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选择案例15-4:潍柴动力换股解决吸收合并问题
潍柴并购案例分析
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控股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由单一的发动机制造商摇身一变成为了通用发动机供应商,并且成功切入了汽车制造终端领域。
一.并购前双方概况。
1.湘火炬是一家以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为核心业务、跨地区、跨国境的大型上市公司。
2004年因当时的大股东新疆德隆资金链断裂引发危机,由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受政府委托接管德隆股权,代位行使第一大股东的职权。
因此,需要尽快找到合适的新股东接替托管。
2.潍柴动力是中国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主要制造商之一。
2005年8月2日潍柴动力与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以及龙口市金龙电器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潍柴投资)。
当时,潍柴投资成为湘火炬的第三任大股东,成功控股湘火炬。
2006年潍柴动力全面收购潍柴投资其他股东的所有股份,潍柴投资成为潍柴动力的全资子公司。
二. 并购方案1.潍柴投资。
并购前,潍柴动力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潍柴投资持有湘火炬28.12% 的股份,是湘火炬的实际控制人。
如果潍柴投资选择换股,将导致交叉持股。
因 此,潍柴投资所持有的湘火炬股票不参加换股,也不行使现金选择权。
并购完成 后,注销潍柴投资原有法人资格,其全部资产、负债和权益悉数并入潍柴动力。
2. 株洲国资。
并购前,株洲国资持有湘火炬7.95%股份,是湘火炬的第二大 非流通股股东。
株洲国资在承诺放弃行使现金选择权,并向全体流通股股东每 10股送出0.35股的对价后,将所剩余股份按照3.53: 1的换股比例换成潍柴动 力新发行的A 股。
3. 流通股股东。
并购前,流通股股东占其总股本的63.93%。
流通股股东可以 其所持有的湘火炬股票按5.05元/股的价格全部或部分行使现金选择权。
并胸 方案实施时,首先,由第三方向行使现金选择权的股东受让湘火炬股份,并支付 现金对价。
然后,第三方连同未行使现金选择权的流通股股东在获得株洲国资的 送股对价后,将所持股份与潍柴动力发行的A 股进行交换。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吸收合并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公司的股权或资产,从而扩大自己的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或实现战略目标。
下面是一些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从不同角度进行介绍。
1. 案例一,谷歌收购Motorola Mobility.在2011年,谷歌宣布以12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Motorola Mobility,这是谷歌迈出的重要一步,进一步扩大了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影响力。
通过收购Motorola Mobility,谷歌获得了其在移动设备领域的专利和技术,进一步巩固了谷歌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地位。
2. 案例二,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
在2005年,阿里巴巴以1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雅虎中国,这是阿里巴巴扩大自己在中国市场份额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雅虎中国,阿里巴巴获得了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和用户资源,进一步巩固了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的领导地位。
3. 案例三,迪士尼收购21世纪福克斯。
在2019年,迪士尼以71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21世纪福克斯的大部分资产,这是迪士尼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案例之一。
通过收购21世纪福克斯,迪士尼获得了其在娱乐产业的内容制作和发行能力,进一步巩固了迪士尼在全球娱乐市场的领导地位。
4. 案例四,亚马逊收购全食超市。
在2017年,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全食超市,这是亚马逊进军实体零售市场的重要一步。
通过收购全食超市,亚马逊获得了其在食品零售领域的实体门店和供应链网络,进一步拓展了亚马逊的业务范围。
这些案例展示了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不同情景和目的。
吸收合并可以帮助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增加竞争力、获取新的技术或专利、实现战略目标等。
然而,吸收合并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整合难度、文化冲突、法律合规等。
因此,公司在进行吸收合并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以确保合并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资本市场第一家 亲历潍柴动力H股回归A股
024资本市场第一家亲历潍柴动力H 股回归A 股“H 股公司潍柴动力回归内地定向增发A 股,与湘火炬A 股进行换股,用吸收合并的方式解决湘火炬股权分置改革问题,湘火炬退市并注销,其原主营业务装入潍柴动力”,潍柴动力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的方案体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是中国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最具有创新价值的第一并购案例,被业内誉为境内外资本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范例讲述/戴立新 中国重汽党委委员、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策划•组织/谷学禹我从事董秘工作今年是第17个年头,前14年都在潍柴动力,见证了其从IPO 到国际化的全部发展历程。
2018年,我来到中国重汽,又开启新的征程。
但无论怎样,我还在这个行业,对重卡行业,我还是很有感情的。
回顾过去的这17年,我感慨颇多,但也很有成就感,特别是与行业、监管及企业一起见证了资本市场的变化,收获很多。
创造了资本市场第一家H 股回归A 股经典案例潍柴动力于2004年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燃机企业。
2005年,德隆系危机爆发,潍柴入主湘火炬,布局了今天的黄金动力总成,这对中国重卡行业格局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完成收购湘火炬后,潍柴动力就形成了一个多达5级的股权管理架构。
然而在这样的股权管理架构下,难以发挥各有关企业间应有的协同效应,无法发力全面整合产业资源。
经综合考虑成本、市场、股东及政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我们借助股权分置改革时机,公司推出了体现产业链价值最大化的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的方案,即“H 股公司潍柴动力回归内地定向增发A 股,与湘火炬A 股进行换股,用吸收合并的方式解决湘火炬股权分置改革问题,湘火炬退市并注销,其原主营业务装入潍柴动力”。
兼顾多方利益最大化。
