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及其在莺歌海某区块的应用

合集下载

汇报或讲课用: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地层压力分析软件简介

汇报或讲课用:地层压力预测技术及地层压力分析软件简介

与钻井相关的地下压力
◆正常压力环境中,因沉积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岩石基体支撑着上 覆岩层载荷,地层孔隙压力等于静液压力;而沉积颗粒间垂直有效 应力的任何减少,将使孔隙内流体支持部分上覆岩层载荷,形成异 常高压。因此,异常高压形成可以通过有效应力定理得到解释。
◆ 若设法求出上覆岩层压力和垂直有效应力,可以利用该定理确定 地层孔隙压力。
若结合密度剖面可 以定性判断。
Bower在2001年提出了一种方法:利用泥页岩速度-密度交会图 判断高压形成机制。
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分类、与判别
表明:卸载时声速降低较大,而密度降低较小
异常高压的形成机制、分类、与判别
在实验应力范围内:
Bowers给出的结果
➢孔隙度、密度(岩石的体积性质):基本不随有效应力变化(海底沉 积物VSF-1除外);
有效应力定理:
Pei PiPp
Pei=i方向的有效应力; Pi=i方向的主应力; Pp=孔隙压力。
若i为垂直方向,则
Pei=垂直有效应力(Pev) ; Pi=上覆岩层压力(Po)。
与钻井相关的地下压力
Terzaghi指出:对于多孔介质,应力变化产生的所有可测 量的影响(如压缩变形等)唯一的原因是有效应力的变化。
地层压力确定方法
地层压力确定方法分类
1、钻前预测法(Prediction of pore pressure):利用地震层速度资 料、邻井资料等;
2、随钻监测方法(Detection of pore pressure):Dc指数法,σ法 、 随钻 测井资料(LWD)法、随钻地震(SWD)法;
3、钻后测井评估(Eveluation of pore pressure):测井资料( 声波 、电阻率、密度)等;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

莺歌海盆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莺歌海盆地位于中国南海西北部,是一个富含油气资源的重要区域。

乐东斜坡区是该盆地的一个典型构造地区,被认为具有丰富的天然气储量。

在乐东斜坡区的研究中,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了解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对于评估该地区天然气资源潜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乐东A构造是乐东斜坡区内最突出的构造之一,近年来在该区域发现了多个天然气勘探区块。

研究表明,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首先,区域构造活跃引起了地层的变形和断裂,形成了储层的局部封闭。

其次,长期的沉积作用导致地下流体的聚集,使得储层内形成了连续的流体体系。

最后,持续的沉积活动和岩石压实作用使得流体在储层中逐渐形成超压。

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对于天然气的成藏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超压的形成促进了天然气的聚集。

当地层形成局部封闭之后,流体在储层中聚集,形成了连续的气体体系,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

其次,超压的存在对天然气的储集和保存具有保护作用。

超压可以阻止天然气的泄漏和迁移,提高了气体的保存效率。

最后,超压对储层的物理性质产生了显著影响。

超压会使储层岩石变形,导致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天然气的运移和储存。

针对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启示,有一些重要的研究方向值得关注。

首先,需要进一步探索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的具体过程和机制。

通过地震资料、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可以深入了解储层超压形成的时空分布规律。

其次,需要进一步明确超压对天然气勘探和开发的影响。

通过数字模拟和实验研究,可以评估超压对储层流体运移和储集能力的影响,为天然气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超压对储层性质的影响机制。

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和模拟计算,可以揭示超压对岩石变形和孔隙结构的影响机理,为储层性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乐东斜坡区乐东A构造储层超压形成机制对天然气成藏具有重要的影响。

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在莺歌海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在莺歌海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在莺歌海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在莺歌海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进步,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成为油气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莺歌海盆地储层预测中,宽频反演技术以其较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波形重构能力而备受关注。

鬼波压制作为一种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结合宽频反演技术在莺歌海盆地探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鬼波压制技术鬼波压制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地震信号处理技术,它通过处理地震数据中的多路径回波,抑制鬼波(地震副反射)。

在莺歌海盆地的储层预测中,鬼波压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地震记录的质量,可靠地识别并压制掉鬼波干扰,从而使得地震数据更加清晰、准确。

二、宽频反演技术宽频反演技术是一种基于反射波形的地震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计算地震数据中波形的频率反馈,实现对地下储层的成像和预测。

相对于传统的窄带反演技术,宽频反演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好的频谱范围。

在莺歌海盆地的储层预测中,宽频反演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地下模型信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技术在莺歌海盆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1. 鬼波压制预处理鬼波压制技术可以在数据处理的初始阶段对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鬼波干扰后得到更准确的初始数据。

这将为后续的宽频反演计算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基础。

2. 宽频反演成像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技术将鬼波压制处理后的地震数据作为输入,通过频率反馈计算地下储层的波形并进行成像。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揭示莺歌海盆地的储层结构和性质,提高地质解释的准确性。

3. 储层预测结果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技术能够提供丰富的地下模型信息,包括储层厚度、储量估算、储层流动性等等。

这些信息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决策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准确评估莺歌海盆地潜在的油气资源,并指导后续的勘探工作。

结论:基于鬼波压制的宽频反演技术在莺歌海盆地储层预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鬼波压制预处理和宽频反演成像,这一技术能够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地下模型信息,为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重要支持。

