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的美学特质

合集下载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意境吸引着无数读者。

宋词的美学特征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它在表现手法、意境构思、语言运用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风采。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探讨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在表现手法上展现了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宋词以其简洁优美的表达方式和深沉细腻的情感展示了出色的表现力。

宋词多采用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人情世故的描绘和抒发,以及对内心感情的真切抒发,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微霜凄凄簇山,薄雾蒙蒙覆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抒发。

这种抒发情感的手法在宋词中随处可见,深受读者的喜爱。

宋词在意境构思上具有独特的美学魅力。

宋词以其独特的意境构思吸引着读者的目光,使人们在阅读中往往会产生联想和共鸣。

宋词常常以富有想象力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具体的意象,通过情感的熏陶和对事物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构想的世界之中。

例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废弃》中“草枯鹰眼瘦,雪尽马毛骄”,通过简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凄凉悲壮的画面。

这种意境构思,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和共鸣,引起读者对诗意情境的沉思,体现了宋词的独特魅力。

宋词在语言运用上展现了精湛的艺术水平。

宋词常常以含蓄典雅的语言,通过富有音韵美的句式和丰富多彩的修辞,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宋词的语言运用不仅追求形式的美,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通过巧妙运用词语、造句以及音韵押韵等手法,使得宋词在语言上达到了极致。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展现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并通过对语言的精致运用,使得诗意更加深刻。

这种语言运用的精湛,使得宋词在艺术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宋词的美学特点

宋词的美学特点

宋词的美学特点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之一,它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

宋词的美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婉约清新宋词的婉约清新是其最为突出的美学特点之一。

宋词注重表现诗人的感情和心境,以细腻、柔和、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

宋词的语言简练,不喜欢华丽的修辞和夸张的表达,而是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微的感受和情感的流露来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疑问和追求,而这种疑问和追求是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感受来表达的。

二、意境深远宋词的意境深远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美学特点。

宋词注重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通过对于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和联想,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哲理。

宋词的意境常常是隐晦的,需要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来理解和感受。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欢情不可抑,一夜好风来”,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而珍贵的感慨和对于欢乐的追求,而这种感慨和追求是通过对于元宵节的描写和联想来表达的。

三、音乐性强宋词的音乐性强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美学特点。

宋词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通过对于词牌的选择和运用,使词歌唱起来具有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

宋词的音乐性不仅表现在词牌的选择和运用上,还表现在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上。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于人生的感慨,而这种感慨是通过对于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的运用来表达的。

四、情感真挚宋词的情感真挚是其另一个重要的美学特点。

宋词注重表现诗人的真实感受和情感,通过对于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描写和联想,表达出真挚的情感和感慨。

宋词的情感常常是深刻而真实的,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对于爱情的追求,而这种痛苦和追求是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感受来表达的。

宋词中的音乐意象与美学特点

宋词中的音乐意象与美学特点

宋词中的音乐意象与美学特点引言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体之一,在音乐意象和美学特点方面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宋词中的音乐意象如何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以及其所具备的美学特点。

一、音乐意象在宋词中的应用1.音律与意境:宋词常借用音律来营造并增强作品所描绘的景象或情感氛围。

2.节奏与抑扬顿挫:通过对节奏和抑扬顿挫的运用,宋词创造了优美动人的韵律效果,并表达出作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

3.叠字与重复:叠字与重复手法常被运用于宋词中,以模仿乐曲或强调情感,创造出回旋悠扬、耳目一新等效果。

二、宋词中的美学特点1.婉约清新:宋词注重细腻而含蓄的描写方式,展现了婉约清新、柔和流转的美感。

2.情感真挚:宋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真实的人物刻画,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挚情感。

3.含蓄隐晦:宋词以含蓄隐晦为美,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丰富多彩的意境,给读者以余韵和想象空间。

三、代表作品分析以李清照和苏轼为代表的宋词作家,他们的作品充分展现了音乐意象与美学特点在宋词中的应用。

1.李清照《如梦令》:•运用叠字、重复等手法,在词中营造出夜幕降临时琴声低吟、春梦初醒等音乐意象。

•具有婉约清新、情感真挚和含蓄隐晦等美学特点,突出了忧愁爱别之情。

2.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音律和节奏的精准掌握,将原本平淡的文字变得有生命力,抒发自己对故乡思念之情。

•具有婉约清新、情感真挚和含蓄隐晦等美学特点。

结论宋词中的音乐意象丰富了作品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通过耳朵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美感。

同时,宋词还具备婉约清新、情感真挚和含蓄隐晦等美学特点,使其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宋词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pdf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pdf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及美学史地位pdf 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其艺术特征和美学史地位举足轻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全面介绍唐宋词的艺术特征,并探讨其在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唐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以抒发个人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为主要内容的短诗体。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深情细腻的表达获得了广泛赞誉。

在艺术特征方面,唐宋词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首先,唐宋词的艺术特征之一是情感真实。

