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学派
扶阳医学传承基地
第二、扶阳医学是从《河图》、《洛书》、《易经》、《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而 延续下来的一套完整的、与中医经典一脉相承的中医正脉法系。因此,我们坚定的认为:扶阳医学是经典中的经 典、精华中的精华、结晶中的结晶。
第三、扶阳医学既需要我们挖掘和继承,更需要我们发展和创新。扶阳医学融汇了中华文明的哲学和智慧, 内证修炼,是扶阳医学最核心的内容,是扶阳医学立派之根本。
2016年5月14日,中华中医药学会(郑州)扶阳医学传承基地挂牌成立。该基地设立在河南省会郑州市洄溪 堂中医馆,是一个跟师临证、实操演练、精进升华的临床教学平台。
“扶阳五日禅”每三个月举办一次,参加过经典课程班或超白金课程班面授的学员方可参加,不对外公开接 受报名。
骨神传承弟子班由徐学军师父亲自授课,采取现场手法示范、手把手传授及一对一实操的小班密训方式,倾 囊传授徐氏独门绝学。该班学制一年,分四期集中面授,每三个月一期,每期历时五天。该班为徐学军师父传承 弟子班,限额20名,弟子由徐师父亲自遴选,终身传授,代代可传。
王海亮王德国王竦邓卫根车林峰宁世强叶远琴卢旭辉卢惠聪闫文静刘之凤刘金兰刘强孙奎南朱荣源朱敬川林 志荣甘绍林李悟仁李伟宏李明李朝义李树春毕华毕朝焱何振旗张天任张永祥张庆军张宏炳来玉国杨洪建苏淑仪周 俊旺周友成罗泽武姜志诚袁永明袁高明陶英陶智琦顾久弘凌凤山曾宪龙龚明哲蒋银东覃智强谢林林董建国雷志忠 景洪波缪馥联颜德军蔡穗东蔡德良魏学君
扶阳医学超白金课程班是经典课程班的提高班,除了巩固学习经典课程班的内容之外,还将以五行立极,详 解人身五行各个系统的立法体系,其中包括大法、常法、法中法、法变法的具体运用及临证思辨。超白金课程班 采取集中面授的形式,不定期举办,同时每月在直播群开展教学。
扶阳学派运用附子之经验
扶阳学派运用附子之经验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扶阳学派的概述 (2)2. 附子的药性与应用 (4)3. 文献综述 (5)二、扶阳学派的理论基础 (6)1. 阳气的重要性 (7)2. 阴阳平衡理论 (8)3. 桂枝汤类方剂的应用 (9)三、附子在扶阳学派中的应用 (10)1. 附子理中丸的临床应用 (11)2. 四逆汤类方剂的临床应用 (12)3. 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13)上热下寒证 (14)咽喉肿痛 (15)四、扶阳学派运用附子的经验总结 (16)1. 附子的剂量与用法 (17)2. 个体化治疗的策略 (18)3. 配伍其他药物的考虑 (18)4. 注意事项与副作用处理 (19)五、讨论 (21)1. 扶阳学派运用附子的特色与优势 (22)2. 附子在扶阳学派中的地位与影响 (23)3. 对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启示 (24)六、结论 (25)1. 扶阳学派运用附子的经验总结 (2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27)一、内容概览扶阳学派运用附子的历史背景:分析附子在扶阳学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及其随着医学理论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应用经验。
附子在扶阳学派的临床应用:详细介绍附子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具体病症、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附子与其他药物的配合使用:阐述附子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治疗中的协同作用。
扶阳学派运用附子的经验总结附子在扶阳学派中的独特应用经验,以及历代医家对附子运用的独到见解和贡献。
附子运用的注意事项与风险防控:强调附子运用的安全性,提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风险防控措施。
1. 扶阳学派的概述作为中医学领域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这一学派起源于中国古老的阴阳五行学说,强调阴阳平衡在人体健康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扶阳学派的理论体系中,阳气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当阳气充沛且运行畅通时,人体各项机能得以正常运转,反之则会出现生理功能减退、疾病频发的状况。
扶阳流派与吴生元新 (1)
“阳虚邪凑”是扶阳学派临床诊治疾病应当 准确把握的一条核心病机,充分理解阳虚的属性 和特性,掌握感受外邪的差异性,方能将扶阳理 论活泛的应用临床于实践。 吴氏扶阳学术流派在治疗疾病时,擅用多用 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是坚守中医辨证论 治思想核心和把握阳虚病机核心的具体表现。 吴氏认为将肉桂加入姜附中,有起死回生之 功,代表方如回阳饮(附子、干姜、肉桂、甘 草),功效既能扶阳温通,又能引火归元——潜 阳,才能使阳气更好地生长与收藏。
一 二
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工作室介绍
吴生元学术思想
辨证及用药思路 扶阳理论应用
三
四
一、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 (一) 工作室介绍
发展
继承
抢救
创新