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复杂气藏高精度储层预测及含气性识别

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复杂气藏高精度储层预测及含气性识别

2020年12月第55卷 增刊 *广东省湛江市坡头二区南调路南海西部公司附楼5楼,524057。

Email:liuww@cnooc.com.cn本文于2020年2月24日收到,最终修改稿于同年10月13日收到。

·综合研究·文章编号:1000-7210(2020)S-0064-08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复杂气藏高精度储层预测及含气性识别刘 巍* 李 雷 马光克(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研究院,广东湛江524023)刘巍,李雷,马光克.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复杂气藏高精度储层预测及含气性识别.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20,55(增刊):64-71摘要 莺歌海盆地高温高压气藏储层为非典型重力流沉积体系,非均质性强,砂体叠置关系复杂。

受上覆浅层气及泥底辟微裂隙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低,存在地震成像模糊区,地震响应多解性强,无法准确区分气层与水层,严重影响气田储层预测和含气性评价精度。

为此,以莺歌海盆地东方D气田中深层黄流组为例,提出了一套高温高压复杂气藏储层预测及含气性识别技术:首先通过高密度地震采集获得高品质原始资料,开展针对性地震振幅补偿处理,改善地震模糊区成像效果;在此基础上,开展宽频地质统计学反演,提高储层预测精度;同时应用分频调谐含气性预测技术,有效识别研究区含气范围,最终达到高温高压复杂气藏储层高精度预测及含气性识别的目的。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复杂气藏 高密度地震 振幅补偿 储层预测 含气性识别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20.S.0100 引言近年来,高温高压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引起了诸多学者的探索,技术的突破促进了高温高压领域的勘探开发进程。

南海西部在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发现了大规模重力流沉积体系[1-2]。

随着此类高温高压复杂气藏进入开发阶段,对储层预测及含气性识别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莺歌海盆地超高温高压探井钻井技术应用与实践

莺歌海盆地超高温高压探井钻井技术应用与实践

193近年来,随着莺歌海盆地勘探重心转移到XX 区,探井作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2015年至今,XX区先后发现XX10-1、XX10-3、XX11-1等含气构造,证实了XX10区优越的油气成藏条件。

由于该区探井地层压力系数过高(高达2.3)、压力窗口过窄(低至0.01g/cm 3),2016年前部署的多口探井,在进入目的层段后,溢流、井漏等复杂情况频发,最终由于作业窗口过窄,未能完成钻前设计地质任务,严重影响探索高温超高压领域勘探信心和油气勘探进程。

1 莺歌海盆地超高温高压探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2016年前,XX10区最初部署的3口超高温高压井相继失利,使得该区超高温高压井作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空前的压力。

其中,XX10-A1井温度187℃,泥浆比重2.25 g/cm 3,该井8-3/8”井段目的层钻进时多次发生溢流和井漏,最终因目的层无作业窗口而无奈选择弃井作业,仅获得部分地质资料。

XX10-A2井温度202℃,泥浆比重2.28 g/cm 3,该井在8-3/8”井段目的层钻遇异常高压,多次发生溢流和井漏,堵漏期间发生钻具遇卡,终因没有窗口,且处理卡钻代价太大而弃井;XX16-A1井,最高泥浆比重2.28 g/cm 3,在7”尾管固井过程中发生溢流,水泥浆受高温地层水影响出现早凝导致无法脱手,最终不得不弃井。

通过对已钻井问题进行系统总结,本文系统梳理了超高温高压井作业面临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1 井下地质条件复杂XX10区地层压力系数高,目的层段压力成因及压力结构复杂,导致钻前压力预测误差较大。

此外,部分地层灰质较为发育,降低了地层承压能力,导致安全密度窗口进一步收窄,对钻井设计和作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由表1可知,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窄压力窗口超高温高压井已成为XX区勘探钻井新常态。

表1 2022年~2024年待钻超高温高压井基本信息表井名设计深度/m地层压力/sg 井底温度/℃目的层压力窗口g/c m 3XX10-C14403 2.24188℃≤0.10XX29-A 3968 2.26179℃≤0.10XX10-A34261 2.26194℃0.05~0.08XX16-A142472.19193℃0.10~0.161.2 极窄压力窗口作业能力有待提高由于XX10区目的层安全密度窗口通常<0.1 g/cm 3,压力窗口极窄,部分井段甚至出现负窗口,因此超高温高压井对现有作业能力的提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钻井平台的设备能力,如井控装置能力、泥浆池容积及提升系统能力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

莺歌海高温超压盆地压力预测模式及成藏新认识

莺歌海高温超压盆地压力预测模式及成藏新认识

莺歌海高温超压盆地压力预测模式及成藏新认识
谢玉洪
【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
【年(卷),期】2011(031)012
【摘要】莺歌海盆地中深层特别是高温超压地层中,存在着众多的大型勘探目标,但因其所固有的错综复杂的地质特性,使天然气勘探面临的成藏理论、地层压力预测、钻井安全等问题在业界没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从而导致该盆地勘探进展缓慢.通
过近几年对该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模式的研究,发现异常压力层段的波阻抗随深度增
加而减小,局部有强烈的倒转现象发生,结合已钻井的测压、测试等数据,建立起了盆地不同构造位置的压力预测模型,并在该区压力预测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
还在天然气成藏理论上取得了新的认识,DF13E井在中深层的新近系中新统上部黄流组一段获得优质高产气流,证明了中深层强超压领域(压力系数大于1.8)可以形成优质气藏,拓宽了该盆地天然气勘探领域.
【总页数】5页(P21-25)
【作者】谢玉洪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莺琼盆地高温超压成烃作用及成藏贡献 [J], 倪建华;张坤;廖成君
2.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及成藏过程 [J], 谢玉洪;刘平;黄志龙
3.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大型优质气田天然气成因与成藏模式——以东方13-2优质
整装大气田为例 [J], 谢玉洪;张迎朝;徐新德;甘军
4.莺歌海盆地高温超压气藏控藏要素与成藏模式 [J], 谢玉洪;张迎朝;李绪深;朱建成;童传新;钟泽红;周家雄;何胜林
5.超压盆地油气地质条件与成藏模式——以莺歌海盆地为例 [J], 万志峰;夏斌;林舸;李俊廷;刘宝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海盆地是指地球上深埋在海底下的大面积区域,是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主要聚集区之一。