词人常常通过描绘生活中的琐事和情感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例如,在王之涣的词《登鹳雀楼》中,他通过对登高远眺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自身志向的思考。

这种真实的情感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感受,使人产生共鸣。

其次,唐宋词在艺术特征上注重形象描绘。

词人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他通过描绘篱落中的细微景物,如叶声、蛩鸣,使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秋夜的凉意和寂寥。

这种形象描绘能够使词人的情感更加生动和具体。

此外,唐宋词在艺术特征上也注重音韵的运用。

词人常常通过对字音、韵律的精确运用,使词的语言更加优美和动听。

例如,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平仄押韵的技巧,使词的音调和韵律更加和谐。

这种音韵美不仅增添了词的脆韧感,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享受。

唐宋词的艺术特征使其在美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它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宋词通过对个人情感的表达,使诗歌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使文学更加具有人文关怀的特质。

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早期诗歌崇尚虚幻、抽象的传统,使文学更加接地气、生动有趣。

此外,唐宋词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范本和启示。

许多文学家在创作中汲取唐宋词的精华,使自己的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同时,唐宋词也为后世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文化研究资源,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唐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具有情感真实、形象描绘和音韵运用等艺术特征。

唐宋诗词美学思想特征总结

唐宋诗词美学思想特征总结

唐宋诗词美学思想特征总结唐宋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

这些美学思想在唐宋诗词中得以充分表达和体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和内涵。

下面将对唐宋诗词美学思想的特征进行总结,以展现其独特之处。

首先,唐宋诗词美学思想强调审美的主观感受和情感表达。

在唐宋诗人的创作中,情感和意境的表达是重要的美学追求。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以此传达情感和思想。

这种主观感受的表达使得唐宋诗词具有浓郁的个人情感色彩,让读者能够深入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唐宋诗词美学思想强调对自然的描写和表现。

唐宋诗人崇尚自然,注重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表现。

他们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细腻而准确的描述,展现大自然的壮丽、美丽和恢宏之处,同时将自然景物与自己的感受和情感相结合,营造出独特的意境和氛围。

唐宋诗词中所体现的自然之美让人感到宏大、深邃和美妙,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再次,唐宋诗词美学思想注重对人性的探索和揭示。

唐宋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多样丰富,既有宫廷战争、英雄壮举的英雄史诗,也有质朴、平凡的平民人生。

唐宋诗人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刻画,探索人性的种种表现和矛盾,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们以真挚的感情和理性的思考,涉及人类生活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使得唐宋诗词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深度的人性思考。

此外,唐宋诗词美学思想注重音韵和节奏的塑造。

唐宋诗词的格律是严格规定的,诗人在创作过程中必须遵循特定的音韵和节奏要求。

唐宋诗人通过对音节的排列、押韵和平仄的运用,创造出优美悦耳的诗词之声。

这种独特的声音效果让诗词具有一种磁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回响,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最后,唐宋诗词美学思想以写实主义为基础,注重描写的真实性和细节的准确性。

唐宋诗人在描写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时,都力图追求细致入微、真实可感的描写效果。

他们对于身世事理和社会风貌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使他们的诗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体裁,它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意境而著称。

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特征,如写景、抒情、写意、含蓄、婉约、写情等,这些特征使得宋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究宋词中的美学特征,并分析其独特的魅力所在。

宋词在写景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写景,常常以精炼、生动的笔调,将自然界的美景描绘得淋漓尽致。

例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写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敏锐感受和精湛的描绘技巧,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描绘的世界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恬静美好。

宋词中的写景还常常融合了诗人的情感,在描绘景物的抒发了内心的情感,增添了诗词的意境和魅力。

宋词以其抒情的特点而著称。

宋词的抒情,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活、爱情、亲情等方面的真挚情感。

在宋词中,情感的表达往往是含蓄而深沉的,诗人通过一些细微的情感细节,抒发对于人生和世间万象的感慨和思考。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泥何处复短亭。

蹉跎岁月瘦斜几,艳阳高照可雕琴。

”这种对于时光匆匆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引发读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慨,体现了宋词抒情的深邃和内涵。

宋词中的写意特点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写意,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创作技法,强调笔墨意境和想象力的运用。

在宋词中,这种写意的特点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宋词中的诗人往往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将自然界和人生的美好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拘泥于形式和细节,而是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感悟来表现世界的美好。

诸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种情感的抒发和对于世界的意境化表现,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自然的理解和感悟,增添了诗词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宋词中的含蓄和婉约也是其美学特征之一。

的题略论宋诗美学风格特征

的题略论宋诗美学风格特征

的题略论宋诗美学风格特征
宋诗美学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在表达上,宋诗美学强调“事理相合明,言辞明志端”,依照“假令横纵分明,严鋤焉以利实”的古典理论,注重格律而定型言辞,做到註辞历义清明,言外之意把握精准幽微;
二、在构思上,宋诗美学强调“意旨弄清蕴”,具有“水滴壶穴”的比喻思维,采用细腻的意象,表达文本的结构和内容的环环相扣,富有诗情画意;
三、在情感上,宋诗美学注重“把细微表心境”。