• 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 流派工作室,于2013年 1月被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评定为第一批全国 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 作室建设项目,并于 2016年12月高分通过国 家验收。
阳虚邪凑论
中医学认为机体正气 亏虚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 素,感受外邪是产生疾病 的重要条件。 正气亏虚,风寒暑湿 燥火六淫外邪容易乘虚凑 袭,致经脉气血阻滞不通, 则易发病。 正气之中,宗气为首, 元气为枢,阳气为根。若 阳气受损,不能卫外,阴 精不能内守,外邪易侵, 导致经络脏腑气机紊乱而 发诸病。
• 二、吴生元教授学术思想
阳气本论
阳虚邪凑论
吴生元教 授学术思 想 三阴化寒论
气血融通论
脾胃枢纽论 肝肾亏损论
阳气本论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 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 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 也。”由此可见,内经把人体阳气与太 阳相类比,以阐明阳气在人体中所处地 位的重要性,犹如太阳之光明具有不可 替代性,阳气具有积极向上、升发、防 御外邪的特性。因此,历代著名中医学 家大都推崇阳气和重视阳气及其作用。
论扶阳学派理论基础与核心思想,其他医学范文.doc
论扶阳学派理论基础与核心思想,其他医学-摘要任何一个学派的形成,都有它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而且是维系和推进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石。
扶阳学派作为中医学众多学术流派之一,与其它学派一样,其理论基础无疑是《内经》的重要思想,并与《易经》、《伤寒论》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核心思想就是重视阳气,推崇阳气,力主阳主阴从。
深入研究扶阳学派理论,对于繁荣中医学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维护人民健康,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扶阳学派火神派郑钦安* 简介余天泰,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中医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心病分会委员、内经分会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南平市中医药学会会长等。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42 篇,出版专著 1 部。
主要从事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诊疗研究和扶阳法治疗疑难杂病的临床研究。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人民医院( 353000)在中医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产生了诸多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正是由于有这些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存在,促进了中医学术的繁荣,并推动着中医学术的发展。
然而,任何一个学术流派的形成,都有它的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而且是维系和推进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石,扶阳学派( 俗称火神派) 也不例外。
深入研究探讨其理论基础和核心思想,对传承和弘扬该学派是大有裨益的。
因此,本文拟就扶阳学派之理论基础与核心思想作一探讨,以作引玉之砖。
1 理论基础《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内经》)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之一。
它所创立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始终指引着中医学的发展并指导着其临床实践。
扶阳学派作为中医学众多学术流派之一,与其它学派一样,其理论基础无疑是《内经》。
扶阳派的发展史
扶阳派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扶阳派强调温补、扶阳,注重调理人体阳气,认为阳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主张通过药物、食疗、针灸等手段来提升人体阳气,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下面是对扶阳派的发展史的简要介绍。
在明朝中期,阳虚症增多,扶阳治疗思想开始出现。
一些医家开始重视阳气的不足,主张用大温大补之剂来提升阳气,以治疗阳虚之证。
到了清朝时期,扶阳派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医学流派,其代表人物有郑钦安、卢铸之等。