地层压力是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必须掌握的主要参数之一,对于油气藏的勘探开发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中,莺歌海盆地位于我国南海北部,是我国重要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区域,因此对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1. 研究内容(1) 分析莺歌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演化过程,探讨地层压力的形成机制。

(2) 提出一种基于测井数据和孔隙压力测试数据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对莺歌海盆地进行案例分析,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2. 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调研法:对莺歌海盆地的地质特征、历史演化、勘探及开发情况等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和总结。

(2) 数学模型、多元回归及统计分析方法:建立地层压力预测模型,利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处理,采用统计学理论进行分析。

(3) 软件辅助分析法:利用SPSS、MATLAB等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结果1. 研究目标通过对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的研究,探讨了解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形成机制,建立适用于该区域的地层压力预测方法,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2. 预期结果(1) 研究出适用于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预测的方法,并对其可行性及准确性进行验证。

(2) 对莺歌海盆地地质特征及演化过程有更深入的认识,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3) 为海盆地地层压力预测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四、研究方法和方案1. 研究方法(1) 地质资料调研法:对莺歌海盆地的地质特征及演化过程进行归纳总结,分析莺歌海盆地地层压力的形成机制。

(2) 建立地层压力预测模型①提取测井数据和孔隙压力测试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缺失值填充、异常值处理、数据标准化等。

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选择合适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建立地层压力预测模型。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裴健翔;潘光超;汪洋;马德蕻【摘要】随着莺歌海盆地勘探向中深层高温高压领域的深入,仅用“两红夹一黑”型地震相识别含气储层具有局限性.基于零相位的正极性地震资料,将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类型划分成3类,在此基础上从岩性组合、岩石物理特征、砂体耦合等方面对这3类地震相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归纳出了15种地震相样式,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过渡关系,完善了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的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在莺歌海盆地东方13-1区,利用地震相类型成因分析指导地震属性提取,并进行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利用地震相类型样式分析指导相控正演模拟,并进行储层纵向分布预测,均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所完善的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适用于浅海—深海沉积环境以大套泥岩为主夹砂岩的储层,在莺歌海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东部深水区及南海中南部深水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期刊名称】《中国海上油气》【年(卷),期】2015(027)004【总页数】7页(P30-36)【关键词】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成因分析;过渡关系;储层预测;地震属性;相控正演模拟【作者】裴健翔;潘光超;汪洋;马德蕻【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广东湛江524057;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郑州 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裴健翔,潘光超,汪洋,等.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J].中国海上油气,2015,27(4):30-36.Pei Jianxiang,Pan Guangchao,Wang Yang,et al.Improv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eismic facie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for gas-bearing reservoir in Yinggehai basin[J].China Offshore Oil and Gas,2015,27(4):30-36. 莺歌海盆地整体处于浅海—半深海沉积环境,中央底辟带泥多砂少,储层通常以“泥包砂”的形式存在,其浅层的含气砂岩储层通常表现为“两红夹一黑”的地震相特征。

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引言:莺歌海盆地位于中国东海中部,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

在斜坡带,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岩性的变化,孔隙压力的预测成为了油气勘探工作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针对莺歌海盆地斜坡带的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方法:本文采用了岩石物理学原理、孔隙压力理论和大量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

首先,通过地质剖面和岩心分析,获取了斜坡带岩性的特征,并对不同岩性的孔隙压力进行了统计。

然后,利用地震波速度和密度数据、孔隙压力理论和岩石物理学模型,建立了孔隙压力预测模型。

最后,利用该模型对斜坡带不同井段的孔隙压力进行了预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和验证。

结果:经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对比,我们发现本文提出的孔隙压力预测模型在莺歌海盆地斜坡带的应用效果非常好。

首先,该模型在对不同岩性的孔隙压力进行预测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其次,该模型能够对斜坡带不同井段的孔隙压力进行精确预测,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讨论:本文提出的孔隙压力预测方法基于岩石物理学原理,通过结合实测数据和理论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斜坡带不同井段的孔隙压力。

然而,由于斜坡带的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变化大,该模型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模型,提高其适用性。

结论:本文通过研究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学原理的预测模型。

该模型在预测斜坡带不同井段的孔隙压力时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莺歌海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然而,由于斜坡带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变化大等因素的影响,该模型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深入探讨该问题,为油气勘探工作提供更好的支持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基于岩石物理学原理的孔隙压力预测模型在莺歌海盆地斜坡带的应用效果良好。

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并能够精确预测不同井段的孔隙压力,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地震相分析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勘探中的应用