从整体上看,宋诗采取穆然冷峻或凄美悲壮,把认真理性与淡漠天真、浓郁歌唱相结合,意涵显著、美感强烈。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宋词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宋词的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成就也为后人所称道。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包括丰富的意境、深刻的情感表达、精湛的艺术技巧等,这些特征使得宋词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丰富的意境”是宋词的美学特征之一。

宋词以抒写江南水乡、山川风物为主题,表现了丰富多彩的意境。

词人们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意蕴深远的氛围,使人联想起美丽的山河、静谧的湖泊、碧绿的柳树等。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碧玉莹莹湖上柳,著鞭少年忆美人。

”一句,通过湖上的柳树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丝丝缕缕的意境。

这种丰富的意境使宋词在形象的描绘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瑰宝。

深刻的情感表达也是宋词的美学特征之一。

宋词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为创作主旋律,表现出婉转动人的情感风貌。

词人们通过对爱情、离别、乡愁等情感的表达,使作品充满了温馨、感伤和哀怨。

比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一段,表现了词人对身世与所爱之人的眷恋之情,展现出深刻的情感触动,使人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柔情与苦痛。

这种深刻的情感表达使宋词具有动人心魄的魅力,引人入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精湛的艺术技巧也是宋词的美学特征之一。

宋词在音律、节奏、用词等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要求,词人们不仅能够巧妙地运用平仄、押韵等音律技巧,还能够通过对词牌、韵律的运用使作品更富有节奏感。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细腰猩猩一一字,误把一枝灯影摧。

”一句,运用了极其精妙的平仄,巧妙地营造出了一种悠扬流畅的音律。

词人们在用词方面也非常讲究,能够运用诗意、寓意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富有内涵。

这种精湛的艺术技巧使宋词在技法上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之美》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之美》

《宋词中的婉约与豪放之美》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960年-1279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诗词发展的一个高峰。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明珠,充满了各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气质。

其中,婉约与豪放是宋词的两个主要美学特点。

婉约以柔美细腻的风格、妙趣横生的意象和纤细动人的情感而著称;豪放则以奔放激昂的气势、雄浑磅礴的描写和激情澎湃的情感而为人所津津乐道。

本文将详细探讨宋词中婉约与豪放之美的艺术特点与表现形式,揭示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婉约之美妙趣横生的意象描写婉约词以其独特的意象描写著称。

宋代文人善于利用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常运用细腻而具体的描写手法,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品味美景的同时也能领略到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例如,北宋文人晏殊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秋千缕。

”通过描绘元夜时节的月亮和灯火,并借此表达对已逝逝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细腻婉约的写景手法,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纤细动人的情感抒发除了意象描写外,婉约词还以其纤细动人的情感抒发而吸引人。

在宋代,词人们重视情感的表达,并通过婉约的艺术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传递给读者。

他们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法,以更加含蓄的方式表达情感。

例如,南宋文人杨万里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写道:“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通过将滚滚东逝的长江比喻为人生的顺水行舟,表达出词人对人生流转和光阴匆匆的感慨。

这种韵味悠远、含深蕴义的表达方式,正是婉约词的独特之处。

豪放之美奔放激昂的气势相比之下,豪放词则以其奔放激昂的气势而醒目。

宋代豪放词常常以豪情壮志为主题,强调男子汉应有的英雄气概和豪情激昂的精神风貌。

它们用极富激情的语言和雄浑磅礴的描写,描绘出广阔天地和千丈深渊之间豪迈激昂的人生历程。

例如,北宋文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道:“一片冰心在玉壶,独卧幽篁里。

宋朝诗词歌赋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的特点
宋朝诗词歌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精炼简洁:宋诗以精炼简洁为其最大特点之一,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技巧,使得每
一个字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1
2.抒发情感:宋词是一种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社会
现实等各种事物的描写和反映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所感受到的各种情感。

3.意境深远:宋词以其意境深远而著称。

4.音乐性强:宋词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具有高度音乐性,韵
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气息的文字新形式。

2
5.审美观念多样化:宋代诗词的审美观念多样化,包括南宋文人所追求的高洁与雅致、北宋文人所强调的实在与真诚,以及女词人所关注的生活与情感。

3
6.叙事手法史诗化:在叙事上更是采用了史诗化的手法,以史为鉴,为后人提供了重
要的历史资料。

7.时代背景和文化特点: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中
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高峰,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之作。

宋代诗词
的文学风格开始崭露头角,文笔简练、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对宋词的评价简短

对宋词的评价简短

对宋词的评价简短宋词:华丽的艺术之美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它以华丽的艺术之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辉煌历史。

宋词的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华丽的词藻上,更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上。