潍柴动力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的方案是在股改特定背景下,满足内地和香港两个不同法律环境、两个不同监管运行规则的条件下实施的首例具有创新意义的资本运营方案。
我们设计的方案一举完成了A 股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产业链资产整合、H 股公司回归A 股市场三大战略诉求,同时兼顾了境内外流通股东、非流通股股东、上市公司等利益相关人的权益。
【税会实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探讨
【税会实务】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案例探讨由韦斯顿(J.F.Weston)提出的协同效应(synergy)理论认为,公司兼并对整个社会有益,它主要通过协同效应在效率方得以改进。
当前,我国非上市公司对上市公司的收购普遍采用支付现金购买股权的方式,而上市公司对非上司的收购普遍采用置换股权的方式。
换股、定向发股、吸收合并、新设合并等投行技巧,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中较常见的资本运作方式,这也是当前国内部分产业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相关定义公司合并:两个以上的公司按照法定程序变为一个公司的行为。
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吸收合并;二是新设合并。
包括,以现金购买资产式兼并、以现金购买股票式兼并、以股票购买资产式兼并和以股票交换股票式兼并等几种方式。
新设合并:公司与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企业合并成立一个新公司,原合并各方解散,取消原法人资格。
吸收合并:即兼并,一个公司主体接纳一个或一个以上企业加入本公司,加入方解散并取消原法人资格,接纳方存续。
二、案例先前,我国证券市场中操作的案例主要为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的收购,如:新潮实业通过山东新牟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定向增发新股的吸收合并、青岛双星吸收合并青岛华星、亚盛集团吸收合并龙喜股份。
上年,TCL通讯通过与母公司TCL集团换股,以被母公司吸收合并的方式退市,而TCL集团将吸收合并TCL通讯并通过IPO实现整体上市。
近期,百联模式——第一百货吸收合并华联商厦的具体方案。
针对此案例我们作以分析:华联商厦全体非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非流通股折股比例换成第一百货的非流通股份,折股比例为1:1.273;华联商厦全体流通股股东将其持有的股份按照流通股折股比例换成第一百货的流通股份,流通股折股比例为1:1.114.华联商厦的全部资产、负债及权益并入第一百货,华联商厦现有的法人资格因合并而注销,合并后存续公司将更名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方案特点:1、以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约化、专业化、再融资”的发展战略制定本合并方案;以为上海百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的资产整合注入和再融资奠定基础。
企业并购理论与案例分析
2、九江钢铁厂核心价值分析:符合产业政策的布局,可 以通过实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改来扩大规模而不 受限制,具有壳资源优势。九钢经历破产异地搬迁后, 已经成为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其产权边界清晰、权 责关系明确;动力机制合理,反应机制灵活,对市场的 适应能力强。并且没有人员、历史债务、社会负担等 包袱,完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组织生产经营。对萍钢 而言,九钢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即其壳资源、现有 一定生产能力、区域优势以及当地政府对萍钢介入的 强势支持,这样就能有效防范并购后企业运营中可能 发生的资金风险。
案例2:萍钢并购九钢案例
3、并购方式的选择:萍钢在并购上选择了“购买兼参股 式并购”的途径。即原九钢估价6个亿,萍钢出资3.9亿 元购买九钢65%的绝对控股权,并全面接管经营,原九 钢管理股东管全部退出,九钢原股东以35%的股权只参 股分红。
4、并购效益测算:萍钢并购九钢且使之达到100万吨的产 能后,可实现销售收入25.29亿元,利润总额1.72亿元, 净利润1.28亿元,较萍钢2006年预算数据分别高出72 元和61元。而且九钢的赢利水平,如果发挥出来,相当 可观。九钢今后可作为萍钢的出口材生产基地以及进行 新产品开发,盈利还将进一步增加;此外,并购后萍钢 进口矿的采购成本还将大幅度下降,因此,未来九钢将 会是一家盈利能力强、投资回报高的优势企业。
【案例】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超经典案例及详细分析
【案例】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超经典案例及详细分析【1:简炼流畅的案例分析】正文:公司吸收合并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常见的一种战略手段,有效整合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详细分析一起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经典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剖析。
一:案例介绍本案例涉及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吸收合并。
A公司是一家知名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创造和销售。
B公司是一家专注于软件开辟的中小型企业。
本次合并旨在利用A公司在电子产品制造方面的优势和B公司在软件开辟方面的突出能力,实现协同效应,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合并方案分析1. 引起合并的背景本次合并的背景是市场竞争激烈,A公司面临着市场份额下滑和盈利能力不足的问题,而B公司在市场份额方面相对较小,但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2. 合并的战略目标通过合并,A公司希翼借助B公司的技术力量,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市场份额,实现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3. 合并方式和交易结构本次合并采取股权交换的方式,即A公司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以股权交换的形式将B公司纳入其股东结构,完成合并。
4. 风险控制与合规性在合并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合并所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
同时,合并过程需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确保合并过程的合规性。
三:合并效果与评价1. 资源整合与效益提升通过合并,A公司成功整合了B公司的技术人员和研发团队,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了公司的业务增长和盈利能力的提升。
2. 市场份额扩大和区域布局优化合并后,A公司在软件开辟领域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扩大了市场份额,优化了区域布局,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3. 风险与挑战合并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包括文化融合、员工流失等问题。