郑钦安擅长运用温补药物来治疗各种阳虚之证,其学术思想被后人整理成书,成为扶阳派的重要经典之一。
卢铸之则是扶阳派的代表医家之一,他注重调理人体阳气,认为阳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因此主张通过药物、食疗、针灸等手段来提升人体阳气,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到了近代,扶阳派逐渐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一些中医专家和学者开始深入研究扶阳派的医学理论和实践,将其应用于现代医学和中医临床实践中。
同时,一些中医诊所和医院也开始引入扶阳派的疗法和治疗方法,如艾灸、药熨、按摩等,以治疗各种阳虚之证。
总之,扶阳派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
扶阳派注重调理人体阳气,认为阳气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关键因素,主张通过药物、食疗、针灸等手段来提升人体阳气,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体质的目的。
在现代医学和中医临床实践中,扶阳派的疗法和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当然,由于扶阳派的理论和实践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中医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掌握。
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先学习一些基础的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再逐渐深入学习和实践扶阳派的医学理论和实践。
论扶阳学派理论基础与核心思想
而后 动 等 , 分 体 现 了 “ ” 主 充 阳 为
导 , 阴” 从属 的重 阳思 想 。 由于 “ 为
阳气 的主导 推 动作 用 , 阴 阳不 断 使
运 动 发 展 变 化 , 而 化 生 万 事 万 从
T a to a i e P M e m l u.a 2 r di n lCh n s  ̄c i n1 | 3 n
和 存 在 , 进 了 中 医 学 术 的 繁 荣 , 终 指 引 着 中医 学 的 发 展 并 指 导 着 道 , 是 规 律 和 方 法 , 地 万 物 之 促 就 天
并 推动 着 中医学 术 的 发展 。然 而 , 其 临床 实 践 。扶 阳 学 派 作 为 中 医 理 , 而宇 宙 , 而 一 草一 木 , 大 小 皆不
育 乃至衰 老整 个过 程 , 由于 肾 中 通 天论 》 , 为 阳气 先 虚 , 邪 乘 是 大有 益处 。 是 )认 外
阳气 盛 衰 变 动 而 主 导 的 结 果 。关 虚 而 人 , 引 发 “ 偻 ” 多 种 疾 可 大 等
综 观扶 阳学 派之 学 术 思想 , 其
若 推 力 于 正常生 理状 态 , 是 以 阳气 为主 病 。反 之 , 人 体 阳 气 充 实 调 顺 , 核心 就 是 重 视 阳气 , 崇 阳气 , 亦 导 的 。若 阳气 能 固密 , 阴气便 能平 则 外邪 难犯 , 于是 说 : 清静 则 肉腠 主 阳主 阴从 。也 就 是 说 不 论 在 理 “ 和 , 可 达 到 “ 平 阳 秘 , 神 乃 闭拒 , 则 阴 精 虽有 大 风 苛 毒 , 之 能 害 。 论 还 是 实 践 上 , 生 命 观 、 病 观 弗 ” 在 疾 都 治” 境界 , 人体 才有 健康 可 言 , 即所 ( 素 问 ・ 气 通 天 论 》 然 而 , 《 生 ) 尽 和 防病 治病 及养 生保 健 等 方 面 , 特别 强 调 阳气 的作 谓 “ 阴 阳之要 , 凡 阳密乃 固。 ( 素 管 阳气 贵为 至宝 , “ ”《 但 亢则 害 , 承乃 极其 注重 阳气 , 视 如果 阳气过 于亢 盛 , 或运 行失 用和 重 要 性 , 阴 盛 阳 衰 为 病 势 问 ・ 气通 天论 》 否 则 阳气一 旦 制”, 生 ) 阻 亦 故 观 。因 而 在 判 断 疾 病 时 总 以 阴 阳 破 散 , 气 便 随 之 消 逝 。所 以 《 阴 素 调 , 隔 不 通 , 可 为 邪 为 害 , 突 善 问 ・阴 阳别论 》 : 阴 之所 生 , 说 “ 和 《 问 ・ 阳应 象大 论 》 : 壮 火 为 纲 , 出 阴 阳 总纲 地 位 , 辨 阴 素 阴 云 “ 火识 假 热 。在 临 证 立 法 上 以 扶 阳 本 日和 , 是故 刚与 刚 , 阳气 破 散 , 阴 之气 衰 … … ; 火 食 气 …… ; 火 壮 壮
中医扶阳派的起源,开山鼻祖郑钦安
中医扶阳派的起源,开山鼻祖郑钦安扶阳派清末光绪年间,成都府知府朱大人的夫人患吐血病,已经一年多,医药无效,成都府属16个州、县,纷纷推荐当地名医来为夫人治病。
他们或认为夫人的病是血热妄行;或认为是阴虚火旺,逼血外溢。
结果愈治愈坏,日趋严重。
经人推荐,请名医郑钦安来府诊视。
当日郑钦安诊见夫人面容苍白,虽是夏至季节,床上还铺着皮毡,盖着丝棉大被,显得十分怕冷。
舌质淡红,苔白腻。
诊毕,郑钦安处方:制附片四两,炮干姜四两,炙甘草二两。
朱知府看方后竞瞠目结舌,且量大超常,治此等吐血重症,焉有不惊之理。
孰料,药后,病人自觉周身凉爽,胸口舒畅,吐血竟然止住,而且吃了两小碗稀饭。
病人坦途,由此而愈。
此方干姜附子都是大热之药,朱知府为表谢意,特赠郑钦安金匾一块,上书“医宗仲景”四字。
扶阳,喻称“善用热药之良医为一炉火也”,是对擅长应用附子等辛热补火(阳气)药物医家的称谓,称某医家为“某扶阳”者,显然含有对其擅用附子等热药的推重和赞许,由于附子在热药中的首要地位和代表意义,称某医家为“某附子”者,与“某扶阳”是等同含意。