宋词的华丽词藻,是其最为突出的艺术特点之一。

宋词的词藻华丽,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使人们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之中。

宋词的词藻华丽,不仅体现在其用词上,更体现在其句式和修辞手法上。

宋词的句式多变,有长句、短句、折句、对句等多种形式,这些句式的变化,使宋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富有感染力。

同时,宋词的修辞手法也非常丰富,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多种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宋词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富有感染力。

宋词的思想内涵,是其最为深刻的艺术特点之一。

宋词的思想内涵,不仅体现在其对人生、爱情、自然等方面的思考上,更体现在其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思考上。

宋词对人生、爱情、自然等方面的思考,表现出了宋代文人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使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了宋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观。

同时,宋词对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思考,表现出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觉,使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宋词的文化价值,是其最为独特的艺术特点之一。

宋词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其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上,更体现在其对现实文化的创新和拓展上。

宋词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表现出了宋代文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使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了宋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表达。

同时,宋词对现实文化的创新和拓展,表现出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创新和文化拓展,使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了宋代文人对现实文化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表达。

宋词以其华丽的艺术之美,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辉煌历史。

宋词的艺术之美,不仅体现在其华丽的词藻上,更体现在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上。

宋词的艺术之美,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辉煌历史。

宋词所包含的美学

 宋词所包含的美学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以下是一些宋词的美学特点:1. 情感美:宋词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离别、思念、怀旧、感伤等。

词人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将情感融入到文字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深深的共鸣。

2. 意境美:宋词往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生活场景,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这些意境或清新淡雅,或凄美动人,或雄浑豪放,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3. 语言美:宋词的语言简练、质朴、生动,常常使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使得文字充满了生命力。

同时,词人们也常常运用典故和象征,使得词意更加深远。

4. 音乐美:宋词通常配以曲调演唱,具有音乐艺术价值。

词的曲调与内容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

5. 形式美:宋词有固定的格式和韵律,每一首词都有其独特的结构。

这种形式美使得宋词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6. 哲理美:宋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思想,词人们常常通过抒发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表现出独特的哲理美。

这种哲理美使得宋词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思想深度。

7. 个性美:宋词的创作个性鲜明,每个词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这种个性美使得宋词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8. 文化美: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文化传统等。

这种文化美使得宋词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9. 情感宣泄美:宋词是词人们情感宣泄的途径,他们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将内心的情感倾诉出来。

这种情感宣泄美使得宋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力。

10. 修辞美:宋词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使得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这种修辞美使得宋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总的来说,宋词的美学价值体现在情感、意境、语言、音乐和形式等多个方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遗产之一。

宋词美学思想特点分析总结

宋词美学思想特点分析总结

宋词美学思想特点分析总结宋词美学思想特点分析总结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文体之一,其美学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宋代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

宋词美学思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崇尚自然与感怀人情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相对稳定、社会相对繁荣的时期,人们的精神追求从政治转向自然和人情。

宋词美学思想也反映了这一趋势。

宋词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通过优美的形象语言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欣赏之情,以及对自然流转之美的反思和思考。

同时,宋词也善于感受和描绘人情世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传达出对人情万象的感怀之情,呈现出真诚、质朴、含蓄的人文关怀。

二、注重韵律与意境的统一宋词在音律和意境的处理上,追求韵律与意境的统一。

韵律是诗歌的基本特征,而意境则是诗歌的灵魂。

宋词以优美的音乐性和意蕴丰富的形象为特点,通过抒发真挚的情感,共鸣人们的心灵。

宋词在运用音律方面十分讲究,注重押韵、平仄、调式等技巧的运用,以求词章华美。

同时,在意境营造上,宋词更加追求意境的深入和复杂化,通过写景、抒情和咏史等不同手法,创造出蕴含情感、思想和哲理的意境,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获得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三、讲究细腻入微和言简意赅宋词以其细腻入微的描写而著称,对于物象、人物、情感等细节进行精心刻画,使词作更加生动、形象。

宋词在形式上追求语言的简洁和意境的明确,注重“韵者古之余音,文者表里之篇章”,通过精选的文字表达凝练的意境和意义,使作品更加简洁明了,意境更加深远。

四、注重品味境界和追求真理宋代士人非常注重品味境界和追求真理。

宋词以婉约清丽、抒情富丽的写作风格,词人追求心灵的超脱和哲学的思考。

他们通过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等方面的观察和思考,传达出对人性的独特理解和对诗歌所代表的境界的向往。

宋词美学思想追求深邃和真理,通过对生命、爱情、道德和人生诸多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使作品更具智慧和哲学意义。

综上所述,宋词美学思想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崇尚自然与感怀人情、注重韵律与意境的统一、讲究细腻入微和言简意赅、注重品味境界和追求真理等方面。

唐诗宋词的美学特点

唐诗宋词的美学特点

唐诗宋词的美学特点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代表,具有独特的美学特点。

以下是对唐诗宋词美学特点的解释:
1. 情感真挚:唐诗宋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描绘非常细腻。