同时,合并后的运营管理和协同效应也是需要解决的挑战。
结尾:1. 本文档涉及附件:详细合并协议、各方声明文件等。
2.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股权交换、合规性等。
吸收合并上市案例分析
吸收合并上市案例分析在当今的资本市场中,吸收合并上市已成为企业实现战略发展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手段之一。
吸收合并上市,简单来说,就是一家公司通过吸收合并另一家公司,实现上市的目的。
这种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首次公开发行(IPO)上市,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典型的案例来深入分析吸收合并上市的具体情况。
一、案例一:_____公司与_____公司的吸收合并上市这两家公司在行业内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力,_____公司在产品研发和市场渠道方面表现出色,而_____公司则在生产制造和成本控制上具备优势。
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双方决定进行吸收合并上市。
在合并过程中,首先需要对两家公司的资产、负债、业务等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整合。
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各项资产进行了合理的定价,确保合并后的资产价值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
同时,对于负债的处理也进行了谨慎的安排,以避免合并后给企业带来过大的财务压力。
在业务整合方面,双方对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梳理,淘汰了一些低效益的产品,集中资源发展核心业务。
同时,对销售渠道进行了整合,实现了市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通过这一系列的整合措施,合并后的新公司在市场竞争力、成本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案例二:_____集团对_____公司的吸收合并上市_____集团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为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完善产业链布局,决定对_____公司进行吸收合并上市。
在这个案例中,整合的重点在于文化和管理体系的融合。
由于_____集团和_____公司在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合并过程中,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双方团队的相互理解和融合。
同时,对管理体系进行了优化和统一,建立了一套更加高效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流程。
在财务方面,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和资金安排,降低了合并的成本和风险。
并且,充分利用集团的资金优势和融资渠道,为合并后的新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业务的快速发展。
潍柴动力接盘湘火炬
潍柴动力接盘湘火炬
佚名
【期刊名称】《建筑机械》
【年(卷),期】2005()9
【摘要】2005年8月8日,湘火炬发布公告称,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株洲竞拍德隆及关联企业持有公司的26327.95万股权,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简称潍柴动力)以10.23亿元高价,获得湘火炬28.12%的控股权。
其中,对湘火炬原股东持有的28.12%股份报价为62229万元,折合每股报价2.37元,较湘火炬1.81元的每股;争资产.每股溢价0.56元。
【总页数】1页(P31-31)
【关键词】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湘火炬公司;企业管理;企业股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
【相关文献】
1.潍柴的并购智慧——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案例分析 [J], 邱红光
2."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J], 徐扬彪;豆猛;周太贵
3.换股合并相关问题探讨——基于潍柴动力换股合并湘火炬的案例分析 [J], 常丽萍
4.潍柴难言湘火炬之隐 [J], 尚言
5.上市公司换股并购渐行渐宽——基于潍柴动力换股并购湘火炬的案例分析 [J], 法文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案例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案例2009年12月09日私募股权(PE)投资退出方式(一)首次公开上市退出1、境外设立离岸控股公司境外直接上市2、境内股份制公司境外直接上市3、境内公司境外借壳间接上市4、境内设立股份制公司在境内主板上市5、境内公司境内A股借壳间接上市6.境内境外合并上市(二)、股权转让退出(三)、回购退出(四)、清盘退出私募股权(PE)投资退出案例IPO退出2007年前11个月,我国共有92起创投支持的IPO退出,其中本土创投为51起,占IPO退出的55.4%。
一些本土创投还进入了集中收获季节,如深圳创新投通过三诺电子、N怡亚通、N远望谷、N西材、科陆电子等众多案例的上市获得了高额回报。
案例一:李宁有限公司李宁公司的上市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8-2001)--整合李宁公司的上市谋划肇始于1997年,当时李宁在全国各地开办有十几家企业,彼此间互相参股,结构混乱。
在资本运作专家的设计下,李宁将北京、广东、烟台三家公司合并为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公司,全国各地的其他公司相继整合到这个核心企业中,初步实现集团结构的明晰。
1997年8月,上海李宁成立,注册资本为500,000元人民币。
成立当时,公司主要由李宁家族所成立的两家公司--上海宁晟和上海力发所控制。
第二阶段(2001年-2002年12月)--改组2001年,上海李宁原计划由有限责任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
由于中国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五名以上发起股东,因此上海李宁部分实际控制人相互转让股权,将上海李宁股东数目增加到6名。
但由于获得私人资本的投资并预期到境外上市,上海李宁最终未能改组成股份有限公司,而采取以下步骤改组为全外资企业:1、2002年10月,为筹备私人股本投资及将上海李宁改组为中国全外资企业,李宁家族、李宁合伙人及主要高管、两家战略股东在海外注册成立RealSports公司。
2、2002年10月29日,RealSports与上海李宁股东达成协议,同意向上海李宁当时之股东收购上海李宁发行的全部股本,代价为600万美元。
北京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潍柴动力合并湘火炬
潍柴动力合并湘火炬2007年4月25日,潍柴动力正式发布公告:根据深圳交易所通知,潍柴动力A股定于4月30日挂牌上市。
自去年9月2日公司提出“潍柴动力H to A吸收合并湘火炬”方案、12月29日潍柴动力及S湘火炬经五个分类股东会高票通过后,在监管机关的指导和支持下,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具创新的第一例“H to A”案例,最终随着S湘火炬的谢幕和潍柴动力的登场,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下面详细分析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暨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