所谓扶阳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子、姜(生姜、干姜、炮姜)、桂(肉桂、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3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扶阳派医家和传人被冠以“某扶阳或“某附子”雅号,从一定意义上讲,不擅用附子,就不成其为扶阳派。
历史上,各家医派虽然都有自己的一家学说,但是在理论上有继承,有发展,则是各家医派的共同特点,任何医学流派的形成都是继承经典理论和前辈经验的结果。
可以说,每个医学流派都有其学术渊源,都可在前辈医家著作中整理出其思想脉络来。
比如金元四大家虽然各树一帜,但都学有所本,均以《内经》为宗,并吸收前辈或同时代医家的学术思想,抓住某一个或某一方面的研究课题如脏腑病机、六气皆从火化、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深入钻研,并有所创新而独树一帜,成为独具特色的医学流派。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
揭秘中医“火神派”(扶阳学派)四川火神学派(又称扶阳学派) ,为晚清四川名医郑钦安所创立,因其善用干姜、附子、肉桂等热药治疗各种危证、险证,而在民间广为传颂、口碑颇高。
尽管在中医各家流派中,火神派还非常年轻,但其独特理论和卓越疗效受到众多临床医家的追捧,并诞生了诸如吴佩衡、祝味菊等近现代名医大家。
开山鼻祖:郑钦安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字钦安,晚清著名医家,四川临邛(今邛崃县固驿镇)人。
郑氏早年学医于成都儒医刘止唐,刘止唐又是什么人呢?南怀瑾说:“乾嘉间,西蜀双流有刘沅(字止唐)者出,初以博学鸿儒,不猎功名……以儒者而兼弘佛道之学,著作等身,名震当世,世称其教曰‘刘门’”。
郑氏在刘止唐的指导下,不仅熟读四书五经、深研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而且精研《内经》、《周易》、《伤寒》诸书,深谙人身阴阳合一的道理及仲景立法立方要旨,刘氏曾赞许他将来的医学造诣必将光耀师门。
郑钦安到了二十四岁时就开始在成都正式悬壶行医,并广读医书,各取所长,不断在医疗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自身的一套治病理论和方法。
中年以后,为将医术传于后代,郑氏在诊病之余开始著书带徒,其传于后世的代表著作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其门徒及学术追随者主要有卢铸之、祝味菊、卢永定、徐佩衡、李可等。
由于郑氏及其门人注重扶助和保护人体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治疗多种疑难杂证,以能单刀直入、拨乱反正著称,故被称为“火神派”,郑氏亦被尊为“火神派”开山鼻祖。
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郑氏医书之一的《医理真传·自序》开篇即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证。
亦不难于识证,而难于别阴阳。
”故其一生临床,均统以阴阳立门,以阴阳为纲,统分万病。
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所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郑钦安的著书中也屡次批评世医一味在“五行生克上追求”,郑氏认为“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晦,诚不若少之为愈也”,指出辨病只识脏腑、经络,而不辨阴阳正是舍本逐末、不明医道正理的做法。
扶阳派(火神派)主要著作:
扶阳派(火神派)主要著作:
扶阳派(火神派)主要著作:
郑钦安的《医理真传》成书于清同治八年(1869),这是扶阳派的
菊医案选》等;吴佩衡之
《麻疹发微》、《伤寒论新注》、《吴佩衡医案》等;卢铸之之案,历代医家经典论述及古今医家应用经
《扶阳经方临证精要》
是以扶阳经方的临床应用为主线,对扶阳经方进行全方位的阐释,
读者对扶阳中药有一个较为详细的认知,以便用于临证、提高疗效。
《扶阳名家治验良方》
《扶阳名家医案评析》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
例,其中不乏名医名家,在记述医案的同时还附有医家对病案的。
扶阳学术的理论与临证_图文
卢崇汉《扶阳讲记》
小便黄与小便清
劳倦可以导致小便黄,劳倦是不是火?一个人思虑过 渡可以小便黄,酒色伤身也可以导致小便黄,所以小 便黄就不能都归属为热和火。如果我们把这一类阳气 不足所致的小便黄都归结为火,使用针对性很强的寒 凉清热药物,如金钱草冲剂,可能小便会变清,但阳 气却更加损耗了,这只是治病人的标,而对病人的本 却没有负责任。
劳倦思虑都可以扰动阳,都可以导致虚阳的浮动,从 而形成郁热的状态,扰动膀胱气化,膀胱气化受到影 响,就会出现黄色的小便。所以对于这种的小便黄, 我们还是要顾及阳气,考虑怎样去扶阳益气和温中益 气。
大便泄泻与秘结
阳虚表现为泄泻,这好理解……出现食欲不振 ,胃脘胀闷,四肢不温,乏力,精神倦怠,甚 至更明显的出现形寒肢冷;从舌象,脉象上看 ,都是一派不足之象,实际上并不一定要等到 上述所有症状出现才开始用药,……可是病人 没有明显的寒象,怎么用姜桂附?这要看你的 辨证,是否认识到。对于老年人,绝大多数都 是典型的阳虚。
有气喘促、咳嗽痰涌者(肺为清虚之脏,着不得一毫 阴气,今心肺之阳不足,故不能制僭上之阴气也。阴 气指肾水肾火,此条言内伤)
有大、小便不利者(阳不足以化阴也,定有以上病情 可凭)
然真气上浮之病,往往多有与外感阳症同形,人多忽略 ,不知真气上浮之病大象虽具外感阳症之形,仔细推究 ,所现定系阴象,绝无阳症之实据可验,学者即在此处 留心,不可猛浪。
