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释文宽式文本
说战国文字中的“■”声系
作者简介:蔡一峰,复旦大学博士后,文学博士,从事古文字与出土文献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7ZDA30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2019M651394)① 需稍加说明的是,“同体声符”之“同体”虽效仿“同形字”之“同形”而起,却有本质不同。
“同形”是指外形相同而记录的音、义都无联系。
“同体声符”的“同体”内涵更广,不仅包含“同形”,那些形、音、义存在某些历史关联的符号也包括在内(如早期一字多音义等)。
② 战国文字中有与“”。
近年陈剑师将从“”声字当与本文所论之“”声字实际包含了“ ”“主”“磈”三个来源不同的谐声系列,其中尤以“ ”声字和“主”声字的偏旁纠葛最突出。
根据文献材料提供的语音线索,可以归纳得知声符“ ”和“主”写法的趋同与它们各自的读音没有必然联系,属于构形致混。
竹简有用作“丑”或“守”的“”是不严格的谐声行为,古人未必要清楚其来源才能识别该字。
像“”是个谐声能力发达且有时代特色的表音偏旁。
随着近几年新材料的增多,考释经验的积累,学者已经逐渐意识到以“”这种在古文字中写法相同又可以同时充当不同谐声系列偏旁的表音符号,我们称之为“同体声符”(所谓不同谐声系列主要以《说文》谐声系统为参照系)。
同体声符是汉字形声化发展中形音义重新分配变化的产物。
除了构形趋同,声符的类聚是否还有音、义等其他要素参与作用,仍有必要进一步辨明。
①[1]94-111本文试以战国文字“”归纳起来大致有三个来源,涉及“ ”“主”“磈”谐声系列。
②为便讨论,以“3”分别标示,先用表格逐一胪列基本确识的谐声字如下,并择取典型字形附后:A.“上博四·内礼8;郭店·老子乙14;上博四·内礼7A3兮包山116 B.“上博三·彭祖7;侯马盟书16:12B2新蔡·甲三78;上博三·仲弓8;上博五·季康子问于孔子18B5上博八·兰赋5;新蔡·甲三220B7同上B8清华七·越公其事1;曾侯乙163B11柱同上16B12随州文峰塔M61出土铜?①B133”声系:C1《货系》238;1”声字对应“ ”声系。
清华简——精选推荐
清华简清华简清华简,是清华⼤学于2008年7⽉收藏的⼀批战国⽵简。
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物,⽂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共约有2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简中为数较多。
清华简在秦之前就被埋⼊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够最⼤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化的初期⾯貌和发展脉络。
⽬录1清华简简介2⼊藏3主要内容4研究成果5研究⼈物清华简简介2008年7⽉,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清华⼤学捐赠了2388枚战国⽵简。
这批⽵简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后捐赠给清华的。
⾄于这批⽵简的出⼟时间、流散过程,如今已不得⽽知。
⽵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多数前所未见,曾任夏商周断代⼯程⾸席科学家、专家组组长的李学勤教授评价说,"这将极⼤地改变中国古史研究的⾯貌,价值难以估计"。
这批⽵简于2008年7⽉15⽇被运到清华⼤学。
校⽅⽴即组织专家,⽤3个⽉时间对它们进⾏了清理保护。
据清理后统计,清华简中整简所占的⽐例很⼤,⽽且简上⼀般都有⽂字。
简的形制多种多样,最长的46厘⽶,最短的10厘⽶左右。
简上的墨书⽂字出于不同书⼿,风格不尽⼀致,⼤多精整清晰。
有少数简上还有红⾊的格线,即所谓"朱丝栏"。
⼊藏折叠保护2008年7⽉15⽇,装载着⽵简的塑料箱通过海关抵达清华⼤学,⼀开箱⼤家就闻到⼀股刺⿐的化学药品⽓味。
据介绍,⽵简在流转海外的过程中,持有者⼤概为了卖个好点的价钱,⽤⽵⽚把⽵简托起来,但是他们⽤的⽵⽚没有经过消毒处理,搞得⽵简上全是霉点。
其后,专家们⽤最⼩最软的画笔洗掉霉点,把⽵简泡⼊⽆菌蒸馏⽔⾥。
在校⽅的⽀持下,还为⽵简建起了恒温恒湿的保藏室。
2008年10⽉14⽇,由11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得出结论:⽵简的年代为战国中晚期,内容⼤多为前所未见的"经、史"类书。
《清华简(陆)》“郑武公处卫三年”试探
026《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清华简(陆)》之《郑武夫人规孺子》涉及春秋初年“郑武公处卫三年”的问题,传世文献并没有关于此事的记载,学界对此问题也多有推测。
根据《清华简(陆)》与传世文献,对春秋初期的局势进行分析,试图推测“郑武公处卫三年”的时间与原因。
[关 键 词] 郑武公;处卫三年;时间;原因;探析《清华简(陆)》“郑武公处卫三年”试探刘鹏辉《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本文简称《清华简(陆)》)中的《郑武夫人规孺子》记载了郑庄公继位初期的史事,郑武公去世后,武公夫人武姜规诫郑庄公吸取武公的治国经验,将邦政属之大夫三年,庄公从之。
关于这段史事,传世文献中并无相关记载,《清华简(陆)》为郑国史的研究增添了新的材料。
特别是简文中所提到的“郑武公处卫三年”问题,由于史料缺乏,学界对其处卫三年的时间有多种看法,而对处卫原因探讨较少。