第一节合并前双方基本情况介绍一、合并方(潍柴动力)概况(一)股本结构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系2002年12月9日经山东省人民政府、山东省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准,由潍坊柴油机厂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其他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1500万元。
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于香港向全球投资者公开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元,发行数量12650万股(其中包括国有存量股份1150万股)。
发行完成后,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3000万元。
截止至2006年6月30日,潍柴动力的股本结构如下表所示:表14-1 潍柴动力的股本结构资料来源:潍柴动力招股说明书摘要(二)业务经营情况潍柴动力是我国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主要制造商之一,主要向国内货车和工程机械主要制造商供应产品。
公司的核心产品为6缸、功率介于110-266千瓦之间及排量9.7升的WD615系列柴油机,以及功率介于265-323千瓦的WD618系列柴油机,WD615系列柴油机和WD618系列柴油机主要为重型汽车、工程机械、船舶、大型客车和发电机组等最终产品配套。
2004年,潍柴动力在重型卡车领域市场占有率为78%,在工程机械领域市场占有率为75%。
2005年,由于实施一系列宏观经济紧缩措施,对重型汽车和工程机械行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潍柴动力生产的大功率柴油机发动机在重型卡车领域市场达到约80%的占有率,在工程机械领域市场占有率达78%左右,企业继续保持了在中国内燃机行业的领导地位。
企业并购理论与案例
海尔并购的基本策略——吃休克鱼
无形资本运营
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已经超越了“吃休克鱼”的模式,通过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新造一条活鱼。
海尔彩电“探路者”是强强合作的结晶。海尔没有走建立 厂房、招募工人、把产品推向市场、广告促销的传统 路子,而是将精力投放到科研开发、高新技术的攻关 上。到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实力、人才积累后, “借鸡生 蛋”,1997年9月和拥有17亿元固定资产的杭州西湖电子 集团合作,共建一条生产线,首推中国数字化丽音大 屏幕彩电。
海尔并购的基本策略——吃休克鱼
人们习惯上将企业间的兼并比作“鱼吃鱼”。从国际上看,企业间的兼并可 以分成三个阶段: 先是“大鱼吃小鱼”,即大企业兼并小企业; 再是“快鱼吃慢鱼”,即资本向技术靠拢,新技术企业兼并传统产业; 然后是“鲨鱼吃鲨鱼”,即“强强联合”。 海尔人认为,他们吃的是“休克鱼”。(活鱼不让吃,吃死鱼会闹肚子, 因此只有吃休克鱼)
并购的概念
二、并购的概念
并购,又称兼并与收购(Merger&Acquisition), 指企业 通过购买另一家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产、股份,以获得对 企业控制权的一种投资行为。
兼并(Merger)是指两家或者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合并组成 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企业吸收另一家或更多的 企业。
收购(Acquisition)是指一个公司通过购买股票或者股份 等方式,取得对另一家公司的控制权或管理权,另一家公 司仍然存续不必消失。
海尔并购的基本策略——吃休克鱼
鱼的四种吃法
整体兼并 投资控股 品牌运作 无形资本经营
海尔并购的基本策略——吃休克鱼
整体兼并
即依托政府的行政划拨实现企业的合并。青岛红星电器公司曾是我国三 大洗衣机生产企业之一,年产洗衣机70多万台,拥有3500多名职工,但 由于经营不善,企业亏损1亿多元。
潍柴的并购智慧——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案例分析
业的管理和运营效率 。
改 革 的对 价 .潍 柴 动 力将 向 湘火 炬 现 有 加快企业 的国际化建设 ,具备 了与国际 A+H
潍柴的并购智慧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案例分析潍柴的并购智慧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案例分析口邱红光并购后的整合是关键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338hk以下简称潍柴动力去年8月通过旗下子公司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潍柴投资成功控股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火炬公司由单一的发动机制造商摇身一变为通用发动机供应商并且成功切入了汽车制造终端领域
下 子公 司潍柴动 力 ( 潍坊 )投资有限公 东海化 集团有限公 司、潍坊亚星集 团有 司 ( 以下简称 潍柴投 资 )成功控股湘 限公司 、龙 口市金龙 电器有限公司分别
0 8 % 火炬汽车集 团股份有 限公 司 ( 以下简称 持 有 的 潍柴 投 资 3 % 、1% 、7 股 权 。
第 三 方 向 湘火 炬 的 流 通 股 股 东 提 供 现 金 造 销售 、采购 、服务方 面提 高资源的 场 谈 判 能 力 资 源 协 同价 值 凸 显 , 可有 选 择 权 .湘 火 炬 的 流 通 股 股 东 可 以 以 其 利 用率 . 大幅度降低企业的运营成 本。 例 效规避不 同企业组织资本‘ 性重复支 出。 所 持 有 的 湘火 炬 股 票 按 照 5O .5元 /股 的 如:通过整合 潍柴动力.法士特 、陕汽 、 由 于 消 除 了 湘 火 炬 这 一 中 间 环 节
对于 大多数并购案来说 ,最终获得 成功 的并不多 ,失败 的主要原因在于收 购 后的整合并未获得成 功。 因此 ,并购 后的整合非常关键 。
・ 棠动 力以每 股 5 8 向 湘火炬 的流 通 股股 东换 取 股 票 , 对 于方 案 公布 前 潍 .元 相 交 易 日收 盘价 5.5元 .溢 价 率 约 为 1 %; 考 虑到 送 股 的 因 素 .对 流 通 0 5 股 股 东来说 。 价 为 1% 溢 9 ・ 棠动 力 以2 .7 潍 O4 元/股 的价格 发行股 票 . 谈价 格 相 当于主 流 机 构估 值平 均 水
换股合并相关问题探讨——基于潍柴动力换股合并湘火炬的案例分析
2 对本 案 换 股 比例 的 评 价 、
() 1湘火炬 的换股价格
换股吸收合并方案中称 “ 本次潍柴动力换股吸收合并湘火
炬中 ,为体现 湘火炬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对价安排 ,
我国资本市场 的研究带来一 些启示 。在 本次换股 合并方案中 , 潍柴动 力拟 向除 雒柴动力 ( 潍坊 ) 投资有限公 司( 简称“ 潍柴投 资” 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 ) , 外的湘火炬现有其他所有股东 发行 A股 , 以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 。 本次换股合并和湘火炬 的股权分 置改革 同时进行 , 在方 案实施时 , 由第三方 在现金选 择权实施
日向行 使现 金选择权 的股 东受让湘火 炬忮份 ,并支付现 金对
以合并后潍柴动力的估值 2 .7元 / 0 4 股作为换股价格 ,并相应 提高了湘火炬的股票作价至 5 0元 /股 , . 8 由此得出换股 比例为
3 3: ” 那么 , . 1。 5 湘火炬 的换股价格到底提高了多少? 对换股比 例产生的影响有多大?由于本次换股吸收合并 的目标企业湘火
深两市发行新股 2 只 。发行市盈 率( 1 摊薄 ) 区间为 1.卜3 . 26 5 6 7
/ ) 股
历史股价 11 3 2 4%
153 % 1 1 166 % 2 4 164 % 3 7
倍, 平均发 行市盈率( 摊薄 ) 2 . 倍 。潍 柴动 力换股价 格( 为 29 6 新