答曰:此元阴不足,而胃火旺甚也。夫口臭有二,有 先天精气发泄者,口虽极臭,而舌滑润微黄,人无神 而阴象全现,决不饮冷。胃火旺者,口臭,舌必干黄 ,口渴饮冷。呃逆者,火之上冲,泻不(“不”:原书 作“水”)止者,火之下降,步履如常者,火之助也。 法宜下夺为主,方用大承气汤主之。
中医温阳派
中医温阳派温阳派:又称“火神派”或“扶阳派”,是指以郑钦安为开山宗师,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上强调温扶阳气,以擅用附、姜、桂等辛热药物著称的一个医学流派。
其中,尤以擅用附子为突出特点,乃至诸多火神派医家被誉称“某火神”或“某附子”的雅号。
由于“火神派”之称谓更通俗,它见之于文献并流传于群众之中,因而此称谓更能够体现这一学派的特色。
1.创始人及传人温阳派的开山鼻祖是郑钦安。
郑钦安(1824—–1911),名寿全,四川邛崃人,清.同治年间,在成都开创了“温阳派”,《邛崃县志》称其为“火神派首领”。
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桂枝等辛热药物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成为当时独树一帜的火神派领军人物。
郑钦安晚年设帐授徒,自然桃李众多,传人不在少数。
从有限的资料中可知,人室弟子有卢铸之(1876~1963)先生,光绪十六年(1890年)从师于郑钦安,“三载亲炙,有闻必录”,继承郑氏学术思想,屡起沉疴,时人尊为“卢火神。
其子卢永定传其衣钵,在60余年实践中善用大剂附子、桂枝、生姜等品,屡起沉疴痼疾,民间亦尊为“卢火神。
卢铸之之孙卢崇汉亦以擅用大剂附子、姜桂著称,为当代火神派代表人物,现为成都中医学院教授。
可谓一门三代,薪火相传。
郑钦安的学说著作传播较广,私淑、遥承火神派者更多,举其要者录之。
吴佩衡(1886~1971),四川会理县人,云南四大名医之一。
推崇郑氏学说,认为“郑钦安先生的著作是在实践中阐扬仲景医学的真理,其独到之处,能发前人所未发,我认为在治疗疾病上很有价值,可以作为中医科学化的基本材料。
”解放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可谓桃李满门。
其子吴生元、孙吴荣祖(现为云南中医学院附院主任医师)承其衣钵,皆为火神派传人。
祝味菊(1884~1951),浙江人,弱冠人蜀,从刘雨笙等研读医经,42岁移沪行医,以擅用附子名噪沪滨,竞至“遂有祝派之称,可见影响之大。
门人有陈苏生、王兆基、徐伯达、徐仲才、胡觉人等。
领悟扶阳学术思想要先学好伤寒论
中医的学术流派和学术观点是不少的,但不论是何种流派,疗效是硬道理。近些年来,扶阳学术思想以其独特的理论学说和临证实践中的良好疗效,得到了不少患者的认可和一些中医的重视,而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医者对扶阳学术观点和流派的争鸣和质疑。在学术上,争鸣和质疑是一种不同观点和思维的碰撞及理性思辨,理愈辨愈明,有利于一个学术思想和流派的不断完善,这应当是正常的。
□ 毛进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第四人民医院
中医界有一个以重点应用并善于活用四逆汤等经方为代表的学术流派叫做“扶阳派”,又称为“火神派”,李可老中医又称之为“古中医派”,这个学术流派的创始人为清末伤寒大家郑钦安,自其《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问世以来,这个学派就渐成体系,传人有卢铸之、吴佩衡、范中林、祝味菊等各以扶阳学术特点临证而享誉一方的著名医家。
对于急危重症,疑难杂症,需要应用大剂四逆汤和大剂量的附子时,必须把握准确方证病机,胸有定见,既要敢于用,又要谨慎用,用药期间,勤观察,勤随访,把握好病证机转,随证加减,正所谓“胆欲大而心欲小”。
实际上,扶阳学术思想的基本内核仍然是阴阳相对平衡的,也就是生理上的相互制约,相互消长,互根互用,相互转化,并不是不重视阴。在病理上,认为生病就是阴阳平衡失调。治病的关键就是调和阴阳,纠正阴阳的偏盛偏衰,防止阴阳互损,或阴阳离绝的现象发生。扶阳派医家多是伤寒大家,在临证中深刻领悟了《伤寒论》四逆汤、桂枝汤等方证的精义,并将四逆汤、桂枝汤等经方活用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火纯青,临证疗效卓著。
由此可见,要想领悟扶阳学术思想,就必须先学好《伤寒论》。应用姜桂附,特别是四逆汤类方,必须认证准确,严格依据病证和体质情况,依据病机来掌握应用指征,方药配伍比例必须严格遵照《伤寒论》经方理法,配比合理,具体使用多大剂量,可因人而宜,因病证而宜,从小量开始,逐渐据证加量,中病即止。特别是附子,只要辨证准确,有时小剂量也可见效,小剂量不行时,可据证逐渐增加剂量,直至达到有效治疗量。
扶阳学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4味药的配方,调理阳气不足有特效
扶阳学派创始人郑钦安,一张4味药的配方,调理阳气不足有特效清代,川省名医辈出,但能卓然成家,著书立说以传世的,实为少见。
直至晚清,成都医林中才出了个郑钦安。
他长期致力于《伤寒论》研究,善用经方治病。
尤其是善用大剂量姜桂附等救人于危而名震一时,被人们尊称为“火神”。
以我个人的体会,我觉得比较多的中医同仁对于附子扶阳可能有一点点误解。
附子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扶助生命的先天一气及原动力,而不是说我们理解的那种单纯的火和热。
郑钦安,作为火神派的创始人,表明其重扶阳气,而扶阳学说则一定有深刻的内涵。
比如,郑钦安提出了“万病一阴阳耳”,“阳气不足,百病丛生”,“人身一团血肉之躯, 阴也, 全赖一团真气运于其中而立命”,“真气存一日, 人即活一日, 真气立刻亡, 人亦立亡”的生命密码。