通过对《清华简(陆)》及《史记》《国语》《左传》等相关传世文献的研读,本文试图对“郑武公处卫三年”问题进行推测。
一、“郑武公处卫三年”辨析为方便对“郑武公处卫三年”问题的探析,现将《郑武夫人规孺子》中的相关部分摘引如下:郑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规乳,曰:“昔吾先君,如邦将有大事,必再三进夫而与之偕图。
既得图乃为之毁,图所贤者焉申之以龟筮,故君与夫晏焉,不相得恶。
区郑邦望吾君,无不盈其志于吾君之君己也。
使人遥闻于邦,邦亦无大言系赋于万民。
吾君陷于大难之中,处于卫三年,不见其邦,亦不见其室。
如毋有良臣,三年无君,邦家乱也。
自卫与郑若卑耳而谋。
”[1]下面先疏通简文中一些字词。
“必再三进夫而与之偕图”之“进”,《说文》释为:“登也。
”[2]“偕”字,《说文》释为:“强也,一曰俱也。
”[2]结合前后文,此句意为多次拜访大夫并与之谋划。
“图所贤者焉申之以龟筮”之“申”字,《说文》曰:“神也。
”[2]《诗经·小雅·采菽》:“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3]此处“申”字之义为重复,将此义放入简文,意为与贤臣谋划又岂能再去占卜。
《郑氏规范》全文及译文
《郑氏规范》全文及译文-1第一条立祠堂一所,以奉先世神主,出入必告。
正至朔望①必参,俗节必荐时物。
四时祭祀,其仪式并遵《文公②家礼》。
然各用仲月望日行事,事毕更行会拜之礼。
注:①朔望:夏历月之初一日谓朔,夏历月之十五日谓望。
②文公: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
建祠堂一所,以供奉先祖神位,家族有重大事务必到祠堂禀告祖先。
到每月初一、十五日必须在祠堂举行参拜仪式,逢传统节日必须敬奉时鲜果品。
春夏秋冬四时祭祀仪式都应遵照《文公家礼》。
但举行祭祀仪式的日子为每季季中月份的十五日,即夏历二月十五日、五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十一月十五日。
祭祀完毕,再举行会拜之礼。
第二条时祭之外,不得妄祀徼福。
凡遇忌辰①,孝子当用素衣致祭。
不作佛事,象钱寓马②亦并绝之。
是日不得饮酒、食肉、听乐,夜则出宿于外。
注:①忌辰:父母或祖先去世之日。
②象钱寓马:古时祭奠时所用的纸人纸马、冥钱一类。
除四时祭祀之外,不得随意违反规定祭祀求福。
凡遇长辈忌辰,孝子应该穿着素衣,举行祭礼。
但不作佛事,并不得使用冥钱、纸人纸马。
当日孝子不得饮酒、食肉、听戏,晚上必须宿在祠堂外面守候。
第三条祠堂所以报本①,宗子②当严洒扫扃③钥之事,所有祭器服不许他用。
祭器服,如深衣、席褥、盘盏、碗碟、椅桌、盥盆之类。
注:①报本:“报本反始”的省称,受恩思报,不忘本源。
《礼记郊特牲》:“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②宗子:家族的嫡长子,《礼记·曲礼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
”③扃:自外关闭门户的门闩、门环,亦指门扇。
祠堂是怀念祖先恩德、溯本追源的场所。
宗子必须严格管理洒水扫地等保洁以及关门上锁等安全事务,所有祭器礼服不得移作他用。
祭器礼服包括深衣、席褥、盆盏、碗碟、椅桌、盥盆之类第四条祭祀务在孝敬,以尽报本之诚。
其或行礼不恭,离席自便,与夫跛倚①、欠伸、哕噫②、嚏咳,一切失容之事,督过③议罚。
督过不言,众则罚之。
注:①跛倚:站立不正,一只脚斜依。
【解文识字】……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
【解文识字】……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解文识字】……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前言“郑武公(?―公元前744年),姬姓,郑氏,名掘突。
周厉王姬胡之孙,周宣王姬静之侄,郑桓公姬友之子,郑庄公寤生和郑大叔段之父。
西周末东周初,郑国第二任国君,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44年在位。
”(摘自百度“郑武公”有删改)。
清华简(6)《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出版有18简,背部无编号、无题名。
据清华简(6)编辑者在释文中介绍,按照改组简背部划痕,在第14与15简之间还有一简,故而应有19简。
现标题是现代编辑者所加。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字迹清晰,除了有一个字残缺大半部,其余应该特别完整。
但是,不清楚已然出版的清华简辑本(6)纸质书本如何,而在出售的pdf版本中,扫描图不是无头就是掐尾,必须多方查阅资料比对,才能窥见全貌一斑。
尽管如此,该文在史学界的价值,当下和未来,都不可小觑。
因为,改组简书内容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即西周末年与东周交界区间故事,则是还原那一阶段模糊不清史实的极其难得文献。
另外,由于该文面世以来,仅我可见论文资料,基本大同小异。
然而,我的释意没有拘泥已有见底,而是一如既往,仅凭个人直觉和陋见,直抒胸臆,自说自话而已。
所以草率如此,仅供参考。
补充说明:本文在原简释文上,不再像以往重点字都给予解析注明。
至于原简的字形结构,可到“百家号-图集”参照“杂咀稗说”的清华简摹本系列。
(2022年11月6日星期日草于济南)【简1】【释文】郑武公卒,既葬。
武夫人讥(言+及)孝子(合字)曰:“昔吾先君,如邦有大事,此再三进大夫(合字),与之皆【释意】郑武公去世,临时下葬。
郑武夫人劝诫儿子说:“往昔,我先君遇到邦家有大事发生,总是再三召集大夫们,与他们一起…【简2】【释文】谋。
既得谋,乃为之。
毁谋,所贤者,焉缰(将、强化)之以龟筮。