唐诗宋词通过直接表达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刻地体验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2. 形式优美:唐诗宋词的诗歌形式非常优美,其诗韵朗朗,词调婉转悠扬,音律和声韵的精美组合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3. 意境深远:唐诗宋词的意境非常深远,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出的意境,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度的情感体验,使人产生共鸣和思考。

4. 描述细腻:唐诗宋词中的描写非常细腻,诗人能够通过对事物的细节描写,表现出深刻的意境和情感,从而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信息。

5. 善于比喻:唐诗宋词中的比喻非常巧妙,诗人通过对自然、人物等事物的比喻,达到深刻表达情感和意境的目的。

其比喻方法简洁明了,意义深刻,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歌。

6. 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唐诗宋词承载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其诗歌中的情感、
意境和描写都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特点和人民生活的景象,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综上所述,唐诗宋词具有情感真挚、形式优美、意境深远、描述细腻、善于比喻和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等美学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唐诗宋词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

宋词中的美学特征宋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篇章,具有丰富多样的美学特征,反映出了当时社会文化的风貌。

宋词以其精巧的文字、深刻的意境、优美的音韵、婉约的情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本文将就宋词中的美学特征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的魅力。

宋词以婉约清丽的风格著称。

自唐宋八大家以来,宋词在形式上更加注重精细化,通过对音韵、字调的精心设计,打磨出了多姿多彩的语言艺术。

宋词的语言表述细致入微,如《声声慢》的“深知身在情长在”、“怕人寻问,不会相识”等都表达了浓浓的意境。

这种婉约清丽的风格,使得宋词在表达情感时更加幽雅细腻,华美飘逸。

宋词以情感真挚动人见长。

宋词家大多经历风霜,悲欢离合,从而在作品中流露出深沉的情感。

《声声慢》中的“凭阑处,悄无人”、“夜阑多雨,纸半惊秋”等词句中皆透露着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情,读来令人心生共鸣。

宋词通过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读者,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词人的内心世界,这也是宋词独特的魅力所在。

宋词以意境深远、意蕴丰富著称。

宋词在表达情感之余,还注重意境的营造。

有的词作中透露出闲适恬淡的意境,如苏轼的《江城子》“雪花纷飞风劲丈,抛盹乍神兮动产想”;有的词作中表现出深情浓郁的意境,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千山笼碧,水光夜涌金”;有的词作中则体现出闲适恬淡的意境,如晏殊的《浣溪沙·梦后楼台高锁》“竟日求舍,口边飡枕一千片”。

“真由梦也不关身,何处是江南”,这些词句都勾勒出了丰富的意境,令读者感怀万千,意蕴丰富。

宋词以音韵和谐优美见长。

宋词在音韵方面追求和谐美感。

在韵律方面,宋词追求平仄和谐,句式多变,抑扬顿挫有致,如“声声慢”的“那堪更怜”、“把酒问青天”,表现出了优美的音韵美感。

在字调方面,宋词追求多样化,词牌丰富多样,如“西江月”、“青玉案”、“渔家傲”等,每一种词牌都有其独特的音韵和谐之美。

整体而言,宋词以其清丽优美的音韵和谐,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

宋词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特征

宋词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特征

宋词的艺术表现与审美特征引言如果我们谈论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那么宋词必然是其中的佼佼者。

宋词起源于中国北宋时期(960年-1279年),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学形式。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审美特征而备受赞誉。

本文将重点探讨宋词的艺术表现以及它所独有的审美特征。

艺术表现宋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广受欢迎。

以下是一些关于宋词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深情远思宋词的艺术表现之一是其深情远思的特点。

通过细腻而独特的表达方式,宋词能够将作者内心的情感与对世界的思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宋词作者常常通过对自然环境、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的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这样的艺术表现使得宋词在情感的表达上更加丰富和深邃。

声情并茂宋词以其独特的声情并茂的艺术表现而闻名。

通过恰到好处的词语选择和韵律的运用,宋词能够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宋词中,声音和情感相互依托,共同构成了一首作品的灵魂。

作者通过掌握节奏、音调和音节的运用,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意象丰富宋词的艺术表现之一是其意象丰富。

通过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编织,宋词能够让读者产生强烈的视觉感受。

宋词经常使用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各种事物和情感,使读者能够在阅读和欣赏中感受到具体的画面和情景。

通过这样的意象表达,宋词成功地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读者的情感紧密联系在一起。

抒发情感宋词最重要的艺术表现之一是它的情感抒发能力。

宋词以其深情而脉动的表达方式,能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无论是对爱情、友情、离别还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宋词都能够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恰当的词语来表达,使读者能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审美特征正因为宋词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它也有一些独特的审美特征。

以下是一些关于宋词审美特征的重要方面:唯美主义宋词的审美特征之一是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强调美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情感和艺术形式的描绘来追求美的境界。