地震相分析在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勘探中的应用

常明显。 在现有含气 圈闭周缘寻找新的气藏 , 其规模
往 往 小 , 度 低 , 且 存 在 更 高 的 非 烃 风 险 。19 丰 而 99
年, 为了探 索莺 歌海 盆地 中深 层 含气 情 况 , 探 了 A 钻
井 , 果 不 尽如 人 意 , 然 有 所发 现 , D T3获 得 结 虽 如 s
24 0
内 蒙古石 油化 工
21 年第 1 期 00 O
地震相分析在莺歌海盆地 中深层勘探中 的应 用
郭 爱 华 , 家雄 , 周 范彩 伟 , 薇 薇 刘
( 海 石 油 ( 国) 限 公 司湛 江分 公 司 , 东 湛 江 中 中 有 广 545) 2 0 7
摘 要 : 今 为止 莺歌 海盆 地浅层 勘探取 得 了丰硕 的 成果 , 迄 发现 了D 气田和 L 气田等 一批 气田 , F D 其中 已经 建 成投 产 的东方 气 田获得 了很好 的经 济效 益和社会 效 益 。我们 利 用 P rdg 公 司的 E o aa im p s软 件 中的 S rt gc 块 对 莺歌 海 中深层 中深 层 的几个勘 探 目标 : O tai i 模 ma T3 —A5 T3 —A3 T3 —A1 T2 一 、 O 、 O 、 9
从理 论及 已钻 井 的岩 石 物理 参 数 分 析上 来 看 : 莺歌 海盆 地储 层含 气后 会 引起速 度 、 密度 、 泊松 比的
果不 理想 。 总的来说 A 井 区中深 层储层 物性 不好 。 钻
后针 对 中深 层 能 否成 藏 的 问题 , 目前 为止 还 没 有 到 达成 一 个统 一 的 认识 , 主张 继 续加 大 研 究 的 同 志认
图 1 黄流组 及其 以上地 层含气后表现为低阻抗特征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浅析琼东南盆地是中国南海北部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之一,其中莺歌海是该区域最为重要的油气聚集区之一。

随着海洋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莺歌海油气聚散机理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莺歌海的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进行浅析,旨在为该地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超压层系的形成机制。

超压层系是指地层压力明显高于地表大气压力的地质体系。

在莺歌海地区,超压主要由于地下含厚沉积物质和厚盖层的存在,以及构造作用和热胀冷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超压层系的形成对于油气聚集与运移至关重要,因为高压可以促进烃类物质的聚集和保存。

莺歌海的超压层系对于油气聚散机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超压层系可以提供了油气聚集的基础条件。

在超压的作用下,位于超压层系下部的油气聚集体往往被限制在相对密集的区域内,形成了相对高含量的油气储量。

另一方面,超压也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扩散。

高压条件下的地下水和流体运移速度较快,从而促进了油气运移与扩散,为油气聚散打下了基础。

同时,莺歌海地区的超压层系还会对油气聚散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超压层系的上部往往为盖层,具有一定的隔离性,可以阻止油气的上升与流失。

此外,高压力可以改变油气的物理化学性质,使其具有较高的饱和度和相对较高的存留透性,使原本无法聚集的烃类得以聚集与保存。

总之,莺歌海地区的超压层系对于油气聚散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提供了油气聚集与保存的物理条件,加速了油气的运移与扩散,并对油气的上升和流失起到控制作用。

因此,在莺歌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必须充分考虑超压层系的存在与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勘探开发方案设计。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对莺歌海超压层系油气聚散机理的浅析,对于该地区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此外,由于笔者无法参考具体的文献资料,本文的内容仅限于个人观点和理解。

对于读者来说,更多的信息和详细研究结果还需要参考专业领域的文献资料综上所述,莺歌海地区的超压层系在油气聚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文章编号:1000 − 7393(2022)04 − 0401 − 07 DOI: 10.13639/j.odpt.2022.04.001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黄洪林1 李军1,2 张更1 杨宏伟1 高热雨1 李文拓3 罗鸣3 张万栋3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3.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引用格式:黄洪林,李军,张更,杨宏伟,高热雨,李文拓,罗鸣,张万栋. 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孔隙压力预测方法 [J ]. 石油钻采工艺,2022,44(4):401-407.摘要:为探索多源多机制孔隙压力预测方法,精准预测莺歌海盆地斜坡带全井段的孔隙压力,综合考虑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过程、测井数据的响应特征,明确了各层段异常高压成因;针对常规高压机制地层,优选了不同层段的孔隙压力预测模型;对复杂成因地层开展了孔隙压力精确预测新方法的研究。

研究表明,莺一段−莺二段上部层段异常高压成因为 “欠压实作用”,可使用Eaton 法预测孔隙压力;莺二段下部层段异常高压成因为 “欠压实作用为主、流体膨胀为辅”,可利用Bowers 加载法预测孔隙压力;黄一段异常高压成因为 “流体膨胀为主、欠压实作用为辅”,可使用Bowers 卸载法预测孔隙压力;黄二段异常高压成因复杂,为“超压传递+流体膨胀为主、欠压实作用为辅”的组合模式,针对此特殊成因,提出了多变量孔隙压力预测新模型。

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孔隙压力数据进行了对比,全井段预测精度达97%,能满足工程需求。