故君与大夫,勉焉不相得恶。
区区郑邦,【释意】…筹谋划策。
有了主意后,即刻付诸实施。
五种遗规全文及译文
五种遗规全文及译文五种遗规全文及译文《五种遗规》由清陈宏谋辑。
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
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五种遗规全文及译文,一起来看一下吧!五种遗规全文歲戊子⑴予主講斗山書院,取陳文恭養正遺規之意⑵,定爲學規,間又擇其訓俗、教女、從政、在官諸編中,有關讀書作人之法者,與諸生講習羣(群)樂信⑶而從⑷之。
蓋⑸謂精粗本末,學者之要務盡是已。
一日,有客自三邑來叩門求見,予進之於澄心堂上,詢其姓字曰彭某,即出一緘⑹以示⑺,啓誦之則予。
趙玉衡師手書也,言彭君之尊人國治先生,方募印陳文恭五種藏書以廣流傳,乞⑻予一言爲引,予嘉⑼其用意良厚又重以師命,弗敢辭,因徐謂彭君曰:“君亦知人心風俗,之所以盛衰乎?士者四民⑽之首,而人心風俗所視爲轉移者也,當其盛也,必有人焉⑾言坊⑿行表爲之倡道⒀維持於其中,及其衰也,亦必有人焉口誦詩書身違禮義,使世人尤⒁而效⒂之,而名教之閑,遂迄⒃於溃决而不可救止,故予嘗謂人心之壞不壞於不識字不讀書之人,而壞於士人。
則欲風俗之厚,亦不厚於不識字不讀書之人,而厚於士人,何者士習不振則於非士者又何責也?尊甫⒄之意,毋亦有鑒於是乎?”彭君方起而對,客⒅有自旁而詰之者曰:“是書誠善矣,第惟士喻之士之數無幾,而必專其責備,恐亦難以返人心而維風俗也。
”余曰:“如子言是直謂天下無士可也,既士矣將自責之不暇而又奚⒆暇計人之賢,否哉?!且今之士大約自視過高,謂吾輩可談性理,此外惟因果報應之說,足以聳其聽聞耳,夫彼固非不信因果者也,彼謂士人取一衿⒇,博一第誠不偶然,及徐而察其存心行事,嘗有欺世而盜名者,甚至風流相尚詡詡然自目曰名士,名士而踰檢(21)蕩(荡)閑,更爲愚夫愚婦所不屑爲,則未嘗不竊竊(窃窃)焉,疑之,謂若是何以享榮名登高第耶?所謂天道是耶非耶,嗚呼!挽回世道,士之責也,士而爲人所疑,其又奚以勸人爲耶。
近日兗州太守陳蓮史先生,文恭之嗣孫也。
癸酉領解(22)粤西庚辰獲會狀,一人中三元爲世罕覯(23),聞其家尤屢世簪纓(24)不絕,亦可知理學名臣生膺(25)顯仕(26)。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研究综述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研究综述裘晓晨【摘要】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为研究对象,广泛参考他人研究成果,对《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梳理,以为学界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数据.【期刊名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9(021)001【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字词;考释【作者】裘晓晨【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大连 116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21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以下简称清华简),是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
经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文字风格主要是楚国的,简的数量一共约有2 500枚(包括少数残断简),在迄今发现的战国竹简中为数较多。
2016年4月16日,《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出版,整理了5篇文献,篇名分别为《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分为甲、乙两本)、《子产》、《管仲》及《子仪》,记录了春秋时期郑国、齐国、秦国和楚国的历史。
这5篇简书都是没有传世文本和出土材料对照的佚籍,其中《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是关于郑国史事的,《管仲》是关于齐国史事的,《子仪》是关于秦、楚史事的[1]。
自《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出版以来,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学界对其的研究层出不穷,至今已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集中于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网站以及部分核心期刊。
清华简作为非常重要的文献数据,不仅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对历史的研究也有重大意义,因此这些研究成果主要涉及了语言文字和历史研究两个方面。
本文主要概述语言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就简文中字形的考释方面(一)一篇简文中的某个字形黔之菜《清华简(陆)〈子产〉小札一则》考释了《子产》篇中“役”字及“(役)相亓(其)邦(家)”一句。
《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的军旗考论
