常识:化学品的储存、废弃物的处理五、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3.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蒸馏、萃取、色谱六、能量与化学1. 能量的形式:化学能、热能2. 能量的转换:化学能与电能的转换3. 能量的守恒: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守恒原理请注意,以上内容是对初中物理和化学知识点的一个概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深度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有所差异。
初中生理化知识点汇总
![初中生理化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201e1e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1.png)
初中生理化知识点汇总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理和化学知识的关键时期,因为它为他们打下了进一步探索和理解科学的基础。
下面将汇总一些初中生理和化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生理学知识点:1. 细胞和组织: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各种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组织是由相同类型的细胞组成的,常见的组织包括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上皮组织等。
2. 器官系统:人体由多个不同的器官系统组成,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等。
每个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和组织结构,它们相互协作以保持身体的正常运作。
3.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它包括鼻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器官。
呼吸系统的主要问题包括哮喘、感冒和肺炎等。
4. 循环系统: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它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其他重要物质到全身各个器官。
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有高血压和心脏病等。
5.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并将其吸收到血液中。
它包括口腔、食道、胃和小肠等器官。
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包括消化不良和胃溃疡等。
6.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控制着身体的各种活动,包括思考、运动和感觉。
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组成。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帕金森病和癫痫等。
化学知识点: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常见的元素包括氧、碳和氢等。
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元素以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2. 反应和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的转变过程。
它们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等。
3. 酸碱和中性:酸是指具有较高氢离子浓度的物质,碱是指具有较高氢氧根离子浓度的物质。
中性物质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
4. 共价和离子键: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
共价键常见于非金属元素之间,离子键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5.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形态或状态发生变化。
初中的物理生物知识点整理
![初中的物理生物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79b0d0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a.png)
初中的物理生物知识点整理物理和生物是初中科学课程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主要涉及物质、力、能以及与其它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物则关注生命的起源、结构、功能和演化等方面。
以下是初中物理和生物知识点的整理:物理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物质的热胀冷缩性质:受热膨胀,受冷收缩2. 运动和力:- 力的概念和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状态- 运动的概念和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动力学: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三定律3. 能量和能量转化:- 能量的概念和单位:焦耳- 功和功率:做功的能力和做功的速率- 能源与能源转化:化学能、机械能、热能、光能和电能等4. 光学知识:- 光的传播和反射:折射、反射和影的成像- 光的色散:白光经过三棱镜的分光- 光的折射定律和光的进一步折射:折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 简单光学器具:凸透镜和凹透镜5. 声学知识:- 声的传播:以及声音与物体的振动之间的关系- 声的反射和回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产生回声的条件 - 声音的音调和音量:频率和振幅的关系生物知识点:1. 细胞与组织:-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细胞的分裂和遗传: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组织和器官:生物体内细胞的有序排列2. 基因和遗传:- 基因的概念和结构:DNA的组成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的规律:隐性和显性基因、简单遗传和基因突变- 环境因素对遗传的影响:突变的引起和变异的选育3. 生物进化:- 生物的起源和演化:进化论的基本原理- 动物和植物的适应和竞争:为了适应环境而进化的特征- 生物地理学:动植物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规律4. 环境与生态系统:- 生物圈和生态位:生物在生活环境中的地位- 食物链和食物网:能量的传递和物质循环- 污染和保护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上只是初中物理和生物知识点的一部分,希望可以为您提供一些辅助。
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点
![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87633d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4d.png)
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生物与物理化学相关知识点就是生物学科中跟物理学和化学知识有联系的部分。
比如说,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就跟化学有关,像细胞呼吸过程中的葡萄糖氧化;而生物的一些结构和功能跟物理知识相关,像眼睛成像就有物理上光学原理。