郑钦安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到两个方剂,其中一个就是潜阳丹,其方极简也极效,郑钦安亦赞其“屡获奇效,实有出人意外,令人不解者。
”潜阳丹出自郑钦安《医理真传》,全方由“西砂仁,附子,龟板,甘草”四味药组成。
用治阳气不足,虚阳上浮诸症。
药物组成:砂仁30g,附子24g,龟板6g,甘草15g。
郑氏解曰:“潜阳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也,夫西砂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
附子辛热,能补坎中真阳,真阳为君火之种,补真火即是壮君火也。
况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气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世人以利水滋阴目之,悖其功也。
佐以甘草补中,有伏火互根之妙,故曰潜阳”。
所以这潜阳丹的主要作用在于潜,因为火的特点是向上的,如火柴点燃之后火苗是向上的,天然气燃烧时火苗也是向上的,古代的烽火台之所以可以作为报信的方式,是因为火与浓烟是向上的。
所以肾阳不足,同时有肾阳飞越之象,用它温之潜之,让阳气归入于肾,不要妄动。
潜阳丹,“至平至常,至神至妙”一个健康的身体,必然是:坚固而又温和的下面,既轻松又凉爽的上面,正像一座金字塔。
现代人,尤其是在城市中生活的人,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耗精过度。
对扶阳学派若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对扶阳学派若干问题的看法和建议》——卢崇汉老师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讲稿(主持人:)今天邀请刘力红博士主持会议,卢崇汉老师做特别演讲,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两位。
刘力红: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前辈,各位同道,大家上午好!卢师大家都很熟悉了,开幕式时,孙主任介绍了“扶阳学派”的渊源,下午呢,我们也会详细的来谈这个问题。
那么,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呢,它诞生在清末,郑钦安,从郑钦安就到了卢师祖父卢铸之这里,实际上卢师三岁的时候就在契延这样一个珍贵的法脉,卢师实际上是同时接受他祖辈的教导和熏陶,还有父辈,他大伯父的教导和熏陶。
那么,在他十九岁时就有了“小火神”的称号。
郑钦安卢氏这样一个法脉在民间又被誉为“火神派” 。
所以,实际上卢师在十九岁时就已经有了“小火神”的称号。
大家想想看,从十九岁的医龄到现在,对于“扶阳”这一脉,他做了相当大的贡献。
下午会专门谈到这个问题,现在为了节省时间,不多介绍卢师。
下午我会详细介绍卢师。
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恭请卢师给我们作报告。
卢崇汉:今天我还是用四川成都话讲,我稍微讲慢一点。
今天看到这么多同行来参加这个大会,心里面确实很高兴,这让我想起去年我受日本中医学会的邀请在日本几个城市做了几场学术讲座。
那么,来的听众,绝大多数年龄和我差不多。
还有很多年龄比我大,这让我当时很吃惊。
二零一零年,我在日本做扶阳的演讲,七十岁以上的学者占百分之五十以上。
在日本虽然是医科大学教授,是博士,但只有一个称谓,就是医师,不像国内,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生。
日本中医学学会连续三次到成都找我,一开始我确实不愿意去,因为在日本侵华战争时期,我家是受害者,1941年日本轰炸成都,我们家遭到轰炸。
所以在日本的讲座开始,我把这个事情提出来了。
我就说,我跟你们交流,我是憋了一肚子气。
日本中医学学会的医学博士和教授为什么要来参加这次医学讲座?并且很多都是日本相当有名的教授,如伊藤连先生,小高素之先生,年龄都比我大,参加讲座的日本医师从不同地方赶来。
基于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探讨
基于扶阳学术流派学术思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探讨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危机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在这场疫情中,各种医学流派和学术思想都在积极地对病毒进行认识和探讨。
扶阳学术流派作为中医学中的一支重要学术思想,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认识和探讨中也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方法论。
本文将围绕扶阳学术流派,探讨其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认识中的作用和价值。
一、扶阳学术流派简介扶阳学术流派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学术思想,它主要强调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的治疗原则。
扶阳学术流派的核心观点是“阳气为正气”,强调阳气的作用和重要性。
在扶阳学术流派中,阳气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基础,维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和代谢。
