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梳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梳篦
1、简介
梳篦是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是人们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用具。常州梳篦制作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正如苏州的刺绣,景德镇的瓷器一样,常州自古以来一直以制作篦箕和木梳而闻名,素有“宫梳名篦”和“常州梳篦甲天下”之盛誉。
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年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如今,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还保存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篦箕巷”。
2、历史源流
据民间传说,梳子是四、五千年前一个名叫赫廉的巧匠发明的,他居住在常州南郊的清水潭,用兽骨模仿人的手指,做了把五指梳,献给当时的皇帝,皇帝试过,感觉很舒服,当即命令赫廉向民间推广。
1959年,山东宁阳县大汶口出土回旋透雕象牙梳一把,据考古证实,这件文物距今已4500余年,正是炎黄时期的物件!这把象牙梳足以证明:中国人早在上古时期已学会造梳。
清朝官员每年要定制黄杨木梳、象牙梳等,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帝,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民国时期,常州梳篦两度参加世博会,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世界博览会(Panama-Pacific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The Sesqui-Centennial International Exposition)获得金质奖。在2002年上海申办世博会过程中,代表团把常州梳篦厂生产的楠木月牙竹节梳作为国礼送给世博会组委会的与会代表。
3、工艺特点
长州梳篦制作是一门精湛而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技艺,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木材主要选用质地坚韧、纹路细密、刨削光滑的红木、枣木、檀香、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用黄杨制作的梳篦,需百年树龄木材,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色泽清艳,兼具缓解头痛、醒脑、聪耳、明目、去痒等保健功能,所以尤为珍贵,流行于世。
常州梳篦以技艺精湛的手工制作为特色。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达到齿浑润滑的效果,以利于整发按摩。再加以雕、描、刻、烫、嵌等极为讲究的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成品梳融实用与欣赏为一体,具有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
4、传承人介绍
国家级传人金松群,生于1943年,1963年开始从事梳篦描烫工艺制作,现任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董事长。
金松群在继承梳篦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力探索,开创了由日用梳篦向工艺梳篦的发展新路。设计和制作了日用造型梳、工艺欣赏梳和旅游纪念梳、礼品梳、收藏梳等多种产品,成为旅游产品开发的领军人物,在国内外保持了常州梳篦制作工艺的领先地位。2009年他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代表性传承人。
留青竹刻
简介
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珍藏价值,是刻竹与书画相结合的产物。
常州是留青竹刻的发祥地,常州竹刻起源于东门外的“雕庄”。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近代享有盛名的大家当推徐素白,被称为中国“20世纪留青竹刻界的重要代表人物”。留青竹刻产品有臂搁、书镇、笔筒、台屏和案头小品等。
历史源流
在竹上刻画,源远流长,留青竹刻在唐代开始流行,至明代中期,历史悠久的竹刻艺术成为专门的艺术门类。上世纪三十年代,一批才华横溢、技艺超群的大竹刻家出现,竹刻艺术有了较大发展。
江南是历史上的“竹刻之乡”,常州是留青竹刻的发祥地。史传我国明代开创留青竹刻艺术新局面的张希黄,是常州府江阴县人氏,他将剔除青皮后的竹肌做底,首创出阳文浅浮雕的留青技法。而以竹的青皮作为图纸的雕刻绘制法,与绘画的笔墨神韵更加贴近。常州画派恽南田不仅一位众所周知的大画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雕刻高手,
工艺特点
留青竹刻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腊月毛竹进行刀刻,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竹刻艺人在这层竹筠上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显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更为赏心悦目。
留青竹刻的铲地技法颇为重要。竹均仅0.4—0.5毫米厚薄,表现多层次的画面效果,定要借助铲地和竹肌的色泽来衬托。铲地的好坏起到决定画面效果的作用。
传承人介绍
徐秉方,近代竹刻家徐素白之第三子,1945年生于武进常州。作品既有书画墨香,又有刀笔神韵的自在境界,2009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留青竹刻代表性传承人。另外还有省级传承人徐秉言、范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