研究结果可为莺歌海盆地斜坡带钻井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指导。

关键词:莺歌海盆地;异常高压;地层孔隙压力;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TE52 文献标识码: AMethod for predicting pore pressure of whole well interval in slope zone in Yinggehai BasinHUANG Honglin 1, LI Jun 1,2, ZHANG Geng 1, YANG Hongwei 1, GAO Reyu 1, LI Wentuo 3, LUO Ming 3, ZHANG Wandong 31. School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 Beijing 102249, China ;2. Karamay Campus of China University ofPetroleum (Beijing ), Karamay 834000, Xinjiang , China ; 3. CNOOC Zhanjiang Company , Zhanjiang 524000, Guangdong , ChinaCitation: HUANG Honglin, LI Jun, ZHANG Geng, YANG Hongwei, GAO Reyu, LI Wentuo, LUO Ming, ZHANG Wandong.Method for predicting pore pressure of whole well interval in slope zone in Yinggehai Basin [J ]. Oil Drilling & Production Technology, 2022, 44(4): 401-407.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method for predicting pore pressure with multiple sources and multiple mechanisms, and to accurately predict the pore pressure of the whole well interval in the slope zone of the Yinggehai Basin, by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regional sedimentary structure and the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logging data, the cause of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in each interval was clarified. For formations with conventional high-pressure mechanisms, the models for predicting pore pressure in different intervals were optimally screened. For formations with complex genesis, a new method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pore pressure was studied.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in the upper intervals of the Ying 1-Ying 2 member is caused by under-compaction, where the pore pressure can be predicted by the Eaton method. The cause of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n the lower intervals of the Ying 2 member is that, under-compaction primarily, supplemented with fluid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基金科学基金“深水油气钻采井筒压力控制基础研究” (编号:51734010)。

地球物理技术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

地球物理技术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

地球物理技术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孔隙度引言:莺歌海盆地位于中国东海盆地西南部,是一个重要的陆相盆地,被广泛用于油气勘探与生产。

然而,该区块的储层孔隙度普遍较低,造成了油气资源的低产。

因此,准确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的孔隙度,对于优化油气勘探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地球物理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地球物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对地下储层内部构造和性质的探测,来获取地下信息的方法。

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地球物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预测储层性质。

其中,电测井、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是常用的地球物理技术手段。

这些手段可以提供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和饱和度等关键参数,为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第二章莺歌海盆地的地质背景莺歌海盆地形成于晚中生代中晚期,地层主要由沉积岩组成,包括碎屑岩、砂岩和泥岩。

在该地区,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孔隙度较低,导致了油气资源的低产。

第三章电测井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电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电性特征来间接推断孔隙度的方法。

在莺歌海盆地的低孔低渗储层中,电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储层电导率等参数,来预测孔隙度的分布。

一般来说,电导率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可以利用电测井数据拟合出孔隙度的分布模型。

第四章声波测井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声波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声波速度来推断孔隙度的方法。

在莺歌海盆地的低孔低渗储层中,声波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储层的声波传播速度和衰减特征,来预测孔隙度的分布。

声波测井数据可以与电测井数据相结合,提高孔隙度预测的准确性。

第五章密度测井技术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密度测井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地下岩石的密度来推断孔隙度的方法。

在莺歌海盆地的低孔低渗储层中,密度测井技术可以通过测量储层的密度变化,对孔隙度进行预测。

密度测井数据可以与电测井和声波测井数据相结合,提高孔隙度预测的精度。

结论:通过使用电测井、声波测井和密度测井等地球物理技术手段,我们能够准确预测莺歌海盆地低孔低渗储层的孔隙度。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含气储层地震相识别技术完善及应用
Pe i J i a n x i a n g, P a n Gu a n g e h a o, Wa n g Ya ng, e t a 1 . I mp r o v e me n 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s e i s mi c f a c i e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g a s — b e a r i n g r e s e r v o i r
关键 词 莺歌 海盆地 ; 含 气储 层地 震相 ; 成 因分析 ; 过渡 关 系; 储层 预测 ; 地震 属性 ; 相控 正演模 拟 中图分类 号 : TE 1 2 2 . 2 文献标 识码 : A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mp r o v e me n t a nd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s e i s mi c f a c i e s i de nt i f i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f o r g a s — b e a r i ng r e s e r v o i r i n Yi n g g e h a i b a s i n
DOI : 1 0 . 1 1 9 3 5 / j . i s s n . 1 6 7 3 — 1 5 0 6 . 2 0 1 5 . 0 4 . 0 0 4
莺歌 海 盆 地 含 气储 层 地震 相识 别 技 术 完 善及 应 用

裴健 翔 潘 光超 汪 洋 马德 蕻
( 1 .中海 石 油 ( 中国) 有 限公 司湛 江 分 公 司 广东湛江 5 2 4 0 5 7 ; 2 河 南 省 地质 博 物 馆 河南郑州 4 5 0 0 1 6 ) 裴健翔, 潘 光超 , 汪洋 , 等. 莺 歌 海 盆 地 含气 储 层 地 震 相 识 别 技 术 完 善 及 应 用 [ J 3 . 中 国 海 上油 气 , 2 0 1 5 , 2 7 ( 4 ) : 3 0 3 6 .