有的低潮 , 股指大幅 下挫 , 市场融 资功能 也丧 失殆尽。然 而 , 任
、
换股 比例 的确定
1 换 股 比例 与 换 股价 格 、
湘 火炬换股价格 为每股 5 0元 , . 8 由于本次换股吸收合 并与 股改方案相结合 , 株洲 国资承诺 向湘火炬流通股股东每 1 0股送 03 股对价 , . 5 因此湘火炬流通股实际的换股价格为 6元 / , 股 本 方案 实施股权登记 日在 册的全体流 通股股东 以获得此对价 后 的股份总数按 3 3: 的换股比例换成潍柴动力 A股股票。根 . l 5 据上述换股吸收合并方案 , 以本 次换 股吸 收合并方案实施前湘 火炬 流通股 股 东所 持股 份数 计 算 ,流通 股 实际换 股 比例 为
金杜律师事务所
金杜律师事务所关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意见书致: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金杜”或“本所”)接受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潍柴动力”、“合并方”或“发行人”)和湘火炬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湘火炬”或“被合并方”,与潍柴动力合称为“合并双方”)委托,作为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本次合并”)暨潍柴动力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票(“本次发行”)并上市的法律顾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按照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道德规范和勤勉尽责精神,出具本法律意见书。
为出具本法律意见书,本所及经办律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为本法律意见书之目的,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以及与潍柴动力签订的《委托合同》,对涉及本次合并与本次发行上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事项进行了核查。
本所及经办律师依据中国律师行业公认的业务标准和道德规范,查阅了本所认为必须查阅的文件,包括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文件、有关记录、资料、证明,并就本次合并和本次发行有关事项向潍柴动力及湘火炬的高级管理人员做了必要的询问和讨论。
本法律意见书是依据本法律意见书出具日以前已经发生或存在的事实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发表法律意见。
本所仅就与本次合并和本次发行上市有关法律问题发表意见,而不对有关会计、审计及资产评估等专业事项发表意见。
在本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中对有关会计报告、审计报告和资产评估报告书中某些数据和结论的引述,并不意味着本所对这些数据、结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作出任何明示或默示保证。
本所并不具备核查和评价该等数据的适当资格。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15则
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案例15则一、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控股股东1.徐工上市公司拟向徐工有限的全体股东徐工集团、天津茂信、上海胜超、江苏国信、建信金融、金石彭衡、杭州双百、宁波创翰、交银金投、国家制造业基金、宁波创绩、徐工金帆、福州兴睿和盛、河南工融金投、上海港通、天津民朴厚德、中信保诚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徐工有限。
上市公司为吸收合并方,徐工有限为被吸收合并方。
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上市公司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及承接徐工有限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徐工有限的法人资格将被注销,徐工有限在本次交易前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将被注销,徐工集团、天津茂信、上海胜超、江苏国信、建信金融、金石彭衡、杭州双百、宁波创翰、交银金投、国家制造业基金、宁波创绩、徐工金帆、福州兴睿和盛、河南工融金投、上海港通、天津民朴厚德和中信保诚将持有吸收合并后上市公司的相应股份。
本次交易前,徐工有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2.柳工上市公司拟向柳工有限的全体股东柳工集团、招工服贸、双百基金、国家制造业基金、诚通工银、建信投资、广西国企改革基金、常州嘉佑及中证投资发行股份,吸收合并柳工有限。
上市公司为吸收合并方,柳工有限为被吸收合并方。
本次吸收合并完成后,上市公司作为存续公司承继及承接柳工有限的全部资产、负债、业务、人员及其他一切权利与义务,柳工有限的法人资格将被注销,柳工有限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将被注销,柳工集团、招工服贸、双百基金、国家制造业基金、诚通工银、建信投资、广西国企改革基金、常州嘉佑、中证投资将成为吸收合并后上市公司的股东。
本次交易中,被吸收合并方柳工有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3.云南白药白药控股自2016年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来,已形成云南省国资委、新华都及江苏鱼跃45%:45%:10%的股权结构,实现了体制机制的市场化转变。
本次交易作为白药控股整体改革部署的进一步深化,旨在通过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白药控股,整合优势资源、缩减管理层级、避免潜在同业竞争,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是对当前国企改革政策要求的积极践行。
潍柴动力并购德国凯傲案例分析
潍柴动力并购德国凯傲案例分析作者:***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第13期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繁荣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购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越发显著。
而本文将主要针对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并购德国凯傲集团一例进行并购得失以及并购价值等方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结论及建议。
关键词:潍柴动力 ;企业并购 ;德国凯傲一、绪论(一)并购的相关背景及现状中国由于经济发展持续高涨,企业并购在国民经济中产生的影响范围也就越来越广。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报道:2005年到2009年间,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案达到565个,并购金额为1171.8亿元。
2010年我国的并购迅速增长到622起,其中有501起披露金额的,数字为193.89亿美元。
由此可见,近几年,全球经济得以复苏,而中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之中,在此有利的情形之下,中国的并购市场迅猛增长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并购的相关概念1、并购的定义并购指的是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