[收稿日期]2020-04-11[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简帛及传世文献中的兵家学派研究”(18CYY03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洪德荣(1986-),男,博士,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主要从事出土文献及古文字研究。
①如商艳涛:《西周军事铭文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
对军事铭文做过整理与讨论,如常、旗、鰐、韄、蒠或与“物”字相关的字形都见于西周金文,也可印证孙诒让提出的“五正旗四通制”之说。
参邬可晶:《西周金文所见有关“九旗”的资料》,《中国经学》(第十六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135-144页。
②(日)林巳奈夫:《中国先秦时代的旗》,《史林》1966年第49卷第2号;(日)高木智见:《关于春秋时代的军礼》,收入刘俊文主编:《日本中青年学者论中国史(上古秦汉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31-169页;杨英杰:《先秦旗帜考释》,《文物》1986年第2期,第52-56页。
③竹简材料的情况可参马楠:《<晋文公入于晋>述略》,《文物》2017年第3期,第90-92页。
《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的军旗考论洪德荣(郑州大学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河南郑州450001)摘要:在《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中有对于军旗作用及图像的记载,通过对材料本身及传世文献的对比,可以发现军旗的形制及图像具有时代及地域的特殊性与系统,对于研究古代旗帜及军事制度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清华简(七)晋文公入于晋》;旗帜;军事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238(2021)01-0031-06 一、问题的提出在先秦兵学和军事学的相关研究中,关于制度的问题,过往主要以传世文献作为重建先秦制度的基础及根据。
而除了传世文献,商周金文对于古代军制的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与军事有关的铭文早已成为独立的研究论题,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与旗类有关的器物作为赏赐物已见于西周金文,①因此出土文献材料对于探究古代旗帜制度,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清华简(陆)》文字补释(六则)赵平安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1收录有关春秋史事的文献五种,三种是关于郑国史事的,即《郑武夫人规孺子》、《郑文公问太伯》和《子产》,一种是关于秦、楚史事的,即《子仪》,一种是关于齐国史事的,即《管仲》。
这几篇文献的基本情况,李学勤先生已有专文介绍。
2读者可以参看。
《清华简(陆)》虽是有关春秋的文献,整理难度仍然不小。
有些问题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
现在把一些私见写在下面,供大家参考。
其中有些意见是在参与整理过程中提出过的,有的意见则是最近的新的体会。
一《清华简(陆)·管仲》简26有一字作整理报告隶作彗,注[六0]:“彗,疑读为‘祟’。
《太玄·干》‘君子以解祟也’,范望注:‘犹祸也。
’按祟本指鬼神之祸,此为引申义。
”3慧字见于《上博壹·性情论》简38,作,一般隶作,认为是把“慧”、“快”两个字糅合在一起,4读为快。
比较两字的字形,不难发现,其中有明显的差异。
字字上所从两个偏旁皆曲首,收笔都往右斜曳,字下从攴。
慧字所从彗字上两个偏旁中笔都垂直,字下从攴。
字不当释为彗。
諦审字形,此字应是从攴、从两毛构成。
其中毛字写法与《玺汇》1833毛、上博简《缁衣》简14所从写法相同。
它可能是的异体字。
字见于《包山简》58、曾侯乙简9,从攴、毛声。
5作,属于增繁同形偏旁的现象。
6简文读为冒。
冒在幽部明母,毛在宵部明母,两声字可以相通。
如《文选·七发》:“冒以山膚。
”李注:“冒与芼,古字通。
”读为冒,验诸文例,十分通畅。
简文曰:“既敝(蔽)於货,(乱)毁常。
既(得)亓(其)利,昏()以行。
”其中“冒乱”一词,传世文献习见。
如《尚书·泰誓上》:“沉湎冒色。
”孔传:“冒乱女色。
”刘向《说苑·指武》:“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
'”《后汉书·郎顗传》:“《易》内传曰:‘久阴不雨,乱气也,《蒙》之《比》也。
“贵族共政”视野下的“郑伯克段于鄢”
“贵族共政”视野下的“郑伯克段于鄢”作者:张贺森桂珍明来源:《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24年第01期摘要:《左传》开篇的“郑伯克段于鄢”事件与先秦“贵族共政”的政治传统和郑国的现实环境有关。
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一文,不但反映了郑庄公继位之初郑国的朝堂局势和母权影响,而且还从深层次方面揭示了此后郑庄公试图挑战“贵族共政”的政治体制以加强君权的政治意图以及“克段”的缘由。