莺歌海盆地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地震识别及含气性预测

莺歌海盆地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地震识别及含气性预测

莺歌海盆地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地震识别及含气性预测莺歌海盆地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地震识别及含气性预测莺歌海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一个重要的油气勘探区域。

其中D13区是莺歌海盆地的一个重要区块,该区块内的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是油气资源潜力最大的地质单元之一。

因此,对于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的地震识别及含气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为了进行地震识别,需要先了解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的地质特征。

黄流组是由陆源河流通过陆-海转换带运输输移的重力流沉积物所组成的。

这些沉积物的粒度较粗,含有丰富的砾石、沙粒和泥沙。

在地震记录中,这些沉积物会产生明显的地震反射波,有助于对该区块进行地震识别。

基于地震记录数据,可以利用地震剖面分析地震反射波的特点,识别并划分出D13区内的大型海底扇地震反射层。

地震剖面是通过布设多个地震触点,通过触发人工地震波来记录海底地层的地震响应。

通过观察地球物理测井资料和地震倾角切片,可以获得地震反射层的垂直厚度和水平展布信息,从而对D13区的海底扇进行有效识别。

然后,对于含气性的预测,可以通过地震属性解释与模拟来实现。

地震属性是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的一些可以反映地震响应特征的参数。

包括振幅、频率、相位等。

在地震剖面上,含气层的特点通常表现为阻抗异常、振幅增强等。

通过解释这些地震属性,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含气层。

为了进一步预测含气层的分布情况,可以使用地震模拟技术来模拟地震波在地下反射传播的过程。

地震模拟是利用已知的地震数据和地质模型进行数值计算,模拟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和反射规律。

通过对已知含气层的地震数据进行模拟研究,可以得到不同类型含气层的地震响应规律,并进一步预测D13区的含气层分布情况。

最后,结合地震识别和含气性预测的结果,可以对D13区新近系黄流组大型海底扇进行综合评价。

这样的评价结果对于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这也为未来海底扇的勘探提供了指导意义,可以更好地利用地震技术进行资源的探测和开发。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储层烃类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储层烃类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高温高压储层烃类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近年来,在中国南海西部海域莺歌海盆地的高温高压地层中,相继发现东方13-1构造、东方13-2构造共两个规模较大的商业气藏。

高温高压储层在含气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相比在泥岩盖层中大幅降低,在地震剖面上,储层顶面表现为强“亮点”反射特征。

受高温高压的特殊地质成因影响,地震信息与常规气藏有较大不同,相同地质情况可能对应不同强度的地震反射,而相同的地震反射特征也会对应完全不同的地质情况。

东方13区实际钻探结果表明,不仅气层会显示出“亮点”的特征,干层、含气水层、纯水层也会产生“亮点”的现象。

为进一步分析储层特征与地震反射的相关关系,本次研究从测井岩石物理和地震岩石物理分析角度入手,结合在实验室内的岩心测量数据,建立了高温高压储层的岩石物理参数与地震反射强度的对应关系,为研究区储层预测及流体识别提供初步理论框架。

在测井岩石物理分析过程中,结合岩电曲线中的中子测井及密度测井在储层含气时的表现特征进行公式推导,以此对地层总孔隙度进行计算,并以总孔隙度为媒介,建立了储层物性与地震波阻抗之间的桥梁。

在储层含气后,利用中子孔隙度的“挖掘效应”特征,将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含烃校正,利用含烃校正后的地层密度与测井所得地层密度之间的差值来识别地层的含气性,并利用正差异反演来确定天然气藏的空间分布。

密度反演对叠前地震资料的品质要求较高,由于高温高压地层埋深大,并且伴生发育低速泥岩,地质情况复杂,故偏移距道集存在信噪比较低,远角度道集同向轴不平、子波畸变、道集失真等问题。

本次研究针对性的对东方区叠前地震道集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处理,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及分辨率、压制随机噪声和相干噪声、去除多次波及残余动校时差,最终得到适合本区叠前反演的道集资料。

以此道集资料进行叠前密度反演,反演结果更加精确,密度差值在剖面上有较好的显示,在空间上能够有效的识别和预测出优质气层的空间展布,有效剔除了“假亮点”地震反射,对东方13区商业气藏的规模,尤其是无井区储量级别的确定起到关键性指导作用,在高温高压储层烃类检测方面向前走了一大步。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深层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预测研究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深层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预测研究

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深层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预测研究
艾能平;宋鹏;李伟;吴云鹏;李虎
【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
【年(卷),期】2023(47)1
【摘要】乐东区深层地层压力结构复杂,实测的地层压力数据表明:不同深度、不同层位地层孔隙压力差异较大,尤其是黄流组地层孔隙压力横向跨度大,黄流组顶部地层孔隙压力有降低回头特征,到底部地层压力系数又开始快速抬升至2.3,存在明显压力突变现象。

单纯利用欠压实模式开展压力预测误差大,极易引发工程事故。

为了解决地层压力预测面临的问题,须明确超压成因机制。

利用垂直有效应力—测井响应交会图版可有效辨别超压形成机制,乐东区深层超压成因机制主要为机械不均衡压实、化学压实作用、断裂垂向传递、生烃增压,在明确超压成因机制前提下建立合理的压力预测方法,提高预测精度,以保证钻井工程的顺利实施。