2、并购的方法(1)公司并购办理时用现金或证券购买其他公司的资产;(2)公司并购办理购买其他公司的股份或股票;(3)对其他公司并购公司股东发行新股票以换取其所持有的股权,从而取得其他公司的资产和负债。
二、案例概况(一)并购方——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介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原潍坊柴油机厂联合境内外投资者设立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是中国第一家在香港H股上市,并回归内地实现A股再上市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动力总成(发动机、变速箱、车桥)、商用车、汽车零部件),在国内各自细分市场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
潍柴动力品牌在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World Brand Value Lab)编制的2010年度《中国品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98位,品牌价值已达54.12亿元。
上市选择案例潍柴动力换股解决吸收合并问题
案例潍柴动力换股解决吸收合并问题潍柴动力通过吸收合并湘火炬,不仅成功在A股市重新搭建了一个资本平台,而且解决了企业发展战略(de)多道难题,该投行项目是国内首例以正合方式实现“H to A”(de)案例,2007年获得了深圳市金融创新奖,并被项目保荐机构中信证券评为创新一等奖.一.多层面需求难题2005年8月29日,潍柴动力通过一家控股45%(de)子公司潍坊投资公司,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收购了 A 股上市公司湘火炬%(de)股权.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看中(de)是湘火炬旗下(de)一系列汽车资产:山西重汽51%(de)股权、山西法土特齿轮51%(de)股权、株洲火花塞%(de)股权等.但是,收购后潍柴动力管理层面临着一个很大(de)困难,就是管理链条太长:潍柴动力以45%控股潍坊投资公司----潍柴投资以%(de)持股比例控股湘火炬---湘火炬拥有陕西重汽51%(de)股份.因此,为柴动力只是持有山西重汽(de)%(××)=)(de)权益.而在陕西重汽(de)股权结构中,湘火炬持有51%(de)股份,陕汽集团持有49%(de)股份.如果陕西重汽提出大规模增资扩股,湘火炬(de)资产质量和现金流状况可能无法满足增资要求,潍柴动力就会面临失去陕西重汽控制权(de)危险.要知道,湘火炬在华融接管前属于“德隆系”(de)资产.而湘火炬之所以能够成为德隆遗产中(de)最好(de)资产,就是因为管理链条较长,最低层(de)实体公司相对独立,德龙无法对其进行直接(de)资金调动或影响.与德龙作为财务投资者不同(de)是,潍柴动力与低层实体公司(de)关联度较高.作为产业(de)整合者,潍柴动力收线要做(de)就是去除潍坊投资、湘火炬等中间层,实现直接持有陕西重汽(de)目标.但这其中也面临着一大障碍:就是湘火炬(de)股改问题.在2006年(de)政策环境下,股份制改造是上市公司(de)第一大事.不完成股改,任何资本运营都难以得到监管层(de)认可.也就是说,潍柴动力作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必须向流通股支付对价,以换取股份流通权.但是,潍柴动力支付对价又面临着三个困难:1.潍柴动力持有(de)湘火炬股权是通过市场竞标方式得到(de),成本较高.大比例送股将进一步提高成本,潍柴动力(de)股东难以接受.2.潍柴动力对湘火炬(de)持股比例较低,只有%,送股余地很小.3.湘火炬在几年(de)熊市中跌幅较深,流通股东对获得对价(de)期望值较高.2006年2月,湘火炬提出了潍柴动力和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股股份和3份认股权证(de)股改预案,但是被流通股东否决,股改陷入停顿.除此之外,潍柴动力作为H股上市公司,还希望获得一个A股平台.如何设计方案,满足潍柴动力(de)一系列(de)需求,成为考验投行人员指挥(de)难题.二.20套方案中优中选优,送溢价代替送股潍柴动力保荐项目(de)负责人、中信证券投资银行总监钱伟深回忆说,为了解决一系列问题,他和团队设计了约20套方案,多数方案都因为成本、市场、股东等原因而被否决了.最终出台(de)方案只是其中(de)一套.该方案(de)具体设计如下:首先,2006年6月30日,潍柴动力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潍坊投资公司(de)股权,使自己在潍坊投资公司(de)股权从45%增至100%.这样,潍坊投资公司这一隔层就被取消了.其次,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2006年11月,潍柴动力向湘火炬流通股东提出要约, 具体内容如下:1.发行A股,作为换取流通股东手中(de)湘火炬股份并注销(de)代价,换股完成后,潍柴动力将接受湘火炬(de)资产并承担湘火炬(de)负债,湘火炬不再存续;2.每持有湘火炬股票可以换取1股潍柴动力A股股票,这一换股比例是按照湘火炬每股价格元(比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4. 85%)和潍柴动力A股元(比潍柴动力H 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确定(de);3.如果流通股东不愿意结束换股,可以将手中(de)湘火炬股份按每股元(de)价格换取现金.这一方案设计(de)核心在于,在中国特殊(de)市场环境下,,新发A股(de)发行价和首日上市价之间一直存在较大(de)溢价,如果流通股东愿意接受这一换股方案,就可以获得这一溢价.也就是说,如果流通股东把湘火炬股票换成潍柴动力A 股,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一块差价利润.正是这一块利润吸引了流通股东以高比例投票支持这一方案.而作为吸收合并方案(de)附属条件之一,湘火炬第二大股东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股对价,也同步获得了通过.三.细节和沟通决定成败整个方案中,很多交易细节(de)设计都至关重要,关系着项目(de)成败和风险,需要投行、研究、并购、资本市场等多条商业务线紧密合作.比如,该方案中设有“现金认购权”条款,允许不接受换股(de)流通股股东换取现金,由证券商对该现金提高兑现保障.那么,现金认购权(de)价格如何确定法律是否允许该价格低于最后交易日(de)收盘价对应(de)风险如何估算兑现资金如何安排选择何种时机推出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最后,该方案确定(de)现金认购价为元,略低于湘火炬最后交易日(de)收盘价,同样开创了A股市场(de)先河.由于潍柴动力属于香港H股上市公司,湘火炬属于A股上市公司,双方分别处于不同(de)资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de)差异、各自利益主体(de)博弈导致了吸收合并方案(de)事实异常复杂:如两地信息披露(de)协调问题、两家上市公司(de)异议股东回购权问题、湘火炬债权人问题等等.但这些问题在中信证券、华欧国际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组织(de)协调下一一得到了解决.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各方(de)利益,更关键(de)是要获得监管机构,尤其是证监会(de)认可.由于潍柴动力项目(de)方案复杂,牵涉到证券发行部、上市公司监管部、“股改办”等多个部门.因此,在与证监会沟通(de)过程中,如何找准部门也很重要.2006年下半年正是股份制改造如火如荼(de)时期,考虑到在当时环境下股份制改造具有政策优先性,投行项目人员与证监会股改办积极沟通,最后促成由股改办牵头,举行包括发行部、上市部、法律部、首会办等多个部门参加(de)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该方案.这是第一例把负责IPO和重组(de)发审委委员组织在一起开会(de)案子.四.创新思路提升投行价值通过一系列与机构投资者、中小流通股股东(de)沟通、路演、宣传,2006年12月22日,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de)现金选举权申报结束.根据中证登深圳分公司(de)统计结果,仅有250股进行了申报.