庄公之母“武姜”作为母权代表,也参与到郑国初年君权斗争当中,此处的“母权”应当是“小宗”权力异化试图挑战国君的表现。
关键词:贵族共政;郑伯克段;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中图分类号:K232 文獻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24)01-0053-07一定的政权组织形式往往与其政治传统和现实环境密切相关。
《左传·隐公元年》所载“郑伯克段于鄢”[ 1 ] 15这一重要史事,其中即蕴含着郑国独特的政治史内涵。
近年来,清华简(陆)《郑武夫人规孺子》篇整理刊布,不仅补充了郑国初期的史料,而且反映了郑国早期、郑庄公继位之初,新旧君主权力交替之际所面临的朝堂态势,更为重新认识和解读“郑伯克段于鄢”提供了新材料和新契机。
简文中庄公之母武姜规劝庄公要慎重对待“执政旧臣”的意见,体现了先秦时期的“贵族共政”政治传统。
根据武姜所述,“共政”这一传统政治体制在郑武公处卫三年,家国无君的紧要关头,对维护郑国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故而她也希望庄公在即位之后,能够遵循传统习惯,效仿郑国先君的做法。
“共政”贵族的存在虽然能够在特定的条件下稳定政权,但这也对日益需要集中君权参与争霸的郑国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同时,“共政”贵族“贰宗”的存在也为日后郑庄公与其弟叔段之间的政治斗争埋下了隐患。
一、“贵族共政”政治体制溯源有关早期国家政治体制形式的种类,学术界有“城邦民族政治”“带有贵族共和色彩的贵族专制政体”“贵族共政”“宗法贵族君主制”等不同观点。
清华简《厚父》解析.doc
清华简《厚父》解析子居近日,蒙友人关照,得见《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电子版,甚是感谢。
在此之前,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与武汉大学简帛网及论坛已有多篇讨论《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五,》中诸篇内容的文章,只是多为围绕所讨论内容的片段式征引,难窥全豹,现在由友人相助,才得以阅读全文。
这里将初读《厚父》篇的一些想法整理成文,以冀能有所交流,得到大家的指教。
宽式释文〖〗王监劼迹,问前文人之恭明德。
王若曰,“厚父,遹闻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乃降之民,建夏邦。
启惟后,帝亦弗?启之经德少,命咎繇下,为之卿事,兹咸有神,能格于上,知天之威哉,闻民之若否,惟天乃永保夏邑。
在夏之哲王,乃严寅,畏皇天上帝之命,朝夕肆祀,不盘于康,以庶民惟政之恭,天则弗斁,永保夏邦。
其在时后王之飨国,肆祀三后,永叙在服,惟如台,”厚父拜,稽首,曰,“都鲁,天子,古天降下民,设万邦,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司下民之匿。
王乃竭失其命,弗用先哲王孔甲之典刑,颠覆厥德,沉湎于非彝,天乃弗若,乃坠厥命,亡厥邦。
惟时下民鸿帝之子,咸天之臣民。
乃弗慎厥德,用叙在服。
”王曰,“钦之哉,厚父,惟时余经念乃高祖克宪皇天之政功,乃虔秉厥德,作辟事三后。
肆汝其若龟筮之言,亦勿可专改。
兹小人之德,惟如台,”厚父曰,“於呼,天子,天命不可沁斯,民心难测。
民式克恭心敬畏,畏不祥,保教明德,慎肆祀,惟所役之司民启之。
民其亡谅,乃弗畏不祥,亡显于民,亦惟祸之攸及,惟司民之所取。
今民莫不曰,‘余保教明德,亦鲜克以诲。
’曰民心惟本,厥作惟叶,矧其能丁,良于友人,乃宣淑厥心。
若山厥高,若水厥深,如玉之在石,如丹之在朱。
乃是惟人曰,‘天监司民,厥征如友之服于人。
’民式克敬德,毋湛于酒。
民曰,‘惟酒用肆祀,亦惟酒用康乐。
’曰酒非食,惟神之飨。
民亦惟酒用败威仪,亦惟酒用恒狂。
”释文解析〖〗王监劼,?,,,问,前文人之,恭,明悳,德,。
整理者在《厚父》篇的说明部分介绍说,“《厚父》共十三支简。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二题
臣恭其颜色、掩于其巧语,以乱大夫之政” 应当 作 一 句 读。 “亵 竖 ”、“嬖 御 ”、“勤 力 ”、 “射驭”、“媚妒”并列。[1] 将之作一句读,是非常有见地的看法。但是 后边的“亵竖”、“嬖御”、“勤力”、“射驭”、“媚妒” 是否属于并列关系,学者们仍有不同意见。沈培 先生认为“‘勤力射驭’是‘亵竖、嬖御’的谓语”, 并且指出: 简文里边说到的只有两类人,一类是“亵竖” “嬖御”,一类是“媚妒之臣”。前者是君王身边服 侍者,后者是臣子当中的坏人,身份区别还是很明 显的。两类人,一种是 “勤力射御”,一 种 是 “躬 恭、其颜色 掩 于 其 巧 语 ”,其 所 作 所 为,都 跟 他 们 本来的身份有关。[2](P42) 我们 认 为 沈 培 先 生 的 意 见 十 分 正 确。“亵 竖”是指 君 主 身 边 亲 近 的 小 臣,出 土 及 传 世 文 献 中还有“亵臣”的说法,《郭店简·缁衣》简 28“则 大臣不 治,而 聉 (亵)臣 托 也。”《礼 记 · 檀 弓》:
(掩)于亓(其)考(巧)语,以 (乱)夫 = (大夫)之正(政)。 诸家对这段话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在具体 讨论字词读法与文义理解之前,我们想先特别指 出一点:即“孺子亦毋以……以乱大夫之政”应当 看作一个 整 句,而 这 句 话 是 与 上 文 的 “老 妇 亦 不 敢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乱大夫之政”相对提出的:
[收稿日期]2019-1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楚文字综合整理与楚文字学的构建”(18ZDA3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侯瑞华(1994—),男,清华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古文字整理与研究。
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答案
2024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1.答案C。
(由材料二第5段“但是仅仅通过道德评论并不能完全使世人信服,辅之以史实则更加具有说服力”可知,不是这种道德评价不能使世人信服。
)2.答案A。
(材料一第3段“上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开篇点出晋楚交战之地在城濮,是一种‘事后诸葛’的表达,只是就该简文开篇“点出晋楚交战之地在城濮”这个例子来说的,并不是说简文全篇都用了“事后诸葛”的写法。
)3.答案D。
(“寓论断于叙事”与“君子曰”都是为了补充解释《春秋》的艺术手法,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方面,D属于“君子曰”的直白的评价语,而并非“寓论断于叙事”)4.①材料一通过举“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不同”这一事例(1分),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出土的春秋史文本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左传》的叙事特征和理性精神”的论点(1分)。
②材料一将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的叙事方式、叙事视野等进行对比(1分),强调了“《左传》不是‘原始的历史’,而是使用理性叙事将历史书写为一个‘合理’的过程”的论点(1分)。
【解析】本题要求分析材料一中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效果。
答题时,应先找出材料一中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相关内容,再结合材料内容对其效果进行分析。
5.参考答案:①《春秋》重微言大义,记事简约,仅仅记载事件的结果,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带过。
②《左传》对《春秋》进行补充说明,将长时段的事件连缀一体,以至形成严谨的因果链条。
③《左传》在历史书写过程中常加入“君子曰”等道德评论之语,并且擅长在叙事中寄寓论断。
(每点2分)【解析】材料二第3段“《春秋》虽重微言大义,但记事过于简约。
《春秋》仅仅记载事件的结果,而对其中的是非曲直一‘字’带过,除此之外更无任何议论。
”得出第①点。
材料一第4段“《左传》的叙事前后勾连,将长时段的事件连缀一体,以至形成严谨的因果链条”与材料二第3段“《左传》是以《春秋》为依据,对其所记载的史实内容扩展补充而书写成的”,得出第②。
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释文宽式文本
清华简六《郑武夫人规孺子》释文宽式文本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釋文寬式文本【說明】《鄭武夫人規孺子》現存十八支簡,竹簡保存情況良好,字跡亦清晰,今簡序為整理者據內容及簡背劃痕排定。
原無篇題,今篇題為整理者所擬定。
本篇文本當形成于春秋早期,今見為戰國時抄本。
簡文述春秋初葉(廣義而言)鄭武公去世至下葬前後,鄭武夫人武姜等對嗣君莊公的規誡及莊公的表態。
主要是武姜規勸莊公汲取先君武公的治國經驗,守喪期間讓權於大夫老臣,以及邊父(名御寇)的兩次規勸;首次勸諸大夫謹慎行政,再次則受遣向沉默不言的嗣君表達大臣們的擔憂。
文末是莊公通過對邊父的回答,勸導諸大夫敬畏先君,同時要求他們遵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全篇以對話的形式為主,期間亦插入與對話相關的史事。
史籍所載鄭武公與武姜在嗣君繼承人問題上觀點相左,且敘述簡略,未見本篇所述內容。
故本篇對研究春秋初鄭國歷史,尤其對了解武公去世后圍繞嗣君問題展開的權力鬥爭頗具史料價值。
本《釋文》以原整理者《釋文》為底本,參考諸家學者的研討論說,重新修訂,凡古體字、異體字、通假字盡量用通行字代替;其中的簡序按照諸家討論將簡9置於簡13與簡14之間。
【】中的數字為原簡編號。
如有疑問,請核對原書。
【釋文】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孺子曰:“昔吾先君,如邦將有大事,必再三進大夫而與之偕【1】圖,既得圖,乃為之。
毀圖,所臤(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故君與大夫宛(怨)焉不相得。
惡區區鄭邦【2】望吾君亡,不溋(盈)其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姚(遙)聞於邦,邦亦無大??(敷)於萬民。
吾君函(陷)【3】於大難之中,處於衛三年,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巳(矣)【4】。
自衛與鄭,若卑耳而謀。
今是臣臣,其可不寶?吾先君之常心,其可不遂?今吾君即世,孺子【5】汝毋知邦政,?(屬)之大夫;老婦亦將丩(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