【总页数】9页(P190-198)
【作者】艾能平;宋鹏;李伟;吴云鹏;李虎
【作者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4
【相关文献】
1.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乐东S-1气田莺歌海组一段储集体沉积特征
2.莺歌海盆地乐东区中深层大型储集体发育特征
3.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高温高压中深层暗点型气藏预测技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 _ 姐 ^
TO / f2
膏 惑蛆
27 47 l
量漶 | I
I 8 4 72
蕾歌 涛蛆 蕾戢 涛蛆
为B r 点 超压点 ) 地层孔 隙压力 . 为A ( 点 等效点 ) 的静水
表2 实测点压力及地 区指数
技 术 创 新
综合表中信息及东方区块地质构造信息 .认为黄流组以上鸳歌海 组和乐东组 均为正常 压力. 、黄流组及以下压力开始出现异常 .地层地 区指数为4 } 出伊顿 法公式可推 出地区指数x 汁箅公式如下 : . f 2 值
( ) 1 等效 深度法 。地层在 正常压实的过程 中 , I L 中的流 地 孑 隙 丢 体被及时排出 ,孔隙 度随上覆岩层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在测井 资料中 声波时差也会随之变 小。然而由于欠压实等一些原因导致流体 无法被 及 时排 出 ,致 使 地 层 压 力 比 正 常 压 力 要 高形 成 异 常 高 压地 层 , H b et ue 指 出 ,岩 石颗 粒 问的有 效应 力 等于 上覆 岩层 压 力 u br  ̄R by
井名
DF 一卜 1 l
越替代
Y=52 7 -40 5 6 -4 .2 8 1 8 E X
DF一I I 1 -l
n F 一卜 l 1 :
Y;S诩 _4 -4 ̄ 6 7 4 . I1 3 E- X
Yt5 2 . 6- . 5 2 E- X . ̄  ̄5 3 7 7 9 4
P与地层孔隙压力P 差,即: =P'P n 芝 ^ o P 等效深度法就是处于不同深度的泥页岩具有相同的孔 隙结 构和压 实性质,有效应 力 n 也相 同
即:

D F 一I 一 1 N 2
Y=SI 7 2e 7 E- X . 瞎I ^一 .l 9 4
D H —t 一 S4
Y=53 7 O I 7 l E- X S  ̄ --j ^ 7 4
区 块趋 替 残
Y 5 9 4 5 t 6 -4 S2 5 4 -38 o  ̄ E X 9
以采朋伊顿法在该区块预测 比较准确 。 ( )在东方区块 以后的钻井过 程中 .黄流组 以上地层不存在异 2 常压 力,从 黄流组开始采川地 区指数 为40 来预测地层孔隙压 力比较 .2 准确 f 通过验征提 出的多机制法 具有柏当的 准确性 ,对于钻井作 3)
oFl 11 _. 1
南 l抖 效 2 1 工 01
技 术 创 新
地 层 压 力预 测 方 法 及 其在 莺歌 海 某 区块 的应 用
郭 少 璞 易 杨
(中 国 石 油 火 学< 东>) 华 摘 要 莺歌 海盆地 存在 多种引起高压的机 制 ,其 中东方区块尤为典型 。受到底辟等 因素影响 压 力 环 境 复 杂 。 为提 高 该 区提 地 层孔 隙压力预测 的精度 ,通过 对测 井资料 的分析分别用 了等效深度法和 多机制的方法来预 测地层孔 隙压力,通 过计算分析证 明该地 区 的高压形成是 多种机制造成的 ,并给出 了东方区块的地 区指数 . . 关键字 地层孔隙压力 等 效深度法 伊顿 法 地区指数
X= N[ - ,( P )/ N ( I L ( p) P n ] L DT DT) () n
呐 砖 2 O 年第 期 旦
( 等效深度法预测压 力削面 ( l ) 2) I3 璺
3 结语
( ) 2 多机制法 预测压 力剖 面 得到地 区指数 后 ,根据地 区指数 对该区块内井的压 力进行预测得到压 力剖面,并和实际钻井液密度进
行 对 比 ( 2) , 斟
* 11 ’ .。
‘ -
f )通过上面的 压力剖面的对 比 ,发现 多机制法预测的结果 比 1 等效深度法要好 .主要是 凼为多机制法预i能够反映 除了压实作川之 熨 4
外的高压形成机制 ,而等效 深度法 主要是反映欠压实作心的影响 , 该 区块位于莺歌海盆地的 中央 底辟带 内 ,形成高压的原凶比较 复杂,所
2 莺歌 海盆地 东方区块地层压力预测 21 莺歌海 东方区块地质 背蓄 .
( ) 2 地层孔隙压 力 ( ) 。地层孔 隙压 力又称为地 层压力 ,是 地层孔隙 中的流体 ( 、气 、永 ) 油 所承受的压力。如果是正常地层压 力 艺应该等于地层静水柱压力 ,而有些地层由于欠压 实 、 高温 、 泥岩 底辟等原因使地层压力高于正常地层压力 ,我们称这种情况为异常高 压 。反之地层压力低 于正常地层压 力我们成为异常低压。 ( )上覆 岩层压 力 ( )。上覆岩层压 力是指覆盖在该 地层以 3
一 =P 一 呻 分别是是指A 点和母 点的上覆岩层压力 ,
表 1各井正常趋势线
、 分别是指
A 点和B 点的地J 孑 隙压 力 芸L 用等效深度浃预测 地层压力是 首先要在正常压 实段建立正常趋势 线 ,在不考虑温度影响 的况 下 ,如果正常趋 势线 上某一点的声波时差 值与超压带上某一点 的声波 时差值丰同 ,则反映这两点孔隙结构和压 日
12 常 用的预 测 方 法 .
g,∑ : 怂 h +
() 3
一 f
图 1 东 方 区 块 各 井 声波 时 差 自然 对数 一井 深散 点 圈
目 ,预测地层孔隙压 力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①利用各种测量数 前 据随井深的变化 ,在正常段建立正常趋 势线 ,从而根据实测值偏离正 常趋势的程度来预i地层压 力,常用方法包括等效深度法和伊顿法。 ②不需要建立正常趋势线直接建立地层 孔隙压力与实测值的关 系 , 常 用方法有霍尔布洛克法 ( o rc ) H l o k 和菲利伯恩法 f ii o e b lp n )。在 F lp 莺歌海盆地的应 用中主要采用了第一类方法 。
IDT ̄/ .0 3 5 0 6 n )O0 0 9 0 9
作者 简介
郭少璞 (18 -)。在读工程硕士.中围石油大学 ( 92 华
(收 稿 日期 : 2 1 一o -o 0 1 3 2)
东 )。研 究方向 :油 气井 工程 。
H 是与预测点等效 的深度 ,D T 预测点声波时差 。
~雪 。 一 l 『 I 厂 至 蔼 霄 图
上的岩石孔隙中流体 和基岩 的总重量造成的压力 ,公式 表示为 :
P = g l至 鼬 o ̄ h+ () 2
的断层和岩性 圈闭 ’ 。 2 正常趋 势线 的建立 . 3
利用声波时差随 井深的变化建立正常趋势线
p和h 。 分别是 地层上部无 密度 测井地层 段平均密度及厚度 , p 某一深度的密度 , 是深度间隔 盟 如果在海上公式可变为 P=w o争g O 海水密度 ,h海水水深 .
莺 歌海盆地 位于我 国海南岛 与中南 半岛之 间 ,总体 呈北西向展 布 。构造上处于欧亚板块东南缘 和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澳火利亚扳块的 交汇地带 ,是在古印支板块和欧亚板块拼 接的红河断裂带 上发育起来 的一个新 生代沉积盆地 东方 1l 一 构造位于莺 歇海盆地中央底辟构造 带西北部 ,是发育在更新统 ( 歇海组 ) 层底辟塌陷 背景 t 莺 地 所形成
2 多机 制 法压 力预 测 , 3 () 1 地区指数的求取 ,如表 2 。
2m 黄 7、
札擅
! 5
量 遣组
29 775
实程度相 同,两点具有 等效性 ,与超压点测值 等值 的正常趋势线上某 点的深度即为等效深度l ” 。
用 的公式为 :
PB P 一 一P =( P ) o () 4
实测点声波时差 ,D , T 是实测点深度正常趋 势趋势线上对应的 声波时