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在深交所上市,开盘价为70元/股,最高71元,收盘价为元,比发行价上涨%.潍柴动力(de)案例对大型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和私有化操作具有借鉴作用.钱伟深表示:“大(de)并购案都需要逐步去发挥,我们做几个创新项目(de)最大体会是,不能一上来就对客户说这个不行,以前没人做过;那个不行,法规不允许.”他认为,中国(de)监管体系也是在探索过程当中,投行项目人员要做(de)是根据自己(de)经验和理解,尽量组织多种方案进行论证和设计,跟企业讨论,跟监管部门进行大量沟通,在现有(de)法律框架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de)需求.同时,在实施(de)过程中,与市场(de)沟通也很重要,因为创新案例需要市场理解,而且勇于创新(de)客户往往被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需要通过路演、宣传等手段保证实施.思考题:1.潍柴动力进行换股时都遇到哪些难题这些难题是怎样解决(de)2.为什么说潍柴动力在并购过程中,抓住细节和沟通是其成功(de)关键呢3.总结一下潍柴动力在并购中,其创新(de)思维是什么4.为什么说潍柴动力(de)案例对大型企业进行合并和私有化操作具有借鉴作用这种借鉴在哪里。
中信证券业务分析
题 目中信证券业务分析组 员 陈 婷 3120112127胡悦 3120112129贾巧莲 3120112130胡振涛 3120112157屠燎杰 3120112161指导老师 马翔专业班级 金融124分 院 经济与贸易学院完成日期 2015 年5月1日宁波理工学院【摘要】现代的投资银行业是一种提供全面的金融咨询服务的知识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金融行业发展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证券行业面临混业经营、互联网金融、牌照放开等冲击,竞争进一步激烈。
中国正经历着向市场经济转轨的重要历史时期,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投资银行的发育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市场。
关键词投行业务特色与创新全能跨境竞争优势对比与借鉴一、公司介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
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公司作为证券行业的龙头,不管是传统业务,还是创新业务,市场份额均位居前列。
在客户资源、资本金实力及创新能力在国内具备一流水平。
公司大投行业务线条清晰,除了IPO储备的大量资源可以在2015年兑现业绩之外,公司财务顾问与并购业务将逐步通过里昂证券的海外平台加强与境外战略伙伴的全方位合作,构建全球范围的并购业务网络体系。
不管从各项业务份额,资本实力还是创新能力上来说,中信证券无疑是国内最具竞争力的券商。
获得很多荣誉称号,最近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经纪行”和“中国最佳债权融资行”。
二、业务种类中信证券经营的业务十分全面,其繁多的业务种类和广阔的业务范围基本上涵盖了: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融资融券;证券投资基金代销;为期货公司提供中间介绍业务,其中:1、证券承销业务包括股权融资、债券及结构化融资和财务顾问业务;2、经纪业务主要从事于证券及期货经纪业务,代销金融产品;3、交易业务主要从事于权益产品、固定收益产品、衍生品的交易及做市和融资融券业务;4、资产管理业务包括集合资产管理、定向资产管理、专项资产管理及其他投资账户管理;5、投资业务主要包括私募股权投资、战略本金投资及其他业务。
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存货周转率
17.58 9.93 3.90 8.00 6.51 6.09 8.67 6.27
总资产周转率
1.71 1.04 0.63 1.48 1.28 1.08 1.43 1.05
ROIC
36.91 23.19 13.68 8.55 28.99 22.84 23.20 34.74 18.66
注:潍柴动力于 2007 年正式合并湘火炬,但本文所获得 2006 年数据
和非经营性资产与损益,因此本文选用了潍柴动力 2003—2011 年
九年的年报,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按照是否参与公司的经营活
动区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
经营净利润(NOPAT)=(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
附加 - 销售和管理费用)×(1- 所得税率);
投入资本(IC)=(经营性流动资产 - 经营性流动负债)+ 固定
案例分析 Cases Study
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 —基于潍柴动力的案例分析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戴书松 黄文越
一、引言 资产专用性是指企业投入的资产一定程度地被锁定,不能或 很难转作其他用途,一旦投入他用,专用性资产的价值会下降甚至 降为零。企业专用性投资是为了获得专用性资产投资所带来的“准 租”,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投资专用性资产的企业在未来的 交易合同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有被买方“敲竹杠”的可能。因 此,投资专用性资产的企业有可能被迫采用纵向合并来规避这种 交易风险。实际经济活动中,投资专用性资产的企业有的可能采用 这一策略,有的则可能继续进行原有的专用性投资策略。投资专用 性资产的企业在合并前后是否具有不同的价值创造能力,是观察 企业为何会采用不同策略的视角。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财务角 度看是企业使现有资产增值的能力。为此,本文选择了潍柴动力作 为案例,研究并购前后企业的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之 间的关系。 二、资产专用性与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概述 企业价值创造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利润如何产生并长期维持。 企业价值创造的来源主要通过获得经济利润和提高投资效率实 现。古典利润理论、熊彼特“创新”理论、新古典利润理论等理论的 出现是企业价值创造理论逐步发展的重要部分,企业能力理论是 企业价值创造理论的最新发展。 企业价值创造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通过创造 经济利润获得价值的提升。马歇尔 (1890) 给出了经济利润的定 义— ——从利润中减去其资本按照当时利率计算的利息之后所剩余 的部分可称为企业所有者的营业或管理盈余。Penrose(1959)指出 企业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固基础。可见,企业投入 资本,包括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等以获得经济利润,从而创造企业 价值。另一方面,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投资效率相关。Penrose(1959) 同时指出企业可能不是由于拥有更好的资源而是由于更好的利用 资源的能力而实现租金。Lippman 和 Remel(t 1982)进一步研究得 出,如果企业无法有效仿制或复制出优势企业产生特殊能力的源 泉,各企业之间具有的效率差异状态将永远持续下去。 资产专用性(Asset Specificity)的初始概念是由马歇尔(1948) 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奥利弗·威廉姆森(1971)在交易成本理 论的研究中正式提出“资产专用性”这一名词,他将资产专用性分 为 5 种类型:(1)地理区位的专用性;(2)人力资本的专用性;(3)物 理资产的专用性;(4)完全为特定协约服务的资产的专用性;(5)名 牌商标资产的专用性。他将资产专用性归纳为在不牺牲生产价值 的条件下,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由于 专用资产是与特定的生产目的相联系的,这使得它们转向其他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