宋词以其细腻、柔美和深情的特点,使得读者在欣赏时能够感受到美的魅力。

精选浅析宋词最主要的美学特征:阴柔婉约

精选浅析宋词最主要的美学特征:阴柔婉约

自温庭筠开创五代文人词以来,“词”这种诗歌创作题材便从“俗”民谣而逐渐被文人“雅化”,并籍柳永传承,经苏轼、周邦彦等进行系统的典雅化和文人化之后,及至南宋,又有引人注目的发展,所谓“词至南宋,始极其工”。

词的“雅化”,集中体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自觉改造俗文化的群体意识,更是典型地映现了中国文人士大夫对“雅而不俗”之清高孤傲境界的追求。

“雅”是宋词的重要特征,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的重要品格。

宋词之“雅”,实际上蕴藏着一种“阴柔”气质。

而,宋词的世界,也确乎是一个“阴柔美”的世界。

宋词柔美钟秀宋词从品性上属于“南方文学”大系统,南国的晓风残月、千里烟波、斜风细雨、平湖曲岸,“柔化”着词人的创作心境。

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作便有一种柔美钟秀特质:“湖上、闲望。

雨潇潇,烟涌花桥路遥。

谢娘翠娥愁不消,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

春已晚,莺语空断肠。

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温庭筠《河传》)诗人笔下的词境,细如潇潇春雨,轻似濛濛烟波。

而这优美柔婉的意境,满盈着词人的一腔幽约窈深之情。

宋词香艳婉媚晚唐以来城市经济的发展,造成江南城市风光富丽,诚所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举目则青楼画阁”。

从追求外在事功中退缩下来的两宋词人,为“金翠耀目,罗绮飘香”的旖旎艳情所包围,他们“浅斟低唱”:唱“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低风”;唱“秀艳过施粉,多媚生轻笑”,“舞余裙带绿双垂,酒入香腮红一抹”。

蕴藏于词人内心的“香艳”之情被描绘得是那样柔、那样美,如水一样缠绵悱恻、难舍难分。

宋词细腻精致宋词侧重音律和语言的契合,语言小巧精致,造境摇曳空灵,取径幽约怨悱,寄托杳渺怅惘,极为细腻,极为精致。

柳永所吟“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秦观所吟“漠漠清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宋代艳词的美学特质

宋代艳词的美学特质

宋代艳词的美学特质摘要:宋代艳词承袭了词的幽微、纤巧、柔婉的审美特质,且独具生动、憨朴、清新、真率的美学特征,既反映了在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奢侈享乐风气弥漫朝野的宋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品味、审美风尚的特征和流变轨迹,又昭显了中国文学审美内涵的丰富性和审美品味的多样性。

关键词:宋代艳词王国维曾这样定义词的性质:“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由是观之,词应该是一种蕴涵饱满的女性美的文学样式,多具精巧、细腻、窈窕、婉媚的审美特征。

追溯词的本源,当词起源于民间,在坊间流传时如和风清扬、山花绽放,清新的俚俗美是其显著的特点。

然而当盛唐以后填词的风气在一些诗人文士中间流行开来,词的风格也染上了华丽和纤巧的特色。

及至宋代,在华糜的世风影响之下,更有诸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等词人创作了一定数量的、以各个层级的歌妓及其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妩媚香艳的词作品,这些艳词作品不仅承袭了词的幽微、纤巧、柔婉的要眇特质,而且独具生动、憨朴、清新、真率的美学特征。

一、华美婉约与鲜活泼辣各异的形象美“词为艳科”的观念自敦煌曲子词就开启了先河;到了宋代,词的题材多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媚和艳成为大多数宋词的主流创作倾向和美学风范。

艳词作品之所以被冠以恻艳绮靡,皆因为其中描摹的艳情艳事,而这些叙说闺房之意、抒发暖帐之情的艳词作品中当然不能缺少婉丽多情的女子形象,这些女子的身份各异,大多是生活在各种场所的歌儿舞女。

尽管如此,这些女性因生存的境遇不同,在艳词作品中呈现的姿态和形象也各不相同。

其中一类女主人公生活悠闲惬意甚至华贵,这类女性多为官妓或家妓甚或富家仕女、深闺秀娘。

与历代相比,宋代享乐世风盛行,与这样的社会风气相适应,宋代的歌妓行业异常繁荣,这些歌妓从身份上来说可以分为官妓、家妓、私妓三类。

官妓和家妓色艺出众,她们出入于官府宴会之中,侍奉在官宦权贵身旁,生活环境较为优越。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曾记载,晏殊富贵以后,每天都要在家中宴请宾客,每次宴会都有家妓歌舞助兴,其景象被描述为“歌乐相佐,谈笑杂出”。