P是地层静水柱压力 , 地层水密度 (/m ),H 。 口 g c 是水 柱垂 直 高度 ( m) 也可以表示为 :P- H  ̄G () 1
G为压力梯度,压力梯度是垂直深度每增加l 时压力增加的数值。 l n

1 地层孔僚压 力预测方法 1t 地层孔隙压 力的有 关概 念 . () 1 地层 静水柱压 力 ( P )。由于地层的孔隙是 直接 或问接与
柱压力 .P 、 n 0 P 分别是是指 A ^ 。 点和B 的上覆岩层压力 点 ( )伊顿法 。伊顿法是现在常 用的地 层压力预测方法之一 ,利 2 用测井资料和实测压力之 间的关 系总结 出该 区块 的地 区指数 ,根据地 区指数预测地层压 力,其 汁算公式 如下 :
ll 王振峰 ,罗晓 融. 莺 琼盆地 高 温高 压地层 钻 井压力预 监 测技 术研 2
究I .北 京: 油 工业 出版社 .2x ,3 M】 石  ̄4 q
(】 1 等效深度的确定 。利心该 区块 的正常趋势 线公式可求取 等 效 深 度 h 山 Y 5 5 94 3 5  ̄ )- X 可 推 得 : h (. 5 4 一 , = . 5 4 - . 0 E- 2 8 - 4 =5 5 9 4 2
( 接鸸 页 ) 多地作 为学习的帮助者 .而不是知 的灌输者 r) 基于 集中培 洲与项 目 动的教师 教育技术培 洲。集 中培 训 1 驱 能够 在较短的时 问内讲 授系统 的教育技 术理 沦 .扭转 部分教 师对教 育技 术的 片 面或 错 淡的 认 泌。但 是 ,有 些新 疆 高校 受 客观 条 件限 制 ,在 较短时 『内讲授 了人量 的内容 ,受训教 师根本 无法消 化所学 H J 知识 ,更不川 说学 以致 埘了 。因此 ,仅 仅依靠 集中培 训的方式还 不 够 .对 于非师范院 校毕业 的高校 教师来 说 ,将 教育心理 学 、教学 设 汁方法 沦应 用到 实际教学 过程 中是 一件 难度非常 人的 事情 ,往 往又 是一件 无从 下手的 事情 。基于项 目的学 习作为 一种新建 构主义 下的 研究性 教学 模式 ,强调 协作学 习 、自主探 究和 创新发展 。以培 养学 习者 良好的学习方式 为 目的 ,着 眼于培 养学习 者解 决实 际问题 的能 力。而且 ,基于项 目的学 习方式 已经 比较 成功的应 . 于信 息技 术类 【 f j 的i程 中 受此启 发 ,笔 者认 为,为什 么不能对 高校教 师开展 针对 粜 教学方法设计的项 目驱动 的培 洲方式呢? f 基 于项 目的培 洲是 通过实施 一个真实的 、完整的项 目来 实 2) 习 的 ,项 目的设计 与受 i教师 的学 习的阶段 进展 相通 应 .其 内容 来 I ! J I l 源 于真 实的 教学 内容 , 目的是 围绕 信 息化 教 学 设 汁应 用 能 力的提 高,这 具有极 人的挑战 性 。受 堋教师 通过运 川系统方 法 ,以学生 为 中心 ,充分 、合理地 利用现 代教学手 段 、 学方法和 教育理 念来对 教 教学 目标 、教学 内容 、教学方 法 、教 学策略 、教学 评价等教 学环 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