潍柴动力换股解决吸收合并问题
潍柴动力通过吸收合并湘火炬,不仅成功在A股市重新搭建了一个资本平台,而且解决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多道难题,该投行项目是国内首例以正合方式实现“H to A”的案例,2007年获得了XX市金融创新奖,并被项目保荐机构XX证券评为创新一等奖。
一.多层面需求难题
2005年8月29日,潍柴动力通过一家控股45%的子公司潍坊投资公司,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手中收购了A 股上市公司湘火炬28.12%的股权。
潍柴动力收购湘火炬,看中的是湘火炬旗下的一系列汽车资产:XX重汽51%的股权、XX 法土特齿轮51%的股权、株洲火花塞97.5%的股权等。
但是,收购后潍柴动力管理层面临着一个很大的困难,就是管理链条太长:潍柴动力以45%控股潍坊投资公司----潍柴投资以28.12%的持股比例控股湘火炬---湘火炬拥有XX 重汽51%的股份。
因此,为柴动力只是持有XX重汽的6.45%(0.45×0.28×0.51)=0.0645)的权益。
而在XX重汽的股权结构中,湘火炬持有51%的股份,陕汽
集团持有49%的股份。
如果XX重汽提出大规模增资扩股,湘火炬的资产质量和现金流状况可能无法满足增资要求,潍柴动力就会面临失去XX重汽控制权的危险。
要知道,湘火炬在华融接管前属于“德隆系”的资产。
而湘火炬之所以能够成为德隆遗产中的最好的资产,就是因为管理链条较长,最低层的实体公司相对独立,德龙无法对其进行直接的资金调动或影响。
与德龙作为财务投资者不同的是,潍柴动力与低层实体公司的关联度较高。
作为产业的整合者,潍柴动力收线要做的就是去除潍坊投资、湘火炬等中间层,实现直接持有XX重汽的目标。
但这其中也面临着一大障碍:就是湘火炬的股改问题。
在2006年的政策环境下,股份制改造是上市公司的第一大事。
不完成股改,任何资本运营都难以得到监管层的认可。
也就是说,潍柴动力作为湘火炬第一大股东,必须向流通股支付对价,以换取股份流通权。
但是,潍柴动力支付对价又面临着三个困难:
1.潍柴动力持有的湘火炬股权是通过市场竞标方式得到
的,成本较高。
大比例送股将进一步提高成本,潍柴动力的股东难以接受。
2.潍柴动力对湘火炬的持股比例较低,只有28.12%,送股
余地很小。
3.湘火炬在几年的熊市中跌幅较深,流通股东对获得对价
的期望值较高。
2006年2月,湘火炬提出了潍柴动力和向流通股东每10股送0.3股股份和3份认股权证的股改预案,但是被流通股东否决,股改陷入停顿。
除此之外,潍柴动力作为H股上市公司,还希望获得一个A股平台。
如何设计方案,满足潍柴动力的一系列的需求,成为考验投行人员指挥的难题。
二.20套方案中优中选优,送溢价代替送股
潍柴动力保荐项目的负责人、XX证券投资银行总监钱伟深回忆说,为了解决一系列问题,他和团队设计了约20套方案,多数方案都因为成本、市场、股东等原因而被否决了。
最终出台的方案只是其中的一套。
该方案的具体设计如下:
首先,2006年6月30日,潍柴动力从其他股东手中收购潍坊投资公司的股权,使自己在潍坊投资公司的股权从45%增至100%。
这样,潍坊投资公司这一隔层就被取消了。
其次,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
2006年11月,潍柴动力向湘火炬流通股东提出要约, 具体内容如下:
1.发行A股,作为换取流通股东手中的湘火炬股份并注销
的代价,换股完成后,潍柴动力将接受湘火炬的资产并承担湘火炬的负债,湘火炬不再存续;
2.每持有
3.53湘火炬股票可以换取1股潍柴动力A股股票,
这一换股比例是按照湘火炬每股价格5.8元(比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14. 85%)和潍柴动力A股20.47元(比潍柴动力H 最后交易日收盘价溢价4.87%)确定的;
3.如果流通股东不愿意结束换股,可以将手中的湘火炬股
份按每股5.05元的价格换取现金。
这一方案设计的核心在于,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新发A股的发行价和首日上市价之间一直存在较大的溢价,如果流通股东愿意接受这一换股方案,就可以获得这一溢价。
也就是说,如果流通股东把湘火炬股票换成潍柴动力A 股,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获得一块差价利润。
正是这一块利润吸引了流通股东以高比例投票支持这一方案。
而作为吸收合并方案的附属条件之一,湘火炬第二大股东株洲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向流通股股东每10股送0.3股对价,也同步获得了通过。
三.细节和沟通决定成败
整个方案中,很多交易细节的设计都至关重要,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和风险,需要投行、研究、并购、资本市场等多条商业务线紧密合作。
比如,该方案中设有“现金认购权”条款,允许不接受换股的流通股股东换取现金,由证券商对该现金提高兑现保障。
那么,现金认购权的价格如何确定?法
律是否允许该价格低于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对应的风险如何估算?兑现资金如何安排?选择何种时机推出?这些都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
最后,该方案确定的现金认购价为5.05元,略低于湘火炬最后交易日的收盘价,同样开创了A股市场的先河。
由于潍柴动力属于XXH股上市公司,湘火炬属于A股上市公司,双方分别处于不同的资本市场环境。
法律环境的差异、各自利益主体的博弈导致了吸收合并方案的事实异常复杂:如两地信息披露的协调问题、两家上市公司的异议股东回购权问题、湘火炬债权人问题等等。
但这些问题在XX证券、华欧国际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组织的协调下一一得到了解决。
设计方案不仅要满足各方的利益,更关键的是要获得监管机构,尤其是证监会的认可。
由于潍柴动力项目的方案复杂,牵涉到证券发行部、上市公司监管部、“股改办”等多个部门。
因此,在与证监会沟通的过程中,如何找准部门也很重要。
2006年下半年正是股份制改造如火如荼的时期,考虑到在当时环境下股份制改造具有政策优先性,投行项目人员与证监会股改办积极沟通,最后促成由股改办牵头,举行包括发行部、上市部、法律部、首会办等多个部门参加的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该方案。
这是第一例把负责IPO和重组的发审委委员组织在一起开会的案子。
四.创新思路提升投行价值
通过一系列与机构投资者、中小流通股股东的沟通、路演、宣传,2006年12月22日,潍柴动力吸收合并湘火炬的现金选举权申报结束。
根据《中证登XX分公司》的统计结果,仅有250股进行了申报。
2007年4月30日,潍柴动力在深交所上市,开盘价为70元/股,最高71元,收盘价为64.93元,比发行价上涨217.2%。
潍柴动力的案例对大型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和私有化操作具有借鉴作用。
钱伟深表示:“大的并购案都需要逐步去发挥,我们做几个创新项目的最大体会是,不能一上来就对客户说这个不行,以前没人做过;那个不行,法规不允许。
”
他认为,中国的监管体系也是在探索过程当中,投行项目人员要做的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尽量组织多种方案进行论证和设计,跟企业讨论,跟监管部门进行大量沟通,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同时,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市场的沟通也很重要,因为创新案例需要市场理解,而且勇于创新的客户往往被机构投资者重仓持有,需要通过路演、宣传等手段保证实施。
思考题:
1.潍柴动力进行换股时都遇到哪些难题?这些难题是怎样解决的?
2.为什么说潍柴动力在并购过程中,抓住细节和沟通是其成功的关键呢?
3.总结一下潍柴动力在并购中,其创新的思维是什么?
4.为什么说潍柴动力的案例对大型企业进行合并和私有化操作具有借鉴作用?这种借鉴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