宋氏美学诗词

宋氏美学诗词

宋氏美学诗词
宋代诗词的特色在于其深厚的美学内涵。

宋代文化崇尚“审美趣味”,并将之视为一种品味和修养的表现。

宋诗词不仅表现出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感悟,而且注重形式的美感和音韵的和谐。

宋诗词的美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辞手法丰富多样。

宋诗词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复、对仗等,这些手法不仅使诗句通顺流畅,而且增添了诗词的美感。

二、意境深邃含蓄。

宋诗词追求的是内在的真实感受和情感表达,因此其意境深邃含蓄,往往需要读者仔细品味才能领悟其内涵。

三、音韵和谐优美。

宋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多采用平仄韵律、押韵等手法,使诗句在听觉上更具美感。

四、意象丰富生动。

宋诗词善于运用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情感表达得更加深刻和生动。

总之,宋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情感表达,丰富的修辞手法和优美的音韵,成为中国诗词史上的一段辉煌历史,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词的美学特质
词学极盛于两宋,读宋人词当于体格、伸致间求之,而体格尤重于神致。

以浑成之一境为学人必赴之程境,更有进而浑成者,要非蜡而至,此关系力学者。

神致由性灵出,即体格之美,积发而清晖芬气而不掩者也。

通过柳永和苏轼在创作上的重大突破,词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尽管词在语言上受到了文人诗作的影响,而典雅雕琢的风尚并没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间风格。

而词的长短句形式更便于抒发感情,所以“诗盲志,词抒情”的这种说法还是具有一定根据的。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三座并峙的高峰。

宋词,就其规模和影响来说,虽不及唐诗,但其价值却不在唐诗之下。

说“不及”,也正如余平伯先生所言;“按其本质来讲,并不曾得到它应有的发展。

”我们认为,在文学领域的更新浪潮重,人们所作的种种努力,都是希求用一种最佳的审视角度,来寻觅一种最美的文学样式,以反映他们的精神状态。

众所周知,唐代是诗国,但是到了宋代,人们并没有积极地弘扬唐代遗凤,而是更多地选用了词这种文学样式来表达他们地情感,使词在本朝代蔚然大观,成为一代代表文学,能与唐诗相提并论,这肯定有宋代文人特定的审美观念的原因。

不仅如此,这里面也肯定有某种历史的契机,历史的需要和某种历史的必然性因素在内,因此,也就不乏其美的价值存在。

这就要求我们传统的观念,透过现像看本质,比较全面的看待宋词。

现就宋词的美学特质谈几点看法。

一、词的雅俗之美
词应时代的需要,跻身于文学的“大雅之堂”,首先反映文人活跃的思想心态为特色,优于诗而显示它独有的美学特质。

宋词雅俗之辨, 很大程度上导源于对柳永俗词的鄙薄。

柳永由于长期混迹于青楼妓
馆, 与乐工伶女为伍, 以“淫艳猥亵不可闻之语”, 配合歌妓声吻, 用长调慢词的形式, 细腻地描摹男女之间花前月下的种种隐情, 展露风流才子的潇洒和青楼歌妓的娇媚。

非但如此, 其词“ 从俗, 天下咏之, 遂传禁中。

但柳永的词为何会有这般轰动的效应呢? 原因就在于柳词的通俗、好听。

柳永作词,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生计问题。

他很清楚,他的词通过
歌妓主要是唱给市井听众听的。

而要想吸引市井听众,除了内容上的香艳刺激以外,用字必须通俗,以让文化水准不高的听从也能听懂,同时也是便于市井歌妓的记忆传唱;另外还得像讲故事那样有头有尾地唱给听众听。

这样就促使柳永在许多词里面用尽俗字俚语,同时大量创制新声长调,并且将民间叙事文学的铺叙手法用入词中。

翻开《乐章集》,柳词中不少作品便属于此类。

柳永的这部分词可以说是由质到文的俗,它们通过市井歌妓的演唱在下层文化空间广为传播,致使“流俗好之自若也”。

即所谓俗之大雅呀。

苏轼的出现,在宋词的雅化道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苏轼不满柳永俗词的流靡,意识到轻俗的词风不稳重。

于是提倡像诗一样地抒情言志,做到“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实地抒发人生意气地“陶写之具”,在审美情趣上,力倡超凡脱俗,“高出人表”的清雅意趣。

雅俗之辨是两宋词学的核心问题,许多词学命题诸如起源说、尊体说、本体论、风格论等都与之密切相关。

而起初来自于民间的词,由于在上、下两个文化空间同时传播,加之两宋文人词学观念的变化以及词体本身的演变因素,使得宋词的雅俗流变较为复杂。

古人论及词人雅俗多为只言片语感悟式的点评, 今人虽有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但不是失之太粗,就是过于琐细,没有还原出宋人区分词之雅俗的那个标准,也就让人难以把握宋词的整个雅俗流变过程。

二、词的抒情之美
悲与喜,哀与乐都是有感而发的;悲与喜,哀与乐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如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曲如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这支曲写长亭送别是莺莺痛苦的心情,用复叠来表现悲。