②重要程度:在生物学科里简直太重要了。
如果不懂这些相关知识,就很难深入理解生物现象。
举个例子,要是不知道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含有磷脂双分子层(化学知识),就不懂为什么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等重要功能。
③前置知识:对生物基本结构和功能要有基础了解,像细胞结构、生物新陈代谢这些。
化学方面得知道一些基本化学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类型等,物理的话像力、热、光、电这些基本概念得大概了解。
④应用价值:在医学领域特别有用。
像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过程就涉及到生物与化学知识的结合。
在农业上,理解植物气孔开闭受物理因素(如光照、温度等)和化学物质(如激素等)影响,能更好地进行农作物种植管理。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这部分知识就像是穿插在生物这张大网中的各条丝线,连接生物与物理化学这两座大山。
它在生物学科中既有单独探讨的部分,也与其他生物知识相互交织,比如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就会有物理热力学原理的体现。
②关联知识:和生物的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知识点都有关联。
化学里的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等,物理中的力学、热学等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例如在研究鸟类飞翔时,翅膀的形状涉及物理的空气动力学,飞行时能量来源涉及生物体内的化学能转化,三者紧密相关。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有点大,关键点在于将物理化学概念准确地应用到生物现象中。
很多时候容易混淆生物独特性与物理化学原理,就像酶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作用容易和普通化学催化剂混淆,可酶有生物活性这一特殊点。
④考点分析:在生物考试里很重要,考查方式多样。
可能会直接让解释生物现象中的物理化学原理,像在高考考纲里,会考查植物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涉及的化学物质和能量转化(既有化学又有物理能量概念)。
物化生科目的重点知识与重要概念
![物化生科目的重点知识与重要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ef39325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e.png)
物化生科目的重点知识与重要概念物化生科目是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学科的集合,它们是中学阶段的基础科目,涉及到了自然界中物质和生命的本质与现象。
在学习这个科目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
一、物理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的本质、运动、能量等。
以下是物理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1. 运动与力:物体的运动状况可以通过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描述。
力是引起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常见的力有重力、摩擦力和弹力等。
2. 能量与功:能量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可以分为动能、势能和内能。
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3. 热学:热学研究物体热平衡、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等现象,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
二、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下是化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1. 元素和化合物: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多种不同原子组合而成的物质。
了解元素周期表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
2. 反应与平衡: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在反应中,需要了解酸碱中和、氧化还原等基本概念。
3. 物质的组成: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混合物。
单质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纯物质,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三、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包括生物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内容。
以下是生物学中的一些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1.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细胞分裂和有丝分裂的过程。
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生物传递基因信息的过程,包括基因的表达和遗传变异。
进化是物种逐渐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过程,通过自然选择和突变等机制推动。
3.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各种物种多样性的总称,包括物种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等。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综上所述,物化生科目的重点知识和重要概念包括物理学中关于运动与力、能量和热学的内容,化学中关于元素、化合物和反应与平衡的内容,以及生物学中关于细胞、遗传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U=f时不成像U=2f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f<v<2f倒缩小实照相机f<u<2fv>2f倒放大实幻灯机u<f放大正虚放大镜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
⊿t=Q/cm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电流单位:安培(A)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U=IR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I=I1=I2②U=U1+U2③R=R1+R2④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⒍并联电路特点:①U=U1=U2②I=I1+I2③1/R=1/R1+1/R2或④I1R1=I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
例:如图R2=6欧,K断开时安培表的示数为0.4安,K闭合时,A表示数为1.2安。
求:①R1阻值②电源电压③总电阻已知:I=1.2安I1=0.4安R2=6欧求:R1;U;R解:∵R1、R2并联∴I2=I-I1=1.2安-0.4安=0.8安根据欧姆定律U2=I2R2=0.8安×6欧=4.8伏又∵R1、R2并联∴U=U1=U2=4.8伏∴R1=U1/I1=4.8伏/0.4安=12欧∴R=U/I=4.8伏/1.2安=4欧(或利用公式计算总电阻)答:(略)十二、电能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