扶阳学术流派特别重视保护和增强人体的阳气,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认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疫情。
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认识中,扶阳学术流派强调了阳气的作用。
扶阳学术流派认为,阳气是人体免疫力的基础,可以抵抗各种病毒和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阳气不足则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患上感染性疾病。
扶阳学术流派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生与人体阳气的减弱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扶阳学术流派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建议1、保护阳气、增强体质扶阳学术流派提出,在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阳气、增强体质。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调理、适当的运动等方式,增强自身的阳气,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中医药中的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如温补、益气等,也可以被应用在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
2、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机体环境扶阳学术流派强调了调和阴阳的重要性。
在对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过程中,应该注重调整阴阳平衡,改善机体环境。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草药治疗等,调整人体阴阳失衡的状况,增强体内的阳气,提高免疫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扶阳学派简介
扶阳学派简介中国医学之重阳、扶阳思想源自《周易》及《黄帝内经》,并于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中得到充分体现。
仲景以降,此一思想虽延绵不绝,然或损或益,或偏于理上一得之解,或限于临证一方之用,终未能成体系之学。
及至晚清,邛州郑寿全出,始将此一思想之来龙去脉,临床运用之层层次第,揭露无遗。
若于学派言,至此乃得构成。
郑氏之学,卢氏等继之,是方有今之扶阳学派云尔。
郑寿全,字钦安,蜀南临邛人。
生于1804年(清嘉庆九年),卒于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享年97岁。
嘉庆末年秀才。
师从清代著名通家刘沅(止唐),修习《黄帝内经》、《周易》及仲景《伤寒》之学。
于斯沉潜二十余年,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始明坎中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
治病立法,重在扶阳;处方遣药,善使姜附,遂有“火神”之誉。
同治八年著《医理真传》,同治十三年著《医法圆通》,光绪二十年著《伤寒恒论》。
晚岁设席课徒,禹臣铸之为其衣钵弟子。
卢禹臣,字铸之,晚号金寿老人,四川德阳人。
生于1876年(清光绪二年),卒于1963年,享年87岁。
清光绪十五年秀才。
出生世家,历代业医。
少时随姑父颜龙臣习文学医。
1890年(光绪十六年)拜于邛州郑寿全门下,随师侍师十一载,直至郑师去世,乃郑师之关门弟子。
十一年间,朝夕受教,协助郑师完成《伤寒恒论》,尤于郑师最后七年之学术思想继览无余,乃钦安思想之最重要继承人。
师逝后,尊其所嘱,外出游学,历时三载,足迹遍及二十一省区。
其间,或视民风,或观物宜,或察医家之所秉用,兼以师授心法与人疗疾,每每随手奏效。
三载归来,遂于师门授受,了然无碍矣。
乃于成都政府街开办“养正医馆”。
1908年,为绍隆所学,以承师志,特建“扶阳讲坛”,亲自主讲《周易》、《内经》、《伤寒》及郑氏三书。
此坛一设,远近闻风,所化者众。
临证讲学之外,悉心课子(卢永定)教孙(卢崇汉),郑氏之脉,卢氏所学,乃得有传焉。
铸之秉承师学,参以己慧,扶阳之路,更为精粹,亦有“火神”之称。
从历史角度谈中医“扶阳学派”的复兴
方今显学,除伤寒、温病而外,莫过于扶阳。
温病与扶阳,一则偏重寒凉,一则偏重温补。
可谓是伤寒之下,一蕙两歧,旁人看来水火不能相容,到底内在因素如何?且看整理如何剖析!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以郑钦安为首的“扶阳学派”,俗称“火神派”,曾风靡一时,他们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起大证、重证,堪称“传统国医中最年轻的一个流派”。
近年来,该学派的代表著作《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书被再版发行,另外一些力倡重阳扶阳的书,如《扶阳讲记》、《扶阳论坛》以及《姜附桂临床应用》、《危症重病倚附子》等,还有研究火神派的专著《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等相继出现,这些书都很畅销,中华中医药学会举办了两届扶阳论坛,异常火爆,扶阳学派大有复兴的势头。