诗人往往“因情生梦,因梦生诗”,的确,借助梦幻境界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在诗词曲中十分常见。

宋词中的咏梦之作相当丰富,而且极具特色,其中占较大比重是离别间阻,相思成梦一类作品。

与诗文相比,词的抒情性、愉悦性大大增强,男欢女爱、爱恨离别、思恋怨慕,这些不便在诗文中表现的内容,找到这理想载体,而情到深处更是废寝忘食、魂牵梦绕,于是一大批咏梦诗变应运而生了。

以梦写真,借梦境揭露现实,抒发自己胸中郁勃不平的感慨;借梦境表达来表达自己的理想的追求;借梦怀念亲人和朋友;借梦写艳情。

化虚为实,以实写虚也是诗词尤其重要表现手法,《长亭送别》中:“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即是将无形的愁形象化为有重量的东西,且车都载不起,让
读者可感可知,在语言提炼上,古诗词遣词用字也以传情准确精妙而令人叹服。

其中,动词的用法、虚词的用法、叠字的用法最值得品位。

“春风又绿江南岸”“泉声咽危石,月色冷清松”等等,都展示了动词的传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虚词的使用使诗中落寞苍凉的韵味又上一重,而叠字的运用也有独特的抒情效果;《长亭送别》【叨叨令】中有:“熬熬煎煎的气”、“重重叠叠的词”、“西西惶惶的寄”叠加起来,真是字字血泪,句句深情,让人为之掬泪。

另外,千古名句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更是将凄惶、悱恻、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词的音乐之美
词是与音乐相结合的音乐文学,至南宋,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词乐分离的趋势,但其“可歌”原则却普遍作用于词坛,仍然成为词体创作与传播的主要途径与保持词“别是一家”之特征的一个重要标志。

因此,若“其貌犹袭倡风,其衷已杂诗心”的体貌特性为词体言志功能的生成与多向风格流变提供了内在潜能,文人“每燕必命侍妓歌其所作”的现象,以及这一现象中展现出来的词的体用与功能,则为词风流变的多向性提供了基本保障。

如前文所述,入宋以后,作为“本色”的应歌词,其体用与功能在唐季五代抒写男女情事的基础上向众多生活领域拓展,出现了专门化的趋势,其风格也随之呈现出不同的流向。

试看柳永《倾杯乐》:“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

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

连云复道凌飞观。

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

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

对咫尺鳌山开羽扇。

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

向晓色、都人未散。

盈万井、山呼鳌抃。

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在两宋各类群体性的节日如元宵、清明、中秋与个体性的节日如寿庆中,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均盛行燕集之风,每燕必命侍妓歌文人根据不同节日而创作的词。

这是一首元宵应制之作,其用也是“歌”“社”兼应。

所谓“乐府两籍神仙”,即指宫廷歌妓。

据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宫妓“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

这是柳永得以应制及其词传唱宫中的途径。

据陈元靓《岁时广记?元宵》“作句法”条引《韵语阳秋》语:“应制诗非他诗比,自是一家句法,大抵不出于典实富艳尔。

如夏英公上元《观灯》诗,与夫王岐公应制《上元》诗,二公虽不出同时,而二诗如出一人之手,盖格律当如是也,若作清癯平谈之语,终不近尔。

”所谓“自是一家句法”与“格律”,便来自应制题材——元宵,决定了其诗风不能为“清癯平谈”而须“典实富艳”。

柳词一向被斥为“词语尘下”、“侧艳俚俗”,这首元宵词却一改其主导风格,与元宵诗一样呈现出典型的“典实富艳”的特征。

词,本有曲之名,词为曲之魂,吟唱是词的一大特色,给人以听觉之美。

四、词的色彩之美
以色彩来描绘形象、创意意境便成为我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

宋词之所以与唐诗并列对举、各极其美,不仅因其美在已经,美在情调,更因其美在色彩。

词人们为了描绘一个纯净、明丽的境界,往往使用单一色调挥洒笔墨,渲染画面,以其加强读者额视觉印象。

“色彩的感觉是美感的最普及的形式。

”人们对色彩具有记忆的明晰性和联想的宽泛性等特点,当色彩词语与具体想迭合时,物象便由于带着特定的色彩而取得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

”(柳永《归朝欢》),月白霜亦白,残月与晨霜共见,再加上乳白色的轻烟、曙色。

一幅清疏但远的晨景图顿时展现在读者面前。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碧。

”(周邦彦《宛溪沙》)晴朗的天空在远处同芳草萋萋的地平线相重合,溶尽一片碧绿之中,这碧天芳草使整个画面春意十足。

绿色是春天的象征,故古人多以绿色喻春。

“轻舟短梼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欧阳修《采桑子》)。

词人用色虽然简洁,但给读者造成的却是起伏跌宕,丰富多彩的美感效应。

宋词中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关于美学的方面,宋词是中国古典艺术的琵琶是美的图书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