老婦亦不敢【6】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亂大夫之政;孺子亦毋以埶(褻)豎、卑(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之臣,躬恭其顏色【7】,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
谈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的史料价值
作者: 晁福林
作者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版物刊名: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5-130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3期
主题词: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郑国;贵族政治
摘要:�郑武夫人规孺子》是清华简第六册的首篇,对于研究郑国史及春秋时代的历史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此篇所载内容为周代各诸侯国顶层决策提供了一个较完整的例证,让我们看到决策程序的一些特点,可以对上古时代国家政治的贵族民主制有更多的了解。
简文中所言郑武公"居卫三年"提示人们关注两周之际甚为复杂的列国外交关系。
这对于研究春秋初期的政治演进也有较重要的价值。
我读【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的解析及一点看法
我读【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的解析及一点看法原文:郑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规孺子曰:“昔吾先君如邦将有大事,必再三进大夫而与之偕图,既得图,乃为之;毀图,所贤者焉申之以龟筮,故君与大夫怨焉不相得恶。
区区郑邦望吾君亡,不盈其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遥闻於邦,邦亦无大遥敷於万民。
吾君陷於大难之中,处於卫三年,不见其邦,亦不见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无君,邦家乱已!自卫与郑,若卑耳而谋。
今是臣臣,其可不宝?吾先君之常心,其可不遂?今吾君即世,孺子如毋知邦政,属之大夫;老妇亦将纠修宮中之政,门槛之外毋敢有知焉。
老妇亦不敢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乱大夫之政;孺子亦毋以斜竖、嬖御、勤力、射驭、媚妬之臣,躬恭其颜色,掩於其巧语,以乱大夫之政。
孺子如恭大夫,且以效焉。
如及三岁,幸果善之,孺子其重得良臣,使御寇也,敷图於君。
昔吾先君使二三臣,抑早前后之以言,使群臣得执焉,吾臣、四邻以吾先君为能敘。
如弗果善,尸吾先君而孤孺子,其罪亦足数也。
邦人既尽闻之,孺子又诞告吾先君,如念孺子之志,亦犹足吾先君,必将相孺子,以定郑邦之社稷。
”孺子拜,乃皆临。
自是期以至葬日,孺子毋敢有知焉,属之大夫及百执事人,皆惧,各恭其事。
边父规大夫曰:“君恭而不言,加重於大夫,汝慎重。
”君葬丧而久之,於上三月小祥,大夫聚谋,乃使边父於君曰:“二三老毋交於死。
今君定,恭而不言,二三臣使於邦,遑遑焉如宵措器於选赃之中,毋措手趾,殆於为败,胡宁君?是有臣而为设辟,冀既臣之获罪,又辱吾先君,曰是其荩臣也。
”君答边父曰:“二三大夫不尚毋然!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孙也。
吾先君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用历授之邦;不啻然,又称起吾先君於大难之中。
今二三大夫畜孤而作焉,冀孤其足为勉,抑无如吾先君之忧何。
”【清华简.郑武夫人规孺子】释义:肂[sì],《释名·释丧制》:“假葬于道侧曰肂。
”《仪礼》曰:‘死三日而肂,三月而葬。
’《说文》曰:‘肂,瘗也。
’”今《仪礼·士虞礼》作“死三日而殡,三月而葬。
《尚书》“孺子”考及其他
A study on the word “Ruzi(孺子)” in Shangshu(《尚
书》)
作者: 廖名春[1,2]
作者机构: [1]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2]清华大学历史系
出版物刊名: 文献
页码: 76-89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5期
主题词:�尚书》;孺子;嗣子;形近相混
摘要:�尚书·金縢》《洛诰》《立政》三篇的“孺子”,从文义来看,完全应该是“嗣子”。
《左传》《国语》《孟子》《公羊传》《纪年》《晏子春秋》《礼记》等早期传世文献里的许
多“孺子”,都是承嗣子,都当作“嗣子”,与《尚书》里的“孺子”本质相同。
清华简《楚居》《系年》《郑武夫人规孺子》《治邦之道》等篇屡见的“■王”或■,字面上为“孺子王”或“孺子”,但本质上当是“嗣子王”或“嗣子”。
这都是“孺”“嗣”二字形近相混所致。
《尚书·君奭》《无逸》以及《左传》中的“嗣”字,《魏三体石经》可以写作“■”、“■”,也就
是“乳”,而“乳”可以读为“孺”。
楚简《周易》需卦的“需”,释文有作“嗣”的,也有
作“乳”的,说明“孺”“嗣”二字形近易混是不争的事实。
《周郑交质》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周郑交质》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周郑交质》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周郑交质》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简介《周郑交质》是出自《左传·隐公三年》的一篇文章。