以史为鉴,对其作一分析。
一、“纠偏正弊、曲折前进”,是中医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中医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学派林立,而每一个学派的产生,都离不开时代背景。
“各家医派的学术主张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疗现状以及时弊提出的”,“学术争鸣从来就是催生医学流派的时代因素”。
在东汉时期随着《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书的而世,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和疾病的辨治方法。
“儒之分始于宋,医之分始于金元”,从金元时期中医开始有门派之分。
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当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盛行,此书是宋代官方颁发的药剂整理规范,人们“据证捡方,即方用药”,非常方便,深受医家和病家的欢迎。
一时间“官府守之以为法,医门传之以为业,病者恃之以立命,世人习之以成俗”。
宋代官修《局方》时弊,医家立论纠偏而盛极一时的《局方》在当时造成两个时弊,一是《局方》固然方便,业医者避难就易,相率以为《局方》之学,对《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厌而弃之”,而坠入中工水平者众;另一个原因,就是《局方》选方多用辛香燥热之剂而失之于偏。
在这种背景下,有一些医家立论纠偏:刘河间研究《内经》中的运气学说和病机19条等医学理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为热甚”说,他从火热立论,治疗力倡寒凉;张从正对于当时人们喜补恶攻,医者投其所好,过用补药的风气深恶痛绝,从邪论病,创汗下叶三法,为治病大法;朱丹溪更是认为《局方》之学,流于粗浅,四处拜师,学习经典,博采众长,从滋阴立论,以斥温燥。
中医扶阳流派学说
中医扶阳流派学说哎呀呀,说起中医扶阳流派学说,这可真是个神奇又有趣的东西呢!我一开始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脑袋里全是问号:啥是扶阳流派学说?这能有多厉害?就跟我刚接触数学里的方程式一样,感觉懵懵的。
后来呀,我从一位老中医那里听到了关于它的故事。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因为感冒一直不好,被妈妈拉着去看中医。
老中医伯伯看上去特别慈祥,他一边给我把脉,一边就跟我和妈妈说起了中医扶阳流派学说。
他说:“这扶阳啊,就像是给身体里的小火炉添柴加火。
你们想想,身体要是没有足够的阳气,那不就跟冬天里没暖气的屋子一样,冷冰冰的,能舒服吗?”我一听,好像有点明白了。
伯伯接着说:“孩子身体弱,容易生病,就是阳气不足。
咱得把阳气扶起来,让身体这个大机器好好运转。
”我忍不住问:“那怎么才能扶阳呢?”伯伯笑着说:“这方法可多啦,比如用一些温热的药材,像附子、肉桂,就像给小火炉里加了优质的煤块。
”我妈妈在旁边着急地问:“那平时我们能做点啥帮孩子扶阳呢?”伯伯回答道:“这可得注意啦,别让孩子总是吃那些冷冰冰的东西,像冰淇淋、冰饮料,那都是给阳气泼冷水呢!多晒晒太阳,就像植物吸收阳光一样,能补充阳气。
还有啊,适当运动,出出汗,把身体里的寒气赶跑,这也是扶阳的好办法。
”我心里想:难道阳气就这么容易被影响?那要是阳气太足了会不会也不好呀?伯伯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说:“凡事都得有个度,阳气也不是越多越好。
就像给火炉加柴,加多了也会烧过头的。
”这中医扶阳流派学说真的好神奇啊!它就像是身体的大管家,精心呵护着我们的健康。
我不禁感叹,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就是厉害!现在我明白了,要好好保护自己的阳气,让身体这个神奇的机器一直充满活力地运转下去。
中医扶阳流派学说,真的是咱们健康的好帮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扶阳学派,一般称为“火神派”,是近代中医的一个学术流派,其创始人为郑寿全。郑寿全(1824-1911),字钦安,四川邛崃人,有医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传于世。他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誉“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川蜀。其传人有吴佩衡、祝味菊等著名医家,当代也有不少火神派的传人,如成都唐步琪先生等。今有卢崇汉、刘力红等。
首届扶阳论坛于2007年12月22日在广西南宁举行。
第二届扶阳论坛暨扶阳学派理论与临床应用培训班于2008年10月25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
第三届扶阳论坛于2009年10月23至25日在上海召开
2011年11月11日,首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四届扶阳论坛—中医扶阳思想理论与运用高级研修班在北京召开
2012年11月27-29日,第二届国际扶阳论坛暨第五届扶阳论坛于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