该篇讲述了在西周灭亡后,诸侯迎立天子东迁,郑国在周平王东迁以后,积极服侍周王室,东周初期和周天子建立了良好的君臣关系,但是由于后来周平王又宠信他人,周王室和郑国的关系开始恶化,以致后来发生了郑庄公与周平王交换人质的事情。
在文中,郑国本是周朝分封的诸侯,作者却把周、郑称为“二国”,暗含讥讽。
文中描写了周平王的虚辞掩饰与郑国的强横,反映了那个时代诸侯之间互相提防戒备和弱肉强食的政治面貌。
文章从“信”、“礼”的角度来叙事论事;周、郑靠人质来维持关系,谈不上“信”,上下之间的“礼”也被破坏了。
作品原文周郑交质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1。
王贰于虢2,郑伯怨王3。
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4。
王子狐为质于郑5,郑公子忽为质于周6。
王崩7,周人将畀虢公政8。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9。
秋,又取成周之禾10。
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11,质无益也。
明恕而行12,要之以礼13,虽无有质,谁能间之14?苟有明信15,涧溪沼沚之毛16,蘋蘩蕴藻之菜17,筐筥錡釜之器18,潢污行潦之水19,可荐於鬼神20,可羞於王公21,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蘩》、《采蘋》22,《雅》有《行苇》、《泂酌》23,昭忠信也24。
”词句注释1.卿士:周朝执政官。
2.贰于虢(guó):二心,这里有“偏重”的意思。
此指平王想把政权一部分让虢执掌。
虢,指西虢公,周王室卿士。
3.郑伯:诸侯国郑国的君主,这里是郑庄公。
4.交质:交换人质。
5.王子狐:即姬狐,是周平王的次子、姬泄父的弟弟,史称“王子狐”,在长兄“太子泄父”死后,被立为太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華簡六《鄭武夫人規孺子》釋文寬
式文本
【說明】
《鄭武夫人規孺子》現存十八支簡,竹簡保存情況良好,字跡亦清晰,今簡序為整理者據內容及簡背劃痕排定。
原無篇題,今篇題為整理者所擬定。
本篇文本當形成于春秋早期,今見為戰國時抄本。
簡文述春秋初葉(廣義而言)鄭武公去世至下葬前後,鄭武夫人武姜等對嗣君莊公的規誡及莊公的表態。
主要是武姜規勸莊公汲取先君武公的治國經驗,守喪期間讓權於大夫老臣,以及邊父(名御寇)的兩次規勸;首次勸諸大夫謹慎行政,再次則受遣向沉默不言的嗣君表達大臣們的擔憂。
文末是莊公通過對邊父的回答,勸導諸大夫敬畏先君,同時要求他們遵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全篇以對話的形式為主,期間亦插入與對話相關的史事。
史籍所載鄭武公與武姜在嗣君繼承人問題上觀點相左,且敘述簡略,未見本篇所述內容。
故本篇對研究春秋初鄭國歷史,尤其對了解武公去世后圍繞嗣君問題展開的權力鬥爭頗具史料價值。
本《釋文》以原整理者《釋文》為底本,參考諸家學者的研討論說,重新修訂,凡古體字、異體字、通假字盡量用通行字代替;其中的簡序按照諸家討論將簡9置於簡13與簡14之間。
【】中的數字為原簡編號。
如有疑問,請核對原書。
【釋文】
鄭武公卒,既肂,武夫人規孺子曰:“昔吾先君,如邦將有大事,必再三進大夫而與之偕【1】圖,既得圖,乃為之。
毀圖,所臤(賢)者焉申之以龜筮,故君與大夫宛(怨)焉不相得。
惡區區鄭邦【2】望吾君亡,不溋(盈)其志?於吾君之君己也,使人姚(遙)聞於邦,邦亦無大䌛䝵(敷)於萬民。
吾君函(陷)【3】於大難之中,處於衛三年,不見其邦,亦不見其室,如毋有良臣,三年無君,邦家亂巳(矣)【4】。
自衛與鄭,若卑耳而謀。
今是臣臣,其可不寶?吾先君之常心,其可不遂?今吾君即世,孺子【5】汝毋知邦政,䛠(屬)之大夫;老婦亦將丩(糾)修宮中之政,門檻之外毋敢有知焉。
老婦亦不敢【6】以兄弟、婚姻之言,以亂大夫之政;孺子亦毋以埶(褻)豎、卑(嬖)御、勤力、射馭、媚妬之臣,躬恭其顏色【7】,掩於其巧語,以亂大夫之政。
孺子,汝共(恭)大夫,且以教(學)焉。
如及三歲,幸果善之,孺子其重得良【8】臣,四鄰以吾先君為能敘;如弗果善,㰷(尸)吾先君而孤孺子,其罪亦足數也。
邦人既盡聞之,孺子【10】或(又)延(誕)告吾先君,如忍(念)孺子之志,亦猶足吾先君,必將相孺子,以定鄭邦之社稷。
”
孺子拜,乃皆臨。
自是【11】期以至葬日,孺子毋敢有知焉,䛠(屬)之大夫及百執事人,皆懼,各共(恭)其事。
臱(邊)父規大夫曰:“君共(恭)而【12】不言,加重於大夫,汝慎重。
”
君葬(喪)而久之,於上三月小祥,大夫聚謀,乃使臱(邊)父於君曰:“二三老【13】臣使御寇也尃(敷)圖於君:昔吾先君使二三臣,抑早前後之以言,思(使)群臣得執焉,[若]【9】毋交於死。
今君定,龏(恭)而不言,二三臣使於邦,遑遑焉=(焉如)宵昔(措)器於巽(選)贓之中,毋乍(措)手止(趾),殆於【14】為敗,胡寧君?是有臣而為埶(設)辟,幾(冀)既臣之獲罪,或(又)辱吾先君,曰是其藎臣也。
”
君答臱(邊)【15】父曰:“二三大夫,不尚毋然。
二三大夫皆吾先君之所付孫也。
吾先君知二三子之不二心,甬(用)歷受(授)之【16】邦,不是(啻)然,或(又)稱起吾先君於大難之中。
今二三大夫畜孤而乍(作)焉,幾(冀)孤其足為免(勉),抑無如【17】吾先君之憂何。
”【18】
*原整理者釋文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陸)》下冊,中西書局2016年,104-10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